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勃氏甜龙竹的引种与无性系选育



全 文 :*该研究是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资助的“中国农用
林业综合研究项目” 项目中“丛生竹改良” 子专题的一部分;
研究工作得到福建南靖山城制材厂工程师陈忠东和福建南
靖县林业局工程师黄品华的大力帮助 ,谨此一并致谢 。
学术园地
勃氏甜龙竹的引种与无性系选育
谢锦忠 傅懋毅 杨校生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
李岱一
(福建省林业厅 福州 350003)   
肖贤坦 马占兴
福建省南靖县林业局 福建南靖 363600)
摘要 在福建南靖对泰国的勃氏甜龙竹进行了引种试验 。6年的观察和结果分析表明:勃氏甜龙竹
适合在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生长 ,其发笋期为 5 ~ 11月 ,以 6 ~ 8月为盛期 ,占全年发笋量 70%以上;在
造林第 4年后 ,其笋产量就趋于稳定 ,比竹材产量提前 1年达到稳定 。在 4个无性系中 ,以 5 号无性
系的竹材产量或笋产量为最高 ,分别为 45.95 t/hm2/a或 12.1 t/hm2/a ,并经竹笋的风味和营养成分综
合分析 ,认为勃氏甜龙竹 5号无性系是与麻竹 、绿竹等相媲美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 ,具有重要的推广
价值 。
关键词  勃氏甜龙竹 引种 无性系选育
Introduction of Dendrocalmus brandisii and its clone selection
Abstract:Dendrocalamus brandisii from Thailand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Nanjing , Fujian Province.The results
from six-year data showed that:Dendrocalamus brandisii that has adapted well to south-subtropical climes in
China is a fine bamboo species for producing timber and shoot , and its shooting season is May to November , in
which June to August is a shooting peak period and there are 70% shoots produced in this period;its shoot yield
has reached stabilization in the 4th year after planting it , while its timber yield reached stabilization one year lat-
er.Among four clones of Dendrocalamus brandisii , the yield of the No.5 s timber and shoot is the highest ,
which have reached 45.95 t.hm-2.year-1 and 12.1 t.hm-2.year-1 respectively.Taking into account yield of
shoot and timber , shoot flavor and nutrition components , the No.5 clone , like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 Den-
drocalamopsis oldhami , has an important extensive potential value.
Key words:Dendrocalamus brandisii ;introduction;clone selection and cultivation
  勃氏甜龙竹是一种大型的丛生竹种 , 秆呈烟灰
白色至灰绿色 ,原产地其秆高可达到 1933米 ,胸径达
到1320 cm ,节微肿胀 ,下部节上生有许多不定根 ,节
间长 3038 cm。秆箨长 60 cm , 宽 3035 cm ,皮质 ,背面
着生软毛 ,或光滑 ,顶部圆形或下凹;箨舌高 12 cm ,
深裂;箨耳小 ,邹褶。叶 2030 (2.55 cm 。分布于印
度 、缅甸 、老挝 、越南 、泰国和中国的云南省南部海拔
6001 300m 处。它主要用于房屋建筑 ,编织篮子和装
饰 ,鲜笋味美 ,在泰国主要用于食品加工 。[ 1] 。
1 试验地概况
福建省南靖县山城制材厂附属朱坑林场 ,位于中
国中 、南亚热带的过渡区 ,东经 117°20′,北纬 24°27′,
东临台湾海峡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是中国丛生
竹的主要产区。海拔 40 ~ 300m , 属于闽南低山丘陵
区。年平均温20.9℃,极端最低温-2.0℃,极端最高
温40.5℃, ≥10℃的年活动积温 7 512.7℃;年降水
量1 587.5 mm , 4 至 9月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 77.
7%, 相对湿度 79%~ 87%, 年平均无霜期 322.4 d 。
引种试验地为杉木采伐迹地 , 坡向东南 , 坡度
15°25°。母岩以变质岩为主 ,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土
—25—
2003 年 第 1卷 第4 期            世界竹藤通讯       Vol.1 No.4 2003
DOI :10.13640/j.cnki.wbr.2003.04.008
壤厚大于 120cm ,肥力中等 ,呈强酸性(pH 值 4.7 ~
5.3)。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1989年春将泰国 Kasetsart大学林学院提供的勃
氏甜龙竹(Dendrocalamus brandisii Kurz)种子播种于中
国林科院热带林业试验中心苗圃 , 通过对实生苗苗
期生长状况的观察 , 从中初步选出多株生长健壮的
实生苗 , 1990 年冬引种到广东省林科院竹子苗圃。
经过 2 年的观察 , 从中选出 6个苗期生长表现较好
的无性系 , 1993年春引种到福建省南靖县山城制材
厂朱坑林场进行造林试验 。由于 1 、2号勃氏甜龙竹
无性系苗木数量有限 ,仅选用 3 ~ 6号 4 个无性系进
行田间试验。试验林总面积为 4 hm2。
2.2 造林试验
2.2.1 造林地整理 于 1992年底对杉木林采伐迹
地进行炼山和清杂 ,并根据试验设计要求的株行距和
种植穴规格进行定点和挖穴 。种植穴为 50 cm ×50
cm×50 cm。
2.2.2 施基肥 每穴施厩肥 25kg ,过磷酸钙0.25 kg 。
2.2.3 造林时间 1993年4月初。
2.2.4 培育措施 每年分别于 5月和 7月各施一次
NPK复合肥 , 每次 0.25kg/丛;每年 6月和 9月各行
一次抚育除草。
2.3 试验内容和方法
2.3.1 试验设计 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布
置勃氏甜龙竹 3 ~ 6号等 4个无性系的测定试验 ,重
复5次 。每一列为 1个小区 ,每小区种植 12丛 ,株行
距4 m×4 m。
2.3.2 数据收集与整理 
(1)位于上坡的第 1 ~ 2行 ,进行生物学特性观
察 ,即发笋规律研究 。自 1995年开始 ,每年 3月调整
丛内密度 ,伐去多余的 2年竹和全部的 3年生老竹 ,
每丛保留 6株 ,年龄结构为 1年生与2年生之比 2∶1。
每年 5月份开始记录每丛的发笋数 、退笋数;12月底
测定新竹胸径。计算每月的发笋率 、年成竹率;应用
勃氏甜龙竹秆材生物量模型计算竹材产量。
(2)第 3 ~ 6行 ,进行挖笋试验 栽培措施和竹
丛结构同 ,从 1996年开始每年 5月开始挖笋 ,除笋期
中 、后期留养 4株新竹外 ,其余笋一律挖除 ,称重。记
录每次每丛的挖笋个数和重量 。12月底测定新竹胸
径。用SPSS统计程序进行笋产量的方差分析[ 5] 。
(3)竹笋营养成分分析 4种勃氏甜龙竹无性系
和当地麻竹 、绿竹和云南甜竹等的竹笋样品采于
1997年 8月 17日 ,每种分别取 5株刚露土无病虫害
的竹笋 ,笋身无明显空洞 ,无畸形 ,不干缩;剥出笋壳
洗净后 ,纵切竹笋 ,采用四分法取样 ,杀青 ,切丝 ,于
60 ~ 70℃恒温干燥 ,称重 ,然后粉碎备用 。采用下列
实验分析方法 ,分别测定氨基酸 、总氮含量 、总糖 、灰
分和单宁含量。
氨基酸:液相色谱法;总氮含量:克氏定氮法;
总糖: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灰分:马福炉灼烧
法;单宁:皮粉法
另外 ,请 10位有经验的评价员 ,对竹笋的感官风
味品质进行品尝综合打分 。
3 结果与分析
3.1 发笋规律
4年的观察结果分析表明 ,勃氏甜龙竹的发笋规
律与大多数丛生竹种的发笋规律相似[ 2~ 4] , 即成林
后 ,发笋期为5 ~ 11月 ,其中 6 ~ 8月为盛期 ,占全年
发笋量 70%以上。而 1995年 5月份发笋率特高 ,这
与林分尚未完全郁闭有关 。因为林分未完全郁闭 ,林
地土壤温度上升较早 ,提前形成竹笋生长发育所需的
适宜环境 ,因此发笋高峰提前到来。
从发笋能力的比较看 ,4个无性系的发笋能力存
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以 5号无性系的发笋能力最强 ,
每丛发笋数达 16.2 ~ 18.8根 ,而成竹率以 4号无性
系居最高 ,达到 45.4%~ 65.9%。
3.2 无性系竹材产量比较
从表 1可以看出 ,各无性系的竹材产量之间存在
明显差异 ,其中以 5号无性系的材产量最高 ,可平均
达到 52.5 t/hm2·a;4 、6号无性系居中;3号无性系最
低 , 且秆形弯曲 ,仅为 45.95 t/hm2·a。另外 ,勃氏甜
龙竹在造林第 5年后 ,其竹材产量趋于稳定 ,而且其
最粗立竹可达 13.1 ~ 13.7 cm ,已达到原产地立竹粗
度的水平。
—26—
2003 年 第 1卷 第4 期            世界竹藤通讯       Vol.1 No.4 2003
表 1 勃氏甜龙竹月发笋动态
年份 无性系 月发笋量占年总发笋量/ %
5 6 7 8 9 10 11
发笋
(株/丛)
成竹
(株/丛)
成竹率
/ %
平均胸
径/ cm
最大胸
径/ cm
产材量
/ t/hm2
1995 3 28.9 11.2 19.1 23.1 15.1 2.0 0.6 15.2 9.3 61.2 4.6 7.3 16.2
4 25.4 12.4 17.6 15.1 19.2 9.3 1.0 17.3 11.4 65.9 4.3 6.8 15.0
5 29.4 15.5 15.5 20.4 17.3 1.2 0.7 18.8 10.7 56.9 4.5 7.2 17.1
6 31.8 11.6 13.1 24.9 16.7 1.0 0.9 17.8 9.0 50.6 4.7 7.6 16.9
1996 3 6.6 18.3 27.6 28.5 16.3 2.2 0.5 16.6 8.5 51.2 6.7 9.4 39.7
4 3.2 16.5 30.2 33.2 14.1 2.4 0.4 17.5 9.3 53.1 6.5 10.8 40.8
5 7.6 15.9 28.2 27.7 16.0 3.7 0.9 18.2 9.1 50.0 6.9 9.6 45.0
6 4.3 16.9 27.2 32.8 15.2 3.1 0.5 16.1 7.9 49.1 7.1 11.2 41.3
1997 3 2.1 24.3 50.0 15.3 5.6 2.1 0.6 14.8 6.7 45.3 8.4 13.2 47.1
4 2.4 23.2 43.3 17.7 9.8 3.1 0.5 16.4 7.8 47.6 8.1 13.1 51.6
5 1.2 29.5 34.4 17.2 13.5 2.1 2.1 17.4 8.2 47.1 8.1 13.4 54.3
6 1.9 20.7 51.0 14.2 8.4 1.9 1.9 15.5 7.0 45.2 8.3 13.5 48.3
1998 3 2.3 27.3 45.1 15.9 6.5 2.5 0.4 13.4 5.5 41.0 9.2 13.1 44.8
4 2.1 25.2 41.5 16.6 10.3 3.5 0.8 14.1 6.4 45.4 8.6 13.3 46.8
5 3.1 29.3 35.1 18.2 11.2 2.4 0.7 16.2 6.8 42.0 8.7 13.7 50.7
6 1.8 23.7 47.5 13.6 9.6 2.9 0.9 13.5 5.7 42.2 9.4 13.4 48.1
3.3 无性系笋产量比较
通过对各无性系笋产量及其方差分析与各无性系
年度间笋产量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勃氏甜龙竹不
同无性系的笋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 4)。其
中以5号无性系笋产量最高 ,并与其它 3个无性系差
异显著;3 、4号无性系居中 ,6号无性系最低。另外 ,勃
氏甜龙竹在造林第4年后 ,笋产量趋于稳定 ,平均年产
量达12.1t/hm2 ,这比竹材产量稳定提前 1年。
表 2 勃氏甜龙竹各无性系产笋量汇总
年份 无性系 笋产量/株数(kg/4 丛)区组 I 区组 II 区组 III 区组 IV 区组 V 平均
单株
/ kg
丛产量
/ kg
产笋量
/ t/ hm2
1996 3 62.5/82 66.5/87 65.3/91 68.5/93 62.5/ 89 65.1/88.4 0.74 16.3 9.76
4 66.3/76 53.5/81 57.8/88 69.3/94 71.3/ 87 63.6/85.2 0.75 15.9 9.55
5 67.5/86 68.0/90 70.3/87 68.0/99 67.3/ 97 68.2/91.8 0.74 17.1 10.23
6 55.3/83 60.0/77 59.5/83 60.8/94 63.0/ 92 59.7/85.8 0.70 14.9 8.96
1997 3 75.9/98 76.1/97 70.6/95 82.7/110 81.9/ 107 77.4/101.4 0.76 19.4 11.62
4 63.6/89 76.2/104 80.8/110 85.5/114 87.6/ 116 78.7/106.6 0.74 19.7 11.81
5 80.7/95 80.1/106 85.4/109 87.9/115 98.3/ 112 86.5/107.4 0.81 21.6 12.97
6 79.4/98 59.9/77 81.5/105 76.1/91 81.2/ 98 75.6/93.8 0.81 18.9 11.34
1998 3 77.6/106 73.2/87 84.3/112 81.1/108 85.9/ 117 80.4/106.0 0.76 20.1 12.06
4 73.6/103 75.5/108 78.2/105 87.2/118 82.2/ 101 79.3/107.0 0.74 19.8 11.90
5 92.7/116 76.8/91 85.4/111 88.9/112 95.7/ 114 87.9/108.8 0.81 22.0 13.19
6 82.4/104 72.9/90 65.5/86 76.4/99 74.6/ 102 74.4/96.2 0.77 18.6 11.15
  注:以每 667 m2 40丛计算。
3.4 无性系竹笋品质比较
从竹笋的风味指标(见表 3)可以看出 , 勃氏 4
号 、勃氏 5号 、勃氏6号 、云南甜竹 、麻竹 、绿竹等竹笋
是风味良好的优良笋用竹种;由表 4可以看出 , 7种
竹笋的含氮总量差别不大 ,最高的为云南甜竹 5.
058%,最低的为麻竹 3.784%;而总糖含量差别极大 ,
—27—
2003 年 第 1卷 第4 期            世界竹藤通讯       Vol.1 No.4 2003
最高为勃氏甜龙竹6号为24.4%,最低的为云南甜竹
仅为 5.5%。
表 3 4 种勃氏甜龙竹无性系和当地其它竹种竹笋感官品质
竹 种 勃氏
3 号
勃氏
4 号
勃氏
5 号
勃氏
6 号
云南
甜竹 麻竹 绿竹
色 泽 黄 乳白 乳白 淡黄 白 白带黄 淡黄
风味评分 6.8 8.4 7.6 8.6 8.8 7.5 7.8
甜味或苦味 - + +- + ++ +- +
鲜味程度 + + - + + + +
注:++较甜 , +甜 , +-甜苦适中 , -略苦 , --较苦;
+表示有鲜味 , -未感觉到鲜味。
表 4 4 种勃氏甜龙竹无性系和当地其它竹种
的竹笋基本营养成分
(单位:% ,干物质计)
竹 种 勃氏
3 号
勃氏
4 号
勃氏
5号
勃氏
6 号
云南
甜竹 麻竹 绿竹
全 氮 4.283 4.370 4.567 4.460 5.058 3.784 4.870
总 糖 6.900 17.900 10.000 24.400 5.500 16.300 5.800
灰 分 11.710 9.830 8.830 8.060 11.370 7.750 11.230
含水量 95.950 93.840 93.670 94.010 94.840 93.110 94.990
  注:含水量是指竹笋鲜样的百分含量
表 5 4种勃氏甜龙竹无性系及当地竹种的竹笋游离氨基酸含量
(单位:mg/100g , 干物质计) 
竹  种   勃氏 3 号 勃氏 4号 勃氏 5号 勃氏 6号 云南甜竹 麻 竹 绿 竹
天冬氨酸 ASP 8.592 13.871 4.943 8.035 116.367 31.395 6.164
苏氨酸 THR 57.027 47.210 12.636 19.713 241.754 85.628 52.091
丝氨酸 SER 26.971 6.214 2.072 3.150 41.049 8.584 19.997
谷氨酸 GLU 111.259 17.870 0.512 4.133 93.231 7.413 149.309
甘氨酸 GLY 20.037 0.659 微量 0.576 8.482 微量 10.565
丙氨酸 ALA 159.111 8.828 4.108 11.928 57.834 11.492 63.060
缬氨酸 VAL 83.830 4.869 1.364 5.212 34.324 5.087 50.744
蛋氨酸MET 6.130 0  0  0  1.122 微量 23.804
异亮氨酸 ILE 40.904 0.426 0.707 1.388 13.254 0.881 19.746
亮氨酸 LEU 79.356 0.737 微量 0.700 27.061 0.470 52.092
酪氨酸 TYR 85.604 0.895 0.539 微量 66.228 0.830 128.653
苯丙氨酸 PHE 57.288 0.685 微量 2.633 54.739 0.524 94.946
组氨酸 HIS 84.251 81.975 43.331 64.923 83.856 78.672 75.864
赖氨酸 LYS 10.230 4.434 2.760 微量 2.699 3.529 4.126
精氨酸 ARG 35.430 10.567 3.754 5.425 8.625 4.441 4.853
总 量 866.02 180.498 76.726 127.816 850.625 238.946 756.014
  表 5为 7种竹笋的游离氨基酸及其含量分析结
果。不同竹种的竹笋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很大。勃
氏甜龙竹 3号 、云南甜竹 1号和绿竹的游离氨基酸的
总量都超过 750 mg/100g ,最高的勃氏甜龙竹 3号为
866.02 mg/100g , 而 5号仅为 76.7 mg/100g 。
表 6 4 种勃氏甜龙竹与当地其它竹种的竹笋单宁含量
(单位:mg/100g ,干物质计) 
竹 种 勃氏
3 号
勃氏
4 号
勃氏
5 号
勃氏
6 号
云南
甜竹 麻竹 绿竹
单宁含量 33.38 25.25 40.63 27.00 23.13 28.75 45.63
单宁(鞣质)虽味涩 ,但具收敛作用 ,对果蔬及其
制品的风味起着重要作用 。7 种竹笋的单宁含量都
处在 23 ~ 45 mg/100g(见表 6),最高的绿竹为 45.63
mg/100g ,最低的云南甜竹为 23.13 mg/100g ,因此 ,竹
笋单宁的含量并未对其风味有很大影响 。具有特殊
鲜味作用的谷氨酸 、天门冬氨酸在不同竹种中的含量
差别较大 ,如云南甜竹的天门冬氨酸含量 、绿竹和勃
氏3号的谷氨酸含量 ,均超过 100 mg/100g;与表 3对
比可以看出 ,竹笋的鲜味基本上与游离谷氨酸和天门
冬氨酸的含量高低有关 。具有特殊甜味的甘氨酸含
量差别也较大 ,但并未呈现出其含量的高低与竹笋的
甜味有关 ,这主要是因为竹笋中存在着其它风味物
—28—
2003 年 第 1卷 第4 期            世界竹藤通讯       Vol.1 No.4 2003
质 ,其中之一是某些丛生竹笋含有苦味物质 ,竹笋的
苦味物质主要与竹笋的品种有直接关系 ,苦味物质的
化学成份还有待研究 ,但酪氨酸的氧化产物-黑脲酸
是竹笋形成苦涩味的原因之一 。另外 ,竹笋甜味的强
弱 ,不仅取决于糖的种类和含量 ,而在很大程度上受
酸和单宁的影响 。
3 小结
(1)勃氏甜龙竹的发笋期为 5 ~ 11月 ,其中 6 ~ 8
月为盛期 ,占全年发笋量 70%以上。勃氏甜龙竹 4个
无性系的发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以 5号无性
系的发笋能力最强 ,每丛发笋数达 16.2~ 18.8根 ,而成
竹率以 4号无性系居最高 ,达到 45.4%~ 65.9%。
(2)勃氏甜龙竹在造林第 4年后 ,其笋产量就趋
于稳定 ,比竹材产量达到稳定要提前 1年 。4个无性
系中 ,以 5 号的竹材产量和笋产量为最高 ,分别为
45.95 t/hm2/a和 12.1t/hm2/a ,已达到原产地的水平 。
(3)综合竹笋的风味和营养成分以及栽培特性
分析 ,认为勃氏甜龙竹 ,尤其是勃氏 5号无性系是与
麻竹 、绿竹等相媲美的优良笋材两用竹种 ,具有重要
的推广价值 。
参考文献
1 D.N.Tewari.Monograph on Bamboo.Dehra.Indian:
International Book Distributors.57
2 梁天干 、黄克福 、郑清芳等.福建竹类.福州:福建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12214
3 周芳纯.竹林培育和利用.竹类研究.1998 ,(3)
4 张志达 ,中国竹林培育.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5 R.G.D.斯蒂尔.J.H.托里.数理统计的原理
和方法.杨纪珂 、孙长鸣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9
6 杨校生.谢锦忠.肖基浒等.若干种丛生竹笋的
营养品质评价.林业科技开发.1998 ,15(5):1618
7  Elizabeth A.Widjaja.The Pecullar Preparation of
Bamboo Shoots for Culinary Purposes in Indonesia.J.
Amer.Bamboo Soc.1991 ,8(1&2):146 ~ 150
《世界竹藤通讯》征稿简则
  《世界竹藤通讯》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
科技信息所主办 , 2003年创刊的综合性竹藤类科技
期刊 。本刊为季刊 ,大 16 开 , 48页 ,彩色封面 ,公开
发行 。订价:10元/期 ,全年 40元。
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广泛交流世界竹藤科技研究
成果 、先进技术 ,传播竹藤科技 、经济 、市场信息 ,为科
研 、教学和生产服务 ,为发展竹藤生产服务 ,促进我国
竹藤产业发展。主要报道国内外竹藤发展评述 、竹藤
产业 、竹藤研究新成果 、竹藤育种 、栽培 、保护 、加工 、
综合利用 ,竹藤工艺品制的工艺 、竹园艺 、竹藤文化及
竹藤资源开发利用及国内外科技 、经济 、市场动态和
企业 、产品广告等。主要栏目:“综合评述” 、“竹藤产
业” 、“学术园地” 、“竹藤文化” 、“国外动态” 、“竹藤贸
易” 、“市场信息” 、“广告专栏”等。
为确保本刊有充足的稿源 ,进一步提高办刊质
量 ,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现将本刊征稿简则通告
如下 ,请赐稿者合作 。
1 、来稿标题要精炼 、贴切 ,力求概括主题;内容
要真实 、观点明确 、数据精确 ,文章力求短而精 。综述
不高于5 000字;论文 6 000字内(含图 、表 、参);信息
动态 500 ~ 1 000字。中 、英文摘要限 200字内 。
2 、文字要通顺 ,逻辑性强 ,标点准确;图 、表清
晰 、准确 ,尽量减掉可用文字说明的图表 ,例如:试验
原始数据及方差分析等表格。
3 、文中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定计量单位》 。
4 、参考文献应与文中引用顺序一致 ,并在引用
部分结尾处右上角[ ]括号标上顺序号 。参考文献一
律应是公开出版物。
5 、来稿请用正式打印件 ,并附 1张软盘 ,亦可发
电子邮件。
6 、来稿切勿一稿两投;文后注明第一作者联系
地址 、电话 、E-mail ,以便联系修改稿件事宜;
7 、来稿一经采用 ,即通知作者 ,办理版面费事
宜 ,如需加印 ,请事先与编辑部联系 。
8 、本编辑部不采用稿件一般不退稿 ,请自留底
稿。
来稿请寄:(100091) 北京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
101信箱《世界竹藤通讯》编辑部收
电 话:010-62889730
E-mail:zhangxp@forestry.ac.cn
—29—
2003 年 第 1卷 第4 期            世界竹藤通讯       Vol.1 No.4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