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复方刺苋根颗粒治疗 Ñ Ò 期内痔药效学研究
邓家刚, 郑作文, 周 智
(广西中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复方刺苋根原药材颗粒浸膏体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
和杀菌作用。以复方刺苋根颗粒原药材浸膏灌胃给药, 对家兔肛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有一
定的治疗作用;对角叉菜胶所致的鼠足跖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渗出均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缩短小鼠
出血时间及扩张兔耳皮下血管的作用,但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对小鼠腹膜醋酸致痛及热板致痛均
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关 键 词: 复方刺苋根颗粒; 药效学; 痔;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R657. 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5276 ( 2001) 02 - 0183 - 04
复方刺苋根颗粒系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厂研制的
中药制剂,临床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 Ñ 、Ò 期内痔。
本研究通过试验验证本品的清热利润、凉血止血、祛
瘀消肿等作用, 对本品的有效性作出初步的评价。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复方刺苋根颗粒每袋含原药材 19. 336g , 每次
服 1 袋,一日 3 次。受试药物为本品原药材浸膏, 每
1ml浸膏相当于原药材 2. 14g ,由广西中医学院制药
厂提供, 批号 980326。试验时用去离子水将受试药
物稀释成适宜浓度的药液供动物灌胃( ig )给药, 使
各组给药体积相等。
1 实验材料
( 1) 动物及实验条件。Wistar 系大白鼠, 普通
级,本所动物室提供, 合格证号 -桂医动字第 11001
号。NIH 小白鼠, 普通级, 本所动物室提供, 合格证
号- 桂医动字第 11002号。新西兰白兔: 普通级, 本
所动物室提供, 合格证号 - 桂医动字第 11003 号。
动物a ` 分笼群养(兔单养) ,每笼 5 只, 自由进食饮
水,喂固体饲料(兔加喂适量青菜)。实验室温度 25
~ 27 e (空调) ,相对湿度 55~ 20e 。
( 2)菌 株。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
球菌,均为临床菌株, 由广西临床检验中心提供。
( 3)药 物。氟哌酸胶囊, 广州东康制药厂, 批
号 970601。醋酸泼尼松片,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
司,批号 970637。云南白药, 大理制药厂, 批号
941245。
收稿日期: 200 - 11- 21。
作者简介: 邓家刚( 1953- ) ,男,副院长、副教授。
复方阿匹林片 ( APC) , 广东省河源市制药厂, 批号
95032401。
( 4)仪 器。CHEM - 5 型半自动生化测定仪,
日本 ERBA公司产。LRH - 250A生化培养箱, 广东
省医疗器械厂产。XTT 型实体显微镜,上海勤奋仪
器厂产。鼠足容积毛细管放大测量装置、恒温热板
致痛装置,本所药理室组装。
( 5)其它材料。1% 角叉菜胶致炎剂、0. 5% 伊文
思蓝生理盐水溶液、0. 6%醋酸溶液, 本所药理室配
制。
2 实验设计
( 1)试验项目。抗菌作用: 体外对大肠杆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影响, 对家兔肛周大肠杆
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影响。抗炎作用: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
渗出的影响。止血作用:对大鼠或小鼠出血时间、凝
血时间的影响。活血作用: 对家兔耳廓微血管管径
的影响。镇痛作用: 对小鼠热板致痛及醋酸致痛的
影响。
( 2)剂量设置。家兔试验设置二个剂量的受试
药物组: 9. 67g /kg、4. 83g /kg(分别为临床日剂量的
10 倍、5 倍)。剂量以/ 生药量( g ) /动物体重( kg )0
计。
( 3)给药方法。动物试验均采用灌胃( ig )给药
方法,与本品的临床给药途径一致。
( 4)试验对照。空白对照: 等体积常水。已知阳
性药物对照:根据具体试验选用有效的药物作对照,
试验中采用临床 10 倍剂量。
183
2 0 0 1年 4月第 1 9卷第 2期
April 2001, Vol. 19, No. 2
中 医 药学 刊
S tudy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10.13193/j.archtcm.2001.02.96.dengjg.057
3 试验方法及结果
( 1)体外抗菌试验112。采用二倍稀释法,用液体
增养基分别将受试药物作系列对倍稀释( 1B2、1B4、
1B8、1B16、1B32、1B128) , 制成不同浓度的系列含药
培养基,分装灭菌小试管,每管 1ml。将新鲜稀释的
各供试菌液 0. 1ml分别接种于相应的系列含药培养
基中,置 36 ? 1 e 培养 24h, 以无细菌生长的最大药
物浓度作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 M IC)。再取无细
菌生长的各管培养物 0. 1ml分别倾倒于固体培养基
平皿上, 按上述条件培养 24h,以菌落数不超过 5 个
的最大药物浓度作为该药的最小杀菌浓度 ( MBC)。
结果见表 1。
表 1 体外抗菌试验结果(原药材 mg /ml)
菌 种 M IC MBC
大肠杆菌 134 268
绿脓杆菌 134 268
金黄色葡萄球菌 33 134
结果可见,按二倍稀释法作体外抗菌试验,受试
药物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
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 2)对家兔肛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
合感染的影响。取家兔 24 只, 体重 2. 0~ 2. 5kg , a
` 各半。各兔均作肛周细菌混合感染模型: 取浓度
分别为 3. 5 @ 108cfu /ml、5. 2 @ 108cfu /ml 的大肠杆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按 1B1 混合, 用直径为
8mm 的粗糙玻棒粘取混合菌液后反复摩擦肛周粘
膜并插入肛内 3cm,直到玻棒带血,再向肛内注入混
合菌液 1ml。造型后随机分为 4 组并 ig 给药: 二个
组给受试药物,阳性对照组给氟哌酸, 空白对照组给
常水, 剂量见表 2, 给药体积为 10ml /kg , 连续 5 日。
末次给药后次日,处死家兔, 剖取直肠造型部位作组
织学检查,按下列/ 病理检验分级标准0分级,将各组
分级结果与常水组比较, 作参比差值法检验。结果
见表 2。
病理检验分级标准:一粘膜上皮正常; + 粘膜上
皮细胞部分变性,粘膜下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单
核细胞浸润,间质充血水肿; 6 粘膜上皮细胞部分变
性脱落,形成小溃疡, 粘膜下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
单核细胞浸润,偶有小脓肿形成, 间质充血水肿, 粘
膜表面有较多脓细胞、纤维蛋白及坏死的组织碎片;
7 粘膜上皮细胞部分变性脱落,形成较大溃疡, 粘膜
下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有较多小
脓肿形成,炎细胞波及整个肌, 肌纤维部分变性, 间
质明显充血、出血、水肿,粘膜表面有大量脓细胞、纤
维蛋白及坏死的组织碎片。
表 2 对家兔肛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感染的影响结果
组别 剂量
( /kg)
n
组织学病理分级
- + 6 7 P 值
刺苋根颗粒 9. 67g 6 4 1 1 0 < 0. 05
刺苋根颗粒 4. 83g 6 2 2 2 0 > 0. 05
氟哌酸 0. 1g 6 4 2 0 0 < 0. 05
常水 10ml 6 0 3 2 1
结果可见,复方刺苋根颗粒高剂量组的组织学
病理分级的病变程度轻于常水组, 差异显著意义。
提示本品对家兔肛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
合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3)对大鼠角叉菜胶所致足跖肿胀影响的试
验122。取` 性大鼠 40 只, 体重 120~ 160g, 随机分
组并给药;三个组给予受试药物, 阳性对照组给泼尼
松,空白对照组给常水, 每日 ig 给药 1 次, 剂量见表
3, 给药体积为 10ml /kg, 连续 5 日。末次给药前以
容积法测定各鼠两后足的体积作为致炎前值, 末次
给药后即以 1% 角叉菜胶按每足 50ul注入各鼠两后
足跖皮下致炎。致炎后 2、4、6h 同法测定各鼠两后
足体积作为致炎后值,计算致炎后肿胀率, 与常水组
比较,作组间 t检验。结果见表 3。
表 3 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肿胀的影响结果 (X ? S; n= 16)
组 别 剂量
( /kg)
致炎前值
( ml)
致炎后肿胀率(% )
2h 4h 6h
复方刺苋根颗粒 19. 34g 1. 17 ? 0. 08 19. 5 ? 7. 35* * 29. 6 ? 9. 13* * * 36. 0 ? 10. 44* * *
复方刺苋根颗粒 9. 67g 1. 18 ? 0. 04 23. 1 ? 7. 67* 37. 8 ? 7. 23* * 43. 4 ? 8. 57* *
复方刺苋根颗粒 4. 83g 1. 17 ? 0. 08 21. 9 ? 10. 74* 40. 4 ? 9. 67* 48. 0 ? 9. 95*
泼尼松 10m g 1. 16 ? 0. 08 17. 9 ? 9. 95* * 29. 9 ? 9. 63* * * 36. 2 ? 11. 76* *
常水 10m l 1. 17 ? 0. 04 25. 9 ? 7. 65 43. 4 ? 6. 55 51. 4 ? 9. 76
注:与对照组比较* 表示 P > 0. 05; * * 表示P < 0. 05; * * * 表示 P< 0. 01,以下同。
184 中 医药 学刊 2001年第 19卷
结果可见,复方刺苋根颗粒高、中剂量组的致炎
后肿胀率小于常水组, 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
提示本品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一定的抑
制作用。
( 4) 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渗出的影响试
验132。取小鼠 55只, a ` 兼用,体重 18~ 22g ,分组、
给药剂量及途径同/试验 30给药体积为 20ml/kg, 每
日给药 1次, 连续5 日。末次给药后 1h, 各鼠均 iv给
0. 5% 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 10ml /kg , 并立即 ip
0. 6%醋酸 10mg /kg。ip 醋酸后 20min 处死小鼠, 用
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收集全部冲洗液至 10ml, 离心后
取上清液于半自动生化测定仪 578nm 波长处测定其
OD 值, 以 OD值表示冲洗液中伊文思蓝的浓度, 间
接反映腹膜炎性渗出的程度,与常水组比较, 作组间
t检验。结果见表 4。
表 4 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渗出的影响结果
组别 n 剂量( /kg) OD值(X ? S) 抑制率( % )
复方刺苋根颗粒 11 19. 34g 0. 263 ? 0. 095* * * 50. 8
复方刺苋根颗粒 11 9. 67g 0. 371 ? 0. 074* * * 30. 5
复方刺苋根颗粒 g 11 4. 67 0. 389 ? 0. 094* * * 27. 2
泼尼松 11 10mg 0. 236 ? 0. 040* * * 55. 8
常水 11 20ml 0. 534 ? 0. 107
结果可见,复方刺苋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
OD值均明显小于常水组,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提示本品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渗出有明显的抑
制作用。
(5)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试验。
取小鼠 50 只, 体重 19~ 22g, a ` 各半,分组、给药剂
量及途径同/ 试验 30(阳性对照组给云南白药) , 给药
体积为 20ml /kg , 每日 1 次,连续 5 日。末次给药后
1h 分别以毛细玻管法142和剪尾法152测定各鼠的凝
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用内径为 1mm 的毛细玻管插
入小鼠内眦球后静脉丛采血, 使毛细玻管内血柱达
5cm, 每隔 30S 折断一小段玻管, 观察有无血凝丝出
现, 以自采血至出现血凝丝的时间为凝血时间。将
小鼠置固定器内, 用利剪自距尾尖 5cm 处剪断鼠尾,
以血液自行溢出起计时, 每隔 30S 用滤纸吸去血液,
至血液溢出停止的时间作为出血时间。与常水组比
较, 作组间 t检验。结果见表 5。
表 5 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X ? S)
组别 n 剂量( /kg) 凝血时间( min) 出血时间( min)
复方刺苋根颗粒 10 19. 34g 2. 09 ? 0. 58* 7. 90 ? 4. 86* * *
复方刺苋根颗粒 10 9. 67g 2. 08 ? 0. 45* 8. 40 ? 3. 75* * *
复方刺苋根颗粒 10 4. 83g 2. 00 ? 0. 59* 8. 20 ? 2. 90* * *
云南白药 10 0. 66g 1. 63 ? 0. 41* * 5. 80 ? 2. 74* * *
常水 10 20ml 2. 38 ? 0. 74 16. 20 ? 5. 35
结果可见,复方刺苋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
凝血时间与常水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出血时
间均明显短于常水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提示
本品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但有明显缩短
小鼠出血时间的作用。
( 6)对兔耳皮下血管管径的影响试验。取家兔
20只, 体重 2. 0~ 2. 5kg, a ` 兼用。试验前一天用
脱毛剂将兔耳脱毛,试验当日将家兔置固定器内, 在
冷光源透视兔耳下用实体显微镜(目镜放置玻璃微
距尺)选择兔耳血管管径在 3~ 5 刻度的血管作为固
定观察点。适应 30min 后记录药胶值, 随即 ig 给药;
二个组给受试药物, 阳性对照组给云南白药, 空白对
照组给常水, 剂量见表 6, 给药体积为 10ml /kg。分
别在药后 30、60、90、120min 观察记录管径值, 以药
后值减去药前值之差作为药后血管扩张值, 与常水
组比较, 作组间 t检验。结果见表 6。
185
2 0 0 1年 4月第 1 9卷第 2期
April 2001, Vol. 19, No. 2
中 医 药学 刊
S tudy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表 6 对兔耳皮下血管管径的影响结果(刻度:X ? S; n= 5)
组别 剂量( /kg) 药前值 药后血管扩张值
60min 90min 120min
复方刺苋根颗粒 9. 67g 3. 7 ? 0. 84 1. 0 ? 0. 50* * 0. 9 ? 0. 42* * * 0. 5 ? 0. 35* *
复方刺苋根颗粒 4. 83g 3. 9 ? 0. 02 0. 79 ? 10. 45* 0. 6 ? 0. 22* * 0. 1 ? 0. 22*
云南白药 0. 66g 3. 8 ? 0. 76 0. 9 ? 0. 42* * 1. 1 ? 0. 55* * * 0. 6 ? 0. 42* *
常水 10m l 3. 9 ? 0. 65 0. 1 ? 0. 42 - 0. 1 ? 0. 42 0. 0 ? 0. 35
结果可见, 复方刺苋根颗粒高剂量组的药后血
管扩张值及低剂量组药后 90min 血管扩张值均大于
常水组, 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意义。提示本品有
扩张兔耳皮下血管的作用。
( 7)对小鼠醋酸致痛的影响试验162。取小鼠 50
只,体重 19~ 22g, a ` 各半, 分组、给药剂量及途径
同/ 试验 30 (阳性对照组给 APC) , 给药体积为 20ml /
kg, 每日给药 1 次,连续 2 日。末次给药后 60min, 各
鼠均 ip0. 6%醋酸 0. 2ml, 并记录各鼠 ip醋酸后的扭
体潜伏期及 10min内扭体次数,与常水组比较,作组
间 t检验。结果见表 7。
表 7 对小鼠醋酸致痛的影响结果(X ? S)
组别 n 剂量( /kg) 潜伏期( min) 10min扭体次数
复方刺苋根颗粒 10 19. 34g 3. 71 ? 0. 50* 9. 8 ? 2. 39* * *
复方刺苋根颗粒 10 9. 67g 4. 03 ? 0. 48* 10. 6 ? 3. 17* * *
复方刺苋根颗粒 10 4. 83g 4. 10 ? 0. 75* 13. 5 ? 4. 65* *
APC 10 0. 42g 8. 99 ? 1. 11* * * 4. 1 ? 2. 96* * *
常水 10 20ml 3. 71 ? 0. 72 18. 2 ? 3. 91
结果可见,复方刺苋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
扭体次数均少于常水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或显著意
义。提示本品对小鼠的腹膜醋酸致痛有一定的镇痛
作用。
4 结 语
综上试验结果表明, 复方刺苋根颗粒原药材浸
膏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不同
程度的抑菌和杀菌作用。以复方刺苋根颗粒原药材
浸膏灌胃给药, 对家兔肛肠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混合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角叉菜胶所致大
鼠足跖肿胀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膜炎性渗出均有抑制
作用;有明显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及扩张兔耳皮下血
管的作用,但对小鼠的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对小鼠
腹膜醋酸致痛及热板致痛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以
上抗菌、抗炎、止血、活血、镇痛等作用, 给本品的临
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动物试验依据。。
参考文献:
11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1M2.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89.
12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1M2.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1. 298.
13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1M2.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1994. 305.
14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1M2.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1. 353.
152刘贺之, 庞健, 王增岑. 菊三七止血作用的研究
1J2.中国医药学杂志, 1985, 5( 7) : 4.
162丁安伟, 叶定江, 谭鑫春, 等. 荆芥炒炭前后止血
作用的研究1J2.中药通报, 1986, 11( 3) : 23.
172李仪奎.中药药理实验方法学1M2.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 1991. 350.
本刊开辟/向读者作者致歉0专栏
本刊第一期出版发行后, 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
迎, 许多读者、作者来函来电、发来电子邮件对本刊
寄予期望, 并对如何提高质量提出了很好的意见。
对此, 本刊表示衷心感谢。本刊拟开辟/ 向读者作者
致歉0专栏,欢迎读者对本刊的错别字、标点错误、用
词不当、表达不准、不合规范及漏字、语句不通之处
批评指正, 使本刊有错必改的承诺公开化, 以保证刊
物质量, 维护读者作者的正当权益。
186 中 医药 学刊 2001年第 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