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生境的群落学研究



全 文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生境的群落学研究
汪建云1,母其爱2,刘经伦1,施晓春3 (1. 保山学院资源环境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云南昆
650223;3.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 通过对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做样地调查,对其地理成分和群落成分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维管植物 61科 94属 130种
(含亚种、变种) 。植物群落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该区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与古热带、泛北极植物
区系有密切关系,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系缺乏。热带和温带区系交错十分明显,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群落
成分分析表明,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生活型谱显示,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种群生活于高黎贡山
山地针阔混交林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阴凉湿润处,生活力强,以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为主。中等的土壤湿度,微酸性、酸性,富含有
机质的土壤,中、弱等的光照,以及亚热带温凉湿润的气候是适宜该种生存的生境。
关键词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群落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S567. 5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3) 02 -00739 -06
Characteristics of Coptis teetoides Community in Gaoligong Mountain
WANG Jian-yun et al ( 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of Baoshan University,Baoshan,Yunnan 678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survey on Coptis teetoides in Gaoligong Mountain was conducted,totally collecting 130
species( including subspecies and varieties) of vascular belonging to 61 families and 94 genera. The flor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oristic component was very complex,as a part of ancient east Asia flora,the flora of distribution area of Coptis
teetoides in Gaoligong Mountai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alaeotropis and Holarctis,and was a short of relationship with ancient Mediterranea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ce of tropical flora and temperate flora is very distinct,and had the feature of transition from tropical flora to temperate
flora. The results of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lant composition was very rich,the plant type were diversified. The life-
form spectrum analysis implied that phaenerophyte was the dominant plant,next came hemicryptophyte. Coptis teetoides population distributed in
mountainous region mixed coniferous broad-leaved forest,mid-montane humi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viability of this species is
strong,seminal reproduction and vegetative reproduction are major way. The habitat of this species characterized by subtropical feature,middle
soil humidity,slight acid or acid and enrich organic material soil,middle or slight sunlight,warm cool and moist climate,were suitable for exist
of this species.
Key words Gaoligong Mountain; Coptis teetoides; Commmunity characteristics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 2006 年科学研究基金( 06Z367C) ; 保山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基金( 06B003K) 。
作者简介 汪建云( 1962 - ) ,男,云南保山人,教授,硕士,从事植物学、
生态学方面的研究,E-mail: wangjianyun. cn@ 126. com。
收稿日期 2012-11-19
植物群落学是研究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发展以
及与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将云南黄连居于群落学
的水平进行研究,能更好揭示该种所处的环境因素及其相互
作用,为研究云南黄连的濒危原因,制定有效保护措施和合
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云南黄连(Coptis teetoides C. Y.
Cheng)属于亚热带林下稀见的一种常绿草本,常零星间断分
布于海拔2 200 ~3 400 m的山地针阔混交林或湿性、半湿性
阔叶林中。根据资料记载[1 -3],该种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西
部高黎贡山、西藏南部以及国外缅甸北部等地。1985 年,在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首次动植物资源考察中,就已经发现
其存在。通过近年采集的标本及记载,在鉴定过程中发现当
地云南黄连与相关记载描述基本相符,以自然野生和半人工
种植为主,即该种呈岛状分布于高黎贡山东坡和西坡海拔
2 000 ~3 300 m的山地湿性阔叶林中或针阔混交林阴湿处。
云南黄连俗称“云连”,是高黎贡山地区最负盛名的药用植物
之一,具较高的开发潜力,目前自然分布稀少,野生居群大部
分受到严重破坏,处于濒危状态,已处于灭绝的边缘,是国家
二级濒危保护植物[4]。目前,人们对云南黄连已进行了多方
面的研究[5 -7],但该物种群落学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笔
者通过对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的样地调查,对其地理成分和群
落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云南黄连物种的生存状况。
1 调查方法
调查点(98°45 ~ 98°48 E,25°11 ~ 25°18 N) ,地处高
黎贡山,属暖性湿润型气候,盛行西南风,持续日照数约 170
~260 d,年均温 10 ~12 ℃,有效积温(≥10 ℃)2 748 ~ 3 651
℃;年降雨量 1 900 ~ 2 500 mm,干湿季分明,11 月 ~次年 4
月为干季,5 ~10月为雨季,水湿条件良好;土壤多为山地棕
壤和山地黄棕壤。腐殖质层发达,有机质丰富[9]。
2006年,在查阅资料和访谈的基础上,采用路线调查法
了解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种群具体分布情况后,采用随机取样
法共设置2个样地(表1) ,面积设置20 ×20 m2。每个样方分
别对胸径 5 cm 以上的乔木种类采用每木记帐法记录其胸
径、高度、冠幅、干高以及每种的多优度 -群聚度;记录灌木、
草本、藤本的种类、数量、平均高度、盖度、株(丛)数、多优度
-群聚度等。记录更新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壤类型、生
境因子、干扰情况等。其中,多优度 -群聚度按法瑞学派分
类等级[8]。在此基础上,对其中一个样方内云南黄连种群数
量进行了 5年的连续跟踪调查。该研究所有原始资料保存
于保山学院植物标本室。
2 调查结果
2. 1 地理成分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表 2和 3) ,调查区共记
载维管植物 61科 94属 130种(含亚种、变种) ,3种以上的科
有 3 科,2 ~ 3 种的科有 18 科,含单种的科有 40 科;占该区
(259科1 219属4 962种)科的23. 552%,属的7. 711%,种的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3,41(2):739 - 744,747 责任编辑 杨莹莹 责任校对 卢瑶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3.02.132
2. 62%,占全国(364科 3 205属 27 150种)科的 16. 875%,属
的 2. 933%,种的 0. 497%。在相对较小的面积集聚了如此多
的植物种类,反映了该区云南黄连的原始生境植物种群组成
成分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表 1 调查群落概要
样方编号 地名 样地面积∥m2 发育程度 海拔∥m 坡度∥° 坡向∥° 总盖度∥% 群落高度∥m
HL01 保山潞江敢当红山岩角 20 ×20 演替后期 2 675 33 NE8 85 ~95 18 ~19
HL02 保山芒宽白花岭黄竹河 20 ×20 演替中前期 2 354 10 ~15 SW80 80 ~90 8 ~26
表 2 物种统计表
科名 属数 占总数比例∥% 种数 占总数比例∥% 科名 属数 占总数比例∥% 种数 占总数比例∥%
百合科 6 6. 38 6 4. 62 卫矛科 1 1. 06 2 1. 54
水龙骨科 5 5. 32 7 5. 38 八角科 1 1. 06 1 0. 77
樟科 4 4. 26 7 5. 38 酢浆草科 1 1. 06 1 0. 77
鳞毛蕨科 3 3. 19 10 7. 69 大戟科 1 1. 06 1 0. 77
菊科 3 3. 19 4 3. 08 凤尾蕨科 1 1. 06 1 0. 77
五加科 3 3. 19 3 2. 31 凤仙花科 1 1. 06 1 0. 77
壳斗科 2 2. 13 4 3. 08 虎耳草科 1 1. 06 1 0. 77
菝葜科 2 2. 13 3 2. 31 桦木科 1 1. 06 1 0. 77
荨麻科 2 2. 13 3 2. 31 堇菜科 1 1. 06 1 0. 77
芸香科 2 2. 13 3 2. 31 景天科 1 1. 06 1 0. 77
忍冬科 2 2. 13 3 2. 31 桔梗科 1 1. 06 1 0. 77
八仙花科 2 2. 13 2 1. 54 兰科 1 1. 06 1 0. 77
唇形科 2 2. 13 2 1. 54 瘤足蕨科 1 1. 06 1 0. 77
毛茛科 2 2. 13 2 1. 54 裸子蕨科 1 1. 06 1 0. 77
木兰科 2 2. 13 2 1. 54 马兜铃科 1 1. 06 1 0. 77
清风藤科 2 2. 13 2 1. 54 膜蕨科 1 1. 06 1 0. 77
伞形科 2 2. 13 2 1. 54 木通科 1 1. 06 1 0. 77
山茶科 2 2. 13 2 1. 54 葡萄科 1 1. 06 1 0. 77
小檗科 2 2. 13 2 1. 54 槭树科 1 1. 06 1 0. 77
杨柳科 2 2. 13 2 1. 54 茜草科 1 1. 06 1 0. 77
紫金牛科 2 2. 13 2 1. 54 球盖蕨科 1 1. 06 1 0. 77
杜鹃花科 1 1. 06 5 3. 85 三叉蕨科 1 1. 06 1 0. 77
冬青科 1 1. 06 3 2. 31 山茱萸科 1 1. 06 1 0. 77
蔷薇科 1 1. 06 3 2. 31 十齿花科 1 1. 06 1 0. 77
莎草科 1 1. 06 3 2. 31 书带蕨科 1 1. 06 1 0. 77
禾本科 1 1. 06 2 1. 54 鼠李科 1 1. 06 1 0. 77
蓼科 1 1. 06 2 1. 54 松科 1 1. 06 1 0. 77
瑞香科 1 1. 06 2 1. 54 蹄盖蕨科 1 1. 06 1 0. 77
山矾科 1 1. 06 2 1. 54 延龄草科 1 1. 06 1 0. 77
天南星科 1 1. 06 2 1. 54 越桔科 1 1. 06 1 0. 77
铁角蕨科 1 1. 06 2 1. 54 合计 94 100. 00 130 100. 00
表 3 样地维管植物与调查区和全国比较[10 - 11]
区域 科数 属数 种类
样地 61 94 130
调查区 259 1 219 4 962
全国 364 3 205 27 150
占调查区比例∥% 23. 552 7. 711 2. 620
占全国比例∥% 16. 758 2. 933 0. 479
植物属的地理成分分析[12 -14](表4)表明,云南黄连生境
的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其中泛热带分布、
东亚分布、北温带分布以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和热带亚洲
分布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泛热带分布的有 20 属,包括
复叶耳蕨属 Arachniodes、紫金牛属 Ardisia、马兜铃属 Aristolo-
chia、积雪草属 Centella、凤丫蕨属 Coniogramme、肋毛蕨属
Ctenitis、卫矛属 Euonymuses、大戟属 Euphorbia、冬青属 Ilex、凤
仙花属 Impatiens、蕗蕨属 Mecodium、冷水花属 Pilea、凤尾蕨
属 Pteris、瘤足蕨属 Plagiogyria、鹅掌柴属 Schefflera、菝葜属
Smilax、山矾属 Symplocos、斑鸠菊属 Vernonia、书带蕨属 Vit-
taria、花椒属 Zanthoxylum,占总属数的24. 39%。东亚分布的
有 11属,包括兔儿风属 Ainsliaea、假蹄盖蕨属 Athyriopsis、大
百合属 Cardiocrinum、青荚叶属 Helwingia、沿阶草属 Ophio-
047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年
pogon、袋果草属 Peracarpa、假瘤蕨属 Phymatopteris、水龙骨属
Polypodiodes、吉祥草属 Reineckea、茵芋属 Skimmia、开口箭属
Tupistra,占总属数的 13. 41%。中国 -喜马拉雅变型的有节
肢蕨属 Arthromeris、红腺蕨属 Diacalpe、十齿花属 Dipentodon、
鹰爪枫属 Holboellia、常春木属 Merrilliopanax、筒冠花属
Siphocranion、毛鳞蕨属 Tricholepidium7 属,占总数的 8. 54%。
中国 -日本变型的有钻地风属 Schizophragma,占总属数的
1. 22%。北温带分布的属有槭属 Acer、南星属 Arisaema、小蘖
属 Berberis、桦木属 Betula、黄连属 Coptis、忍冬属 Lonicera、杨
属 Populus、杜鹃属 Rhododendron、柳属 Salix、风毛菊属 Saus-
surea、荚蒾属 Viburnum 11 属,占总属数的 13. 41%。北温带
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变型的有景天属 Sedum、越桔属 Vac-
cinium 2属,占总属数的 2. 44%。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的有
落新妇属 Astilbe、栲属 Castanopsis、绣球属 Hydrangea、八角属
Illicium、石栎属 Lithocarpus、十大功劳属 Mahonia、人参属 Pa-
nax、鹿药属 Smilacina、铁杉属 Tsuga 9 属,占总属数的
10. 98%。热带亚洲分布的有肖菝葜属 Heterosmilax、山胡椒
属 Lindera、润楠属 Machilus、木莲属 Manglietia、含笑属 Mich-
elia、新木姜子属 Neolitsea、清风藤属 Sabia 7 属,占总属数的
8. 54%。爪哇、喜玛拉雅和华南、西南星散变型的有木荷属
Schima,越南(或中南半岛)至华南(或西南)变型的有竹根七
属 Disporopsis。分别占总属数的 1. 22%。热带亚洲和热带美
洲间断分布的有柃木属 Eurya、木姜子属 Litsea、泡花树属
Meliosma;热带亚洲 -热带非洲间断分布的有瓦韦属 Lepi-
sorus、铁仔属 Myrsine、箭竹属 Fargesia;旧世界温带分布的有
筋骨草属 Ajuga、瑞香属 Daphne、重楼属 Paris;旧世界热带分
布的有乌蔹莓属 Cayratia、楼梯草属 Elastostema;热带亚洲 -
表 4 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分布区类型 属数 占总数比例∥%
1.世界分布 12 -
2.泛热带分布 20 24. 39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3 3. 66
4.旧世界热带分布 2 2. 44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 1 1. 22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3 3. 66
7.热带亚洲分布 7 8. 54
7-1. 爪哇、喜马拉雅和华南、西南星散 1 1. 22
7-4. 越南(或中南半岛)至华南(或西南) 1 1. 22
8.北温带分布 11 13. 41
8-4. 北温带和南温带(全温带)间断 2 2. 44
9.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 9 10. 98
10.旧世界温带分布 3 3. 66
11.温带亚洲分布 0 0. 00
12.地中海、中亚至西亚分布 0 0. 00
13.中亚分布 0 0. 00
14.东亚分布 11 13. 41
14-1.中国 -喜马拉雅 7 8. 54
14-2. 中国 -日本 1 1. 22
15.中国特有分布 0 0
合计 94 100. 00
注:* 未包括世界分布。
大洋洲间断分布的有毛兰属 Eria。温带亚洲分布、地中海、中
亚至西亚分布、中亚分布、中国特有成分缺乏。
从区系成分来看,该区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
分,泛热带分布占 24. 39%,东亚分布占 23. 17%,北温带分布
占 23. 17%,反映了这 3 种分布类型在该区的重要地位。热
带亚洲分布、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各占 10. 98%,反映了这两
种分布类型在该区的特有地位。区系分析表明,该区与古热
带、泛北极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
系较为缺乏。同时又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横断山脉的
走向特征,使该区云南黄连生境的植物区系来源复杂,热带
和温带区系成分交错十分明显,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
的亚热带性质。
2. 2 群落成分分析 由表 5 ~ 8可知,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
富,类型多样,这与云南黄连喜温凉湿润的生活环境有密切
关系。群落为针阔混交林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外貌灰
绿、深绿相间,高低起伏,群落内湿润,人为活动少。乔木层
高 6 ~26 m,盖度 70% ~ 85%,常自然分为 1 ~ 2 层。主要由
黑毛冬青(Ilex melanotricha)、丝线吊芙蓉(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ancei )、多脉茵芋
(Skimmia multinervia)、尖齿毛木荷(Schima khasiana var. seri-
cans)、长梗润楠(Machilus longipedicellata)、更里山胡椒(Lin-
dera kariensis )、杈叶槭(Acer robustum)、香粉叶(Lindera pul-
cherrima var. attenuate)、翘首杜鹃(Rhododendron protistum)、
长梗十齿花(Dipentodon longipedicellatus)、三股筋香(Lindera
thomsonii)、小构皮(Daphne papyracea var. crassiuscula)、云南
铁杉(Tsuga dumosa)、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滇山杨
(Populus yunnanensis)、长尾冬青(Ilex longecaudata)、大理柳
(Salix daliensis)、糙皮桦(Betula utilis)等 32种植物组成。灌
木层高约 0. 6 ~5. 0 m,盖度 10% ~ 45%,将乔木幼苗归入乔
木层后共记载 28种,主要以空心带鞘箭竹(Fargesia contracta
var. evacuate)、乌饭叶菝葜(Smilax myrtillus)、桃叶青荚叶
(Helwingia himalaica var. prunifolia)、腾冲箭竹(Fargesia soli-
da)、斑鸠菊(Vernonia esculenta)、中缅八角(Illicium burmani-
cum)、紫花卫矛(Euonymus porphyreus)、三花冬青(Ilex triflo-
ra)等占优势。草本层高 0. 2 ~ 1. 0 m,盖度 5% ~ 85%,以阴
地植物为主,种类十分丰富,由灰背瘤足蕨(Plagiogyria
glaucescens)、云南黄连(Coptis teeta)、短药沿阶草(Ophiopogon
bockianus var. angustifoliatus )、蕨状苔草(Carex filicina)、走
茎异叶茴芹(Pimpinella diversifolia var. stolonifera)、钝叶楼梯
草(Elatostema obtusum)、斜升假蹄盖蕨(Athyriopsis dickaso-
nii)、裸 果 耳 蕨 (Polystichum nudisorum)、红 褐 鳞 毛 蕨
(Dryopteris rubrobrunnea)、异叶兔儿风(Ainsliaea foliosa)等 48
种植物组成。灰背瘤足蕨(Plagiogyria glaucescens)可作为指
示植物。林中苔藓密布,层间植物记录有 22 种,圆锥蕗蕨
(Mecodium paniculiflorum)、高山瓦韦(Lepisorus eilophyllus)、
五风藤(Holboellia fargesii)、钻地风(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
um)、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肖菝葜(Heterosmilax japoni-
ca)等局部占优势。
14741卷 2期 汪建云等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生境的群落学研究
表 5 乔木层群落成分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优度 -群聚度
HL01 HL02
株丛数
HL01 HL02
生活型
盖度
系数
1 黑毛冬青 Ilex melanotricha Merr. 3. 3 52 E. Mes. Ph 18. 75
2 丝线吊芙蓉 Rhododendron moulmainense Hook. f. 3. 3 23 E. Mes. Ph 18. 75
3 硬斗石栎 Lithocarpus hancei (Benth.)Rehd. 3. 3 25 E. Mes. Ph 18. 75
4 多脉茵芋 Skimmia multinervia Huang 2. 2 22 E. Mes. Ph 7. 50
5 尖齿毛木荷 Schima khasiana Dyer var. sericans Hand. - Mazz. 2. 2 22 E. Mes. Ph 7. 50
6 长梗润楠 Machilus longipedicellata Lec. 2. 2 17 E. Mes. Ph 7. 50
7 更里山胡椒 Lindera kariensis W. W. Smith 2. 2 9 D. Mes. Ph 7. 50
8 杈叶槭 Acer robustum Pax + 1. 1 1 17 D. Mes. Ph 1. 30
9 香粉叶 Lindera pulcherrima (Wall.)Benth. var. attenuata Allen 1. 1 10 E. Mes. Ph 1. 25
10 翘首杜鹃 Rhododendron protistum Balf. F. et Forrest 1. 1 7 E. Mes. Ph 1. 25
11 长梗十齿花 Dipentodon longipedicellatus C. Y. Cheng et J. S. Liu ? 1. 1 2 D. Mes. Ph 1. 25
12 三股筋香 Lindera thomsonii Allen 1. 1 2 E. Mic. Ph 1. 25
13 小构皮 Daphne papyracea Wall. ex Steud. var. crassiuscula Rehd. 1. 1 10 E. Mic. Ph 1. 25
14 云南铁杉 Tsuga dumosa (D. Don)Eichler 1. 2 1 E. Mes. Ph 1. 25
15 针齿铁仔 Myrsine semiserrata Wall. 1. 1 46 E. Mes. Ph 1. 25
16 滇山杨 Populus yunnanensis Dode 1. 1 4 D. Mes. Ph 1. 25
17 长尾冬青 Ilex longecaudata Comber 1. 1 3 E. Mes. Ph 1. 25
18 大理柳 Salix daliensis C. F. Fang et S. D. Zhao 1. 1 2 D. Mes. Ph 1. 25
19 糙皮桦 Betula utilis D. Don 1. 1 1 D. Mes. Ph 1. 25
20 多花山矾 Symplocos ramosissima Wall. ex G. Don + . 2 20 E. Mes. Ph 0. 05
21 白穗石栎 Lithocarpus craibianus Barnett + 2 E. Mes. Ph 0. 05
22 粉果杜鹃 Rhododendron hylaeum Balf. F. et Farrer + 2 E. Mes. Ph 0. 05
23 高山亮叶鼠李 Rhamnus hemsleyana Schneid. var. yunnanensis C. Y. Wu ex Y. L. Chen + 1 E. Mes. Ph 0. 05
24 乔木茵芋 Skimmia arborescens Anders. ap. Gamble + 11 E. Mes. Ph 0. 05
25 短刺栲 Castanopsis echinocarpa Miq. + 3 E. Mes. Ph 0. 05
26 华南石栎 Lithocarpus fenestratus (Roxburgh)Rehd. + 2 E. Mes. Ph 0. 05
27 薄叶马银花 Rhododendron leptothrium Balf. f & Forrest + 1 E. Mes. Ph 0. 05
28 红花木莲 Manglietia insignis (Wall.)Bl. + 1 E. Mes. Ph 0. 05
29 南亚含笑 Michelia doltscopa Buch. - Ham. ex DC. + 1 E. Mes. Ph 0. 05
30 南亚泡花树 Meliosma arnottiana Walp. + 1 E. Mes. Ph 0. 05
31 瑞丽鹅掌柴 Schefflera shweliensis W. W. Smith + 1 E. Mes. Ph 0. 05
32 西藏木姜子 Litsea tibetana Yang et P. H. Huang + 1 E. Mes. Ph 0. 05
注:“+”指数量少,或单株,盖度小于 1%。
表 6 灌木层群落成分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优度 -群聚度
HL01 HL02
株丛数
HL01 HL02
生活型
盖度
系数
1 空心带鞘箭竹 Fargesia contracta Yi. var. evacuata Yi 3. 3 37 E. Mic. Ph 18. 75
2 乌饭叶菝葜 Smilax myrtillus A. DC. 1. 2 2. 2 135 896 E. N. Ph 8. 75
3 桃叶青荚叶 Helwingia himalaica Hook. f. et Thoms. ex C. B. Clarke var. prunifolia
Fang et Soong
1. 1 1. 1 32 35 E. Mic. Ph 2. 50
4 腾冲箭竹 Fargesia solida Yi 1. 2 205 E. Mic. Ph 1. 25
5 斑鸠菊 Vernonia esculenta Hemsl. 1. 1 135 E. N. Ph 1. 25
6 中缅八角 Illicium burmanicum Wils. 1. 1 19 E. Mic. Ph 1. 25
7 紫花卫矛 Euonymus porphyreus Loes. 1. 2 14 E. Mic. Ph 1. 25
8 三花冬青 Ilex triflora Bl. 1. 1 9 E. Mic. Ph 1. 25
9 独龙十大功劳 Mahonia taronensis Hand. - Mazz. + . 2 27 E. N. Ph 0. 05
10 滇四角柃 Eurya paratetragonoclada Hu + 4 E. Mic. Ph 0. 05
11 掌叶悬钩子 Rubus pentagonus Wall. ex Focke + 2 E. N. Ph 0. 05
12 窄叶杜鹃 Rhododendron araiophyllum Balf. f. et W. W. Smith + 1 E. Mic. Ph 0. 05
13 高山木姜子 Litsea chunii Cheng + 1 E. Mic. Ph 0. 05
14 常春卫矛 Euonymus hederaceus Champ. ex Benth. + . 2 68 E. N. Ph 0. 05
15 西南绣球 Hydrangea davidii Franch. + . 2 23 D. N. Ph 0. 05
16 紫药红荚蒾 Viburnum erubescens Wall. var. prattii (Graebn.)Rehd. + . 2 6 D. N. Ph 0. 05
17 圆锥悬钩子 Rubus paniculatus Smith + 19 E. N. Ph 0. 05
18 马甲菝葜 Smilax lanceifolia Roxb. + 12 E. N. Ph 0. 05
19 朱砂根 Ardisia crenata Sims + 9 E. N. Ph 0. 05
20 直角荚蒾 Viburnum foetidum Wall. var. rectangulatum (Graebn.)Rehd. + 8 D. N. Ph 0. 05
21 白瑞香 Daphne papyracea Wall. ex Steud. + 5 E. N. Ph 0. 05
22 大花悬钩子 Rubus wardii Merr. + 5 E. N. Ph 0. 05
23 尖叶花椒 Zanthoxylum oxyphyllum Edgew. + 4 E. Mic. Ph 0. 05
24 毛萼越桔 Vaccinium pubicalyx Franch. + 1 E. Mic. Ph 0. 05
25 龙陵新木姜子 Neolitsea lunglingensis H. W. Li + 1 E. Mic. Ph 0. 05
26 蓝果小蘖 Berberis gagnepainii Schneid. + 1 E. Mic. Ph 0. 05
27 常春木 Merrilliopanax chinensis Li + 1 E. Mic. Ph 0. 05
28 薄叶山矾 Symplocos anomala Brand + 1 E. Mic. Ph 0. 05
注:“+”指数量少,或单株,盖度小于 1%。
247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年
表 7 草本层群落成分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优度 -群聚度
HL01 HL02
株丛数
HL01 HL02
生活型
盖度
系数
1 灰背瘤足蕨 Plagiogyria glaucescens Ching 4. 4 3. 3 3 200 143 H 50. 00
2 云南黄连 Coptis teetoides C. Y. Cheng 3. 3 + . 2 5 480 131 H 18. 80
3 短药沿阶草 Ophiopogon bockianus Diels var. angustifoliatus Wang et Tang 2. 2 3. 3 3 320 6 320 H 15. 00
4 蕨状苔草 Carex filicina Nees 3. 3 2 360 H 18. 75
5 走茎异叶茴芹 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var. stolonifera Hand. -Mazz. 2. 3 2 720 H 7. 50
6 钝叶楼梯草 Elatostema obtusum Wedd. 1. 1 + 3 760 1 760 H 1. 30
7 斜升假蹄盖蕨 Athyriopsis dickasonii (M. Kato)W. M. Chu 1. 2 440 H 1. 25
8 裸果耳蕨 Polystichum nudisorum Ching 1. 2 40 H 1. 25
9 红褐鳞毛蕨 Dryopteris rubrobrunnea W. M. Chu 1. 2 200 H 1. 25
10 异叶兔儿风 Ainsliaea foliosa Hand. - Mazz. 1. 1 88 H 1. 25
11 红腺蕨 Diacalpe aspidioides Bl. + + . 2 1 33 H 0. 10
12 腾冲南星 Arisaema tengtsungense H. Li + + 3 17 G 0. 10
13 筒冠花 Siphocranion macranthum (Hook. f.)C. Y. Wu + . 2 7 H 0. 05
14 尼泊尔蓼 Polygonum nepalense Meisn. + . 2 280 H 0. 05
15 高黎贡山凤仙花 Impatiens chimiliensis Comber + . 2 + 40 4 T 0. 05
16 锡金鳞毛蕨 Dryopteris sikkimensis (Hook.)O. Ktze. + 3 H 0. 05
17 匍枝筋骨草 Ajuga lobata D. Don + 2 H 0. 05
18 褐鳞鳞毛蕨 Dryopteris squamifera Ching et S. K. Wu + 2 H 0. 05
19 苔草一种 Carex sp. + 1 H 0. 05
20 吉祥草 Reineckea carnea (Andr.)Kunth + 1 H 0. 05
21 黄毛兔儿风 Ainsliaea fulvipes J. F. Jeffrey et W. W. Smith + 1 H 0. 05
22 耳蕨一种 Polystichum sp. + 1 H 0. 05
23 贡山堇菜 Viola thomsonii Oudem. + . 2 280 H 0. 05
24 纤维鳞毛蕨 Dryopteris sinofibrillosa Ching + . 2 16 H 0. 05
25 桫椤鳞毛蕨 Dryopteris cycadina (Franch. et Sav.)C. Chr. + . 2 4 H 0. 05
26 大百合 Cardiocrinum giganteum (Wall.)Makino + . 2 4 G 0. 05
27 长柄肋毛蕨 Ctenitis nidus (C. B. Clarke)Ching + . 2 1 H 0. 05
28 袋果草 Peracarpa carnosa Hook. f. et Thoms. + 440 H 0. 05
29 毛鳞蕨 Tricholepidium normale (D. Don)Ching + 26 H 0. 05
30 秀丽假人参 Panax pseudo-ginseng Wall. var. elegantior (Burkill)Hoo & Tseng + 19 H 0. 05
31 云南耳蕨 Polystichum yunnanense Christ + 13 H 0. 05
32 亮鞘苔草 Carex fargesii Franch. + 11 H 0. 05
33 宽瓣重楼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Hand. - Mzt. + 11 G 0. 05
34 鸡足山复叶耳蕨 Arachniodes jizushanensis Ching + 7 H 0. 05
35 粗糙凤尾蕨 Pteris cretica Linn. var. laeta (Wall. ex Ettingsh.)C. Chr. et Tard.
- Blot
+ 5 H 0. 05
36 齿瓣开口箭 Tupistra fimbriata Hand. - Mzt. + 4 H 0. 05
37 溪畔落新妇 Astilbe rivularis Buch. - Ham. Ex D. Don + 3 H 0. 05
38 透茎冷水花 Pilea pumila (L.)A. Gray + 2 T 0. 05
39 通奶草 Euphorbia hypericifolia Linn. + 2 T 0. 05
40 深裂竹根七 Disporopsis pernyi (Hua)Diels + 2 G 0. 05
41 山酢浆草 Oxalis acetosella L. ssp. griffithii (Edgew. et Hook. f.)Hara + 2 H 0. 05
42 普通凤丫蕨 Coniogramme intermedia Hieron + 2 H 0. 05
43 一把伞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 + 1 G 0. 05
44 西南鹿药 Smilacina fusca Wall. + 1 H 0. 05
45 球序蓼 Polygonum wallichii Meisn. + 1 H 0. 05
46 脉纹鳞毛蕨 Dryopteris lachoongensis (Beddome)B. K. Nayar & S. Kaur + 1 H 0. 05
47 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 (Linn.)Urban + 1 H 0. 05
48 大坪风毛菊 Saussurea chetchozensis Franch. + 1 H 0. 05
注:“+”指数量少,或单株,盖度小于 1%。
从生活型谱[8]和盖度系数分析(表 9)来看,该群落以高
位芽植物(常绿 /落叶为 56 /11)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盖度
系数以高位芽植物(常绿 /落叶为 129. 10 /15. 25)为主,地面
芽植物次之,反映了其生境属于亚热带森林区域气候,并有
一个较冷的冬天。
2. 3 云南黄连物种生存状况 云南黄连为多年生宿根草
本,该居群生活于林中中、弱等光照下阴凉湿润处,喜湿怕
涝,多沿山地呈零星岛状分布,生活力强,高度为 0. 1 ~ 0. 3
m,根系生活于腐殖质层中,为浅根性植物。绝大部分均为 3
年以上的植株,开花率在 70%以上,结实率在 70%左右。果
34741卷 2期 汪建云等 高黎贡山云南黄连生境的群落学研究
成熟后自然脱落。据样方统计(表 10) ,局部地段变化在0. 33
~13. 7株(丛)/m2,平均 7. 01株(丛)/m2,在海拔较高地区,
单株较多,说明主要为种子繁殖。在海拔较低地区,单株较
少,多为觅养枝营养繁殖形成分的丛生苗群。伴生种未见。
据 HL02云南黄连数量变化统计(表 11)可知,该种自然生存
能力较强。
表 8 层间植物层群落成分
植物名称 拉丁名
多优度 -群聚度
HL01 HL02
株丛数
HL01 HL02
生活型
盖度
系数
1 圆锥蕗蕨 Mecodium paniculiflorum (Presl)Cop. 1. 2 138 000 H 1. 25
2 高山瓦韦 Lepisorus eilophyllus (Diels)Ching 1. 2 4 H 1. 25
3 五风藤 Holboellia fargesii Reaub. 1. 2 3 E. N. Ph 1. 25
4 钻地风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Oliv. 1. 2 21 D. N. Ph 1. 25
5 乌蔹莓 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 1. 2 15 E. N. Ph 1. 25
6 肖菝葜 Heterosmilax japonica Kunth 1. 1 10 E. N. Ph 1. 25
7 狭叶拉拉藤 Galium elegans Wall. ex Roxb. var. angustifolium Cuf. + + . 2 2 160 H 0. 05
8 棕鳞瓦韦 Lepisorus scolopendrium (Ham. ex D. Don)Menhra et Bir ? + . 2 120 H 0. 05
9 景天一种 Sedum sp. + . 2 12 H 0. 05
10 线叶书带蕨 Vittaria linearifolia Ching + . 2 1 H 0. 05
11 大果假瘤蕨 Phymatopteris griffithiana (Hook.)Pic. Serm. + 12 H 0. 05
12 节肢蕨 Arthromeris lehmanni (Mettenius)Ching + 6 H 0. 05
13 线叶铁角蕨 Asplenium ensiforme Wall. ex Hook. et Grev. f. stenopyllum
(Bedd.)Ching
+ 4 H 0. 05
14 菰腺忍冬 Lonicera hypoglauca Miq. + 4 E. N. Ph 0. 05
15 苍山假瘤蕨 Phymatopteris subebenipes (Ching)Pic. Serm. + 4 H 0. 05
16 云南清风藤 Sabia yunnanensis Franch. + 1 H 0. 05
17 念珠冷水花 Pilea monilifera Hand. - Mazz. + 1 H 0. 05
18 柔毛水龙骨 Polypodiodes amoena (Wall. ex Mett.)Ching var. pilosa (C. B.
Clarke)Ching
+ . 2 21 H 0. 05
19 合苞铁线莲 Clematis napaulensis DC. + 4 D. N. Ph 0. 05
20 毛兰一种 Eria sp. + 2 H 0. 05
21 宝兴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 + 2 E. N. Ph 0. 05
22 剑叶铁角蕨 Asplenium ensiforme Wall. ex Hook. et Grev. + 1 H 0. 05
注:“+”指数量少,或单株,盖度小于 1%。
表 9 生活型谱及盖度系数
生活型 种数占总种数比例∥% 盖度系数 占总数比例∥%
高位芽(Ph) 67 51. 54 144. 35 54. 30
地上芽(ch) 0 0 0 0
地面芽(H) 55 42. 31 121. 05 45. 53
地下芽(G) 5 3. 85 0. 30 0. 11
一年生(T) 2 2. 31 0. 15 0. 06
总计 130 100. 00 265. 85 100. 00
表 10 株(丛)数统计表
样地编号 面积∥m2 株(丛)数 单位株(丛)数
HL01 400 5 480 13. 70
HL02 400 131 0. 33
合计 800 5 611 7. 01
表 11 HL02云南黄连数量变化
日期 1区数量 2区数量 合计
2006-05-05 90 41 131
2006-07-03 134 69 203
2008-06-30 188 102 290
2009-06-29 23 48 71
2010-06-26 122 237 359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调查区记载维管植物 61 科 94 属 130 种
(含亚种、变种)。区系成分分析表明,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
杂,泛热带分布、东亚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东亚
和北美间断分布在群落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区作为东亚古老
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与古热带、泛北极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
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系缺乏。热带和温带区系交错十
分明显,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群落成
分分析表明,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生活型谱
和盖度系数分析显示,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
物次之,反映了其生境属于亚热带森林区域气候。该种群生
活于林中阴凉湿润处,生活力较强,以种子繁殖和觅养枝营
养繁殖为主,在调查区自然生存能力较强。综上所述可知,
云南黄连生活于针阔混交林和中山常绿阔叶林中水湿条件
较好的地段,该种生存环境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
性质。该种对生境的具体要求是:中等的土壤湿度,微酸性、
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弱等的光照,以及亚热带温凉
湿润的气候。
参考文献
[1]黄骥,裴盛基,张明宇,等.云南黄连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地理分布
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4(3):255 -266.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第一册)[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2:431.
[3]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27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596 -597.
(下转第 747页)
447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年
从源头控制养殖业砷污染,是应该优先选择的措施。
3. 2 农业和养殖业对砷污染控制要求迫切 2008年 9月 18
日北京科技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公布,全球至少有
5 000多万人口正面临着地方性砷中毒的威胁,其中,大多数
为亚洲国家,而我国正是受砷中毒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
一。我国的很多省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砷污染问题,北京
的个别区域也存在砷中毒问题,部分农产品的砷含量已经接
近临界值。陈同斌等在北京 800 多个样点就土壤中包括砷
在内的多种重金属进行了调查,市场上的部分食物可能存在
严重的砷超标问题[13]。“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在
饲养猪、鸡等动物的时候,饲养场为了使肉的颜色比较好看
和增加产量,往往会添加少量的砷作为饲料添加剂”。砷污
染正向人们步步逼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实现粮食的持续增长,改善土壤质量,将养殖业粪
便作为战略性资源进行政策引导和支持,如果养殖业粪便和
污水中砷等重金属污染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粮食及赖以支
撑的土壤将会受到进一步污染,粮食产量和品质将带来隐
患。据笔者调查,养殖业是河南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
一,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 42%,淮河流域养殖业占农业总产
值的比例高于全省水平,河南省辖淮河流域年畜禽粪便产生
量占全省总量的 62. 59%。如何实现粮食生产和养殖业良性
发展,控制养殖业砷等重金属污染成为关键之一。
4 有机砷制剂的防控建议
4. 1 应站在国家食品安全和环境生态的高度来看待砷污染
控制问题 肉食是日常食品的重要部分,从长远看,养殖业
离开有机砷并不是大问题。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对有机肥料
的需求日益严重,将含有砷的粪便和污水用于农田,土壤累
积性污染将直接或间接进入粮食和水体,威胁食品安全和饮
水安全。
4. 2 尽快开展有机砷制剂用于养殖污染危害的基础性问题
研究 有机砷制剂的应用虽然在畜禽养殖生产上有较好的
效果,但它已经成为砷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我国的猪、禽饲
养量大,如果广泛地、长年累月地使用有机砷制剂,大量含砷
粪污排入环境中,势必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危
害。因此,对有机砷制剂作为动物促生长剂应用的利弊应作
全面的研究和权衡。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场所,也是各种
废弃物的天然收容和净化处理场所,所有污染(包括水污染、
大气污染)的 90%最终要归于土壤,不仅只是养殖废物的容
纳场所。目前,粪便和污水做肥料利用于农田成为解决养殖
污染的最重要途径,但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土质砷本底现状及
容纳能力都没有基本的研究。福建省地方标准《猪禽用饲料
安全质量要求规定》明确指出,不得在猪禽用饲料中添加砷
制剂,这在全国开了好头。
4. 3 要加强法制执行力,严厉打击危害社会的行为 2005
年的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2008 年的三聚氰胺事件,
2011年瘦肉精事件,大多都与利益紧密相关。而有机砷制剂
是经过国家许可的饲料添加剂,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非法生
产的负面报道。但从砷的长期环境危害性来看,其危害不亚
于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和瘦肉精。因为砷是不可能
自然降解的,其危害是长期的和累积性的。国家要发展养殖
业,为群众提供丰富的食品,但首先要考虑食品安全和基本
生产原料产地土壤和水环境的安全。淘汰有机砷,严厉打击
不法行为,应成为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袁慧,陈竞峰.畜禽配合饲料中砷的污染量及其分析报告[J].湖南饲
料,2000(3):2 -3.
[2]隆雪明. 砷制剂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J /OL]. http:/ /www.
1350135. com/Html / liangxingshehuiyubaojian /085122906. html.
[3]马祝安,杨志妹.仔猪阿散酸中毒一例[J].浙江畜牧兽医,2000(1) :
35.
[4]陈建国.仔猪有机砷中毒 1例[J].畜牧与兽医,2004,36(12):47.
[5]曾芸.猪阿散酸中毒的诊治[J].中国动物保健,2006(6):41.
[6]李银生,曾振灵,陈杖榴,等.洛克沙砷的作用、毒性及环境行为[J].上
海畜牧兽医通讯,2003(1):10 -12.
[7]王米,薛飞群,隈新宇.阿散酸的作用、毒性及环境行为[J].上海畜牧
兽医通讯,2008(4):79 -81.
[8]郭效中,刘天余.有机砷制剂对畜禽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J].饲料研
究,2000(1):15 -17,10.
[9]周淑芹,丁勇,周勤.土壤砷污染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J].现代化农
业,1996(12):6 -7.
[10]FDA接受禁止砷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的呈请[EB/OL].(2009 -12 -
10)http:/ /www. foodmate. net /news /yujing /2009 /12 /152416. html.
[11]蒋宗勇.警惕饲料添加剂—有机胂的污染与危害[EB/OL]. http:/ /
wenku. baidu. com/view/ofa986d226fff705cc170a8b. html.
[12]GARBARINO J R,RUTHERFORD D W,WERSHAW R L. Degradation of
Roxarsone in Poultry Litter:In the Proceedings of Arsenic in the Environ-
ment Workshop[R]. Colorado:U. S. Geological Survey,2001.
[13]李静云.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缓 -从烟草重金属超标说起[J].
环境保护,2010(24):36 -38.
[14]陈同斌,郑袁明,陈煌,等.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2004(1):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117 -122.
( 上接第 744 页)
[4]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 第 1册[M]. 北京:科学出版
社,1979:596 -597.
[5]张莉,张小平.国产黄连属植物的研究现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6(4):368 -370.
[6]黄骥,裴盛基,王元忠.云南黄连自然资源及其保护问题的研究[J].中
草药,2005(1):112 -115.
[7]汪建云,刘经伦,母其爱,等.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形态和种群个体分布
格局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39(4):36 -39.
[8]孙濡泳,李博,诸葛阳,等.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141 -147.
[9]西南林学院,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云南省林业厅.高黎贡山国
家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3 -49.
[10]李恒,郭辉军,刀志灵.高黎贡山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1344.
[11]董晓东,徐成东,李继红.苍山珍稀濒危植物的地理分布与区系特征
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6):36 -38.
[12]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sup
Ⅳ):1 -6.
[13]陆树刚.独龙江地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
1992(supⅤ):99 -107.
[1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 1卷[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4:78 -583.
74741 卷 2 期 朱远航等 养殖业有机砷对土壤的污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