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濒危树种水松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全 文 :第31卷 第10期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Vol.31 No.10
 2011年10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Oct.2011
濒危树种水松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冯革非,杨 艳,李志辉,吴 毅,曹基武,刘春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410004)
摘 要: 为了解水松研究的现状、发展方向,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
出相关文献,对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文献涉及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计量学评价。结果表明:我国
对水松的研究呈增长趋势,现已形成核心作者群,高校是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其具体研究内容可分为10大类,以
经营管理和植物生理学研究领域的居多;基金课题来源丰富,多集中于福建、广东等地。我国水松研究工作数量
较多,但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仍有广阔的改进空间。
关键词: 水松;研究文献;计量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S791.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923X(2011)10-0032-06
Bibliometrical study on Glyptostrobus pensilis
FENG Ge-fei,YANG Yan,LI Zhi-hui,WU Yi,CAO Ji-wu,LIU Chun-l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published papers about Glyptostrobus pensilis,analyze the causes of inadequacy
in study and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a bibliometrics evaluation in literature’s time distribution,periodicals
distribution,author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concerned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CNKI and 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 Database to search out relative literatur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Glyptostro-
bus pensilis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the core author group has been formed;the literatures were mostly pro-
duced from co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al the literatu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en classes,mainly covering fields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lant physiology,the recourses of capital fund were mostly distributed in Fujian and
Guangdong provinces.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Glyptostrobus pensilis in China developed smoothly,
however the research should be expanded in content and the methodology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Glyptostrobus pensilis;research literature;bibliometrics evaluation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又称水杉松、水
莲、水帝松、长 柏,属 杉 科 Taxodiaceae 水 松 属
Glyptostrobus半常绿乔木,树形美观,主要分布于
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闽江下游各地。海拔通常在
1 000m以下。零散分布于我国广东南部的广州、
佛山、珠海、韶关、江门等市和番禹;福建北部的寿
宁、周宁、屏南、建阳等县和南部的闽侯、长乐、福
清、永春、德化、漳平等县和福州市;广西南部的合
浦县;云南东南部的屏边苗族自治县等[1]。另外在
江西与四川等地也有零星分布。目前在台湾、南
京、武汉、庐山、上海、杭州等地已有引种栽培。水
松的材质好,果实、鲜叶、树根和树皮都有很大的经
济价值。水松的木材耐腐力强,除作建筑用材外,
还可用于造船、涵洞和水闸板。水松根木质松软,
  收稿日期:2011-01-01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项目(2010-8398)
  作者简介:冯革非(1959-),男,湖南汉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方面的研究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1.10.038
被广泛用于加工瓶塞和救生圈。鲜叶、树皮和木材
干馏取得的木焦油可作药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
值。鲜叶和鲜果含有丰富的单宁,可以提炼拷胶。
群众还常用新鲜球果作为染料,直接浸染鱼网和各
种丝、棉布料。此外,水松生长较快,树型优美,叶
色随季节变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园林
绿化树种。
水松属在第三纪不仅种类多而且广布于北半
球,到第四纪冰期以后,欧洲、北美东亚及我国东北
等地均已灭绝,仅残留水松一种,分布于我国南部
和东南部局部地区。由于受自身生物学特性、自然
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因素影响,资源已接近枯竭,
目前已被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列为稀有种,并被国务
院于1999年列为I级保护植物[2-4]。水松作为中
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古老的残存种,对研究杉
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学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
都有较重要的科学价值,倍受诸多学者关注。2000
年前我国晋代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便对水松
有了记载[5]。随着人类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对水
松的了解与研究也在逐渐深入。1959年,徐祥浩等
对水松的生态及地理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6]。之
后,学者们对水松的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深化。20
世纪80年代,吴名川对水松的经济价值、形态特征
及生长环境进行了报道;李林初利用种子根为材
料,观察了水松的染色体并作了核型分析,之后又
利用种子根尖对水松的细胞学做了初步研究,对培
育水松良种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同时,刘有美等探
讨了水松速生栽培方法,为今后水松的培育奠定了
基础[7-9]。1991~2000年,人们对水松的研究领域
较之前的更加深入和广泛。欧阳均浩等人于1991
年对水松的栽培技术及防护效能进行了研究,并得
出初步的成果;之后,戴慧堂以及茹永强等人对水
松进行了引种栽培试验,为水松的引种栽培提供了
技术依据;随后的几年里,韩丽娟等对水松的生物
学特性作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同时,韩丽娟等对水松茎次生韧皮部的结构进行了
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杉科其它各属植物的有关资料
进行比较分析,为水松属在杉科中的系统位置提供
了解剖学方面的依据;肖德兴对水松小孢子发生发
育过程中淀汾粒和胼胝质的形成、消长等变化情况
进行了观察研究,从而填补了当时国内外在该领域
的研究空白[10-15]。21世纪以来,关于水松的论文
发表量占该期间发文量的50%以上,大多都是关于
水松生理生化特性、栽培管理及种群相关规律的研
究。2001年,向瑛等对水松叶进行了化学成分分
析,并首次从植物中提取出4种黄酮化合物;继其
后,斯缨等对水松叶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研究,得
出了总黄酮含量随季节而变化的结论;2002年,崔
艳秋等对水松种子在受控条件下基质对其萌发的
影响方面做了研究,得出了水松种子在不同条件下
的发芽规律;之后,鲁胜平等分别对水松的引种、繁
殖、栽培及育苗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今后该
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帮助;陈桂芳等对淹水胁迫下水
松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
了水松淹水胁迫下的适应机理,为其在湿地推广种
植提供理论依据;李发根等对水松地理分布及其种
群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为水松林的合理经营和利用
提供了参考依据[16-37]。笔者通过计量研究近30年
来国内关于水松文献的研究领域、时间分布、期刊
分布、省份分布、核心研究人员及单位构成等方面
的特点,旨在从文献角度客观了解该植物研究的现
状,让广大科研工作者更有效地掌握水松的科研动
态,为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
期刊数据库》检索1990~2010年发表在各学术期
刊上的有关孑遗植物水松的所有文献。共55篇。
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确定核
心期刊,应用 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研究领域分析
分析水松研究内容,所有文献按研究目的基本
上分为以下10类:植物生理学、经营管理、植物病
理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植物遗传学、种群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土壤与气候和其他(见表
1)。一篇文章只归入—个主题,不重复统计。
分析表1可知,文献比例超过5%的研究领域
排序为:经营管理﹥植物生理学﹥其他﹥种群生态
学﹥植物遗传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研
究热点多集中在水松的经营管理和植物生理领域。
对关乎水松生存的土壤与气候、群落生态学以及病
33第31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理方面的研究极少。在所搜索出的近30年间的文
献中,尚无对水松的木材及品种选育等领域的研
究。可见水松研究领域虽然比较广泛但尚有空白,
且各领域研究水平不够均衡。
表1 水松的研究领域分布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field about Glyptostrobus pensilis
研究领域
年份
1990s 1991-2000  2001-2010
合计 比例/%
植物生理学 0  5  9  14  25.45
经营管理 3  3  9  15  27.27
植物病理学 1  0  0  1  1.82
生态系统生态学 1  0  0  1  1.82
植物遗传学 2  0  2  4  7.27
种群生态学 1  0  4  5  9.09
景观生态学 0  0  2  2  3.64
其他 2  4  5  11  20.00
群落生态学 0  0  1  1  1.82
土壤与气候 0  0  1  1  1.82
2.2 期刊分类与省份分布
根据刊载文献的数量多少将所涉及的39种期
刊分为3类,分别为刊载1篇文献的期刊、刊载2篇
文章的期刊和刊载3篇文章的期刊。通过计算,统
计出各类期刊所含的文献占总文献比例以及各类
期刊占总刊物比例,作出如图1分析。由图1可
知,第一类期刊 (1 篇)占 期 刊 数 的 比 例 高 达
74.36%,占总文献比例高达52.73%,两者呈相同
的变化趋势。第三类期刊所占比例最少,分析文献
发现第三类期刊多为核心期刊:林业科技和武汉植
物学研究。从期刊种类来看,水松文献大多出现在
各省的林业科技期刊中,多为林业刊物,这说明此
类研究成果在林业科技类期刊中是被普遍接受的。
图1 各类期刊或文献的比例分布
Fig.1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s
据调查,全国共有11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关
注水松的研究,区域覆盖面较广。具体来说,东北
地区有吉林;华中地区有湖南、湖北、河南;华东地
区有上海、江苏、江西、福建、浙江;华南地区有广
西、广东;西南地区有重庆。由图2可以看出,华南
地区的广东省是研究水松的主要地区,其发文量占
总文献的23.64%,是所有省份中发文量最多的1
个。其次是华东地区的福建省,其发文量占总文献
的12.73%,其他省份比例较低,这与水松地理分布
规律是相一致的。由上文介绍可知水松主要分布
在广东、福建等地,从而就呈现出水松的主要分布
区发表水松文献较多的现象。此外,虽然说水松在
云南、台湾、广西、湖北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但至今
对水松研究较少,甚至有些地区对水松的研究还属
于一片空白。这就说明,部分区域并没有充分利用
当地水松资源来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2.3 核心期刊与时间分布
通过对比发现55篇水松文献分别发表于39
种期刊上,其中13种为核心期刊。由表2可知,刊
载文献比例超过10%的核心期刊排序如下:武汉植
物学研究(16.67%)=林业科技(16.67%)>广西
植物(11.11%),其他核心期刊刊载量较少。通过
比较分析,核心期刊累计刊载文献占总文献的比例
仅为32.73%,可见水松的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于
提高。
分析图3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水松
的研究呈现出不规律的波形变化,一直围绕着每年
43 冯革非,等:濒危树种水松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第10期
2篇的轴线上下波动,升幅每年5-8篇,降幅每年
在1篇左右,即每年的发文量在1~10篇之间波
动,最低为l篇,最高为10篇。从图中可以看出,水
松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80年
代末期(记为90s),累计发文量为10篇;第二阶段
为1991-2000年,总共发表文献12篇;第三阶段
为2001-2010年,总共发表文献32篇。对比以上
三个研究阶段可知,水松文献有增长的趋势,但不
够明显,还需加大对水松的研究力度和广度。
图2 各省份发文所占文献总数比例
Fig.2 Proportion of literatures from various provinces to
the total literatures
图3 文献数量分布
Fig.3 Quantitativ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s
表2 水松文献在核心期刊上的分布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s about Glyptostrobus pensilis in core journal
核心期刊
年份
1990s 1991~2000  2001~2010
合计 比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0  0  1  1  5.56
福建林学院学报 0  0  1  1  5.56
广西植物 2  0  0  2  11.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  0  0  1  5.56
华南师院学报 1  0  0  1  5.56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0  1  0  1  5.56
林业科技 1  0  2  3  16.67
林业实用技术 1  0  0  1  5.56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0  0  1  1  5.56
武汉植物学研究 0  0  3  3  16.67
植物分类学报 0  1  0  1  5.56
植物生理学通讯 0  0  1  1  5.56
中草药 0  0  1  1  5.56
2.4 作者与单位构成分析
近30年来,有44位作者发表了关于水松的文
章。发表2篇以上者6人(2篇2人;3篇3人;4篇
1人),共发表的文献仅占总文献的30.91%;发表1
篇的有38人,共发表文献占总文献的69.09%;其
中文献数量排名前三位的第一作者分别为:吴则焰
>韩丽娟=刘锐泉=李博>李林初=徐英宝(见图
4)。根据作者人数构成又将作者分为4类,分别为
1人单独完成的,2-3人合作的,4-5人合作的,6
-7人合作的。由图5可知:单人独立发表的文献
占41.82%,2人以上合作的占58.18%,且从2008
年开始,技术合作逐渐增多。由此可见,水松的研
究已经在多领域开展不同程度的合作,且参与合作
的人员也在逐渐的增加。
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高校是水松文献的主要来
源部门,说明各地高校对水松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广
泛性和深入性。结合图6可知,文献数排名第一位
的第一作者与文献数排名第一位的第一作者的单
位是相对应的,即发文最多的第一作者吴则焰的工
53第31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作单位正好是发文做多的高校福建农林大学。这
就更加说明了福建是研究水松的核心区域。
2.5 基金支持情况
基金或课题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各相关部
门对某一研究领域或研究主体的重视程度。55篇
文献中有18篇为各级科研资助项目产生的成果,
占论文总量的32.73%。提供资助的单位有国家
级、省部级、市局级等相关部门,其中市局级单位对
水松研究领域的资助最多,共12项,占资助项目总
量的66.67%(见图7),且多为福建和广东两省,这
说明水松的主产区已经注意到了水松资源的发展
趋势,非常重视水松各领域的科学研究。分析文献
还可得出,水松项目受基金支持多在2000年以后,
这也说明了人们对水松资源的保护意识在逐步的
增强,对水松各领域的研究力度也在逐渐的加大。
图4 文献排名前三位的第一作者及所占文献比例
Fig.4 First authors whose literatures occupied first three
places and ratio of their literatures to the total
图5 作者人数构成分类及所占文献比例
Fig.5 Type of authors and ratio of each type author’s
literatures to the total
图6 文献数排前4的第一作者单位所占文献比例
Fig.6 Working units of first author whose literatures occupied
first four places and ratio of their literatures to the total
图7 水松文献受基金支持情况
Fig.7 Situation of the fund supporting to literatures
3 小 结
通过近30年发表的水松文献进行计量学分
析,基本了解了水松的研究现状:(1)研究领域不够
广泛。主要包括了植物生理学、经营管理和种群生
态学等,但对水松的微观领域研究较少,有些研究
领域基本属于空白。(2)总体研究水平还有待于提
高。通过分析所搜集的文献,核心期刊累计刊载文
献仅占总文献的32.73%。(3)对水松的研究需要
进一步加强多人乃至多单位的资源与技术的合作,
以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水松的研究领域。(4)研究地
域过于狭隘,具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考虑水松的
引种栽培,逐步扩大水松的分布区域。
水松作为一种我国所特有的孑遗植物,由于各
种因素的破坏,其种群数量呈衰退趋势。因此,在
我国深入开展对水松物种的研究,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明显滞后于
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有关水松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宏观生态学水平、基本繁育技术及生物学特性描
述上,而对其内在的生理发育、遗传分化及相关分
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极少,今后需要加强对
该领域的研究,以期通过基因重等组微观技术创造
63 冯革非,等:濒危树种水松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第10期
新的种质型,将极大地丰富该物种的种质资源;就
地保护的策略和方法尚需加快研究进度,水松的分
布地应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条件,加大对水松的研
究力度;繁殖技术研究有待向纵深发展;对其群落
生态学的研究未能充分揭示水松与其它种群间的
作用机理;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这些方面都有待加强。同时还要与森林资源和生
物多样性的保护结合起来,满足我国中亚热带天然
林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的需要,实现我国特有物种
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祥浩.水松的生成及地理分布[J].华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
科学版,1959,(3):84-99.
[2] 李 博,李火根.水松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8,22(3):151.
[3] 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7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78.
[4] 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91.
[5] 韩丽娟,胡玉熹,林金星,等.中国特有植物水松的生物学特性
及其保护[J].长春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9-32.
[6] 徐祥浩,黎敏萍.水松的生态及地理分布[J].华南师范大学学
报,1959,(3):85-99.
[7] 李林初.水松的细胞学研究[J].广西植物,1987,7(2):
101-105.
[8] 刘有美,欧阳均浩.水松速生栽培方法探讨[J].热带林业科
技,1986,(3):35-40.
[9] 李林初.水松染色体核型初报[J].林业科技,1984,(5):5-6.
[10] 茹永强,戴慧堂,乔国壮.珍稀树种水松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J].河南林业科技,1999,19(3):32-33.
[11] 韩丽娟,胡玉熹,林金星,等.水松生物学特性及保护[J].亚
热带植物通讯,1997,(261):43-47.
[12] 肖德兴.水松花粉中的淀粉粒和胼胝质[J].江西农业大学学
报,1997,19(3):107-111.
[13] 韩丽娟,胡玉熹,林金星.水松的次生韧皮部解剖及其系统位
置的讨论[J].植物分类学报,1997,35(6):527-532.
[14] 戴慧堂,李培学,戴天澍.水松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河南林
业科,1992,(4):9-10.
[15] 欧阳均浩,陈远生,梁荣华,等.水松栽培技术和防护效能的
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1,(3):4-7.
[16] 向 瑛,郑庆安,张灿奎,等.水松叶黄酮化合物的研究[J].
中草药,2001,32(7):588-589.
[17] 崔艳秋,崔心红.水松种子在受控条件下基质对萌发的影响
[J].林业科技,2002,27(5):1-3.
[18] 斯 缨,王日韦,龚复俊,等.水松叶的总黄酮含量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21(6):547-549.
[19] 刘锐泉.水松盆景栽培技法[J].盆景赏石,2002:25.
[20] 李发根,夏念和.水松地理分布及其濒危原因[J].热带亚热
带植物学报,2004,12(1):13-20.
[21] 李平日,谭惠忠,刘 禹,等.广东韶关南华寺水松的年代及
生境初步研究[J].热带地理,2004,24(4):322-325.
[22] 鲁胜平,张应团,姜高明,等.鄂西南水松与池杉引种试验初
报[J].林业科技,2004,29(1):1-3.
[23] 李 博,李火根,王光萍.水松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J].植
物生理学通讯,2006,42(6):136.
[24] 庄雪影,彭逸生,何奕雄,等.珠海水松群落及分布现状研究
[J].广东林业科技,2006,22(4):13-16.
[25] 王树凤,陈益泰,徐爱春.盐胁迫对2种珍贵速生树种种子萌
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6
(1):49-52.
[26] 肖祖钦.水松大田育苗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7):
82-83.
[27] 李昌晓,钟章成.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水分变化条件下
水松幼苗的光合生理响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
(3):23-28.
[28] 陈桂芳,娄利华,蔡孔瑜,等.淹水胁迫下水松主要生理生化
指标的变化[J].重庆林业科技,2008,3:1-4.
[29] 李 博,李火根.水松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桂林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3):152-156.
[30] 吴则焰,刘金福,洪 伟,等.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直径
分布规律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1):5-8.
[31] 郑世群,刘金福,吴则焰,等.屏南水松天然林主要种群的种
间竞争[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3):216-219.
[32] 史骥清,滕士元,周玉珍.耐水湿树种水松容器育苗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8,22(3):105-106.
[33] 刘金福,洪 伟,吴则焰,等.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生命表和谱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
26(3):259-263.
[34] 吴则焰,刘金福,洪 伟,等.孑遗植物屏南水松种群空间分
布格局[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8,4(1):36-39.
[35] 吴则焰,刘金福,洪 伟,等.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27(4):387-390.
[36] 吴则焰,刘金福,洪 伟,等.孑遗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数量性状间的相关聚类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
2009,10(4):359-361.
[37] 牟新利,吴汉夔,祁俊生,等.响应曲面法提取水松总黄酮的
工艺研究[J].光谱实验室,2010,27(1):166-167.
[本文编校:罗 列]
73第31卷      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