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2卷第 2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175·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06, 22(2): 175 ~ 181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文章编号:1001-5493(2006)02-0175-07
吸附树脂对紫背天葵的水溶性色素精制研究*
高 虹 1 黎碧娜 2 陈晓霞 1 梁国超 1 郑 鹏 1 梁燕文 1
1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广州 510300
2 广东工业大学轻工化工学院,广州 510090
摘要:研究吸附树脂吸附精制紫背天葵红色素的方法和工艺。以吸附量、解吸量为指标,在
pH=7时吸附,确定出 S-8极性树脂和盐酸-乙醇溶液为最佳吸附剂和解吸剂。正交动态吸附和
解吸实验结果表明,当原花液浓度 3g/L,吸附流速 3ml/min,树脂床层径高比 1:1时,树脂对
色素的吸附量最大;以盐酸-乙醇为解吸剂,解吸液用量 30ml/g,解吸流速是 1/5BV。经树脂
吸附精制后的色素色价是未精制色素的 3.74倍。
关键词:紫背天葵;吸附树脂;吸附;解吸
中图分类号:O647.3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紫背天葵 (Gynura) 别名观音菜等,为菊科三七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东、
福建、四川等地均有出产,具有润肺止咳、散癌消肿、消暑除热等药用功效[1],它含有丰
富的花色苷类红色素和众多微量元素[2],主要作为高营养保健蔬菜,其色素色泽红亮,安
全性高,如能深入开发,可提高应用价值,为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服务。
目前,紫背天葵的研究常以乙醇、水溶剂提取和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等方向为主[3,4],尚
未见吸附树脂法或其它方法精制紫背天葵红色素的报道。利用吸附树脂大孔径及与吸附质
间产生范德华力可分离精制天然物质中活性成分,且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再生方便,
被广泛应用[5]。本研究能提高紫背天葵红色素的应用价值,动态实验研究的结果可直接为
工业化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具有市场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紫背天葵 (肇庆鼎湖山);D-290、NKA-9、AB-8、S-8 吸附树脂 (南开大学化工厂,
* 收稿日期:2005年 6月 3日
作者简介:高 虹(1966~), 女, 湖南省人, 硕士, 副教授. E-mail: merryjune2000@yahoo.com.cn
DOI:10.16026/j.cnki.iea.2006.02.012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2006年 4月 ·176·
理化指标见表 1);甲醇、乙醇、丙酮、盐酸等分析纯试剂 (广州化学试剂厂)。6010 型紫
外光谱仪 (上海惠普仪器有限公司);RE52-A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Table 1 The Parameters of Resins
名称 性质 外观 比表面 (m2/g) 平均孔径 (nm)
D-290 碱性 白色不透明球状 - -
NKA-9 极性 乳白色不透明球状 250~290 15.5~16.5
AB-8 弱极性 乳白色不透明球状 480~520 13.0~14.0
S-8 极性 红棕色不透明球状 100~290 28.0~30.0
2.2 实验方法
2.2.1 静态吸附、解吸实验确定最佳大孔树脂和解吸剂
吸附实验:移取等体积紫背天葵红色素溶液,加入等量 (±0.0001g) 活化后的吸附树
脂于锥形瓶中,室温下固定转速振荡吸附 24h。测定吸附前、后上清液吸光度,按公式 (1)
和公式 (2) 计算吸附量、吸附率,确定最佳吸附树脂;
解吸实验:用溶剂解吸等量已吸附色素的树脂,按公式 (3) 和公式 (4) 计算解吸量、
解吸率,确定最佳解吸剂。
2.2.2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配制 pH值为 1、3、5、7、9、11、13、14的色素溶液,依照 2.2.1测定 pH值对树脂
吸附的影响。
2.2.3 正交动态吸附、解吸实验优选影响因子
吸附实验:准确称取 (±0.0001g) 活化树脂,湿法装入树脂柱。吸光度 A0的色素溶液
上柱动态吸附,定时收集流出液,测吸光度 Ae,当 Ae=1/10A0为泄露点,合并到达泄露点
的流出液体积,定容测吸光度;
解吸实验:用解吸剂上柱解吸已吸附色素的树脂,收集解吸液,定容测吸光度,计算
公式同上。
2.2.3.1 优选动态吸附影响因子
选择吸附液流速、原花溶液浓度、树脂径高比三因素的三个水平,做 L9(34) 正交实验,
因素水平设计表如表 2,确定优化动态吸附条件。
Table 2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Design on Absorption
因素水平 A流速 (ml/min) B原液浓度 (g/L) C误差 D径高比 (m:m)
1 1 1 2:1
2 3 2 1:1
3 5 3 2:3
第 22卷第 2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177·
2.2.3.2 优选动态解吸影响因子
选择树脂吸附量、解吸液流速、解吸液用量的三个水平,做 L9(34) 正交实验,因素水
平设计表如表 3,确定优化的动态解吸条件。
Table 3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Design on Desorption
因素水平 A色素吸附量 (mmol/g) B解吸剂用量 (ml/g) C误差 D解吸速度 (ml/min)
1 34.30 10 1/5v
2 72.74 20 1/2v
3 60.21 30 v
2.2.4 色价的测定
参照参考文献[6],分别称取水溶液提取的未精制紫背天葵红色素和已按上述优化工艺
条件精制的紫背天葵红色素,用盐酸-乙醇溶液充分溶解,定容至 100.00ml,用 1cm 比色
皿,以相应空白溶液为参比,测 λmax吸光度,按公式 (5) 计算色价 E1 cm1% 。
吸附量=(A0V0-AeVe)/m 树脂 (1)
吸附率=(A0V0-AeVe)×100/ A0V0 (2)
解吸量=AtVt/m 树脂 (3)
解吸率=解吸量/吸附量 (4)
色价 E1 cm1 % =A/CL (5)
A0-吸附前吸光度,Ae-吸附后吸光度,V0-吸附前吸附液体积 (ml),Ve-吸附后吸附液体积
(ml),At- 解吸液吸光度,Vt-解吸剂体积 (ml),m 树脂-树脂质量 (g),A-λmax 处吸光度,C-
色素溶液质量百分数 (%),L-比色皿厚度 (1cm)。
2.3分析方法
采用色价法[7]测定紫背天葵红色素含量。紫背天葵红色素的紫外—可见光光谱图表明
它在 507nm处有 λmax。以该处测定的吸光度代替浓度进行计算,控制吸光度在 0.1~0.7范
围内。
3 结果与讨论
3.1 确定最佳吸附树脂
选用 S-8、D-290、NKA-9、AB-8 共 4 种吸附树脂对色素进行吸附,计算吸附率见表
4。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2006年 4月 ·178·
Table 4 The Absorption Effect of Resins on Pigment
吸附树脂 S-8 D-290 NKA-9 AB-8
吸附率/% 89.25% 79.66% 12.44% 13.99%
Fig. 1 The Structure of Anthocyanin
S-8树脂的吸附率最高。紫背天葵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色素 (主要结构如图 1),S-8是极
性树脂,该树脂内含有一定量的羧酸基,色素酚羟基可与树脂羧酸基形成氢健,且 S-8树
脂的孔径较大,易容纳体积大的色素分子,因此吸附率高。
3.2 确定最佳解吸剂
选用不同解吸剂解吸已吸附色素的 S-8 树脂,计算解吸率见表 5。解吸率最高的是盐
酸-丙酮溶液,但解吸液颜色由金黄色渐变为深褐色,溶液稳定性差,综合考虑解吸剂的安
全性、解吸率、解吸液稳定性,选择盐酸-乙醇为最佳解吸剂。
Table 5 Comparison of Desorption of Solvents on Resins of Pigment
解吸溶剂 盐酸-甲醇 盐酸-乙醇 盐酸-丙酮
解吸率/% 50.54% 51.46% 63.23%
3.3 确定最适宜的 pH值范围
pH值对花色苷类色素的影响较大,测定 pH值对 S-8树脂吸附色素的影响结果见表 6。
在 pH 1~11范围吸附率相近,pH 13~14时,吸附率明显下降。考虑经济简便性,确定 pH =7
为吸附的最佳 pH范围。
Table 6 The Effect of PH on Absorption Process
色素 pH值 1 3 5 7 9 11 13 14
吸附率 (%) 90.61 91.74 91.15 90.61 90.98 91.02 60.03 54.69
3.4确定动态过程的吸附影响因子
以总吸附量增加为指标,正交实验测定三因素对树脂吸附该色素的影响结果见表 7。
由表 7可知,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原花液浓度>树脂床径高比>吸附流速,优化吸附
第 22卷第 2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179·
条件为:A2B3D2。
Table 7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Design on Absorption
试验编号 A B C D 总吸附量 (mmol/g)
1 1 1 1 1 1.82
2 1 2 2 2 32.13
3 1 3 3 3 27.69
4 2 1 2 3 2.00
5 2 2 3 1 4.21
6 2 3 1 2 118.5
7 3 1 3 2 1.71
8 3 2 1 3 63.92
9 3 3 2 1 9.39
K1 20.547 1.843 61.413 5.140
K2 41.570 33.420 14.507 50.780
K3 25.007 51.860 11.203 31.203
Rj 21.023 50.017 50.210 45.640
3.5 确定动态过程的解吸影响因子
以解吸量增加为指标,正交实验测定 3因素对解吸的影响,结果见表 8。由表 8可知,
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为:树脂的吸附量>解吸流速>解吸液用量,优化动态解吸条件为:
A3B3D1。
Table 8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Design on Desorption
试验编号 A B C D 解吸量/mmol·g-1
1 1 1 1 1 29.37
2 1 2 2 2 25.76
3 1 3 3 3 26.97
4 2 1 2 3 58.34
5 2 2 3 1 59.15
6 2 3 1 2 55.09
7 3 1 3 2 67.60
8 3 2 1 3 70.94
9 3 3 2 1 78.60
K1 27.367 51.770 51.800 55.707
K2 57.527 51.950 54.233 49.483
K3 72.380 53.553 51.240 52.083
Rj 45.013 1.783 2.993 6.224
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 2006年 4月 ·180·
3.6 吸附前后色价测定
测定树脂吸附前后色素色价结果如表 9。由表 9可知,经树脂吸附所得色素的色价是
未吸附的 3.74倍。由此,经吸附树脂吸附工艺处理,可提高色素着色能力,具有较好应用
价值。
Table 9 Comparison of Colourity of Pigment
方法 色素质量 溶液质量 A 色价 E1 cm1 %
水溶液提取物 0.1005 92.1142 0.666 6.10
树脂精制提取物 0.1006 92.9285 0.247* 22.81
*—稀释 10倍后的测定值
4 结 论
通过大孔树脂对紫背天葵红色素精制的研究,确定出极性树脂 S-8为该色素的最佳吸
附树脂,盐酸-乙醇溶液为 S-8吸附树脂的解吸剂;pH值 1~11范围内树脂对色素吸附的影
响不大,选 pH=7为吸附最佳 pH值;正交动态吸附实验表明,较适宜的动态吸附条件为:
原花液浓度 3g/L,吸附流速 3ml/min,树脂床层径高比为 1:1时吸附量最大,三因素影响排
列顺序为:原花液浓度>径高比>吸附流速;正交动态解吸实验表明,较适宜的动态解吸
条件为树脂吸附量 60.21mmol/g 吸附树脂,解吸液用量 30ml/g,解吸流速为 1/5 树脂床层体积
时解吸量最大,三因素影响排列顺序为:树脂对色素的吸附量>解吸流速>解吸液用量;
按优化条件吸附精制后的色素色价是未精制的 3.74倍。该精制工艺条件易满足,成本低,
精制效果明显,可工业化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 旋, 卢 忠, 罗一帆,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J], 2000, 7(4): 55~57.
[2] 张林和, 屠春燕, 于文涛 等, 氨基酸与生物资源 [J], 2004, 26(3): 3~5.
[3] 陈丽玉, 林启训, 胡 亮 等, 食品与机械 [J], 2003, 10(5): 17~19.
[4] 林启训, 胡 亮, 龚荔丽 等, 中国农学通报 [J[, 2004, 20(1): 141~145.
[5] 李作平, 霍长虹,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J], 2002, 23(2): 121.
[6] 马自超, 庞业珍, 天然食用色素化学及生产工艺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P280~281.
[7] 杨朝霞, 紫甘薯花色苷色素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组分分析 [D],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2004, P11.
第 22卷第 2期 离 子 交 换 与 吸 附 ·181·
STUDY ON THE PIGMENT FROM GYNURA
BY MACROPOROUS RESIN
GAO Hong1 LI Bina2 CHEN Xiaoxia1
LIANG Guohui1 ZHENG Peng1 LIANG Yanwen1
1 Depart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300, China
2 Facul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t Industri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90, China
Abstract: The refining with absorbents of red pigment from Gynura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the best absorbent was S-8 polar resin and the
best desorption agent was hydrochloric acid- ethanol solution under pH=7. The Orthogonal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experiment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absorption velocity 3ml/min, the ratio of bed diameter to height 1:1 under
the concentration 3g/L; the desorption agent 30ml/g, desorption velocity 0.2 volume of resin bed
under the absorption capacity 60.21mg/g. The colourity of the refining pigment was 3.74 times
as the original.
Key words: Gynura red pigment; Resin; Adsorption; Desor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