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薏苡研究的新进展



全 文 :薏苡研究的新进展
黄锁义1,李容1,潘勇1,朱晓莹2
(1.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系,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摘 要:就近 10年来对薏苡的最新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简要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展望薏苡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
开发和利用薏苡提供参考。
关键词:薏苡;药用植物;中药;研究进展
Study New Progress of Coix lachryma-jobi L.
HUANG Suo-yi1, LI Rong1, PAN Yong1, ZHU Xiao-ying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Baise 533000,Guangxi,China;
2. School of Based Medicine,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533000,Guangxi,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Coix lachryma-jobi L.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relopment of Coix lachryma-jobi L.,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oix lachryma-jobi L..
Key words:Coix lachryma-jobi L.;medicinal plan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tudy progress
薏苡 (Coix lachryma -jobi L.) 为禾本科(Gra
mineae)薏苡属(Coix L.)草本植物,它的干燥成熟种仁
称为薏苡仁,为常用中药,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健脾、
补肺、清热、利湿的功效,素有“滋补保健之王”的美
誉,《本草纲目》中称其乃上品养心药[1]。薏苡作为食用
兼药用的栽培作物(也有野生的),薏苡具备了较全面
的营养保健功能[2]。薏苡仁油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
抗病毒等方面的活性[2];薏苡全身是宝,薏苡茎可防治
麻疹、湿疹等[3];薏苡叶中所含的生物碱,有清热利湿、
健脾杀虫、暖胃益气、舒盘活血等作用[4]。本文就近 10年
来其药理活性、生理生化作用、含量测试、制剂研究等
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深层次开发和利用薏苡
这一传统中药提供理论参考。
1 药理活性研究
1.1 抗肿瘤作用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中外学者陆续报道了薏
苡仁的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血钙、降压、抗病毒及
抑制胰蛋白酶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其中以薏苡仁的
抗肿瘤作用研究最为深入。
最新研究发现[5],薏苡仁还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
其最大功效是抑制细胞的异常性繁殖,通过新陈代谢
来改善体质。其中所含的薏苡仁酯(CXL)被认为是抗
癌的有效成分,对癌细胞有阻止生长和杀伤作用。
大多数鼻咽癌细胞对化疗药物较敏感,而且缓解
期短,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邱健行等[6-7]以薏苡仁
酯(CXL)配合 PFB(5-氟脲嘧啶、顺铂和平阳霉素)方
案治疗 60例伴远处转移的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发现,实
验组治疗有效率达 86.7 %,随访 1年效果良好。
鼻咽癌的治疗一直以放射为主。但是近几十年
来,鼻咽癌细胞对射线不敏感或抗拒,导致临床治疗
效果的降低。李毓等以薏苡仁酯(coixenolide,CXL)预
处理人鼻咽癌细胞 CNE-2Z裸鼠移植瘤模型,再进行
γ射线外照射,发现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生长缓
慢,放射增敏率为 7.19 %~26.28 %[8-9]。由此可见 CXL
对人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CXL
还能选择性的增强化疗药物平阳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
薏苡仁是一种通过多途径起作用的抗癌药,不仅
能增强癌细胞的敏感性和放、化疗药物的毒性,而且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11GXNSFA018046);广西
中医药科技专项资助课题(GZKZ 10 -128);广西教育厅课题
(201106LX425);广西中医药管理局课题(gzzc1047);广西医学科学实
验中心开放基金专项资助项目(KFJJ2011-04)
作者简介:黄锁义(1964—),男(汉),教授,硕士生导师,学士,研究方
向: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及活性研究、食品卫生、有机合成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2年 11月
第 33卷第 11期专题论述
223
还能直接杀伤癌细胞、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
可用于鼻咽癌、肺癌、胃癌、肝癌、肾癌等癌症的治疗。
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一种重要的自稳机制,
薏苡仁的抗肿瘤活性也与诱导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薏
苡仁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直接抑制
SGC -7901胃癌细胞的生长,对胃癌有一定的治疗作
用。陆蕴等以 5.4 g/kg 薏苡仁油对昆明小鼠移植瘤
S180肉瘤的抑制率均达到 30 %以上;1.8、5.4 g/kg 剂
量的薏苡仁油对小鼠移植性 HCA肝癌的抑制率也达
到了 30 %以上[8,10]。
冯刚等[8,11]研究表明,薏苡仁具有明显抑制小鼠移
植性 S180肉瘤生成的作用,实验组 S180瘤内微血管
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薏苡仁
大、中剂量组还可下调 S180瘤内 VEGF(内皮细胞生
长因子)、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提
示抑制肿瘤血管增生,下调肿瘤的 VEGF、bFGF的表
达是薏苡仁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薏苡仁不仅在体内外实验中证实具有抗肿瘤功
效,而且在临床应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康莱特
注射液(KLT)是从薏苡仁中提取的抗肿瘤制剂,诸多
研究表明该制剂对多种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和确切疗效。鲍英等 [12]研究康莱特注射液对人胰腺
癌细胞周期及其调节基因表达的影响,20 μL/mL 康
莱特作用 Patu-8988 细胞 24 h 后,G2/M 期细胞比
率从(17.79±0.16)%上升至(23.96±2.33)%,而 S期
细胞比率则由(36.61±2.97)%降至(24.76±4.92)%。
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在 96条有关细胞周期的目的基
因中共有 27条基因表达发生大于 3倍的显著变化,
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 17条,下调的 10条。Western
blot表明 cyclin A、cyclin B1、cyclin E、p21等蛋白表达
改变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康莱特的药理作用之一是
使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细胞
增殖。
史周印观察到 10 μL/mL KLT治疗中晚期肝癌时,
患者肿瘤缩小率为 46.30 %,同时对化疗药物所致的
骨髓抑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且显著减轻患者肝区疼
痛症状。在改善癌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方面,薏苡仁也显示出明显作用,黄美欧将 KLT 与
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中晚期肺癌 58例,临床有效
率为53.6 %,明显高于对照组(20 %),且生活改善率为
78%[8,13]。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中国东南部癌症发病率
较低,研究认为可能与当地人喜食薏苡有关。
目前很多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
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又因机体状态差而不能耐受化
疗。针对这种情况,林育红等[14]对 32例晚期癌症患者
全部给予康来特注射液 21 d。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
病灶稳定,临床症状改善,KPS平分增加,生存质量提
高,对肝肾功能无影响,无骨髓抑制,病人可以耐受且
能坚持治疗。
杨红亚等[15-16]优化薏苡仁生物转化条件及比较其
转化前后甲醇总提取物对 A549肺癌细胞株的细胞毒
活性,活性测定表明:薏苡仁抗肿瘤活性物质主要在
甲醇提取物中。
1.2 增强免疫作用
薏苡仁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叶敏等发现薏苡
仁水提液能显著拮抗环磷酞胺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减轻以及白细胞数量减少,明显
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
著增加血清溶血素的含量[17]。薏苡仁中一些成分能增
加 T细胞和 NK细胞的活性,薏苡仁也有可能是通过
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抑制肿瘤的生长[18]。
1.3 降血糖作用
薏苡仁多糖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徐梓辉等研究
发现惹芭仁多糖可抑制肝糖原分解、肌糖原酵解,抑
制糖异生作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此外还可防治糖
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其下调 iNOSmRNA
(一氧化氮合酶核糖核酸)的表达有关[17]。
1.4 镇痛消炎作用
谭煌英等研究表明以薏苡仁油为主要成分的康
莱特注射液对疼痛相关细胞因子产生影响,具有镇痛
作用。高岚等发现薏苡仁汤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棉
球性肉芽肿以及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壳肿胀等均有
明显的抑制作用[17]。
2 生理生化作用
杜维俊等[19-20]对薏苡、川谷及其 F1、F7的过氧化物
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认为同工酶可作
为薏苡属亲缘关系研究和远缘杂种鉴定的手段。
曾艳华等[2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
法,对薏苡,野生薏苡和水生薏苡的几个不同种质分
别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
同工酶酶谱分析,结果表明:POD和 PPO含量丰富,活
性强,酶谱复杂,酶带清晰,稳定,种间差异明显。结果
可以作为薏苡研究种质亲缘关系的基础。
3 含量测试方法
3.1 薏苡素含量测试
薏苡的根、茎、叶、种仁等药用部位在我国各民族
黄锁义,等:薏苡研究的新进展 专题论述
224
中均有大量使用[22-23],薏苡素(coixol,从薏苡根中分离
得到)具有镇痛、消炎的功效。文献常用 GC、HPLC等
方法检测多种薏苡素及其结构类似物[24]。
李厚聪等[23]采用 HPLC法,以 Diamonsil(R)C18为
色谱柱,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 1 mL/min,柱
温 25 ℃,检测波长 232 nm。结果薏苡素的含量为根>
叶>茎,不同产地中,根、茎中薏苡素的含量均以云南
大度岗为最高,分别为 16.115 5、516 659 mg/g;叶中的
薏苡素含量以陕西汉中汉台区为最高,为 10.625 8 mg/g;
6月~11月采收的薏苡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该方法
操作简便,定量准确,重复性好。建议可以薏苡根、茎、
叶入药,不在花果期(7月~10月)采收。
3.2 多糖含量测试
目前对薏苡非种仁部位中多糖的研究报道很少,
仅见于:刘春兰等[25-26]对薏苡根中水溶性多糖的研究,
发现其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
和葡萄糖。李厚聪等[2]采用苯酚-硫酸法,对薏苡非种
仁部位(根、茎和叶)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的多
糖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品质评价。非种仁部位中多
糖含量分别为根 54.374 mg/g,茎 56.932 2 mg/g 和叶
52.754 9 mg/g;不同产地茎中多糖含量不同,不同采收
期(6月~11月)茎中多糖含量呈递增趋势。非种仁部
位多糖含量中,根、茎和叶的含量差异不大,并稳定在
比较高的水平上,从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
考虑,建议薏苡的非种仁部位可作为薏苡多糖的稳定
来源,可以入药;不同产地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差异
较大,说明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薏苡多糖含量
有明显影响;不同采收期(6月~11月)中薏苡茎的多
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表明薏苡花期
(7月~9月)、果期(8月~10月)间多糖积累增多。李厚
聪等 [27]利用正交设计优化薏苡多糖的提取工艺,用
Sevag法和三氯乙酸法脱蛋白,优选薏苡多糖的提取
工艺为 12倍量的水提取 2次,每次 1 h;Sevag法和三
氯乙酸法均能有效地除去多糖中的蛋白质。张健[28]研
究不同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 pH对薏米多糖提取
得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为 100℃,提取 pH
为 5.2,浸提时间 4 h为最佳提取工艺。
3.3 无机元素含量测试
刘春兰等[29]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
分光光度法测定薏苡种仁及糠皮的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结果表明,薏苡种仁及糠皮中含有丰富的 10多种无机
元素,其中,Fe、Zn含量最高,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3.4 油脂及维生素含量测试
刘春兰等[30]用无水乙醇提取薏苡糠皮中油脂,经
过气相色谱分析,含有 6种脂肪酸,基本与石油醚提取
的油脂中脂肪酸成分相同。油酸和亚油酸各为 49.3 %,
32.9 %。其中亚油酸比用石油醚提取的薏苡油脂高
4.1 %。液相色谱分析,无水乙醇提取的油脂含有 VA、
VE,是石油醚提取的薏苡油脂 16倍和 4倍。
3.5 蛋白质含量测试
罗继[31]以薏苡种子为试验材料,联合利用了凝胶
过滤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以及疏水层析色谱对薏苡中
的抗真菌蛋白进行了快速的分离分析,最终得到
4种色谱行为不同的蛋白质,经测定其中 2 种蛋白
对绿色木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杨树溃疡病菌的生
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确定 2个为同源性很高的
壳聚糖酶。
4 制剂研究[32]
4.1 复方颗粒剂
刘惠民等以薏苡仁、板蓝根、赤芍等制成复方混
悬性颗粒剂,方中除薏苡仁外,均制清膏,薏苡仁粉成
细粉与糖粉、糊精共同加入清膏中制成颗粒,可克服
薏苡仁煎煮时易糊化难于过滤的缺点,并能够充分利
用其有效成分。将该颗粒剂用于治疗扁平疣,疗效确
切,无不良反应。
4.2 注射剂
薏苡仁注射剂(康莱特)系浙江中医院以薏苡仁
提取物制成的脂肪乳剂,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能够
控制肿瘤生长,抗癌细胞转移,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控
制癌性积液,抑制血管生成,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
较理想的抗肿瘤药物。
4.3 乳酸菌发酵保健饮品
徐红将有助于人体肠胃健康的乳酸菌加入薏苡
仁中发酵,在保留薏苡仁原有药效的同时,把一些
难以吸收的糖类、蛋白质、脂类分解成葡萄糖、氨基
酸和脂肪酸,使其主要药效成分薏苡仁酯易被人体
吸收。乳酸菌特有的肠胃保健作用增强了薏苡仁除
痹止泻的功能。改变了薏苡仁传统的服用方法,使之
更加方便。
4.4 其他[4]
薏珠感冒片、薏苡多糖 A、B、C(具有降血糖作用
可供糖尿病患者日常食用),美白润肤霜、大青薏仁汤
(治青年人面部扁平疣)等。
5 问题与展望
目前全世界每年至少有 70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
我国也有不少于 12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33]。应用放化
黄锁义,等:薏苡研究的新进展专题论述
225
疗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多可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
使机体本身对抗肿瘤能力减退,寻找天然药物治疗肿
瘤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薏苡仁的研究历史悠
久,药理作用广泛,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成为国内外
学者的研究热点。薏苡仁主要抗肿瘤活性成分为脂类
物质,可能不是单一的成分在起作用,其抗肿瘤作用
机制可能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过程,
完全阐明薏苡仁的作用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工
作[1]。对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具有很高的毒性来说,低毒
是薏苡仁非常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利用薏苡仁作为肿
瘤患者的日常食疗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生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
血管病、失明、肢端坏疽等并发症的机率高于非糖尿
病人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33]。而目前使
用的降糖药物多为化学药物,作用单一,不良反应多,
薏苡仁多糖类成分不仅影响胰岛素受体后糖代谢,还
可抑制糖原的分解和促进糖异生作用,可用于多种类
型的糖尿病,且毒副作用很少,是一味极具开发前景
的降糖药物。
我国薏苡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医药应用开
发价值,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薏苡抗肿瘤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薏苡仁,对薏苡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得很
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薏苡非种子部位也没
有深度开发利用,如果能开发利用我国薏苡资源,大
幅度提高其附加值,不仅可以优化资源利用,而且可
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国际化,中国许多中药材将走
向国际药品市场。因此,对于薏苡的深入研究将会为
抗癌、抗菌、保健药品与保健食品等天然药物的开发
提供新的线索,加快薏苡药品的临床应用。薏苡仁作
为粮药兼用的多用途作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薏
仁为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市场需求量也在上升[34]。随
着西方追求回归自然、重视环保、强调食品安全的意
识加强,薏苡的保健医疗作用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市
场需求量将进一步提高。日本是我国薏苡仁出口的主
要国家之一。我国薏苡市场上薏苡深加工产品较少,
应加强新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带动薏苡的栽培、育种
及品种资源等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红亚,王兴红,彭谦.薏苡仁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07,38(8):附 7-附 9
[2] 张聿梅,杨峻山,赵杨景,等.薏苡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8-11
[3] 吴伯侯.薏苡秸秆保健床垫:中国,CN101133914A[P]. 2008-03-05
[4] 王振鸿.薏苡的药用价值[J].农村实用技术,2004(12):56-57
[5] 郭振华.苡仁药膳抗癌症[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5-4(7)
[6] 邱健行,陈宁,冯惠强,等.薏苡仁酯配合化学药物治疗晚期鼻咽
癌的临床研究[J].华夏医学,2002,15 (1):5-7
[7] 褚娟红,叶骞.薏苡仁的药理及临床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
学学报,2008,10(4):159-160
[8] 米金霞,汤家铭,张婷.几种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前景[J].癌变
畸变突变,2008,20(3):245-246
[9] 李毓,胡笑克.薏苡仁酯对人鼻咽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
作用[J].华夏医学,2005,18(2):147-148
[10] 陆蕴,张仲苗,章荣华.薏苡仁油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
临床,1999,15(6):21-23
[11] 冯刚,孔庆志,黄冬生,等.薏苡仁注射液对小鼠移植性 S180肉瘤
血管形成抑制的作用[J].肿瘤防治研究,2004,31(4):229-230
[12] 鲍英,夏璐,袁耀宗,等.康莱特对 Patu-8988细胞周期及其调节
基因表达的影响[J].胰腺病学,2004,4(2):82-85
[13] 黄美欧,刘涛,袁平.中药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疗
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51-252
[14] 林育红,原雪晴.薏苡仁(康来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观察[J].肿瘤,2002,22(6):884
[15] 杨红亚,王兴红,彭谦.薏苡仁生物转化条件优化及其抗肿瘤活
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1):58-60
[16] Chang H C,Huang Y C,Hung W C. Antip rolife rative and Chemop
reventive Effects of adlay seed o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
[J]. J agric food chem,2003,51(12):3656-3660
[17] 杨念婉.两种慧芭产量和药食用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
[18] Shi C K,Chiang W C, Kuo M L. Effects of adlay on Azoxym ethane-
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in rats[J]. Food chem toxicol,2004, 42:
1339-1347
[19] 杜维俊,杨万仓.薏苡与川谷 F1杂种优势和酯酶同工酶[J].山西
农业大学学报,2002,22(1):22-24
[20] 杜维俊,杨万仓.薏苡,川谷及其 Fl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J].山
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2(2):113-115
[21] 曾艳华,谢莉,韩永华.几种薏苡的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同
工酶分析[J].生物学杂志,2007,24(5):35-36,43
[22] 贾敏如,李星炜.中国民族志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74
[23] 李厚聪,刘圆,袁玮,等. HPLC测定薏苡中薏苡素的含量[J].华西
药学杂志,2009,24(5):530-532
[24] Finney M M, Danehower D A,Burton J D. Gas chromat ographic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allelopathic natural products in rye ( Se-
cale cereale L. )[J]. J Chromatog A,2005,63(1):249-253
[25] 刘春兰,周宜君,巴特.薏苡多糖的提取及其单糖组分的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4(1):49
[26] 李厚聪,刘圆,李莹.薏苡非种仁部位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
中多糖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601-1602
[27] 李厚聪,刘圆,袁玮.薏苡多糖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工艺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2):278-282
[28] 张健.薏米活性多糖提取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4(10):24-25
[29] 刘春兰,杨若明,周宜君,等.贵州薏苡无机元素的分析[J].微量元
专题论述黄锁义,等:薏苡研究的新进展
226
!!!!!!!!!!!!!!!!!!!!!!!!!!!!!!!!!!!!!!!!!!!!!!!!
马铃薯糖苷生物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李会珍,张志军*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太原 030051)
摘 要:糖苷生物碱是马铃薯块茎中存在的一种有苦味的淄类毒性物质,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发育畸变。从马铃薯糖苷
生物碱的化学结构、毒性机理、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认识,
并为加工食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其摄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作用机理;影响因素
The Progress on Research of Potato Glycoalkaloid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I Hui-zhen, ZHANG Zhi-jun*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Institute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Shanxi,China)
Abstract:As bitter-tasting steroidal toxidants presented in potato tubers,glycoalkaloids can cause human and
animal developmental aberrations. In this paper,the chemical structure,toxic mechanism,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tato glycoalkaloids were reviewed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s to minimize their intake during potato processing and consumption.
Key words:potato;glycoalkaloids;mechanisms;influencing factors
基金项目:山西省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10313003-3);
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110302);山西省留学回
国人员科研项目(2009065)
作者简介:李会珍(1974—),女(汉),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
从事植物生理生化及资源开发研究。
*通信作者:张志军(1973—),男(汉),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
要从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马铃薯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主要作物,在过去
20年中,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消费总
量都持续增长[1]。到 2002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已
达到 490万 hm2以上,占全球 20 %,亚洲 60 %以上,
是世界第二大生产国[2]。马铃薯既是粮食又是蔬菜,也
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还是轻工业、食品工业和
医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3]。但马铃薯块
茎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有苦味的毒性淄类生物碱,即糖
苷 生 物 碱 (Steroidal alkaloids glycosides,glycoalka-
loids)。糖苷生物碱,又名马铃薯素或龙葵素,现已被认
为是人类食物中最严重的有毒物质之一[4]。马铃薯在
生产、储运和加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化学、光照及物理
损伤后,体内的糖苷生物碱就会迅速合成和累积,能引
起人和动物发育畸变[5]。糖苷生物碱不易被高温烘烤、
干燥和煎炸等加工处理破坏[6]。马铃薯,特别是作为加
工产品(炸条、炸片等)消耗量的逐年增大,使糖苷生物
碱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糖苷生物碱
在发达国家已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我
国在这方面报道很少。本文将从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
化学结构、毒性机理、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
行综述,以进一步加深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认识,并
素与健康研究,2004,21(6):40-41,47
[30] 刘春兰,周恒彦,邓义红,等.不同溶剂提取薏苡油脂的对比分析
[J].粮油食品科技,2008,16(4):32-33
[31] 罗继.薏苡抗菌蛋白组的分离鉴定[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8
[32] 陶崇斌,吴家丹.薏苡仁药理作用及鉴别的研究概况[J].中医药
学刊,2005,23(5):919-920
[33] 赵素霞,程再兴,李连珍,等.薏苡仁药理研究新进展[J].河南中
医,2004,24(2):83-84
[34] 陈成斌.广西薏苡资源的保护、收集、整理与利用[J].广西农业
科学,2003(3):10-13
收稿日期:2012-03-08
专题论述
食品研究与开发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2年 11月
第 33卷第 11期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