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科技信息 2008年 第21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桐棉松原产于广西自治区宁明县桐棉乡,经福建省马尾松地理种
源试验表明,是全国马尾松最优地理种源之一[1-2]。其生长速度快,干形
直,材质优良是培育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和用材林的理想树种,广泛
用于建筑业、家具业、工业等领域。福建省仙游溪口国有林场,于1991
年在省国有林场管理局统一安排下开展桐棉松引种造林试验,经过
16年的培育,目前桐棉松已成林成材。本文着重分析桐棉松生长特性
及立地质量对其生长量的影响,为扩大桐棉松的种植面积提供参考。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仙游溪口国有林场第一工区21大班3小班和第二工
区 11大班 3小班,地处东径 118°34/,北纬 25°43′,年均气温 20.1℃,
最热月(8月)平均温度28°C,极端高温 39.7℃,1月均温 11℃,极端低
温-3℃,年均降水量 1535mm,相对湿度 78%,全年无霜期约 350d,属
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度型气候。其中第一工区21大班3小班,面积
40亩,该小班为东北坡向的缓坡地,土壤质地为红壤,土层厚度
100cm,立地等级Ⅱ级,前作为杉松采伐迹地,海拔200~300m。第二工
区11大班 3小班面积 40亩,该小班为东南坡向的缓坡地,土壤质地
为红壤,土层厚度中等70cm,立地等级Ⅲ级,前作为杉松采伐迹地,海
拔250~350m。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种源由省国有林场管理局提供,来自广西省的优
良种源,于 1991年育苗(容器育苗),1992年春季造林,其中,广西桐
棉松为半年生苗,苗高平均为20cm,地径0.2cm,种源从广西宁明县调
回,于溪口林场第一工区育苗。仙游马尾松为一年生苗,苗高平均为
30cm,地径 0.3cm,种源来自仙游县园庄乡,于溪口林场第三工区育
苗。统一用山锄起苗,注意不伤害根系,使苗木自然带土,每50株用薄
膜包装,防止水分蒸发,做到随起苗随造林。造林初植密度为3600株.
hm-2,整地规格为50cm×30cm×30cm。栽植时苗木统一定植在穴壁左上
方,沿45°打紧,以保证造林质量。本地马尾松造林采用裸根苗,方法同
桐棉松。造林后第一年锄草抚育两次,第二年锄草抚育一次。
2.2研究方法 以地方树种仙游马尾松为对照,对照与试验林面
积对半,并于2003年同时进行抚育间伐,间伐后保留密度 2400株.
hm-2,现林分保留密度约2000株.hm-2。2008年3月,分别对桐棉松和
对照马尾松的林分,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分不同坡位(上、中、下),各
设25.0m×25.0m的样地5个,对每个样地进行每木测量树高、胸径、冠
幅及枝下 高 等 性 状 ,并 按 福 建 省 马 尾 松 二 元 材 积 公 式:V=
0.000062341803D1.8551497H0.95682492计算单株材积,蓄积量=单株平均木材
积×林分保留木株数,同时,对桐棉松与马尾松分别进行经济效益分
析。
3.结果与分析
3.1桐棉松引种效益分析 从生长效益看,由表 1可见,2a生的
桐棉松幼林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比马尾松分别提高了77.4%、35.5%
和23.7%,表现出早期速生的特性。1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
材积分别达 14.3m、21.1cm和 0.2275m3,与同等立地(Ⅱ)及相同经营
管理水平的同龄马尾松相比,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
21.2%、37.0%和116.6%。经t测验结果表明,两树种间的树高、胸径和
单株材积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t树高=6.460**、t胸径=5.155**和 t单株材积=
5.514**(t0.05/0.01=2.306/3.355)]。可见,桐棉松在引种造林方面,具有较强
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且生长快。从经济效益看,按松类出材率70%,材
长2m,口(尾)径8cm以上的市场价300元/m3计算,从表2可以看出,
在同为Ⅱ类地条件下,桐棉松的产材量比马尾松增加170.73m3.hm-2,
扣除营林成本后,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了49921.1元。可见,桐棉松在
我区引种适应强,生长量比马尾松大的多,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可以将
桐棉松作为培育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或用材林的树种来发展。
表1 桐棉松生长情况
表2 桐棉松引种的经济效益分析
3.2立地质量对桐棉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立地条件是森林生长
环境因子的综合反映,也是森林存在、生长的物质基础,立地质量的好
坏,决定着森林经营方向,影响林产品的质量。因此,合理选择立地条
件是培育用材林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不同立地对桐棉松生长的
影响分析,为定向培育桐棉松用材林选择合适造林地提供参考。
2008年3月对第一工区(Ⅱ类地)和第二工区(Ⅲ类地)两个不同
立地等级试验区的桐棉松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见表 1。从表 1看
出,Ⅱ类地的林分生长量比Ⅲ类地有明显增加,相比之下,2a生林分
平均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率分别为28.8%、96.9%和15.4%;16a生
时,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 19.2%、42.6%和
128.5%,t检验表明,不同立地等级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达极
显著差异水平 [t树高=7.551**、t胸径=8.753**、t单株材积=8.172**(t0.05/0.01=
2.306/3.355)]。同时,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效益相差较大,Ⅱ类地的林分
蓄积量达454.99m3.hm-2,是Ⅲ类地的 2.3倍,经济效益是Ⅲ类地的 2.6
倍。此外,Ⅱ类地16a生的林分平均胸径已超过21cm,年均生长量达
1.3cm以上,预计20a即可达到大径材的培育目标。而Ⅲ类地的林分平
均胸径14.8cm,年均生长量仅0.93cm,估计至主伐时尚难达到大径材
的培育目标,其立木规格和木材产出只能以中、小径材为主。可见,要
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桐棉松用材林基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
地,而Ⅲ类地只适合用于培育纤维材林。
4.结论与讨论
4.1桐棉松在该区引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快,是培
育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或用材林的树种之一。16a生桐棉松平均树
高、胸径、单株材积和蓄积量分别达 14.3m、21.1cm、0.2275m3和
454.99m3.hm-2,与同等立地及相同经营管理水平的同龄马尾松相比,
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 21.2%、37.0%和 116.6%,经济效
益增加49921.1元.hm-2。
4.2立地条件对桐棉松生长影响较大。Ⅱ类地的林分生长量明显
高于Ⅲ类地,2a生时,Ⅱ类地的林分平均地径、树高和冠幅比Ⅲ类地
的分别增加了28.8%、96.9%和15.4%;16a生时,胸 (下转第662页)
桐棉松引种效果调查分析
林良豹
(仙游溪口国有林场 福建 仙游 351265)
【摘 要】对桐棉松人工林的生长及立地质量影响其生长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桐棉松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适应性,生长快。在中等立地条件
下,16a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达 14.3m、21.1cm和 0.2275m3,比同等立地及相同经营管理水平的马尾松分别提高了 21.2%、
37.0%和116.6%,经济效益增加49921.1元.hm-2,适合作为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或用材林的造林树种。此外,立地条件对桐棉松生长影响较大,
Ⅱ类地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比Ⅲ类地提高了19.2%、42.6%和128.5%,经济效益是Ⅲ类的2.6倍。要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
桐棉松用材林基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地,而Ⅲ类地只适合用于培育中、小径材林。
【关键词】桐棉松;生长特性;立地质量
树种
立地
等级
2a生 16a生
树高/
m
地径/
cm
冠幅/
cm
树高/
m
胸径/
cm
单株材
积/m3
蓄积量
/m3.hm-2
桐棉松 Ⅱ 0.94 1.26 48.6 14.3 21.1 0.2275 454.99
马尾松 Ⅱ 0.53 0.93 39.3 11.8 15.4 0.1055 211.08
桐棉松 Ⅲ 0.73 0.64 42.1 12 14.8 0.0996 199.25
树种
立地
质量
蓄积量
/m3.hm-2
产材量
/m3.hm-2
产值
/元.hm-2
营林成本
/元.hm-2
扣除营林成
本后产值/
元.hm-2
桐棉松 Ⅱ 454.99 318.49 95547.9 7800 87747.9
马尾松 Ⅱ 211.08 147.76 44326.8 6500 37826.8
桐棉松 Ⅲ 199.25 139.48 41842.5 7800 34042.5
○农林科学苑○
666
科技信息 2008年 第21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矿山安全管理主要以矿山企业相关的人和环境为管理对象,由于
矿山生产多是针对地下三维空间的矿体,其复杂的环境要求我们随时
注意安全,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挽救生命和保护国家财产。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出:要把安
全生产规划、重要指标和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
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要把安全生产摆在与人口、
资源、环境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矿山企业安全的现状分析
从2005年我国非煤矿山伤亡事故来看,共发生事故1928起,死
亡人数为2342人,与去年同期对比,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
14.2%和 13.2%;一次性死亡 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1起,死亡人数为
37人,与去年同期对比,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 75%和
65.1%[1]。根据我国《冶金企业伤亡事故管理条例办法》的规定,这1928
起事故类别主要是:冒顶片帮、高空坠落、炮击,其中冒顶片帮约占全
部事故的50%,高空坠落约占全部事故的20%。就江西省来说,2005
年非煤矿山共发生事故 82起,死亡 94人,同比减少 2起,少死亡 17
人,分别下降2.38%和15.32%[2]。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107735个
非煤矿山企业向有关安全监管部门提出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全国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近年来,受行业管理弱化、安
全监管工作不到位,企业急速扩张或改制后安全管理工作弱化,大量
介入的非公有制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薄弱等因素影响,矿山安全生
产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去年以来,相继发生了数起在矿山行业较为
少见的重、特大事故,如内蒙古金峰萤石矿的岩体垮落、山西省岚县梁
家庄乡铁矿的冒顶塌方、河北省邢台石膏矿的坍塌事故,给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深刻。为此,我们必须依据《安全生
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
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其安全生产行为,防控
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二、信息化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意义
分析我国矿山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
的,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的占52%。当然,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
包括管理人员的失误和物件的不安全状态在时间空间上的交叉,也就
是信息管理的不科学。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管
理,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山企业为获取各种有效
的信息,并进行识别、转换、存储和再生,矿山企业应该以“安全为天,
责任如山,严查细检,预防为先”为安全生产方针,以“以人为本”为安
全管理理念,可分别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技术咨询系统、安全
监测预警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安全教育培训系统[3],利用信息技
术整合矿山企业资源,加强其在矿山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的投入和安全监督管
理制度,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生产装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最终形成安全信息、安全技术、监控预警、救援指挥
等功能齐全的安全管理平台,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功能也将在我国矿
山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化在矿山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步骤
(一)构建并完善矿山企业数据仓库
按照启动工程、建立技术环境、确定主题进行数据建模、设计数据
库、数据转换程序、定义和管理元数据、开发用户决策的数据分析工
具、管理数据仓库环境等八个步骤,从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
理、行为控制和技术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具体设计模式如下:包含若干
矿区的某矿山,按照C/S(客户端/服务器)和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建
立其内部网连接,并安装Oracle客户端和相应软件,Oracle数据库安
装在矿山总部,主要模块有:事故登记表、事故人员登记表、国标表等。
当然,还可以建立气候环境、设备状况、生产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及能
力的数据库。通过加强矿山企业安全数据仓库建设,重视数据分析方
法和工具的研究与开发,促进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矿业国
际竞争力[5]。
(二)建立安全技术评价系统
安全评价就是对生产系统中的隐患进行可靠确认并对其危险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
投资效益。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法、指数评价法、概率风
险评价法、基于人、机、环、管四因素的系统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
法、预知危险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故)树分析等方法。在安
全技术评价过程中,从实际出发,要充分利用安全科学技术和计算机
技术,科学规范地收集安全信息,注重安全评价的合理性、时序性、实
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新的安全管理体制,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以
达到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目的。
(三)及时对安全技术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调整
从前一步骤安全技术评价选出的问题,溯本求源,询问有关人员,
调查事故和隐患发生过程记录,查找障碍各主要因素的影响及程度,
直接受阻还是间接受阻等,分为软件(系统分析、人机工程、管理、规章
制度等)和硬件(设备、工具、操作方法等)两方面研究排除事故和隐患
的措施与方法,主要补救措施有:进行技术改进和改善(安全工具及设
备系统)、对安全员进行训练及安全教育、发布有关标准的操作方法、
改进工艺流程等,然后判断实现某种措施的紧急性,组织人力、物力去
付诸实现,最后还要检查各项措施实施的状况,必要的措施有无欠妥
之处,在实施过程中有无不合理之处,必要时应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教
训等情报进行再评价,修改措施。
四、结语
利用数据仓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保障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使
监测和监控向数字化和图形化转变,提供更为方便直观的统计图和分
析结果,实现集中管理、统计、分析以及远程的移动监测,以便作出快
速的、有效的各种决策,已经是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范雪强.信息技术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采矿技术.2004(4):55-56.
[2]许礼刚,陈艺.构建矿山企业数据仓库的探讨[J].矿冶.2006(2):97-99.
[3]邢福胜.基于网络化的矿井安全动态评价系统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03.
[责任编辑:韩铭]
浅谈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雷胜利
(贵州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非煤矿山企业2005年安全事故的现状,并指出了信息化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步骤。
【关键词】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
●
科
●
(上接第 666页)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提高了 19.2%、42.6%和
128.5%;Ⅱ类地的林分蓄积量达 454.99m3.hm-2,是Ⅲ类地的 2.3倍,经
济效益是Ⅲ类的2.6倍。要建设以培育大径材为主的桐棉松用材林基
地,应选择Ⅱ类地以上的立地,而Ⅲ类地只适合用于培育中、小径材
林。
【参考文献】
[1]杨光登.广西马尾松优良种源的现状及保护发展策略探讨[J].广西林业科学,
1995,24(3):135-137.
[2]钱国财.福建省桐棉松区域栽培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1997,24(1):62-65.
作者简介:林良豹(1956.2—),男,福建仙游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
培育和良种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翟成梁]
●
科
○矿业天地○
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