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34 卷第 1 期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 34 No. 1
2014 年 3 月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r. 2014
收稿日期:2014-02-10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项目编号:2006-4-93)
日本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冯慰冬
(河南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河南 450003)
摘 要:详细阐述了日本栗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并根据其发生特点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
施,为日本栗主要病虫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日本板栗;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 664.2 S 76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3-2630(2014)01-0055-05
日本栗(Castanea Crenata)属菜栗类,集中
分布在日本和韩国。日本栗具有结果早、产量高、
果个大、质地粳等特点,是加工板栗罐头、去壳速
冻栗等的优良原料,主要用于出口日本[1]。随着日
本栗的快速发展,日本栗的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因
此,做好日本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保障日本栗
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环节[2]。在多年日本栗病
虫害防治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有关文献,总结了日
本栗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仅供参考。
1 主要病害
1.1 栗疫病
栗疫病又名“栗干枯病”、“栗胴枯病”。 主要
危害树干和枝条。
1.1.1 危害症状
栗疫病发病初期在树干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
的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有酒糟味。病皮稍肿皱,皮
层组织腐烂,有时流出黄褐色汁液。随着病情发展,
病斑不断扩大,树皮逐渐失水干缩,枝条枯死。感
病树干在后期病部干裂,形成溃疡。3~4 月份在病
部树皮上可见到橘黄色或红色瘤状子座。天气潮湿
时,子座长出橘黄色卷须状分生孢子堆。秋后子座
变为橘红色,内生子囊壳。
1.1.2 防治方法
①植物检疫:严格检疫制度,发现带病苗木立
即销毁,杜绝病害传入无病区。②农业防治:加强
栗园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尽量不造成树木伤口,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的机
会。③人工防治:及时剪除病、死枝,集中销毁;
对感病树干,于发芽前及时刮除病斑,刮下的病组
织集中销毁,并用 10% 401 抗菌剂 400 倍液加 0.1%
平平加涂抹病部;晚秋对树干进行涂白。④化学防
治:春季发芽前,向病部涂刷 40%腐烂敌或 40%福
美胂可湿性粉剂 80 倍液防治[3]。
1.2 栗实腐烂病
栗实腐烂病又叫“种仁斑点病”、“栗黑斑病”。
是板栗贮运期间重要病害。
1.2.1 危害症状
在栗果生长期不易发现,刺间、苞刺或苞皮上
有褐色斑点。栗苞采收后,带病的栗壳上出现褐色
斑块,种仁上出现黑褐色斑点。在条件适宜时,病
原菌全部变成褐色或灰黑色菌丝或粉红色孢子堆,
使栗果腐烂变质,不能食用。栗实常受细菌复合感
染,果实变软腐,剖开病果有异臭味。病原菌主要
在枝条病斑上越冬,翌年阴雨天湿度较大时,病原
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扩散。6~7
月份当新果初步形成时,分生孢子就从外露柱头上
或幼嫩的种壳空隙部位侵入种仁,逐渐形成上述危
害症状。
1.2.2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采收时应防止栗果机械损伤,减
56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第 34 卷
少病菌侵染机会;采收后,将栗园内枯枝落叶和栗
苞捡出烧毁,减少病原;及时剪除感病枝条,刮除
树上病斑,用 10% 401 抗菌剂消毒,集中烧毁病组
织。②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
树体抗病能力。③化学防治:从 6 月上旬开始,每
隔 15 天左右用退菌特 800 倍液、退菌特加拌种霜
(1∶1)600 倍液或退菌特加代森锌(1∶1)800
倍液对树冠进行全面喷雾,连喷 4 次,可控制病原
菌的侵入与扩散。
1.3 叶斑病
板栗叶斑病又叫 “轮纹叶斑病”、“轮纹褐
斑病”、“黄斑病”等。
1.3.1 危害症状
板栗叶斑病主要危害栗树的叶片。感病初期,
叶片上产生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
深褐色病斑,中央红褐色,外缘有灰褐色晕圈。随
着病斑扩大,病斑中部产生轮纹状的黑色小粒点,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在落叶病斑上越冬,
为次年初次侵染源。翌年春季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
播,侵染板栗叶片而发病。夏秋季节,气温高,天
气潮湿,有利于该病流行。
1.3.2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冬季清除栗园内的枯枝落叶,集
中烧毁,减少初次侵染源。②农业防治:加强栽培
管理,合理施肥,促进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
病能力;合理修剪,改善栗园通风透光条件。③化
学防治:发病前,叶面喷洒 1∶1∶150 的波尔多液,
进行预防;发病初期,树上喷洒 70%甲基托布津可
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7~10 d 喷 1 次,连喷 3 次,可有效抑制该
病发生。
2 主要虫害
2.1 栗实害虫
2.1.1 栗实象甲
栗实象甲又名“栗实象鼻虫”,属鞘翅目象鼻
虫科,以幼虫危害栗实。
2.1.1.1 发生规律
栗实象甲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两年发生 1
代,在华南地区 1 a 发生 1 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
中越冬,第 2 年滞育。成虫羽化后在地下潜居 15 d
左右出土,取食栗树嫩叶或嫩皮补充营养,8 月下
旬开始产卵。栗实采收时, 2~3 龄幼虫在栗实内
取食直至老熟,然后脱果入土越冬。
2.1.1.2 防治方法
栽培抗虫品种:栽植球苞大,苞刺密、长而硬,
高产优质的抗虫品种。
人工防治: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早晨露水未
干时振动树枝,使其坠地后捕杀;及时拾净落地虫
果,并集中深埋或销毁;栗苞成熟发黄后即采收,
将采收回的栗苞堆放在水泥地或夯实的硬地上脱
粒,阻止幼虫脱果入土越冬,或在堆栗场放鸡啄食
幼虫。
农业防治:实施集约化栽培,深翻改土、清除
栗园中的栎类植物,合理密植。
温汤浸种:栗实采收后,立即放入 50~60℃的
温水中浸泡 15 min,或在 90℃热水中泡 10~30 s,
并可在热水中加入 800 倍高锰酸钾溶液杀菌。
化学防治:在成虫发生期喷洒 40%乐果乳油、
90%敌百虫晶体 1 000 倍液,50%敌敌畏乳油 800 倍
液、40%久效磷乳油 1 500 倍液;或在成虫出土期地
面喷施 5%辛硫磷、2%甲胺磷粉剂,喷后将药和土
耙匀。
栗实熏蒸:栗实采收后置密闭条件下,用二硫
化碳 15 g/m3 熏蒸 24 h,或用溴甲烷 60 g 熏蒸 4 h,
可杀死其中的幼虫。
2.1.2 桃蛀螟
桃蛀螟又名“桃蠹螟”、“桃斑螟”、“桃蛀野螟”
等,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危害栗苞和坚果,被
害栗苞苞刺干枯,易落果。被害果常被食空,充满
虫粪,并有丝状物相粘连[4]。
2.1.2.1 发生规律
桃蛀螟食性广、发生期长,在寄主种类多的地
区常在寄主间转移危害。成虫白天停歇在树叶背
面,傍晚开始活动,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对糖
醋液也有一定趋性。危害板栗时,卵多产在板栗总
苞上。幼虫孵化后,钻入栗苞危害苞壳,栗实采收
后钻入坚果危害。具有转果为害的习性,1 条幼虫
可危害 2~5 个坚果。被害栗实内外均有大量虫粪。
末代幼虫老熟后脱果,寻找合适场所越冬。
2.1.2.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早春刮树皮、堵树洞,及时处理向
日葵和玉米秸秆,消灭越冬幼虫,减少虫源;适时
采收,及时脱果,防止幼虫蛀入坚果危害,并将苞
壳进行妥善处理,减少虫源;及时清理栗园,将落
果、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在栗园内散栽向日
葵,待桃蛀螟产卵后,销毁向日葵花盘,杀灭其中
的卵及幼虫。
化学防治:成虫产卵后和幼虫孵化初期,可在
树上喷洒 50%杀螟松乳油、90%敌百虫晶体 1 000~
第 1 期 冯慰冬:日本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57
1 500 倍液,40%乐果乳油或 5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7 d 后再喷 1 次。
性信息素防治:用人工合成的桃蛀螟性信息激
素迷惑雄成虫,使其失去交尾能力;或利用性信息
素吸引雄虫前来,设置捕捉器进行捕杀,使雌虫失
去交尾机会,减少有效卵的数量。
2.1.3 栗皮夜蛾
栗皮夜蛾又名“栗洽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以幼虫危害栗蓬、坚果、嫩梢和雄花序。
2.1.3.1 发生规律
栗皮夜蛾 1 a 发生 2~3 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
粗皮裂缝中作茧化蛹过冬。成虫白天静伏,早、晚
活动,有趋光性。幼虫有转果危害习性,一生可危
害 2~3 个栗苞。老熟幼虫在被害新梢、果梗或栗
苞上结茧化蛹。第 2、3 代成虫产卵于苞刺顶端,
幼虫孵化后在苞刺间串食苞皮,不蛀入苞内,致使
苞刺干枯,但不脱落。2~3 龄后幼虫蛀入栗苞内,
取食果肉。第 3 代幼虫老熟后脱果化蛹越冬。
2.1.3.2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早春清理树皮裂缝中的越冬蛹;及
时拾取落地栗苞、枯枝落叶并集中处理,杀死其中
幼虫;清除栗园内及附近的橡树及栎类植物,减少
寄主。
化学防治:在幼虫孵化期或成虫产卵期喷施
90%敌百虫晶体、5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
油 1 000 倍液,或 50%对硫磷乳油 1 500 倍液。
2.2 叶、芽害虫
2.2.1 栗瘿蜂
栗瘿蜂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
主要以幼虫危害栗芽,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
2.2.1.1 发生规律
栗瘿蜂 1 a 发生 1 代,以初孵幼虫在被害芽内
越冬,翌年 4 月份栗芽萌动时,幼虫开始活动取食,
被害芽逐渐膨大形成虫瘿。5 月上旬开始在虫室内
化蛹,6 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 月中下旬为羽化
盛期。成虫羽化后在瘿内停留 10~15 d,出瘿产卵
于树冠中部的发育枝或结果枝的上部 1~5 芽内。
卵期 15 d 左右,8 月底孵化出幼虫,开始在叶芽内
取食危害,形成虫室,9 月中下旬开始在虫室内越
冬。
2.2.1.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于秋末至翌年 5 月底前,结合修剪
剪除虫瘿,杀死其中的幼虫、蛹或成虫,保护天敌
正常羽化;加强栗园抚育管理,疏除栗园中的实生
栗和野生茅栗。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寄生蜂来抑制栗瘿蜂的
发生;于春季,把冬季修剪下来的带虫枝条放入栗
园,提高天敌的寄生率。
化学防治:在成虫羽化盛期喷 50%敌敌畏、50%
杀螟松乳油、50%对硫磷乳油或 40%氧化乐果乳油
1 000 倍液;在 6 月中下旬成虫发生盛期日落后至
次日日出前,选择无风天气燃放杀虫烟雾剂;在幼
虫活动期用 40% 氧化乐果乳油 5~10 倍液涂抹树
干,涂后包扎,利用药物的内吸作用杀死幼虫。
植物检疫:新栗园调运苗木和种条时,应加强
检疫,及时处理带虫苗木或种条,防止其传播蔓延。
2.2.2 栗大蚜
栗大蚜又名“栗大黑蚜”,属同翅目大蚜科。
以成虫及若虫聚集于叶片或幼嫩枝梢部位吸食汁
液危害,影响新梢生长及果实成熟。
2.2.2.1 发生规律
栗大蚜 1 a 发生多代,以卵在树枝、干皮缝隙
处越冬,常数百粒排列成单层块状。第 2 年 4 月上
旬孵化为无翅雌蚜,进行孤雌胎生繁殖,并群聚危
害花序及新梢的幼嫩枝叶。到 5 月份蚜虫种群数量
增加,开始产生有翅胎生雌蚜,扩散到其他枝叶上
继续繁殖危害。到 10 月中上旬产生无翅胎生雌蚜
和有翅胎生雄蚜,进行交尾产卵,11 月份为产卵盛
期。
2.2.2.2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树皮裂缝是越冬卵集中的地方,冬
季刮树皮裂缝、翘皮下的越冬卵块,可减少虫口基
数。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捕食性瓢虫、草蛉和蚜茧
蜂等天敌[5]。
化学防治:于越冬卵孵化初期,树上喷洒 40%
乐果乳油 1 000 倍液、50%敌敌畏乳油 1 500 倍液、
50%久效磷乳油 2 000 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10%扑蚜虱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或 25%蛾蚜
灵 1 500 倍液进行防治。未结果幼树可用 40%氧化
乐果乳油 10 倍液涂干,利用药剂的内吸作用进行
防治。
2.2.3 栗红蜘蛛
栗红蜘蛛又名“针叶小爪螨”、“板栗小爪螨”,
属蜱螨目叶螨科。主要以若螨及成螨刺吸叶片危
害,叶片失绿变白,严重时叶片由苍白变黄,最后
焦枯死亡。
2.2.3.1 发生规律
栗红蜘蛛 1 a 发生 5~9 代,以卵在 1~4 a 生
枝条上越冬,多分布在叶痕,以及枝条粗皮、缝隙、
分杈处。第 1 代幼螨孵化后爬至新梢基部小叶片正
面聚集危害,活动能力较差。第 2 代发生在 5 月中
58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第 34 卷
旬至 6 月底,第 3 代发生在 6 月上旬至 8 月初。栗
红蜘蛛主要危害期在 5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8 月下
旬开始出现大量越冬卵,9 月上旬结束危害。
2.2.3.2 防治方法
苗木检疫:对板栗苗木、接穗等进行严格检疫,
不带越冬虫态进入新区。
化学防治:在卵孵化初期喷洒 20%螨死净悬浮
液 3 000 倍液或 5%尼索朗乳油 2 000 倍液;在夏季
发生高峰期喷洒 20%三氯杀螨醇乳油 1 500 倍液或
40%水胺硫磷乳油 2 000 倍液;越冬卵孵化期至 5
月上旬,在距树干基部 30 cm 处,用刀刮去老皮,
露出嫩皮,环带宽 10~20 cm,用 40%氧化乐果乳
油 5~10 倍液药涂抹树干 2 次,用有色塑料薄膜包
裹树干的涂药部位。
保护和引进天敌:捕食螨、瓢虫、小黑花蝽、
草蛉、蓟马等多种食螨益虫,应注意加以保护利用。
或引进、繁殖并释放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2.4 铜绿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又名“铜绿金龟子”、“青金龟子”,
俗称“苍虫”,属鞘翅目丽金龟科。铜绿丽金龟食
性杂,主要以成虫啃食栗树叶片,被害叶残缺不全,
呈不规则缺刻。日本栗 1~2 a 生幼树危害较重。
2.2.4.1 发生规律
铜绿丽金龟 1 a 发生 1 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
成虫产卵于土中或豆类植物及杂草上。卵期约 10
天,孵化后幼虫在 7~10 cm 土层内活动,取食植
物根系。10 月上旬幼虫向土层深处转移越冬。成虫
有较强的趋光性,昼伏夜出,具假死性,傍晚出土,
群集树冠危害。其食量较大,大发生时,3~5 d 内
可将树叶全部吃光。
2.2.4.2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于成虫发生期,利用其假死性进行
人工捕杀。
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期
用黑光灯诱杀;或在成虫大发生时,喷洒多量式波
尔多液进行忌蔽。
农业防治:将栗园进行深翻,可杀死越冬幼虫。
化学防治:于成虫发生期,向树上喷洒 50%对
硫磷乳油 1 500 倍液或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进行
防治;于幼虫化蛹前,地面喷洒 25%对硫磷微胶囊
剂、25%辛硫磷微胶囊剂 300 倍液或 40%乐斯本乳
油 600 倍液,可杀死土中幼虫。
2.2.5 黄刺蛾
黄刺蛾又名“刺毛虫”、“洋辣子”,属鳞翅目
刺蛾科。主要以幼虫危害叶片,低龄幼虫啃食叶肉,
残留表皮和网状叶脉,4 龄以后幼虫取食全叶,将
叶吃成缺刻,仅留叶柄和主脉。
2.2.5.1 发生规律
黄刺蛾 1 a 发生 1~2 代,成虫白天潜伏于树冠
或杂草丛中,夜晚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多夜晚交
尾,次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6 月下旬幼虫开始
危害,至 8 月中旬,幼虫陆续老熟,结茧越冬。第
1 代幼虫危害盛期在 7 月上旬,7 月下旬开始出现
第 1 代成虫,第 2 代幼虫 7 月下旬开始出现,危害
盛期在 8 月上旬。8 月下旬,幼虫老熟后在树上结
茧越冬。
2.2.5.2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的越冬茧销毁
(不可火烧,以免虫茧爆破,枝刺伤人);在幼虫
发生初期,剪除带有未分散幼虫的叶片,消灭幼虫。
物理防治:在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黄刺蛾的天敌;于幼虫发
生期喷洒青虫菌 6 号悬浮剂、25%灭幼脲 3 号或苏
脲 1 号悬浮剂 1 000 倍液。
化学防治:于幼虫发生期,在树上喷洒 90%敌
百虫晶体、5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 50%辛硫
磷乳油或 25%亚胺硫磷乳油 1 500 倍液。
2.2.6 舞毒蛾
舞毒蛾又名“秋千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
以幼虫危害日本栗叶片和雄花序,受害轻的叶片被
吃成缺刻或孔洞,大发生时,栗树叶片被吃光。
2.2.6.1 发生规律
舞毒蛾在我国 1 a 发生 1 代,以卵在树皮缝隙
或石缝间越冬。越冬卵在东北地区于 5 月中旬孵化。
幼虫期 40~50 d,共 6~7 龄。6 月中下旬幼虫老熟
后,开始在树干缝隙、石缝、树杈、枯叶内结茧化
蛹。蛹期 12 d 左右。6 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雄蛾
白天常作旋转式飞舞,有较强的趋光性。雌蛾产卵
于树干缝隙、石缝间,卵成堆状,上覆黄色绒毛。
每只雌虫可产卵 2~3 块,每块 200~300 粒。舞毒
蛾爆发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地域性,通常 6~8 a 为 1
个周期。
2.2.6.2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舞毒蛾卵块较大,特征明显,易发
现。可在幼虫孵化前刮除卵块,集中销毁。
生物防治:可充分利用舞毒蛾黑瘤姬蜂、舞毒
蛾卵平腹小蜂、绒茧蜂、核型多角体病毒及鸟类等
天敌,抑制其爆发;在幼虫发生期喷洒青虫菌 6 号
悬浮剂 500~1 000 倍液、25%灭幼脲 3 号胶悬剂或
苏脲 1 号胶悬剂 1 000 倍液杀死幼虫,保护天敌。
第 1 期 冯慰冬:日本栗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59
化学防治:于 5 月中旬雄花开放期,用 80%可
湿性敌百虫、40%氧化乐果乳油或 50%甲胺磷乳油
5~10 倍液,在树干上涂 50 cm 宽的环带,毒杀上
下树的幼虫;或喷洒 20%速灭杀丁乳油 2 500 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 3 000 倍液防治。
2.3 枝干害虫
2.3.1 栗链蚧
栗链蚧属同翅目链蚧科。以若虫和成虫群集在
树干、枝条和叶片上吸取汁液,导致枝干表皮下陷,
叶片枯落,新梢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2.3.1.1 发生规律
栗链蚧 3 月中上旬成虫开始活动,4 月上旬开
始产卵,每雌产卵 15~50 粒,卵期 15~20 d,4 月
下旬至 5 月上旬孵化。初孵幼虫很活跃,昼夜爬行
寻找寄主,1 周后即固定危害,分泌蜡质,形成蚧
壳。20~25 d 后进行性分化,雄虫蚧壳变长,飞行
能力弱,大部分在附近的叶片和嫩枝上危害;雌虫
群集在皮层薄的主干和枝条上危害。6 月上旬开始
羽化,羽化当天即可交尾,雄成虫交尾后即死亡,
受精雌成虫在树干表皮上越冬。
2.3.1.2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冬季修剪时,剪除病虫枝、徒长枝、
衰弱枝。
生物防治:虫体固定后,尽量不喷杀虫剂,以
保护红点瓢虫等天敌,或在栗园人工释放红点瓢虫
等天敌,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
苗木检疫:调运苗木和接穗时,严格进行苗木
检疫。发现栗链蚧时,用 15~25 L 水加 0.5 kg 洗衣
粉,将苗木在其中浸泡 30 min 杀死该虫。
化学防治:若虫孵化初期,虫体活泼,尚未分
泌蜡质,药液易接触虫体,是防治关键期,可用 40%
乐果乳油、50%杀螟松乳油或 8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2.3.2 板栗透翅蛾
板栗透翅蛾又名“赤腰透翅蛾”,属鳞翅目透
翅蛾科。以幼虫蛀食树干的韧皮部,在韧皮部和木
质部之间串食。树干被害处呈肿疣状隆起,皮层开
裂。若该虫横向危害树干 1 圈,则会造成枝条或整
株死亡,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2.3.2.1 发生规律
栗透翅蛾 1 a 发生 1 代,多以幼虫在被害枝干
皮层下越冬。翌年 3 月初出蛰,3 月中下旬进入危
害期,幼虫出蛰后 2~5 d 即开始取食,5~7 月为
幼虫危害盛期。8 月下旬幼虫老熟时,向树干外皮
咬 1 个 5~6 mm 的圆形羽化孔后吐丝结茧化蛹。8
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9 月中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
成虫产卵于主干、主枝的皮缝及伤口内。初孵幼虫
很活泼,能迅速蛀入皮层,危害至 10 月底越冬。
2.3.2.2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于幼虫孵化期,用刀刮除离地面 1 m
以内的主干糙皮,并集中销毁,以消灭其中的幼虫
和卵。树干上的幼虫可用刀刮除,或用锤子锤击受
害部位;树干涂白涂剂,忌蔽害虫产卵。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忌树干
上有伤口。
化学防治:于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初期,向
树干喷洒 50%杀螟松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50%
对硫磷乳油或 50%马拉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进行防
治[6]。
参考文献:
[1] 黄鹏、魏玉君、吕留毓,等. 日本板栗优良品种及丰产
栽培配套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8,22(4):85-87.
[2] 郑瑞杰,王德永. 辽宁省日本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J]. 辽宁林业科技,2010(5):57-60.
[3] 许时钦. 板栗丰产栽培[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1998.
[4] 屈顶柱,黄应成,张宜仁 . 栗实象甲生物学特性及综合
防治技术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09(1):75-77.
[5] 赵彦杰. 板栗栗大蚜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J]. 安徽农
业科学,2005,33(6):1038.
[6] 刘煜. 板栗透翅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信阳农业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15-117.
(责任编辑:王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