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龙竹竹叶中多酚含量及其抑菌活性



全 文 :112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3 期
doi:10. 3969 / j. issn. 1000-8101. 2013. 03. 030
野龙竹竹叶中多酚含量及其抑菌活性
梁倩,刘蔚漪,王芳,赵平,刘云,王军民,徐文晖*
(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224)
摘 要:测定了野龙竹竹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溶物两部分的多酚含量,并以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
普通变形杆菌为供试菌,采用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 MIC) 法测定其抑菌活性。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溶物两部
分的多酚含量分别为 8. 478 mg /g和 0. 279 8 mg /g; 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圈平均直径为 17 ~ 22 mm,最低抑菌浓度
均为 0. 25 mg /mL;水溶物部分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 6 mm,最低抑菌浓度为 1. 0 g /mL。野龙竹竹叶中含有较为丰
富的多酚类物质,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关键词:野龙竹;多酚;抑菌活性
A study on polyphenol conte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in leaves of Dendrocalamus semiscandens∥LI-
ANG Qian,LIU Wei-yi,WANG Fang,ZHAO Ping,LIU Yun,WANG Jun-min,XU Wen-hui
Abstract:The ethanol extracts from leaves of Dendrocalamus semiscandens were divided into two fraction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and water extract. The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polyphenol content with foline - phenol. Then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n Proteus vulgaris,Micrococcus tetragenus,and Bacillus subtilis of two fractions were studied by inhibition zone method and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ethod. The polyphenol content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and water extract were
8. 478 mg /g,0. 279 8 mg /g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ion zones 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were 17-22 mm and that of water ex-
tract were 6 mm.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of ethyl acetate extract for Proteus vulgaris,Micrococcus tet-
ragenus,Bacillus subtilis was 0. 25 mg /mL,that of water extract was 1. 0 g /mL. The leaves of Dendrocalamus semiscan-
dens have phenolic compounds and good bacteriostatic action.
Key words:Dendrocalamus semiscandens;phenolics;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Author’s address:Key Laboratory for Fores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s of China,
Ministry of Educatio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收稿日期:2012-10-25 修回日期:2012-1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572) ;西南林业大学人才引进项
目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项目(KLESWFU-1104)。
作者简介:梁倩(1975 -) ,女,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研究工
作。通讯作者:徐文晖,男,博士。E-mail:liangqian533@ 163. com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竹叶提取物多酚具有优良
的抗氧化、抗衰老、抗自由基、抗菌、抗病毒及保护心
血管等生物活性[1]。植物多酚作为一类具有生物活
性的天然产物,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
响,摄取一定量的多酚能有效预防和抑制疾病的发
生[2]。多酚在制药、生化、日化、食品以及精细化工
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因此加强竹叶的活
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为竹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
理论基础,有利于延伸我国竹产业链。
野龙竹(Dendrocalamus semiscandens)也叫野竹、
山黄竹,是禾本科牧竹属植物,产于云南省南部至西
南部,自然分布在海拔 500 ~ 1 000 m 地带。其笋味
鲜美,是开发笋用竹的入选竹种,在产地常零星开
花[4]。本试验对野龙竹竹叶中的多酚类物质的含量
及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野龙竹竹叶于 2012 年 5 月 30 日采自昆明市西
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竹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和普通变
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 ,由西南林业大学植物病理
学实验室提供。
1. 2 试验方法
1. 2. 1 总多酚含量测定( 参照 GB /T 8313-2008)
10%福林酚(Folin-Ciocalteu)试剂的配制(现
配) :将 5 mL福林酚试剂转移到 50 mL 容量瓶中,用
水定容并摇匀;
7. 5%(质量分数)NaCO3:称取(101. 18 ± 0. 01)g
NaCO3·10H2O,加适量水溶解,转移至 500 mL容量瓶
中定容至刻度,摇匀(室温下可保存 1 个月) ;
没食子酸溶液的制备:精确称量(0. 110 ±
技术开发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3 期 113
0. 001)g没食子酸于小烧杯中,用水定容到 100 mL,
摇匀。用移液管分别移取 0,1. 0,2. 0,3. 0,4. 0,
5. 0 mL 的没食子酸溶液于 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定
容至刻度,摇匀,为没食子酸的标准工作液。
1. 2.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用移液管分别移取没食子酸工作液、水各 1. 0
mL于刻度试管内,在每个试管内分别加入 5. 0 mL的
福林酚试剂摇匀,反应 3 ~ 8 min,加入 4. 0 mL 7. 5%
NaCO3 溶液,加水定容至 50 mL,摇匀。室温下放置
60 min。用 10 mm的比色皿、在 765 nm 波长下用分
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A)。绘制没食子酸标准曲线,
得吸光度值 A与没食子酸标准溶液浓度(C,μg /mL)
之间的回归方程为 A = 0. 120 9 C + 0. 038 2(R2 =
0. 999 1)。分析表明,没食子酸浓度在 0. 22 ~ 1. 10
μg /mL时与吸光度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1. 2. 3 抑菌活性试验
本试验所用培养基为蛋白胨牛肉膏培养基[5]。
蛋白胨牛肉膏的配制:蛋白胨 10 g,牛肉浸膏 3 g,葡
萄糖 5 g,氯化钠 5 g,琼脂 15 ~ 20 g,去离子水 1 000
mL,121℃,0. 15 MPa下湿热灭菌 30 min。
菌种活化:将供试的 3 株菌种接种于蛋白胨牛肉
膏固体培养基斜面,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于
37 ℃下培养 24 h;四联球菌于 28℃下培养 24 h。
制备供试菌悬液:在 3 个装有 50 mL蛋白胨牛肉
膏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各接种一环活化供试菌株,
于 37 ℃和 28℃下分别培养 18 h,制得初始菌悬液。
取 15 只试管,在每只试管中各加入 9 mL 生理盐水,
进行灭菌,分 3 组;取 3 种制备好的菌悬液各 1mL,加
入 3 组试管的第一支试管,然后从第一支试管依次取
1 mL 加入下一支试管,稀释成 10 -1,10 -2,10 -3,
10 -4,10 -5等 5 个浓度梯度的菌悬液;各取 200 μL 分
别涂布平板,于 28℃、37 ℃倒置培养 24 h 后计数。
根据培养结果,挑选合适浓度的菌悬液作为供试菌悬
液,用生理盐水做对照溶液。
抑菌圈法:每个培养皿倒入大约 20 mL蛋白胨牛
肉膏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待冷却后用移液枪分别注
入 3 种菌悬液(枯草芽孢杆菌:1. 6 × 105 CFU /mL,普
通变形杆菌:3. 5 × 103 CFU /mL,四联球菌:1. 7 × 105
CFU /mL)各 200μL,用无菌玻璃刮涂抹展开至培养
基表面。取直径 6 mm的无菌滤纸片,放入野龙竹竹
叶的水相(1. 0 g /mL)和乙酸乙酯相(0. 25 g /mL)溶
液中浸泡 30 min,取出晾干后贴在含菌平板上,每皿
2 片对照,每个浓度平行作 2 皿。倒置于 37 ℃和
28℃培养箱中培养 24 h后取出,测量抑菌圈直径。
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根据实验结果,将显示
明显抑菌圈的样品进行 MIC 值的测定。将样品溶液
稀释到 0. 05 g /mL,用移液枪分别取 100. 0(5 mg /
mL) ,50. 0(2. 5 mg /mL) ,25. 0(1. 25 mg /mL) ,10. 0
(0. 5 mg /mL) ,5. 0(0. 25 mg /mL)和 1. 0 μL(0. 05
mg /mL)溶液,加入装有 1. 0 mL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
摇匀,再分别加入到灭菌的 19. 0 mL 的培养基中,混
匀,制成平板。加入上述 3 种菌各 200. 0μL,涂布于
平板,于 37℃和 28℃倒置培养 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
况。以完全无菌生长的浓度作为供试样品溶液的
MIC值,同时以 1. 0 mL 无菌生理盐水代替竹叶提取
物溶液与培养基混合作对照。
2 结果与分析
2. 1 竹叶样品的处理及得率
将野龙竹竹叶样品阴干粉碎,称取大约 100 g 粉
碎样品,用 60%的乙醇,在 65℃[6]回流提取 3 次,每
次 30 min;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加水悬浮,用乙酸
乙酯萃取 3 次;合并浓缩,得浸膏 2. 5 g,水部分浓缩
得浸膏约 20 g,乙酸乙酯部分的得率为 2. 5%,水部
分得率为 20%。
2. 2 竹叶乙酸乙酯部分和水溶物部分多酚含量
精密量取野龙竹竹叶乙酸乙酯相和水相制得的
样品测试溶液 2. 0mL于 50. 0mL容量瓶中,在每个试
管内分别加入 5. 0 mL的福林酚试剂摇匀,反应 3 ~ 8
min,加入 4. 0 mL 7. 5%NaCO3 溶液,加水定容至50. 0
mL,摇匀,室温下放置 60 min。再取 2. 0 mL 溶液稀
释至 10. 0 mL,测定其吸光度,按照标准曲线及其换
算关系计算出野龙竹竹叶乙酸乙酯相和水相中多酚
质量浓度(C)分别为 8. 478 mg /g和 0. 279 8 mg /g。
2. 3 竹叶萃取物的抑菌效果
由表 1 可以看出,野龙竹竹叶的乙酸乙酯部分
(0. 25 g /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
17 mm,对四联球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 22 mm,对
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为 18 mm;水溶物部
分(1. 0 g /mL)对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和普通变
形杆菌的抑菌圈平均直径均为 6 mm。
表 1 野龙竹竹叶的抑菌效果
供试菌种
抑菌直径 /mm
乙酸乙酯相 水相 空白
最小抑菌浓度
乙酸乙酯相 /
(mg·mL -1)
水相 /
(g·mL -1)
枯草芽孢杆菌 17 6 0 0. 25 1. 0
四联球菌 22 6 0 0. 25 1. 0
普通变形杆菌 18 6 0 0. 25 1. 0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 技术开发
114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年第 27 卷第 3 期
2. 4 竹叶萃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值
以枯草芽孢杆菌、四联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为指
示菌,测定竹叶乙酸乙酯萃取物的 MIC 值均为 0. 25
mg /mL,水溶物的最低 MIC值均为 1. 0 g /mL。
3 结 论
(1)本试验采用 60%的乙醇[6],65℃回流提取了
野龙竹竹叶中的有效成分,测得乙酸乙酯部分多酚含
量为 8. 478 mg /g(0. 847 8%) ,水溶部分的含量为
0. 279 8 mg /g(0. 027 98%)。潘文洁、王文渊等[6-7]
用超声的方法优化提取竹叶茶多酚,测得的含量分别
为 1. 78%和 0. 623%。本试验结果说明乙醇溶液能
较好地提取竹叶中的粗多酚,乙酸乙酯相能有效富集
野龙竹竹叶中的多酚类物质。
(2)野龙竹竹叶的乙酸乙酯部分抑菌效果比水
溶部分的抑菌效果明显,水溶物部分的抑菌效果不显
著。乙酸乙酯部分,对四联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对
普通变形杆菌较好,对枯草芽孢杆菌次之。
(3)实验表明,野龙竹竹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多
酚含量较多,并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我国野龙竹竹
资源丰富,后续研究应加强野龙竹竹叶的乙酸乙酯萃
取物的抗菌成分研究,并分离、鉴定其抗菌活性成分,
为野龙竹竹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8]。
参考文献
[1]夏玉红,董晋文,钟耕.竹叶提取物的研究开发现状[J].中国食品
添加剂,2009,16(2) :77-81.
[2]张旋,汤明礼,张萍萍,等. 黄连木叶的多酚提取和抗氧化研究
[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3) :79-83.
[3]刘运荣,胡健华. 植物多酚的研究进展[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5,24(4) :63-65.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 9 卷第 1 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83-185.
[5]倪向梅,曹光群. 竹叶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3) :717-721.
[6]潘文洁,郭雯.超声波辅助提取竹叶茶多酚工艺研究[J]. 中国林
副特产,2011,25(4) :16-18.
[7]王文渊,黄光文,龙红萍,等. 竹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
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1,39(2) :24-28.
[8]贾桂云,邹润英,郭飞燕.竹叶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J].海南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4) :420-422.
( 责任编辑 葛华忠
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櫒
)
doi:10. 3969 / j. issn. 1000-8101. 2013. 03. 031
不同基质对越南抱茎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韦晓娟,梁晓静,陈金艳,梁文汇,李开祥*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速生材繁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2)
收稿日期:2013-01-21 修回日期:2013-03-06
基金项目: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林下种植模式筛选与关键技术研究示
范”(编号:桂林科字〔2012〕第 6 号)。
作者简介:韦晓娟(1972 -)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栽培与育种
工作。通讯作者:李开祥,男,教授级高工。E-mail:lkx202@ 126. com
摘 要: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越南抱茎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质 4 作用下的越南抱茎茶的地径、苗高、叶数
等生长状况表现最好,其次为基质 3 和基质 2; 不同配比栽培基质作用下,基质 4 能显著促进苗木高生长,其次是基
质 3 和基质 2。不同基质配比对苗木叶量的生长差异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基质 4( V河沙 ∶ V椰糠 = 2∶ 1) 基质配比较
适合越南抱茎茶的生长,其次为基质 3( V赤红壤 ∶ V椰糠 ∶ V泥炭土 = 5∶ 4∶ 1) 和基质 2( V赤红壤 ∶ V泥炭土 = 2∶ 1) 。
关键词:基质;越南抱茎茶;容器苗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s media on the growth of container seedlings of Camellia amplexicaulis
(Pitard)Cohen Stuart∥WEI Xiao-juan,LIANG Xiao-jing,CHEN Jin-yan,LIANG Wen-hui,LI Kai-xiang
Abstract: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dia to the growth of Camellia amplexicaulis(Pitard)Cohen Stuart was stud-
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growth of the seedling in substrate 4 was the best,then was in substrate 3 and 2. The sub-
strate 4 c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height growth,then was the substrate 3 and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eedling leaf number. In conclusion,the most suitable substrate for the growth of Camellia amplexicaulis(Pitard)Cohen
Stuart was the substrate 4(sand∶ coir dust = 2∶ 1) ,then was the substrate 3(lateritic red soil∶ coir dust∶ peat soil = 5∶ 4∶ 1)
and substrate 2 (lateritic red soil∶ peat soil = 2∶ 1).
Key words:medium;Camellia amplexicaulis(Pitard)Cohen Stuart;container seedlings
Author’s address: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Key Laboratory of Central South Fast-Growing Timber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Ministry of China, Nanning
530002,China
技术开发 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