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番薯在浙江的引种和推广



全 文 :番 薯 在 浙 江 的 引 种 和 推 广
一一 郭松 义
一 、 浙江是我国最早引种番 .的地区之一
番薯又叫甘薯 、 红薯 、 山芋或地瓜 , 是明朝嘉靖 、 万历之际由美洲辗转传入中国的 。 关
于番薯早期传入的地点 , 人们都往往列举福建 、 广东 , 以及经过印缅通道由陆路进入的云南
省 , 很少提到浙江 , 有的学者还认为浙江种植番薯是后来从福建传入的 。 我认为这样的看法
值得商榷 。
1 9 7 8年 , 美国学者何炳隶教授在 《 美洲作物的引进 、 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
一文中 , 引述 了万历二十三年 ( 1 5 9 5年 ) 版 《 普陀山志 》 中的一条资料 : “ 番带来自日本、
味甚甘美 。 ” ① 这里说的番萧即番薯 。 根据现在已知的史料 , 引种番薯最早的是云南省 , 早在
嘉靖四十二年 ( 1 5 6 3年 ) 李元阳 《 大理府志 》 《 物产 》 中就有红裁 、 白裁的名称 。 到万历 四
年 ( 15 7 6年 ) 邹应龙修 《 云南通志 》 , 全省更有很多府县作此记载 。 广东省引种番薯有确切
年代可考的是 《 东莞县志 》 中的一条资料 : “ 万历庚辰 , 客有泛舟之安南者 , 陈益偕往 。 比
至 , 酋长延礼宾馆 , 每宴会辄飨以土产 , 薯美甘 , 益 凯其 种 , 贿 于 酋奴获之 , 未几伺间道
遁归 。 以薯非等闲物 , 栽植花坞 , 久蕃滋 , 掘吠美 , 念来自酋 , 因名番薯云 。 嗣 是 种 播 夫
南 , 佐粒食 , 人无阻饥 , 方之大宛归葡萄核 , 功差媲美矣 。 ” ② 引文中的庚寅年即万历四年
( 1 5 8 0年 ) , 整个过程也很有些传奇性 。 但是 , 其中影响最大 , 最为人们熟知的 , 当是万历
二十一年 ( 1 5 9 3年 ) , 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从昌宋携回薯种的那段记载 . 详细情况可见陈世
元的 《 金薯传习录 》 , 1 9 8 2年农业出版社已将它影印出版③ 。
根据以上资料 , 再对照一下 《 普陀山志 》 的记载 , 我们认为浙江省引种番薯的时间可能
迟于云南或者广东 , 与福建大致相同 , 也许还早于福建 , 因为 《 金薯传习录 一》 中谈的是传入
的年代 , 而 《 普陀山志 》则属始见记载的年代 , 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 因此把浙江引种番薯说
成是后来由福建传入 , 恐怕不甚妥当 。
关于传入番薯的地区 , 《普陀山志 》 说 : 番薯 “ 来自日本” 。 这在清初浙江的某些方志中
亦有此记载④ 。 不过根据 日本学者的研究 , 他们国家种植番薯还是从中国引种的 , 另外也有
得 自琉球的说法 。 明清之际 , 中日以及南洋和 日本之间 , 海上贸易频繁 , 他们的船舶在来往
途中 , 往往都要在普陀山停泊暂息 , 番薯苗种可能是通过南洋去日本:的商船传到普陀 , 因此
才有 “ 来自日本 ” 之说 。
有关明代普陀山种植番薯的情况 , 还可见诸其它史籍 , 李日华 《 紫桃轩又缀 》 : “ 蜀僧
无边者… …贻余一种如萝 卜而色紫者 , 食味甚甘 , 云此普陀岩下番萄也 。 世间奇药 , 唯山僧
野老得尝之 , 尘埃中何得与耶 , 愧谢之 。 ” ⑥按 : 李日华嘉兴人 , 万历二十年 ( 1 5 92 年 ) 进
士 。 文 片所私无边 , 法号性海 , 万历四十二年为普陀普济寺住持 。 李 从无 边 那 里 尝 到 的
番葛 (也就是番薯 ) , 即系普陀山的出产 。 又 , 明末祁彪佳 , 当他在故乡山阴 (今绍兴市 )闲居
时 , 曾 “ 从悔外得红薯异种 , 每一本可植二 、 三亩 , 每亩可收得薯一二车 , 以代粒足果百人
腹 。 ” ⑥ 山阴离 普 陀 不 远 , 他所得到的 “ 红薯异种 ” , 或许亦得自普陀山 。
那么为什么浙江早期引种番薯的情况 , 长期遭到埋没 , 没有很多人提到呢 ? 我认为除了
史料方面的原因以外 , 也与普陀山僧把番薯当作奇珍异宝吝不传种有很大关系 。 上引李 日华
在蜀僧无 边给他煮食番薯时 , 曾以感叹的言语说 : 此乃 “ 世间奇药 , 唯山僧野老得尝之 。 ”
一般百姓根本无法得到 。 清康熙初年 , 陈振龙的后代陈以桂 , 从福建到郸县经商 , 见那里没
有番薯 , 就把他家乡的苗种带到郸县 , 并教以种植方法 , 进行推广⑦ 。 郸县与普陀只有一海
之隔 , 而且往来客商很多 , 当地居民竟不知道近傍就有种植番薯的 , 而需千里迢迢从福建传
入 , 由此可见山僧控制之严 。 康熙十七年 ( 1 67 8年 ) , 张采增刻崇祯 《 太仓州志 》 时 , 在 引
述原志有关番薯的记载后 , 特别加了一条按语 : “ 《稗史汇编》云 : 海中人食 山 薯 , 寿 且 百
岁 ,且延年矣 。 闻南悔普陀山极多 , 山僧吝不传种 , 拟觅为广布 。 ” ⑧ 看来他对山僧吝不传种
很有意见 , 所 以要呼吁广为传播 。
当然 , 作为对民生有很大好处的一种农作物新品种 , 要让几个山僧完全封守住 , 不使人
知道 , 那终究是不可能的 。 祁彪佳就得到种苗 , 并在 自己园圃中进行了试种 。 据说江苏崇 明
种植 的番薯 , 就 “ 种 自普陀来 ” ⑧ 。 崇明北边的通州 (今南通市 ) , 也从舟 山得到了薯种 L 。
但 是 , 这 些 地 方与福建 、 广东一样 , 人们毫不保留 , 着力提倡 。 在福建 , 还由官府亲加倡
导 , 其情祝毕竞不同 。 所以 , 尽管浙江省引种番薯的时间并不晚 , 然而在传播推广中 , 却比
述上省分迟缓得多了 。
二 、 番薯种植在全省的推广
浙江省大面积种植番薯是在清初 。 康熙中吴震方说 : “ 番薯有数种 , 江浙近 亦 甚 多 而
贱 , 皆从海船来者 。 ” @ 说明番薯已是较普通的食物 , 不过这也只就温州 、 台州 、 宁波 等沿
海地 区而言 , 内地各府一县种植并不普遍 。
在本文的开头 , 我们曾对浙江始种番薯得自福建的说法持商榷态度 。 但不可否认 , 浙 江
推广种植番薯 , 福建确实起 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 一康熙初 , 陈以桂到郸县介绍人们种植番薯 ,
就是很好的例子 。 另外 , 界召南在 《 温州府志 》 中也说 : “ 温人呼甘薯为番养 , 原从闽至 ,
今得其种法 。 ” L 又如任荣 《 吉安县志 》 : 番薯 “ 盖 由 闽 海 而温台 , 由温台而吾乡 ” L 。
陈经 《 双溪物产疏 》 : “ 山芋 , … … 乾隆乙朱闽人始教湖汉山中人种 之 , 赖 以存 活数 十 百
户 , 自是蔓冈被麓 , 衣食取足者不可胜数 。 按山芋即甘薯 。 ” 陈是湖州府归 安 县 ( 今 吴 兴
县 ) 人 , 《 双溪物产疏 》 就是记他家产的物产 。 该书成于嘉庆十九年 ( L 1 8 1 4年 ) , 文中所说
乾隆乙未 , 即乾隆四十年 ( 1 7 7 5年 ) 。 从陈经的议论中 , 亦可看到 , 湖州一带引种番薯也得
自福建人的帮助 。
浙江紧邻福建 , 海陆交往都很多 , 特别是在海上 , 两省商渔船只更是往来频繁 , 人们既
然不能从普陀山得到薯种 , 那么自福建携入藤苗及其种植方法 , 这也是很自然的 .
由于番薯具有易种 、 高产 、 不怕旱捞等优点 , 特别得到贫苦百姓的欢迎 , 所以从康 熙时起, 在很短时间里 , 就获得很快的发展 。乾隆初黄可润说 : ·南方番薯一项 , … … 今则浙之宁
波 、 温 、 . 台皆是 , 盖人多米贵 , 此宜于沙地而耐旱 , 不用浇灌 , 一亩地可获千斤 , 食之最厚
脾胃 , 故高山海泊无不种之 , 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 。 ” ⑧ 我们翻阅浙江地方志 , 大体康熙
4 6 -
时只永洛 、 东阳 、 钱塘等少数几个县份载录番薯 , 到乾隆时就很多了 。 王梦弼 : 乾隆 《 镇海
早志 》 还特别说明: “ 番薯一镇之山地栽植甚多 。 ” L 钱大听在 《 郸 县 志 》 中 也 提到 :, “ 番馨 , … … 今明越诸郡多于山中种之 , … …大可为救荒之助 。 件 L “ 明 、 ’ 越诸郡 ” , 也就
是宁波 、 绍兴等府 。 温州府听属五县一厅 , 不但都 仲值番薯 , 而且还烤植了一些好品种 。 瑞
安县大山中所产者 “ 味尤嘉美 ” , 乐清则有 “ 花养、 红养” 等名@ 。
浙江内地种植番薯的时间一般稍迟于温台宁 以及绍兴等沿海府县 , 但到乾隆晚期和嘉庆
时 , 也差不多普遍了 。 象处州府青田县 , “ 嘉庆后 , 邑民大半简以为 粮 矣 。 ” L 墙 云 县 ,
“ 嘉庆初尚少 ” , 到道光时 , 已 “ 城乡多种之 ” L 。 泰顺县是靠近福建的一个多山县份 , 嘉
庆以前 , 农民 “ 多种蓝 靛 ” , 以后即 “ 多种番薯 , 贫民之粮半持焉 ” L 。 金华府虽然有人对
“番芋一物 , 婆人未尽其用 ” 感到惋借⑧ , 实际上各县都已开始种植 。 嘉庆 《 义乌县志 》 就
把番薯作为土物加 以载录L 。 衙州府属的西安县则是 “ 山家种满地 ” 的贫民主食了L 。
乾隆以后 , 随着大批棚民进入山区租山垦荒 , 也促进 了番薯的推广 。 棚民也叫蓬民 , 早
在明朝中期就出现在闽粤赣浙等省的沿边地区 。 当时 , 进入浙江的栩民 “ 皆系江西 、 福建无
业贫民 , 因本地 .人多田少 , 不能养活 , 故相率就食外方 。 ” @ 他们 “ 依崖傍麓 , 缚茅为棚以
居 , 人咸 目之曰棚民 。 ” L 棚民开初多种蓝种麻 , 或以挖笋植林为业 。 乾隆以后情况有较大
的变化 。 首先是活动的地`域大大扩展了 , 即已不限于原来的闽浙 、 浙赣沿边地区 , 浙南 、 浙
西等许多内地 山区 , 都有棚民的足迹 ; 其次 , 在棚民的队伍 巾 , 除了闽赣等外省人外 , 省内
温台等府的破产贫民 , 也成了棚民的重要成分 。
棚民队伍的不断扩大 , 而很多山区又不宜种植稻谷 , 于是高产易植的玉米 、 番薯 , 就成
了棚民的主要食粮了 。 嘉庆初 , “ 浙江各山邑 , 旧有外省游民 , 搭棚 开垦 , 种 植 苞 芦 、 靛
青 、 番薯诸物 , 以致流民日聚 , 期厂满山相望 。 ” 函道光四年 ( 1 8 2 4年 ) , 清廷在一个上谕
中说 : “ 近闻浙江 、 江苏 、 安 微等省州县 , 凡深山穷谷之区 , 棚民蔓延殆遍 , 租典山地 , 垦
种山薯 , 大半温台一带沿海之人 。 ” L 由于朔民大量种 值番薯 , 人们常常把 “ 棚 民 所居 草`
棚 , 俗称番薯厂 ” 。 L 。
在棚民的影响下 , 很多原来并不种植番薯的地区 , 也因此纷纷仿效 。 杭州府 属 的 余 杭
县 , “番薯 旧非土产 ” , 乾嘉之际 , “ 闽粤蓬民 ” 携种到此 , 很快出现了 “ 翻忧 陵 谷 多 开
垦 , 遍种番薯山上头 ” 的局面 , 很多 “ 膺土 山垠” 都种植番薯L 。 又如武康县的西南山区 ,
亦因 “ 温州人设厂种之 ” 而 “ 昔无今有 ” L 。
相对说来 , 某些富庶的平原地区 , 象杭嘉湖一带 , 人们传统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 , 水稻
的产量也很高 , 所以番薯的推广也晚得多了 。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 , 浙江嘉湖地区因为战争
的破坏 , 出现大片荒地 , 很多外籍农民应招前往垦种 , 他们种植稻米 , 也把番薯带到那里 ,
如嘉兴县 , “ 番薯今温台垦荒者多种之 ” @ 。 平湖和嘉善也是 “ 今温人侨居海上多种之 。 ” ` O
不过这大都是同治 、 光绪年间的事了 。
三 、 推广种植番薯的意义和作用
番薯的引种和种植地区的扩大 , 对于促进浙江山区的开发 , 缓解该省长期因缺粮而产生 .
的矛盾 , 起了一定作用 。 - ? 一
浙江是个多山的省份 , 除了北边的杭嘉湖平原和浙东宁绍平原等少数地区 外 , 大 多 都
是山地和丘陵地带 。 从明代 以来 , 浙江又是一个粮食不能自给的省份。 乾隆初 , 倩廷在一个
上谕 中说 : “ 盖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 , 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 , 全借江西 、 湖广客贩米船 ,
由苏州一路接济。 ” @嘉庆时曾任浙江巡抚的阮元也说 :“浙省本地所产之米 , 除完遭外 ,
本属不敷民食 , 向藉客民接济。 ” @ 造成粮食不足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比如 杭 嘉 湖 地
区 , 主要是因为城镇密集、 桑棉等商品性农业排挤粮食作物所致 。 但对广大山区来说 , 既有
缺少开发利用 的问题 , 同时亦与种植稻米等粮食作物困难有关 。 象严州府所属的一些县份 ,
“介万山之窟 , 土坚而隔 ” , “雨则潦 , 雾则稿 , 土浅而源枯 ” , “ 谷食不足 ” , 结果 “ 官
兵月凛率取之于邻郡 以给 , 百姓 日来则取给于简婆苏秀之 客舟 。 ” L 台州府仙居县 , “ 四面
环山 , 重冈叠嶂 , 山地约占县境十分之六 , 沙滩占二 , 平原占二而强 ” , 亦因出 产 稻 谷 不
多 , “ 米粮短细 ” L . 明清之际 , 福建等外来棚民多种蓝麻等经济作物 , 后来大 量 改 种 番
薯 、 玉米 , 原因也是为了解决食粮问题L 。
番薯高产 , 而且最适合种于山地抄涂 , 这对面海多山而又缺粮的浙江省 , 有着特别重要
的意义 。 乾隆以后 , 随着番薯 ( 另外还有玉米 ) 的推广种植 , 很多原来闲旷的沙涂都得到垦
辟利用 。 比如瑞安县 , 凡 “ 邑有诛茅傍山而居 , 不宜耕稼者 , 惟种甘薯 ” L 。 乐清湾外的玉
环岛 , 也是 “ 地之不宜耕稼者惟种甘薯 ” L 。 黄岩是台州府六个县分中出名的富县 , 其 “ 西
乡沙埠诸山及海岩涂田 ” , 都种植番警 , 当地居民还于收获后 , “ 缕切晒干 , 储 以为粮 , 曰
番薯丝 , 可 以备荒 ” , 使土地充分得到利用L 。 北面 的湖州 “ 郡西诸 山 , 绵亘绝壑 , 穷崖石
多 , 土薄不宜黍稻 ” , 在温州棚民进山种植番薯以前 , 竟 “ 从未有耕稼者 ” ④ 。 另外象龙泉
县山中 , 亦垦辟 “ 种植番薯 ” 甚广@ .
种植番薯还提高了各地的备荒能力 . 在浙江的地方志中 , 都把番 薯 作 为 “ 凶 年 ” “ 备
荒 ” 、 “救荒 ” 之物 , 这绝不是偶然的 。 嘉庆十四年 ( 1 8 0 9年 ) , 平阳县因遭咫风暴雨 , “秋
收大歉 ” , 当地官府为了救荒而算了一笔账 , “ 民间食薯丝一斤 , 可抵升米 , 而升米之价可
易薯丝四斤 , 是一人食 , 活四人也 。 ” L 于是他们从宁波 、 台州海运番薯到 平 阳 , 接 济 百
姓 , 使该县安然度过了荒年 。
由于民食问题的缓解 , 使人们有可能腾出更多的土地 , 省出更多的劳力去 发 展 经济作
物 , 这对促进浙江的商品生产 , 推动该省经济的发展 , 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关于这方面的问
题 , 过去曾有文章论及 , 本文不再赘述了 。
当然 , 在人们垦山种薯的过程中 ,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 这主要是伐林开田 , 破坏自然植
被 , 使生态平衡遭到损害 。 武康县 , “ 嘉庆建元 以前 , 邑水道本利 , 自温州棚民租山垦掘 ,
种艺番芋 , 厥土松缺 , 一遇淫霖 , 积潦山上 , 沙砾随水奔集于溪 , 溪路遂处处淤塞 , 甚为阖
邑田庐之害 。 ” @ 余杭县也因 “ 蓬民 ” 种植番薯 , “ 山遭垦松 , 遇潦即沙土随水入何 , 溃堰
淤港 ” , 而 “ 屡为农 田水利之患 ” 衅 。 光绪 《 孝丰县志 》 中有这么一段话 : “ 于潜 、 临安 、
余杭三县 , 棚民租山垦种 , 汗陌相连 , 将山土刨松 , 一遇淫霖 , 沙随水落倾 注 而 下 , 溪 河
日淀月淤 , 不能容纳 , 与湖郡之孝丰 、 安吉 、 武康三县 , 长兴之西南境 , 乌程之 西 境 为 害
同 , 惟积难返 , 扫除不易云 . ” 函 其它象衙州 、 处州 、 严 州 、 金华等府县 , 也都 有 这 种 情
况 。
出现上述危害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 这里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 , 同时也与当时的生产条件
和科技水平有重要关系 。 对于这样复杂的问题 , 我们可 以作为经验教训很好地加 以总结 , 这
在今天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但绝不能象封建官府和地主文人那样 , 把责任完全推到那些迫
于生计而艰苦奋斗的垦荒农民的头上 。 认真说来 , 在推广种植番薯 , 发展山区经济中 , 广大
农民首先是功劳 , 其次才是失误 , 我想这也是由历史可为见证的 .
( 作者工作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 完所 )
注 :
①见 《 大公 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 》 下 卷。 按 :关于明版 《 普陀山志 》 , 我在北京只找到周应宾 撰 :
( 1 6 0 7年 ) 刊本 , 查洪焕椿 《 浙江方志考 》 ( 浙江 人民 出 版社 19 8 4年版 ) , 亦未 见载有万历二十三年 本。
万历三十五年
据 何炳隶教授
自称: 他 曾遍检全美各 主要中文图书馆 三千五百 种 以上 中国方志 。 想来他的引录必有所本 。
②陈伯陶: 宣统 《 东莞县志 》 卷十 二 , 《 舆地 略 》 , 《 物产 》 引《 凤冈陈氏族 谱》 。 按 ; 孙 铸 : 光绪 《 电自县志 》 记 载吴川
医生林怀兰从交趾带薯种事 , 但 无具体年代 。 同样记 载 亦 见 金 武 祥 : 《 粟香 随 笔 》 四 集 , 三笔 , 卷六 。
③关于福建省传入 番薯事 , 还有些别的记 载 , 但 无确切年代 。 如周亮工 《 闽小记 》 言 :
于漳郡 , 渐及泉州 , 渐及莆团 。 ” 据此 , 最早也不会在万历二十一年前 很远 。
④如王梦 弼 : 乾隆 在镇 海县 志 》 卷 四 , 《 物产 》 : “ 番 薯 , … ~ · 种来 自日本 。 ” 柞 膏 ,
志 》 , 《 物产 》 : “ 番芋 , 种来 自日本 。 ”
⑤ 《 紫桃轩又缀 》 卷二 。
⑥祁彪佳 : 《 离山往 》 , 《 幽圃 》 。
⑦陈世元 : 《 金薯传习 录 》 卷上 , 农业出版 社 19韶年影印版 。
⑧张采 : 康熙十 七年增刻崇祯 《 太仓州志 》 卷五 , 《 风土志 》 , 《 物产 》 。
⑨张文英 : 雍正 《 祟明县志 》 卷九 , 《 物产 》 , 《 蔬之 属 》 。
金榜 : 《 海 曲拾遗 》 卷六 , 《 物产类 》 。
0 瓜 . * , ` * , 、 。 , 、哭 吴展方 : 《 岭南杂志 》 卷下 。⑧竺少 ’ 竺愕一竺 · · - - . . - 一 、 一 _ ` . `西@ 齐召南 : 乾 隆 《 温州府志 》 卷十五 , 《 物产 》 , 《 蔬类 》 。
“ 万历 中闽人将 之外国 , ·一 初 种
乾脸 《 奉 化 县 志 》 卷六 , 《 版 籍
L汪荣: 同治 《 吉安县志 》 卷八 , 《 物产 》 , 《 蔬属 》 .
⑧黄可润 : 《 徽辅见 闻录 》 , 同见于 《 收令辑要 》 卷三 , 《 农桑 》 、 《 种著 》 。
0 王 梦弼 : 乾隆 《 镇海县志 》 卷四 , 《 物产 》 , 《 蔬之属 》 。
L钱大听 : 乾隆 《 娜县志 》 卷二十 八 , 《 物产 》 。
L雷铣 : 光绪 《 青 田县志 》 卷四 , 《 风土志 》 , 《 土 产 》 , 《 蔬类 》 。
L汤成烈 : 道光 : 《 绍云县志 》 卷三 , 《 物产 》 。
L林 鹦 : 《 分疆录 》 卷二 , 《 舆地 》 {子 , 《 风俗 》 , 《 士 民 》 。
@ 双 钟玉 : 光绪 《 金华县 志 》 卷十二 , 《 食货 》 , 《 物产 》 。
@ 诸 白谷 : 嘉庆 《 义乌县志 》 卷十九 , 《 土物 》 , 《 蔬之 属 》 。
L姚宝大奎 : 嘉庆 《 西安县志 》 卷二十一 , 《 物产 》 , 《 蔬类 》 。
⑧ ( 台 ) 故宫博物院编 : 《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 》 第九辑 , 1 9了7年版 , 第 12 1一 12 页。
⑧ 《 皇清奏议 》卷二十五 , 张廷玉 : 《 请定安辑枷 民之法疏 》 。
L匆张鉴 : 《 雷塘 庵主弟子记 》 卷二 。
@ 陶澎 : 《 陶文毅公全集 》 卷二 十六 , 《 奏琉 》 , 《 查办皖省棚 民编设保甲 附片 》 。
函周学 浚 : 光绪 《 乌程 县志 》 卷二十九 , 《 物 产 》 , 《 蔬之属 》 。
LL张吉安 : 嘉庆 《 余杭县志 》 卷三十 八 , 《 物产 》 , 《 布 帛之属 》
L疏 食: 道光 《 武康县志 》 卷五 , 《 地域志 》 , 《 物产 》 。
L赵惟 渝 : 光绪 《 嘉兴县志 》 卷十六 , 《 物产 》 , 《 蔬类 》 。
L彭润章 : 光绪 《 平湖县 志 》 卷八 , 《 食货 》 下 , 《 物产 》 , 江峰春 : 光绪 《 重 修嘉善县 志 》 卷十二 , 《 食货 志 》 , 《 物
产 》 , 《 蔬属 》 。
L 《 清高宗实录 》 卷三一四 , 乾隆大三年五月 乙酉 .
⑧吴世荣 : 光绪 《 严州 府志 》 卷四 , 《 封域 》 , 《 风俗 》 。
⑧赵亮熙 : 光绪修民国续修并刊 《 台州府志 》 卷六十 一 , 《 风俗 志 》 下 。
匀例如 《 清高宗实录 》 卷 三九三 , 乾隆十六年六 月甲子条载 : “ 闽浙总督喀 尔吉善等奏 : 浦城 、 江 山二县为江浙连界要 地 ,
江 邑棚民常年 口食取 给附近各村 , … … 臣 查衡郡米贵 已甚 , 江山地当孔道 , 往来 商贾需食殷繁 , 以致各 山场棚民 无 米可
买 。 ” 说明 当时翎民 的粮食问题 已相当紧张 。 棚 民大量种植番薯 、 玉 米也就 是在这种背景下开 展起来的 。
L王 殿金 : 嘉庆 《 瑞安县 志 》 卷一 , 《 舆地志 》 , 《 侧产 》 。
L 吕鸿煮 : 光绪 《 玉环厅志 》 卷一下 , 《 舆地志 》 , 《 物产 》 。
L陈钟英 : 光绪 《 黄岩县 志 》 卷三十二 , 《 风土 志 》 , 《 上产 》 , 又 赵亮燕 : 光绪修民 国续修并刊 《 台州府志 》 卷六 十 ,
《 风俗 志 》 上 。
@ 周 学浚 : 光绪 《乌程县 志 》 卷三十五 , 《 杂识 》 三 。
@ 王肇 渭 : 同治 《 龙泉县志 》 卷二 , 《 地理志 》 , 《 物产 》 。
L姚莹 : 《 东溟文集 》 卷六 , 《 朝议大夫福建 漳州府知府周 公墓志铭 》 , 见 《 中复堂 文集 》 。
@ 疏管: 道光 《 武 康县志 》 卷四 , 《 地域志 》 四 , 《 水利 》 。
L刘浚 : 光绪 《 孝 丰县 志 》 卷三 , 《 水利志 》 。
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