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南丹参药材薄层色谱研究



全 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 7月第 16卷第 7期
●中西药苑●
南丹参药材薄层色谱研究 *
李晶 王小青 陈超 虞金宝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南昌 330046)
摘要:目的:建立南丹参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检查药材中的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成分。 结果:
丹参酮类和丹参酚酸类成分分别在以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5∶1)和甲苯 - 三氯甲烷 - 乙酸乙酯 - 甲醇 - 甲酸(2∶3∶4∶
0.5∶2)为展开剂的条件下获得理想分离。 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南丹参药材的定性控制方法。
关键词:南丹参;显微鉴别;薄层鉴别
The TLC Research of Salvia Bowleyana Dunn
LI Jing,WANG Xiao-qing,CHEN Chao,YU Jin-bao
(Jiangxi Institution of Tradional Chinese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Nanchang330046)
Abstract: Objective: Establish the qua litative control method of Salvia bowleyana Dunn. Methods: Used th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method to detect the tanshinones and salvia phenolic acids. Results: Tanshinones and salvia phenolic acids were seperated
very well by the petroleum ether (60~90℃) -ethyl acetate (5∶1)、toluene-Chloroform-ethyl acetate-methanol-formic acid (2∶3∶4∶
0.5∶2). Conclusions: This method is simple, quick, and is applicable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alvia bowleyana Dunn.
Key words: Salvia bowleyana Dun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LC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42
南丹参为唇形科植物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的干燥根及根茎。功能为祛瘀止痛、活血通经、
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痛闭经、症瘕积聚、胸腹
刺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南丹参在江
西、浙江亦作丹参入药,含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β-
谷甾醇、咖啡酸及丹酚酸 A、B、C等成分[1~4]。现代药
理研究表明,南丹参水溶性注射液具有抗凝血和抗
心肌缺血作用[2]。目前已知南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主
要为丹酚酸类和丹参素类,因此,本次实验分别对其
原植物、显微及薄层鉴别进行研究,为南丹参药材的
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麦克奥迪 B1显微镜,SPU-Ⅰ自动喷雾
显色器(日本),PBQ-Ⅰ薄层自动铺板器(四川重
庆),定量毛细管(美国 Drummond公司),CQ-250
超声波清洗仪(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硅胶 G、
GF254(薄层层析用: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
1.2 南 丹 参 药 材 分 别 来 源 于 江 西 南 昌
(2013051301、2013051302、2013061401、
2013061402、2013081501);江西德安(2013051303、
2013052201);江西婺源(2013051401、2013051402);
江西于都(2013060201)。
1.3 试 剂 丹 酚 酸 B 对 照 品 ( 批 号 :
110562-200807,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酮
ⅡA对照品(批号:110766-200416,中国药品生物制
品检定所)、丹参对照药材(批号:120923-200610,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植物 南丹参 Salvia bowleyana Dunn. 多年
生草本。见图 1。茎高约 1 m,被长柔毛。叶为羽状
复叶;小叶 5(7)片,顶端小叶卵状披针形,长
4.0~7.5 cm,下面脉上被疏柔毛,侧生小叶较小;叶柄
长 4~6 cm,被长柔毛。轮伞花序 8至多花,苞片披针
形;花萼筒状,长 8~10 mm,外被具腺疏柔毛,二唇
形,上唇三角形,顶端尖,下唇三角形,浅裂为 2齿;
花冠淡紫色至蓝紫色,长 19~24 mm,花冠筒内具毛
环,下唇中裂片倒心形,边缘具小齿;花丝长约 4
mm,药隔长 19 mm,上臂长达 15 mm,下臂长约 4
mm,下臂 2药室不发育,且顶端联合。小坚果椭圆
形,顶端有毛。生于山地、林下、水边,海拔 30~960 m
处。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江西作为主产区之
一,分布于南昌、九江、赣州、宜春等地。
图 1 南丹参原植物
*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42BAB215065)
78·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 7月第 16卷第 7期
2.2 鉴别
2.2.1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 3~7 列细
胞。皮层较宽,有裂隙。维管束 5~8个,放射状排列;
韧皮部呈半月形。束间形成层较明显,木质部由导
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木纤维常成群附于导
管旁。射线宽广。见图 2。粉末特征:红棕色。网纹
及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 11~60 μm,网纹导管末
端钝尖、钝圆或锐尖,壁较厚,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
网孔较狭而短;具缘纹孔导管粗短,具缘纹孔类圆
形,排列密集,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石细胞多见,类
圆形、类三角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孔沟明显,有
的胞腔内含黄棕色物。木纤维多为纤维管胞,长梭
形,有的呈弯曲状,末端斜尖。见图 3。
注:1:石细胞;2:具缘纹孔导管;3:纤维管胞;4:网纹导管;5:纤维。
图 2 南丹参根横切面
图 3 南丹参粉末鉴别
2.2.2 丹参酮类 TLC 鉴别 取南丹参药材粉末 5
g,置锥形瓶中,加乙酸乙酯 40 ml,超声处理 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 1 ml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加乙酸
乙酯制成每 1 ml含 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品溶
液 5 μl、供试品溶液 5~10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1)为
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
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暗红色斑点。见图
4。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
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
点。见图 5。
注:1:丹参酮ⅡA对照品;2:丹参对照药材;3:丹参药材;4:南丹参
2013051301;5:南丹参 2013051302;6:南丹参 2013051303;7:南丹参
2013051401;8:南丹参 2013051402;9:南丹参 2013052201;10:南丹参
2013060201;11:南丹参 2013061401;12:南丹参 2013061402;13:南丹参
2013081501。
图 4 丹参酮类 TLC 图(日光)
注:1:丹参酮ⅡA对照品;2:丹参对照药材;3:丹参药材;4:南丹参
2013051301;5:南丹参 2013051302;6:南丹参 2013051303;7:南丹参
2013051401;8:南丹参 2013051402;9:南丹参 2013052201;10:南丹参
2013060201;11:南丹参 2013061401;12:南丹参 2013061402;13:南丹参
2013081501。
图 5 丹参酮类 TLC 图(紫外光灯 365 nm)
2.2.3 丹酚酸 B 的TLC 鉴别 取南丹参药材粉末
0.2 g,加 75%甲醇 25 ml,加热回流 1 h,滤过,滤液
浓缩至 1 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丹酚酸 B对照
品,加 75%甲醇制成每 1 ml含 2 mg的溶液,作为对
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
两种溶液各 5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薄层板
上,以甲苯 -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甲醇 -甲酸(2∶
3∶4∶0.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
光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 6。
79· ·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 7月第 16卷第 7期
注:1:丹酚酸 B对照品;2:南丹参 2013051301;3:南丹参 2013051302;
4:南丹参 2013051303;5:南丹参 2013051401;6:南丹参 2013051402;7:南丹
参 2013052201;8:南丹参 2013060201;9:南丹参 2013061401;10:南丹参
2013061402;11:南丹参 2013081501。
图 6 丹酚酸 TLC 图
3 讨论
因南丹参药材与丹参药材在植物形态上较为相
近,为了能明确区分开该两个品种,我们同步对比了
丹参药材原植物,发现南丹参的小叶为卵形或卵状
披针形,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丹参小叶为卵园形或
宽卵园形,先端钝尖;南丹参的花冠多为紫红色或淡
紫色,而丹参的花冠多为蓝紫色;南丹参根茎下少数
主根,根呈纺锤形,粗而短,而丹参根茎下着生多数
细长的根,根呈圆柱形;南丹参小坚果 4,菱形(椭圆
形),而丹参小坚果 4,长圆形或椭圆形。
本次研究中,我们对南丹参药材在我省的资源
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南昌、九江(德安)、
上饶(婺源)、赣州、宜春(宜丰)等地均有散在的野
生,与文献[5]中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结
果较为接近。根据我们采挖发现以婺源的野生资源
较集中,有局部成片生长,其次为南昌梅岭、九江(德
安)、赣州、宜春(宜丰)的几个采挖点均较零散。根据
样本采集的生境调查结果显示,南丹参药材多生于
半山坡以下及相应的路边、溪边。喜微碱性的石灰岩
土壤,喜温暖光照,空气湿润。
现有文献资料中未见有关南丹参的薄层鉴别研
究,仅报道称其含与丹参相同的丹参酮类和丹参酚
酸类两大类成分有 10余种[3~4]。经薄层色谱研究证
实,南丹参药材中含有与丹参相同的丹参酮ⅡA和
丹酚酸 B,同时实验中通过与丹参药材和对照药材
的对比研究发现,南丹参药材中检出独有的蓝色荧
光斑点,目前该成分尚未可知,此后将对其进行进一
步分析研究。实验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稳定、重
现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南丹参药材的鉴别方法。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52
[3]刘丹,余良忠,文萍.HPLC法测定南丹参中丹酚酸 B的含量[J].辽
宁中医杂志,2011,38(9):1872-1873
[4]沈建芳,王强,汪红.南丹参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6,25(2):55-58
[5]何淑婷,白碧玉,但佳惠,等.基于MaxEnt的南丹参在中国的潜在分
布区预测及适生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8):2311-2314
(收稿日期:2016-05-18)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研究
刘洁
(江西省莲花县人民医院西药房 莲花 337100)
摘要:目的:探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 方法:选取 2015 年我院收治的 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
预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不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干预组采用药学干预方式,对两组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出现无指征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当的总例数为 16 例,不合理用药率为 53.3%,干预组出现不合
理用药的病例有 4 例,不合理用药率为 13.3%,干预组的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组的抗
菌药物疗程明显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药学干预措施能保证抗菌药物的使用
更加安全和可靠,并能降低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物;临床药学;干预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7.043
目前,在临床中应用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
疗方式,可有效缓解病情,帮助患者尽快康复。但在
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现
象,不仅会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同时也会延长治疗
时间,对患者病情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过程中需
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如何强化抗菌药物的合理化
应用进行分析,有效的管理好药物。为了探究合理应
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在本次研
究中对比了采用药学干预形式和不采用药学干预形
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