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越香竹引种初报



全 文 :越香竹引种初报
马丽莎 1 ,史军义2 ,易同培 1 ,李本祥 3 ,王道模 1 
(1.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都江堰 611830;2.中国林科院西南花卉研究开发中心 ,云南昆明 650224;3.四川长宁世纪竹园 ,四川长宁 644300)
摘要 越香竹(ChimonocalamusperegrinusYietL.S.Ma)是去年 5月在我国四川省长宁县蜀南竹海发现的竹亚科香竹属一竹子新种。
2000年末云南金平县从越南引进该竹种子进行繁殖 , 2001年 4月四川长宁世纪竹园又从云南引入 ,通过 8年的栽培试验 ,终于获得初步
成功 ,笋期以及竹高 、竹径等均已达到正常生长指标 , 2009年春季平均发笋为 5~ 8根 , 秋季平均发笋为 3 ~ 4根 , 完全能够再进行分蔸
移栽。
关键词 越香竹;引种;四川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421(2010)34-19314-02
APreliminaryReportonIntroductionofChimonocalamusperegrinus
MALi-shaetal (SichuanAgriculturalUniversity, Dujiangyan, Sichuan611830)
Abstract ChimonocalamusperegrinuswasfirstreportedinMay2009fromSouthernSichuanBambooPark, ChangningCountyofSichuanProv-
ince.Intheendof2000, thisspecieswasintroducedintoJinpingCountyofYunnanfromVietnamforfurtherreproduction.InApril2001, the
bamboowasfurtherintroducedintoChangningCenturyBambooGarden, SichuanProvincefromJinping..After8years artificialcultivationtest,
thisbamboohasshownsuccessfullocalizationwiththeformalheight, diameterandtheshootingperiodicity.Inspringof2009, itwasobservedthat
thebamboobuddingwasof5-8, withcomparisonto3-4buddingsintheautumn.Thesefactsaboveshowedthatthebambooissuitableforfur-
thertransplantation.
Keywords Chimonocalamusperegrines;Introduction;SichuanProvince
作者简介 马丽莎(1959-),女 ,安徽芜湖人 ,副教授, 从事观赏植物
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10-09-01
  越香竹(ChimonocalamusperegrinusYietL.S.Ma)是 2009
年 5月在我国四川省长宁县蜀南竹海发现的竹亚科香竹属
一个新品种 [ 1] 。该品种是 2000年末从越南引进到云南金平
县 , 2001年 4月引种至四川长宁世纪竹园 ,通过 8年多的栽
培试验 ,初步成功。
1 越香竹形态特征 [ 2-6]
地下茎合轴型 ,秆密丛生 ,高 4.5 ~ 5.0m,直径 1.5 ~ 2.5
cm,共 17 ~ 23节 ,梢端直立;节间长 12.0 ~ 25.0cm,绿色 ,无
毛 ,幼时微被白粉 ,密被紫色小点 ,圆筒形 ,但在分枝一侧中
下部或基部扁平 ,并具纵脊与沟槽 ,秆壁厚 3.5 ~ 5.0 mm,髓
膜质;箨环灰褐色 ,初时疏被灰黄色贴生刺毛 ,秆环隆起;节
内高 3.0 ~4.0 mm,在分枝以下各节上环生 7 ~ 16枚气生根
刺 ,较短 ,长 1.0 ~3.0 mm,离生 ,不弯曲 。秆芽扁桃形 ,贴生 ,
芽鳞边缘密生淡黄色纤毛 。秆每节分枝 3枚 ,斜展 ,长 65.0
cm,粗 2.0~ 4.0 mm,基部节上有时具气生根刺 1 ~ 2枚 。笋
墨绿色或紫绿色;箨鞘早落 ,短于节间长度 ,革质 ,长圆形 ,先
端短三角形 ,宽 0.8 ~ 1.5 cm,褐色或淡褐色 ,背面被贴生褐
色或灰色小刺毛 ,内面光亮 ,小横脉不明显 ,边缘初时密生褐
色纤毛;箨耳和鞘口繸毛缺失;箨舌三角形 、“山 ”字形或稀近
于截平形 ,紫色 ,膜质 ,无毛 ,全缘 ,具缘毛 ,高 1.0 ~ 2.0 mm;
箨片直立 ,长三角形或三角状线形 ,初时绿色 ,无毛 ,长 1.5 ~
9.0cm,宽 4.0 ~ 9.0 mm,较箨鞘顶端为窄 。小枝具叶(4)6 ~
8枚;叶鞘长 3.0 ~3.6 cm,淡绿色 ,无毛 ,有小紫斑 ,无缘毛;
叶耳缺失 ,鞘口繸毛 2 ~ 4枚 ,长 3.0 ~ 4.0 mm,直立;叶舌拱
形 ,紫色 ,高约 1.0 mm;叶柄长 0.7 ~ 1.5 mm;叶片线状披针
形 ,纸质 ,无毛 ,长 8.5 ~ 13.0 cm,宽 6.0 ~ 10.0 mm,正面绿
色 ,背面淡绿色 ,先端长渐尖 ,基部楔形 ,次脉 3或 4对 ,小横
脉组成长方形 ,边缘具细锯齿 ,花枝未见 ,笋期在春季和秋季
(附图见参考文献 [ 4] )。
该种与马关香竹(Ch.makuanensisHsuehetYi)近似 ,但
节间幼时微被灰粉 ,密被紫色小点 ,在分枝一侧中下部或基
部扁平 ,并具纵脊和沟槽 ,无毛;刺状气生根较短 ,长约 1.0 ~
3.0mm;箨鞘短于节间长度 ,无不同颜色的纵条纹 ,箨舌三角
形 、“山 ”字形或稀近于截平形 ,高 1.0 ~ 2.0 mm;小枝具叶
(4)6 ~8枚 ,叶鞘口繸毛 2 ~ 4枚 ,长 3.0 ~ 4.0 mm,叶片背面
淡绿色 ,易于区别。
2 越香竹的引种过程
越香竹是由云南省金平县林业局 2000年末从越南境内
购得种子 ,于 2001年初用营养袋大量(约 2 500m2 )繁殖 ,育
成国内第 1批竹苗 ,随即于 2001年 4月引种至四川省长宁县
世纪竹园。考虑到种子繁殖的竹苗可塑性大 ,对环境的适应
能力强 ,异地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等因素 ,世纪竹园购买
了 500袋越香竹营养袋苗 ,苗高 25.0 ~ 30.0 cm,分别栽植于
世纪竹园和双河镇苗圃。由于管理的原因 ,栽植于世纪竹园
的 250株越香竹苗 ,到 2005年调查时仅存活 5丛 , 2009年全
部死亡;栽植于长宁县双河苗圃的 250株越香竹苗 ,到 2009
年 6月时有 6丛保存下来且生长良好 ,经 8年多时间的环境
适应 ,笋期以及竹高 、竹径均达到正常生长指标。
3 越香竹引入地的自然条件
3.1 长宁县自然概况 长宁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 ,宜宾市
中部 ,距成都 300.0km,距宜宾 45.0km,地处 28°15′~28°48′
N, 104°44′~ 105°03′E。全县面积 975.2 km2 ,东西宽约 32.0
km,南北长约 60.0 km,南北两端较小 ,中腹部较大 ,地势南
高北低 ,南部为低中山地 ,中北部为丘陵地 。
长宁县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 38.2%,境内河流
有 246条 ,多年平均径流量 6.1×109 m3亿立方。境内野生
动植物资源丰富 ,古植物有蕨类植物 42科 59属 156种 ,如桫
椤 、莲座镢 、节节草等 ,数量大 ,分布广。树木类有 147科 368
属 1 345种 ,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银杏 、杜仲 、香果树 、
楠木 、三尖杉 、白辛树等 19种 ,分布较广的有松树 、杉树 、柏
责任编辑 刘群燕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ofAnhuiAgri.Sci.2010, 38(34):19314-19315, 19318
DO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34.128
树和桉树等。竹类有 10属 30多种 ,分布较广 、数量较多的
有硬头黄竹 、绵竹 、慈竹 、楠竹和苦竹等 。全县有野生中药材
129种 ,其中贯仲 、鱼腥草 、金钱草 、仲筋草等大宗药材有 32
种 ,另有三七 、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动物种类繁多 ,有脊椎动
物 369种 ,水生动物 200多种 ,昆虫 8 800多种 ,陆生无脊椎
动物 200多种 ,其中珍稀脊椎动物 100多种 ,国家和省重点保
护动物 56种 ,其中国家一 、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 32种。
3.2 试验地选择 越香竹的引入试验地有 2个 ,均选择在
蜀南竹海 ,该地区海拔为 350.0~ 1 000.0m,年平均温度 18.2
℃,最低气温不低于 0 ℃,最高气温不超过 30.0 ℃,年平均
降雨量 1 065.0mm,年平均日照 1 050h。其中 1号试验地在
世纪竹园纪念林旁 ,由于管理的问题已取消;2号试验地选在
长宁县林业局的双河苗圃 ,地处 104°54′8″E, 28°23′1″N的丘
陵地带 ,距长宁县城 35.0 km,海拔 361.5 m,土壤为黄壤 ,偏
酸性 ,肥沃 。
3.3 试验地植被调查 经现场调查 ,试验地主要植物构成
有:三白草科(Saururaceae)的蕺菜(鱼腥草)(Houtuyniacor-
dataThunb.);桑科(Moraceae)的地瓜(地石榴 、地瓜藤)(Fi-
custikouaBur.);蓼科(Polygonaceae)的杠板归(梨头刺 、蛇倒
退)(ForygonumperfoliatumL.)、齿果酸模(Rumexdentatus
L.)、水蓼(PulygonumhydropiperL.);苋科(Amaranthaceae)
的空心莲子草(革命草 、水花生)[ Alternantherapliloxeroides
(Mart.)Griseb.] ;荨麻科(Urticaceae)的糯米团(糯米条 、糯
米草)[Memorialishirta(Bl.)];伞形花科(Umbcliferae)的鸭
儿芹 (CryptotaeniajaponicaHassk.)、天胡荽 (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Lam.);茄科(Solanaceae)的白英(山甜菜 、蔓茄 、
北风藤)(SolanumlyratumThunb.Wedd.);菊科(Composi-
tae)的白苞篙(ArtemisialactifloraWal.)、苍耳(青辣子 、老苍
子)(XanthiumsibiricumPatrin.)、碱菀(竹叶菊 、铁杆蒿)(Tri-
poliumvulgareNess.、马兰 [ Kalimerisindica(L.)Sch.-Bip.] 、
野菊 [ Dendranthemaindicum(L.)DesMonl.] 、金盏银盘 [ Bi-
densbiternata(Lour.)Mer.etSherf.];车前科(Plantaginace-
ae)车前(PlantagoasiaticaL.);堇菜科(Violaceae)的紫花地
丁(ViolaphilipicaCav.ssp.mundaW.beck.);蔷嶶科(Rosace-
ae)的蛇苺 [ Duchesneaindica(Andrews)Focke] ;漆树科(Anac-
ardiaceae)的盐肤木(五倍子树)(RhuschinensisMil.);酢浆
草科(Oxalidaceae)的酢浆草(老鸭嘴 、满天星)(Oxaliscornic-
ulataL.);芸香科(Rutaceae)的竹叶椒(Zanthoxylumplanispi-
numSieb.etZucc.);葡萄科(Vitaceae)的三叶崖爬藤(三叶
青 、石老鼠)(TetrastigmahemsleyanumDielsetGilg);天南星
科的(Araceae)梨头尖(土半夏 、老鼠尾 、坡芋)[ Typhonium
divaricatum(L.)Decne.] ;禾本科(Graminaeae)的荩草 [ Arthr-
axonhispidus(Thunb.)] ;里白科的芒萁(铁狼萁 、狼萁)[Di-
cranopterisdichotoma(Thunb.)Bernh.];乌毛蕨科(Blechnace-
ae)的贯众(贯节 、百头 、黑狗脊)[CyrtomiumfortuneiJ.Sm)、
狗脊(贯仲 、贯众)[Oodwardiajaponica(l.f.)Sm.]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的蜈蚣草(长叶甘草蕨)(PterisvitataL.);樟
科(Lauraceae)的樟(香樟 、芳樟 、乌樟)[ Chinnmomumcam-
phora(L.)Presl] ;杉科 (Taxodiaceae)的柳杉 (长叶柳杉)
(CryptomeriafortuneiHooibrenk);豆科(Legumionsac)的刺木
通(鹦哥花 、乔木刺桐)(ErythrinaarborescensRoxb.)和山茱
萸科 (Cornaceae)的灯台树 (瑞木 )(Cornuscontroversa
Hemsl.)等。
4 越香竹引种初步结果
4.1 确定为输入型新种 通过长期观察 ,发现该竹种春 、秋
两季均发新笋 ,这在香竹属竹种中是少见的;在充分研究其
形态学 、区系学的基础上 ,经过数次标本采集 、广泛查阅资料
和实验室反复仔细研究 ,确定该竹种为 1个输入型新种 ,并
命名为越香竹(ChimonocalamusperegrinusYietL.S.Ma)[ 4] 。
4.2 引种获得初步成功 通过 8年多的环境适应 ,该批越
香竹竹丛的笋期以及竹高 、竹径等 ,均已达到正常生长指标 ,
且竹丛舒展 ,生长健康 ,枝叶繁茂 ,长势旺盛。 2009年春季每
竹丛发笋 5 ~ 8根 ,秋季每竹丛发笋 3 ~ 4根 ,能够再进行分
蔸移栽 。
4.3 具有多重价值 
(1)越香竹春秋产笋 ,笋量大 、品质好 ,鲜食 、制笋干均
佳 ,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可作为广大适生区竹农发展笋用
竹的又一优选竹种。
(2)越香竹枝叶飘逸 、风姿迷人 、色泽优雅 、气质不俗 ,具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可作为重要的观赏竹种 ,用于盆栽或庭
园栽培 。
(3)越香竹材质优良 ,秆材可供建筑 ,枝干可作为竹纤维
板的原材料。
(4)越香竹地下茎合轴型 ,盘根错节 ,丛生与散生相结合
的地上竹丛 ,枝繁叶茂 ,成片栽植能有效降低地表径流 ,因而
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5 讨论
5.1 越香竹的科学探讨 在未确定越香竹的分类地位之
前 ,对该竹种的关注度十分有限 ,未能及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
使得该竹引入我国后的相关资料收集 、积累和总结工作严重
缺失 ,与之相应的各项科学研究工作亦未能有效开展 ,因此
丧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此应引以为教训 ,以便为今
后越香竹的深入研究提供经验和帮助。
5.2 越香竹的资源保护 根据资料 ,越香竹目前仅见于我
国云南金平县和四川长宁县 。鉴于越香竹具有独特的经济
价值 ,且在我国境内分布数量极少 ,亟待扩大繁殖和采取措
施加以保护。建议如下:
①立即将越香竹模式标本产地及其周边区域划定适当
范围加以保护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入内;②对越香竹的现有
资源进行严格管理 ,严禁任何人采集 、挖掘和破坏;③尽快组
织科学技术人员对越香竹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 ,弄清其生长
发育规律;④迅速组织力量 ,开展越香竹的人工繁殖工作。
5.3 越香竹的开发利用 根据对越香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的初步了解 ,可以初步确定 ,该竹种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
前景。
5.3.1 生态利用。结合退耕还林和生态恢复工程建设 ,在
中山地带营造大面积的越香竹林 ,将有利于保持水土 、防风
固沙 、水源涵养和空气净化。
5.3.2 园林利用。
①专类园;为各地 、各专业院校 、研究院所的植物园 、竹
(下转第 19318页)
1931538卷 34期                马丽莎等 越香竹引种初报
表 3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Table3  Recoverytestresult
试验序号TestNo.
取丹参稀释液∥mlAdditionamountofSalviamitiorrhizaBge.dilution
取对照品∥mlAdditionamountofreferencesubstance
吸光度值Absorbance 回收率∥%Recoveries
平均回收率∥%Averagerecoveries
RSD%
1 5.0 1.2 0.503 99.94 100.48 1.95
2 5.0 1.2 0.508 102.66
3 5.0 1.2 0.501 98.85
4 5.0 1.5 0.554 102.13 101.84 2.15
5 5.0 1.5 0.548 99.52
6 5.0 1.5 0.558 103.87
7 5.0 1.8 0.604 103.22 101.77 1.28
8 5.0 1.8 0.597 100.69
9 5.0 1.8 0.599 101.41
2.2.3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由表 4可知 ,根施 +叶喷组与
叶喷组丹参酮 IA的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根施 +叶喷组
与叶喷组的含量亦差别明显。
表 4 不同处理丹参中丹参酮 IIA含量测定结果
Table4 DeterminationresultsoftanshinoneIIA inSalviamitiorrhiza
Bge.underdifferenttreatment
组别Group
丹参重量∥gWeightofSalviamitior-hizaBge.
吸光度值Absorbance
丹参酮 IA含量∥mg/gContentoftanshinoneIA
对照组 Controlgroup 0.304 8 0.318 8.839
根施 +叶喷组 Groupofseed 0.306 3 0.490 14.650
dressing+foliarspraying
叶喷组 Groupof 0.305 0 0.365 10.440
foliarspraying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次生代谢是相对于初生代谢或称为基本代谢而言
的 ,二者分界线并不清晰 ,彼此紧密相连。植物的次生代谢
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 ,其含量
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制约 ,影响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
累的环境因子很多 ,包含生物因子(病虫害的侵袭 、个体密度
等)和非生物因子(水分 、温度 、养分 、紫外线 、土壤理化性质
和空气污染等)[ 4-5] 。人工种植的药材的药用活性成分低于
野生药材活性成分的现象较为普遍 ,植物类药材的活性成分
的形成和积累受环境 、土壤条件 、施肥和灌溉等因素的影响 ,
特别是施肥 、灌溉等栽培技术是培育优质药材的关键性技
术。该研究中 ,通过对种植的丹参的外部形态的比较 ,发现
低聚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丹参生长调节较为迅速 ,且苗
粗壮;根部收获后 ,根系粗壮 ,产量较高。另外 ,根施 +叶喷
组及叶喷组的丹参所含丹参酮 I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根施 +叶喷组的丹参酮 IA含量最高。这对于揭示低聚
壳寡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活性成分的累积效应的形成和积
累机制 ,以完善中药材质量调控与药用植物栽培的理论和技
术体系 ,建立优质丹参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提高人工种植的
丹参药材的质量 ,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的优良种植(GAP)都具
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 1] 崔哲.丹参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J] .现代医药卫生 , 2007, 23(21):
3239-3240.
[ 2] 赵娜 ,郭治昕 ,赵雪,等.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J].国外医药植物
药分册 , 2007, 22(4):155-160.[ 3] 刘世成,朱艳 ,王如建 ,等.丹参酮 IA含量测定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 J].黑龙江中医药, 2005(4):62-64.
[ 4] SUDHAG, RAVISHANKARGA.Involvementandinteractionofvarious
signalingcompoundsontheplantmetaboliceventsduringdefensere-
sponse, resistancetostresfactorsformationofsecondarymetabolitesand
theirmolecularaspects[ J].PlantCelTissueOrganCult, 2002, 71:181-
212.
[ 5] 杜丽娜,张存莉,朱玮 ,等.植物次生代谢合成途径及生物学意义 [ J] .西
北林学院学报 , 2005, 20(3):150-155.
(上接第 19315页)
园增加一个新的多功能引进竹种。 ②造园;在各气候与环境
适宜的地区和城市进行园林建设时 ,可设专门越香竹竹区 ,
以共欣赏。③组景;公园 、绿地 、小区和庭院 ,可采用越香竹
组景 ,以提高绿化造景的品位和水准;④制作盆景;采取物
理 、化学及各种园艺手段对越香竹进行微化 、矮化 、畸化和美
化处理 ,制作成形态各异 、雅俗共赏的竹盆景 ,将有助于在更
加广阔的范围内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们的审美
情趣。
5.3.3 经济利用。
①笋用林;利用越香竹笋期长 、口感好的优势 ,选择适宜
环境和地点 ,成区域地营造越香竹笋用林 ,专业生产越香竹
笋 ,并将其品牌化 、标准化 、规模化 ,是一项富于特色的创造
性工作 。②用材林;可以在坡度相对缓和 、土壤条件较好的
中山地区 ,结合笋用林建设用材林 ,形成功能更强 、效益更好
的笋材两用林 ,从而创造更加令人满意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 1] 耿伯介,王正平.中国植物志:9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
[ 2] 易同培,史军义,马丽莎 ,等.中国竹类图志 [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3] 易同培 ,马丽莎 ,史军义 ,等.中国竹亚科属种检索表 [ M].北京:科学出
版社 , 2009.
[ 4] 马丽莎 ,易同培 ,史军义 ,等.越香竹———香竹属一新种[ J].植物研究,
2010(4):390-393.
[ 5] 岡村はた.原色日本園芸竹笹総図說 [ M].和歌山:有限会社はあと出
版, 1991.
[ 6] FLORAOFChinaEditorialCommitee.FloraofChinaVol.22(Poaceae,
TribeBambuseae)[ M].SciencePress, BeijingandMissouriBotanical
GardenPres, St.Louis, 2006.
19318           安徽农业科学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