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全 文 :第 18卷第 4期
2011 年 8 月 水土保持研究Resea rch o f Soil and Wa te r Conse rvation Vol.18 , No.4Aug., 2011
 
  收稿日期:2010-12-24       修回日期:2011-02-15
  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AFYBB2007010)
  作者简介:黄志霖(1966-),男,河南人 ,博士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研究。 E-m ail:hzlin66@163.com
  通信作者:田耀武(1975-),男,河南人 ,博士 ,研究方向为遥感与污染生态学。 E-m ail:tianyaow u@126.com
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黄志霖1 , 田耀武1 , 2 , 王俊青3 , 雷静品4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 北京 100091;2.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 洛阳 471003;
3.湖北省襄樊市林科所 , 湖北 襄樊 44100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研究所 , 北京 100091)
摘 要:为研究不同干扰模式(间伐 ,间伐+补植)对三峡库区云阳县长江防护林带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根据云阳县柏
木人工林区高等维管植物调查数据 ,采用 Simpson 指数 、Shannon 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等进行α多样性测度分
析。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和补植等干扰模式均改变了柏木林生境 , 对柏木林林下高等维管植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
响 ,植物种类和数量均发生了变化 , 植物种类平均高出对照 2 ~ 3倍;与对照相比 , 随着干扰模式的变化 ,灌木层多样性
指数发生了不规则变化 ,草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明显增加趋势。
关键词:柏木人工林;干扰模式;植物物种多样性;三峡库区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11)04-0132-04
Effects of Patterns of Disturbance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f
Cupressus f unebris Plantation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 UANG Zhi-lin1 , TIAN Yao-wu1 , 2 , WANG Jun-qing 3 , LEI Jing-pin4
(1.Research Institute o f Forest Ecolog y Env ironment and Protec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 Beij ing 100091 , China;2.College of Forestry , He nan University o f
S cience and Technolog y , Luoyang , He nan 471003 , China;3.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 Xiang f an ,
Hubei 441000 , China;4.Research Institute o f Forestry , Chinese Academy o f Forestry , Bei jing 100091 ,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studied the inf luence of disturbance patterns(thinning and thinning+replanting)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 f understo ry plants in Cupressus f unebris planta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Forest
Farm in Yunyang County , T hree Go rges Rese rv oir area.Invest ig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establishing 325
sample plots in the dif ferent experimental sites.Dive rsity of different pat terns (T0 , T1 , T2 , T3 , T4 , T5
and T6)was surveyed by sample plo t method in summer in 2008.Based on the calculations of α-diversity
such as Simpson index , Shannon index and Pielou index , we analyz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dif ferent models
in C.f unebris plantations.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had al tered the light condi-
tions of understo ry , improved the g row th of vegetation , and impacted obviously the specie s diversi ty of high-
er vascular plants.There w ere 2 ~ 3 times species in all of the models plantations mo re than tho se of in the
control plantations.According to control plantations , the diversi ty o f shrub lay er w as different wi th dif ferent
models , but the diversi ty of plant species of herbaceous lay er w as significant ly higher in C.f unebris planta-
tions wi th different model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plantat ions.
Key words:Cupressus f unebris plantation;disturbance pattern;plant species diversity;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人工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逐渐
引起人们的重视[ 1] 。一些针叶人工林 ,在林分郁闭后
由于限制了林下其他植物的生长 ,生物多样性明显下
降 ,不能满足健康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要求。这
不仅影响林分生长 ,导致病虫害发生 ,还给森林生态
系统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而保护和恢复森林生
物多样性则能有效地控制和解决这些问题[ 2-3] 。有关
人工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林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
益 、生物量和生产力等方面[ 4-5] ,生物多样性研究较为
薄弱[ 6-7] 。干扰创造生境异质性 ,并导致群落的生物
多样性发生变化[ 8-9] 。同时 ,生物多样性变化以及群
落演替过程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许多
学者关注的内容[ 10-12] 。
重庆市云阳县柏木(Cupressus f unebris)人工林
区属长江防护林带 ,造林于 20世纪 60年代 ,现有林
地 0.4万 hm2 ,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一条绿色风景
线 ,对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小气候调节起到过一定的
积极作用[ 1] 。但由于林分密度过高 ,林下植物物种稀
少 ,生物多样性破坏 ,病虫害较为严重 ,部分林木干梢
甚至枯死 ,森林的水土保持等生态防护功能下降。
2004年云阳县长江林场建立了柏木林更新改造实验
区 ,通过采用间伐和补植方式 ,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
密度 ,研究不同干扰模式下的柏木人工林林分生长状
况 ,林分的物种多样性 ,以期为柏木林更新改造提供
理论依据 。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地位于重庆市云阳县长江林场 ,地理位置
30°35′N , 41°50′E ,海拔 250 ~ 800 m 。年平均气温
17.4℃,极端高温 42.9℃,极端低温-0.6℃,年均日
照 1 336.5 h ,年均降水量 1 100 mm ,无霜期 304 d ,
相对湿度 75%,地形为低山 ,坡度 25°~ 60°。土壤主
要为由紫色页岩 、砂岩 、砂质页岩 、石灰岩等发育而成
的紫色土 , pH 值 6 ~ 8 ,现有的柏木人工纯林郁闭度
0.60 ~ 0.85 ,平均树高 7.6 m ,平均胸径 8 cm 。
1.2 研究方法
1.2.1 干扰模式设置 2004年 2月于重庆市云阳
县长江林场百果园建立生境大致相同的实验地 ,在实
验地内设置 T0 、T1 、…、T6 等 7 类干扰模式样地:
T0 ,对照样地 ,面积 30 m×50 m ,株数密度 1 300 ~
1 350株/hm2 ;T1-T6 模式设置的条带数 、面积 、补
植改造方式等详见表 1。2004年 1 月 、2006年 1 月
在 T1-T6各样带内实施高强度间伐 ,株数保留密度
300 ~ 350株/hm 2 。2004年 3月在 T5间伐带内栽植
1年生刺桐(Ery thrina variegata),密度 2 m ×2 m;
在 T6 间伐带内栽植 1 年生刺桐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桤木(A lnus cremastogyne),每 20
m 间隔混交 ,栽植密度 2 m×2 m 。
1.2.2 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2008年 8月 ,在 7类
干扰模式样地内分别设置 5个10 m×10 m 大样方 ,每
个大样方内等距离设置 5个的 2 m×2 m 灌木调查样
方 ,在每一灌木调查样方内用对角线法设 1个 1 m×1
m 的草本调查样方 ,除去不符合要求的样方外 ,最后得
到 325个(灌木 163个 ,草本 162个)调查样方 。调查
内容包括植物物种的种类 、盖度 、高度和频度。
表 1 柏木林实验区不同干扰模式的设置
干扰模式 条带数/条 条带面积/(m×m) 密度/(株· hm -2) 补植改造方式
T0 1 30×50 1300 ~ 1350 -
T1 5 10×50 300 ~ 350 间伐
T2 5 15×50 300 ~ 350 间伐
T3 5 20×50 300 ~ 350 间伐
T4 5 25×50 300 ~ 350 间伐
T5 5 30×50 300 ~ 350 间伐并栽植 1 年生刺桐
T6 5 30×50 300 ~ 350 间伐并栽植 1年生刺桐 、刺槐和桤木
1.2.3 数据处理与多样性指数计算
(1)物种重要值 P 。
P=(相对盖度+相对密度+相对频度)/3 (1)
植物物种相对盖度 、相对密度和相对频度值为每
种干扰模式下该物种其值之平均值 。
(2)物种丰富度 S 。
S=样地中的物种总数 (2)
物种多样性指数采用 Simpson 指数(SP)和
S 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W)指数计算:
SP=1-∑S
i=1P
2
i (3)
SW=-∑S
i=1 lnP i (4)
(3)均匀度指数采用 Pielou指数 J SW 。
J SW =(-∑P i lnP i)/ lnS (5)
(4)优势度指数采用 Alatalo 指数 AL。
AL =〔1/ ∑(P i)2 -1〕/〔exp(-∑P i lnP i -1)〕 (6)
式中:S ———每种干扰模式下的灌木或草本植物物种
总种数;P i ———第 i种物种的重要值 。
2 结果与分析
2.1 群落物种的重要值及其组成
2.1.1 灌木层物种重要值及其组成 T0 灌木层植
物种类有 11种(图 1),占群落总种数的 73%,重要值
最大的是黄栌(Cotinus cof f r f ria)(0.279),其余依
133第 4 期       黄志霖等: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次为岩茵子树(Wikstriemia micrantha)(0.153)、地
瓜藤(Caucis f icit ikoucase)(0.145)、化香(P laty cu-
rya strobicacea)(0.141);T1 灌木层植物种类有 11
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61.11%,重要值最大的为黄栌
(0.361), 其余较大的为月月青(Ztea i l ici f olia)
(0.204)和岩茵子树(0.161),而金丝桃(Hypericum
chinense)、马桑(Coriaria sinica)、黄荆(Vite xnegun-
do)等重要值较小。黄栌 、月月青 、岩茵子树为优势
种 ,金丝桃 、马桑 、黄荆等为伴生种;T2灌木层植物物
种有 10种 ,占群落总种的 50%。重要值最大的为黄
栌(0.401),其他依次为金丝桃(0.149)、岩茵子树
(0.11)、马桑(0.209)等 ,黄栌依然是本层优势种 ,金
丝桃 、马桑 、岩茵子树与黄栌组成共优种;T3植物物
种有 22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59.4%,其中黄栌的重要
值(0.435)明显大于其他物种 ,为本层优势种 ,其次为
黄荆 、金丝桃 ,与黄栌组成共优种;T4植物有 22种 ,
占群落总种数的 62.9%,黄栌重要值最大(0.393),
是本层的优势种 ,其他岩茵子树 、黄荆 、金丝桃等为伴
生种;T5灌木层植物有21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67%,
重要值最大的为马桑(0.375),黄栌 、地瓜藤 、岩茵子
树等为其伴生种;T6 灌木层植物 21 种 ,占群落的
61.8%,重要值较分散 ,优势种不明显 ,说明物种竞争
激烈 ,其重要值较大的为马桑 、黄栌 、盐肤木(Rhus
chinensis)等。
图 1 不同干扰模式柏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数量的变化
2.1.2 草本层物种重要值及其组成 T0草本层植
物有 4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27.2%,重要值最大的为
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0.717)与硬杆子草
(Capi ll ipediun assimi le)(0.171),香附子为优势种 ,
硬杆子草 、野菊(Dendranthema ivdicum)等为伴生
种;T1草本层有植物 7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38.9%,
重要值最大的为硬杆子草(0.654),其次是香附子 、鼠
尾粟(S porobolus f ert i lis)、荩草(Arthraxon hispi-
dus),分别为0.300 , 0.207和 0.132 ,优势种为硬杆子
草 ,香附子及鼠尾粟 , 荩草 、茅草 、类芦则为伴生种;
T2草本层植物物种有 10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50%,
重要值按大小顺序分别是硬杆子草 、荩草 、鼠尾粟 、香
附子 、类芦 、麦冬 ,硬杆子草 、香附子 、荩草 、鼠尾粟与
茅草为优势种 ,其他则为伴生种;T3 草本层植物物种
有 15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40.6%,其中硬杆子草(重
要值0.189)为本层的优势种 ,其他香附子 、荩草 、麦
冬 、类芦等均为伴生种;T4草本层植物物种有 13种 ,
占群落总种数的 38.1%,香附子(重要值 0.282)和硬
杆子草(重要值 0.211)为本层的优势种 ,鼠尾粟 、类
芦 、荩草等为其伴生种;T5草本层植物物种有 11种 ,
占群落总种数的 33%,硬杆子草 、鼠尾粟 、荩草与茅
草 4种物种为优势种 ,香附子 、麦冬和小蓬草等为伴
生种;T6草本层植物物种有 13 种 ,占群落总种数的
38.2%,香附子(重要值 0.292)为本层的优势种 ,茅
草 、麦冬和荩草等为其伴生种 。
2.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2.2.1 灌木层植物群落多样性 由表 2 可以看出 ,
与 T0相比 , T1 、T2植物丰富度基本没有变化 , T3 、
T4 、T5 、T6模式下 ,灌木层植物丰富度与 T0相比均
增加了 1倍左右 ,证明间伐带的宽度对物种的丰富度
影响很大;SP 值变化不明显 , T1 、T2 、T3 、T4 多样性
指数 SP 均低于 T0 , T5 、T6略高于 T0;SW 值变化较
大 , T4 、T6值略高于 T0 ,其他值则明显低于 T0;T1
-T6均匀度均低于 T0;T5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 T0
和其他群落 , T1-T4 、T6优势度低于 T0。
表 2 不同干扰模式柏木人工林灌木层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
类型 S SP SW J sw AL
T0 11 0.84 2.05 0.89 0.78
T1 11 0.78 1.78 0.53 0.72
T2 10 0.76 1.67 0.73 0.70
T3 22 0.78 2.17 0.70 0.47
T4 22 0.81 2.28 0.74 0.49
T5 21 0.85 1.61 0.52 1.41
T6 21 0.89 2.57 0.84 0.67
表 3 不同干扰模式柏木人工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类型 S SP SW J sw AL
T0 4 0.45 0.86 0.33 0.60
T1 7 0.80 1.74 0.97 0.85
T2 10 0.85 2.04 0.89 0.85
T3 15 0.84 2.13 0.79 0.66
T4 13 0.83 2.04 0.80 0.73
T5 11 0.86 2.11 0.88 0.85
T6 13 0.84 2.11 0.82 0.72
2.2.2 草木层植物群落多样性 由表 3 可以看出 ,
T1-T6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S 值均大于对照群
落 T0 ,物种丰富度增加了 3 倍;T1-T6植物群落的
物种多样性指数 SP 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群落 T0 的
85%左右;多样性指数 SW变化趋势与 SP 相同;各改
造群落的均匀度指数也都大于对照群落 ,其中以 T1
均匀度最高 , T2 最低;T1-T2 、T5优势度指数 A L
都相同 , T3与 T6接近 , T3优势度最低 。不同的人为
134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第 18 卷
干扰模式对物种的多样性有很大影响 ,物种多样性都
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研究区内柏木人工林中乔木层植物种类单一 ,结
构简单 ,林分抵御外来干扰的能力弱 ,因此林下植物
物种的多样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1 , 13] 。把林下植物多
样性作为林分结构调整的因子 ,通过人为干扰来培育
林下植物多样性 ,优化林分结构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
应用[ 14] 。草本层物种数量最多 ,在北美地区草本层
数超过其森林生态系统物种总数的 80%[ 15-16] ,尤其
在人工林健康改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柏
木人工林带状改造的研究 ,发现柏木人工林灌木 、草
本层重要性指数对带状改造响应明显 ,且不同干扰模
式对草本层 、灌木层的重要性指数的影响不同。 T1
-T4更新模式未改变灌木层的优势种 , T5和 T6模
式改变或增加了乔木层树种结构 ,从而也改变了灌木
层优势物种。草本层由对照群落以香附子为最大优
势种 ,经过不同改造模式的干扰逐渐演变成以香附
子 、硬杆子草 、荩草 、鼠尾粟为主建群种或者共建种 ,
可见不同干扰模式的干扰对植物群落的恢复与演替
方向有明显影响 。
雷静品等[ 1] 研究表明 ,干扰带宽度对灌木层丰富
度影响比较明显 ,本研究表明:<15 m 的干扰带宽度
对灌木层丰富度影响不太。但超过 15 m 后 ,各种更
新模式灌木层丰富度均增加了 2倍左右 ,表明灌木层
丰富度受干扰带宽的影响较大;与对照群落相比 ,不
同干扰模式对草本的影响明显 ,各种干扰模式草本层
丰富度均大于对照 ,特别是以 20 ~ 25 m 干扰模式为
最高 ,但当带内栽植其他乔木时 ,又导致草本层物种
丰富度降低。
与对照相比 ,干扰模式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并不相
同 ,不同层次对干扰的响应不一致。灌木层物种多样
性指数值变化趋势不一致 ,有些干扰模式多样性指数
值甚至低于对照;但对于草本层 ,各种干扰模式多样性
指数均增加了 2 ~ 3倍 ,这与朱锦懋[ 17] 、涂育合[ 18] 、于
立忠[ 19] 、吕浩荣[ 20] 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对于研究区而
言 ,T3和 T6可能为研究区较为适宜的干扰更新模式。
干扰是种群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1-22] ,它可
以通过改变生境条件 、增加生境异质性等许多复杂的
过程使植物群落本身发生结构 、动态过程的变化 ,甚至
改变其演替方向。尤其是对人工林群落的人为干扰方
式 ,直接影响着群落的发展与稳定。干扰的时间 、强
度 、间隔期等都影响着干扰的结果 ,对提高植物群落的
稳定性与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柏木人工林的人
为干扰 ,一方面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要求 ,另一方面
也是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 ,持续发挥林地生态效益的
要求 。本研究实验地所采用的人工干扰时间只有 5
a ,这种干扰对林分经营效果 ,以及本地区人工柏木林
科学合理的改造更新方式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1]  雷静品 , 肖文发 , 黄志霖 , 等.带状改造对柏木人工林林
下植被多样性和环境的影响[ 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 31(3):381-387.
[ 2]  杨承栋 , 焦如珍 ,屠星南.发育林下植被是恢复杉木人工
林地力的重要途径[ J] .林业科学 , 1995 , 31(3):276-283.
[ 3]  余树全 ,周国模 ,韦新良 , 等.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
的持续发展[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97 , 14(2):182-187.
[ 4]  郑世锴 , 卢永农.山东临沂地区杨树人工林密度及经济
效益的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0 , 3(2):166-171.
[ 5]  项文化 ,田大伦.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
经济效益分析[ J] .中南林学院学报 ,1998 , 18(3):71-74.
[ 6]  刘会玉 , 林振山 ,张明阳.人类周期性活动对物种多样性
的影响及其预测[ J] .生态学报 , 2005 , 25(7):1653-1641.
[ 7]  朱珠 , 包维楷 , 庞学勇 , 等.旅游干扰对九寨沟冷杉林下
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J] .生物多样性 , 2006 ,
14(4):284-291.
[ 8]  Knee shaw D D.Canopy gap characteristics and tree r e-
placement in the southeaste rn bor eal forest[ J] .Eco lo gy ,
1998 , 79:783-794.
[ 9]  Adrienne B W.Spa tial hetero geneity of lig ht and woody
seedling regener ation in tropical w et fo rests[ J] .Eco lo-
gy , 1999 , 80:1908-1926.
[ 10]  郝占庆.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
及其季节动态[ J] .生物多样性 , 1994 , 2(3):125-132.
[ 11]  吴刚 ,郝占庆.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林隙动态变化对
早春植物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 1998 , 18(6):12-17.
[ 12]  张艳华.林隙对草本植物的影响[ J] .植物研究 , 1999 , 19
(1):94-99.
[ 13]  太立坤 ,余雪标 , 杨曾奖 , 等.三种类型森林林下植物多
样性及生物量比较[ J] .生态环境学报 , 2009 , 18(1):
229-234.
[ 14]  Rober ts M R.Response o f the herbaceous layer to dis-
turbance in No rth American fo rests[ J] .Canadian Jour-
nal of Bo tany , 2004 , 82:1273-1283.
[ 15]  Whigham D F.Eco lo gy o f w oodland herbs in temperate
deciduous fo rests[ J] .Annual Review o f Eco lo gy and
Systematics , 2004 , 35:583-621.
[ 16]  Gilliam F S.The ecolog 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e rba-
ceous lay er in tempera te for est ecosystems[ J] .Bio sci-
ence , 2007 , 57:845-858.
[ 17]  朱锦懋 ,姜志林 , 蒋伟 ,等.人为干扰对闽北森林群落物
种多样性的影响[ J] .生物多样性 , 1997 , 5(4):263-270.
(下转第 139 页)
135第 4 期       黄志霖等:人工干扰对三峡库区柏木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在裸地条件下生物结皮含水率增大了 50.79%,
下层沙土含水率增大了 27.42%。在油蒿 、羊柴和花
棒下生物结皮含水率相对于下层沙土含水率分别增
大了 69.69%、105.95%和 126.47%,在裸地条件下
生物结皮含水率相对于下层沙土含水率增大了
85.24%,那么可以得出结论在有植被和裸地条件下
生物结皮阻水特性是由不同植被类型决定的 ,在油蒿
下生物结皮阻水要弱于裸地条件下 ,而在花棒和羊柴
下生物结皮阻水特性要强于裸地条件下 ,所以有植被
和裸地生物结皮阻水特性由强到弱是:花棒>羊柴>
裸地>油蒿(图 2)。
在荒漠化地区 ,生长在植被下的生物结皮受到植
被的保护 ,有效地减少阳光对生物结皮直射所带来的
含水量的蒸腾 ,枯枝落叶层增加生物结皮有机质和腐
殖质的含量 ,同时阴凉植被下昆虫的活动增加了微生
物的含量 ,促进生物结皮稳定的生长发育。而裸露在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结皮 ,阳光直射到地表 ,几组生物
结皮的含水率已经为 0 ,降雨之后 ,含水率为 0的生
物结皮一定要吸收更多的水分 ,只有其中水分饱和才
会下渗到沙土中 。花棒和羊柴生长时间较久 ,下方生
物结皮厚度也比较大 ,加上有植被的保护作用 ,阻水
特性就要比裸地下强 。而油蒿生长时间较短 ,下方生
物结皮厚度最小 ,裸地生物结皮生长时间要长于油蒿
下 ,裸地生物结皮饱和含水量要比油蒿下的大 ,所以
裸地生物结皮阻水特性强于油蒿下 ,弱于花棒和羊柴
下。由于油蒿是匍匐植株 ,随着油蒿的生长发育 ,下
方生物结皮阻水特性会增强 ,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可能
出现油蒿下生物结皮的阻水特性最强 ,花棒和羊柴下
逐渐减弱 ,裸地的最小。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 论
(1)不同植被覆盖下生物结皮的厚度不同 ,在油
蒿 、花棒和羊柴下厚度分别为 0.41 cm 、0.58 cm 和
0.54 cm 。从生物结皮厚度来看 ,花棒更有利于沙地
的稳定。
(2)生物结皮在油蒿 、羊柴和花棒下阻水特性由
强到弱为:花棒>羊柴>油蒿 ,同时 ,生物结皮在有植
被和裸地下阻水特性由强到弱表现为:花棒>羊柴>
裸地>油蒿 。在油蒿下生物结皮的阻水特性最弱 ,更
有利于油蒿的生长 ,油蒿呈现稳定快速生长的趋势 ,
而花棒和羊柴下生物结皮阻水特性较强 ,生物结皮阻
止水分的下渗 ,不利于花棒和羊柴的继续生长 ,在盐
池当地花棒和羊柴呈现衰败的趋势 。遵循植被的演
替规律 ,油蒿群落逐渐替代其他群落 ,成为主要群落 。
3.2 讨 论
将生物结皮阻水特性与生物结皮厚度联系到一
起 ,发现随着生物结皮厚度的增加 ,阻水特性也在增
强 。生物结皮的阻水特性越强 ,水分越难下渗到下层
沙土中 ,这样不利于植被的恢复 ,植被有可能会因为
吸收不到水分而死亡 。采用适当放牧的方法 ,人为打
破一些生物结皮的完整性 ,这样有利于水分的下渗 ,
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营造 ,更有利于沙丘的固定。
参考文献:
[ 1]  刘丽燕 ,吾尔妮莎· 沙衣丁 ,阿不都拉· 阿巴斯 , 等.荒
漠化地区生物结皮的研究进展[ J] .菌物研究 , 2005 , 3
(4):26-29.
[ 2]  崔燕 ,吕贻忠 , 李保国.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理
化性质[ J] .土壤 , 2004 , 36(2):197-202.
[ 3]  闫德仁 , 薛英英 , 赵春光.沙漠生物结皮国内研究现状
[ J]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7 , 33(1):28-32.
[ 4]  闫德仁 ,薛英英 , 韩凤杰 , 等.沙漠生物土壤结皮国外研
究概况[ J] .内蒙古林业科技 , 2007 , 33(1):39-42.
[ 5]  王新平, 肖洪浪 , 张景光 ,等.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的水
文物理特征分析[ J] .水科学进展 , 2006 , 17(5):592-598.
[ 6]  李守中 ,肖洪浪 , 罗芳 , 等.沙坡头植被固沙区生物结皮
对土壤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 J] .中国沙漠 , 2005 , 25
(2):228-233.
[ 7]  崔燕 ,吕贻忠 , 李保国.鄂尔多斯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的理
化性质[ J] .土壤 , 2004 , 36(2):197-202.
[ 8]  贺学林,史海莉 ,白泽斌 ,等.毛乌素沙地使用植物资源开发
利用研究[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 27(4):248-259.
[ 9]  崔强 ,高甲荣 , 何明月 , 等.宁夏盐池沙地农田防护林的
防风阻沙效益[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09 , 25(3):
25-29.
[ 10]  宋阳 , 严平 ,张宏 , 等.荒漠生物结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J] .干旱区研究 , 2004 , 21(4):439-443.
(上接第 135 页)
[ 18]  涂育合.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 J] .西北
林学院学报 , 2005 , 20(4):52-55.
[ 19]  于立忠 ,朱教君 , 孔祥文 ,等.人为干扰(间伐)对红松人
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报 , 2006 , 26
(11):3757-3764.
[ 20]  吕浩荣 ,刘颂颂 , 叶永昌 ,等.人为干扰对风水林群落树
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J] .生态学杂志 , 2009 , 28(4):
613-619.
[ 21]  Auber t M , Alard D , Bureau F.Diversity o f plant as-
semblages in managed temperate fo rests:A case study
in Normandy(France)[ J] .Fo rest Eco lo gy and Man-
agement , 2003 , 175:321-337.
[ 22]  朱教君 , 刘足根.森林干扰生态研究[ J] .应用生态学
报 , 2004 , 15(10):1703-1710.
139第 4 期       李柏等:油蒿 、羊柴和花棒下生物结皮阻水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