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 物 学 报 1995, 37( 1): 58— 65
Acta Bot anica Sinica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
谢宗强 陈伟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44)
江明喜 黄汉东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武昌 430074)
朱日光
(湖南省资兴市林业委员会 ,资兴市 423400)
摘 要
银杉 (Cathaya arg yroph ylla Chun et Kuang )是中国特有濒危植物 ,其残存个体总数不足
5000棵。八面山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从整体上看比较合理 ,但对于不同的林型差异较大 ,特别
是在老龄林内常出现断代现象。应用标准木法对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表明 ,地上
部分生物量因林型而异 ,介于 30000— 110000 kg ha- 1 ,但其年平均生长量差别不大 ,基本反
映了八面山银杉种群的生产力水平。银杉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 ,但在灌木盖度偏
高的林型中表现为均匀分布 ,在中幼龄林分中则为随机分布。
关键词 银杉 ;种群 ;年龄结构 ;地上部分生物量 ;分布格局⒇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OPULATION OF
CATHAYA ARGYROPHYLLA IN BAMIANSHAN MOUNTAIN
Xie Zong-qiang and Chen Wei-lie
( Institute of Botany , Academ ia Sinica , Beijing 100044)
Jiang Ming-xi and Huang Han-dong
(Wuhan Inst itute of Botany, Academia Sinica, Wuchang 430074)
Zhu Ri-guang
( Zixing Forestr y Committee, Zixing Hunan, 423400)
Abstract
Cathaya argyrophyl la Chun et Kuang is a China endemic and endangered everg reen
conifer, listed in the Red Data Book of plant in China, w ith less than 5000 individuals re-
⒇收稿日期: 1994-03-02 接受日期: 1994-05-13
陈祖铿、张锦晖、张灿明、李习泉等同志参加部分野外调查工作 ,特此致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maining on earth. The age st ructure of C .argyrophylla population in Bamianshan Mountain
show ed its stability , but w as dif ferent among metapopul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aged
Cathaya forests there of ten appeared a lack of generation continuety. Though the above-
g round biomass of the population varied f rom 30000 kg ha- 1 to 110000 kg ha- 1 with differ-
ent metapopulations, the increment of the biomass had no significant dif ference among
metapopulations but could basically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of this population in that area. Its
distribution pat terns were mainly contagious, even when the sh rub cover was very high and
random in young Cathaya stands.
Key words Cathaya argyrophylla; Popula tion; Age structure; Aboveg round
biomass; Distribution pat tern
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受第四纪冰川袭击 ,这种曾在第三纪分
布于欧亚大陆的松科植物惨遭浩劫而濒临灭绝。我国亚热带山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
银杉的幸免于难提供了载体 ,也为研究银杉提供了便利条件。迄今为止 ,天然银杉林已在
广西、四川、贵州和湖南四省区的 8个分布点上发现有分布 ,但银杉个体总数不超过 5000
棵。从已发表的资料看 ,对银杉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对银杉资源分布及群落学
的调查研究 ,基本上是随着银杉分布点的不断发现而陆续进行的 ,主要报道了银杉地理分
布、资源状况及群落学特征 ,为深入研究银杉奠定了基础 ;对银杉的孢粉学研究 ,分析了银
杉 -亮叶水青冈 ( Fagus lucida )、银杉 -巴东栎 (Quercus engleriana )和银杉 -华南五针松 ( Pi-
nus kwangtungensis )等 3种混交林在最近地质时期内的历史演变 ;对银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揭示了银杉不同器官各种化学成分含量 ,为探讨银杉的系统位置和亲缘关系提供了证据 ;
对银杉形态结构、胚胎发育及染色体型的研究 ,不仅从微观方面揭示了银杉本身的特点和
奥秘 ,而且为确定银杉的系统位置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 ;对银杉繁殖与保护的研究 ,重点
做了银杉的种子繁殖与异地栽培、组织培养和营养繁殖试验 ,取得一定成果 ,但营养繁殖
和组织培养效果不佳 [ 1— 8]。综上所述 ,有关银杉的研究虽然涉及的领域较多 ,但对银杉种
群生态学的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 ,为此 ,我们选择人为活动相对较弱的八面山银杉林进行
了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
1 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
八面山为罗霄山脉向南延伸的支脉 ,位于湘东南资兴、桂东、酃县三县市交界处 ,地理
坐标为东经 113°40′— 113°51′,北纬 25°57′— 26°03′。境内主峰海拔 2042 m ,银杉分布于其
东北侧支脉的山坡中部、下部和溪谷 ,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 1000— 1400 m。银杉分布区四
周群山环抱 ,山势陡峻 ,山体植被茂盛 ,谷底溪水长流。由于中间一山脉海拔渐低 ,逐渐消
失 ,地貌由“三山夹两水”的 W型过渡为“两山夹一水”的 V型地貌。分布区母岩以花岗岩
为主 ,兼有石英砂岩和变质岩 ,土壤为山地黄棕壤 ,厚 40 cm, pH值 5. 0— 6. 0。
从设立于银杉分布区中心地段的气象观测点 (海拔 1215 m)的资料分析 ,分布区具有
夏季凉爽、冬季稍寒冷的温凉湿润的气候特点: 年均温 13. 5℃ , 7月份平均气温 22. 6℃ , 1
591期 谢宗强等: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
月份平均气温 4. 1℃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 34. 0℃和— 6. 3℃ ,≥ 10℃的活动积温为
4081. 5℃ ;年降水量 1754 mm , 4、 5月份居多 ,占 33% , 10月份到次年 1月最少 , 4个月的降水
仅占全年的 10% ;全年的相对湿度为 87% ,各月相差不大。
银杉产地在垂直带谱中跨常绿阔叶林及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两个植被带 ,以壳斗科、
木兰科、樟科、山茶科、杜鹃花科、山矾科、冬青科等科的植物为主 ,主要种类有甜槠 (Cas-
tanopsis eyeri )、多种青冈 (Cyclobalanopsis spp. )、白栎 (Quercus fabri )、银木荷 ( Schima ar-
gentea )、凤凰润楠 (Machilus phoenicis )及多种杜鹃 ( Rhododendron spp. )、多种柃木 ( Eurya
spp. )。松柏类植物有银杉、南方铁杉 ( 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马尾松 ( Pinus
massoniana)和福建柏 ( Fokienia hodginsii )等。
2 取样程序和研究方法
研究地点选择在资兴市顶辽银杉保护区。在银杉资源较多、分布集中的脚盆寮、丝毛
坪、小淘寮和九山分别设立 400— 1000 m2的样地 ,每个样地再分为 10 m× 10 m的样方。
在各样方中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分别按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多样性调查表要求的内
容逐项进行 ;分别计量乔木层中胸径大于 3 cm的银杉个体 ,胸径小于 3 cm者作幼苗、幼树
计 ;根据现有银杉解析木资料 ,参照八面山银杉的生长情况 ,建立年龄与胸径、材积与胸径
的回归关系 ,分析其年龄结构、种群动态及生物量 ;绘出银杉每木定位图 ,并按 10 m2区分
出小样方 ,统计小样方银杉株数 ,应用空间指数法分析其水平分布格局。
3 结果 和 分析
3. 1 样地生境与种群特征
由表 1可以看出 ,银杉生长在山坡的中部或下部 ,土层较厚 (> 20 cm ) ,地势相对平
缓 ,坡度 40— 50°,而广西、四川、贵州等地的银杉多生长在裸露的岩石和山脊上 ,甚至生
表 1 银杉样地与种群特征
Table 1 Some cha racteristics of the plot and population o f Cathaya arg yroph ylla
样地
Plot
海拔
Alt.
( m)
面积
Area
( m2)
坡度
Slope
坡位
Loca-
tion
土层厚度
Soil
dep th
(cm)
银杉密度
Density ( individuals /0. 1 h a)
胸径
DBH>
5 cm
胸径
DBH<
5 cm
总计
Total
共优种重要值
Importance
value of
dominants
脚盆寮
Jiaopenliao
1200 1000 41
下部
Lower
30 34 46 80
Cathaya arg yroph ylla
35, Castanopsis eyrei
27
丝毛坪
Simaoping
1100 500 50
中部
Middle
25 33 107 140
Cathaya arg yroph ylla
40, Castanopsis eyrei
13, Tsuga ch inensis 5
小淘寮
Xiaotaoliao
1350 400 45
中部
Middle
20 64 28 92
Cathaya arg yroph ylla
35, Schima argentea 12
九山
Jiushan
1350 400 42
中部
Middle
33 25 5 30
C. argyrophylla 26,
Castanopsis eyrei 13,
Fokienia hodginsii 8
60 植 物 学 报 37卷
长在狭长而高悬的绝壁 ,坡度 45— 80°[ 3, 9 ]。各样地银杉的密度差别较大 ,胸径> 5 cm的林
木密度以小淘寮为最多 ,达 64株 0. 1 ha- 1 ,另外 3个林分差别不大 ;胸径 < 5 cm的个体则
以丝毛坪居多 ,达 107株 0. 1 ha- 1 ,九山的最少 ,仅有 5株 0. 1 ha- 1。常绿阔叶树种在各林
分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银杉林分共优种不同 ,从而形成 4个银杉林型: 脚盆寮的甜槠
-银杉林 ,丝毛坪的南方铁杉-甜槠 -银杉林 ,小淘寮的银木荷 ( Schima argentea ) -银杉林和
九山的福建柏-甜槠-银杉林。
3. 2 银杉的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
考虑到取样过多会对银杉造成破坏 ,选择最能反映八面山银杉生长的现有银杉解析
木资料建立回归关系 ,得出八面山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现有银杉解析木生长概况如表 2。
对八面山银杉的 5个生长锥样品的分析结果显示 ,八面山银杉的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 0.
18— 0. 25 cm a- 1 ,与金佛山银杉解析木的年平均生长量最接近 ,因此 ,选择金佛山银杉解
析木资料 (表 3)建立回归方程:
A= 22. 1374+ 4. 9723D1. 3- 0. 911D
2
1. 3+ 0. 0027D
3
1. 3 ( 1)
R= 0. 99998
利用 ( 1)式计算出银杉的年龄 ,进而绘出八面山银杉种群年龄结构图 (图 1)。
表 2 银杉解析木概况
Table 2 Grow th of the standa rd trees of Cathaya argy rophlla
地 点
Site
花坪
Huaping
道真
Daozh en
金佛山
Jinfoshan
界福山
Jiefushan
金秀
Jinxiu
胸径 DBH(cm) 19. 6 40 26. 2 16. 6 21. 4
年龄 Age( a) 72 107 134 170 180
年平均生长量
Annual m ean increm ent
of DBH (cm a- 1)
0. 27 0. 37 0. 20 0. 10 0. 12
表 3 金佛山银杉解析木
Table 3 Characteristcs of the standard tree of Cathaya argy rophlla in Jinfo shan
年龄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Age( a )
胸径
DBH( cm)
1. 6 3. 9 6. 2 8. 5 11. 1 13. 7 16. 2 18. 4 20. 6 22. 6 24. 6 25. 3
材积
V olume (m3 )
0. 00104 0. 00309 0. 00816 0. 01784 0. 03480 0. 05574 0. 08346 0. 11510 0. 15590 0. 20028 0. 25128 0. 26128
材积年平均生长量 V-
Ann. mean V- 0. 00003 0. 00008 0. 00017 0. 00029 0. 00049 0. 00070 0. 00092 0. 00115 0. 00142 0. 00167 0. 00193 0. 00195
increment
( m3 a- 1 )
八面山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从整体上看为金字塔形 ,结构比较合理 ,种群基本上处于
稳定状态 (图 1, e)。但对于不同的林型 ,年龄结构有明显差别 (图 1, a、 b、 c、 d)。幼树长成大
树 ,即进入主林层 ,包含着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上层林木必须挪出空间允许幼树进入 ;幼树
必须是同一群聚内的优胜者 ,抢先占据上层空间的生态位。这样势必使同一群聚内的个体
间出现分化 ,产生自然稀疏。小淘寮的银杉林其年龄结构 (图 1, c)的显著特点是缺乏 120
611期 谢宗强等: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
图 1 银杉种群年龄结构
a、 b、 c、 d分别表示脚盆寮、丝毛坪、小淘寮和九山的银杉林型的年龄结构 ;
e.八面山整个银杉种群的年龄结构
Fig. 1 Age structur e o f Cathaya arg yroph ylla population
a, b, c, d. Designa te the age structur e o f Cathaya arg yrophy lla metapopulations
in Jiaopenliao , Simaoping , Xiaotao liao and Jiushan, respectiv ely; e. Age
structure o f Cathaya arg yroph ylla popula tion in Bamianshan
年以上的大龄银杉 , 0— 40年的幼苗幼树不如 40— 80年的银杉个体多。银杉喜光喜湿不耐
荫蔽的生物学特性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由于该林分中银杉种群年龄不大 ,自然稀
疏作用较弱 ,还不足以形成林窗 ,银杉幼苗幼树在荫蔽的林冠下 ,空间生态位受到限制 ,成
活株数少。脚盆寮、丝毛坪和九山的银杉林的年龄结构 (图 1, a、 b、 d)有一个共同特点 ,即在
80— 120年和 120年以上的龄级中出现有间隔的断代现象 ,但在 0— 40龄级 ,脚盆寮和丝毛
坪的银杉株数比重最大 ,九山的银杉比重较小。造成银杉年龄断代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
一是竞争。银杉生长到一定年龄阶段 ,开始为获取充裕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光照而对上层空
间生态位展开激烈的竞争 ,从而引起自然稀疏。当某一年龄级的银杉个体在自然稀疏作用
下遭到淘汰时 ,形成林窗 ,整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就出现断代现象。林窗则迅速为幼苗幼树
所占据 ,出现了 0— 40龄级高峰。九山的银杉林中虽然也形成林窗 ,但由于林下箭竹盖度高
达 90%以上 ,根系盘结 ,对银杉种子散落到地面形成障碍 ;而且近土层光照条件也未得到
根本改善 ,致使 0— 40龄级的银杉幼苗幼树在年龄结构图中所占比重不大。第二是更新方
式。阳含熙等 [10 ]研究长白山阔叶红松 ( Pinus koraiensis )林时发现 ,红松种群为间断更新 ,分
成几个浪潮集中出现 ,每个浪潮约 40— 80年 ,在年龄结构图上表现为断代现象 ,水曲柳
( Fraxinus mandshurica)、蒙古栎 (Quercus mongolica )也具有类似的浪潮式更新方式 ;范兆
飞等 [11 ]对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 (Larix gmelini )的研究认为 ,兴安落叶松也具有浪潮
式更新方式 ,火干扰是导致这种更新方式的主要原因。竞争引起的自然稀疏为银杉在林窗
更新创造了条件 ,但银杉是否为浪潮式更新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3 银杉种群的生物量
由表 3可得出银杉树干材积 ( V )及树干材积年平均生长量 ( V-)与胸径 (D1. 3 )的关系:
62 植 物 学 报 37卷
V= 0. 000869- 0. 000186D1. 3+ 0. 00017D
2
1. 3+ 0. 00001D
3
1. 3 ( 2)
R= O. 9998
V-= 0. 000002286- 0. 00000166D1. 3+ 0. 00000437D21. 3- 0. 00000005D31. 3 ( 3)
R= 0. 9997
据 ( 2)、 ( 3)式计算各样地银杉每木树干材积 ,及树干材积年平均生长量累计得各样地
蓄积量和蓄积年平均生长量。王战等 [ 12]对湖南银杉树干解析研究结果认为 ,按重量计 ,银
杉树干材生 物量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67. 1%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对木材物理力学
性质的研究得出 ,银杉木材的气干容重为 606 kg m- 3 [ 13]。通过换算可得出银杉的生物量
(表 4)。银杉种群的生物量 ,由大到小顺序: 丝毛坪 101196. 58 kg ha- 1、九山 29185. 51 kg
ha
- 1、脚盆寮 64811. 11 kg ha- 1、小淘寮 33197. 51 kg. ha- 1。这种排序结果主要由于银杉
的径级组成不同所致 (表 5)。从表 1和表 5可以看出 ,小淘寮银杉的绝对密度 ( 92株 0. 1
ha
- 1 )远大于九山的银杉密度 ( 30株 0. 1 ha- 1 ) ,但由于小淘寮林分内近 90%的银
表 4 八面山银杉种群生物量
Table 4 Above g round biomass of Cathaya argy rophylla population in Bamianshan
样 地
Plot
面积
Size
( m2)
树干蓄积
Volume
树干蓄积年平均生长量
Ann. mean V increment
m3 m3 ha- 1 m3 a- 1 m3 h a- 1
a- 1
地上部分
生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 kg ha- 1 )
地上部分生物量
年平均生长量
Ann. mean
incremen t
of aboveg round
biomass
( kg h a- 1 a- 1 )
脚盆寮
Jiaopenliao
1000 7. 17628 71. 7628 0. 04380919 0. 4380919 64811. 11 395. 6538
丝毛坪
Simaoping
500 5. 60255 112. 0510 0. 02604832 0. 5209664 101196. 58 470. 4984
小淘寮
Xiaotaoliao
400 1. 47033 36. 7583 0. 01811099 0. 4527748 33197. 51 408. 9143
九山
Jiushan
400 3. 50716 87. 6790 0. 01716274 0. 4290685 79185. 51 387. 5045
表 5 银杉径级
Table 5 DBH distribution of Cathaya argyrophylla popula tion in Bamianshan
径级
DBH
(cm)
脚盆寮
Jiaopenliao
丝毛坪
Simaoping
小淘寮
Xiaotaoliao
九山
Jiush an
株数
No. of
stems
比率
Percen-
tage
(% )
株数
No. of
stems
比率
Percen-
tage
(% )
株数
No. of
stems
比率
Percen-
tage
(% )
株数
No. of
s tems
比率
Percen-
tag e
(% )
0— 5 46 57. 5 43 76. 8 14 30. 4 2 16. 7
5— 10 8 10. 0 4 7. 1 15 32. 6 1 8. 3
10— 15 9 11. 3 2 3. 6 11 23. 9 2 16. 7
15— 20 3 3. 8 1 1. 8 4 8. 7 1 8. 3
20— 25 5 6. 3 0 0 2 4. 3 3 25
25— 30 5 6. 3 0 0 1 8. 3
30— 35 1 1. 3 2 3. 6 0 0
35— 40 0 0 2 3. 6 1 8. 3
40— 45 1 1. 3 1 1. 8 0
45— 50 2 2. 5 1 1. 8 1 8. 3∑ 80 100. 3 56 100. 1 46 99. 9 12 99. 9
631期 谢宗强等: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
杉胸径小于 15 cm ,并且缺乏胸径在 25— 50 cm的大、中径级银杉 ,而九山的林分内胸径大
于 15 cm的银杉株数占近 60% ,胸径处在 25— 50 cm的大、中径级银杉株数占 25% 。银杉
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的排序情况有所不同 ,由大到小依次为: 丝毛坪 470.
4984 kg ha- 1 a- 1 ,小淘寮 408. 9143 kg ha- 1 a- 1 ,脚盆寮 395. 6538 kg ha- 1 a- 1和九山
387. 5045 kg ha- 1 a- 1。与前述的总生物量排序结果相比 ,小淘寮的位次跃居第 2位 ,增加
幅度较大 ,但各林型间的差别缩小 ,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介于 380— 480 kg ha- 1
a- 1 ,这个取值范围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八面山银杉种群的生产力。
3. 4 银杉种群的分布格局
检验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的方法很多 ,根据数据和研究目的 ,我们采用较为常用的空
间分布指数法 [ 14]研究银杉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I (空间分布指数 )= V (方差 )
X- (均数 )
当 I= 1,随机分布 ;当 I < 1,均匀分布 ;当 I> 1,集群分布。其中 ,X i为第 i个小样方
的银杉株数。
X-=
1
n
n
i= 1
X i V= 1n
n
i= 1
(X i - X- )
2
对 4个林型银杉的统计结果如表 6。可以看出 ,脚盆寮、丝毛坪的银杉为集群分布 ,小淘
寮的银杉为随机分布 ,九山的银杉则为均匀分布。银杉种群在空间中的分布状态决定于其
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两方面。银杉具有喜光喜湿的特点 ,其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 ,
在荫蔽的林下会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 ,天然更新的好坏与林分郁
闭度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脚盆寮和丝毛坪的银杉林分中 ,甜槠所占比重较大 ,乔木层郁
闭度 0. 7— 0. 8,林内阴湿 ,而且银杉大树较多 ,在这种生境下 ,天然散布的银杉种子很难在
林下萌发、成长 ,而在林间空地 ,集中了较多的银杉幼苗幼树 ,形成幼苗幼树的异龄聚集以
寻求光照支持 ,显示出林窗更新的特点 ,使银杉个体空间分布呈集团状。九山的银杉生长
于一侵蚀沟两侧 ,共优种为甜槠和福建柏 ,林分郁闭度约 0. 5,没有大的林窗 ,林下灌
木几乎全部为箭竹 ,盖度高达 90% ,形成相对均一的光照和湿度条件 ,银杉呈现出均匀分
布的格局。小淘寮银杉年龄偏小 ,共优种为银木荷 ,林分内既没有活着的银杉母树 ,又无死
去的银杉残迹。但在林分上部约 150 m处的山脊有一棵胸径 40 cm的银杉母树 , 该处的
表 6 银杉种群的分布格局
Table 6 Dist ribution patterns o f Cathaya arg yrophy lla population in Bamianshan
样地
Plot
小样方数
No. of
quadrats
X V I
分布格局
Dis tribution
pat tern
脚盆寮 40 0. 68 0. 82 1. 21 集群分布
Jiaopenliao Con tagious
小淘寮 40 0. 83 0. 84 1. 02 随机分布
Xiaotaoliao Random
丝毛坪 50 0. 62 0. 92 1. 48 集群分布
Simaoping Con tagious
九 山 40 0. 30 0. 26 0. 87 均匀分布
Jiushan Even
64 植 物 学 报 37卷
银杉林很可能就是这棵母树在荒地或疏林地上由种子繁殖起的后代 ,而种子的散布一般
是随机的。在环境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 ,当某一主导因素成随机分布时 ,会引起种群的
随机分布 [ 15]。
4 结论 和 建议
八面山银杉林生长在山坡的中下部和山谷中 ,较其他分布点的银杉生境为优。银杉种
群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因林型而异 ,约 30000— 110000 kg ha- 1 ,以丝毛坪的南方铁杉 -甜槠 -
银杉林为最大 ,达 101196. 58 kg ha- 1 ,以年龄较小的银木荷-银杉林 (小淘寮 )为最小 ,仅
33197. 51 kg ha- 1。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平均生长量介于 380— 480 kg ha- 1 a- 1 ,
在各林型间差别不大 ,基本反映了八面山银杉种群的生产力水平 ;八面山银杉种群总的来
看处于稳定状态 ,但不同空间的林型镶嵌出现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年龄较轻的银木荷 -
银杉林中 , 0— 40龄级的银杉株数偏少 ;年龄大的甜槠 -银杉林、南方铁杉-甜槠 -银杉林和
福建柏-甜槠 -银杉林中 ,年龄结构出现断代现象 ;银杉的林窗更新现象比较普遍 ,盖度大
的下木层可以部分抵消林窗效应。为了促进银杉更新 ,使银杉种群不断壮大 ,有必要对郁
闭度过高的林分采取抚育措施 ,砍去部分阔叶树种 ,达到“伐阔保针”的目的 ;对盖度过高 ,
阻碍银杉林窗更新的灌木层也应进行疏伐。
参 考 文 献
1 王献溥 ,郑慧莹 ,何妙光等 . 广西花坪林区的银杉与广东五针松混交林及其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 植物生态学
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64. 2: 103— 110
2 徐有源 ,刘露 . 贵州省道真县沙河林区银杉的调查研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3. 7: 52— 57
3 祁承经 ,曹铁如 ,罗仲春 . 湖南省越城岭北部罗汉洞的银杉与长苞铁杉混交林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
1983. 7( 1): 58— 66
4 莫新礼 ,钟业聪 ,李法炎等 .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 广西植物 , 1992. 12: 254— 268
5 祁承经 ,肖育檀 . 湖南省八面山银杉林的群落学分析 . (木本 )植物研究 , 1988. 8: 169— 182
6 虞泽荪 . 初探白马山的银杉群落与银杉种群生态特点 .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 1984. 6: 114— 120
7 王伏雄主编 .银杉生物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0. 1— 97
8 主要珍稀濒危树种繁殖技术编辑委员会 . 主要珍稀濒危树种繁殖技术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2. 142— 175
9 李瑞高 ,黄正福 ,石金华 . 银杉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 广西植物 , 1981. 1: 12— 17
10 阳含熙 ,伍业钢 .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种属组成、年龄结构和更新策略的研究 . 林业科学 , 1985. 24:
18— 27
11 范兆飞 ,徐化成 ,于汝元 .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种群年龄结构及其与自然干扰关系的研究 . 林业科学 , 1992.
28: 2— 11
12 王战 ,陈楚莹 ,张家武等 . 湖南银杉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 生态学杂志 , 1983. 1: 7— 11
13 谢濑 . 银杉——我国特有的稀有树种 . 四川林业科技 , 1980. 1: 50— 54
14 Greig-Smi th P. Quan titativ e Plant Ecology. Berk 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 ty of Cali fornia Press , 1983. 54—
104
15 云南大学生物系 . 植物生态学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0. 171— 172
651期 谢宗强等: 八面山银杉林种群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