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文章编号:1674 - 5566(2013)05 - 0713 - 07
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的产出效果和氮磷利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3-04-19 修回日期:2013-06-05
基金项目:欧盟委员会第七框架协议项目(222889);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1101914);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
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ZF1206);“十二五”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3B01)
作者简介:胡振雄(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可持续的水产养殖模式。E-mail:huzhenxiong1988@ 163. com
通信作者:刘利平,E-mail:lp-liu@ shou. edu. cn
胡振雄
1,2,何学军
3,刘利平
1,2
(1.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2.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动物遗传育种中心,上海 201306;3.海南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1100)
摘 要:为探究凡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模式中不同
金钱鱼规格和密度对养殖效果和氮磷利用的影响,在 21 个室外
水泥池(5 m × 3 m × 1. 2 m)中,开展 3 × 2 的双因素实验,即设置
3 种金钱鱼放养密度(1、2 和 3 尾 /m2)与 2 种金钱鱼规格(10. 0
与 30. 0 g /尾)组合的组为实验组,对虾单养组作为对照。实验
过程中保持不换水以及相同饲料投喂量。结果表明,与对虾单
养组相比,该养殖模式可将对虾的存活率提高 1. 9% ~ 13. 6%,
养殖总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显著改善(P < 0. 05);综合养殖系
统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围分别为 44. 4% ~ 62. 5% 和
19. 4% ~ 29. 1%,显著高于单养池的 26. 7% 和 8. 2% (P <
0. 05)。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为 30. 0 g /尾、2 尾 /m2 或
3 尾 /m2。
研究亮点:多营养级综合养殖是一种
高效低碳的养殖模式,本文将其用于
凡纳滨对虾的养殖,构建对虾-金钱
鱼-蕹菜养殖模式。相对传统的对虾
养殖方式,该模式不仅改善了养殖效
果,而且提高了饲料氮磷利用率,为对
虾的养殖生产提供了一种健康可持续
的模式。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金钱鱼;综合养
殖;氮磷利用
中图分类号:S 965. 125
文献标志码:A
目前,凡纳滨对虾的集约化养殖方式带来了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大量残饵和对虾的代谢
废物都留在虾池内,不仅造成了水质恶化,也影
响了对虾的生长,同时增大了病害爆发的风险。
养殖中一般通过换水的方式来改善虾池水质,大
量富含营养物的养殖废水被排放到周围水域中,
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1 - 2];另外,较低的氮磷利
用率和大量营养物的流失也减少了养殖经济效
益。研究表明,饲料中仅有 21% ~ 22%的氮和
6%左右的磷被虾利用,剩余的残留在养殖水体
和底泥中[3 - 4],其中,约有 57%的氮残留在养殖
废水中,14%残留在底泥中[4]。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IMTA)是养殖品种 (如虾类),吸收
无机物的物种(如海藻),吸收有机物的物种(如
以悬浮和沉淀物为食的物种)在同一水体中进行
养殖的一种生产形式[5],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养
殖方式。它利用不同营养层次的养殖生物占据
的不同的生态位以及摄食习性的互补,达到充分
利用食物资源和养殖水体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
氮磷利用率[6]。
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与罗非鱼食性相
似,属杂食性和底食性鱼,耐受性和抗病力强,易
于饲养和驯化[7],适合与其他养殖种类混
养[8 - 9];蕹菜 (Ipomoea aquatica)生长迅速,产量
高,它能作为浮床植物在水中生长,被应用于工
业和生活废水、养殖池塘等水体的净化,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10 - 12]。为此,本文引进这两种养殖
生物,探究不同金钱鱼密度和规格下,凡纳滨对
虾-金钱鱼-蕹菜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和对饲料中
氮磷的利用情况。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2 卷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 3 × 2 双因素设计,即设置不同
水平的金钱鱼密度和规格两个因素的处理组。
所有处理组中凡纳滨对虾的放养密度均为 80
尾 /m2,A1,A2,A3 组金钱鱼的规格均为 10. 0 g /
尾,放养密度分别为 1、2、3 尾 /m2;B1,B2,B3 组
金钱鱼的规格均为 30. 0 g /尾,放养密度分别为
1、2、3 尾 /m2,以上 6 个实验组均放入蕹菜。对照
组 C为对虾单养,所有组均设 3 个平行组,共 21
个虾池。如表 1 所示。
表 1 本实验各处理分组情况
Tab. 1 Experimental design scheme
处理组 A1 A2 A3 B1 B2 B3 C
对虾密度 /(尾 /m2) 80 80 80 80 80 80 80
金钱鱼规格 /(g /尾) 10. 0 10. 0 10. 0 30. 0 30. 0 30. 0 -
金钱鱼密度 /(尾 /m2) 1 2 3 1 2 3 0
蕹菜种养量 /(g /m2) 153. 3 153. 3 153. 3 153. 3 153. 3 153. 3 0
1. 2 实验条件与投饵管理
本实验在上海海洋大学特种水产养殖场进
行,共进行 8 周。养殖池为 5 m × 3 m × 1. 2 m 的
室外水泥池,养殖用水来自养殖场附近河道,盐
度为 1。供气设备为罗茨鼓风机,通过纳米微孔
曝气盘充气。所有养殖池设置料罾,用来观察对
虾的摄食与生长状况。实验虾苗为 SPF 第一代
南美白对虾苗,由厦门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
公司提供;所用商品虾料由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提供;蕹菜购自当地菜市场;金钱鱼由上
海呈浩贸易有限公司提供。
所有养殖池在使用前曝晒 3 d,然后用高浓
度的二氧化氯消毒,浸泡 24 h,用清水冲刷干净
后注入养殖用水。实验幼虾初始规格每尾为
0. 05 g,金钱鱼购入后集中暂养 3 d,在幼虾入池
两周后放入虾池,同时种入蕹菜,用带孔的聚苯
乙烯泡沫板作为蕹菜载体。整个实验期间不换
水,只在养殖后期补充少量由于蒸发所丧失的水
分,所有养殖池 24 h不间断充气(投饵时除外)。
每天投饵 3 次,时间分别为 8:30、13:30、
18:30,每天投喂量为虾总重的 3% ~ 10%,并根
据天气、摄食、水质等状况适当调整。实验期间
所用饲料规格分别为 0#(粉状)和 1#(粒径约为 1
mm)。实验期间仅投喂虾料,不另投鱼料,每天
记录各虾池饲料总投喂量。
1. 3 实验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1. 3. 1 现场水质指标的测定
实验期间,每周 9:00 现场测定一次各池溶
氧(DO)、温度(T)、pH 和透明度。其中 DO 和 T
采用 SevenGo Pro-SG6 便携溶氧仪进行测定,pH
用 HANNA HI98128 防水型 pH /温度测试笔测
量,透明度用塞氏盘测定。
1. 3. 2 生长指标的测定
实验结束时,统计并称量每池对虾和金钱鱼
的尾数和总重,以及蕹菜的产量;同时每池随机
取 30 尾对虾和 10 尾金钱鱼称重,计算出对虾和
金钱鱼终末均重、净产量、存活率、饵料系数 RFC
(每增重单位重量的对虾所需饲料的量)以及总
饵料系数(每增重单位重量的对虾和金钱鱼所需
饲料的量) ,特定生长率 RSG,计算公式如下:
Wt =Wn /n (1)
Bn = B t - B0 (2)
S = 100 × Nt /N0 (3)
RFC = Fn /Bn (4)
RSG = (lnWt - lnW0) × 100 / t (5)
式中:W0、Wt 分别为对虾(金钱鱼)初始和终末均
重(g) ;t为养殖时间(d) ;Wn 为对虾(金钱鱼)重
(g) ;Bn 为对虾(金钱鱼)净产量(g) ;B0、B t 为对
虾(金钱鱼)初始和终末总重(g) ;S 为对虾(金钱
鱼)存活率(%) ;N0、Nt 为养殖初始和终末对虾
(金钱鱼)尾数(尾) ;Fn 为实验中投喂的饲料总
量(g)。
1. 3. 3 饲料中氮磷利用率的测定
实验初始和结束时,采集对虾、金钱鱼和蕹
菜样品,测定各样品总氮和总磷含量;同时测定
养殖中所用两种规格的饲料中总氮和总磷的含
量。测定方法参考国际标准[13]。氮(磷)总量通
过总重量与氮(磷)含量计算,饲料中氮(磷)转化
417
5 期 胡振雄,等: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的产出效果和氮磷利用的研究
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氮(磷)转化率(%)=(A - B)× 100 /C
式中:A为实验结束时的氮(磷)总量;B为实验初
始的氮(磷)总量;C为投入饲料的氮(磷)总量。
1. 4 统计与分析
实验数据用平均值 ±标准误表示,采用 SPSS
17. 0 软件进行 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若组间
有显著性差异,则采用 Duncan 氏法进行多重比
较,显著性水平设为 0. 05。用 Excel 进行图表处
理 。
2 结果
2. 1 水质指标
实验期间,各池平均水温变化范围为 27. 9 ~
30. 9 ℃(图 1)。溶氧变化范围为 5. 84 ~ 9. 38
mg /L,且随实验进行不断下降,单养组 C 相对其
他各组下降更快。实验期间各组 pH变化大致相
同,先逐渐升高而在后期下降较快。各组透明度
均随实验进行持续减小,实验后期,单养组透明
度低于其他组。实验结束时,各组间以上所有指
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 2 产出效果
实验产出效果如表 2 和图 2 所示,所有综合
养殖组对虾存活率均高于单养组 C,其中 A1、A2、
B1、B2 与单养组差异显著(P < 0. 05) ,A1 组对虾
存活率最高,达到 65. 7%;对虾存活率随金钱鱼
密度的升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除 B2 外)。对照
组 C的对虾生长最快,特定生长率达到7. 46%,
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 0. 05)。A1 组的对虾产
量和饵料系数最佳,其次是 B1 组,且随金钱鱼养
殖密度的升高,对虾产量和饵料系数分别表现出
下降和升高的趋势。
各组金钱鱼的存活率均为 100%。通过比较
金钱鱼的特定生长率可知,大规格金钱鱼组金钱
鱼的生长显著快于小规格金钱鱼组(P < 0. 05)。
在金钱鱼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大规格金钱鱼组金
钱鱼的净产量均高于小规格组。养殖结束时,A1
组蕹菜产量最高,达到 0. 325 kg /m3,但各组间差
异不显著。
图 1 实验中水温、pH、溶氧和透明度变化趋势
Fig. 1 Variations of water temperature,pH,DO and transparency during the experiment
517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2 卷
表 2 实验中各处理组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
Tab. 2 Growth performance of culture species in each treatment during the experiment
指标 A1 A2 A3 B1 B2 B3 C
对虾特定生长率 /% 7. 26 ± 0. 02b 7. 20 ± 0. 06bc 7. 13 ± 0. 09bc 7. 23 ± 0. 14b 7. 12 ± 0. 11bc 7. 05 ± 0. 03c 7. 46 ± 0. 01a
存活率 /% 65. 7 ± 1. 3a 58. 4 ± 0. 8bc 56. 5 ± 0. 7cd 61. 8 ± 1. 4ab 63. 5 ± 0. 9a 54. 0 ± 0. 7cd 52. 1 ± 2. 6d
饵料系数 1. 73 ± 0. 09c 2. 02 ± 0. 15abc 2. 17 ± 0. 13ab 1. 87 ± 0. 11bc 1. 93 ± 0. 09bc 2. 39 ± 0. 22a 1. 95 ± 0. 16bc
金钱鱼存活率 /% 100 ± 0 100 ± 0 100 ± 0 100 ± 0 100 ± 0 100 ± 0
特定生长率 /% 1. 45 ± 0. 04b 1. 41 ± 0. 06b 1. 32 ± 0. 26b 1. 74 ± 0. 17a 1. 64 ± 0. 09a 1. 61 ± 0. 14a
鱼虾总计总饵料系数 1. 68 ± 0. 06b 1. 83 ± 0. 02ab 1. 79 ± 0. 03b 1. 67 ± 0. 12b 1. 34 ± 0. 02c 1. 33 ± 0. 06c 1. 95 ± 0. 16a
注:同行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图 2 养殖结束后综合养殖组养殖生物产出情况
Fig. 2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culture species
in IMTA treatments at harvest
图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 < 0. 05) ,标
有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养殖结束时,B3 组总产量(对虾和金钱鱼)
和总饵料系数(对虾和金钱鱼)均最佳,与 B2 组
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 < 0. 05) ;单
养组总产量最低,总饵料系数最高。
2. 3 氮磷利用率
实验中各组对饲料中氮磷利用情况如表 3
所示。各组对虾对氮的利用率范围为 20. 4% ~
30. 6%,其中,A1 组对虾对氮的利用率(30. 6%)
最高,显著高于 A2,A3,B3 组(P < 0. 05) ,但与对
照组 C无显著差异。除 A2 与 B1 组,各组金钱鱼
对氮的利用率均差异显著(P < 0. 05) ,且随金钱
鱼规格和密度的增大,其对氮的利用率均显著升
高。各综合养殖组中蕹菜对氮的利用差异均不
显著。各综合养殖组中生物(包括对虾、金钱鱼
和蕹菜)对氮的总利用率范围为:44. 4% ~
62. 5%,均显著高于单养组(P < 0. 05) ;B2 组对
氮的总利用率最高,达到 62. 5%,且与其他组(B3
除外)均差异显著(P < 0. 05)。
各组对虾、金钱鱼、蕹菜对磷的利用率范围
分别为:6. 0% ~9. 7%、3. 6% ~17. 3%和5. 1% ~
6. 3%,各组生物对磷总的利用率范围为8. 2% ~
29. 1%。各组之间生物对磷的利用情况与对氮
的利用表现出相似的差异性。
表 3 实验中各处理组对氮磷的利用情况
Tab. 3 The efficiency of nutrient recovery in all treatments during the experiment period
指标 A1 A2 A3 B1 B2 B3 C
氮
对虾利用率 /% 30. 6 ± 1. 7a 22. 8 ± 0. 6bc 21. 2 ± 0. 6c 28. 4 ± 1. 6a 27. 8 ± 0. 7a 20. 4 ± 0. 1c 26. 7 ± 3. 4ab
鱼利用率 /% 6. 2 ± 0. 3e 12. 7 ± 0. 9d 18. 5 ± 2. 5c 11. 6 ± 0. 6d 23. 7 ± 1. 7b 29. 5 ± 3. 4a
蕹菜利用率 /% 11. 4 ± 2. 6 8. 9 ± 2. 0 9. 4 ± 1. . 3 9. 1 ± 2. 2 11. 0 ± 0. 9 9. 6 ± 1. 0
总利用率 /% 48. 2 ± 1. 8b 44. 4 ± 2. 2b 49. 1 ± 1. 5b 49. 1 ± 2. 4b 62. 5 ± 3. 1a 59. 5 ± 2. 7a 26. 7 ± 3. 4c
磷
对虾利用率 /% 9. 7 ± 0. 2a 6. 7 ± 0. 4bc 6. 2 ± 0. 7c 9. 2 ± 0. 7a 8. 9 ± 0. 4a 6. 0 ± 0. 2c 8. 2 ± 0. 3ab
鱼利用率 /% 3. 6 ± 0. 1e 7. 6 ± 0. 4d 10. 5 ± 0. 3c 7. 0 ± 0. 3d 13. 8 ± 0. 5b 17. 3 ± 0. 7a
蕹菜利用率 /% 6. 3 ± 1. 2 5. 1 ± 0. 7 5. 6 ± 0. 8 5. 3 ± 1. 0 6. 1 ± 0. 4 5. 8 ± 0. 5
总利用率 /% 19. 6 ± 1. 0b 19. 4 ± 0. 5b 22. 3 ± 0. 8b 21. 5 ± 2. 5b 28. 8 ± 1. 6a 29. 1 ± 1. 1a 8. 2 ± 0. 3c
注:同行中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标有相同小写字母者表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617
5 期 胡振雄,等: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的产出效果和氮磷利用的研究
3 讨论
3. 1 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 pH、溶氧和透明度的
影响
实验期间平均水温为 29. 7℃,且变化幅度较
小,在对虾和金钱鱼的适温范围内。实验过程
中,各养殖池水体 DO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原因可能是随着实验进行,养殖池内对虾和金钱
鱼生物量逐步增大,耗氧量增加;另外,由于实验
期间未换水,会造成养殖池有机质大量累积而消
耗大量溶解氧[14]。实验结束时,各养殖池溶氧均
达到各自的最低,其中单养组最低(5. 84 mg /L) ,
均达到我国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水体的 DO 含量。
有研究表明,通过鱼虾混养能明显改善养殖池溶
氧状况[15],本实验中虽综合养殖组溶氧状况好于
单养组,但无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本实验持续
使用增氧设备,使得水体溶氧量受人工调节影响
更大。
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最适 pH范围为 7. 8 ~
8. 6,耐受范围为 7 ~ 9,低于 7 时,对虾个体生长
不齐,活动受影响[16]。养殖中残饵、排泄物等有
机物的氧化分解能产生有机酸,降低水体 pH[17]。
本实验中,各组 pH在对虾耐受范围内,在养殖后
期明显下降,可能由于后期有机物累积导致有机
酸增多造成。综合养殖组水体 pH 略高于单养
组,可能是在相同饵料投喂量的条件下,由于金
钱鱼对残饵等有机颗粒的摄食,综合养殖组残饵
量更少,从而产生的有机酸减少所致。各组的透
明度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这与李世凯等[18]的研
究结果相同;而综合养殖组的透明度均高于单养
组,原因可能与金钱鱼的摄食作用造成水中悬浮
颗粒的累积相对单养组较少有关。
3. 2 不同养殖模式对对虾存活率的影响
本实验中,相对单养组,综合养殖组对虾存
活率提高了 1. 9% ~ 13. 6%。YUAN 等[6]将不同
密度和规格的红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混养,也得
到了类似的结果。综合养殖组能改善对虾存活
率,原因可能是金钱鱼对残饵和天然饵料的摄食
利用以及蕹菜对水体中氮磷营养物的利用,加速
了综合养殖池中营养物流动,减少了废物累积,
从而使对虾生长环境相对单养组更好。此外,
TENDENCIA等[19]研究发现,在对虾-罗非鱼混养
池中,罗非鱼生物量超过 300 g /m3 时,能抑制造
成对虾死亡的发光弧菌的增长。本实验中采用
的金钱鱼与罗非鱼有相似的生理习性,可能发挥
相似的作用,对致病微生物的增长产生抑制。
3. 3 不同养殖模式对产出效果的影响
本实验中,单养组对虾的生长显著快于各综
合养殖组,由于各组饵料投喂量相同以及综合养
殖组对虾存活率更高,因此,造成综合养殖组对
虾生长慢于单养组的原因可能是综合养殖池中
的食物竞争更激烈。本研究中,除 B3 组外,各综
合养殖组对虾生长随金钱鱼规格和密度的不同
差异并不显著,这表明,当金钱鱼的生物量更高
时,对虾可能通过摄食水体中更多的天然饵料来
弥补食物不足。
养殖结束时,大规格金钱鱼组金钱鱼的生长
显著快于小规格金钱鱼组,这可能与不同规格金
钱鱼的抢食能力有关。A1 组相比单养组 C 对虾
净产量提高了 12. 8%,对虾饵料系数降低了
11. 3%,均为所有综合养殖组中的最高值。由于
综合养殖养殖池中金钱鱼的存在,对虾和金钱鱼
的总净产量和总饵料系数均优于单养组,这可能
是金钱鱼通过对水体中残饵和天然饵料的利用,
提高了饲料利用率。YUAN等[6]的相关研究也得
到了上述类似结果。
3. 4 不同养殖模式对氮磷利用率的影响
本研究中,对虾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利用率范
围分别为 20. 4% ~ 30. 6%和 6. 0% ~ 9. 7%。同
类研究中,BRIGGS 和 FUNGE-SMITH [3]研究发
现,在草虾集约化养殖池中,草虾对氮和磷的利
用 率 分 别 为 21% 和 6%;而 TEICHERT-
CODDINGTON 等[20]研究表明,南美白对虾在半
集约化养殖池中对氮的利用率为 28%。上述研
究值虽然与本研究中对虾的氮磷利用率相似,但
均明显低于养殖系统生物(即对虾、金钱鱼和蕹
菜)对氮和磷的总利用率。相比单养池而言,凡
纳滨对虾-金钱鱼-蕹菜养殖系统对氮磷营养物明
显提高的利用率表明,这种养殖模式能有效减少
养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含量,从而一定程度上缓
解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3. 5 最佳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
本研究从产出效益和环境效益两个方面来
评估最佳的金钱鱼养殖规格和密度,具体表现为
净产量和氮磷利用率参数。养殖结束时,金钱鱼
规格为 30 g /尾,密度为 2 尾或 3 尾 /m2,B2 和 B3
717
上 海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2 卷
组的对虾和金钱鱼的总净产量和氮磷利用率均
较高,二者无显著差异,而 B3 组对虾净产量显著
低于 B2。因此,当对虾市场价格较低或对虾养殖
效果较差时,可采用 B2 或 B3 组的金钱鱼密度和
规格,通过金钱鱼的引入来减小养殖风险,保证
养殖效益;当对虾市场价格较高或对虾养殖效果
较好时,则应考虑到对虾的净产量因素,采用金
钱鱼规格为 30 g /尾,密度为 2 尾 /m2 的养殖模式
综合养殖效益最佳。
参考文献:
[1] 成芳,凌去非,徐海军,等. 太湖水质现状与主要污染物
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1) :105 - 110.
[2] 韩芳,霍元子,杜霞,等. 象山港网箱养殖对水域环境的
影响[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5) :825 - 830.
[3] BRIGGS M R P,FUNGE-SMITH S J. A nutrient budget of
some intensive marine shrimp ponds in Thailand[J].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Management,1994,25(8) :789
- 811.
[4] JACKSON C,PRESTON N,THOMPSON P J,et al. Nitrogen
budget and effluent nitrogen components at an intensive
shrimp farm[J]. Aquaculture,2003,218(1 /4) :397 -
411.
[5] TROELL M, JOYCE A,CHOPIN T,et 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aquaculture — Potential for integrated multi-
trophic aquaculture (IMTA)in marine offshore systems[J].
Aquaculture,2009,297 (1 /2) :1 - 9.
[6] YUAN D,YI Y,YAKUPITIYAGE A,et al. Effects of
addition of red tilapia (Oreochromis spp.) at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sizes on production,water quality and nutrient
recovery of intensive culture of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in cement tanks[J]. Aquaculture,2010,298
(3 /4) :226 - 238.
[7] 宋郁,苏冒亮,刘南希,等. 金钱鱼幼鱼低温耐受能力和
饵料营养需求的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
(5) :715 - 719.
[8] BARRY T P,FAST A W. Biology of the spotted scat
(Scatophagus argus)in the Philippines[J]. Asian Fisheries
Science,1992,5:163 - 179.
[9] 裴宇,黎东,朱春华. 凡纳滨对虾与金钱鱼混养模式水
质理化因子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 广东海洋
大学学报,2012,32(1) :68 - 73.
[10] LI M,WU Y J,YU Z L,et al. Nitrogen removal from
eutrophic water by floating-bed-grown water spinach
(Ipomoea aquatica Forsk.)with ion implantation[J]. Water
Research,2007,41(14) :3152 - 3158.
[11] XIN J,HUANG B,YANG Z,et al. Responses of different
water spinach cultivars and their hybrid to Cd,Pb and Cd-Pb
exposur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5
(1 /3) :468 - 476.
[12] YANG U J,YOON S R,CHUNG J H,et al. Water spinach
(Ipomoea aquatic Forsk.)reduced the ab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an in vitro bio-mimicking model system[J]. Food
Chemical Toxicology,2012,50(10) :3862 - 3866.
[13] AOAC. 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M]. 18th ed.
Gaithersburg, Maryland, USA: Association of offical
Analytical chemists,2005.
[14] 李彦,刘利平,赵广学,等.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罗非鱼养
殖池水质影响要素的研究[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2,21(5) :794 - 799.
[15] 李秋芬,陈碧鹃,曲克明,等. 鱼虾混养生态系中细菌动
态变化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 :731 -
734.
[16] 张才学,劳赞,廖宝娇,等. 珠海地区凡纳滨对虾淡水养
殖池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006,26(4) ,35 - 41.
[17] 李贵生,何建国,李桂峰,等. 水体理化因子对斑节对虾
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9(s) :107 - 114.
[18] 李世凯,江敏,戴习林,等. 凡纳滨对虾池塘水质及对虾
肌肉品质的对比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2,21
(6) :955 - 964.
[19] TENDENCIA E A,FERMIN A C,LIO-PO G, 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ilapia Tilapia hornorum against
Vibrio harveyi[J]. Aquaculture,2004,232(1 /4) :145 -
152.
[20] TEICHERT-CODDINGTON D R,MARTINEZ D,RAMREZ
E,et al. Partial nutrient budgets for semi-intensive shrimp
farms in Honduras[J]. Aquaculture,2000,190(1 /2) :
139 - 154.
817
5 期 胡振雄,等:对虾-金钱鱼-蕹菜综合养殖的产出效果和氮磷利用的研究
A study on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covery in an integrated culture system
of Litopenaeus vannamei,Scatophagus argus and Ipomoea aquatic
HU Zhen-xiong1,2,HE Xue-jun3,LIU Li-ping1,2
(1. Key Laboratory of Freshwater Fishery Germplasm Resources,Ministry of Agriculture,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2. Shanghai University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 Aquatic Animal Breeding Center,
Shanghai 201306,China;3. Hainan xinji Aquaculture Science&Technology Co. Ltd,Haikou 571100,Hainan,China)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ensities and sizes of spotted scat (Scatophagus argus)on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covery in integrated culture(IMTA)system of white shrimp,spotted scat and water
spinach,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3 × 2 factorial design in 21 outdoor cement tanks (5 m ×3 m ×
1. 2 m). Combinations of two kinds of sizes (10. 0,30. 0 g / ind)and three kinds of densities (1,2 and 3
ind /m2)of spotted scat were set,while three additional tanks with shrimp monoculture were used as a
control. There was no water exchange and feed input to all treatments was limited to the same amount. In
comparison with monoculture,IMTA model increased the shrimp survival rate,total biomass and combined
overall FCR remarkably. The combined nutrient recovery in IMTA tank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ingle
shrimp tanks (P < 0. 05) ,ranging from 44. 4% to 62. 5% for total nitrogen and from 19. 4% to 29. 1% for
total phosphorous. The optimal stocking density and size of spotted scat were 2 or 3 ind /m2 and 30. 0 g / ind.
Key words:white shrimp;spotted scat;integrated culture;nutrient recovery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