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栽培及饲喂研究初报



全 文 :青海农林科技 ·试 验 研 究 · 2X (犯年第 2期
优质野生植物微孔草栽培
及饲喂研究初报
安海梅 , ,马生耀2

l(
. 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 青海 海北 81 0 20 ;
2
. 海北州农业技术推广 中心 , 81 0 2X() )
摘 要 :微孔草是我省特有的野生植物 。 微孔草其籽粒含油率在 O4 % 以上 ,种子 油内富含有与月见草油相
同的高营养保健物质 羊亚麻酸 , 而 羊亚麻酸是国际上公认的功能性医药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 同时其茎杆还可
加工利 用作为优质饲料 。 对野生微孔草进行人工移苗栽培 , 首先从野生状态选择一些抗落拉性的 目标单株 , 然
后通过常规的和其它方法培育出符合育种 目标的单株 。 其桔杆饲喂羊试验 , 主要是对羊的食 口性和适应性 。
关键词 :微孔草 ;栽培 ;饲喂研究
中图分类号 : 58 58 . 2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X( 抖 . 奥拓7 (2X( 犯 ) 02 一 0 12 一03
微孔草系紫草科 ( oB “ lg 乙~ ac )微孔草属
(材交m咖 eB hnt )两年生草本植物 ,主要分布青藏
高原及邻近八九个省区的海拔 25 侧 } 一粼I 幻m 的高
寒低值土地上 ,微孔草属共有 29 种 , 其中 26 种为
我国所特有 , 国外分布极少 。 据有关部门对大面
积农田调查估算 , 在青海农田杂草种子中混杂的
微孔草籽种子约 4 万吨 ;在海北青海湖环湖地区
的休闲地 、 轮作地和次生草地上生长的野生植物
中 90 % 以上是野生微孔草 , 如果农田耕作粗放 ,
土壤贫膺 ,极易形成微孔草草荒 ,当地老百姓俗称
为 “ 蓝盖盖 ” 的就是指微孔草的危害程度 , 从以上
可以看微孔草在青海分布的广泛性 。
2 X( X) 年度 , 根据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的安排 ,
海北州农科所承担了微孔草的油用 、 饲用多用技
术研究工作的 “ 子专题 ” , 进行了野生微孔草的人
工驯化 ,选择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取得了一
些进展 。
1 试验研究内容和方法介绍
1
.
1 野生微孔草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
选择两个不同生态类型地区进行人工种植微
孔草 , 以研究人工驯化和选择抗落粒性的单株的
可能性 , 方法采取块根直播和野生苗移栽两种方
法 。 面积 2 2肠时 , 其中脑山半干旱区为 113 时 ,
川水区为 1 13 3时 。
1
.
1
.
1 块根种植 :试验在海拔 要灯派 1 的门源农业
区种植微孔草 1 13 . 39耐 , 所利用块根为海北州刚
察县半农半牧地区的野生微孔草块根 ,块根均在农
田中采挖而得 。 分别以根的形状不同分别种植 ;其
中圆形根 硬肠 1 1{ ;长形根 45 3 . 3 耐 。 试验地前茬为
马铃薯 ,地力肥沃 ,播前耙糖整地 ,灌水提墒 。 于 4
l 2
月 29 日采用人工开沟手溜条播方法播种 , 株距
30 c m
、行距 如C m ,无重复设置 。 田间管理相同于其
他作物大田 。 中期灌水一次 , 中耕除草三次 。
1
.
1
.
2 人工移苗栽培 : 在海拔 3l o m 的海晏县西
海镇种植微孔草 1 13 3 . 39 时 ,试验前茬为洋芋 , 播
前平整土地 。 试验用苗为西海镇地区野生微孔草
块根 ,株距 3 0 e m ,行距 s o e m 。 于 6 月 s 日将 4一 6
片叶的野生微孔草连土整株移栽 , 其田间管理相
同于其他作物大田 。 中期人工中耕除草三次 。
1
.
2 微孔草抗落粒性的研究
采取的主要方法是人工系统选育法的技术路
线 , 即首先从野生状态选择一些抗落粒性的目标
单株 ,然后通过常规的和其它方法培育出符合育
种目标的单株 。 本年度主要从人工栽培的试验地
进行了选择 ,选择分为开花 、结果 、 成熟 、落粒性等
几个阶段 , 每个时期中选的都打标记年终终选一
次 ,标记多的人选 ,作为重点单株提升下年度的观
察试验 。
1
.
3 秸秆饲喂试验
利用门源点微孔草秸秆青贮粉碎后进行了饲
喂羊的适 口性试验 ,试验在农户无羊户家中进行 ,
分两阶段进行 。 第一阶段 , 将微孔草青干饲料与
青棵混食 。 第二阶段将微孔草与煮后青裸拌食饲
喂 。 试验采用两组体重相近 的当地羊种 ,青草饲
料饲养为对照 ( C )K ,试验重点以微孔草干饲料配
合一定量的青棵 、青草和微孔草饲料与煮后青棵
及青草配合饲喂方式 , 每相隔 d8 进行一次测重 ,
饲料比例 d8 进行一次调整 ,对微孔草的饲喂逐步
增加 ,使羊对微孔草逐步适宜 。
2 试验结果
2
.
1微孔草栽培试验 在门源川水区块根种植 在西海脑山区人工移栽试验中 : 微孔草幼苗
试验中 :微孔草出苗较好 ,前期生长旺盛 , 比野生 移栽后 , 由于是连同根部土壤一同移栽因而损伤
微孔草茎秆粗壮 , 叶片肥大 ,营养生长旺盛 。 圆形 小 ,植株恢复很快 ,前期叶片增长迅速 , 至现蕾期
根叶片数较长形根为少 , 其余生长性状无明显区 一般可达 25 片叶左右 , 其生育时期与油菜相近 。
别 ,后期成熟按 so %微孔草籽粒具有褐色特征收 该试验点微孔草叶区别较大 ,主要有长尖叶 、小圆
获自然风干收种 。 叶等几种 。 (见表 l)
表 1 微孔草不同叶形特征表
特征叶形 生长习性 叶脉色泽 刺毛 花色 花脉 叶缘
小圆叶 主茎直立分枝葡甸 白微紫 叶背多 蓝 有 全缘
长尖叶 直立丛生性 白 叶面多 宝蓝 无 全缘
在没有解决其落粒性的情况下 , 收获方法就 力很大 ,从两个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小面积测产结
是获取高产的最基本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 因此 果可见 ,川水地区微孔草种籽平均 243
.
7 5 k创hmz
,
收割时期 ,我们根据微孔草的生长特征和成熟度 秸秆平均 16 18 . s k留hmz , 脑 山地 区微孔草种籽
制定了随成熟随收的原则 ,从八月中旬首次收割 2 83 . s k g八u n Z , 由此可见 , 微孔草作为一种优质野
到九月中旬全部收割完毕 ,收获期历时 4D 多天 自 生植物 , 其早熟 、 耐贫痔性 , 可以大面积的扩大利
然风干收种 。 用土地 ` ,提高低值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 。 本年度
经试验观察 ,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 小面积微孔草人工栽培 , 主要加大了对单株的观
植物性状 :微孔草依生长习性可分为直立丛 察 , 随成熟随收获 。 根据观察结果认为 ,如果要提
生型 , 主序直立而分枝甸旬型和全甸甸型 。 花色 高微孔草种籽产量 ,可从两方面人手 :一方面增加
多为蓝色或深蓝色 ,本年度观察中也发现纯白色 微孔草的基本苗数 ,另一方面 , 从生物技术利用出
和蓝白色单株 , 叶形多为长尖叶和小圆叶 ;花尊一 发 ,探索促使种籽成熟一致或提高千粒重 。
般为开裂型 , 四个小尖果成熟后可见 , 另外有花曹 2 . 2 微孔草抗落粒性研究
包合型 (不开裂 ) ,四个小坚果被花尊包合 ,不易显 通过对各单株详细观察 ,发现了野生微孔草
露 , 因而耐脱粒性较好 , 坚果成熟后为褐色特征即 存在花曹闭合型 (不开裂 ) , 其坚果因为包合在曹
可收获 。 片内不外露 ,因而不易落粒 ,如不遇外界震荡可保
经济性状 : 微孔草平均株高 47 . c6 m , 茎粗 持 60 %左右种籽 ;另外也选出多株抗落粒性较好
0
.
58
c m
,单株产量 H . s g , 生物产量 97 . 7 9 。 从单株 单株和单株产量较高的微孔草单株类型 , 继续进
产量测算理论产量可达 9 8k4 岁hrnz ,可见其增产潜 行常规选择 ,杂交育种 , 可望获得抗落粒性品种。
表 2 抗落粒性单株植物特征表
编号 花色 花曹 生长习性 果实密度 分枝 抗落粒性 叶形 成熟期 种子成熟颜色
1 蓝白 开裂 直立丛生 紧凑而密度大 分枝发达 较强 尖叶 7 8/ 白一淡褐一褐
2 蓝 开裂 直立 果实排列紧密 分枝一般 较强 尖叶 28 8/ 成熟后褐色
3 蓝 闭合 直立 密度小籽粒大 分枝发达 强 圆叶 28 8/ 成熟后褐色
4 白 开裂 主序直立分枝甸旬 密度一般 分枝发达 较强 长尖叶 2 8/ 白一淡褐一褐
5 蓝 闭合 主序直立分枝甸甸 密度一般 分枝发达 强 长尖 2/ 8 成熟后褐色
.2 3 秸秆饲喂试验 多项的研究 ,但都是断断续续 , 没有形成系统 , 因
由于微孔草直接与青棵混拌饲喂微孔草适 口 而试验结果都是有局限性的 ,根据 2X( X) 年试验结
性未发生改变 ,故对照比其体重增加快 ,微孔草饲 果 , 现作如下评述 :
料饲喂速仅为对照的 46 . 2 % ;将青棵煮后再与微 3 . 1 从产业化方面考虑 , 利用种子和块根生产 ,
孔草混拌均匀饲 .喂 ,用微孔草饲料饲喂与对照方 二者交替利用可促使产业化的快速形成 , 因而利
案结果相近 ,尤其是其羊体重 比对照增加幅度较 用块根进行规模化生产是今后产业化的最重要的
高 ,但微孔草饲料饲喂育肥羊 ,可促使羊体膘层的 生产途径 ,所以掌握块根生产技术以及植株成熟
形成 ,提高羊的食用性 。 后最佳的收获时期 ,建立相应的块根生产基地 (利
3 试验综合评述 用种子大量播种 ,是微孔草产业化生产形成的必
我所从八十年代以来 , 对野生微孔草进行了 要的技术措施和基础 ) 。
3
.
2 通过试验观察表明人工驯化栽培是可能和
可行的 。 从本年度人工小面积栽培试验中 , 已发
现了抗落粒性单株的存在 , 因而通过人工选育的
途径可望获得抗落粒性较强的单株是行得通的 。
3
.
3 从微孔草丰产性能方面考察单株和小区结
果 ,微孔草在相应配套技术条件具有较大生产潜
力 。 但目前人工栽培微孔草主攻方向仍是先解决
落粒性问题 ;在落粒性问题尚未解决情况下 ,适期
收获和收获的方法是关系产量高低的主导因素 。
3
.
4 从 2X( X) 年饲喂试验表明 : 微孔草作为一种
优质油料植物 ,其秸秆含有丰富营养 ,作为饲料可
以缓解牧区畜草矛盾 ,提高饲喂对象的可食用性 ,
但其适 口性应作充分改善 。 研究其合理营养配
方 。 也是一种较好的育肥饲料 。
.3 5 由于以上结果只是本年度结果 ,很多结果必须
作进一步验证 ,因此不能作为最后定论 ,仅供参考 。
(上接第 9 页 )
.2 3 产量结果 处理复绿灵小区平均产量为
46 5
.
25 掩 ,折合产量 7 95 3 . 9叼hmz , 居第一位 , 较对照增加 154 . 0 8 k g ,增产率为 41 . 12 % 。 增产效
果显著 。 处理九菌王小区平均产量为 40 8 . 0 1 k g ,
折合产量 69 75 1 . 1k8 留hmz
, 居第二位 ,较对照增加
5 9 2
.
94 k g
,增产率为 2 3 . 7 6% 。 如表 3 。
表 3 各处理小区产一表 单位 :掩 、 k以hmz 、 %
处 理 小区平均产量
折合
产量
比对照
净增产 增产率 产量位次
复绿灵
九菌王
百菌清 ( c k )
154
.
7 9
134
.
39
1 1 1 62
巧 1 . 7 5
134
.
73
1伪 . 86
巧 8 . 7 1
138
.
89
108 19
肠 5 . 25
4() 8
,
0 1
329
.
67
79 533
.卯
6975 1
.
18
4男5 . 05
154 5
.
08 4 1
.
12
8呢 . 92 23 . 76
显著低于九菌王和对照 。 如表 5 。
表 5 病果 、 畸形果观测表 单位 : 果 /株 、个 、 %
废果率裂果脐腐果粒形果尖顶果空洞果畸形果病果株果数处理
2
.
4 病情观测 为便于记录 ,根据植株病害程度
划分为四个等级 。 0 级 : 无病 ;一级 :病叶或叶片
病斑出现 10 %一20 % , 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无明显
影响 ;二级 :病叶或叶片病斑出现 20 %一4 5 % , 对
生长发育和产量有一定影响 ;三级 : 病叶或叶片病
斑出现 45 % 一70 % ,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明显影
响 ;四级 : 病叶或叶片病斑出现 70 %一 10 % , 对
生长发育和产量严重影响 , 导致整株枯萎死亡 。
观测结果如表 4 。 处理复绿灵的病情指数分别低
于九菌王 、百菌清 17 . % 和 26 . 59 个百分点 。
表 4 发病程度观测表
测处 理 试株
病 级
零 一 二 三 四
病情指数
( % )
o复绿灵
九菌王
百菌清 (。 k )
87 8 3 2 6
.肠
55 16 12 10 7 24
.
62
lX() 37 24 18 12 9 33 25
表 4 中病情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
病情指数 ( % ) 艺(发病级值 x 各级病数 )= 调查总数 x 最高发病级值
X l《X)%
2
.
5 对各处理每 10 株的不同果数进行观测 ,病
果 、畸形果 、 空洞果 、尖顶果 、粒形果 、脐腐果和裂
果等 7 种果 ,均无经济价值成为废果 ,是不应上市
的受残留污染的致畸产品 ,对照 中出现的尖顶果
较多是 2 , 4一 D 药害所致 , 处理复绿灵的废果率
14
复绿灵 120 / 10 2 2 2 1 5 . 83
九菌王 115 / 10 4 5 2 8 4 3 1 23 . 47
百菌清 ( c k ) 10 1八0 10 16 5 3 1 4 2 1 68 . 3 1
3 讨论
3
.
1 复绿灵和九菌王对番茄的各个生长发育阶
段的影响都较明显 ,尤其是复绿灵 , 除促进生长发
育外 ,还能提高植株抗病防病能力 , 为优质高产奠
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较好的发挥了补治结合 、药
肥合一的优势 , 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3
.
2 肥 、药搭配合理 ,能促进番茄正常生长发育 ,
又能保花保果 。 提高抗性和增强免疫力 ,无残留
毒副作用 ,使用安全可靠 。
3
.
3 复绿灵具有肥效增产 、药效防病的双重作
用 。 改变了以往增产施肥 、防病用药的分离做法 。
3
.
4 复绿灵具有中草药解毒抗菌的功能 ,取代有
毒化学农药 ,对开发绿色蔬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在蔬菜产区应积极推广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