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叶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全 文 :大叶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
蒋 燚,王以红,邱凤英,黄荣林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摘要:2006 年在广西 3 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 9 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 (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
水种源 (ZY5)和广西苍梧种源 (ZY7)。该两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海南乐东种源 (ZY6)比较,平均树高增
加 27. 80 % ~29. 47%,平均胸径增加 29. 97 % ~31. 86 %,单株材积增加 119. 32 % ~ 123. 47 %;与种源总体平均
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 8. 12 % ~9. 53 %,平均胸径增加 6. 91 % ~8. 46 %,单株材积增加 20. 24 % ~22. 52 %。
关键词:大叶栎;种源;选择
中图分类号:S 792. 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246 (2011)01 - 0001 - 07
Early Selection for Superior Provenances of Castanopsis fissa
JIANG Yi,WANG Yi-hong,QIU Feng-ying,HUANG Rong-lin
(Guangxi Academy of Forestry,Nanning Guangxi 530001,P. R.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in regard to selection of superior provenances of Castanopsis fissa was carried out in 3
plots in Guangxi province in 2006. These provenances consisted of 9 origins from Guangxi,Guangdong,Hunan,
Fujian and Hainan Provinces. It showed that (1)the variation of tree height,DBH (diameter at breast)and vol-
ume of wood increment were significant among the provenances; (2)two superior provenances were selected,
which were ZY5 and ZY7,both from Rongshui and Cangwu of Guangxi Province. Compared to worst performed
provenances ZY6,which was from Ledong of Hainan Province,the two provenances’height increased by 27. 80 % ~
29. 47 %,average DBH increased by 29. 97 % ~ 31. 86 %,volume of wood of single tree increased by 119. 32 % ~
123. 47 % . While compared to whole provenances,that of them were 8. 12 % ~ 9. 53 %,6. 91 % ~ 8. 46 %,
and 20. 24 % ~22. 52 % respectively.
Key words:Castanopsis fissa;provenance;selection
大叶栎 (Castanopsis fissa)又名黧蒴栲、裂斗
椎、乌叶子、大叶椎、闽粤栲、裂壳锥等,为壳斗
科 (Fagaceae)栲属 (Castanopsis)常绿阔叶乔木
树种,具有速生丰产和适应性广的特点。主要分布
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以及江西、湖南、贵州南
部等地区,为广西名优乡土树种之一。是我国中亚
热带北纬 27°以南山地和丘陵次生林的先锋树种之
一[1 ~ 2]。大叶栎喜湿热气候,适宜于深厚湿润的山
地红壤、黄壤中生长,在干燥贫瘠的山脊亦能生
长。大叶栎为良好的纤维树种和防火树种,亦可营
造食用菌饵料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短轮伐期工业
纤维原料林树种[3]。因其优良的树种特性和广阔
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对大叶栎进行了一些研究,主
要在大叶栎育苗技术研究[4 ~ 9]、大叶栎栽培造林技
第 40 卷 第 1 期
2011 年 3 月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
Vol. 40 No. 1
March. 2011
* 收稿日期:2010 - 09 - 10
基金项目:本项研究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资助专项“大叶栎良种优良个体选择、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其区域试验示范”的研究
内容之一。
第一作者简介:蒋 燚 (1968 -) ,男,广西灌阳人,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乡土树种及森林生态方面的研究。
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11.01.006
术研究[10 ~ 11]及其木材物理性质及优良性状研
究[12 ~ 13]等方面。现阶段大叶栎实生繁殖所用的种
子,大部分仍采自良莠不齐的残次林,严重影响了
大叶栎的优良特性。为了提高大叶栎的种源品质,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技财政资助专项 “大叶
栎良种优良个体选择、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及其区
域试验示范”的支持下,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分
别在广西苍梧白马林场、黄冕林场波寨分场和派阳
山林场公武分场 3 个试验点进行种源区域选择试
验,经过 4 年的观察测定结果,初步筛选出 2 个优
良种源即大叶栎广西融水种源和大叶栎广西苍梧种
源,此 2 个种源均具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可作为推
广造林和今后大叶栎育种的备选品种。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苍梧白马林场 (SD1)、黄冕
林场波寨分场 (SD2)和派阳山林场公武分场
(SD3)试验,其自然概况见表 1。
表 1 3 个造林试验点的自然概况
Tab. 1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ree plots for experiment
试验

纬度
/ °N
经度
/ °E
海拔
/m
年均温
/℃
年降雨量
/mm
年均湿度
/% 地形土壤
SD1 23. 5 111. 2 290 21. 2 1 507 80 低丘,西北,22°,赤红壤,土层厚 60 ~ 80cm,pH6. 5
SD2 21. 9 106. 8 200 19. 0 1 158 75 低丘,西,18°,红壤,土层厚 80cm以上,pH5. 5
SD3 21. 9 107. 1 230 22. 1 1 750 70. 5 低丘,西南,20°,红壤,土层厚 80cm以上,pH5. 5
2 材料与方法
2. 1 大叶栎参试种源概况
共收集 9 个种源,分别来自广西的 4 个县市、
广东的 2 个县市、湖南的 1 个县市、福建的 1 个县
市和海南的 1 个县市。各种源地基本概况如表 2。
2. 2 试验地设置
2006 年 5 月底,分别在苍梧白马林场、黄冕
林场波寨分场和派阳山林场公武分场 3 个试验点营
造了 9 个种源 53 个家系的大叶栎子代试验林。每
个试验点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大叶栎不同种源
子代试验林设 4 个小区 (即 4 次重复) ,每种源含
数量不一的家系,每小区每家系各种植 4 株,株行
距 2 m ×3 m。
表 2 大叶栎种源地概况
Tab. 2 General conditions where Castanopsis fissa tree planted
来源地 编号 经度 纬度 年均温 /℃ 年降雨量 /mm
湖南通道 ZY1 109°46 ~ 109°48 26°08 ~ 26°10 16. 3 1 480. 7
广西平果 ZY2 107°34 ~ 107°36 23°18 ~ 23°20 20. 4 1 366. 7
广西永福 ZY3 109°57 ~ 109°59 24°57 ~ 24°59 18. 6 2 001. 1
福建明溪 ZY4 117°11 ~ 117°13 26°20 ~ 26°22 18. 0 1 744. 0
广西融水 ZY5 109°14 ~ 109°16 25°03 ~ 25°04 19. 3 1 824. 8
海南乐东 ZY6 109°09 ~ 109°10 18°44 ~ 18°45 24. 0 1 600. 0
广西苍梧 ZY7 111°13 ~ 111°15 23°23 ~ 23°25 21. 2 1 500. 7
广东兴宁 ZY8 115°42 ~ 115°44 24°07 ~ 24°09 21. 0 1 540. 0
广东平远 ZY9 115°53 ~ 115°54 24°33 ~ 24°34 20. 6 1 630. 0
2. 3 生长量调查及分析方法
2006 ~2009年的每年 12月对参试种源大叶栎树
高、胸径及材积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运用 SPSS 软
件[14]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多重比
较。材积计算公式为:V = 1 /30000 × H × D2,式中:
V为材积 (m3) ,D为胸径 (cm) ,H为树高 (m)。
2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1 年
3 结果与分析
3. 1 各参试种源大叶栎的生长量
3 个试验点 9 个种源大叶栎的生长情况见表 3。
从表 3 可看出,在试验点 SD1 中有 ZY5、ZY2 共 2
个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均大于试验
点其他种源的平均值,在试验点 SD2 中有 ZY7、
ZY5、ZY1、ZY2 共 4 个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及
材积生长量均大于试验点其他种源的平均值,在试
验点 SD3 中有 ZY7、ZY8、ZY5 共 3 个种源的平均
树高、胸径及材积生长量均大于试验点其他种源的
平均值;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均大于
该试验点各种源的平均数的所有种源中,ZY5 在 3
个试验点有表现,ZY2 和 ZY7 在两个试验点有表
现,ZY1 和 ZY8 只在 1 个试验点表现好。其平均
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都大于总体平均值的种
源有:ZY7、ZY5、ZY2 、ZY9 和 ZY8。
综上所述,ZY5 在各试验点的表现和在总体各
参数的平均值中均排在前 3 名,其 3 个试验点总体
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比总体平均值的增
幅分别为 3. 69 %、3. 01 %和 7. 48 %;按总体平
均值对比,有 ZY7、ZY5、ZY2、ZY9、ZY8 共 5 个
种源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都大于总体
平均值。
表 3 9 个种源大叶栎在 3 个试验点生长参数的平均值及排序
Tab. 3 The average value and its ranking of the growth parameters of 9 provenances in 3 plots
试验点
平均树高
H/m
平均胸径
D1. 3 /cm
平均材积
V/m3
大于平均生长
量的种源排序
前 2 名种源大于试验点平均值%
H D1. 3 V
SD1 3. 735 3. 668 0. 003 02 ZY5、ZY2 1. 58 ~ 9. 02 2. 94 ~ 5. 62 5. 96 ~ 18. 87
SD2 5. 338 5. 712 0. 009 52 ZY7、ZY5、ZY1、ZY2 1. 84 ~ 4. 76 9. 65 ~ 10. 30 7. 56 ~ 10. 82
SD3 5. 489 6. 246 0. 011 13 ZY7、ZY8、ZY5 1. 29 ~ 5. 28 1. 71 ~ 4. 60 6. 38 ~ 9. 43
总体平均值 4. 854 5. 209 0. 007 89 ZY7、ZY5、ZY2、ZY9、ZY8 5. 60 ~ 6. 76 3. 76 ~ 5. 74 13. 44 ~ 14. 20
3. 2 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变异
3. 2. 1 各试验点内大叶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比较
对各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和材积进行方差分析
见表 4 和表 5。从表 4 和表 5 可知,在 SD1 试验
点,各大叶栎种源间胸径的生长有差异显著,其中
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各重复间的树高、
胸径和材积均无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最好
种源 ZY5 的生长平均值分别为最差种源 (树高和
材积以 ZY8 生长最差,胸径以 ZY6 生长最差)的
1. 224 倍、1. 150 倍和 1. 547 倍。在 SD2 试验点,
各种源间的胸径的生长均有显著差异,树高和材积
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重复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
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和材积最好种源 ZY7 的树
高和材积的生长平均值分别为最差种源 ZY6 的
1. 42 倍和 2. 17 倍,胸径的最好种源 ZY1 的胸径生
长平均值是最差种源 ZY6 的 1. 22 倍。在 SD3 试验
点种源间的树高有极显著差异,胸径无显著差异,
材积有显著差异;重复间的树高有显著差异,胸径
和材积有极显著差异;树高和材积的最好种源 ZY7
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平均值分别为最差种源 ZY6
的 1. 20 倍和 2. 04 倍,胸径的最好种源 ZY8 的胸径
生长平均值是最差种源 ZY6 的 1. 32 倍。
表 4 各试验点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方差分析
Tab. 4 ANOVA of the tree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wood in each plots
试验

变异
来源
自由度
树高
F值
胸径
F值
材积
F值
SD1
重复 3 2. 348 1. 501 1. 279
种源 8 11. 296** 3. 072* 4. 827**
机误 24
SD2
重复 3 30. 514** 11. 718** 18. 718**
种源 8 4. 397** 2. 713* 3. 367**
机误 24
SD3
重复 3 3. 197* 16. 294** 10. 350**
种源 8 4. 669** 2. 101 2. 603*
机误 24
注:F (3,24)0. 05 = 3. 01,F (3,24)0. 01 = 4. 72,F (8,24)0. 05
= 2. 36,F (8,24)0. 01 = 3. 36,* 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
显著。
3第 1 期 蒋 燚等:大叶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表 5 各试验点内大叶栎各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比较
Tab. 5 Comparison of the tree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wood in each plots
试验点 种源号
平均树
高 /m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种源号
平均胸径
/cm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种源号
平均材积
/m3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ZY8 3. 327 A A ZY6 3. 368 A A ZY8 0. 002 32 A A
ZY4 3. 433 AB AB ZY8 3. 380 A A ZY6 0. 002 49 AB A
ZY6 3. 541 ABC ABC ZY3 3. 482 AB A ZY4 0. 002 54 AB A
ZY1 3. 560 ABC ABC ZY4 3. 497 AB A ZY3 0. 002 67 AB AB
SD1 ZY3 3. 607 ABCD ABC ZY1 3. 551 AB A ZY1 0. 002 78 AB AB
ZY9 3. 673 BC AB ZY7 3. 644 AB A ZY9 0. 002 97 AB AB
ZY2 3. 794 CD BCD ZY9 3. 678 AB A ZY7 0. 003 04 ABC AB
ZY7 3. 879 DE CD ZY2 3. 776 AB A ZY2 0. 003 21 BC AB
ZY5 4. 072 E D ZY5 3. 874 B A ZY5 0. 003 59 C B
ZY6 3. 946 A A ZY6 4. 827 A A ZY6 0. 004 87 A A
ZY4 5. 167 B B ZY3 5. 422 B AB ZY3 0. 008 38 B B
ZY3 5. 252 B B ZY4 5. 430 B AB ZY4 0. 008 63 B B
ZY9 5. 252 B B ZY9 5. 653 B B ZY9 0. 009 13 B B
SD2 ZY8 5. 312 B B ZY8 5. 748 B B ZY8 0. 009 51 B B
ZY1 5. 351 B B ZY2 5. 799 B B ZY2 0. 009 79 B B
ZY2 5. 363 B B ZY7 5. 853 B B ZY1 0. 010 16 B B
ZY5 5. 436 B B ZY5 5. 888 B B ZY5 0. 010 24 B B
ZY7 5. 592 B B ZY1 5. 906 B B ZY7 0. 010 55 B B
ZY6 4. 800 A A ZY6 4. 950 A A ZY6 0. 005 99 A A
ZY4 5. 184 B AB ZY4 6. 033 B B ZY4 0. 009 99 B B
ZY1 5. 224 B ABC ZY2 6. 165 B B ZY9 0. 010 72 B B
ZY9 5. 363 BC BC ZY9 6. 224 B B ZY2 0. 010 96 B B
SD3 ZY3 5. 453 BC BC ZY3 6. 227 B B ZY1 0. 011 06 B B
ZY2 5. 540 BC BC ZY5 6. 335 B B ZY3 0. 011 09 B B
ZY8 5. 560 BC BC ZY7 6. 353 B B ZY5 0. 011 63 B B
ZY5 5. 592 BC BC ZY1 6. 468 B B ZY8 0. 011 84 B B
ZY7 5. 779 C C ZY8 6. 533 B B ZY7 0. 012 19 B B
3. 2. 2 各试验点间大叶栎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比较
对各试验点间大叶栎的生长数据的方差分析结
果如表 6、表 7 所示,地点和种源两因素对大叶栎
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地点* 种
源的交互作用对大叶栎树高生长影响显著,对大叶
栎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不显著。其中地点对大叶栎
树高、胸径和材积影响均最大,种源次之,地点*
种源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小。生长最好地点 (SD3)
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分别为生长最差
地点 (SD1)的 1. 47倍、1. 71倍和 3. 71倍。
表 6 地点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方差分析
Tab. 6 ANOVA of the tree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wood for different places and provenances
变异来源 自由度 树高 F值 胸径 F值 材积 F值
地点 2 556. 599** 504. 262** 346. 732**
种源 8 14. 677** 5. 453** 6. 656**
地点* 种源 16 2. 031* 1. 095 1. 309
机误 3 779
表 7 试验点间大叶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比较
Tab. 7 Comparison of the tree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wood among plots
试验点
平均树高
/m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试验点
平均胸径
/cm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试验点
平均材积
/m3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SD1 3. 732 A A SD1 3. 664 A A SD1 0. 003 01 A A
SD2 5. 333 B B SD2 5. 709 B B SD2 0. 009 50 B B
SD3 5. 486 C C SD3 6. 250 C C SD3 0. 011 16 C C
4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1 年
3. 2. 3 大叶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及材积比较
9 个参试大叶栎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
差异比较见表 8,种源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序为:
ZY7 > ZY5 > ZY2 > ZY9 > ZY8 > ZY3 > ZY1 > ZY4 >
ZY6,平均胸径按大小排名为:ZY5 > ZY7 > ZY2 >
ZY9 > ZY8 > ZY1 > ZY3 > ZY4 > ZY6,平均材积大
小排名为:ZY7 > ZY5 > ZY2 > ZY8 > ZY9 > ZY1 >
ZY3 > ZY4 > ZY6;树高和材积生长最好的种源
ZY7 的平均树高和平均材积是树高和材积生长最差
的种源 ZY6 的 1. 30 倍和 2. 24 倍,胸径生长最好的
种源 ZY5 的胸径是胸径生长最差的种源 ZY6 的
1. 32 倍。
表 8 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比较
Tab. 8 Comparison of the tree height,DBH and volume of wood among provenances
种源号
平均树高
/m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种源号
平均胸径
/cm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种源号
平均材积
/m3
0. 05
水平
0. 01
水平
ZY6 4. 011 A A ZY6 4. 181 A A ZY6 0. 004 09 A A
ZY4 4. 464 B B ZY4 4. 809 B B ZY4 0. 006 55 B B
ZY1 4. 602 BC BC ZY3 5. 019 BC BC ZY3 0. 007 29 BC BC
ZY3 4. 768 CD BC ZY1 5. 095 BCD BC ZY1 0. 007 42 BC BC
ZY8 4. 770 CD BC ZY8 5. 173 BCDE BC ZY9 0. 007 70 BCD BC
ZY9 4. 785 CD BC ZY9 5. 209 BCDE BC ZY8 0. 007 76 BCD BC
ZY2 4. 951 DE CD ZY2 5. 310 CDE BC ZY2 0. 008 19 CDE BC
ZY5 5. 126 E D ZY7 5. 434 DE C ZY5 0. 008 97 DE C
ZY7 5. 193 E D ZY5 5. 513 E C ZY7 0. 009 14 E C
3. 3 大叶栎种源表现与其种源来源地的相关分析
将大叶栎种源的生长指标树高、胸径和材积与
种源来源地的经度、纬度、年均温、年降雨量等概
况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见表 9。结果表明:①除树
高与经度、胸径与经度、材积与经度、树高与年均
温、胸径与年均温、材积与年均温、纬度与年均
温、树高与年降雨量、胸径与年降雨量、材积与年
降雨量、年均温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外,其他指标
间、因子间、因子和指标间均呈正相关。②在所有
比较的指标、因子间,除了生长因子树高与胸径、
树高与材积、胸径与材积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纬
度与年均温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其他因子及指
标间相关性不显著。由此说明,种源的生长表现与
种源来源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关系不大。
表 9 大叶栎种源生长指标与种源来源地概况因子间的相关系数 (df =7,R0. 05 = 0. 666,R0. 01 = 0. 798)
Tab. 9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growth indices and factors of provenances’conditions (df = 7,R0. 05 = 0. 666,R0. 01 = 0. 798)
树高 胸径 材积 经度 纬度 年均温 年降雨量
树高 1. 000 0. 969** 0. 982** - 0. 119 0. 449 - 0. 233 - 0. 036
胸径 1. 000 0. 993** - 0. 038 0. 582 - 0. 374 - 0. 095
材积 1. 000 - 0. 035 0. 572 - 0. 361 - 0. 086
经度 1. 000 0. 375 - 0. 091 0. 122
纬度 1. 000 - 0. 906** 0. 261
年均温 1. 000 - 0. 232
年降雨量 1. 000
3. 4 大叶栎优良种源评选
大叶栎优良种源的评选,采用综合权重分析
法[15],将单株材积、树高、胸径 3 个性状进行数
据标准化,按速生目标,分别以权重 0. 3、0. 2、
0. 5 计算综合得分,再按得分排序进行选择,结果
见表 10。根据大叶栎育种程序,第一代子代试验
时选择强度不宜过大,选择率不应低于 20 %,以
确保育种的灵活性,保证将来进一步育种具有一定
数量的遗传群体,并且试验林还处于幼龄阶段,性
状表现还不甚稳定。根据这一原则,采用综合权重
分析法评选选出种源 2 个,其中最好的 2 个种源
ZY5 和 ZY7 与最差种源 ZY6 比较,平均树高增加
5第 1 期 蒋 燚等:大叶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27. 80 % ~29. 47 %,平均胸径 29. 97 % ~31. 86 %,
单株材积增加 119. 32 % ~ 123. 47 %;与种源总体
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 8. 12 % ~ 9. 53 %,平
均胸径 6. 91 % ~8. 46 %,单株材积增加 20. 24 %
~22. 52 %。
表 10 大叶栎各种源的综合评定与排序
Tab. 10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ranking of each provenance
种源
综合评
定值
单株材积
/m3
树高
/m
胸径
/cm 排序
ZY1 0. 640 9 0. 007 42 4. 602 5. 095 6
ZY2 0. 826 4 0. 008 19 4. 951 5. 310 3
ZY3 0. 632 8 0. 007 29 4. 768 5. 019 7
ZY4 0. 458 5 0. 006 55 4. 464 4. 809 8
ZY5 0. 978 6 0. 008 97 5. 126 5. 513 1
ZY6 0. 000 0 0. 004 09 4. 011 4. 181 9
ZY7 0. 970 3 0. 009 14 5. 193 5. 434 2
ZY8 0. 718 8 0. 007 76 4. 770 5. 173 5
ZY9 0. 731 3 0. 007 70 4. 785 5. 209 4
平均 0. 662 0 0. 007 46 4. 741 5. 083
4 结论与讨论
(1)在试验点 SD1 中有 ZY5、ZY2 共 2 个种
源的平均 H、D1. 3、V 均大于试验点平均值,在试
验点 SD2 中有 ZY7、ZY5、ZY1、ZY2 共 4 个种源
的平均 H、D1. 3、V 均大于试验点平均值,在试验
点 SD3 中有 ZY7、ZY8、ZY5 共 3 个种源的平均
H、D1. 3、V 均大于试验点平均值;在平均树高、
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均大于该试验点的平均数的所
有种源中,ZY5 在 3 个试验点均有表现,ZY2 和
ZY7 在 2 个试验点有表现,其他 ZY1 和 ZY8 只在 1
个试点有表现。ZY5 在各试验点和总体平均中表现
好的种源中均排在前 3 名,其 3 个试验点总体平均
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比总体平均值的增幅分
别为 3. 69 %、3. 01 %和 7. 48 %。
(2)地点和种源对大叶栎的树高、胸径和材
积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地点* 种源的交互作用对大
叶栎树高生长影响显著,对大叶栎胸径和材积生长
影响不显著。其中地点对大叶栎树高、胸径和材积
影响均最大,种源次之,地点* 种源的交互作用影
响最小。生长最好地点 (SD3)的平均树高、平均
胸径和平均材积分别为生长最差地点 (SD1)的
1. 47 倍、1. 71 倍和 3. 71 倍。
(3)统计 3 个试验点总体生长情况,种源的
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名为:ZY7 > ZY5 > ZY2 > ZY9 >
ZY8 > ZY3 > ZY1 > ZY4 > ZY6,平均胸径按大小排
名为:ZY5 > ZY7 > ZY2 > ZY9 > ZY8 > ZY1 > ZY3 >
ZY4 > ZY6,平均材积大小排名为:ZY7 > ZY5 >
ZY2 > ZY8 > ZY9 > ZY1 > ZY3 > ZY4 > ZY6;平均树
高、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都大于总体平均值的种源
有:ZY7、ZY5、ZY2、ZY9 和 ZY8。
(4)在 SD1 试点,种源间的胸径的生长差异
显著,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极显著;重复间的树
高、胸径和材积均无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
生长最好种源 ZY5 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平均
值分别为最差种源 (树高和材积以 ZY8 生长最差,
胸径以 ZY6 生长最差)的 1. 224 倍、1. 150 倍和
1. 547 倍。在 SD2 试点,种源间的胸径的生长差异
显著,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差异极显著;重复间的树
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极显著差异;树高和材积生长
最好种源 ZY7 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平均值分别为
最差种源 ZY6 的 1. 42 倍和 2. 17 倍,胸径生长最好
的种源 ZY1 的胸径生长平均值是最差种源 ZY6 的
1. 22 倍。在 SD3 试点种源间的树高有极显著差异,
胸径无显著差异,材积有显著差异;重复间的树高
有显著差异,胸径和材积有极显著差异;树高和材
积的最好种源 ZY7 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平均值分
别为最差种源 ZY6 的 1. 20 倍和 2. 04 倍,胸径的最
好种源 ZY8 的胸径生长平均值是最差种源 ZY6 的
1. 32 倍。
(5)生长指标与种源来源地概况因子的相关
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树高与经度、胸径与经度、材
积与经度、树高与年均温、胸径与年均温、材积与
年均温、纬度与年均温、树高与年降雨量、胸径与
年降雨量、材积与年降雨量、年均温与年降雨量呈
负相关外,其他指标间、因子间、因子和指标间均
呈正相关。在所有比较的指标、因子间,除了生长
因子树高与胸径、树高与材积、胸径与材积存在极
显著正相关性,概况因子纬度与年均温间存在极显
著负相关性,其他因子及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种
源的生长表现与种源来源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关系
不大。
(6)速生优良种源评选结果:采用综合权重
分析法评选出优良种源为 ZY5 和 ZY7,与最差种
源 ZY6 比较,平均树高增加 27. 80 % ~ 29. 47 %,
平均胸径增加 29. 97 % ~ 31. 86 %,单株材积增加
119. 32 % ~ 123. 47 %;与种源总体平均数比较,
6 西 部 林 业 科 学 2011 年
平均树高增加 8. 12 % ~ 9. 53 %,平均胸径增加
6. 91 % ~8. 46 %,单株材积增加20. 24 % ~22. 52 %。
(7)试验初步评选出大叶栎的优良种源广西
融水种源 (ZY5)和广西苍梧种源 (ZY7) ,已有 4
年的生长时间,基本符合良种选育的程序和要求,
可初步认定为 9 参试种源中的生长较快的优良种
源。优良种源的进一步审定,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测定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凌宏,邱斌. 黧蒴栲树种的优良特性及栽培技术
[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 (4) :95-96.
[2]黄寿先,李耀斌. 广西苍梧县大叶栎生长量变异规
律的初步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1,30 (增) :41-44.
[3]朱积余,廖培来. 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 北京:中
国林业出版社,2006.
[4]龙平光,李日林. 大叶栎采种育苗技术[J]. 湖南林
业,2007(6) :23.
[5]曹艳云,潘月芳,郝海坤,等. 大叶栎的扦插育苗试
验[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4) :87-90.
[6]吴幸连. 大叶栎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防护林科
技,2008(5) :25-26.
[7]曹艳云,蒋燚,郝海坤,等. 大叶栎扦插育苗技术
[J].广西林业科学,2009,8(4) :252-253.
[8]吴幼媚,陈晓明,王以红,等. 大叶栎的组织培养和
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1) :114.
[9]刘光金,黄寿先,刘芳,等.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
体褐变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 :7343-
7344.
[10]韦 啸,周全连. 大叶栎栽培实用[J]. 大众科技,
2008(7) :130-131.
[11]卢 斌,陈一波,梁凯芹. 大叶栎速生林营建技术
[J].中国林业,2008(6) :56.
[12]梁宏温,黄寿先,覃亚丽,等. 23 年生大叶栎木材物
理力学性质的初步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1) :
115-118.
[13]宋微微,孙立炜,刘玉军. 潜在生物质能和纤维板
材树种大叶栎[J].中国林副特产,2007(2) :77-80.
[14]余建英,何旭宏. 数据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5]洪 伟. 计量林学研究[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张立新)
7第 1 期 蒋 燚等:大叶栎优良种源早期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