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恶性杂草密花香薷的防除



全 文 :恶 性 杂草密花香蕾 的 防除
许 鹏 田 允 温 刘 霞
密花香蕾 ( E l h sol 石 。 d o n sa B en th ) , 土名野薄荷 , 为唇形科香蕾属一年生双 子 叶草
本植物 , 主要分布在水边 、 田野 。 在新疆天山北坡森林一草甸带下缘早田撩荒地上 , 往往成
为占优势的恶性杂草 。
密花香斋结实率高 , 土壤中宿存种子多 , 并具有萌发早 、 密度大 、 生长速度快的特性 ,
使播种牧草和作物处于密集的密花香蕾下层 , 生长受到抑制 , 严重影响产量 , 如 1 97 5年东风
公社前进生产队在中梁台播种的大麦 , 幼苗为密花香蕾所淹没 , 颗粒无收 。 1 9 7 7年谢家沟种
羊场在二叉 口播种 的老芒麦与首拾等牧草 , 也因密花香蕾的严重侵占而告失败 。 一些经初步
恢复的撩荒地 , 地面 已很少密花香蕾 , 一旦翻耕 , 同样成灾 。 据测定 , 翻耕后萌发的幼苗 ,
每平方米达 1 8 0 0一 2 5 4 0株 。 因此 , 为改良这类撩荒地 , 播种牧草 , 建立优质高产 的 人 工 草
地 , 首要任务之一 , 就是要有效地消灭恶性杂草密花香蕾 。
为消灭密花香蕾 , 自 19 7 7年以来 , 对它的生物学及其防除进行了反复试验和大田运用 ,
已经取得经济有效的成功经验 。
. 一 、 密花香萦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防除中的运用
1
. 结实性强
正常生长的密花香蕾株高可达 60 一 80 厘米 , 自萌发出苗至种子成熟 , 生育期约需 1 18 天
左右 , 花期七月上 、 中旬 , 每株有花穗 6 一 15 个 , 每穗有花长穗平均16 1朵 , 中穗平均8 朵 ,
短穗平均 32 朵 , 平均每株可产种子约 90 0粒。 在密花香蕾严重侵占的地 段 , 每 亩 约有 成 株
9 3
.
9万株 , 其中有花株数约 8 1 . 4万株 , 推算每亩可产种子约 7 2 0 0万粒。
2
.落粒性强 , 土壤中宿存种子多 , 并能长期保持发芽能力。
密花香蕾花穗上的种子 , 自上而下逐渐成熟 , 边成熟边脱落 , 上部种子已落 , 下部仍在
开花 。 大量种子脱落于地表 , 经过耕作 , 翻入土层内 , 使撩荒地内宿存大量种子 , 土壤中种
子数量与分布如表 1 :
表 1 密花香芳种子在土层内分布状况调查表
土层深度 ( 厘米 ) 0 一 5 1 5 一 1 0 } 1 0一 2 0 J 2 0一 3 0 1 合 计
种子数量
( 粒 /亩 )
中梁 台 ,
谢 家 沟
3 1 3 8 0 0 8 2
1 5 3 3 4 1 0
1 5 7 7 8 6 8 5
3 5 3 3 5 1 0
10 6 9 6 4 1 2
8 8 6 7 1 10
12 4 1Q2 1
2 4 6 6 7 9 0
5 9 0 9 6 2 0 0
1 6 4 0 0 8 2 0
占 总 数
( % )
中 梁 台
断 家 沟
5 3
· ` … , 6· , … , “ · , I一二丁
” · 透
{
2 1 ` 5
1
5 4 · 1
{
15
· ”
1
10 0
{ 1 00
* 引用 1 9 7 7年在与谢家沟 相邻的东风 公社草原 中试点浏定资料
上衰中种子数 t 与分布规律在中梁台与谢家沟之间的不一致性 , 与撩荒地的情况不同有
关 。 谢家沟二叉 口撩荒地是近几年经过耕作和除劳剂处理的 , 表层土内种子已几度萌发 , 因
1 9 8 3 年 第 2 期
而在 O一 5厘米土层内现存种子仅占9 . 4% , 而中梁台是多年撩荒地 , 未经任何处理 , o一 5
厘米土层内种子达 53 . 1% , 超过 4 . 7倍 。 从中梁台和谢家沟两处的测定还可看到 , 由于 长 期 州
浅耕 , 85 % 以上的密花香蕾种子均混杂在 。 一20 厘米土层内。
宿存于土壤内的种子经发芽试验测得的发芽率为 36 一 78 % , 高于田间实际出苗率 。 据在
同一地块测定的出苗数仅占土壤中种子总数的8 . 4% 。 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发芽率仅 23 % ,
其余大量种子 , 并未丧失发芽能力 。 将当年已出土的密花香莆幼苗田地翻耕后 , 仍有大量新
苗萌生 。 这种低出苗率正是野生植物保存其种的延续的生物学特性。 同时 , 埋藏在 5厘米以
下土层内的种子 , 要等待再次翻耕 , 进入土壤表层才能出苗。 据对田间密花香斋新苗土表以
下幼茎长度的测量 , 为 0 . 2一 4 . 6厘米 , 说明密花香 蕾幼茎的顶土能力在 5 厘米以内。
3
. 萌发早 、 密度大 、 生长快。
据调查密花香莆四月中旬即已萌发 , 到五月半每平方米幼苗数可达 8 , 10 株 , 每亩合 5 40
万株。 进行耕翻耙檐播种后 , 又有一批新苗出现 ,其数量可达耕前株数的 90 % 。 它们比牧草萌
发早 、 生长快 , 据观测春翻地播后八天 , 禾本科牧草个别出苗时 , 密花香斋已 “齐苗” , 在
播种牧草和作物株高 5 一 6 厘米时 , 密花香蕾已高10 一 15 厘米 。 从七月上 旬现蕾至开花期生
长速度最快 , 日增高 2 . 26 一 2 . 48 厘米 , 而老芒麦 同期日增高 1 . 16 一 1 . 70 厘米 , 因此极易淹没
种植的植物 。
密花香蕾的上述生物学特性 , 说明了它成为恶性杂草的原因 , 也为研究杀灭方法提供了
基本依据:
1
. 鉴于密花香蕾具有极强的结实能力 , 而且种子成熟不一致 , 落粒性强的特性 , 必须在 .
初花期前消灭 , 严格控制使不能结实 , 以防止土壤继续污染 。
2
.根据在浅耕条件下密花香蕾种子大量集中于 。 一 20 厘米土层的规律 , 为减少表层土壤
内种子 , 对撩荒地的第一次翻耕必须达到 20 一 25 厘米的深度 , 从而将上层的大量种子深埋于
下层土 内 , 抑制其萌发。 随后采用浅耙播种 , 不再翻转土层 , 可以大量减少密花香斋的出苗
数 。 据对相同地块不 同耕作方法的小面积试验测定结果如表 2 :
当已建成的人工草地需要翻耕时 . 其翻
耕深度应浅于 15 厘米 , 防止在最初深翻时埋
入 20 厘米以下土层内的大量种子重新翻到表
层 , 这批种子虽深埋多年 , 仍具 有 发 芽 能
力 。
3
. 鉴于密花香莆在土层内宿存有发芽能
表 2 不同耕作方法后 密花香箫出苗数
耕作方法 一密花香 , 平均苗数株 /。 . 2 5 m ,…对 比 %
深 耕 地 一 5“ ` ,。“浅 耕 地 … 弓5“ } “ 7 · 凌耙 地 { “ “ { 7
力的大量种子 , 具有顽强的侵占性 , 企图一次彻底杀灭是不可能的 , 必须多次防除 , 直至播
种牧草能压抑其生长 , 不致造成新的为害和新的结实污染。 研究化学防除方法 , 消灭翻耕后
赤地上以及播种牧草苗期田间存在的密花香莆植株 , 具有重要意义 。
二 、 密花香蓄的化学防除
密花香莆对除芳剂 .2 4 一 D 丁脂十分敏感 , 2 . 4 一 D 一 r 脂在除荞剂中价格低廉 , ( 每 .
公斤约七元 ) , 低浓度对禾本科植物幼苗无害 , 使用比较安全 , 是杀灭密花香蕾经济有效的
药物。
折疆八一 农学院学报
1
. 施用方法
如 经儿年来就用药浓度 、 时期与方法进行的多点试验 , 已 得到明确结论 ,采用浓度为 0 . 1%
的 2 · 4 一 D 丁脂溶液 ( 每亩用药量为有效成份72 % 的 2 · 4 一 D 丁脂 6 9 · 4克 , 用 水 量 50 公
斤 ) , 在密花香蕾苗期 , 用叶面喷雾 , 能有效地杀死密花香蕾 , 喷药 20 天后死亡率 92 · 3% ,
受伤率 7 . 7 % , 30 天后死亡率达 98 . 3% , 受伤率 1 . 7 % 。受伤植株不能完成正常生育过程 。 当用药
浓度提高到 0 . 2一 0 . 3% , 受害反应较早 , 在喷药二周后表现死亡率较高 , 但一个月后结果与
0
.
1%者基本相同 。 喷药一个月后新生长的密花香蕾幼苗 , 随用药浓度加大而减少 , 用 药 浓
度为 0 . 1% 、 0 . 2%和 0 . 3% 的地面密花香蕾新生幼苗数依次为每亩分别为 7 4 0 0 0株 、 2 9 6 0 0株和
1 4 8 0。株 。 但这种差异在造成继续为害方面不会形成本质区别 。 延迟至分枝期喷药 , 不 同浓
度的杀伤效果与苗期近似 , 考虑到减少对播种禾草幼苗的抑制 , 仍以在密花香莆苗期喷施为
宜 。 浓度在 0 . 2 %以下 , 对禾草幼株无伤害 , 用药浓度提高到0 . 3% 、 0 . 4%时 , 喷药五 天 后
禾草叶尖发黄 , 尤以老芒麦反应明显 , 但随后可 以恢复。 用药浓度 0 . 1% , 每亩除芳剂 成 本
约 0 . 5元 , 浓度每提高 0 . 1% , 成本增加一倍 。 从喷药方法看 , 在相同浓度下 , 大容量和超低
量喷雾效果相似。 超低量喷雾可以不用或很少用水 ,工效也较高 , 大容量喷雾喷药易于均匀 。
各种施用方法 , 加水量不同 , 容易造成浓度混乱 , 宜于直接以每亩用有效成份为72 %的原药
量来表示 。

2
. 密花香菊受害表现
除荞剂 2 · 4 一 D 丁脂施于密花香蕾 2 4小时后 , 植株表现出受害症状 , 并日渐 加 重 , 15
份 日后植株开始死亡 , 30 日时死亡率达 98 %
以 _ L 。
处理后在外部形态上 出现植株萎蔫 ,
叶色变淡 , 生长异常或停止生长 , 叶柄 ,
叶片、 茎和茎尖均发 生 弯 曲、 扭 转 、 变
粗 、 变形 , 变脆和易折 断。 根 变 粗 、 变
形 , 无正常根毛的形成 。 在老根 、 老茎和
老叶柄上普遍变粗和改变原有形状 , 并向
外发生突起或瘤状团块 ( 图一 )
对处理后植株内部结构的观察 : 叶片
受药后不引起异常生长 , 于叶尖 、 叶缘或
叶面的局部点位的细胞受害变性 、 萎缩变
形 、 原生质体消失而死亡 , 栅状组织叶绿
体也遭到破坏 , 这是叶片失去绿色的内在
依据 。 叶柄正常形状稍扁 宽 , 处理 后 在
大 、 小维管束的韧皮部都可能出现分生组
织团 , 推动基本组织外移或胀破 , 因之引
起叶柄局部变粗 , 弯曲或变形 。 同时表皮
和表层细胞开始死亡 ( 图二 )
茎的正常形状为方形 , 根为园形 。 处
理后 , 茎和根的韧皮部或韧皮射线 , 特别
工9 8 3 年 第 2 期
眼 _
是形成层细胞的大量分裂活动 , 产生一些类似不定根发生过程的结构 。 由于各部分分裂速度
不一致 , 常于顶端再分成新的分 生 组 织团 , 但都不能形价正常根尖的组织分区 , 因之不能 礴
发育成正常的不定根 , 也不能突破皮层伸出体外 , 从而引起茎和根的表面产生突起 、 增粗 、
变形或瘤块等异常形态 ( 图三 ) 。 由于药害和对皮层细胞的推挤 、 使根和茎表层的细胞首先
死亡 , 继而导致由表及里地渐 次死 亡 过程。 瘤块大小不一 , 形状不规则 , 但其异常结构由
外向里可区分为四个不同形态的细胞区 : 最外为死细胞区 , 无原生质体 , 细胞强烈变形 , 疏
松细胞区 , 是细胞杯死过程的形态 , 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和已开始变形 , 紧密细胞区 , 细胞小
, 细胞质浓 , 细胞核大 , 是类似分生组织的形态 、 瘤块的增大和推挤表层细胞变形主要由此
, ,书亡 . , 、 ` , 声 J , , n J司 之十嘴 . , 夕 r .二 , 一 、
茎尖的生长锥由于幼叶的保护 , 难以直接受药物毒害 , 但处理后 , 由于对药物的吸收传
协导作用 , 表现为停止生长和无新的叶原基的分化 。 芽轴常变粗或弯曲 , 这是由于原形成层局
部细胞大量分裂活动 , 形成类似不定根原基所引起的 ( 图五 ) 。
三 、 防除密花香苦的综合措施
防除密花香蕾宜采取耕作方法与化学防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 采用深翻、 喷药 , 浅耙播
种 , 喷药的程序 。 其操作过程是第一年夏季在密花香莆初花期以前深翻 20 厘米以上 , 深埋密
花香莆植株以及 20 厘米以上土层内大量密花香莆种子 , 翻耕后耙平 。 诱发密花香 蕾 继 续 出
苗 ,在分枝期以前每亩用 1 . 4两有效成份为 72 %的 2 · 4 一 D 丁脂 , 叶面喷洒 , 杀死这批幼苗 ,
其后继续萌发的幼苗可在晚秋自行死亡 。 桑二年早春在密花香莆出苗后浅耙 , 消灭幼苗 , 平
整地面 , 播种禾谷类作物与牧草 , 在禾谷类作物与牧草苗期 , 再对播后出苗的密花香莆用上
述相同浓度喷洒一次 , 即可基本消灭 。 这种方法消灭密花香蕾比较彻底 , 在春季还可以提前
及时播种。 如果当年春翻播种 , 则采取在密花香蕾出苗后深翻 , 耙平播种 , 播后在密花香蒲
苗期用上述浓度喷药 , 其后如需要再重复喷药一次 。
2
·
4 一 D 丁脂对首拾有害 , 在密花香蕾污染的土地上混播首箱必须采用与禾草分 别 播
种的方法 , 即待用 2 · 4 一 D 丁脂喷洒杀灭播种后继续萌发的密花香蕾幼苗以后 , 套种 于 禾
草内。 首恰播种时间 , 据 2 · 4 一 D 丁脂残留期对首浩幼根与下胚轴影响的试验证 明 , 以 在
_ 喷 2 · 4 一 D 丁脂后第四周播种为宜 。
,
一 ’ - 一 ` ’ 一 ” ” 一 ` -一 ” 一一 -
1 9 8 3年 第 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