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长序榆育苗密度试验



全 文 :,一%个一! .
据 1 9 9仓年 1 1月 2 4日田间观察 , 土施 p p : : ,
的杨梅树秋梢抽发数量明显减少 , 被调查的 16
条夏梢上仅抽发秋梢 5 条 , 而调查对照的 6 条
夏梢上抽发秋梢 21 条 , 比土施高 n 倍 。 秋梢一
般不会形成花芽 , 即便形成花芽也十分瘦小 ,
并 自然脱落 , 不可能结成果实 , 故为无效梢 ,
多了反而会消耗养分 。
2
.
2 对叶片生长的影响
田间随机采集春叶 (春梢自上而下第 3 片
以下的叶片 , 下同 ) 30 片测定 , 平均叶长、 宽
和叶面积分别为 9 . i s e m 、 2 . 7 8 e m 和 i 7 . o Z e m , ,
分别比对照高4 3% 、 49 %和 1 4 % (叶面积以椭
圆形面积近似公式 S = 2 /3 x 长 x 宽计算 ) 。 同
样采集 30 片叶片测定 , 其厚度为 l . 0 c8 m , 平均
叶片厚度 0 . 36 m m , 比对照厚度高 20 % 。
自树冠外围东 、 西 、 南 、 北四个方向采集
叶片 , 以丙酮提取后 ,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叶
绿素含量 , 土施 P P 3 : : 的杨梅叶片叶绿素含量
为 7 . 3 2m g Zg , 而对 照为 6 . 38 m g / g 。 说明施用
P P : : 。 后增进叶 绿 素的生成。 因此 , 春 、 夏 、
秋梢上的叶片色泽均 比对照深。
2
.
3 对花芽形成的影响
据田间观察 , 土施 P aP . : 后 杨 梅 树 当年
春 、 夏梢上的花芽均比对照多 (见表 2 ) 。
此后 , 在第 2 年春 、 夏梢花芽形成时 , 施
用 P P : : 3 的杨梅树仍优于对照树 (见表 3 ) ,
说明其效能具延续性。
3 小结与讨论
3
.
1 本试验表明 , 冬春季对杨梅初 果树施用
裹 2 P P 3 3, 对杨梅当年. 重梢成花的形晌
春梢成花率 20 条梢花芽量 (个 )项 目
有花数 % 春梢
5 4 2 5 46
.
3 1 2 0
4 5 2 4
.
4 2
调查时间 :
衰 3 P P 3 s s
〕调查菠获瓦
1 9 9 0年1 1月 2 4 日。
对杨梅次年 . 夏梢成花的形晌
春夏梢合计}其中有花 !枝梢成花率
项目 (
e
m )
(条 ) 茅数 (个 ) ! ( % )
63
:
36 27
.r
27民口no八dQJ一Hg处理
C K
长度
!
基径
{
` 5 0
}
2
·
3
}
1 6 2 }“
·
8 1
调查时间: 1 9 9 2年 3 月 1 4日。
P P , 3 : 后 4 个月即可表现出一定 效 果 , 到新梢
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就可明显表现出对营养生长
的抑制和对生殖生长的促进 。 同时 , 土施方法
简便 , 对缺乏水源的山区更为适用 , 若在降雨
前后使用更好 。
3
.
2 7~ 15 年生徒长性杨梅树 , 即适龄未结果
或少结果而长势旺盛的杨梅树 , 施用 P P : : : 后
效果明显 , 且可提前 2 ~ 3 年结果 ; 正常结果
树及老弱病残树不宜施用 。
3
.
3 P P
: : : 不是肥料 , 应用时须与疏果 、 增施
肥料相结合 , 并加强灌概及其抚育管理措施 ,
否则会因使用后形成花芽过多 、 树体养分分散
造成果实个头小 、 品质差 、 成熟推迟等情况
(责任编辑 李 蓓)
长 序 榆 育 苗 密 度 试 验
张纪卯 陈巧女
(福建省莱舟林业试验场 南平 353 0 4)
赖文胜
(南京林业大学 )
滴 要 80 年代新种长序愉在 中亚热带地区育
苗 , 育苗密度以每公顷 产苗 4 0~ 60 万株时的
苗木质量及育苗效益最好。 米用逐步聚类法对
苗 木 进 行 分级 , 其中工级苗标准达到高大于
1 0 0 e m
, 地径大 于 0 . 7 e m 。
关镇词 播种育苗 育苗密度 产苗童 长序

收稿日期: 1 9 9 3一 0 6一 2 1
长序榆 (U lm u s e l o n g a t a ) 是 8 0年代在我
国新发现的榆属新种 〔 , , , 为频危 种 , 仅在 浙
一 17 一
江 、 福建 、 江西部分地区残存少数大树 , 树高
达25 一 35 。 , 千形通直圆满 ,枝下高可达 10 二 ,
生长迅速 , 材质优良 , 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
优良速生用材树种。 长序榆良种繁育是林业部
的推广项目 , 由南京林业大学与莱舟林业试验
场共同承担 , 1 99 2年春我们在莱舟林场进行了
育苗技术研究 , 下面仅就育苗密度进行探讨 〔, ’ 。
1 试脸地扭况
试验地位于北纬 2 6 0 38 尹 , 东经 1 17 0 57 / ,地
势平坦 , 土城为砂镶 土 , P H 值 4 . 5 , 肥 力 中
等。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
.
1 材料
试验用种子于 19 9 2年 4 月 12 日采自南平市
莱舟镇东山村 , 海拔5 20 m 的黄旗山 地 上生长
的优良母树上 。 种子细小 , 千 粒 重 13 . 38 9 ,
净度 05 % 。
2
.
2 试验方法
育苗采用 4 种密度 , 即每 公 顷 3。 、 4 5、
6 0

7 5万株 , 重复 5 次 , 随机区组排列 , 每小
区面积为 Z m x l m 。
摘种前用 3% F se o 。 溶液喷洒苗床土城 ,
于 4 月 13 日进行条播 , 播后扭盖火烧土 , 以不
见种子为宜 ,然后盖稻草。 待苗木出土约40 %时
即可揭草 ,至 5 月 l 日幼苗基本出齐 。在幼苗生
长初期进行间苗和补苗 , 苗木生长期做到及时
除草 、 浇水 、 防治病虫害 , 定期施肥 。 12 月 l
日苗木基本停止生长。
3 苗木生长翻定
洲定时间从 5 ~ 12 月 , 每隔 l 个月左右取
样一次 , 共侧定 6次 , 每次侧定前在各试验区
内选标准苗 3 ~ 5 株。
洲定仪器用标准计最工具 , 数据由计算机
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
.
1 苗木年生长规律
长序榆幼苗生长初期 、 苗木叶面积较小 ,
生长较缓慢 , 各密度区组的苗木叶 t 分布上下
均匀 , 此时 , 高密度区比低密度 区 苗 高生长
快 , 而地径生长差异不明显 , 当苗木进人生长
盛期时 , 高密度的苗木旬高生长 t 相对较小 ,
而低密度的苗木高 、 径生长均明显增大 , 生长
后期 , 各不同密度间的生长 t 出现 明显差异
(见表 1 ) 。
狡 1 各 . 度 不 目
生长阶段 生
总 计
物 t

生 长 翔 生 . ,
( g /株 ) } 一 生物且比例 (% )
藕一一 } 茎 } 叶 { 根
68
曲 .占O甘.01勺3八j
.….062ù匕603门`1几0.…,口U11j.l51匀一匕793j .二60`5.…2022初 期 0 。 19 4 50 。 2 0 8 00 。 2 1 9 7
0
.
22 47
0

0 4 0 2
0

04 2 2
0

0 4 9 6
0

0 5 08
0

1 04 6
0

11 0 5
0

11 2 4
0

114 6
0

0 4 97
0

0 5 53
0

0 5 7 8
0

0 5 93
4
óU一U`4,12.…765曰.工几J曲432114938.…内047n乙5工D勺52745丹O` .1ORù.…670甘23 0盛 期 2 。 1 5 0 72 。 2 6 4 92 。 3 6 90
2

4 5 66
0

5 7 2 6
0

6 1 5 4
0

68 7 9
0

75 7 8
1

2 11 6
1

3 0 0 8
1

29 8 6
1

29 9 8
0

3 6 6 5
0

3 4 8 7
0

3 82 5
0

3 99 0
634579201827804358609634274325
后 期
密 度
(株 /h二 2)
3 0
4 5
6 0
7 5
3 0
4 5
6 0
7 5
3 0
4 5
6 0
7 5
1 1

2 0 7 9
1 0

6 40 4
9

5 13 4
7

6 69 5
4

8 9 0 0
4

7 9 84
4
.
0 4 28
3

31 83
4

0 12 5
3
.
8 5 9 2
3

69 8 8
2
.
779 2
2
.
3 0与4
1
.
9 8 2 8
1
.
7 7 1 8
1
.
572 0
4
.
2 不同密度苗木质 t 差异
于苗木停止生长后 , 对苗木 进行 调 查侧
一 16 一
定 。 从表 2可看出 , 不同密度的苗木各项品质
指标均不同 , 且有随着苗木密度增加而生长 t
林业科技通讯 19 9a年 第 1 1期
表 2 不同密度苗木生长 l
密 度
(株 /hm Z)

(e m )
地径
( e m )
根幅
( e m )
主根长
( e m )
侧根数
(条 )
noùUCO7
.…阿`两氏口nd,1J .1ù门l068.…R九D八D注孟25 8 7 . 04 2 0 . 83 2 0 . 8
2 8 0
.
1
926
LO工匀
.…O一Uno
ó.
Q口O山附了民
.…2064O口Qù洲一05gdj性八nt`
指标递减的趋势。 方差分析表明 , 不同密度的
苗高差异不明显 , 而对地径影响 达 极 显 著水
平。 用 Dun ca sn 新复极差检验法对地径 和 苗高
的平均数进行差异比较 〔 , , , 结果各密度间苗高
差异均不显著 , 而地径中以30 与 60 万株 , 30 与
75 万株 , 45 与75 万株几种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或
极显著。
表 3 不同密度苗木单株千 , 差异 g
株 /h m Z
苗木部位
2 0 } 4 5 F值
始测定值用极差法按公式进行数据标准化 , 选
择具有代表性苗木作为初始分 类 中心 即凝聚
点 , 将苗木分为三级 。
采用欧氏距离电算出各供试样本与每个凝
聚点的距离 , 随着凝聚点的不断修正 , 经 4 次
修改聚类 , 最后将 9 株供试样本分为 工级苗 28
株 , I 级苗 34 株 , l 级苗37 株。
从聚类结果看出 , 工 、 l 级苗在苗木中占
的数量最多 , 凝聚点稳定 , 并以此计算出它们
所代表的高 、 径 , 即其临界值 。 通过计算求得
工 、 亚 、 皿级苗的临界值为 : 工级苗高> 102 . 7
e m
, 地径> 0 . 7 0 2 e m ; 1 级苗 高 5 9 . 7一 10 2 . 7
e m
, 地径 0 . 4 2 9一 0 . 7 0 2 e m ; l 级 苗 高 < 5 9 . 7
e m
, 地径 < 0 . 4 2 9 e m 。
4
.
3
.
2 密度与产苗量
参照 《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 国家标准和试
验分析结果 , 我们确定出长序榆一年生播种苗
的苗木分级标堆 (见表 4 ) 。


地上
主根
侧须根
地下
全株
5
·
8 7 0 3
{
5
。 · “ 6 7 9
;
0
6
·
5 3 8 2 …5“ · 4 0 8 0 】`` · 6 8 5 2
}
1
4
· ” 9 3 2
{
3
1。 · 6 3 1 4
}
9
3
·
8 ` 7 3
}
` 2 · ` ”
{{
0
· “ 7 8 8
}
” ` · 4 9二:
3
· “ 9 6 1
}
` 5 · “ 一
1
·
5 7 5 5
}
` · 。 8 _
,
· “ ` 5 7
}
4
· ” 5二
2
·
5 9 ` 2
}
4
· “ 6二
6
·
4吕7 3 { 5
·
6 0 -
级别
表 4

1年生苗分级标准 c m
苗 高 } 参照指耘
万一
l
> 1 0 0
6 0 ( H ( 1 0 0
< 6 0
根系发达 、 茎直 、
芽饱满 , 侧枝少脚r0
7毛4.0D.O>毛<
40
工1
F
o
.
o l = 7
.
5 9 , F o
.
os = 4
.
0 7
从表 3 看出苗木干物质重量随密度的变化
而不同 , 密度增加其地上 、 地下部分生物量均
有减少的趋势 , 地上指标更为明显。
以上方差分析说明 , 密度对 地径 影 响较
大 , 而对苗高影响较小 , 不同密度根系生长不
同 , 最终体现在不同密度苗木的干物质重量上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
4
.
3 密度与苗木产量的关系
用随机法抽取 9 株 l 年生 苗 木 作 供试样
品 , 采用逐步聚类法对苗木进行分级 , 以探讨
长序榆苗木的分级标准 , 确定合格苗标准及产
量 。
4
.
3
.
1 苗木分级指标的确定
采用逐步聚类分级法进行苗木分级 , 将原
根据调查数据及采用表 4 划分标谁 , 将各
密度区组的苗木产量及各级列于表 5 。
表 5 各 密 度 产 苗 t 万株 /h m Z
甲召ù匕O目Oó一nU946J.上门rZ79296,187,上.…40J.lJ2tr`!lwe
.
J
月奋.1月e
,t
k
.
we93241

757
Jl290,
工óOn乙片r舟七月性nUQ八Ojo口nO自n1
一OùU0.一5ùUn`八Otū月才一.…一824.ú一,工n山60.一ù01匀nù.一0九0R工勺l
你处一6.….刀正工一OUCé91一,上2J .l.一n甘0一1ù.院-一ù匕óU八D41自沁ù一4.。.i一no10` ..一0工D匕.一nU八0OC一工乃O.…一387.一.ōnl1U田.
从表 5 看出 , 育苗密度 高 , I 级 苗 产量
高 , nI 级苗产量也随密度增加而增多 , 当密度
达到 75 万株 /公顷时 , 则 l 级苗占的比 例 就更
大 , 达到 46 . 3% , 工级苗则减少 , 效果不好。
从提高合格苗的质量和数量来考虑 , 最佳密度
应是每公顷 45 ~ 60 万株 , 其中 工 、 I 级苗占的
(下转 1 5页 )
一 1 9 一
深 , 界上色浅 。 加载体常规法容器底部未见杂
质沉淀 , 常规法容器底部有杂质沉淀 。 溶质静
态情况下 , 常规法溶解过程中 , 加载体的可见
溶质包有胶状物向外扩散 , 溶解 完成后 40 m l
刻度处以下颜色极深 , 以上几乎无色 , 容器底
部不存在沉淀物。 无载体的溶质看不见胶状扩
散物 , 溶解完成后 40 m l 刻度 处 以 下 颜色极
深 , 以上颜色极浅 , 容器底部有杂质沉汰 上
述情况说明上悬法比常规法溶解操作的溶液质
量好 。
不同操作方法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差异的原
因 , 主要是受重力和载体的影响。 上悬法溶质
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 , 能向下均匀扩散 , 使全
液浓度均匀一致 。 又因上悬法均有载体把不溶
杂质滤去 , 不存在杂质沉淀 , 所以溶液质舜较
好 。 常规法溶质的粒子在重力的作用下 , 难以
向上扩散 , 造成全液浓 度 上 淡 下浓 , 形成梯
度 , 如溶解完成后 , 不再进行必要的搅动 , 短
时间内全液浓度不可能均匀一致 , 尤其是不加
载体的常规法 , 不溶杂质没有滤去 , 所以质量
较差。
3 溶质上是法溶解操作技术在曹林上的应用
3
.
1 应用范围
溶质上悬法溶解操作技术在营林上可应用
于苗木 、 林木施肥和防治病虫害施药时的肥 、
药溶解 。 具体适用对象是 , 水施 、 喷施的一切
水溶性商品肥和喷雾、 浇泼 、 浸种的一切水溶
性林药原药的溶解。
3
.
2 应用方法
根据肥 、 药颖粒大小 , 选择易透水 , 不漏
肥 、 药的装载体 , 常 用 竹 篮、 编 织袋、 布袋
等 , 一般情况下采用溶质动态上悬法 , 将肥或
药装进载体 , 手持载体浸于溶剂中 (水 ) 中 ,
浸没溶质 , 游动或振荡载体 , 一般数分钟内可
以完成溶解过程 。 如时间充裕可采用溶质静态
上悬法 , 将装有肥或药的载体 , 系于横搁于装
有水的容器上面的棍棒中点 , 使肥 、 药浸没于
水中 , 让其静止 , 一般 30 分钟以内可以完成溶
解过程。
3
.
3 应用效益
缩短林肥 、 林 药 溶 解 时间 , 提高作业效
率 。 据文献介绍 , 有附加成份的商品肥 , 如过
磷酸钙的溶解工序 , 是采用常规法制成母液 ,
静置过夜 , 待不溶物 (石膏 ) 下沉后 , 取其清
液再行稀释施用 〔 , 〕 。 如应用上悬法溶解 , 可在
10分钟左右一次性溶解成需要浓度的肥液 , 其
不溶物可以同时滤去 。 对于可溶于水 ` (溶速缓
慢 ) 的林药 , 如硫酸铜的溶解 , 是先用热水把
硫酸铜溶化 , 然后再稀 释 成 需 要 浓 度 的药
液 仁2一 , , 。 如应用上悬法溶解 , 可用 常温水在数
分钟内一次溶解成所需浓度的药液 。 从以上两
例 , 可 以说明应用上悬法溶解操作技术 , 可以
缩短林肥 、 林药的溶解配置时间 , 大大提高作
业效率。
改善林肥 、 林 药 的 溶 液质量 , 防止烧苗
(肥害 、 药害 ) , 确保施用效果 。
应用上悬法溶解操作技术 , 可以减少某些
需要用热水溶化的林肥 、 林药的烧热水的能源
费用开支 , 加上缩短林肥 、 林药溶解时间 , 提
高作业效率和防止烧苗 , 保证施用效果的间接
价值 , 其总体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4 今考文献
1 北京农业大学 咤肥料手册》 编写组 . 肥料手册 .
北京 : 农业出版社 , 1 9 7 9 . 2 1 3 .
2 《 森林保护手册 , 编写组 . 森林 保 护 手册 . 北
京 : 农业出版社 , 1978 . 4 13 .
3 中南林学院森保教研组 . 森 林病 害及防治 . 北
京 :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79 . 271 ·
(责任编辑 彭南轩 )
(上接 1 9页 )
比例大 , 产苗量也高。 . 因此 , 长序榆在中亚热
带地区 , 播种苗以每公顷产 4 5~ 60 万 株 苗为
宜 。
5 参考文献 -
1 傅立国 . 中国榆科植物志资料 . 植物分类学报 ,
1 97 9
, 1 7 ( 1 ) : 4 5~ 4 7
.
2 郑均宝等 . 毛白杨育苗密度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
学学报 , 10 57 , 9 ( 1 ) : 2连~ 3 3 .
3 唐守正编著 , 多元统计分析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
版社 , 19 56 .
(责任编辑 吴秉宜 )
~ l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