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 2011 - 11 - 11
基金项目:香港乐施会赈灾项目( CHG-0106-04D /05D)
作者简介:冯志伟( 1975—) ,男,云南宜良人,助理研究员,学士,
主要从事花椒培育及森林保护研究。
* 通信作者: E-mail: ichliebeamo@ 163. com
桑拟轮蚧在竹叶花椒上的发生危害与综合治理
冯志伟,闫争亮,段兆尧,焦晓旭*
(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受椒树的树龄、品种、种植模式、经营管理以及海拔和气候条件等因子影
响,可通过改良品种、种植抗虫品种、加强经营管理和椒农混作等措施预防和减轻危害。危害发生
后可通过刷壳涂干、更新复壮、药剂防治进行综合治理,药剂防治以吡虫啉·杀扑磷效果较好,1 龄
若虫发生盛期用药,防治效果达 98. 39% ; 2 龄若虫介壳形成后用药,防治效果可达 84. 49%。
关键词:桑拟轮蚧;竹叶花椒; 发生;危害;治理
中图分类号: S763. 3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1 - 0886( 2012) 03 - 0035 - 03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in Zanthoxylum armatum and its control /
FENG Zhiwei,et al. ( Yunnan Academy of Forestry,Kunming 650204,China)
Abstract: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in Zanthoxylum armatum were related
with factors such as age of trees,varieties,planting patterns,management as well as altitude and cli-
mate.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varieties,planting resistant cultivars,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mixed plantation of the pricklyash and crops could prevent and reduce the damage. Stem coating,rege-
neration and chemical control could be applied when the damage occurred. The control effect of imida-
cloprid·methidathion was 98. 39% in the peak of the 1st instar larva and 84. 49%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scale in the period of the 2nd instar larva.
Key words: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Zanthoxylum armatum; occurrence; damage; management
桑拟轮蚧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又名桑盾蚧、桑白蚧、油桐蚧、桃蚧等,属半翅目 He-
miptera 蚧总科 Coccoidea 盾蚧科 Diaspididae[1],广
泛分布于热带和暧温带地区,除危害花椒外,也危害
果树、林木[2]。该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椒树枝干
上吸食汁液,轻者削弱树势,重者枝条干枯,甚至整
株死亡。据野外观察,桑拟轮蚧在花椒上的生活史
及习性和贾永超 等[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1 a 发
生 2 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翌年 4 月上
旬开始产卵,每头雌成虫平均产卵 121 粒,多的达
180 多粒。卵期约为 15 d,第 1 代若虫于 4 月末开
始孵化,5 月初达到盛期,初孵若虫粉红色,在母体
的介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钻出介壳四处爬散、迁徙。
若虫在枝干上爬行十几个小时后,即将身体固定下
来,将口器插入寄主进行取食,同时分泌白色丝状的
蜡线覆盖身体的背面和侧面,1 周后即覆盖整个虫
体并形成介壳。2 代若虫始见于 7 月下旬。
竹叶花椒 Zanthoxylum armatum 属芸香科花椒
属[4],是果实、枝、叶都可以利用的重要食药两用经
济植物,是适宜在干热河谷区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水土保持树种。主要分布于金沙
江流域海拔 450 ~ 1 800 m 河谷地带及我国南方各
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昭通市各县区,四川的金阳、
雷波,重庆的江津以及贵州部分县区。云南昭通各
县区现已种植竹叶花椒 4. 53 万 hm2。近年来,花椒
病虫害在各花椒主产区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花椒
生产,给椒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5]。桑拟轮蚧
是严重危害花椒属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昭通竹
叶花椒主产区永善、鲁甸,巧家等县暴发成灾,致使
大量椒树成片死亡,产量急剧下降,局部区域受害株
率达 100%,产量下降 80% 以上。2004—2011 年,
作者调查了云南竹叶花椒集中产区永善县和鲁甸县
椒林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状况,比较了不同竹叶花
·53·中国森林病虫 2012 年 5 月 第 31 卷 第 3 期
椒园桑拟轮蚧的危害程度和不同因子对桑拟轮蚧危
害程度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桑拟轮蚧的综合治理。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滇东北西部、金沙江右岸干热河谷
区 500 ~ 1 800 m 中山山地,封闭的地形和强烈的焚
风效应形成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定亚热带大陆性
干热河谷季风气候,该地高低差达 1 300 m,气候的
垂直差异显著。不同海拔地区表现为南亚热带
( 600 ~1 200 m) 、中北亚热带( 1 200 ~1 800 m) 。具
有春秋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夏长无冬、秋春相连等
气候特征。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量
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随高度的上升四季日渐
分明。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季节差异主要表现为干
湿季节分明。4 至 10 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的影
响,降水多而集中,11 月至翌年 3 月为旱季,受干燥
西风环流影响,干旱少雨[6]。土壤是主要由玄武
岩、石灰岩、砂岩、沉积岩等发育而成的红壤、黄棕
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燥红壤等,土层浅薄、多石砾。
植被为人为干扰较多的金沙江流域特有的河谷型次
生植被,主要为干热灌丛和干热稀树灌草丛,零星分
布有油桐 Vernicia fordii 和滇杨 Populus yunnanen-
sis,以广泛种植的竹叶花椒林为主。
2 试验
2. 1 危害调查 调查于 2003 年 7 月至 2011 年 10
月间进行,所有样地均为半阳坡,坡度 15° ~ 20°。
根据实际地形状况,将其分为 3 个海拔段,即低海拔
段 500 ~ 800 m、中海拔段 800 ~ 1 200 m、高海拔段
1 200 ~ 1 800 m。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
取样法,每个海拔段选取不同经营管理情况的样地
各 3 块,每样地随机调查 120 株,观察、鉴别、记录品
种、树龄、危害部位、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种植模式、
经营管理、天敌等。
2. 2 综合治理试验 试验所用材料为: 生石灰、
4. 5%高效氯氰菊酯( 上海乐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2 000 倍液、吡虫啉·杀扑磷( 上海艾科思生物药业
有限公司) 1 500 倍液、氯氢·毒死蜱( 陕西上格之
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 500 倍液。施用方法: 1) 刷
壳涂干。发生初期,用玉米芯刷去位于干基的蚧虫,
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至 80 cm 高处; 2) 更
新复壮。在鲁甸县光明村受害严重的竹叶花椒园,
选取 30 株椒树,于 2009 年 7 月从 2 级分枝处剪去
上部枝条,保留主干和 1 级枝上的萌发枝,刷除主干
和 1 级枝上的蚧虫并用生石灰乳或泥浆涂干; 3 ) 药
剂防治。于 4 月 8—9 日第 1 代初孵若虫盛发期和 6
月 15—16 日介壳形成后,在永善县万和村、鲁甸县
光明村竹叶花椒园用上述杀虫剂分别喷施枝干进行
小面积的防治试验,在施药前 1 d 和施药后 10 d 分
别调查单个枝条桑拟轮蚧活虫数,根据赵士熙 等[7]
的计算方法测定防治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 1 危害部位与发展蔓延情况 桑拟轮蚧危害竹
叶花椒的干、枝,发生初期零星椒树干基部位受害。
桑拟轮蚧聚集成小片状( 约 30 ~ 50 m2 ) 取食危害,
呈白色斑块状,并逐渐向枝干上部蔓延,最后到达新
生枝条,布满整株树干和枝条,椒叶开始萎蔫,小枝
枯死,最后整株枯死,同时向周围椒树扩散直到整个
椒园。蚧虫繁殖力强,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
展蔓延较快。万和村椒园 2003 年 7 月只发现几株
椒树受害,2006 年蚧虫已布满整株椒树的干枝,并
已扩散到整个椒园; 光明村椒园 2008 年 3 月只发现
零星椒树干基有虫,2009 年还位于主枝上,2011 年
已上至新生小枝。
3. 2 影响因子
3. 2. 1 发生与气候的关系 严重干旱可造成椒树
树势衰弱,易于引起蚧虫大发生。2007 年,光明村
只发现零星椒树受桑拟轮蚧为害,2008—2011 年受
百年不遇干旱影响,蚧虫大面积暴发,666. 67 hm2
连片椒林受到严重危害。2005—2006 年当地遭遇
50 年一遇的干旱,万和村椒园蚧虫大暴发,而永善
县金寨村和捏池村水利条件相对较好的椒园则只受
到轻度危害。
3. 2. 2 发生与品种的关系 昭通干热河谷竹叶花
椒主产区主栽品种为 竹叶花椒,占椒林面积的 95%
以上,混栽少量的九叶椒 Z. armatum var. novemfolius
Hong Ping Deng 和大叶子椒 Zanthoxylum sp.。受害
严重的光明村、万和村均为传统品种竹叶花椒;受害
较轻的捏池村以竹叶花椒和少量九叶椒混栽,金寨村
以竹叶花椒、九叶椒及少量大叶子椒混栽。
3. 2. 3 发生与树龄的关系 1 ~ 2 年生幼树未发现
受害,3 ~ 5 年生的椒树受害较轻,6 年生以上椒树受
害严重。
3. 2. 4 发生与种植经营模式的关系 经营管理模
式分为 3 种: 1) 粗放。不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
及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 2) 一般。只进行施肥和中
耕; 3) 较好。实施修剪、中耕、合理施肥。每年进行
·63·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y. 2012 No. 3
除草耕作的椒园,受害较轻,没有出现大面积暴发现
象。金寨村每年进行翻耕、秋施农家肥和秸杆覆埋、
简单修剪的椒园,未发现受害。与红薯 Ipomoea
batatas、花生 Arachis hypogaea、马铃薯 Solanum tu-
berosum、魔芋 Amorphophallus rivieri、豆类、玉米
Zea mays 等农作物套作的椒园受害轻,粗放经营的
纯椒园受害严重( 表 1) 。
3. 2. 5 发生与海拔的关系 桑拟轮蚧对椒树的危
害随海拔的上升而趋于严重,低海拔段 500 ~ 800 m
未发现受害、中海拔段 800 ~ 1 200 m 轻度受害、高
海拔段 1 200 ~ 1 800 m 受害严重,大面积暴发成灾,
产量急剧下降,椒树成片枯萎死亡( 表 1) 。
表 1 不同椒园桑拟轮蚧发生危害情况
地点 分布海拔 /m 发生区海拔 /m 发生面积 /hm2 种植模式 经营管理 危害株率 /% 危害程度
捏池 500 ~ 1 500 1 200 ~ 1 500 20. 00 椒农套作 粗放 20 + +
纯椒园 一般 26
金寨 700 ~ 1 600 1 300 ~ 1 400 2. 00 椒农套作 粗放 20 +
纯椒园 较好 0
万和 800 ~ 1 600 1 400 ~ 1 600 46. 67 椒农套作 粗放 90 + + +
纯椒园 粗放 95
光明 1 500 ~ 1 800 1 500 ~ 1 800 400 纯椒园 粗放 98 + + +
注: +介壳覆盖枝干面积≤20% ; + +介壳覆盖枝干面积≤50% ; + + +介壳覆盖枝干面积 > 50%。
3. 3 综合治理
3. 3. 1 刷壳涂干 在危害发生初期,发现干基聚集
的白色介壳斑块时用玉米芯刷除介壳,然后用生石
灰乳或泥浆涂刷干基 80 cm 以下处,并用生石灰乳
或泥浆涂刷未受害椒树树干,可彻底清除虫源并保
护健康树不受危害。
3. 3. 2 更新复壮 在光明村受害严重的椒园对 30
株椒树进行修剪和涂刷试验,第 2 年检查,处理椒树
未发生危害,椒树快速复壮,产量明显提高。
3. 3. 3 药剂防治 在 1 龄若虫发生盛期,施用
4. 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
蜱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吡虫啉·杀扑磷防治效果
最好,达 98. 39%,氯氢·毒死蜱 96. 97%,4. 5%高
效氯氰菊酯 74. 26% ; 在 2 龄若虫介壳形成以后用
药,3 种药剂防治效果明显低于 1 龄若虫发生盛期,
分别为吡虫啉·杀扑磷 84. 49%,氯氢·毒死蜱
81. 57%,吡虫啉·杀扑磷效果最好,可作为介壳形
成以后的防治用药( 表 2) 。
表 2 不同处理防治桑拟轮蚧效果
处理
防治
时期
药前活
虫数 /头
药后活
虫数 /头
防治
效果 /%
高效氯氰菊 1 龄若虫 676 166 74. 26
酯 2 000 倍 介壳形成后 638 561 3. 61
吡虫啉·杀扑 1 龄若虫 693 11 98. 39
磷 1 500 倍 介壳形成后 617 87 84. 49
氯氢·毒死蜱 1 龄若虫 701 21 96. 97
1 500 倍 介壳形成后 669 113 81. 57
对照 CK 1 龄若虫 690 682
介壳形成后 687 631
4 小结与讨论
桑拟轮蚧危害椒树的干、枝。发生初期,聚集干
基部位成小片状危害,呈白色斑块状,很容易发现和
处理;初孵若虫粉红色,由成虫介壳周围向外扩散,
也易于发现,在这一时期用药效果均很好,而形成介
壳后,普通的杀虫剂则不能达到防治效果,因此发生
初期和 1 代初孵若虫期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时间,用
5%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
等药剂均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形成介壳后采用
吡虫啉·杀扑磷和氯氢·毒死蜱进行防治也能取到
很好的效果。用药剂防治时,应选择用药时间,以保
护瓢虫、小蜂等寄生天敌。
桑拟轮蚧的发生危害受椒树的树龄、品种、种植
模式和经营管理以及海拔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可以通过改良品种、种植抗虫品种、多品种混栽、加
强经营管理和椒农混作等措施预防和减少其危害。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椒园集中分布于海拔 500 ~
1 800 m,其中 1 200 ~ 1 800 m 高海拔段受害严重,
桑拟轮蚧大面积暴发成灾。但干旱却没有导致低海
拔段暴发,只是引起高海拔段的暴发。据资料显示,
金沙江河谷区旱季河谷更旱,雨季高山更多雨[6]。
其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梁爱萍.关于停止使用“同翅目 Homoptern”目名的建议[J].昆
虫知识,2005,42( 3) : 332 - 337.
[2] 张炳炎. 花椒病虫害及其防治[M]. 兰州: 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3: 144 - 17.
(下转第 16 页)
·73·中国森林病虫 2012 年 5 月 第 31 卷 第 3 期
表 1 3 种药剂田间防治柳蜷叶蜂试验结果
药剂
受害率 /%
1 2 3 4 5 平均
平均防
效 /%
苦参碱·烟碱 22. 3 19. 3 18 18 20. 3 19. 58 36. 3a
高效氯氰菊酯 12 14. 3 19. 3 12. 3 14 14. 38 53. 2b
苦参碱 12. 7 14 13. 7 12. 3 11. 7 12. 88 58. 1b
对照 32. 3 29. 7 30. 3 28 33. 3 30. 72
注: 同列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2. 6 不同粘虫贴膜诱虫效果 不同颜色粘虫贴膜
诱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黄色双面胶、橘黄色贴膜、绿
色贴膜、白色贴膜、红色贴膜、蓝色贴膜。黄色双面
胶诱虫效果最好,平均每 1 000 cm2 诱集成虫 138. 6
头; 橘黄色即时贴膜诱虫效果次之,平均每
1 000 cm2 诱集成虫 51. 4 头;其他效果较差( 图 1) 。
图 1 不同颜色粘虫贴膜诱虫量
2. 7 2 种不同黄色贴膜诱虫效果 黄绿色即时贴
膜诱集成虫的效果较好,平均每 1 000 cm2 诱集到
246. 6 头成虫,黄色即时贴膜诱集成虫的效果较差,
平均每 1 000 cm2 诱集到 64. 8 头成虫。
黄绿色即时贴的防治效果好,柳芽受害率为
6. 06%,防效为 80. 3% ; 黄色即时贴的防治效果较
差,柳芽受害率为 21. 66%,防效为 29. 7%,且二者
之间差异显著( 表 2) 。
表 2 2 种不同黄色贴膜防治效果
处理
受害率 /%
1 2 3 4 5 平均
平均防
效 /%
黄绿色 6 6. 3 6 6. 3 5. 7 6. 06 80. 3a
黄色 22. 3 21 19. 3 21. 7 24 21. 66 29. 7b
对照 32. 3 29. 7 30. 3 28 33. 3 30. 72
2. 8 防治成本比较 即时贴膜涂粘虫胶防治成本
最低,为 1 020 元 /hm2。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成本次
之,1%苦参碱最高( 表 3) 。
表 3 防治成本比较 元 /hm2
防治方法 材料费 人工费 施药次数 合计
高效氯氰菊酯 207 105 4 1 248
1%苦参碱 300 105 4 1 620
涂胶即时贴膜 570 450 1 1 020
3 结论与讨论
柳蜷叶蜂在北京地区 1 a 发生 1 代,以老熟幼
虫在土壤 1 ~ 5 cm 表土内结茧越夏越冬,幼虫期从
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成虫期从 3 月中旬至 4 月下
旬。因柳蜷叶蜂幼虫在柳芽内取食危害,受叶苞的
保护,常规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研究中发现,成虫
期是较佳防治时期。根据柳蜷叶蜂成虫出蛰后,沿
树干向上爬行和绕树飞舞的习性,成虫期在树干上
粘黄绿色即时贴膜并刷涂粘虫胶,可成功诱杀大量
成虫。同时,粘虫胶还可杀死 2 次上树危害的幼虫,
有效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在成虫期使用粘虫胶法防
治柳蜷叶蜂,可有效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和危害程度。
即时贴膜与粘虫胶等材料都是无公害产品,用黄绿
色即时贴膜诱杀成虫,不仅防治成本低,且避免了常
规药剂防治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是柳蜷叶蜂
防治技术的一项突破。另外,可在冬季采取疏松表
土、人工挖茧等措施消灭部分越冬蛹。
参考文献:
[1] 武星煜.中国蜷叶蜂属一新种( 膜翅目: 叶蜂科) [J].中南林业
科技大学学报,2009,29( 2) : 98 - 101.
[2] 萧刚柔. 中国森林昆虫[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 182 - 1 202.
[3] 萧刚柔,黄孝运,周淑芷,等.中国经济叶蜂志( Ⅰ) [M].杨陵:
天则出版社,1992: 119 - 131.
( 责任编辑 王瑞红
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櫔
)
(上接第 37 页)
[3] 贾永超,朱元,李强,等.花椒桑拟轮蚧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
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 4) : 454 - 458.
[4] 张华,叶萌. 青花椒的分类地位及成分研究现状[J]. 北方园
艺,2010( 14) : 199 - 203.
[5] 冯志伟,段兆尧,刘雪峰,等.昭通市花椒主要病虫危害现状及
综合治理措施[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 4) : 111 - 141.
[6] 孙士型.溪洛渡坝区主要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垂直变化[J].金
沙江开发,2005( 1) : 37 - 38.
[7] 赵士熙,吴忠孚. 农作物病虫害数理统计测报 BASIC 程序库
[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 责任编辑 王瑞红)
·61· Forest Pest and Disease May 2012 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