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巨柏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全 文 :· 总乡肖 6 8扣 J·1 9 9 5· 2 .廷叮藏科技 口
西藏巨柏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陈 端
(四川省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摘 要 通过资并收 集 , 对 巨柏的分 类、 分布 、 生晚 、 生长和研 究 、 保护现状进行 了缩合 分析 。 巨 柏
目前最大树高 5 4 . g m , 最大胸径 5 . s m , 最大单株材积 2 30m 3 , 最大树粉 2 4 0 0一 2 500 年 。 拟 出研究课
题 15 个 , 建议对 巨柏 实施全方位 的研究 、 开发 、 利用和保护 。
关键词 现状 前景 巨柏 保护 林芝
1
. 巨柏的研究现状
1
.
1 巨矛白的发现
1
.
1
.
1 分类 : 西藏 巨柏在 1 969 、 1974 年以前的调查中 , 一直被认为是柏科 ( C uP r~ ce
a e )
中一般的圆柏 ( aS in a C hi en sn i s) 而被忽略 , 因而未进行深入研究 。 我国的林业前辈郑万钧先生
和傅立国先生根据他人 1 9 7 4 年夏采自西藏朗县雅鲁藏布江边的标本 , 在 (植物分类学报)上阐
明 T 其分类特征 , 定名为 “ 雅鲁藏布江柏木 ( C u p r e s u s g i g a n t e a C h e n g e t L . K . F u ) ” 。 该新种由
此而被发现和公布于世 。 在 《中国植物志》中 , 对其分类特征又与西藏柏木 ( C . ot ur lo sa )和眠江
柏木 ( C . 。h en gl an a )作 了更详细的 区别 , 并采用 (科学实验》对该树种进行形象的定名— 巨柏 。
1
.
1
.
2 分布 : 巨柏为西藏特有树种 ,分布面很窄 , 仅在林芝地区的朗县 、 米林县两地的雅
鲁藏布江边成行或散生单株分布 , 或在附近海拔 3 0 0 0一 3 4 0 0 m 山坡形成疏林 。 它从朗县东部
的甲格向西一直断续分布到米林的岗嘎一带。 波密县易贡乡只有零星分布 。 在林芝县则集中
分布在巴结乡海拔 3 0 0 0 一 3 150 m 的尼洋河边 , 是唯一保存比较完好的“ 风水林” 。
1
.
2 巨涛白的生长
1
·
2
.
1 生 境
1
.
2
.
1
.
1 水热条件 : 巨柏分布 区为雅鲁藏布江 中下游 , 有尼洋河和易贡河汇入 , 海拔
2 50 0一 3 2 0 0 m , 属青藏高原的寒温带 , 年均温 8 . 0℃上下 , 年降水量 60 一 9 0 0 mm 。 在森林的地
理分布上属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湿润山地针叶林区 , 亦属尼洋河一东久河流域针叶林亚 区和
米林 、 朗县针叶林亚区 。 由于顺着雅江河谷西进的印度洋潮湿季风对这几个地段影响很大 , 为
巨柏生存提供了独特的生态地理环境 。
1
.
2
.
1
.
2 土壤条件 : 巨柏发育的土壤为层次不明显的黄灰色沙质土 , 母岩多以花岗石 、 千
枚岩为主 。 土壤上层暗灰色 , 一般浅棕色 , 底部多碎石角砾 。 据全量分析 , 海拔 3 0 0 0m 剖面
S、OZ 向下部有所增加 , 1A 2 0 3 有酸性淋溶现象 , C沪 、 几 0 5 较多 , PH 7 . 5 一 8 . 2 。 土壤水份含量因
不同海拔而变化 , 大致为 16 一 35 % ( 5 % ) 。
1
.
2
.
1
.
3 植被条件 : 巨柏林下无大乔木 , 一般 只有少量灌木状高山栋 ( Q ue r cu s aq iu fo -
·
7
·
口 厄互藏科技 19 9 5· 2· 总第 6 8期 ·
lio i de s)
, 高 2 一 3 m , 盖度 3 一 5 % 。 以细刺兰芙蓉 ( eC r a t o s t i g m a g r i f f i th ii ) 、西藏狼牙刺 ( oS p ho r a
m co
e r o f t i a n a )
、 三颗针 ( eB br e r is p r u ianos )为主的灌木
, 高不超过 3 . o m , 盖度不足 10 % 。 草本以
三刺草 ( A r i s t i d a t r i se t a ) 、 香青 ( A n a p h a li s s p o d io p h y ll u s )等为主 , 盖度 1 5一 2 0 % 。 由于林型的不
同 , 植被条件区别较大 。
1
.
2
.
2 生 长
1
.
2
.
2
.
1 幼苗幼树的生长 :在林芝县 2 年生的容器苗 , 平均高 3 o . gc m , 最高 4 2 . c9 m 。 5
年生时平均树高 137 . c7 m , 平均基径 3 . I c m , 6 年生时平均树高 17 1 . 7 c m , 平均基径 3 . 7 c m , 最
大树高 234 . Z c m , 最大基径 6 . co m , 年高生长最大 62 . 6 c m , 其平均年高生长已呈明显的逐年递
增趋势 。 巨柏幼苗 (树 )每年 4 月上旬前后开始萌动 , 9 月中旬前后停止往高生长 , 10 月中旬前
后停止径生长 。 其生长水平属常态中生型 , 耐寒旱性较强 , 少见冻害和病虫害 。
巨柏幼树在圃地 内 90 % 生长 良好 。 10 % 明显很差 。 这与种子质量和移植时苗木受损伤
有关 。 苗木生长期鳞叶枝为浅绿色 , 表层具银 白色 (蜡粉 ) , 休眠期呈浅灰棕色 。 树冠多尖塔
形 , 侧枝生长很好 , 冠幅 0 . 8 一 1 . 2m 。 少数树干基部分 2 一 3 叉 , 与主梢平行生长或略低于主
梢。 四川引种的幼树高生长优于林芝的同龄幼树 。
1
.
2
.
2
.
2 高龄大树的生长 : 经笔者 19 8 0 年 n 月对巴结乡巨柏林的调查 , 该林分生长在
阳坡山脚至 山腰海拔 30 0 0 一 3 2 0 0 m 处 。 一区坡度较大 ( 2 0 一 3 0 . ) , 面积 8 . 7 8 h a , 有 巨柏 4 6 0
株 , 平均树高 31 . o m , 平均胸径 12 9 . 2 。 m , 最大胸径 2 7 8 . 3 c m , 蓄积量约 7 5 0 m 3 。 二区坡度较
小 ( 10 , ) , 面积 7 . 09 ha , 有巨柏 1 83 株 , 为高龄巨柏集中分布区 , “ 巨柏王 ” 在此区林缘 。 平均树
高 4 0 . Om , 平均胸径 17 0 . co m , 蓄积量约 6 7 0 Om 3 。 在米林县岗嘎附近山坡上有一株孤立木 , 树
高 4 7 . o m , 胸径 4 0 0 c m 。 雅江边疏林平均高 8 . Om , 个别高近 2 0m , 胸径差别较 明显 , 一般 50 一
I OOc m 不等 , 最大也只有 18 0 c m 。 巨柏的生长速度相当缓慢 , 每年直径仅生长 0 . 3 1。m 。 14 0 年
前为速生期 , 以后生长量逐年下降 , 树龄超过 50 年时 , 高径生长仍在继续 。
巨柏树冠庞大 , 侧根发达 , 向四方伸展 , 形成宽大 、 健壮的根幅 。 在朗县至米林县公路边 ,
有巨柏侧根越过起伏的石芽沿石沟生长 , 整个根系的骨骼在岩石上清 晰可辩的现象 。 成为巨
柏在此处生长的又一特殊景观 。
1
.
3 巨柏的研究
1
.
3
.
1 学科研究
1
.
3
.
1
.
1 森林植物学 : 经林业界众多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 , 已对巨柏进行了分类学研究 ,
确定其为西藏特有树种和国家珍贵树种 。 成功地进行了人工播种 (容器 、 小面积条播 )育苗的
试验 , 探讨了巨柏的育苗和造林技术 。 西藏区外 已进行初步引种 。
1
.
3
.
1
.
2 林木遗传学 : 进行了核型分析 , 称其为 “ 可能是柏科植物 中较原始的类型 ” 。 其
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为 Z n = 2 2 , 核型公式为 : Z n “ 4 m ( S C ) + 16 m + Z s m 。
1
.
3
.
1
.
3 生化系统学 : 对巨柏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 称 “ 柏木属 内种间平均
① 为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 目前正在进行的 (西藏色季拉 山( 海拔 3 0 0 一 4 00 m )东西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的一
部分 。
· 总第 6 8期 · 19 95 · 2厄互藏科技 〔 〕
酶谱为 0 .7 5 , 推测其地质发生年代为侏罗纪 ” 。
1
.
3
.
1
.
4 森林土壤学 : 对巴结乡巨柏林下土壤进行了研究 。
1
.
3
.
1
.
5 森林气象学 : 已开展的巨柏林内气象因素的初步观测 , 取得了 5 年各季度的基
本资料 。 ①
1
.
3
.
1
.
6 森林生态学 : 目前正在进行巨柏林下植物 、 巨柏林结构 、 生物量 、年生长状况的
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位研究 。
1
.
3
.
2 年龄探讨
1 98 1年秋有人以在林芝巨柏林内测得的一株胸径为 4 . 5m 的大树 ( “ 巨柏王 ” )为依据 , 并
根据以前的伐桩和树龄百多年的解析木推算 , 认定其年龄在 2 50 0 年左右。 仅对此提法者以该
树 4 . 5m (坡下方测 )高处已分成两叉 (一大一小 ) , 认定其应为两株 “ 连理 ” , 故树龄应酌减 。 由
于当时和后来的多年都未对其进行更科学的测量和估算 , 此年龄之争即成为林业界未作定论
的问题 , 但众多文献仍以“ 巨柏最大树龄在二千年以上 ” 作记载 (表 1 . 3 . 2 ) 。
表 1 . 3 . 2 “ 巨柏王 ” 群言录
题 目 树 高 胸 径 材 积 年 龄 保护点面积
( m ) ( m ) ( m
3
) (年 ) ( ha )
高原 “ 巨柏 ” (g J 50 4 . 7 5 2 20 一 2 60 22 00 一 2 500
高原巨柏 l0t 〕 50 4 . 7 5 2 20 一 2 9 0 2 3 00 以上
千年古树西藏高原巨柏 12 〕 52 4 . 50 2 50 0 以上 1 5 . 9
西藏自然保护区简介 。 ’ 〕 5 . 80 25 0 0 以上 约 8 . 0
尼洋河畔的古树稀木 2t .2 , 〕 50 5 . 80 2 5 0 0 以上
最高大的柏树 l3[ 〕 5 0 4 . 7 5 22 0一 2 9 0 200()
林芝 巴结巨柏保护区 lt’ 〕 ’ 5 . 80 2 5 00 以上 约 1 0 . 0
中国现存最高的巨柏 lst 〕 ’ 5 2 4 . 5 0 1 000 多
西藏巨柏 l6t 〕 50 多 马 = 2 1 . 6 2 20 以上 超 2 2 00 7 . 0
L 一 , = 1 4
.
0
西藏巨柏林 23I ) 4 7 一 4 8 5 . 4 约 250 0
尼洋河畔的珍稀古树木 一 巨柏 26t 〕 50 多 L I . 3 = 1 8 . 0 2 5 00 以上
, 各项为最大值 。
据笔者 目前掌握的资料 , 我国对 “ 巨柏王 ” 还有最大胸径 4 . 3m 、 5 . 5m 和稀达 6 . Om , 或可达
5
.
8m
, 保护区面积 8 . 7 h a 和 8 . o h a 、 0 . I k扩 的记载 。
笔者认为 : 造成如此状况的关键为资料来源不一致 。 根据巨柏幼树侧枝发达 、 易分叉 、 其
它疏林和该林分 内树干分叉现象明显 , “ 有些植株呈现 3 一 5 个树干丛生状态 ” 进行比较分析 ,
说明对其称作 “ 连理树 ” 或 “ 可能是曾经遭受损伤后由树干基部萌发枝条所形成的 ” 说法都不够
准确 。 因此 “ 巨柏王 ”应为一株 , 树高为 48 . 0m , 胸径为 4 . 5m (坡上部测胸围 14 . 14 m )和 5 . 8m
(坡下部测直径 , 坡上下高差 2 . 5 m ) , 单株材积 (按 f 二 0 . 3 推算 )约 230 m 3 , 年龄为 2 4 0 一 2 5 0
年的巨柏。 巨柏林中最大树高为 54 . 9 m ( 19 90 年 5 月测得 ) , 保护区面积为 15 . 87 h ao
·
9
·
口 厄互藏科技 1 9 9 5 · 2 ·总第 6 8 期 ·
1
.
4 巨矛白的保护
1
.
4
.
1 树种的保护 : 最早提出对巨柏 “ 应注意保护和繁殖 ” 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的任宪威教
授 。 他于 1 9 7 9年夏对林芝巨柏进行了实测后得此结论 。 巨柏于 1 982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
二级保护植物 。
1
.
4
.
2 群落的保护 : 最早提出对巨柏林 “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巨柏天然保护区 ” 的是东北林
业大学的刘永春教授 。 此为他于 1 9 8 0年底对林芝 巨柏林进行 了实测后的呼吁 。 西藏自治区
人民政府于 19 8 3年划定 “林芝巴结 巨柏保护区 (点 )” 。 对该点实施真正的保护始于 19 8 9年 ,
树立了 “ 简介碑 ” , 对林 内的 “ 巨柏王 ” 修建了石护栏 , 点边设置 了路卡 , 有专人看管 。 但对该点
以外的巨柏 , 却未实施任何保护 。
2
. 巨柏的研究前景
2
.
1 巨毒白的研 究
巨柏的研究 : 巨柏在西藏的具体分布 、 生长等情况 , 目前没人进行更准确的调查和研究 , 有
大量课题尚需有条件从事此类工作的林业工作者去完成 。
巨柏分布图绘制 ; 巨柏的生物学 、 生态学特性研究 ; 巨柏的起源与年龄研究 ; 巨柏分布区以
外引种试验与推广示范 ; 巨柏扦插育苗试验 ; 巨柏的更新调查和造林技术推广示范 ; 巨柏木材
物理 、 化学性质分析 ; 巨柏的病虫害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 ; 巨柏种子园建立的方案研究与实施 ;
巨柏的解剖学 、 胚胎学观测 。
2
.
1
.
2 巨柏的利用 : 巨柏作为柏科中的一特殊种 , 利用价值同样广泛 , 故仍有大量课题需
研究和进行生产实践 。
巨柏树脂的割取与应用技术研究 ; 巨柏枝果种皮根脂的药用价值研究与临床应用 ; 巨柏盆
景制作实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和园林绿化价值 、 作用的研究 ; 巨柏木材 、 枝条的加工与应用 ; 巨柏
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研究与实施 。
2
.
2 巨柏的开发与保护
2
.
2
.
1 巨柏的开发 : 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作好开发与利用工作 。 开
发的意义关键不在经济效益的开发 (木材利用 )上 , 而在于更好地发挥 巨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 。
.2 2
.
1
.
1 社会效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 : 巨柏保护区目前已成了事实上的森林公园 , 成为当地广大群众踏青的好
去处 , 亦成为许多人最好的摄影留念地 。 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高林芝地区的知名度 , 有必要
对巨柏分布地的米林 、 朗县加以合理 、 及时 、 有效的开发 , 以丰富西藏森林旅游的内容和范围的
扩大 。 科研资源的开发 : 以前的研究多以林芝 巨柏林为对象 , 局限性和片面性难免 。 为使人们
对巨柏的研究更全面 、 认识更充分 , 有必要进行科研资料的开发 。 如对雅江边成行的巨柏和其
疏林 、孤立木这些发育 、 生长在不同海拔 、不同地理环境的不同巨柏林型都应予以重视和研究 ,
以便于高效使用这一珍贵资料 。
2
.
2
.
1
.
2 生态效益 : 巨柏疏林是一种残遗在林芝地 区的特殊而典型的森林群落 , 这种结
构和生态外貌显示出西藏东南部河谷地带的山地针叶林向西过渡为山地灌丛草原地带的特
点 , 其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 它是研究 “ 过渡带 ”气候变化规律 、 植被生长 、 演替规律 、土壤形成特
1 0
· J总多肖 6 8 其月 · 1 9 9 5 , 2 硬互藏科技 口
` 点 、水源涵养状况 、 防风固沙能力的天然实验室 , 更是古地理学 、 古植物学 、 考古学等学科的天
然博物馆和基因库 。 它可为该地区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森林和经济林木 、农牧业生产的开
发 、 引种和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 它作为西藏特有树种 , 具有很高的观赏和保护价值 , 能
为西藏植树造林 、 内地引种育苗栽培发挥更大的作用 。
2
.
2
.
2 巨柏的保护
2
.
2
.
2
.
1 保护的组织 : 保护区保护的巨柏 , 只是巨柏林型中的一种 ,还存在加强保护的间
题 。 而分布在其它地方的巨柏却未得到保护 , 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后人无法弥补 。 如被分布 区
内的农牧民或路人砍作烧柴 ;或被零星观赏者任意爬上爬下 , 折枝 ;或 由村 民在疏林内任意放
牧 、摘果 、采种。 因此 , 当地有关部门应从经费上解决保护设施和人力的需要 , 解决好保护队伍
的组织与安排等问题 , 使对巨柏的保护真正落实到有组织 、有人员 、 有措施 、 有制度上 , 做到有
法可依 、 有法必依 、 违法必究的原则 。
2
.
2
.
2
.
2 保护的意识 : 只有强制性保护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要使被动保护与主动
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应从思想上使当地群众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必须加强宣传教
育 。 这方面的工作过去做得极少 , 以致于发生了不少使人痛心的事 。 宣传教育工作做得如何 ?
是人们保护意识强弱的关键 , 且直接表现为对巨柏的保护行为怎样 ! 因此 , 在有 巨柏分布的地
方 , 有关部门可树立适量的 “ 提醒牌 ” ;在有关学校的课堂上讲明保护巨柏的意义和紧迫性 ;对
保护区内的各种坟莹限期迁出或强制性拆除 ; 地区电视台可拍些专题片介绍保护的方法和要
求 ;林业部门也应多搞些科普宣传 (画 、栏 、 活动 ) 、 咨询服务等 , 以实现对巨柏的全方位保护 。
参考文献
1
. 郑万钓 、 傅立国 , 植物分类学报 , 1 975 . 1 3( 4 ) 73 ;
2
. 中科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植物志 ( 7 ) , 科学 出版社 , 1 97 8 , 3 3 4一 33 5 ;
3
. 壮青 , 科学实验 , 1 9 7 7 , ( 1 1 ) . 5一 6 ;
4
. 刘永春等 . 林业科学 , 19 8 8 . 2 4 ( 4 ) 4 6 6 一 4 7 0 ;
5
. 陈端 . 西藏科技情报 , 1 99 2 . 2 ( 2 ) . 12 一 14 ;
6
. 邓 朝经等 , 四川林业科技 , 1 9 9 0 . 1 1 ( 1 ) . 5一 10 ;
7
. 梁红平 , 植物学报 . 19 9 0 , 3 2 ( 8 ) , 6 53 一 6 5 6 :
8
. 中国植被编辑 委员会 , 中国植被 , 科学出版社 , 19 80 , 2 46 一 2 4 7 ;
9
. 任宪威等 . 植物杂志 , 19 8 0 , ( 3 ) , 8 ;
10
. 任宪威等 . 西藏农牧学院院刊 , 1 97 9 , (2 ) 51 ;
1 1
. 刘务林 , 森林与人类 , 19 8 5 , ( 5 ) , 6 ; 19 8 6 . ( 1 ) , 19 ;
12
. 刘务林编著 , 西藏自然保护 区 . 西藏人民出版社 , 1哟 7 , 10 5一 1的 ;
13
. 蓝源编著 . 中国植物之最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1 9 8 7 . 2 5 一 2 6 ;
14
. 宋朝枢等 , 自然保护区工作手册 , 林业出版社 , 1 9 8 , 153 ;
15
. 曹季贤等 .古树名木趣谈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8 9 , 9 7 ;
1 6 曹觉民 ,森林与人类 , 19 8 3 . ( 1 ) 2 4 ;
17
. 吴征裕主编 , 西藏植物志 ( 1 ) , 林业出版社 , 1 9 83 . 3 8 6 ;
18
. 郑万钧主编 , 中国树木志 ( 1 ) , 林业出版社 , 19 83 , 3 3 ;8
19
, 中科院青藏高原综考队 , 西藏植被 .林业 出版社 . 19 85 , 142 一 143 ;
2 0
. 中科院青 藏高原综考队 , 西藏森林 , 林业 出版社 , 19 85 . 90 一 91 ;
21
. 西藏自治区林调队 , 西藏日报 , 19 84 . 1 1 . 7 . 3 版 ;
2
. 刘永春 . 西藏农牧学院校报 . 19 81 , 1 期 ;
2 3
. 黄文 T . 森林与人类 , 19 8 9 ( 1 ) . 15 ;
2 4
. 林业部林政保护司 自然保护处 , 中国林业 , 19 8 7 , ( 1 ) 4 6 ;
2 5
. 林业部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司 , 中国林业 . 19 8 9 , ( 12 ) 36 ;
2 6
. 江洪等 . 植物分类学报 . 1 9 86 . 2 4 ( 4 ) . 2 5 3一 2 5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