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海拔野生金露梅叶的主要成分分析



全 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07, ( 2): 1~ 5, 41
Shaanxi Fo rest Science and Techno log y
不同海拔野生金露梅叶的主要成分分析
白 东亚
(青海大学 ,青海西宁  810016)
摘 要: 金露梅灌木林是青海最大的灌木林区之一。 目前对金露梅叶片的研究仅限于解剖结构、灌丛地
上部分生物量和黄酮类物质的研究 ,对青海野生金露梅叶成分整体研究较少。 2005年 7月在海拔 2 840
m和 2 510 m处采野生金露梅叶作为样品进行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样品在海拔 2 840 m处黄酮的含量
高于样品在海拔 2 510 m处的含量 ,单宁的含量相当 ;样品在海拔 2 840 m处还原糖的含量高于样品在
海拔 2 510 m处的含量 ,粗蛋白的含量低于样品 2 510 m处的含量。
关键词: 不同海拔 ;野生金露梅叶 ;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93. 9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117( 2007) 02-0001-05
Leaf Ingredients in WildPotent il la f rut icosa L.
Growing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BAI Dong-ya
(Qinghai University , X ining  810016,Qinghai ,China)
Abstract: Bush of Potenti lla f ruticosa L. is one o f bigg est ones in Qinghai. To date, the resea rch on i t is
only rest ricted to the anatomic st ructure, above-g round biomass and the f lav onoid contained. Overall
ing redients in leaves are ra rely addressed. This research used the leaf specimen of Potent illa f ruticosa
L. co llected at eleva tions o f 2 840 m and 2 510 m in July 2005.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 lav onoid con-
tent a t the elev ation of 2 840 m i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elev ation of 2 510 m; tannin is almost same
w ith each other; and that reducing sugar contained at the eleva tion o f 2 840 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2 510 m whereas crude protein lower than the eleva tion o f 2 510 m.
Key words: Dif ferent eleva tions; wild Potent illa f rut icosa L. ; composition analysis

  金露梅 ( Potent illa f ruticosa L. )又名金老
梅、药王茶、金腊梅 ,为蔷薇科萎陵菜属落叶灌木。
羽状复叶或小叶集生似掌状 ,花单生或数朵聚伞
花序 ,花径 1~ 3 cm,黄色。 果实卵圆形密被长柔
毛。金露梅喜光 ,耐寒性强 ,耐干旱 ,对土壤要求不
严 ,嫩枝萌发能力强。金露梅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
区 ,亚洲、欧洲、北美均产。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
西北、西南各地 ,生于海拔 1 000~ 4 500 m之间
的水甸子、林缘、草地、草原及高山灌丛中 [1~ 3 ]。
金露梅灌丛在高寒草场中分布较多 ,总覆盖
度达 50%~ 90% 。金露梅灌木林是青海最大的灌
木林区之一 (资源面积 102. 469 km2 ) ,北起祁连
山、南至唐古拉山、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 金
露梅灌木林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金露梅的研究具有很大经济前途 [ 4~ 5]。
国外对金露梅的研究主要在栽培工艺上 ,有
不少国家利用现代化的检验手段就金露梅在护
肝、抗病毒和免疫学这些更深层方面的特性进行
收稿日期: 2006-12-08
作者简介:白东亚 ( 1966- ) ,女 ,河南人 ,讲师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正在利用金露
梅叶生产一种“西伯利亚茶”作为红茶和绿茶的替
代品。国内对金露梅的生物量、栽培技术以及生态
空间分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但对金露梅叶生物
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极少。
青海金露梅生物资源丰富 ,但利用价值不高 ,
尚未有系统研究 ,尤其是对其功效的物理基础研
究存在空白。 青海民间以金露梅叶片代茶使用的
历史悠久 ,却未曾有过科学解释。本文以野生金露
梅叶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其总黄酮、单宁、还原糖、
粗蛋白的含量 ,为金露梅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
科学依据。
1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样品采自青海省互助北山森林公园 ,海拔
2 840和 2 510 m处 ,采集时间为 2005年 7月 12
日。摘下叶片 ,清理干净 ,自然风干 ,研磨备用。
2 活性物质的测定与分析
2. 1 总黄酮测定 [6~ 8 ]的方法与结果
2. 1. 1 空白对照液的制备 准确吸取乙醇 5 mL
置于具塞刻度试管中 ,再加入 2. 5%三氯化铝溶
液 3 mL和 10%醋酸钾溶液 5 mL,摇匀放置。
2. 1.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芦丁对照
品 14. 60 mg ,配成 25 mL的无水乙醇溶液 ,准确
吸取 10 mL于 25 mL的容量瓶中 ,用乙醇稀释至
刻度 ( 14. 6÷ 25× 10÷ 25= 0. 233 6 mg /mL) ,准
确吸取 0, 1. 0, 1. 5, 2. 0, 2. 5, 3. 0 mL,相当于芦丁
0, 0. 233 6, 0. 350 4, 0. 467 2, 0. 584 0, 0. 700 8 mg
置于具塞刻度试管中 ,分别以乙醇稀释至 5 mL,
再准确加入 2. 5%三氯化铝溶液 3 mL和 10%醋
酸钾溶液 5 mL,摇匀 ,放置 40 min。
2. 1. 3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 6支具塞试管 ,
分别按表 1顺序加入各种试剂。
表 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所需试剂
试管号 芦丁毫克数 /mg 无水乙醇 /mL 2. 5%三氯化铝 /mL 10%醋酸钾 /mL
0 0 5. 0 3. 0 5. 0
1 0. 233 6 4. 0 3. 0 5. 0
2 0. 350 4 3. 5 3. 0 5. 0
3 0. 467 2 3. 0 3. 0 5. 0
4 0. 584 0 2. 5 3. 0 5. 0
5 0. 700 8 2. 0 3. 0 5. 0
  将各试管摇匀 ,在 420 nm波长下比色 ,用 0
号管 (空白对照液 )调零 ,分别读取各管的吸光度
值 ( ABS值 )见表 2。
表 2 各管的吸光度值表
试管号 ABS值
0 0
1 0. 168
2 0. 378
3 0. 588
4 0. 797
5 1. 008
  以芦丁的毫克数为纵坐标 ,吸光度值 ( ABS
值 )为横坐标绘制回归曲线 ,见图 1。
准确称取金露梅叶末 1. 0 g ,浸泡在 100 mL
70%乙醇溶液中 ,在水浴上加热 ,回流提取 2次 ,
每次各 3 h,离心并将滤液在水浴上减压蒸馏 ,除
去溶剂 ,用石油醚脱 2次 ,滤液浓缩约 20 mL后
用 20%乙醇 100 mL悬浮、离心 ,将滤液在水浴上
加热浓缩成膏状 ,用热乙醇溶解 ,趁热离心 ,将滤
液移至 25 mL容量瓶中 ,加乙醇稀释至刻度 ,即
为供试品溶液。
图 1 芦丁与 ABS的关系
·2·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吸取供试品 0. 1 mL置具塞试管中 ,加入乙
醇 4. 9 mL, 2. 5%三氯化铝溶液 3. 0 mL, 10%醋
酸钾溶液 5 mL,放置 40 min,在 420 nm波长下
用空白调零比色 ,分别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值 ( ABS
值 )见表 3。
表 3 各管的吸光度值
试管号 ABS值海拔 2 840 m处 海拔 2 510 m处
0 0 0
1 0. 652 0. 580
2 0. 652 0. 580
3 0. 652 0. 580
  由 y= 0. 556 5x+ 0. 140得曲线上相当于样
品吸光度的芦丁含量 (即依据回归曲线计算出被
测液中黄酮含量分别为 2 840 m处为 0. 503 0
mg; 2 510 m处为 0. 463 0 mg)。
根据标准曲线 ,求出相当于样品吸光度的芦
丁含量按下式计算总黄酮的含量。
样品总黄酮含量 ( mg· g- 1 )= m1V2mV1
式中: m1——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被测液中黄酮
含量 ( mg ) ; m—— 样品的质量 ( g ) ; V1——待测液
分取的体积 ( mL) ; V2——待测液的总体积 ( mL)。
代入公式得:
样 品 1 总 黄 酮 含 量 ( mg · g- 1 ) =
0. 503 0 mg× 25 m L
1. 0 g× 0. 1 mL = 125. 75( mg· g- 1 )
样 品 2 总 黄 酮 含 量 ( mg · g- 1 ) =
0. 463 0 mg× 25 m L
1. 0 g× 0. 1 mL = 115. 75( mg· g- 1 )
可见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黄酮的含量高
于在海拔 2 510 m处样品中的含量。
2. 2 单宁测定 (氧化还原法 ) [9 ]的方法与结果
准确称取金露梅叶末 1. 0 g,用 70 mL蒸馏
水通过漏斗小心地移入 100 mL容量瓶中 ,充分
振荡后加水至刻度混匀 ,离心并过滤。吸取过滤后
的样品液 5. 0 mL,放入 100 mL三角瓶中 ,准确
加入 0. 1%靛红溶液 5. 0 mL,蒸馏水 10 mL,用
0. 01 mo l /L高锰酸钾溶液快速滴定至黄绿色时 ,
再缓慢滴定至金黄色即为终点。另取样品液 5. 0
m L,加入活性炭 0. 5 g ,置水浴加热搅拌 10 min,
趁热过滤 ,并用热水洗涤数次 ,于滤液中准确加入
靛红溶液 5. 0 mL,蒸馏水 10 mL,同上法滴定 ,记
录体积。
单宁% = N (V1 - V2 )× 0. 041 6
B
× b
a
× 100
式中: N——高锰酸钾摩尔浓度 ; V1——滴定样品
所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毫升数 ; V2——样品吸收
单宁后所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毫升数 ; B—— 滴
定所用样品液的毫升数 ; b—— 制成样品液的总毫
升数 ; a—— 样品的克数 ; 0. 041 6——单宁的毫摩
尔。代入公式得:
样品 1单宁% = 0. 01( 4- 1)× 0. 041 6
5
× 100
1
× 100= 2. 496%
样品 2单宁% = 0. 01( 3. 9- 0. 9)× 0. 041 6
5
× 100
1
× 100= 2. 496%。
可见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单宁的含量与
在海拔 2 510 m处样品单宁含量相等。
3 营养成分的测定与分析
3. 1 还原糖测定 ( 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
法 ) [9~ 10 ]的方法与结果
3. 1. 1  1 mg /mL葡萄糖标准液制作 准确称取
100 mg分析纯葡萄糖 ,置于小烧杯中 ,用少量蒸
馏水溶解后 ,定量转移到 100 m L容量瓶中 ,以蒸
馏水定容至刻度 ,摇匀、冰箱保存备用。
甲液: 溶解 6. 9 g结晶酚于 15. 2 mL 10%
NaOH溶液中 ,并稀释至 69 mL,在此溶液中加入
6. 9 g亚硫酸钠。
乙液: 称取 255 g酒石酸钾钠 ,加到 300 m L
10% NaOH溶液中 ,再加入 6. 3 g的 3, 5-二硝基
水杨酸。
将甲液、乙液混合即得黄色试剂 [3, 5-二硝基
水杨酸试剂 ( DN S试剂 ) ] ,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
至 1 000 mL储于棕色瓶中备用。
3. 1. 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 7支血糖管 ,
分别按下表顺序加入各种试剂 (见表 4)。
混匀后置 100℃恒温水浴保温 5 min,立即
用流动水冷却。最后加蒸馏水稀释至 25 mL刻度
线。将各管摇匀后在 540 nm波长下用 0号管调
零 ,分别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值 ( ABS值 )见表 5。
·3·2007年第 2期 白东亚  不同海拔野生金露梅叶的主要成分分析
表 4 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所需试剂
试管号 DNS试剂 /m L 葡萄糖标准液 /mL 蒸馏水 /m L
0(空白 ) 3. 0 0 4. 0
1 3. 0 0. 4 3. 6
2 3. 0 0. 8 3. 2
3 3. 0 1. 2 2. 8
4 3. 0 1. 6 2. 4
5 3. 0 2. 0 2. 0
6 3. 0 2. 4 1. 6
表 5 各管的吸光度值表
试管号 ABS值
1 0. 060
2 0. 200
3 0. 341
4 0. 481
5 0. 622
6 0. 762
  以葡萄糖的质量 ( mg )为纵坐标 ,以吸光度值
( ABS值 )为横坐标绘制回归曲线 ,见图 2。
y= 2. 847x+ 0. 229  R2= 0. 999 9
图 2 葡萄糖与 ABS的关系
准确称取 2. 0 g金露梅叶末 ,放入 100 mL烧
杯中 ,先以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 ,然后加 50 mL
蒸馏水置于 50℃水浴 20 min,使还原糖浸出。多
次洗涤离心 ,定容至 100 mL待测。
3. 1. 3 比色 用待测液 2. 0 mL、蒸馏水 2. 0
m L、 3, 5-二硝基水杨酸 ( DN S试剂 ) 3. 0 mL沸水
浴 5 min,立即用流动水冷却。最后加蒸馏水稀释
至 50 mL,在 540 nm波长下调零比色 ,分别读取
各管的吸光度值 ( ABS值 )见表 6。
表 6 各管的吸光度值
试管号 ABS值海拔 2 840 m 海拔 2 510 m
0 0 0
1 0. 209 0. 145
2 0. 209 0. 145
3 0. 209 0. 145
  由 y= 2. 847x+ 0. 299得曲线上还原糖的毫
克数为: 2 840 m处为 0. 894 mg , 2 510 m处为
0. 712 mg。
提取液总体积为 500 m L,测定时体积为 2. 0
m L,样品毫克数为 2 000 mg
还原糖% =
曲线上还原糖的毫克数×提取液总体积测定时体积
样品毫克数 ×
100
代入公式得:
样品 1还原糖% = 0. 894 mg×
500 mL
2 m L
2 000 mg
× 100= 11. 2%
样品 2还原糖% =
0. 712 mg× 500 mL
2 m L
2 000 mg
× 100= 8. 9%
可见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还原糖的含量
高于 2 510 m处样品中的含量。
3. 2 粗蛋白测定 (双缩脲法 ) [1 1~ 12]的方法与结果
取 11个干燥的 100 mL三角瓶 ,编号后按表
7次序添加试剂 ,每次加试剂均注意摇匀 ,勿使试
剂与瓶底粘结。之后 ,盖上瓶塞振荡 10 min。静置
片刻 ,离心 ,将上清液过滤到另一组有相应编号的
100 mL三角瓶中 ,随即在 580 nm波长下用 0号
管调零 ,分别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值 (见表 8)。
·4· 陕 西 林 业 科 技 
表 7 标准曲线的制作
编号 酪蛋白 /g 碳酸铜 /g 无水乙醇 /m L 10%氢氧化钾 /m L
0 0 1. 00 20. 0 20. 0
1 0. 05 1. 00 20. 0 20. 0
2 0. 06 1. 00 20. 0 20. 0
3 0. 07 1. 00 20. 0 20. 0
4 0. 08 1. 00 20. 0 20. 0
5 0. 09 1. 00 20. 0 20. 0
6 0. 10 1. 00 20. 0 20. 0
7 0. 11 1. 00 20. 0 20. 0
8 0. 12 1. 00 20. 0 20. 0
9 0. 13 1. 00 20. 0 20. 0
10 0. 14 1. 00 20. 0 20. 0
表 8 各管的吸光度值
编号 ABS值
1 0. 299
2 0. 360
3 0. 420
4 0. 481
5 0. 539
6 0. 600
7 0. 660
8 0. 719
9 0. 780
10 0. 840
  以酪蛋白含量 (g )为纵坐标 ,吸光度值 ( ABS)
为横坐标绘制回归曲线 (见图 3)。
y= 0. 166 6x+ 0. 000 054  R2= 0. 999 9
图 3 酪蛋白与 ABS的关系
准确称取 0. 5 g金露梅叶末 ,放入干燥的三
角瓶中。另取一个三角瓶作空白。然后在各瓶分
别加入碳酸铜 1. 0 g ,无水乙醇 20 mL, 10%氢氧
化钾 20 m L。每次加试剂后均注意摇匀。振荡 10
min,静置片刻 ,分别离心 ,取滤液在 580 nm波长
下调零比色 ,分别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值 ( ABS值 )
(见表 9)。
表 9 各管的吸光度值
管号 ABS值海拔 2 840 m 海拔 2 510 m
0 0 0
1 0. 262 0. 339
2 0. 262 0. 339
3 0. 262 0. 339
  由 y= 0. 166 6x+ 0. 000 054得曲线上酪蛋
白的含量为: 2 840 m处 0. 043 703 g; 2 510 m处
0. 056 531 g ,样品重为 0. 5 g
样品蛋白% = 从标准曲线上查得蛋白含量 /g样品重 /g × 100
代入公式得:
样品 1粗蛋白 (% )= 8. 741%
样品 2粗蛋白 (% )= 11. 306%
可见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粗蛋白的含量
低于 2 510 m处样品中的含量。
4 结论
( 1)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中黄酮的含量明
显高于在海拔 2 510 m处样品中的含量。 即金露
梅叶中黄酮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 2)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中单宁的含量与
在海拔 2 510 m处样品中单宁的含量相当。即金
露梅叶中单宁的含量基本不受海拔因素的影响
( 3) 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高于在海拔 2 510 m处样品中的含量。 即金露梅
叶中还原糖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
( 4)在海拔 2 840 m处样品中粗蛋白的含量
(下转第 41页 )
·5·2007年第 2期 白东亚  不同海拔野生金露梅叶的主要成分分析
对现存原始被子植物花和花粉的微形态、演化式
样和生殖生物学研究加速了化石材料的鉴定和解
释 ,利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花发育的直接分析又
成为植物系统学研究的新热点。据记录 [ 11]仅 1991
~ 2000年间根据中国中、新代大植物化石建立的
新属就有 41个。
4 小结
植物科学各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必然会
带来好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引起分类上的变动 ,
最终导致一个更加综合的系统发育理论的出现 ,而
新的形态和分子证据与过去的证据结合在一起最
终将实现系统发育的重建 ,从而使系统发育的结果
更好更广泛地被生态学家、古生物学家、生物地理
学家、分子生物学家、保护生物学家等广泛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  Hennig W. Ph ylogenet ic Sys tematic [M ] . U rbana: Univ. Illi-
nois Press , 1966.
[2 ]  Sober E. Reconst rus ting th e Pas t: Parsimon y, Evolution and
Inference [M ]. Massach uset ts: M IT Press, 1988.
[3 ]  Far ris J S. Th e logical basi s of ph ylogenetic analysis. In: N I
Platnick, V A Funk. Advances in Cladis tics (v ol. 2) [M ].
New York: Colum bia Univ. Press , 1983. 7- 36.
[4 ]  Mishler B D. The cladis tic analysi s of molecular and mor-
ph ological bata[M ]. Amer. J. Ph ys. Anth ropol , 1994.
[5 ]  Doyle J A, Hotton C L. Div ersi fication of early angiosperm
pollen in a cladis tic contex t. In: S Blackm ore, S H Barnes
( edi tors ) . Pol len and Spores [M ]. Ox ford: Clarendon Press ,
1991. 169- 195.
[6 ]  Chaw S M, Wa1ters T W , Chang C C, Hu S H, Chen S H. A
Ph ylogeeny of cycads ( Cycadales) inferred f rom chloroplast
matKgene t rnk int ron and nuclear rDN A IT S region [ J ].
Mol. Phylog enet. Ev ol , 2005, ( 37): 214- 214.
[ 7 ]  Shi D Q, Liu J, Xiang Y H, Ye D, Sundaresan V, Yang W
C. SLOWWALKER1, es sential for gametogenesi s in ara-
bidopsis , encodes a WD40 protein involv ed in 18S rib os omal
RN A biogenesi s [ J] . Plan t Cel l, 2005, ( 17): 2340- 2354.
[ 8 ]  Zhou R, Shi S, Wu C I. Molecu lar cri teria for determining
new h ybrid species- An application to the son neratia h y-
brids [ J ]. MoL. Phylogenet. Evol , 2005, (35): 595- 601.
[9 ]  Li Q J, Xu Z F, Kres s W J,Xia Y M , Zhang L, Deng X B,
Gao J Y, Bai l Z L. Pol lination f lexible style that encourages
out crossing [ J] . Natu re, 2001, ( 410): 432.
[10 ]  Wang Y, Zh ang D, Renner S S, Chen Z. Botany: anew self-
pollinat ion mechanism [J ]. Natu re, 2004, ( 431): 39- 40.
[11 ]  Wu X W. Record of mesozoic-cenozoic megafos sil plant
gen eric nam es founded on Chines e specimens [ J ] .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 2006, 45( 1): 114- 140.
(上接第 5页 )
低于在海拔 2 510 m处样品中的含量。 即金露梅
叶中粗蛋白的含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5 讨论
( 1) 研究结果表明 ,金露梅叶中总黄酮、还原
糖、粗蛋白的含量随着生境的改变 ,也随之发生一
定的变化。重点研究金露梅的生理活性含量 ,为开
发利用提供依据。
( 2)从民间习俗上看 ,以金露梅叶片代茶使
用的历史悠久。笔者的测定结果表明 ,金露梅叶片
中黄酮含量约为茶叶的 1 /5,单宁含量约为茶叶
的 1 /3,民间的这一使用习俗是值得推广 ,并应加
以利用 ,增大金露梅生物资源的附加值。
( 3) 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而变
化 ,这给青藏高原开发利用金露梅提供了自然优势。
在后续研究中还需要探讨同一海拔不同地区的变化
规律 ,为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 任宪威 .树木学 (北方本 ) [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7. 323- 324.
[2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二册 ) [ M ].北
京:科学出版社 , 1980. 587.
[3 ] 耿生莲 ,郑淑霞 .高原野生花卉金露梅和银露梅的育苗方法
[ J] .青海农林科技 , 1999, ( 3): 24- 25.
[ 4 ] 《青海森林》编辑委员会 .青海森林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 , 1993. 337- 340.
[5 ] 王启基 .青藏高原金露梅灌丛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量 [ J ].
西北植物学报 , 1991, ( 4): 333- 334.
[6 ] 李春雁 ,陈立华 .金露梅叶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 J ].中医药信
息 , 2001, 18( 4): 41- 42.
[7 ] 于长青 ,王宪华 ,张丽萍 ,等 .麦胚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
研究 [ 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02, 14(4) : 62- 64.
[8 ]  Lee M L. Analytical Supercri t lcal Fluild Ch romatograph y
and Ext raction. Chromatographic Conferences [ J ]. Inc Pro-
vo V T, 1990, 437.
[9 ] 韩雅珊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
社 , 1992.
[10 ] 朱海霞 ,张庆娜 ,等 . 3, 5-二硝基水杨酸 ( DNS)比色法测定
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研究 [ J ].中国马铃薯 , 2005, ( 5): 266
- 299.
[11 ] 汪沛洪 ,陈毓荃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第 1版 ) [ M ].西
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6. 6- 8, 63- 64.
[12 ] 潘青华 ,张维海 ,鲁韧强 .扶芳藤叶片粗蛋白和氨基酸成分
分析 [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 8): 204- 207.
·41·2007年第 2期 刘亚锋  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