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佛肚竹秆形变异规律的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9-08-06
基金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 ( 2003C22025) ;浙江
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R303420)
作者简介:余学军 ,副研究员 ,硕士 ,从事竹子栽培与利用
研究。 yuxj@ zjfc. edu. cn
小佛肚竹秆形变异规律的研究
余学军 陈 荣 吴令上 汤定钦
(浙江林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摘 要 小佛肚竹以特形秆作为观赏性状的重要观赏竹之一 ,但在自然选择条件下 ,数量少且变异不稳
定。 通过正交实验的设计方法 ,讨论了小佛肚竹在不同的密度、光照、外源激素的条件下 ,其秆型的变异
规律。 结果表明 ,通过人工调控可以改变秆型变异率 ,在 30%遮阴条件下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
高 ,达 80. 0% ;密度模式为 45 cm× 45 cm时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高 ,达 93. 3% ;外源激素 GA3处
理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高 ,达 77. 8%。
关键词 小佛肚竹 ;秆形变异 ;外源激素
The Variation of Bambusa ventricosa cv. nana
Yu Xuejun  Cheng Rong Wu Ling shan  Tang Dingqin
( Zhejiang Forest ry College, Lin’ an 3113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  The Bambusa ventricosa cv. nana is an impo rtant deco ra tive bamboo for the
special shape of i ts stalk. How ever, under the na tural selection condi tion, the occurence
o f Bambusa ventricosa cv .nana is rav e and the va ria tion is also unstable. Therefo re this
o rthogonal experiment , th rough the test of the density , the i llumina tion and the plant
ho rmones on Bambusa ventricosa cv . nana, a ttempted to resea rch the characteristic of i ts
g row th as w ell as the variation rule. The results show ed tha t the best density pat terns
is 45 cm× 45 cm , the ra te of v ariation is 93. 3% ; the best shade pa tterns is 30% , the
ra te of va ria tion is 80% ; the best ex ogenous ho rmone is GA3 , the rate o f v aria tion is
77. 8% . These rules can be used fo r reference in improving the apprecia te v alue and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he shape va ria tion of the bamboo stalk.
Key words  Bambusa ventricosa cv. nana; The shape variation of bamboo stalk;
Exogenous hormone
  小佛肚竹 (Bambusa ventricosa cv. nana )属
竹属 ,是以特形秆作为观赏性状的重要观赏
竹之一。小佛肚竹一般具 2种秆形:正常秆形的
小佛肚竹秆下部略呈之字形曲折 ;畸形秆形的
小佛肚竹节间短缩且肿胀呈花瓶状。 两种秆初
时均被薄白粉 ,光滑无毛 ,秆环和箨环下有一圈
易脱落的棕灰色毯毛状毛环。竹高 25~ 60 cm ,
径 0. 5~ 2 cm ,节间较短 ,一般只有 2~ 5 cm ,或
短缩肿胀呈花瓶状。因其特有的秆形 ,常用于制
作盆景及庭院栽培作观赏用 [1 ]。 但自然生长的
小佛肚竹其秆形变异机率小且不稳定。 据已有
的研究报道 ,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其
生长的环境因子或生理因素可以促成其秆形发
生变化 [1 ]。本文通过对小佛肚竹的密度、光照的
设置和外源激素 [2~ 5 ]的处理 ,观察记录小佛肚
第 28卷 第 4期
2 0 0 9年 1 1月        竹 子 研 究 汇 刊JO URNAL O F BAMBOO RESEARCH        
Vol. 28, No. 4
Nov. , 2 0 0 9
竹的生长变异情况 ,来初步掌握小佛肚竹的秆
形变异规律 ,以求达到增加其变异率 ,提高其可
观赏度 ,促进观赏竹的开发和利用的目的。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浙江林学院试验
地 ,土壤为黄棕壤 ,土层深厚 ,质地豁重 ,水养分
条件中等。
1. 2 试验材料
以临安市太湖源观赏竹种园小佛肚竹
1 000丛和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温室内小佛肚
竹移栽苗 200丛为试验材料 ,透光率 30%和
50%的遮阳网若干 ,外源激素赤霉素 ( GA3 )、矮
壮素 ( CCC)、多效唑 ( PP333)。
1. 3 试验设计
1. 3. 1 田间正交试验法 本试验采用 3个因
素 3个水平的正交设计 ,处理样方如表 1所示。
表 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Tab. 1 Orthogonal design
处理编号
Treatmen t
因素 Factors
光照水平
Hight level
密度水平
Den sity
(cm× cm )
激素水平
Hormone
1 30%遮阴 25× 25 GA3
2 35× 35 CCC
3 45× 45 PP333
4 50%遮阴 25× 25 CCC
5 35× 35 PP333
6 45× 45 GA3
7 全光照 25× 25 PP333
8 35× 35 GA3
9 45× 45 CCC
1. 3. 2 定期观察记录 在 9块不同的处理地
内 ,自笋出土可测量之日起分别随机选取竹笋
30株 , 9个样方共 270株 ,并挂牌标记。自 2005
年 7月 21日~ 9月 21日 ,每天早 6: 00时和晚
18: 00时分别测量笋高和地径 ,并统计退笋株
数和记录每个竹笋的变异情况 ,得出退笋率和
变异率 ,直至竹笋变成竹子为止。
2 结果与分析
2. 1 光照对小佛肚竹的影响
2. 1. 1 光照对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率的影响
 将不同光照水平设置下的 3个水平的 3次重
复试验的小佛肚竹变异情况记录结果进行统
计 ,得到不同光照水平条件下的小佛肚竹变异
情况 (表 2)。从表 2中可以看出 ,在 3种不同的光
照条件下 ,抽取相同数量的小佛肚竹笋 ,小佛肚
竹笋的变异情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 ,以
30%遮阴的处理下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
最高 ,达到受调查样株的 80. 0% ;全光照次之 ,
为 71. 10% ; 50%遮阴处理下最低 ,为 63. 30%。
分析其中原因 ,可能因为小佛肚竹的笋期大多
处于温湿适宜的时期 ,对其做部分的遮光处理
( 30%遮阴 ) ,抑制了其前期快速的高生长 ,有利
于促进秆基部的膨大变异。而若过度遮阴处理 ,
则可能抑制竹笋的正常生长 ,使观察到的变异
现象不明显。
2. 1. 2 光照对小佛肚竹的退笋率的影响 统
计不同光照设置的 3个处理的 3次重复试验的
小佛肚竹退笋数量 ,得到光照设置下 3个水平
的小佛肚竹退笋情况 (表 3)。 从表 3中可以看
出 ,不同光照条件下 ,小佛肚竹的退笋情况不
同。当遮阴率达到 50%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最
高 ,为 7. 8% ,而在全光照条件下 ,小佛肚竹的退
笋率为零 ,遮阴 30%时小佛肚竹的退笋率介于
前两者条件之间 ,为 2. 2%。这说明充足的光照
是竹笋生长初期的必备条件。
2. 2 密度对小佛肚竹的影响
2. 2. 1 密度对小佛肚竹秆形变异率的影响 
对 3个不同密度设置的小佛肚竹变异情况记录
结果进行统计 ,得到小佛肚竹秆形变异情况 (表
4)。表 4结果显示 ,在 3种不同的密度条件下 ,在
抽取的相同数量的小佛肚竹竹笋中 ,小佛肚竹
竹笋的变异情况也不相同。其中 ,密度模式为45
cm× 45 cm时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高 ,
占总样株数的 93. 3% ;而密度模式为 25 cm× 25
cm时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低 ,只占总
样株数的 51. 1% ,但秆形稍有变异占总样株数
的 34. 4%。密度模式为 35 cm× 35 cm时 ,小佛
19 第 4期 余学军等  小佛肚竹秆形变异规律的研究    
表 2 遮阴处理样方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情况调查表
Tab. 2  Variation of s talk sh ape of B . ventr icosa cv. nana under sh ading
光照水平
Light intensi ty
变异型
Variant
株数 (株 )
Shoot number
比例 (% )
Percentag e
稍有变异型
Sligh t variation
株数 (株 )
Sh oo t number
比例 (% )
Percen tage
直杆型
S traight stalk
株数 (株 )
Sh oot number
比例 (% )
Percentag e
30%遮阴 72 80. 0  14 15. 5  4 4. 5
50%遮阴 57 63. 3 25 27. 8 8 8. 9
全光照 64 71. 1 12 13. 3 14 15. 6
表 3 遮阴处理样方小佛肚竹的退笋情况调查表
Tab. 3  Death of n ew shoots of B . ventr icosa
cv. nana under shading
光照水平
Ligh t
in tensi ty
总株数 (株 )
Total number
of sh oots
退笋株数 (株 )
Number of
died shoots
退笋率 (% )
Mo rtalty
30%遮阴 90 2 2. 2
50%遮阴 90 7 7. 8
全光照 90 0 0
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直杆比例、秆形稍有变异
比例介于前两者模式之间。在相同的养分条件
下 ,不同的密度导致竹笋在生长的过程中对土
壤养分吸收能力的强弱。 结合以上统计结果我
们认为 ,造成高密度下 ( 45× 45)小佛肚竹变异
率高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竹笋对土壤营养成分
的吸收不够 ,从而抑制了竹笋的高生长 ,使竹笋
出现普遍变异的结果。
表 4 根据密度处理样方小佛肚竹的变异调查表
Tab. 4 Variation of stalk shape of B. ventricosa cv. nana under dif f erent d ensi ty
密度水平
( cm× cm)
Densi ty
变异型
Variant
株数 (株 )
Shoot number
比例 (% )
Percentag e
稍有变异型
Sligh t variation
株数 (株 )
Sh oo t number
比例 (% )
Percen tage
直杆型
S traight stalk
株数 (株 )
Sh oot number
比例 (% )
Percentag e
25× 25 46 51. 1  31 34. 4  13 14. 4
35× 35 70 77. 8 13 14. 4 7 7. 8
45× 45 78 86. 6 6 6. 7 6 6. 7
2. 2. 2 密度对小佛肚竹退笋率的影响 密度
设置的3个水平的 3次重复试验的小佛肚竹退笋
株数进行统计 ,得到不同密度设置下的小佛肚竹
笋的退笋情况 (表 5)。表 5,结果显示 ,小佛肚竹的
退笋率发生变化 ,但 3个处理间的退笋率并没太
大差异。其中密度模式为 35 cm× 35 cm时 ,小佛
肚竹的退笋率最高 ,为4. 4% ,也仅仅比密度模式
为 45 cm× 45 cm和 25 cm× 25 cm时 ,分别高
1. 1%和 2. 2%。 这说明影响小佛肚竹退笋的因
素主要是光照条件而非密度效应。
表 5 密度处理样方小佛肚竹笋的退笋情况调查表
Tab. 5  Death of n ew shoots of B . ventr icosa
cv . nana und er di f ferent density
密度水 ( cm× cm)
Densi ty
总株数 (株 )
Total num ber
of sh oots
退笋株数 (株 )
Number of
died shoots
退笋率 (% )
Mo rtalty
25× 25 90 3 3. 3
35× 35 90 4 4. 4
45× 45 90 2 2. 2
2. 3 外源激素对小佛肚竹的影响
2. 3. 1 外源激素对小佛肚竹秆形变异的影响
 将 3种外源激素的 3次重复试验的小佛肚竹
变异情况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得到 3种外源激
素条件下的小佛肚竹变异情况 (表 6)。表 5中结
果显示 3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处理间的小佛肚竹
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其中 , GA3处理的样方中 ,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高 ,占总株数的
77. 8% ;而 CCC处理的样方中 ,小佛肚竹的秆
形变异比例最低 ,占总株数的 66. 7% ; PP333处
理的样方时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介于前
两者激素之间。分析 3种不同外源激素在植物
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我们认为导致 3个处
理小佛肚竹不同的变异结果可能因为 CCC和
PP333两种外源激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竹笋
的正常生长 ,但由于供试的外源激素浓度不同 ,
使我们在观察统计的结果中存在着差异 ,且表
现为在短期内观察到的变异结果不是太明显 ;
20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第 28卷 
而 GA3激素则主要是促进植物的生长 ,导致小
佛肚竹明显变异的现象 ,可能因为在竹笋节间
日生长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更多的促进了竹笋
茎秆的横向生长所致。
表 6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样方小佛肚竹的变异调查表
Tab. 6  Variation of s talk sh ap e of B . ventricosa cv. nana under dif f erent t reatment of h ormones
外源激素
Ho rmones
变异型
Variant
株数 (株 )
Shoot number
比例 (% )
Percentag e
稍有变异型
Sligh t variation
株数 (株 )
Sh oo t number
比例 (% )
Percen tage
直杆型
S traight stalk
株数 (株 )
Sh oot number
比例 (% )
Percentag e
PP333 63 70. 0  20 22. 2  7 7. 8
GA3 70 77. 8 14 15. 6 6 6. 7
CCC 60 66. 7 18 20. 0 12 13. 3
2. 3. 2 外源激素对小佛肚竹退笋率的影响 
将 3种外源激素的 3次重复试验的小佛肚竹退
笋株数进行统计 ,得到 3种外源激素处理条件
下的小佛肚竹笋的退笋情况 (表 7)。从表 6中可
以看出 ,在 3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处理的样方里 ,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发生变化。当 PP333处理的
样方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最高 ,为 6. 7% ,而
GA3处理的样方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最低为
零。 CCC处理的样方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介
于前两者之间 ,为 3. 3% 。 3种不同外源激素导
致退笋率的不同和这 3种外源激素在促进竹笋
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十分相关。 CCC和
PP333两种外源激素是延缓植物生长 ,而 GA3
则是促进植物生长。
表 7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样方小佛肚竹笋的
退笋情况调查表
Tab. 7  Death of new shoots of B . ventricosa cv. nana
under dif f erent t reatmen t of hormon es
外源激素
Hormones
总株数 (株 )
Total number
of sh oots
退笋株数 (株 )
Number of
died shoots
退笋率 (% )
Mo rtalty
PP333 90 6 6. 7
GA3 90 0 0
CCC 90 3 3. 3
2. 4 处理后小佛肚竹的竹笋一幼竹的高生长
规律
  为了研究小佛肚竹的竹笋一幼竹的高生长
规律 ,选择了相同因素下的处理 2(样方 2)进行
每日的高生长记录并绘制了不同秆型变异的高
生长趋势线 (如图 1,图 2,图 3)。
发现 3种秆型变异类型的小佛肚竹高生长
趋势都符合二次多项式的模型。 其中鼓状变异
图 1 秆形鼓状变异的小佛肚竹高生长曲线图
Fig. 1  Heigh t grow th curve of B . ventricosa cv. nana
wi th d rum like s talk variation
图 2 秆形瓶状变异的小佛肚竹高生长曲线图
Fig. 2  Heigh t grow th curve of B . ventricosa cv. nana
wi th b ott le like s talk variation
图 3 正常秆形小佛肚竹高生长曲线图
Fig. 3  Heigh t grow th curve of B . ventricosa cv. nana
w ith normal stalk
21 第 4期 余学军等  小佛肚竹秆形变异规律的研究    
小佛肚竹和正常秆形小佛肚是呈上凸状 ,表现
为先快速增长然后降低的生长趋势 ;而瓶状变
异小佛肚竹的高生长趋势为下凸的先慢速生长
到快速增加稳定的生长趋势。
3 结论与讨论
光照、密度、外源激素对小佛肚竹的秆形变
异都有影响 ,并且光照、密度、外源激素与小佛
肚竹的变异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抽样调
查的结果表明 ,考虑光照因素时 ,在 30%遮阴条
件下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率最高 ,而遮阴率为
50%时 ,其秆形变异率最低 ,全光照时 ,则介于
前两者之间 ;考虑密度因素时 ,密度模式为 45
cm× 45 cm时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率最高 ,而
密度模式为 25 cm× 25 cm时 ,其秆形变异率最
低 ,密度模式为 35 cm× 35 cm时 ,则介于前两
者模式之间。 GA3处理的样方中 ,小佛肚竹的秆
形变异比例最高。 而 CCC处理的样方中 ,小佛
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最低。 PP333处理的样方
时 ,小佛肚竹的秆形变异比例介于前两者激素
之间。
当密度模式为 35 cm× 35 cm时 ,小佛肚竹
的退笋率最高 ,而密度模式为 45 cm× 45 cm
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最低 ,密度模式为 25 cm
× 25 cm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介于前两者模
式之间。当遮阴率达到 50%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
率最高 ,而在全光照条件下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
为零 ,遮阴 30%时小佛肚竹的退笋率介于前两
者条件之间。可见随着遮阴比例的增加 ,小佛肚
竹的退笋率有增高的趋势。当 PP333处理的样
方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最高。而 GA3处理的样
方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最低为零。 CCC处理
的样方时 ,小佛肚竹的退笋率介于前两者之间。
小佛肚竹从竹笋一幼竹的高生长规律表现
分为两种。其中鼓状变异小佛肚竹和正常秆形
小佛肚表现为先快速增长然后降低的生长趋
势 ;而瓶状变异小佛肚竹的高生长趋势则表现
为先慢速生长到快速增加稳定的生长趋势。
可见 ,通过人为的遮阴 ,疏笋养竹等措施在
保证不降低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还
可以改良小佛肚竹的秆型变异 ,为小佛肚竹生
产开发上优良性状的筛选提供了技术上的可操
作性。
参 考 文 献
[1 ]陈双林 ,杨 希 .观赏竹种佛肚竹栽培及形态控制 [ J ].福
建林业科技 , 2001, 28( 1): 79~ 80
[2 ]季 兰 ,杨仁崔 .水稻茎伸长生长与植物激素 [ J] .植物学
通报 , 2002, 19( 1): 109~ 115
[ 3 ]石秀霞 ,张彦广 ,冯天杰 ,等 .矮壮素对野生花卉柳兰的矮
化效应 [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28( 6): 51~ 53
[4 ] Shank s J R. Ch emical dwarf ing of s everal ornam ental
greenhou se crops w ith PP333 [ J ]. Proc Plant Grow th Reg
Wo rk , 1980: 46~ 51
[5 ]刘信宝 ,张万钧 ,沈益新 .多效唑处理对绿化带白三叶生长
的影响 [ J] .草业科学 , 2004, 21( 3): 63~ 67
22    竹 子 研 究 汇 刊 第 2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