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豆瓣菜及其发展前景



全 文 :· 种子科技 · ·1 9 93 ( 5) · · 综 述 ·
从书从书从书从从书从从从取从场止盛止从从从从书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从书求求来从从从从书从车
_ _一 ` 仁似卜子`未`耘于介振
书鸯氛努黔号
犷补豹丰朴妹
豆瓣菜( N a st urt i u m. RB , ) , 又名西洋菜 、 水那
菜 、 水田芥 、是十字花科豆瓣菜属中的栽培种 。 世界
上有两个种 : 八喂“ 。 八` m o f 爪动 a 介 R . B : 为二倍体 ,
Z n = Zx ~ 3 2
; N 动忿“ r 瓦“ m m众 or hP 夕l u m ( B on n . )
R ch b 为异源四倍体 , 2二一 4 x 一 64 . 还有由二倍体和
四倍体杂交而成的三倍体。
豆瓣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 , 14 世纪初英国和法
国就有栽培 , 尔后相继传到美洲 、 南非 、 澳大利亚 、 新
西兰 、 日本及热带地区许多国家 。我国广东省栽培历
史最长 (佛山地区率先引进 ) , 清嘉庆十年 (公元
1 8。尽年 )温汝能在《龙山乡志》 (龙山即今顺德 )中便
有 “ 西洋菜 (原注 : 乡人误为苑菜 ) ,叶细 ,根柔软 , 生
海边 ,冬后断而插入莲盆中 ,尤为甘滑可口 ,宜拌肥
肉作羹” 的记述 ,迄今已近 20 年 。 现广东 、 广西 、 台
湾 、 上海 、 福建 、 四川 、 云南 、 江西等省市均有栽培 。
豆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 ,清香可口 ,营养丰富 。
每 10 。 克嫩茎叶约含水分 93 % ,维生素 A s o 0 O国际
单位 ,维生素 C 79 毫克 , 还富含钙和铁 。 其嫩茎叶可
供做沙拉 、盘菜配料 、 羹汤或单炒 ,还可生食 。 在我国
台湾省誉为叶菜类之上 品 , 在国际市场也是倍受欢
迎的紧俏蔬菜之一 。 全草可供药用 , 有解毒 、利尿的
功效 。
l 特征 、特性 .
1
.
1 特征 :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 浅根系 , 茎节
易发生不定根 。 茎甸甸 ,色绿 ,横切面呈圆形 , 高 25
~ 5 厘米 ,粗 。 . 4 ~ 。 . 6 厘米 , 腋芽萌发力·强 , 分柱
多 (多从基部叶腋抽出侧茎 ) 。奇数羽状复叶 , 小叶片
1~ 4 对 ,卵圆或近 圆形 , 顶端小叶较大 , 色浓绿 , 如
遇低温 、 干燥 、 虫害变为暗紫色 。 总状花序 , 两性花 ,
花小 , 色白。 长角果 , 长 2 5~ 2 0 毫米 , 宽 2一 4毫米 ,
每个角果有种子 35 粒左右 , 成熟后角果易开裂 。 种
子扁椭圆形 ,棕褐色 , 细小 , 千粒重 。 , 15 一 0 . 25 克 。
1 : 2 特性 : 喜冷凉 , 忌炎热 。 温度在 10 C 以下生长
缓慢 , 15 ~ 邵 ℃时生长 良好 , 尤以 20 亡左右生 长最
为迅速 (商品品质优良 ) , 30 ℃以上便生长 困难 。 喜
光 , 光照不足或栽植密度过大茎叶生长纤弱 。 喜湿 ,
宜生长于水中 、 水沟边 、 山涧河边 、 沼泽或水田 , 水层
过深植株易徒长 , 水层过浅新茎易老化 。 肥料充足生
长茂盛 , 对氮肥需求量较大 。 各种土壤均可种植 , 尤
适于 尸H 6 . 5一 7 . 5 的粘壤土和壤土 。
2 栽培要点
在豆瓣菜的整个生长季节中 , 可采收嫩茎叶五六次
(纬度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少采收一二次 ) , 一般亩产
约 5 0 。。 公斤 , 高者可达 9 0 0 0 公斤 。 在栽培方面应注
意抓好以下五点 :
2
.
1 施肥 : 豆瓣菜的生长势很强 , 需肥量较大 。 应施
足底肥 , 分期施肥 。 每次采收以后 , 待 x口割伤口愈合 ,
适时追施以氮肥为主的补偿肥 。
2
.
2 育苗 :可采取无性繁殖 (茎蔓 )种苗或种子繁殖
实生苗 。
2
.
2
.
1 无性繁殖 : 在武汉地区于 5 月间将大 田秧苗
移到通风荫凉的旱地留种 ,同时覆盖遮阳网 。 农户也
可将大田秧苗移到丝瓜的棚架下越夏 。 留种 田的面
积约为计划栽培面积的 1 / 4 。
2龙 . 2 一 种子繁殖 : 在武汉地区于 8 月底或 9 月初 ,
仿照水稻湿润秧田的耕整方式准备苗床 ,将豆瓣菜
的种子混拌细砂撤于苗床 ,播后薄盖干细土 ,待苗高
3~ 4 厘米时苗床浸小水 , 随着幼苗增高逐步加深保
水层 。
2
.
3 栽插 :
2
.
3
.
1 时间 :将 10 厘米长的豆瓣菜茎蔓 (于 9 月上
旬 )或 功一 12 厘米高时连根拔起的实生苗于 9 月中
旬至下旬 (武汉地区 )栽插到大 田 。
2
.
3
.
2 密度 :各地栽插的密度差别很大 。 栽培历史
较长 、 管理水平较高的地区密度较大 , 亩栽 4 万至 5
万穴 。 栽培历史较短的新区密度较小 , 亩栽仅 1 . 5 万
至 2 . 5 万穴 ,每穴 3一 5 株 。
2
.
4 管水 :在种苗栽插到本田以后 , 初期 田间保持
湿润状态 ,促进根系发育 , 发苗以后水层保持在 5 厘
米为宜 。

2 1
·
· 种子科技 · · 1 93 9( 5)· 综 述 ·
扩 ` 护 ~甲 遭泞 个翻汗 小遨月 , . 在培养基 中加入生长调节剂 , 改变培养基成分 , 或改
变外界环境条件 , 延长试管苗的生 长 , 藉以延长保肴
时间 。 作物种质保存的离体方法 一般有两种 :
1 采用限制生长的培养基保存
这种种质保存方法一般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
生长 延缓剂 ( 如脱落酸 ) 、 生长抑制剂 (如比久 、 矮壮
素 )或渗透压 调节剂 (如高浓度的蔗糖 、 甘露糖醇和
山梨糖醇 )等 。
限制生长的培养基应能保证培养物的生存 ,并
把它的生长限制在最低程度 。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
用于甘薯 、 马铃薯 、柑桔等的种质保存 。 实践证明 , 利
用这种方法可保存种质一年以上 , 有的甚至可保存
三年一以上 。
2 低温和超低温保存
每种作辱瓣朽有其生长的适宜温度 , 温度降低就
抑制其生长和发育 。 人们正是有效地利用了作物的
这 一特点 , 将植物的某 一部分 如茎尖 、 幼肛: 、 体细胞
胚等放在低温 (1 。 C 以下 )和超低温 ( 一 1 9 6 亡 ) 一下保
存 。 这种方法对于保存种质更为有效 , 保存时间长 ,
一般都农 几年以上 , 甚 至可保存十几年
在利 用低温和超低温保存作物种质时 , 要 防止
低温 对培荞物的冻害 因而在保存过程中都要 加人
}线冻保护剂 · `常用的有 5% 一 7 裕的二 甲基 亚 矾和
5%
一 l 。 %的蔗糖
利用组织培养手段保存作物种质已成 为当今种
质资源保存中的研究热点 , 相信随着这一技术的普
及和推 广 , 将会进一步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和
交换 , 将会更加促进育种工作的深入 开展 。 O
中国院棉农科花所丰嵘张宝红
作物种质保存新方法
` ~ ~ ~ ~ ~ 浦
自古以来 , 人们习惯于用种
子来保存植物种质 。 但是随着生
产的发展 、 育种和 国际交换的需
要 , 目前出现了 一批又一批无法
用种子来保存的种质 , 如一些不
开花结实的珍稀物种 、 杂交种 、 不
育系以 及 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在当
地不能结实的作物 。 因此 ,再想用
种子保存的方法来保存这些种质
就有了一定的困难 。 随着现代高
新技术的发展 , 植物组织培推技
术广泛深 入到作物的生产 、 育种
等各个方面 。 其中一项十分重要
的应用领域 ,就是作韧种质的离
体保存和贮藏 。 这一技术的发展
和完善 , 使人们有效地解决了上
面所面临的困难 。
通过组织培养手段保存作物
种质具有很多优点 : ①与田间保
存种子相比 , 可以节省大量耕地 、
人力和财力 ;②保存手续简便 , 极
易长途运输 ,便于国内外种质交
换 ; ③可以用来产生和保存无病
原的植物种质资源 , 省去 了种质
·交换 、调运中的检疫等繁杂手续
因而 , 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世界
各国的普遍关注 。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作物
种质 , 即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 , 是
2 5 防虫 :虫害主要有黄条跳甲 、蚜虫和菜青虫 可
参照防治蔬菜有关虫害的一方法防治 。
3 发展前景
事物 的存在 与发展 , 除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内在
因素之 外 , 亦 依赖于 外在因素 豆瓣菜栽培的地域和
面积 ,是否 有必要扩大 ? 能 否有条件扩大 ? 笔者综合
分析影响豆瓣菜发展 的内 、 外因素 , 认为豆瓣菜栽培
必将会逐步发展 , 理 由有以 厂三点 :
3
.
1 豆瓣菜营养丰富 , 味美可 「J , 是其必将发展的
内在因素 · 我国自从改革礴以采 , 国际友人和港 、澳 、 台咆到大陆观光旅游 、 投资兴办企业等方面的人
员不断增 加 , 扩大 了宾馆对豆瓣菜的需求量 。 随着我
国城乡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 对蔬菜要求不但 花色
品种多 , 而且开始讲究营养和风味 。 市场需求的种种
变化是导致 豆瓣菜必然会发展的主要外在因素
3
.
2 近年来武汉市蔬菜科学 研究所水 生蔬菜研 究
室从国 外引起绿色 、 大叶 、 高产 、 优质的豆瓣菜新 品
种 . 丰富 了豆瓣菜的种质资源 , 并研究 种子繁殖技
术 , 喜获成功 , 使限制豆瓣菜发展的 “ 需种苗量大 , 远
跪离运输困难 ” 的 问题得到 犷解决 , 为异地引种创造
了十分方便的条件 。
3
. 弓 _ 「海 、 武汉 等地在大棚内采取湿 润栽培方法栽
培 豆瓣菜取得 了币反好的效果 , 从而拓宽 了豆瓣菜的
栽培环境 , 使 旱地 栽培 豆瓣菜成为现实 , 为豆瓣菜栽
培 地域向北推进提供了必要的 、 相应的栽培技术措
施 。 -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