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二 军 医 大 学 学 报
Aa ed JS
e eMi lM ed Uni
511
1 9 94( D
c e
);1 5(6 )
: 1 1 5一 3 1 5
欧芹素乙和异欧芹素乙对小鼠腹腔 巨噬细胞体外释放肿
瘤坏死因子的抑制作用 *
祛 扬 * *曾国 钱 苗耀诚
提要 研究了欧芹素乙( I mP a e rt o ri n , I m P )和异欧芹素乙 ( 15 0 一 im P e r a to r in , 151)及对照药物维拉帕米
( v
e r a p a m i l
,
V e r ) 对小鼠腹腔巨 噬细胞体外释放肿瘤坏死因子 ( T u m o r n e e r o s i s af e to r , T N F ) 的影
响 。 结果表明 : I m p 、 isI 及 V er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释放 T N F 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药物浓度在
10
“ 6 一 10 “ ` m ol /L 范围内 , 该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 药物浓度达 10 ’ ` m ol L/ 时 , 则可完全抑制 T N F
的释放 。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 巨噬细胞 ; 欧芹素乙 ; 异欧芹素乙 ; 小 鼠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963
I n h i b i t o ry E fl陇e t s o f mI p e r a t o r i n a n d 150 一 im Pe r a t o ir n o n T u m o r N cer o is s F a ct o r
R e l e a se fr o m M o u se eP ir t o n e a l M a e r o Ph a g es
iJ aY gn
,
Z e n g G u o q ia n
,
R u i aY o hc
e ” g (及争 a r tm e n t of P h a mr a e o l卿 , , C o l吻e of
hP
a
mr
a cy
, 及 e on d M i l i r a ry M e id e a l nU i v e r s i ty , hS a gn h a i , 2 0 04了了)
A bs tr a e t T h e e fe e ts o f im P e r a to r in ( Im P ) a n d 15 0 一 im P e r a to ir n (1 51) o n t u m o r n e e r o s is fa e t o r
( T N F ) r e le a s e fr o m m o u s e P e ir t o n e a l m a c r o P h a g e s w e r e i n v e s ti g a t e d
.
I t w a s fo u n d t h a t Im P a n d 151
5 ig n i if e a n t l y i n h i b it e d T N F r e le a s e fr o m m o u s e P e r i t o n e a l m a e r o P h a g e s
.
A t t h e e o n e e n t r a t i o n o f
10
一 “ 一 10 一 4 m o l · L 一 ’ , th e i n h i b i t o r y e fe e t s w e r e P r e s e n t e d by I m P a n d 151 i n a d o s e 一
d e P e n d e n t m a n n e r
.
A t 10
一 4
m o l /L T N F r e le a s e w a s e n t i r e l y in h i b it e d b y e a e h d r u g
.
K e y w o r d s t u m o r n e c r o s is af c to r ; P e r i t o n e a l n i a e r o P h a g e s ; im P e r a t o r in : 15 0 一 i m P e r a t o r i n ; m ie e
欧芹素乙 (加p aer ot 血 , b l lp )、 异欧芹素
乙 ( 150 一 imP aer ot inr
,
151) 是中药欧前胡和白
芷根部的有效成分 。 肿瘤坏死 因子 ( T u m o r
n
~ 51
fa c t o r
,
T N F)是体内与心脑血管疾
病发生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 。 我们已证实
l m p
、
I溢可拮抗 T N F 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
胞增殖 l] 。 为进一步探索 Im p 、 isI 对心脑血
管系统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 我们研究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39 17仪抖7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 2X( 又33;
* 研究生 , 现在解放军 加 2 医院药剂科 , 沈阳 , H〕叹)3
加p 、 isI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释放 T N F
的影响 。 现报告如下 。
1 材料和方法
1
.
1 药品和试剂 加p 和 骊 由本院植物
化学教研室从欧前胡和白芷根部中提取 ; 放
线菌素 D田 u k a iB oc h el 面 k a 产品 ) ; 脂多糖
( LI P o P o ly as C h iar de
,
L PS ) 和 M EM 培养基
均为 is g l l a 公司产品 ; 硫代乙醇酸钠 (上海
生 物 制 品研究 所 ) ; 卡 西霉 素 ( A珑刁为
M 日弋k 公司产品 ; 维拉帕米 ( v 如p a l l五1, V司
5 12 第二军医 大学学报 19 9 4 (D e cl 15 ( 6 )
为天津中央药厂产品 。
1
.
2 动物 IC R 小鼠 , 雄性 , 体重 25 士1 9,
8一 12 周龄 , 本校动物房提供 。
1
.
3 方法
L 3
.
1 小鼠腹腔 巨噬细胞的制备 小鼠腹
腔注射 3% 硫代乙醇酸钠培养液 1而 , 3 d
后 , 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 , 在无菌条件下
用 D 一 aH nk S 液灌洗小鼠腹腔 , 将收集到的
腹腔灌洗液离心 ( 5 00 x g , s irn
,
4 ℃ ) , 得
到的细胞沉淀用含 10 % 小牛血清 (N C s) 的
M EM 液洗涤 2 次 , 计数 , 再用含 10 % N C S
的 M EM 液制成细胞悬液 ( 2 x 10 6 个nlI/ )。
1
.
.3 2 T N下 的体外诱生 将浓度为 2 x 10 “
个 inl/ 的小鼠腹腔 巨噬细胞悬液接种 于 24
孔细胞培养板 (l 而 /we l) 置 oC Z 孵箱内贝瞪
Z h
, 含 10% N e s 的 M EM 液洗 2 次 , 每孔分
别加入含 10% N C S 的 M EM 990 # l , 10 一 4
mo l/L 的 A 23 187 1 0 拜l (终浓度为 10 一 6 m o l /L )
,
置 C O : 孵箱内孵育 6 h , 分别以 D 一 aH n ks
液洗 3 次 , 以 M E M 液洗 1 次后再加 M EM
液 980 风加 e l l, 再 加 不 同 浓 度 的 药 液
10 # l /w e l l (终 浓度为 10 一 6 、 10 一 , 、 10 一 ` mo l /L
,
溶剂对照孔加药物溶剂 10 拜1/w e ll) , 置 20而 n ,
每孔加 10 # gml/ L p S 10 拜l置 C q 孵箱内孵育 6 h 后 , 取细胞培养上清液 一 30 ℃ 保存待
测 。
1
.
.3 3 T N F 的生物定量测定 采用以 9L 29
细胞为靶细胞的细胞毒结晶紫染色法阅。
L 929 细胞 ( 5 x 10 ,个 lnI/ ) l 0() # l接种于 96
孔板 , 置 C q 孵箱 内 20 一 2 4 h , 加人 以
含10 % N C S 的 M E M 液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测
T N F 样 品和放线菌素 D ( or o川, 终浓度为
1雌iln/ ) , 每稀释度设 3 复孔 , 于 c q 孵箱内
继续孵育 18 h , 弃上清 , 将培养板浸人结晶
紫固定染色液中染色 20 而 n , 洗去未被细胞
结合的染料 , 室温下 干燥 , 然 后每孔加人
10 川结晶紫提取液 , 以酶联免疫检测仪
(第四军医大学与国营华东电子管厂联合研
制 D G 30 22 型 ) 于 59 4 ln 处测定各孔光密
度 ( O D )值 , 计算 O D 值 一 10 9州丫为样品稀释
倍数 )线性回归方程 , 并由此算出 O D 值为
对照孔 (只加放线菌素 D 孔 ) O D 值一半处
样品的稀释倍魏即样品杀伤 50 % 靶细胞
的稀释倍数 ) ,定为样 品 的 T N F 单位 数
( U
·
lnI
一 ,
)
。
1
.
4 统计学处理 以上测定数值均以 又士、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2 结 果
加p 、 I劝在诱生剂 L P S 存在下 , 与经
戈gl7 启动了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 同孵
育后 , 能显著抑制细胞释放 T N F 。 该抑制
作用在 10 -6 一 10 一mo l压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 即 : 随药物浓度升高 , 抑制作用加
强 , 药物浓度达 10 一mo l压 时 , 则可完全抑
制 T N F 的释放 (附表 ) 。
附表 欧芹素乙和异欧芹素乙对小鼠腹腔巨噬细
胞释放 TN F的影响
T曲 E肠叹伪 of 玩 p . 日 15 1 佣 1刊F 代卜as e 肠. n
m o u se oe ir ot n e a l m a e r o Dh a即 s挤工 s, n = 斗 )
D ur g (m o l /)L
〔 b n tm l
In甲眼 t o ir n
10
一 6
T N F
.
U山 st
6
.
10士 0 . 40
10
一 5
10
一 4
4 4 3士0 .中)* *
2
.田士0 . 65* *
沪*
坳 一 in 1 P。习 ton n
10
一 6
10
一 5
10
一 4
3
.
92 士0 .科 * *
0
.
5 1士0 . 5.9 *
0*
*
V亡田 P田 1 111
10
一 6 0
.刃士众58* *
* * P < 0
.
0 1 vs co n t or l
3 讨 论
文献报道 lm p 有抗炎作用 15], 15 有降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9 9 4 1(D c e): 5 1( 6 )5 13
作用间 。 最近的研究表明 : Im p 和 Ii s均能抑
制花生四烯酸诱导 的血小板聚集ln; 另 一实
验结果还显示 : 如l p 和 Ii s均能拮抗 T N F 诱
导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l ]。 本实验
又发现 lm P和 I溢皆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
胞释放 T N下。 两药在作用上的共性 可能与
它们在结构上的相近有关 。
由于 T N F 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 促进
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化与增殖 、 激活凝血机
制介导心血管系统病理性改变而造成某些
心脑血管疾病!冈。 因此 , 既能抑制 T N F 产生
又能拮抗其作用的 ImP 和 isI 很有希望在某
些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产生 积极的
作用 。
lm P 和 isI 在 10 -6 一 or 一mo l/ L 浓度范
围内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育 , 对其无杀
伤 、 毒害作用 。 然而 , 两种化合物抑制小鼠腹
腔巨噬细胞体外释放 T N F 的确切机制尚有
待进一步研究 、 探讨 。
参 考 文 献
1
. 稽 扬 , 曾国钱 , 孙笃新 . 药物对 T N下 诱导的牛脑微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 . 药学学报 , 1望拜;
粼 2 ): 8 6
2
.
lF ie k D人 G ifo 记 G E
.
bC m p an so
n o f 切 v i z ro elC
妞 ot 明c 歇鼓 l ys for t u n 10 r n 。二习 , 5 fa ct or . J 】n lm u n of
M ct h浏队 19洲 ; 拐 : 167
3
.
Foer hl i
e h H H
,
M州 ler 一 L in l n卫D t h W . Th e ” 为 t ive
e环民 ts of the kn d p p ha y 压 ` k a l ld 回n印】吧司
P印ar t io n o f ha y . M uen hc M ed W oc ll en 义h r, 197 6;
1 l8( l I)
: 3 17
4
.
Ab ys ll e v A Z
,
B r以七k ii VI , D匕 l j义肌 k o P , et 以
S yn t h困 5 an d P】1田刀笼K O lo gy o f omn
o
~
c co
aumn
ns
an d t腼 r c o p o l , , n e sr . K h im F amz Z h , 19 7 : (3) : 4 1
5
. 曾国钱 , 林 峰 , 王雪松 ,等 . 欧芹素乙和异欧芹素乙
对兔血小板聚集及兔血小板 内血栓素 B Z、 环腺昔酸
水平的影响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卯 ;3 1《 4 ): 珊
6
. 汤 健 , 周爱儒 . 原癌基因与心血管疾病 . 北京 :
北京医科大学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望刃:
如 一 92
( 1望科一 03 一 巧收稿 , l男4一 0’7 一为修回)
肝硬化与层粘素过度表达的研究
[ 高 峰 , 等 . 中国科 学 ( B 辑 ) , 1 99 4 ; 24 (6 ): 11 ]
用 C C I; 诱 发大 鼠肝纤维化 , 检测不同期大 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层粘 素 ( L a m i in n , L N ) 的含
量 ,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 L N 在肝脏内的沉积 。 结果表明 , 血清 LN 水平在反 映肝组织渐进性损伤方面
较之肝内 L N 含量理想 ; 肝内 L N 含量在肝受损晚期升高 , 与免疫组化结果平行 。 检测不 同肝病患者
血清 L N 含量 , 肝硬化 L N 水平明显高于 正常人和非硬化患者 ; 免疫组化观 察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 者
肝内 L N 分布 , 结果以后者 L N 沉积为多 。 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 , 研究 L N 对细胞 的增殖和胶原合 成
的影响 , 提示生理血清浓度的 L N 对肝细胞代谢 无明显影 响 , 高浓度时抑制其 D N A 及胶原 的合成 。
提示肝硬化时 LN 合成明显增加 , 血清 L N 水平是判断肝脏活动性损伤和纤维化进程的 良好指标 , 可
适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 , 肝内 L N 大量沉积 , 预示肝损伤发展至晚期肝硬化 , 同时大量增多的 L N 对肝
细胞进一步合成胶原有负反馈抑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