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龙竹适生性及产量预测初步研究



全 文 :龙竹适生性及产量预测初步研究
王海亮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 ,云南昆明 650216)
摘要:通过典型抽样调查 , 利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得出龙竹的适生海拔 、坡位 、坡向。并实测了 32株龙竹的胸径和重量 ,根
据胸径和重量的相关性 ,首次推导出了龙竹的产量预测模型;为造纸企业科学合理的经营龙竹原料林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龙竹;适生性分析;产量预测
1 背景
龙竹在西双版纳州分布较广 ,海拔 500 ~ 1900m
地区均有栽培。该竹种产量高 ,竹材优良 ,是优质的
造纸原料 ,是许多造纸企业兴建原料林的首选竹种。
近年来 ,随着竹产业的发展 ,龙竹成为了版纳州大力
推广种植的竹种之一 。了解龙竹的适生条件 ,对于
推广龙竹种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 ,若能建
立一个简单适用的模型来预测竹材产量 ,也将为造
纸企业科学合理经营龙竹原料林起到促进作用 。
2 外业调查
本次调查在勐海县所属的 3个乡镇(勐宋 、格朗
和 、勐混)的现有竹林(四旁竹)中进行典型抽样 ,选
取不同海拔段 、坡向 、坡位上中等生长水平的标准竹
丛为抽样单元 ,分秆龄进行每竹检尺 ,计算其平均胸
径 ,并选择不同秆龄的平均竹 2-4株伐倒后实测竹
高 、称重;调查其起源 、海拔 、坡度 、坡向 、坡位 、土壤
亚类 、土壤厚度等 。调查期间共完成 7块样地 , 9个
标准竹丛的调查 ,对 380株立竹进行了检尺 , 32株
 收稿日期:2009-06-03
  插花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比起雕塑 、绘画 、舞
蹈等 ,更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和很高的观赏价
值 ,容易被群众所掌握和应用;
插花艺术是一种文学艺术 ,是无言的歌 ,无声的
诗 ,以花代言 ,以花传情 ,从古至今 ,文脉传承;
插花艺术是一种生命艺术 ,以鲜活的植物材料
为素材 ,将大自然的美景 ,艺术地再现于人们面前 ,
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言心托志的插花艺术 ,成为美的
时尚 ,美的永恒;
插花艺术是一种生活艺术 ,蕴含着各种韵味和
情趣 ,能艺术地再现自然美与生活美 ,丰富人们的文
化生活 ,陶冶情操 ,增进身心健康 ,是生活空间里的
点睛之作;
插花艺术是一种园林艺术 ,且更具有色彩丰富 ,
形式多样 ,轻便灵活 ,适应范围广 ,取材容易 ,成效快
的优点;
插花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 ,当插花师构思立意 、
选材修剪 、摆插固定 、配器配件 、注水保鲜 、提名陈
设 ,完成一件优秀的插花作品的过程 ,是一种创造美
的艺术表演过程。
插花艺术也是最接近生活环境 ,最容易被人们
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 、一种艺术修养 、一种文化娱
乐活动。
参考文献:
[ 1]曹玉星.浅谈插花之美 [ J] .江苏绿化 , 1994, (02).
[ 2]苏雪痕 , 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研究 [ J] .北京林业大
学学报 , 1989, (04).
[ 3]王莲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 J] .中国园林 , 2006,
(11).
[ 4]晓军.插花的种类 [ J] .湖南林业 , 2003, (10).
·37·第 4期 林业建设
标准竹进行伐倒实测称重 。
3 适生性分析
龙竹生长与一般林木不同 ,有其独特的生长韧
性 。它没有次生生长 ,其胸径经 1年长成后 ,不会再
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竹高 1年生以后 ,增长也不显
著 。因此 ,在研究竹子的适生性时 ,以胸径 、竹高 、竹
重为评价指标 ,利用 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分别
以胸径 、秆高 、单秆重为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
析 ,从而得出了龙竹的适生条件 。
3.1 海拔的影响
3.1.1 以平均胸径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1:
表 1 龙竹单因素(胸径)方差分析
海拔段 对比海拔段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1000-1500 1501-1800 -1.149* 0.2196 0 -1.679 -0.619>1800 0.814* 0.2776 0.012 0.141 1.487
1501-1800 1000-1500 1.149* 0.2196 0 0.619 1.679>1800 1.963* 0.3078 0 1.219 2.707
>1800 1000-1500 -0.814 0.2776 0.012 -1.487 -0.141
1501-1800 -1.963* 0.3078 0 -2.707 -1.219
  注:在均值差一栏中 ,带*号者表示差异显著。如:海拔 1000-1500段的第一行 , 其均值差为 -1.149,且带有 “*”号 ,表
明海拔 1000-1500m与海拔 1501-1800m的龙竹平均胸径差异显著。以下各表类同。
  结果表明:龙竹在不同海拔段的平均胸径生长
量存在着显著差异 (置信度 95%):海拔 1000 -
1500m的平均胸径为 11.5cm;海拔 1501-1800m的
平均胸径为 12.6cm;>1800m的平均胸径为 10.
6cm。
3.1.2 以秆高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2:
表 2 龙竹单因素(秆高)方差分析
海拔段 对比海拔段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1000-1500 1501-1800 -1.239 1.0661 0.255 -3.419 0.942>1800 6.161* 0.961 0 4.196 8.127
1501-1800 1000-1500 1.239 1.0661 0.255 -0.942 3.419>1800 7.400* 1.2214 0 4.902 9.898
>1800 1000-1500 -6.161* 0.961 0 -8.127 -4.196
1501-1800 -7.400* 1.2214 0 -9.898 -4.902
  结果表明:龙竹在海拔 1000 ~ 1500m与 1501 ~
1800m的秆高差异不显著(置信度 95%),但组 1
(1000 ~ 1500m, 1501 ~ 1800m)与组 2(>1800m)的
秆高有显著差异 。组 1(1000 ~ 1500m, 1501 ~
1800m)的平均秆高为 19.4m,组 2(>1800m)的平
均秆高为 12.9m。
3.1.3 以秆重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3:
·38·                  林业建设 2009年
表 3 龙竹单因素(秆重)方差分析
海拔段 对比海拔段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1000-1500 1501-1800 -7.9278 5.43604 0.155 -19.0457 3.1902>1800 20.1889* 4.89998 0 10.1673 30.2105
1501-1800 1000-1500 7.9278 5.43604 0.155 -3.1902 19.0457>1800 28.1167* 6.22777 0 15.3795 40.8539
>1800 1000-1500 -20.1889* 4.89998 0 -30.2105 -10.1673
1501-1800 -28.1167* 6.22777 0 -40.8539 -15.3795
  结果表明:龙竹在海拔 1000 ~ 1500m与 1501 ~
1800m的秆重差异不显著(置信度 95%),但组 1
(1000 ~ 1500m, 1501 ~ 1800m)与组 2(>1800m)的
秆重有显著差异 。组 1(1000 ~ 1500m, 1501 ~
1800m)的算术平均秆重为 53.2kg,组 2(>1800m)
的算术平均秆高为 31.0kg。
3.1.4 结论
综上 ,可认为龙竹在海拔 1501-1800m生长得
最好 ,其次是 1000-1500m,最后才是 >1800m。
3.2 坡向的影响
3.2.1 以平均胸径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4:
表 4 龙竹单因素(胸径)方差分析
坡向 对比坡向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阴坡 阳坡 0.996* 0.3778 0.009 0.2531 1.7386
  结果表明:龙竹在不同坡向的平均直径生长量
存在着显著差异(置信度 95%),阴坡的平均胸径为
12.5cm;阳坡的平均胸径为 11.5cm。
3.2.2 以秆高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5:
表 5 龙竹单因素(秆高)方差分析
坡向 对比坡向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阳坡 阴坡 -1.863 2.6665 0.49 -7.3091 3.5824
  结果表明:龙竹在不同坡向的秆高差异不显著 。
3.2.3 以秆重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6:
表 6 龙竹单因素(秆重)方差分析
坡向 对比坡向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阳坡 阴坡 -7.97 11.13101 0.48 -30.702 14.762
  结果表明:龙竹在不同坡向的秆重差异不显著 。
3.2.4 结论
综上 ,可认为龙竹在阴坡生长得较好 ,其次才是
阳坡。
3.3 坡位的影响
3.3.1 以平均胸径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7:
·39·第 4期 王海亮:龙竹适生性及产量预测初步研究
表 7 龙竹单因素(胸径)方差分析
坡向 对比坡向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上 -0.907 0.3484 0.1 -1.903 0.088
中 -2.026* 0.2529 0 -2.744 -1.308
下 -2.526* 0.3208 0 -3.447 -1.605
平地 -2.012* 0.2156 0 -2.623 -1.4

脊 0.907 0.3484 0.1 -0.088 1.903
中 -1.118* 0.3489 0.018 -2.116 -0.121
下 -1.618* 0.4009 0.001 -2.764 -0.473
平地 -1.104* 0.3229 0.01 -2.033 -0.176

脊 2.026* 0.2529 0 1.308 2.744
上 1.118* 0.3489 0.018 0.121 2.116
下 -0.5 0.3214 0.732 -1.424 0.424
平地 0.014 0.2165 1 -0.603 0.631

脊 2.526* 0.3208 0 1.605 3.447
上 1.618* 0.4009 0.001 0.473 2.764
中 0.5 0.3214 0.732 -0.424 1.424
平地 0.514 0.293 0.584 -0.335 1.363
平地
脊 2.012* 0.2156 0 1.4 2.623
上 1.104* 0.3229 0.01 0.176 2.033
中 -0.014 0.2165 1 -0.631 0.603
下 -0.514 0.293 0.584 -1.363 0.335
  结果表明:山脊和山坡的上部龙竹的平均胸径
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山坡中部 、下部及平地龙竹的平
均胸径生长量差异也不显著;但组 1(山脊 、山坡上
部)与组 2(山坡中部 、下部 、平地)龙竹的平均胸径
生长量差异显著 ,组 1的算术平均胸径生长量为 10.
6cm,组 2的平均胸径生长量 12.3cm。
3.3.2 以秆高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8:
·40·                  林业建设 2009年
表 8 龙竹单因素(秆高)方差分析
坡向 对比坡向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上 -0.625 1.9614 1 -8.277 7.027
中 1.217 1.4314 0.996 -5.106 7.539
下 -4 2.0096 0.763 -17.64 9.64
平地 -1.667 0.5756 0.375 -4.949 1.615

脊 0.625 1.9614 1 -7.027 8.277
中 1.842 2.3614 0.998 -6.268 9.951
下 -3.375 2.7505 0.946 -13.773 7.023
平地 -1.042 1.9643 1 -8.656 6.572

脊 -1.217 1.4314 0.996 -7.539 5.106
上 -1.842 2.3614 0.998 -9.951 6.268
下 -5.217 2.4015 0.538 -15.702 5.269
平地 -2.883 1.4353 0.619 -9.087 3.321

脊 4 2.0096 0.763 -9.64 17.64
上 3.375 2.7505 0.946 -7.023 13.773
中 5.217 2.4015 0.538 -5.269 15.702
平地 2.333 2.0124 0.98 -11.179 15.845
平地
脊 1.667 0.5756 0.375 -1.615 4.949
上 1.042 1.9643 1 -6.572 8.656
中 2.883 1.4353 0.619 -3.321 9.087
下 -2.333 2.0124 0.98 -15.845 11.179
  结果表明:各坡位龙竹的平均秆高差异不显著 。
3.3.3 以秆重为评价指标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 9。
结果表明:山脊和平地上龙竹平均秆重差异显
著 ,山脊上龙竹平均秆重 39.0kg,平地上龙竹平均秆
重 47.7kg。其余坡位上龙竹的秆重差异均不显著。
3.3.4 结论
综上 ,可认为龙竹在山坡中部 、下部及平地生长
较好 ,在山脊 、山坡上部生长较差 。因此 ,在其它立
地因子相似的情况下 ,应优先考虑把龙竹栽植到山
坡中部 、下部及平地上 。
3.4 适生性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 ,可以认为龙竹在海拔 1501 ~ 1800m
以下;坡位 ,山坡中部 、下部或平地;坡向 ,阴坡或半
阴坡的立地条件下 ,生长较好。
4 产量预测
根据伐倒的 32株龙竹的实测胸径和重量作散
点图(见图 1),可以发现龙竹的胸径和重量有着显
·41·第 4期 王海亮:龙竹适生性及产量预测初步研究
表 9 龙竹单因素(秆重)方差分析
坡向 对比坡向 均值差 标准误差 显著系数 95%的置信区间下限 上限

上 -7.375 8.33814 0.994 -40.4581 25.7081
中 -4.0333 4.23207 0.992 -23.0244 14.9577
下 -22.125 10.49281 0.734 -98.0887 53.8387
平地 -8.7000* 2.03701 0.02 -16.1724 -1.2276

脊 7.375 8.33814 0.994 -25.7081 40.4581
中 3.3417 9.24311 1 -29.6111 36.2944
下 -14.75 13.32755 0.974 -68.8443 39.3443
平地 -1.325 8.46605 1 -34.1522 31.5022

脊 4.0333 4.23207 0.992 -14.9577 23.0244
上 -3.3417 9.24311 1 -36.2944 29.6111
下 -18.0917 11.22539 0.868 -81.2422 45.0588
平地 -4.6667 4.47882 0.982 -22.7095 13.3761

脊 22.125 10.49281 0.734 -53.8387 98.0887
上 14.75 13.32755 0.974 -39.3443 68.8443
中 18.0917 11.22539 0.868 -45.0588 81.2422
平地 13.425 10.59473 0.967 -59.9945 86.8445
平地
脊 8.7000* 2.03701 0.02 1.2276 16.1724
上 1.325 8.46605 1 -31.5022 34.1522
中 4.6667 4.47882 0.982 -13.3761 22.7095
下 -13.425 10.59473 0.967 -86.8445 59.9945
著的相关性 。
图 1 龙竹(胸径 -重量)散点图
  选择几种关系式对其进行拟合 ,最终选取各项
检验指标均较优的关系式(1)为其产量预测模型:
y=2.8217×e0.2421x‥‥‥‥‥‥‥(1)
式中:y-重量;x-胸径 , 8.5复相关系数 R2 =0.8454
平均相对误差 Res=∑(Y-y)/y/n×100%=
0.76%
误差标准差 SDE=(∑(Y-y)2 /(n-1))0.5 =5.78
·42·                  林业建设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