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柏木人工林立地质量与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全 文 :四川林业科技 1 9 9 2 ; 1 3 ( 3 )26
柏木人工林立地质量与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赵 强
(四川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 )
许金花 周立江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柏末人工林林分结构时 、 空 间变化规肆的研 究 , 发现林木株数 按径级的分布在幼龄
期 呈例 “ 丁 ” 型 , 在中龄前期低指数级呈倒 “ 丁 ” 型 , 高指数级近似正态分布 , 而 中龄 后期 为近似正态
和正态型 , 随年龄 和指数级的增大其径级分布从例 “ 丁 ” 型向正 态分布 呈有 序的过渡 ,分析 了不 同立
地质责下林分 万、万 、犷及生物量 等生长指标的变化规律 , 并建立 了指数级和 各指标之 间的 函数回 归
式 , 以实现对不 同立地质蚤林分的评 价预浏 ;分析探讨 了不 同经营 目的下林分的合理 密度 , 为柏末
人工林 经营提供了技术指标和依据 。
关键词 柏木林 立地质童 林分结构
A S tu d y o f th e S i t e q u a l i t y a n d S t a n d
S t r u c t u r e o f M o u r n i n g C y P r e s P la n t a t i o n s
Z h a o Q i a n g X U J i n h U a Z h 0 U 盆1 9
( S ic h u a n A d m i
n 抬t r a t i v e S t a t io n o f F or es t R es o u r e e s ) ( S i e h u a n S u r v e y a n d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F o r e s t r y )
A bs t ar ct
T h r o u g h s tu d俪 o f t h e e h a n g i n g la w s o f m o u r n i n g e y P r e s s P la n ta t i o n s i n l i n e w i t h t i 一价 e a n d
s Pa e e i t 15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d is t r i b u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t r e e s a e e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d i a m e t e r
一 e l a旅 a P Pe a r s a r e
v e r se d
“ J ” i n ht e j u v e n il e Pe r ido
, a n d 5 0 d oe
s t h a t o f ht e l o w i n d e x e la s i n t h e
e a r l i
e r m id d le
一 a g e d
pe r i od
.
T h e f o r e s t t r e es o f h ig h i n d e x e la s a r e s im il a r t o a n o r m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b u t P r
e s e n t a n o r 一们 a l
a n d a n a PP r o x im a t e n o r m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ht
e
la et r m i d d le
一 a g e d ep r i od
.
A s a r e s u l t
,在h e d ia m e t e r -
e la s d is t r i b u t i o n o f f o r e s t t r e e s s h o w s a n o r d e r ed t
r a n s i t i o n f r o m t h e i n v e r s e d “ J ” t o t h e n o r m a l d i s
-
t r i b u ti o n a l o n g w i ht ht e r俪 i n th e i r a ge a n d i n d e x e la 弱 . T h e e h a n g i n g l a w s o f s u e h g r o w th i n d e x e s
o f s at n d 韶 a v e r a ge d ia m e et r , h e ihg t , v o lu m e a n d b io m a器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s i t e q u a l it y a r e a n a ly 泌d i n
t h i s P a ep r
.
F u n e ti o n a l r e g r e骆 i o n f o r m u l a e b e t w e e n t h e i n d e x e l a s a n d i n d e x e s a r e e s ta b l is h e d f o r th e
e v a l u a t io n a n d P r e d i e t i o n o f s at n d u n d e r d if f e r e n t s i te q u a l it y
.
M o r e o v e r
,
t h e r a t io n a l d e n s i ty o f
s t a n d f o r v a r i o u s m a n a g e m e n t Pu r Po女 5 15 d is e u s s e d t o P r o v id e te e h n i e a l b a s i s f o r t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m o u r n i n g e y P r e s P la n at t i o n s
·
K e y w o r d s : M o u r n i n g e y P r es P l
a n t a t i o n s ; s i te q u a l it y ; s t a n d s t r u e t u r
e
柏木人工林立地质童与林分结构规律的研究 (3 期 )
柏木是我国特有树种 ,四 川盆地各地均有分布 , 尤以川北一带最为普遍 。是钙质紫色土 、
石灰土及痔薄土壤造林的当家树种 。 由于它材质优 良 ,深得群众喜爱 , 因此是分布区发展用
材林 、 防护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 通过对柏木人工林样地调查资料的分析 , 针对不同的立地条
件 ,对柏木林分结构的时 、 空变化规律进行探讨 ,为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经营提供依据 。
材料来源与分析方法
1
. 材料 基础材料为国家七 · 五攻关课题 “ 长江上游水源林水保林立地分类与评价 ” 样
地调查资料 。 于金堂 、 射洪 、苍溪 、 资中 、铜 梁 、 渔南 、达县 、 通江 、 大竹 、 巴中等 10 县搜集 1 95
块人工柏木林测树样地资料 ,样地面积为 0 . l’n a 。 样地进行了立地条件调查 、 每木调查 (测定
胸径 、 树高 、 年龄 、 枝下高 、 冠幅等 ) ,优势木 ( 1. 株 / I O0m , )调查 ,郁闭度测定等常规调查 ,分径
级进行株数统计 , 材积导算 ,并计算出样地的 万 、 刀、 万 , 优势木 万、 刀 、 万 以及单位面积的株数 、
蓄积 。
2
. 计算 1 95 块样地按 万划分成 3 个不同年龄段 。 即 10 ~ 19 年幼龄期 、 20 一 29 年中龄
前期 、 30 ~ 40 年中龄后期 ,分段进行如下几项计算 :
①按祥地优势木的 万、 万 计算立地指数 sI ;
②分指数级分径级进行株数统计 ,计算各径级株数百分数 ,林分 万、 万及单位面积 歹 ;
③按样地各径级株数计算地上 (干 、 枝 、 叶 ) 、 地下 (根 )部分生物量 (P x) , 并换算出单位
面积各器官生物量和总生物量 。
选择 D 和 D 、 H 分别拟合 凡 关系式 。 就拟合精度与结果分析 ,一元与二元非常接近 ,为
便于实际应用 ,选择下式一元回归模型 。 即 :
尸x 一 a bD N
x一干 、 枝 、 叶或根 。
D一径级
N一径级株数
如 : p 千一 。一 0 9 4 2 7 6 5 5 5 . D 2. 2 3 , , 。。 7 0 2
而 尸总一 p 干十尸枝十 尸叶十尸根
3
. 方法 。就不同生长期 、不同指数级进行①以不同的分布类型分析 、 检验株数分布规律 ;
②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林分 万、 万 、百变化规律 ,导算回归预测模型 ;③分析生物量变化
规律 ,建立指数级与生物量 回归模型 ;④统计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林分因子变化规律 。
分析与结果
一 、 不同指数级时株数分布规律
1
.
1 0一 19 年龄段 。 共统计有 75 块样地 ,结果见表 1 。
表 1反映出这样几个特点①各指数级中均以最小径级分布的株数占优势 ,而 当指数级
递增时 , 这种优势则递减 。 如 8 指数级时 4 径级株数分布高达 9 。 6% ,而 16 指数级时已降
四川林业科技 ( 1 3 卷 )
为 61 。 2% ,到 24 指数级时则进一步降为 36 。 j % 。 ②同一指数级内 ,随径级增大株数减少 。
将 10 和 20 指数级的株数分布点绘成图 1 ,其特点和差异就更加明显 。
表 1 10 ~ 19 年赞段不 同指教级时各径级株橄百分橄表
指数级 径 级
4 6 8 1 0 1 2 1 4
8 9 9
.
6 0
.
4
1 0 9 0
.
0 8
.
1 1
.
6 0

3
l 2 7 7
.
7 19
.
7 2
.
5 0
.
1
1 4 6 6
.
9 2 4
.
5 7
.
2 1 4
1 6 6 1
.
2 2 4
.
9 9
.
5 3
,
9 0
.
5
l 8 5 9
.
3 2 5
.
9 9
.
8 3
.
8 1
.
1 0
.
1
2 0 5 6
.
1 2 7

3 8
.
6 5
,
4 2
,
0 0
.
6
2 2 5 1
.
4 3 4
.
3 12
.
5 1
,
8
2 4 3 6
.
4 3 0

5 26
.
5 6 4 0
.
2
N 了
10 0
4 6 8 1 0 12 1 4 1 6 D
图 1 1 。一 19 年龄段株数按径级分布图因此 , 就幼龄期柏木人工林来讲 ,其株数按
径级的分布呈倒 “ 丁 ” 型 。 而不同的指数级又使分布呈现差异 , 当指数级 由小到大递增时 ,大
径级株数也递增 ,表明其生长速度也是递增的 。
2
.
2 0~ 2 9 年龄段 。 共统计有 1 03 块样地 ,株数分布在 4一 26 径级 , 指数级在 8~ 2 之
间 ,按径级分布的高峰在不同的指数级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 如表 2 。
低指数级 (8 一 12) 由于立地条件较差 ,林木生长缓慢 , 分化不明显 ,其株数分布的高峰仍
处于 4 径级 ,但百分比下降较多 , 同一指数级内株数分布仍呈倒 “ 丁 ” 型 。
从 14 指数级开始 , 株数分布的高峰 己逐渐跃入较大的径级 。 分布类型则发生了变化 ,随
着指数级的增大 ,渐向正态分布过渡 。 将 10 和 20 指数级株数分布点绘成图 2 ,截然有别 。
表 2 2 0~ 2 9 年龄段不 同指数级各径级株数百分数表
指数级 径 级
4 6 8 1 0 1 2 14 1 6 1 8 2 0 2 2 2 4 2 6
8 6 0
.
8 36
.
2 3
.
0
l 0 5 4
.
2 3 1
.
2 1 1
.
3 2
.
9 0
.
4
1 2 3 9
.
2 35
.
9 1 6
.
6 6
.
5 1
.
6 0
.
2
1 4 1 9
.
8 2 2
.
6 2 2

l 2 1

5 9
.
3 2
.
9 1

0 0
.
5 0
.
2 0
.
1
l 6 1 9

8 2 0
.
3 1 8
.
6 1 4
.
8 1 1
.
5 7
.
6 4
.
7 0
.
6 0 3 0
.
1
1 8 1 4
.
1 1 5
.
1 1 5
.
9 2 1
.
6 1 5
.
3 9
.
8 5
.
0 2
.
0 0
.
9 0
.
3
2 0 1
.
5 5
.
2 1 0
.
6 2 1
.
8 2 2
.
1 2 0
.
0 1 1
.
1 5
.
0 1
.
9 0
.
6 0 2
2 2 9
.
9 1 0
.
5 1 2
.
3 1 2 6 1 5
.
5 1 4
.
8 1 1
.
0 7
.
2 4
.
7 0
.
9 0
.
4 0
.
2
用 w ie b ul l 分布函数对 20 指数级株数分布进行检验 ,其偏度为 0 . 1 9 8 2 ,俏度为 0 . 06 4 4 ,
x Z 值为 4 0 . 7 6 , 符合 W e i b u l l 分布 。
结果表 明 , 这个年龄段的柏木林 , 其株数分布类型在不同的指数级表现有别 ,低指数级
呈倒 “ 丁 ”型分布 ,高指数级近似正态分布 , 中间级表现为有序的过渡类型 。
柏木人工林立地质童与林分结构现律的研究 ( 3期 )
N 了
30一 4 0 年龄段
2 0~ 19 年龄段
l o m 护m
0 1~ 9 1年龄段
0 2 1 14 1 16 12 0 8 D 0 1 12 14 16 120 82 2 2 4 2 6
图 2 2 。 ~ 2 9 年龄段株数按径级分布图 图 3 3。一 4 0 年龄段株数按径级分布图
3
.
0 3~ 4 0 年龄段 。 共有 8 1块样地 ,统计结果见表 3 。 不同数级的株数分布显然不同于
前两个年龄段 。 仍将 10 和 20 指数级株数分布点绘成图 3 。
表 3 3 。一 40 年龄段不同指数级各径级株数百分数表
书已 抽日 r乙口 径 级
丁目 交戈二状 4 6 8 10 l 2 14 16 18 2 0 2 2 2 4 2 6
8 3 3
.
2 3 8
.
3 18
.
2 9
.
7 0
.
6
10 1 3
.
3 2 0
.
7 30
.
1 2 7
.
8 7
.
7 0
.
3 0
.
1
12 5
.
0 9 9 1 8
,
5 3 8 3 2 0
.
5 7
.
8
1 4 3
.
9 5
.
9 9
.
2 2 1
.
1 2 3
.
8 2 0
.
0 1 1
.
4 3
.
1 1
.
3 0
.
3
1 6 0
.
7 5
.
0 5
.
7 1 2
.
0 2 4
.
4 2 8
.
6 1 5
.
0 7
.
9 0
.
7
1 8 4
.
4 5
.
6 1 2
.
1 2 6
.
0 3 1
.
7 1 5
.
2 4
.
1 0
.
9
2 0 3
.
7 4
.
9 1 2
.
4 2 5
.
9 3 2
.
1 1 6
.
1 3 7 1
.
2
这个年龄段 ,株数分布在不同的指数级仍有 明显的差 异 , 但分布类型已趋一致 , 为正态
分布 。 用 w ie bu n 分布函数对 12 和 20 指数级进行检验 , 结果符合 。
因此 , 就柏木人工林来讲 ,由于立地指数的差异 ,林分生长发育差异显著 , 林木株数的分
布在同一龄期类型有别 ,使得能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进行 目标培育和经营管理 。
二 、 不同指数级时林分 刀、 万 j 的变化规律
分别年龄段和指数级计算林分各因子平均值 ,结果见表 4 。
表 4展示出不同指数级时林分 万、 万、 砰差异明显 。 当指数级增大时 , 不同生长期 刀、 万 、 歹
增大快慢不一 。 以 20 和 8 指数级对应的 石、 万 、 F 值看 , 在 10 一 19 年龄段分别增长了 1 . 5 ,
1
.
7
,
4
.
3倍 , 2 0一 2 9 年龄段为 2 . 5 , 2 . 6 , 6 . 1倍 , 3 0一 4 0 年龄段为 2 . 3 , 2 . 6 和 3 . 0 倍 。 可见在
中龄期柏木生长受立地条件影响更为显著 , 而就因子来看对蓄积量的影响最大 。 通过对 班
与 刀、 万 、 歹之间规律性的分析 , 我们选择线性函数 、 幂函数 、 指数函数分别建立了以 刀、 万 、 百
为因变量 , sI 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见表 4 下半部分 )并取得满意效果 。 从而为简便的预测
不同指数级的林分因子提供了可能 。
四川林业科技 (1 3 卷 )
表 4 不同年龄段不同指数级时林分 几万 、 r 变化表 e m 一 m 一 l刀 3
指数级 1 0一 1 9 年 2 0~ 2 9 年 3 0一 4 0 年
万 H 下 D H V 刀 H 犷
8 4
.
0 3
.
9 2 1 3
.
2 5
`
0 4
.
8魂 2 3 1 6 7 5 . 7 8 5 2 9
1 0 4
.
4 4
.
8 1 2 4
.
2 5
.
8 5
.
6 8 3 2
.
9 8
.
3 7
.
0 1 5 6
.
1
1 2 4
.
6 4
.
8 7 2 5
.
0 6
.
5 6
.
46 45
.
4 10
.
3 8
.
8 1 5 7
.
8
1 4 5
.
1 5
.
5 5 3 1
.
3 8
.
6 8
.
19 57
.
6 1 2
,
1 1 0
.
3 9 9 0
,
l
l 6 5

6 6
.
1 8 4 4
.
3 9
.
6 9
.
1 4 8 9
.
9 13
.
3 1 2 06 9 6
.
7
18 6
.
0 6
.
4 7 5 2
.
0 1 0
.
2 1 0

4 5 1 10
.
9
2 0 6
.
0 7
.
0 4 5 6
.
9 1 2
.
3 1 2
.
4 1 13 8
.
8 15
.
2 工5 . 1 1 5 6 . 6
2 2 6
.
1 7
.
3 2 6 1
.
3 1 2
.
7 12
.
6 14 1
.
1 2 0
.
1 1 7
.
37 18 1
.
3
2 4 6
.
3 7
.
6 0 7 3
.
4
5 1 ,万 D = 1 6 0 2 96 · 5 1 0 、 峨, , 2 1 D一 0 . 0 4 2 8 6 + 0 . 5 8 6 3 1 又 5 1 D一 0 . 8 3 17 2 · 5 1 1 。。巾2 5
况= 0 9 8 5 6 4 R = 0 . 9 9 0 8 9 R一 0 . 9 8 86 4
5 1 , H H = 2
.
3 0 5 3 3 + 0
.
2 2 9 2 5
·
5 1 H = 一 0 . 2 8 67 9十 0 、 6 0 0 5 4 · 5 1 1 一一 1 . 0 4 3 8+ 0 . 82 18 3 · 5 1
R ~ 0
.
9 9 06 4 R一 0 . 9 9 2 3 6 R一 0 、 9 9 8 6 3
5 1 , 不尸 V一 15 . 8 13 3 3十 3 . 6 3 8 3 3 · 5 1 V 一 0 . 39 6 9 5 · 5 1 1 9 2吕 13 犷一 2 1 . 9 18 48 · e o o , 5 7 e ’ S ,
R 一 0 . 99 1 1 3 R二 0 . 9 9 3 5 1 R一 0 . 9 8 1 18
如有 15 年生林分 ,经计算立地指数 sI 一 1 3 . 2 4 。 利用 10 ~ 19 年龄段 3 个回归式计算林
分的 石、 亘、 V 分别为 5 . oc m , 5 . 34 m , 32 . 36 m 3 。 而要预测不同年龄期 、 不 同指数级的 D 、 亘、 V .
代入其它回归式即可求得 。
三 、 不同指数级林分生物量的变化规律
林木的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 (干 、 枝 、 叶 )和地下生物量 (根 ) 。 干生物量反映主干材的
数量和质量 , 枝 、 叶量决定树冠冠幅大小 、 叶面积多少以及 由此而产生的受光 、 敝荫 、 林下灌
草 、 地被物发育 , 以及对大气降水的截流等一系列生物 、 生态作用 ; 而根生物量则反映对控制
地下营养 、水份的供应以及固土 、盘结 、 保持水土等功能的大小 。 这种林分同化 、 非同化器官
的比率及在地下和空间的分布亦称林分生产结构 ,各器官生物量的总和反映了林分生产 力 。
当立地条件有别时 ,各器官的比率及分配也发生变化 ,对生产力及生产结构产生影响 。
表 5 是对样地生物量因子的分项统计 , 可看出以下几点①各年龄段 , 随着指数级增大 ,
生物量大幅度增长 。 以 20 ~ 29 年龄段 20 和 8 指数级比较 ,各器官生物量增长的倍数分别为
干 2 . 9 倍 ,枝 3 . 8 倍 , 叶 3 . 2 倍 ,根 3 . 2 倍 ,总生物量增长为 3 倍 。 各器官生物量比率随指数
级增大 ,干材比率渐降 ,枝 、 叶 、根比率渐升 ,干 、 枝比率的变化幅度略强于根 、 叶 。就同一指数
级来看 , 随着年龄的增大 ,各器官变化趋势表现如上 。 林分指数级的确定由基准年龄优势木
生长状况而定 ,一般而言 ,指数级越大 ,优势木生长越好 。 而表 5 所显示的干材比率的渐降正
说明了当优势木生长过旺时会对林分中其它林木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压抑 , 使总体干材水平
下降 。 因而对一些生长过快 、 占据营养面积过大的林木要视情况采取必要的抚育措施 , 以保
证全林分的生长 。 ②根据表 5 的数据将不同年龄期不同指数级林分总生物量的变化绘成图
4 , 依趋势选用不同的函数 回归式分别建立以总生物量 、 干树生物量为因变量 ,指数级为 自变
柏木人工林立地质量与林分结构规律 的研 究 ( 3期 ) 31
量的回归模型 ,结果见表 6 。 通过表 6 的回归式 , 便可预测不同年龄期不同指数级时单位面
积的干材生物量与总生物量 。
表 5 不同年龄期不同指级林分生物 t 变化表
年麟段 径级 各器官生物 t (t / ba ) 各器官 比率 ( % )
干 枝 叶 根 总量 干 枝 叶 根
1 0~ 1 9 年 8 1 0 . 5 8 1 . 4 6 1 . 9 4 2 . 7 5 1 6 . 7 3 6 3 2 8 . 7 11 . 6 1 6 。 5
l 0 1 6
.
5 2 2
.
4 6 3
.
1 2 4
.
40 2 6
.
5 0 6 2
.
3 9
.
3 1 1
.
8 1 6
.
6
12 1 6
.
7 3 2
.
5 9 3
.
2 1 4
.
52 2 7

0 5 6 1
.
8 马. 6 1 1 . 9 1 6 . 7
1 4 1 9
.
05 3
.
1 7 3
.
7 7 5
.
2 8 3 1
.
2 7 6 0
.
9 1 0
.
1 12
.
1 16
.
9
16 2 4
.
57 4
.
4 0 5 0 3 6
.
9 9 4 0
.
9 9 5 9
.
9 1 0
.
7 12
.
3 1 7
.
1
l 8 2 9
.
1 4 5
.
3 4 6
.
0 2 8
.
3 5 4 8
.
8 5 5 9
.
7 1 0
.
9 12
.
3 1 7
.
1
2 0 3 0
.
3 4 5
.
5 8 6
.
2 8 8
.
7 0 5 0
.
9 0 5 9
.
6 1 1
.
0 12
.
3 1 7
.
1
2 ? 3 2
.
9 1 5
.
8 4 6
.
6 3 8
.
9 5 5 4
.
3 3 6 0
.
6 1 0
.
7 12
.
2 1 6
.
5
2 4 3 4
.
4 0 6
.
4 4 7
.
19 9
.
9 5 5 7
.
9 8 5 9
.
3 1 1
.
1 12
.
4 1 7
.
2
2 0~ 2 9 年 8 1 6 . 2 4 2 . 6 1 3 . 17 4 . 4 5 2 6 . 4 7 6 1 . 3 9 . 9 12 . 0 16 . 8
l 0 2 0
.
4 5 3
.
5 6 4
.
1 3 5
.
7 6 3 3
.
9 0 6 0
.
3 1 0
.
5 1 2
.
2 17
.
0
1 2 2 5
.
5 6 4
.
7 6 5
.
33 7
.
3 7 4 3
.
0 2 5 9
.
4 1 1 1 12
.
4 17
,
1
l 4 2 8
.
19 6
.
2 1 6
.
3 3 8
.
6 4 4 9
.
3 7 5 7
.
1 1 2
.
6 12
.
8 1 7
.
5
l 6 4 1
.
07 9
.
7 1 9
.
5 1 1 1
.
9 4 7 2
.
2 3 5 弓. 9 1 3 . 4 13 . 2 1 6 5
l 8 4 4
.
1 3 1 0
,
7 1 10
.
3 5 1 4
.
0 2 7 9
.
2 1 5 5
.
7 1 3
.
5 1 3

1 1 7
.
7
2 0 5 1
.
5 5 1 3 4 5 12
`
5 1 16
.
8 4 9 屯, 3 5 5 4 . 6 1 4 . 3 13 . 3 1 7 . 8
`
2 2 5 2
.
1 4 1 3
.
8 7 12
.
7 4 1 7 12 9 5
.
8 7 5 4
.
4 1 4
.
5 1 3
.
3 1 7
.
8
3 0 ~ 4 0 年 8 2 8 . 5 1 5 . 46 6 . 0 6 8 . 3 9 4 8 . 4 2 5 8 . 9 1 1 . 3 12 . 5 1 7 . 3
l 0 2 8 8 9 6
.
6 1 6
.
5 7 8
.
9 3 5 1
.
0 0 5 6
.
6 1 3
.
0 12
.
9 1 7
.
5
12 3 2 4 0 6
.
9 1 7
.
1 9 9
.
8 4 5 6 3 4 5 7
.
5 1 2
.
3 12
.
7 1 7
.
5
l 4 3 9
.
4 0 1 0
.
5 4 9
.
5 1 1 2
.
8 1 7 2 2 6 5 4
.
5 1 4
.
6 13
,
2 1 7
.
7
l 6 5 0
.
5 2 1 3
.
4 2 1 2
.
3 7 16
.
6 2 9 2
.
9 3 5 4
.
4 1 4
.
4 13
.
3 1 7
.
9
如 j5 年生林分 , 当立地指数为 13 . 24 时 ,它的生物量以表 6 中公式计算为 :
p 干 - 一 0 . 4 3 0 2 2 十 1 . 5 1 4 6 7 又 1 3 . 2 4
~ 1 9
.
6 ( t / h a )
P 总一 一 2 . 4 3 6 + 2 . 6 1 4 7 5 又 1 3 , 2 4
= 3 2
.
2 ( t / ha )
若同表 4 中各项回归式结合起来 , 那么林分各项因子都可预测 。
四 、柏木人工经营目的与合理密度
人工林的经营有着较强的目的性 ,并常常与密度配合 。密度的大小既决定单株的营养面
积 , 又影响林木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 密度大时 ,单株营养面积减小 ,使生长趋缓 , 但能使林分
郁闭期变短 , 利于天然整枝 ,从而提高干材的利用率 。 密度小时 , 营养面积增大 , 使个体得到
四川林 业科技 ( 1 3卷 )
1 0 1 2 1 4 16 1 8 2 0 2 2 -D
图 4 不同年龄段不同指数级林分生物量趋势图
充分发育 , 但往往降低了林地利用率 。 因此 , 得有
一个合适的密度 , 并同培育 目的结合起来 。
我们对 2 0一 2 9 年龄段的 1 0 3 块样地 ,按其密度 <
1 0 0 0 , 1 0 0 0~ 1 9 9 9
, 2 0 0 0 ~ 2 9 9 9
,
3 0 0 0 ~ 3 9 9 9
,
4 0 0 0
一 4 9 9 9 , ) 5 0 0 0 株 , 分成 6 个等级 , 计算每级的 万、
万 、 百、 丽 、 万总 、 万干 ,结果见表 7 。
表 中反映出以下两种变化①当林分密度增大
时 ,石、 万 、 万干 、 丽均减小 , 与密度成反 比关系 。 ②百、
孔 随密度的增大 ,先增大而后减小 。 说明立木密度
过小时 (如表 7 中 I 密度级 ) , 虽然个体的 刀、 万 增
大 , 但整体产量却下降 。 因此就产生了随着生长期
和培育 目标而变化的林分密度临界值 , 在这 个密
度下 ,能够实现最佳林分结构和 目标培宵
表 6 不同年龄段生物贵回归模型
年龄段 千材生物量 总生物量
1 0~ 1 9 年 P = 一 0 . 4 3 0 2 2+ 1 . 5 1 4 67 · 5 1 P一 一 2 . 4 3 6 + 2 . 6 1 4 7 5 · 5 1
R = 0
.
9 8 4 9 7 R ~ 0
.
9 8 5 02
2 0~ 2 9 年 P一 1 。 1 87 4 5 · 5 1 1 2 4 2月 9 P = 1 . 4 7 1 7 7 · 5 1 1 , 7 0 ` 9
R ~ 0
.
9 8 8 8 3 R一 0 . 9 9 0 97
3 0 ~ 4 0 年 P 一 1 4 6 56 8 8 · e o · 07 27 2 ` 5 1 P = 2 3 . 0 9 6 0 1 · e o· 08 2 62 ` 5 1
R~ 0
.
9 5 1 7 9 R = 0
.
9 6 1 0 5
我们探讨的年龄段 , 受密度 的
影响 , 各生长因子分化已明显 。
那么要追求产量以 I 密度级为
适 , 这时 歹、 万千 最高 , 株数可保
留 1 0 0 0一 2 0 0 0 株 / h a ; 若培 育
目标为小径材则以 m 、 vI 密度
级为适 , m 密度级 刀一 8 . 北 m ,
已可投入使用 , 株数可浮动在
2 0 0 0一 4 0 0 0 株 / h a ; 若 想在 较
短的时间内培育粗径材 , 那么
通过低密度来实现 , 以 I 密度级为宜 ,一般在 1 0 0 0
表 7 不同密 度时林分生长 因子变化表
密度 密 度 D 、 (票) V P 总 P 干 , 5 1 、等级 、 仁 】n 尹 ( m 3 /h a ) ( t /h a ) ( t / h a ) 、 1 1 1声h a 亩
I 6 8 0 4 5 1 7 1 l交` 斤只 10 4 . 0 8 3 . 7 4 4 . 0 19 . 6 2
I 15 4 4 1 0 3 1 1
.
8 1 0
.
8 0 10 8
.
1 80
.
6 4 4
.
2 16
.
9 4
I 2 45 3 1 6 4 8
.
4 8
.
4 4 7 2
.
7 5 4
.
5 3 1
.
0 14
.
5 6
W 35 0 1 2 3 4 6
.
7 7
.
5 2 6 2
.
6 49
.
0 2 9
.
3 14
.
5 3
V 45 3 6 3 0 2 6
.
0 6 4 8 5 1 4 46
.
9 2 7 9 12
.
7 3
讥 53 0 0 3 5 3 5 . 5 6 . 0 8 4 7 . 4 4 4 . 1 2 6 . 6 1 1 . 5 8
株 / ha 以下 。
当林木 生 长期增大 、 立地等级提高
时 ,林分密度要适当减少 。结合不同的培
育 目标使密度保持适宜 , 就使得林木的
个体和群体处于合理的环境 ,相互促进 ,
协调生长 ,在较短的时间达到预期的 目
标 。
小 结
1
. 柏木人工林株数分布随时 、 空的
变化规律明显 , 在幼龄期 ( 10 一 19 年 ) 呈倒 “ 丁 ”型分布 , 中龄前期 ( 20 ~ 29 年 ) , 低指数级仍呈
倒 “ 丁 ” 型分布 , 随指数级增大 , 向正态分布有序地过渡 ;中龄后期 ( 30 ~ 40 年 )的分布类型为
正态分布 , 径 w ie bu u 分布检验 ,效果满意 。 而指数级对分布影响显著 。
2
. 不同的指数级 ,林分 石、 万 、 百发生明显变化 。 随着指数级的增大 ,刀、 万 、 F 增大 。 分别不
柏木人工林立地质量与林分结构规律的研 究 (3 期 )
同年龄段建立林分 刀、 万 、 F 与立地指数 I S之间回归关系式 ,可方便地预测林分因子 。
3
. 随着指数级的升高 ,林分单位面积地上 、 地下生物量成倍增长 。各器官 比率发生变化 。
通过建立 p 。 、 尸干 与立地指数 SI 之间回归关系式为预测不同时期林分生物量提供了方便 。
4
. 不同的林分密度使林分因子发生变化 。在所探讨的年龄段 , 针对不同的培育目标选择
台理的密度 ,使培育期缩短并取得理想经营效果 。
参 考 文 献
1 罗登义 、周政贤主编 . 19 90 . 《马尾松 , 》 . 贵州农学院丛刊
2 陈孝等 . 1 9 9 0 . 《关于近 、 成熟杉木人工林结构的研究 》· 林业科技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