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六千年来汾渭流域薏苡栽培地位的变化



全 文 :· 古今农业 . 19 9 4年第 4期
六千年来汾渭流域慧改
栽培地位的变化 ’
赵晓明 宋秀英 马巧珍
在亚州 , 与玉米属平行且最著名的一个属是惹改属 ( c o i x ) 。 在近现代对它的起源和进
化几乎没有什么了解 , 对这个作物也几乎投有做什么改良工作守 。 我国原产的栽培种惹芭曾
广泛分布在从珠江到黄河流域的广大地 区。 在浙扛河姆镀遗址出土的惹苗种子 , 已有六千年
以上的历史② 。 至东汉 , 伏披将军马援从交趾 ( 今越南地区 ) 引利`回中国的皂、古属的另一个
野生种 , 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惹芭植物的基因库 , 推动了惹截品种改良和分化 。
惹苏是一种既抗早又抗捞的作物 , 生产能力很强 。 而且品质优良 , 营养 价 值 很 高 , 并
具有抗癌抗高血压的功效。 ③ ④ 所 以 , 用它制造的食品有食 、药结合的突出优点 。更重要的是
它对虫 、 鼠具有趋避作用 , ⑤ 是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的生态作物之一 。
据研究 , 惹截为C ` 作物⑥ ,且惹截在我国西部沼泽和河湖岸边形成成片 的野生群落 。又据
李时珍在《本草纲 目》记载惹芭多产于河北真定 , ⑦ 因此可 以推断惹芭栽培 种原产于 中国西南
并向北传入黄河流域 。 由于这种作物伴生于远古先民生存繁衍的环境中 , 又 由 于 其 籽粒较
大 , 所以可能是中国远古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 。 在六千年前成为华夏族的主要粮食来源必
然广播于汾渭流域。 然而现代惹芭在我国各地仅有零星种植 , 退化成为半野生药用作物。 原
因何在? 李播先生认为 : “ 由于后来兴起的玉蜀黍 , 籽粒既大 , 生产力又强 , 很快就取代惹
改的位置 ” ⑧ 。 诚然玉米的引种对 中国栽培作物的地位冲击很大 , 在旱作地 区很大程度上取代
了樱 、 黍 、 高粱 、 小麦和大麦的地位 。 但玉米和慧该的生态 学位置是不同的 。 玉米是早生作
物 , 惹改是沼生和湿生作物 , 玉米无法取代惹改的位置 ; 而且 , 据史料记载玉米最早在明代
才传入中国 , 而慧截早在秦汉时就已退出主要作物的行列了 , 两者相差一千多年 。 早在先秦
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即所谓的五谷中没有惹芭的地位就是明证 。
看来必需从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内部因素去考察这种变化的原因 。
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生态环境的转变造成的 。 据研究证明 , 从距今大约一万
二千年开始 , 黄土高原的气候以多次回旋的方式逐步由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向冷凉干早的
温带气候转变 , 匆 已成定论 , 这必然使沼生至湿生的意改逐步丧失其繁衍的生态环境 , 逐步
退出人类社会。 但在早期这正好是惹改得势的先决条件。
夏 禹为什么能取代舜的领袖地位 ?除其它原因外 , 他是新兴生产力的代表 。 舜继承的农业
生产是刀耕火种式 , 焚林而 田 。 而大禹加以发展 , 创立了排水农业 。 在古史传说中 , 自炎黄
. 本文承郭忠胜同志告清怜此歌谢
一 1一
共工至尧 、 舜 、 获时袱 洪水成灾 , 历时久 , 掩地广 , 为害严重 。 特别景响到平川伍地农业的
开打和发展 。 普遍流传的毖瓦治水传说 , 正是中国上古时袱劳动人民为发展犯她农业与洪捞
灾害作斗争溉集中反映 。 从 《 尚书 · 益程 》 看 , 汰欲抬水包拓俩方该跳工作 , 一是 “ 决大川
距四海 ” , 即疏通河道 , 二是 “ 拔献绘距川 ” , 即用构泣把田蜀 中积水排泄到川泽中去 。 这是
巩固发展低地农业 的基础 。 经过这番整治 , 人们才能 “ 降丘宅土 ” ( 《 减贡 》 ) , 在平坦的
原野上耕种 , 达到 “ 搏民乃粒 , ( 《 尚书 · 益程 》 ) 的目的 。 《史记 ·殷本纪第三》@ : “ 古禹
泉陶久劳于外 , 其有功于民 , 民乃有安 。 东为江 , 讹为挤 , 西为河 , 南为淮 , 四续 已修 , 万
民乃有居 。 后程 降播 , 农植百谷 ” 。 舜以前的山地农业 , 用功多而收获少 , 禹开始的恨地农
业交通便而收获多 。 人类由森林物科变成草原物种 , 夏民可 以锐是员成了最后 的 一 步。 在
田野上修建起沟恤 , 改变地面径流遍地流撩的情祝后 , 才能出现土平水清叭现象 , 所以 《 诗
经 · 沐雅 · 羲苗 》 记 载 “ 厉队既平 , 泉流既清 . 。 故认截不仅是水利专家 , 也是六规模农业
生产井 田制的始祖 。 所以周人把他们先进的农业生产看作是夏减开创的事业的延 续 。 如《诗经
. 小雅 · 信南山 》 说 : “信彼南山 , 继禹甸之 。 眨随原瞩 , 曾剥田之 。我疆我理 , 南东其亩。 .
在解决耕地闷题后 , 农业生产便上了一个新台阶。 《尚 书 · 甫 制 》 “ 禹平 水 土 , 主 名 山
! 11
, 程 降播谷 , 农龚嘉谷 , 惟殷于 民” , 《史记 · 玉帝本纪第一 》 “ 益 主 虞 , 山 泽 辟 , 弃
主程 , 百谷时茂 ” 匆 就是这个意思 。 而所谓 “ 山泽辟 ” 就是指山地农业和低地招泽农业并重
发展 。 在这种基础上新的作物便开始次规模推广了 。 这就是 《 史记 · 夏本纪第二 》 “ 与樱予
众旅难得之食 ” ⑧ 的含义所在 。 这些难得之食是什么呢 ? 《 尚书 · 咎裔谋 》 认为是 : 禹治九
河后 , “ 暨梭播 , 奏 庶根食 ” ( 郑日 : 禹复与程教民种泽物莱疏难左之食 ) 。 这就是推广招
泽作物与蔬菜作物等 。 具体为稻 、 荻 、 惹截 、 菱等 。 稻作始于神农 。 《 管子 · 轻重戊 》 篇 :
“ 神农作 , 树五谷箕山之阳 , 九州之民乃知谷食 ” 。 《史记 · 夏本纪 一》 : “ 禹阪九泽 , 度九
山 , 令益于众热稻 , 可 种卑湿 。 ” 《礼记 · 内则》 : “ 食蜗酸而瓦食雄羹 ” 。 《周礼 · 天官 》
载 : “ 食医凡会脆食之宜鱼宜蔗 。 ” 《周礼 · 天官 · 膳夫 》 : “ 食用六谷 ” , 郑玄注引郑众
日 : “ 六谷 : 称 、 黍 、 被 、 梁 、 麦 、 蓝 。 , 称即稻 , 蓝即指我米也 。 《 山海经 》 载: “ 帝下
之都 , 昆仑之抵有木禾 ” 。 “ 开明北有 … …木禾… … ” 。 ⑧这就说明在黄帝时代慧改即被栽培
驯化。 L古代惹截又名解最 ( 本草经 ) 。 传说夏禹的母亲修已因喜吃惹芭饭而生禹 , 夏族因
“ 拟 , 为姓 。 @ 《 史记 · 五帝本纪 》 : “ 帝禹为夏后 而 别 氏 , 姓拟 ( 芭 ) 氏 ” 。 《史记 ·
夏本纪 》 《索隐 》 : “ 《帝王纪 》 云 : `父练妻修已 , 贝流星贯昂 , 梦接意惑 , 又吞神珠慧
改 , 胸诉而生禹。 ” L 王充 《 论衡 · 奇怪篇 》 中说 : “ 禹母吞慧改而生禹 ” 。 《吴越春秋 》
也载 : “ 鲸娶有萃氏之 女日女嬉 , 年壮未孽 , 嬉于砒山得惹截而吞之 , 意若为人 所 惑而 妊
孕 。 ” ⑧这些史料说明从黄帝至夏禹时代慧截 已成为 中原地区最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 。 降至
商周 惹芭的地位未变。 《诗经 · 周南 》 中记有 “ 采采末芭 ” 就是指惹改而言的。 《周书 · 王
会 》 日 : “ 康民 ( 西戎 ) 以俘改 , 俘改者其实如李 , 食之宜人 。 ” 什么是 “ 俘芭 ” J 可有两
解 , 一是袍树 , ( 口、 cr “ : 川。 n d o l`f er o B L ) , 二是惹改 。 因袍实为卵形至椭圆形并不象
李果 , 所以非一解 。 又因惹改去皮的惹仁 ( 米 ) 大粒圆形 , 有一腹沟 、 种皮深红色与成熟李
果相似 , 所 以作者认为 “ 样改 ” 乃为慧改 。 从史料看惹该应有着比较广泛的栽培基础 , 我们
的祖先对它的生物学特性也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于惹改在沼泽 、 河岸 、 湖边 、 下湿地以及有灌溉条件的旱地都可以良好生长 . 而且水
淹后只要退水还可以继续生长 . 比水稻 、 苑等其它沼生作物更适应温瞪湿润的气候和低地排
一 2一
水不良但又早涝无常的环境 。 惹故的这一特征很重要。 在人类同水早灾害做斗争时 , 早期由
于生产力的低下 , 对田地中的水量无法随意控制 , 如现代稻 田中那样 ; 那么一涝而十暴对水
稻和孤可能意味着绝收 , 而 惹政以它特有的抗水淹性 、 湿生性 和抗早性可获海满意的收成 。
这种对夏 禹时代特有农业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使惹改具有相对强的生产力 , 理应成为夏族发展
低地农业的主要栽培物种 。
从神话传说上看 , “ 吞慧改而生禹” 及夏族以惹改为姓 , 反映了慧改 已成为夏族特有的图
腾标记 。 查中国上古历史 , 后来组成中华民族的三大集团 ( 华夏民族 、 即河浴集团 ; 海岱民
族 、 即东夷集团 , 江汉民族 , 即苗蛮集团 ) , 都以各种动物为 图腾 , 仅有华夏河洛集团的黄
帝族这一支系以植物为图腾 。
在中国历史的童年时期即传说远古时代农业生产发端于焚林而田 。 神农的主要贡献在由
他率领部落民 “ 烈山泽而焚之 ” , 较大规模地开垦 了桃地 。 直至到后世三圣 “ 尧 、 舜 、 禹 ” 时
代更变本加厉推行这种技术 。 《 周易 · 系辞下第八 》 : “ 神农 氏没 , 黄帝 尧舜氏作 , 通其变
使民不倦 , 神而化之 , 使民宜之 , 易穷则变 , 变则通 , 通则久 。 ” 焚林而田 , 才能如 《史记
· 五帝本纪第一 》 所说 “ 轩辕… 艺五谷 , ” 洲 “ 时播百谷草木 , 淳化鸟答虫蛾 , 旁罗 日月星辰
水波土石金玉 ” 。 一 、 《 管子 》 记载有 : “ 黄帝之王… … 不利其路 , 焚山林 , 破增拔。 ” 反映
了黄帝推行神农的政策。 舜有尧婿 , 娶娥皇女英在厉山开荒种地 , 仓凛富实 , 民咸而付之 ,
乃作 南风之歌 , 现在山西历山有舜王评 , 据传有其遗迹 , 《史记 》 日 : “ 舜耕于历山 。 ” 就
是证明 。 舜的山西沁水历山与神农的湖北随州殷家店厉山 ( 烈山 ) 音同但异 地 。 厉 乃 烈 也
反央了神农至舜沟 氏一寸间 ( 一说祖距五世 , 一说相炬三十世 ) 农业生产主要 以焚林而田的山
地农业 。 《 孟子 · 腾文公 · 上 》 载 : “ 舜 吏益掌火 , 益烈山泽而焚之 , 禽浮逃匿 , ~一 然后
中国可得而食也。 ” 实示上庄人类冲样澎变 日益 曾泊且武 得日益 清良后 , 焚休灼目为还 要加上
狩措 沟勺容。 夏商寸浅 , 商王武了一次分借失勿达 t o 2 3 5只 , 乃采 月尺兵团戈 为 “ 火 攻 ” 即
烧自后才脂办列。 正是由子么仲戈观 漠沟田 借 舌功 , 不仅消余了答害 , 保沪了农丰物 , 而且
还开发了农田 , 不少借区 史及了倪国 。 春 次戈园以 有 , 已开始 戈片也开 厅仅卫 , 吏黄可 l补下
游池 区及其支充 胃、 汾 、 伊 、 j各享河 冷一F 游 书原 , 太行山 东蓄 , 像西山 也沟东 奄及 公东正凌
西魔等广大地 特为深沐已开治 涅受皮不 。 但力 全也区 一役 莱沐玉名 交多。 居 《史 君 》 记 戈,
由于金属工 具沟誉应吏月 , 待洲 去决摇开治 雇户 , 主 ,公力力是高 , 一些 平 京 也 区 “ 上夫耐
众 ” , 井国 剑变发 余 , 欠批元也夕也 匀汉灵 , 便 不导下上山 没沐开芫 。 这 么 乏转习 边百 .央更法
后奖动洪伐 , 富国屋乓沟重勇昔道 , 而 又东六国包不 l司涅变效方 , 对 深沐 自艾坏达川立前均
程变 。 商涣从折兴也兰 .介及为租益此友妞来民开芫 、 发履夜业主产列为 “ 治国之要 ” , “ 为
国之术 ” 。 商涣左吴拳公变去须发 为第一个命令 , 就是 《垦草令 》 , 提出二十条保证开荒发
展 农业主产的着施 . 强 周指出 : “ 为国之效 , 务在垦草。 ” 经过九年 , 秦国势 大振 。 在胜利
的基础上 , 于秦孝公十二年 ( 前 3 50 年 ) , 商袂又进一步推行了 “ 为井田开 I汗 陌封疆 ” 公 的
重大措施 。 商殃废井田开 ! ;于陌对僵 , 使奴隶主贵族系来圈占为上地界限波波坏 , 从此荒也可
以任意开垦 , 自由买卖 。 虽然这是生产关系在生产力推动下的一次重大革命 . 但由于人类对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足也导致没灭森林破坏了主态平衡 , 也是当初所料不及的 。
自春伙战国以来 , 人工取火已达纽非常熟练均方便程度 , 火 攻便成为战争沟一种常用手
段 , 这样频繁灼战争导致深休 为尺片 没灭 。 交战双方为了赢得成争灼胜利 , 还要准备大量的
军用物资 . 而且所到之处 , 均以焚浇林木为炊 , 同时由于战术上需要 , 经常用森林拳障碍物
一 3一
做掩护和进攻 。 因此 , 战争导致对森林的破坏 , 屡见不鲜 : 齐桓公伐孤竹国 , 取火烧山五甘
夜不绝 , 晋文公为驱介子推出绵山 , 放火烧山半月不息 , 晋为灭秦袭郑之兵 在蜻 山 摆下火
阵 , 烧得片木无存 , 晋楚城蹼之战中晋文公把有萃 ( 河南陈留 ) 的森林统统砍掉 , 魏文侯伐
中山国火焚揪山 , 等等 。
春秋战国是我国大规模地从青铜时代转变为铁器时代 , 也是青铜工具得到最广泛应用的
时代 。 金属工具使用的首要前提是冶炼。 这种冶炼所用 的燃料在当时不了解煤炭作用时只能
是木炭。 这样 , 金属工具 的 日益广泛的推广就使森林命运 日益恶化 。 这一点从古 埃及 青 铜
冶炼由于森林资源枯竭而突然中止的事实得到反证。 中国当时虽然没有达到这种地步 , 但对
森林资源的破坏应当是十分严重的 。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统治阶级为了追求穷奢极欲的生活 , 一代胜过 一 代 地 大兴土
木 , 使森林不断遭到大面积毁坏 。 如楚灵王筑章华宫广裹四十里 , 章华台高三十切 , 晋平公
仿章华之制建 虎邪宫 , 吴王夫差建姑苏 台 , 三年聚桥 五年方成 , 高三百丈 , 广八十四丈 ,
范舞焚之 , 火弥月不息 , 秦始皇修阿房宫 J 复压至三百多里 。 唐 · 杜牧 《 阿房宫赋 》 中言 :
“ 蜀山兀 , 阿房出 ” 是毁林兴建宫殿的真实写照 。 这也说明在秦时关中地方 已没有大片可供
采伐的森林了 。
至此 , 脆弱的生态结构已被完全破坏 , 无法恢复 , 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系统从整体上看
已荡然无存。 随着森林的消失 , 湿润的气候环境已不复存在 , 湖泊干涸 , 河道断流。 以沼生
和湿生为主的惹截在黄河流域已没有繁衍的条件了 。 相反 , 由于江南气候湿润 , 人为破 坏较
少 , 慧改还有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国学者多方面的研究表明 , 我国 自夏朝以来 , 古代气温变化 ,如果以公元 1 0 0 0年左右为
界可把它划为两个时期 , 前期以温暖期为主 , 年平均气温高于现在 1一2摄氏度 , 后期则以寒冷
期为主 , 年平均气温低于现在 1一 2摄氏度 。 ⑥ 雨量的变 化趋势和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 而且湿
润和温暖钥 、 干 旱和寒冷期泪重合 , 所以变 化趋势是由多湿润 向多干 旱发展 , 雨量减少 。 如果以
公元 1 0 0 。年为界划为两段 , 前段显润朋时间长 , 干旱期短 ; 后 段则是湿润期短 , 干旱期长 。
前期干早期和湿润期分别是 3 50 年和 550 年 , 而后期则分别为 5 80 年和 3 2 0年 。 这种状况在北纬
35 一 40 度 灼黄可充域 是现导更为明显 。 L 万史时期气候变迁 造成了我国北方湿润区和半湿润
区由北向有退缩 , 即戎国适宜农业的地区 南退 。 具体丧现为 。 如果年平 均 温 度 降低一摄氏
度 , 就等于把这个地区向高纬度推移了 2 0 ~ 30 0公里 ; 如果减少 1 0 m m的降水 , 我 国东部农
业区就会向东南退缩 10 公里 以上 , 在山西和河北则达到 50 0公里 。 由此看来自公元 10 0 0年以
来 , 由于 气温 下泽租降欠成少 , 汾 胃流域已 毖本退出理论上的宜农区域 。 当然由于水利工程和
农 业伎术沟次进 , 大大吸消了这 仲气民变 叱的不利影响 , 但人类匣不得不采用更多的抗早物
种和 品仲 , 这洋 , 水稻 、 振和慧改必然尤后从这一地 区消失 。 据李长年的看法 , 由于这种变
化 ,致 吏从春伙讨期或昔更早一些对侯开始中国粮食主产结构有所变化 ,其显著特征是 : 抗早
的粟 、 款 的地泣迅速上升 , 同对高纬度和高寒地区大力推广黍 、 翟 。 @ 即 《孟子 · 告子下 》
所说 “ 夫路 , 五谷不生 , 惟黍主之 。 ”
黄河流域主态系流不可逆沟转变还可 以从气候周期与中国社会周期的交织中推演出来 。
按竺可贞光主住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侯变迁的初步研究 ” 一文的结论看来 : 商时 期 温 暖 的
气侯伍周 初恶化 , 但奋伙 、 战国至西汉又趋于暖和 , 这本应成为生态系统恢复 的良好时期 ,
但却处于中国让合最广泛 、 激烈灼变动期间 。 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统一战争多次将黄河流域变
一 4一
成火海 , 社会的变动完全抵消了气候变动的有利之处 。 西汉 以后 , 气候总的趋势是由温暖向
寒冷演变 。 至东汉 、 三国 、 南北朝达最低点 , 生态系统 向着不利的方向演变 。 虽 然其中有西
汉二百余年和东汉近二百年的承平时期 , 但生态系统不待恢复就立即被一次超过一次的战火
所抵消 。 第一次是绿林赤眉起义 , 第二次是黄巾起义 , 然后是连绵数百年的南北叨战争 。 战
火从关 中地区一直发展到长城以南 淮河上下 。 生态系统的最低点与战争猛烈程度的最高点
在南北朝的相遇 , 使黄河流域 已基本丧失了恢复湿润气候的可能 。 《后汉 书 · 贡禹传 》中说 : “斩
伐林木 , 亡有时禁 , 水旱之灾 , 未必不氯此也 。 ” 事实 已教育了社会上 的有识之士 , 但挽救
森林生态系统已为时过晚 。 隋唐时 J 中国气候又变得暖和 , 但中原人 口 的激增 , , 不仅使开垦
的草原和林区不会恢复成森林 ,还使更多的边远林区也被开垦为农田 。 黄土高原又一次失去了
生态复原的可能性 。 五代十国至北宋 , 中国气候加剧转寒 , 十二世纪时达到顶点 。 这时又处
在中国社会大变动时期 , 中原地区数百年战争不息 , 生态系统的最低点与战争猛烈程度最高
点又一次相遇 , 黄河流域 已完全丧失了恢复湿润气候的可能 。 其标志是竹子这种主要的指示
植物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培植 了。 自隋唐在河内 ( 河南博爱 ) 、 西安和凤翔设立管
理竹园的竹监司 ,在宋元两代断断续续 , 直到明朝 ( 公元 1 3 6 8一 1 6 4 4 ) 末年 已完全停止 。 相应
的河北 、 山西丙省为导灾次玫: 唐氏呼百羊 3 . 3次 清比每百年 3 4 . 2次 。 干 导己邃 卜析贫为黄
河流域主要的气候特征 。
所以慧改在中原地区的失势是与气候生态环境的演变分不开的。 惹芭退出栽培作物的时
间最晚为明朝中晚期 , 与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有所巧合 , 但两者的进退是有着根本不同的内
在因素制约的 , 不应混同 。
从另一方面看 ,慧战的失奔也是因它本身具育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履的内在缺 陷造成的 。
据考证 , 《尔准 》 上我慧战又名 表售或马泻 。 马泻 昔乃骡马食之腹泻也 , 并非良好的词料 。 以
后 李对珍 《本草纲 目 》 对昔改茎仟租很为写下作用有了明确为记载 , 而现代药理 学研究证明
青成确对哺乳动物的内胜和场誉有加速濡动促使泻下的作用 。 L 这就使我们推论到在上古时
代慧或邀主召泽 、 河 明学边及山谷 , 先民门并不需要冲值 , 可象采集秦赓一样攻获 。 即所谓
仰滴府洽 , 这忧 是 《 诗经 》 “ 采采 丧雪” 的本意 。 后来在发履低地农业生产时 , 它 又是唯一
适于当时湿润多雨气侯和平原湿地的栽堵作物 , 这又是 ” 山泽辞 “ 的本意 。 由于 当时生产工
具的落后 , 人类对上地的利用是间赘比的或传移比的 , 对栽 培作物的收获是割穗脱粒 , 茎杆
弃之不间 。 这种沮枚为主产方式非常适立慧战沮壮的茎杆 、 高大的值株 、 最大的籽粒及宿根再
生等主物学待比。 然而到中古时代 , 由于畜牧业与农业都进入发达时期 , 在 中原地区的低地
几乎听有为上池都己波开垦完毕 , 农业和 畜收业为矛 昏日益突出 , 那就是食草 兽的食料来源
二 如何解决? 如果醚主上古寸代未开垦为山林 、 草地可 晚为食草誊的攻地 , 甚至连杂食的猪也
可以通过枚攻卡锌央宾食料河医 , 但这付不行了 。 解决同西的方法是取消 畜牧业单纯以种植
业为主嗯 ? 还 是词料冲渣业 、 畜农亚并重尼 ? 显 热后一种方式是 最 合 理 的 。 不 可 能 单 纯
发属仲渣业主产 , 因为当寸最龙连 为农业主产方式是推广牛拼代替人力来阳属拼 。 牛不仅是
动力来原也匙人类食物 袭原 , 不解决 书为食料农业主产 如 何 发 展 ? 而 且 , 在 交 通 上马匹
( 包活摄 、 驴 ) 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 在战争中马匹 也或了唯一重要为动物 。 供养大量的马匹
是当时政府头等大事 , 因为它涉及到攻汉的稳定问题 。 然而人 口的繁衍 , 上地的广泛开垦并
没有为畜枚业留下多少天地 , 依靠放 次是恨本行不通为。 退洪玉坟将 乏一场灾难 , 丙史上几
次大的实渔 , 北 势才组 , 契丹 、 金为前匆 , 元扔前姗 , 清祖前翅邹故过聋试 , 但邵以失败告
一 5一
终 。 要么政权垮台 , 要么回归 以种植 业为主 。 因为受生态学能量金字塔规律制约 , 上地供养
一级消费者农 民的人数妥远远超过二级消费者牧 民的人数 , 两者之间最高的比值达 1归 l 。
有限的土地如何供养多量 的人 口和牲畜 ? 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人吃植物的种 籽 , 兽 吃 植 物茎
杆 , 使上地的全部生物 学产量达到最高转化率 。 在这种严酷的主物学规律制约下 . 中国农业
对栽培作物种类的主物学特性有着异常特殊的要求 : 籽粒基本满足人类营养的需要 , 茎杆基
本保证食草 一产主要是牛马营养的需求 , 而且不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要如此 。 那么唯一合
乎 目的作物优 是粱 。 这扰是为什么中国是世 界上唯一 以粟为主的农业国重要原因 。 小麦虽然
籽粒营养价值高 , 但茎杆几乎不适合食草兽食用 ( 含有阿瑰酸 、 对香豆酸 , 麦角留醇等 ) ,
不是理想的栽培作物多 然由于它秋种春收与裹并不争地 , 自然不会被淘汰 。 而豆类由于肥地
耐阴可采用间 、 混 、 套 、 复 、 轮等方式与粟类共存 , 又可做为兽类的补充饲料 , 受先民的重
视 。 这样惹改 因其主育期长 , 茎杆不宜作饲料而 被淘汰 。
再者中古时期发明的造纸术需要大量植物纤维 , 慧改由于茎杆粗壮产草量高理应受到重
视 , 但其茎杆含有大量硅质 , 由于当时技术手段的限制 , 从慧改茎杆中分离纤维相当 困难 ,
无法成为造纸原料 。 因此 , 慧故因其综合利用价值连稻草 、 麦草都不如而被排除在主要粮食
作物之外 , 晚至汉代确定的五谷中已看不到惹截的影子 。
最重要的是 , 农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或基本原因既不是冰河期过后气候变化 、 食物类型改
变等外部因素 , 也不是人类社会所谓依存经济 ( 渔猎采集经济 ) 的危机等内部因素造成的 ,
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结构与人类智力水平的发展 , 人类对食物有一个越来越苛刻的要求 : 即必
须周年均衡地供应高质量的食物 , 不能饱则弃余 , 饿则搜寻 。 这个要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 才能提出的任务 . 是渔猎采集 经济发展到最后阶段必然产生的结果 , 也是人类智力发
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人类智力的进化经厉了动物伦状对称到平 面对称轴对称到 不 对 称 的
变化及头部化到大脑化的发展后 , 已上升到一个新的仅仅属于人的阶段即额叶化 。 对现代人
类来讲额叶化方兴未艾 。 额叶一语言一社会的产生使人类具有一 种完全不同于动物的最伟大
的生存技巧 : 我们从未停止过探索 , 从不满足现有的知识 ; 我们解决的每一个问题 总会导致另
一些更多问迈的产主和解决 。 这种人类大脑的额叶化的结果 , 就是人类成为所有动物中唯一具
有对白己前途不断地永远处于焦虑和担心的状态中的高级动物 。 农业的产生就是这 种思维方
式造成 社会结构变化的一个结果。 为什么在全世界厉史上的农业都经历了由根茎类生产向禾
谷类生产转化的过程 , 就是因为禾谷类不仅主产力高 , 适于集约化栽培 , 提供的营养价值高
( 热量 、蛋 白贡 、脂肪与搪类等 ) , 而且在于谷物都具有极好的贮藏性 。 小麦 、 玉米特别是大麦 、
粟 、 黍 、水渭等都具有高硅酸盐而密实不透气的颖壳 , 具有防止昆虫和微生物及水气侵害的能
力 , 是极少数具有长期贮藏的能力并可 一长途跋涉用于商品交换的物种。 所以 , 为非收获季节
和灾荒提供食物是农业产生的基本动力 , 而农业生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选择培育驯化了极少
数的物种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 慧改虽然有着比粟 、 黍和水稻颖壳更 坚 硬 的 珐琅质总
苞 , 但这个总苞并不是密不透气的 , 而是上面有胫芽伸长的出口 ( 雄穗着生处 ) 和下面胚根
生长的出 口 ( 总苞柄着生处 ) 。 这两出口提供了昆虫和病菌及水气侵入的通道 , 在较短时间
内就不免曳蠢和霉变 。 因此 , 慧改种籽的贮藏性比粟 、 黍 、 稻 、 大麦要差得 多 。 加之古代人
类对粮食的贮成技术和手段的水平比较低下 , 增加了不少贮藏困难。 这样慧芭在农艺性状上
的致命缺点使它无法 与粟 、 黍 、稻 、 大麦平起平坐 , 加之其它因素 , 惹改在黄河流域便逐步退出
主要栽培作物约行列 。 但又由于其突出的优点无法替代 , 零星种植便成了慧截在中国的主要
一 6一
生产方式。
(作者工作单位 :山 西农业 大学 )
注 释 :
① N· W· 酉蒙兹 , 19 8 了年 4月 : 《 作物进化 》 , 农业 出版社 , 65 。一 6刹页 , 2 73 页 , 2 3 5一 247 页 .
②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1 98 4年 5月 : 《 新中国的考古发 现和研 究 》 , 文物出版社 , 145 页
③⑦ 「明〕 李时珍 : 《 本草纲 目 》 , 19 8 2年 ] l月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1 4 8 7~ 1 4 9 0页 .
④林 启寿 . 19 77年 5月 : 《 中草药成分化 学 》 , 科学 出版 社 , 64 页 .
⑤李扬汉 , 19了6年 6月 : 《 禾本科作物形态 解剖 》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4 91 页 。
⑧任永波 , 1 9 , 。年 3月 : . C , 、 C : 植物的 分类 . 分布和进 七 ” , 《 植物杂志 》 , 1 9 9 。年。期 , 3 8 ~ 39 页 。
⑧李潘 , 198 4年 3月 : 《 中国栽培植物发 展史 》 , 科学 出版仕 , 7页 。
⑨唐克丽等 , 19 82 年几1月 : . 扶风黄土剖面中埋藏古土壤的微形态及 其发生 学的探讨 “ , 《 第三届全国第四 纪学术会
议 论文 集 》 7 页 。
席承藩 , 19 8 2年 1 1月 : “试论土奥性状与第 四纪变迁 ” , 《 第三 届全国第 四纪学术会议论文集 》 72 页 .
矫春甫 , 1 984 年 3月 : . 古代文明与气 候” , 《 地理知识 》 , 1 9 3 4年 3期 2 8页 .
高由禧 , 19 8 4年 12 月 : “ 青藏高原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 , 《 百科知 识 》 , 1 98 4年 1 2期 37 ~ 4 。页 .
林景星 : 19 8 2年 1 1月 : “中国第四 纪有孔动物群 ” , 《 第三届全国第 四纪学术会议论文集 》 31 页 .
丁梦林 ; 10 3 2年 1 1月 : “ 占地震与通 占寸比洪 长专兑方 邑习 ’ , 《 书 三 国全国书四 纪 学术会 议论文集 》 2 0 6 页 .
段万调 ; 10 81 年 : . 我 国第四纪气候变迁的研究 ” 《 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 论会文集 ( 197 8 ) 》 , 19 81 年科学出版社 。
赵希涛等 , 1 9粗年 : “中国东部 3。。。。年来气候变迁 一与海平面变化对平原河 流发育的影响 ” , 《 1 98 4年环 婆变迁学术
会 议论文 》 。
翟乾祥 , 19 84 年 : “ 海河下游环境的变迁及今后演变趋势 ” , 《 19 8 4年环境变迁学术会议论文 》
田 世英 , 19 8 2年 4月 : . 黄河流域古湖钩沉 ” , 《 山西大学学报 》 , 19 8 2年 2期 3 2页 .
L ( 汉 ) 司马迁 : 公史记 》 , 中华书局 , 19 8。年 9月 。
L穆祥桐等 , 1 98 9年 6月 : . 中国农史资料选编 “ , 《 农业考古 》 , 1 98 9年 1期 394 页
L李瑶 , 19 34 年 3月 : 《 中 国栽培植物发展史 》 2 71 页 。
⑥李嚼 , 19 8 4年 3月 : 哎中国栽 培植物发晨史 》 了页 。
⑧ ( 掩 ) 昊普 ; 《 神农本草圣 》 , 人民 卫尘 出叹吐 , 10 6 ,年 I月 , 19 页 。
⑥倪根金 , 19 8 8年 6月 : . 试论气侯变迁对 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经齐的毖响 ” , 《 农 业考古 》 1 9吕3年 1期 , 2淞页 .
L郑斯中 , 工9了了年 : ` 伐国东南部地 区近两千年来早 漪灾害及湿润伏况变佑的初步 研究 ” , 《 气候变化和 迢长加项报
会 议文集 》 , 19了了年科学 出版社 .
O 李 长年 ,
⑥竺可 演 ,
1 982 年 3月 : ` 洛途戈国 浮勿原 淞” , 《 农史开充 》 书二 馋 , 农 也出版次 , 16 五 。
19 7 3年 : . 扫国左五千年来气 烫吏壬 1冷 功多砰充 ” , 哎人 是 日很 》 ! 9 7 3年弓月 19 日三版
L全国巾药汇编编写组 : 19 了3年 12 月 : 《 全 国 扣药汇编 》 , 4 2 2页 .
一 7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