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施肥及播种行距对无芒雀麦产量的影响



全 文 :施肥及播种行距对无芒雀麦产量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1-04-18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NZ0623)“牧草产业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
 作者简介:罗世武(1968-),男 ,林业工程师 ,近年来主要从事牧草研究工作。
罗世武1 , 王秉龙1 , 赵 萍2
(1.宁夏固原市农科所 ,宁夏 固原 756000;2.宁夏草原工作站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 要:为解决我区牧草品种单一 、蛋白质含量低 、品质差的需求 , 以适应多元化人工草地建设 , 采用正交试
验 ,对影响无芒雀麦施肥 、行距等综合因素及不同水平搭配组合增产效果的比较 , 选择出增产的最优搭配组
合 ,为提高无芒雀麦产草量提供有效 、经济 、实用的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促进人工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草地产草
量的迅速提高。种植第二年结果表明 , N 3P2K 1A3 处理鲜草产量 37 085.25 kg/ hm2 为最高 , 比其它组合增产
0.72%-68.9%。说明纯施氮 105 kg/ hm2 、磷 45 kg/ hm2 、不施钾肥 、行距 28.6 cm 的搭配组合为最优组合。
关键词:无芒雀麦;NPK;行距;产量
  开发利用高产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 ,是实现
畜牧业大发展的物质基础 ,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
战略性调整 , 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
措[ 1] 。尤其在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 ,建植优质人
工草地 、恢复土壤肥力 、减少水土流失 、对维持生
态平衡和农牧业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2] 。无芒雀
麦(Bromus inermis)叶量大 、适口性好 ,营养丰
富 ,各种家畜均喜食[ 3] 。在当前实施“三元结构” 、
西部大开发 、立草为业的形势下[ 4] ,宁夏南部山区
草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迅速提高无芒雀麦产
量 ,是当地发展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草地面临的迫
切要求 。国内对无芒雀麦的播种技术[ 5] 引种[ 6] 、
生产性状[ 7] 、种子生产[ 8] 、混播试验[ 9]等方面的研
究已有报道 ,施肥及播种行距对其产量的影响尚
未见报道 。为了探讨无芒雀麦栽培中 NPK 最佳
施肥量及适宜的播种行距 ,以提高产草量 ,特开展
了此项试验研究 ,旨为当地以及相似地区无芒雀
麦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设在固原市农科所头营试验基地水浇田
内 ,属清水河流域河谷阶地 ,海拔 1 586 m ,春季
干旱少雨多风 ,冬季寒冷 ,年均气温 7.4℃, ≥0℃
以上积温 3 000-4 000℃.d , ≥10℃以上积温
2 500-2 800℃.d ,无霜期 130-150 d ,年均降水
量 380-430 mm ,干燥度为 1.70 ,属北温带半干
旱气候区 。试验地前茬为向日葵地 ,土壤为黄绵
土 ,耕作层土壤 pH8.8 ,全盐 1.29 g/kg ,有机质
8.37 g/kg , 有效氮 57 mg/kg , 有效磷 7.2
mg/kg ,有效钾 209 mg/kg 。
1.2 试验设计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 设氮(N)、磷(P)、钾
(K)、行距(A)四因素 , 每因素取三水平 ,选用
L9(34)混合正交表[ 10] ,只考察主效应 ,试验的因
素水平见表 1。共 9个处理组合 , 3次重复 ,随机
排列 ,小区面积 12 m 2(2 m ×6 m)。参试牧草品
种为无芒雀麦 ,供试化肥为尿素(含 N 46.4%)、
颗粒磷肥(含 P2O5 12%)、复合肥(含 N 10%-
P2O 5 7%-K 2O 8%)。化肥总量按种施 、第一次
刈割后各占 1/2开沟施入 。2008年 4月 15日人
工用锄开沟条播 ,播深 3 cm ,播后复土。田间管
理主要是 2009年 4月 25日 、6月 26日各灌水一
次 ,在生育期随时拔除杂草。
表 1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因素水平
因素
水平
氮(N)
(kg/ hm2)
磷(P)
(kg/hm2)
钾(K)
(kg/hm2)
行距(A)
(cm)
1 0 0 0 15
2 52.5 45.0 7.5 25
3 105.0 75.0 15.0 28.6
1.3 测定内容和方法
在抽穗期每小区随机取 1 m2 株样 ,称鲜重 ,
计算鲜草产量 。分别在 2009年 6月 9日 、8月 25
日进行了测产 。
1.4 数据分析
采用 dps数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将各
单因素和复合因素间对无芒雀麦产草量的影响作
·77·2011(4)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差异显著性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单因素下无芒雀麦产量分析
从表 2 各因素的极差值和图 1可以看出 ,各
因素对产草量影响的效应大小次序为 RA(21.36)
>RK(19.92>RN(19.9)>RP(16.64), 即行距
(A)>钾(K)>氮(N)>磷(P);磷(P)水平之间差
异极显著(P <0.01),其余因素水平之间差异不
显著(P>0.05)。
表 2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鲜草产量统计分析
平均值 N P K A
R1 122.08a 107.48aA 118.52a 116.6a
R2 102.18a 120.68aAB 98.6a 97.12a
R3 107.96a 104.04bB 115.08a 118.48a
极差 19.9 16.64 19.92 21.36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图 1 因素与指标产量关系
2.2 NPK 及行距复合因子下无芒雀麦产量分析
表 3 结果表明 , N 3 P2K 1A 3 处理鲜草产量
37 085.25 kg/hm2 为最高 , 比其它组合增产
0.72%-68.9%。 N 3P 1K 2A 2 处理鲜草产量
21 944.25 kg/ hm2 为最低。将表 3结果进一步
作方差分析 ,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
表 3 无芒雀麦栽培试验不同处理鲜草产量
处理 鲜草产量(kg/ hm2)
N 3P2K1A 3 37 085.25a
N 1P1K1A 1 36 818.4a
N 1P2K3A 2 34 117.05ab
N 3P3K3A 1 30 982.2ab
N 2P1K3A 3 30 848.7ab
N 1P3K2A 3 30 848.7ab
N 2P2K2A 1 29 414.7ab
N 2P3K1A 2 24 912.45ab
N 3P1K2A 2 21 944.25b
  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结论
(1)种植第二年的结果表明 , 行距(A)、氮
(N)、磷(P)、钾(K)对产草量影响的效应大小次
序为 A>K>N>P ,说明播种行距是影响无芒雀
麦产草量的主要因素 ,其次为钾肥 、氮肥和磷肥。
(2)行距(A)、氮(N)、磷(P)、钾(K)9 个处理
组合中 , 以 N 3 P2K 1A 3 处理鲜草产量 37 085.25
kg/ hm2 为最高 ,增产效果最大 ,比其它组合增产
0.72%-68.9%。说明纯施氮 105 kg/hm 2 、磷
45 kg/hm2 、不施钾肥 、行距 28.6 cm 的搭配组合
为最优组合。
参 考 文 献:
[ 1]  盛良学 , 贺喜全.牧草和饲料作物的引进选育及发
展趋势[ J] .草业科学 , 2003 ,(5):14-16.
[ 2]  郭艳玲 , 韩建国., 赵守强等.种植多年生禾本科牧
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J] .草业科学 , 2006 ,
(10):14-17.
[ 3]  高洪文 , 孟林.人工草地建设管理技术[ 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13-14.
[ 4]  杨伟光 , 李红 , 黄新有 , 高海娟.磷 、钾 、硼肥料配施
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J] .牧草与饲
料 , 2009 , 3(1):46-48.
[ 5]  田秀民 , 尹瑞平 , 张欣 , 汪季.无芒雀麦栽培技术研
究[ J] .种子 , 2008 , 27(10):18-20.
[ 6]  石凡涛 , 拉夫旦 ,王金山等.无芒雀麦引种适应性的
观察[ J] .牧草与饲料 , 2004 ,(6):24-26.
[ 7]  包成兰 , 张世财.五种高禾草在高寒地区生产性状
的比较[ J] .草业科学 , 2003 , 20(8):31-32.
(下转第 87页)
·78· 陕 西 农 业 科 学 2011(4)
松的沙壤土 ,飞播种子发芽快而整齐 ,成苗效果
好 ,而土壤瘠薄板结 ,排水不良的地方 ,一般不易
成苗 。
7 播区地面处理
飞播造林是模拟天然更新的一种撒播造林的
方法 ,受制因素很多 ,任一环节出了问题 ,都可能
导致飞播造林失败 ,通过对以往飞播造林成败的
总结分析可知 ,气候因素 、种子质量的好坏 、播期
选择是否合适 、播区植被度大小等均可影响飞播
造林的成败 ,即时在飞播造林成效较好的播期内 ,
植被覆盖度适中地段的成效好于密草密灌地段 ,
进行了地面处理地段的成效好于未进行地面处理
的地段。因此 ,保证种子触土是使其发芽生长和
成苗的必要前提 ,在播前对植被盖度大的地块进
行处理是十分必要 。一般在有零星树木分布 ,且
面积不大的地块 ,可结合群众打柴 ,组织砍灌 、割
草 、简易整地等 ,降低植被盖度 ,清除了地表枯枝
落叶 ,使播后种子直接触土 ,同时还增加了土壤营
养状况 ,提高了土壤肥力 ,有利于种子发芽。
8 加强播区管理
对飞播后的播区一定要严加管护 ,实行封禁
制度 ,杜绝人畜入内 ,防治病虫和鸟鼠危害 ,建立
健全护林组织和护林制度 ,实行分片包干 ,责任到
人 ,使飞播林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做到“三
分播七分管” ,以提高飞播造林成效 。多年的飞播
实践经验 ,播后进行封育管护是关键 ,是保证飞播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促进天然更新的关键 。根据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有关资料表明 ,对播后采取封
育管护的播区 6 a 的连续测定:天然植被遇见度
由 6.3%增加到 34.9%, 遇见度年扩大 5.7%。
根据定位测定天然植被覆盖度由 2.3%增加到
6.75%,年平均增加 0.74%。封育管护措施有:
(1)建立管护组织 ,完成封禁任务。封禁要封
死 ,死封年限 3-5 a ,其后根据播期用途决定管护
措施 。
(2)有些播区必要时可采取播区围栏封育 。
(3)加强播区病虫害的防治。
(4)根据播区现状 ,确定经营方向 ,建立采种
基地 。
(5)做好飞播造林成苗 、成效调研和资料归档
工作 。
9 几点建议
(1)榆林沙区飞播造林目前主要的植物种为
固沙先锋植物花棒 、羊柴 、沙蒿 、沙打旺 ,当沙地固
定后 ,植被开始衰退 。为了建设稳定的生态环境 ,
需从植被群落组成成份中研究植物种 ,植被盖度
大小等。
(2)进一步探索飞播区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
达到效益持久 ,永续利用的目的。
(3)进一步加强飞播治沙技术的纵深的研究 ,
向立地条件差 ,经济指标高 、植物种经济价值高的
方向研究 。
(4)长城沿线的神木 、榆林 、横山 、定边 、靖边
和佳县的全部沙区地段 ,主要研究寻找适合在固
定和半固定沙地上进行飞播造林的树种和解决前
期飞播的灌木林老化问题 。
10 结论
飞播造林是一项系统工程 ,飞 、封 、补 、管是飞
播造林的四个重要工作环节 ,仅靠一次飞机播种
还不能对播区实现全部绿化 ,因此飞播施工结束
后必须做到种子落地 、管护上马 、持之以恒 、坚持
到底的思路做好飞播区管护工作 ,同时结合播区
实际情况开展补植补播 、幼林抚育 、病虫害和火灾
防治 ,最终建成集中连片 、林分质量高 、生态效益
好的飞播林基地。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飞播造林四十年编委会.中国飞播造林四十年
[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8.
[ 2]  陕西飞机播种造林手册.陕西飞播造林种草编写
组.西安: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 1979.
(上接第 78页)
[ 8]  房丽宁 , 韩建国 ,王培 ,董君.氮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和环境因素对无芒雀麦种子生产的影响[ J] .中国草
地 , 2001 , 23(4):31-36.
[ 9]  张永亮 ,张丽娟.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及单播草地产
草量动态研究[ J] .中国草地 , 2006 , 28(5):23-28.
[ 10]  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 M] .北京:农
业出版社 , 1986.
·87·李仲勋:浅析影响榆林沙区飞播造林成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