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森林保护 Forest Protection
35
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林业实用技术
黄杉害虫马尾松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李培荣
(会泽县林业局 云南 曲靖 654200)
以上 ,仅此一项 , 每 667 m2 防治成
本节约 6.62元 ,按全县青杨苗黑星
病防面积 133.3 hm2 治算 ,每年节
约防治费 13 237元 。
6 小结
从表 4各项措施防治效果的比
较 ,得出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1)苗圃黑星病防治以清扫落
叶为主 ,在 5 月末发病前期喷代森
铵 0.1%药液进行预防 , 要求 10 d
喷 1 次 , 共防 6 次 ,若仍有病害发
生 ,改用 0.2%多菌灵防治效果明
显。
(2)从经济角度出发 ,可采取清
扫落叶 ,发病后用 0.2%多菌灵药液
防治 ,亦可取得与上述效果接近的
防效 ,并可每年节约防治费 1.3 万
余元 。★
[ 摘要] 通过 2 年的试验研究 , 已初步掌
握了马尾松尺蛾在会泽的年生活史和重
要生活习性 ,在马尾松尺蛾初孵幼虫期或
大量转移危害期 ,采用云力(护林神)粉剂
喷粉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 , 能有效控制其
危害。
[ 关键词] 马尾松尺蛾 黄杉 生物学
特性 防治研究
黄杉为松科黄杉属树种 ,是国
家二级濒危重点保护植物 ,材质优
良 ,为珍贵优质的用材树种 ,目前在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北等地有少量
分布 。近年来 ,云南省会泽黄杉自
然分布区遭受马尾松尺蛾危害 ,并
有进一步蔓延趋势 。受害植株针叶
枯落 ,林分生长衰退 ,连续严重遭受
危害 3 ~ 4 a的林分 ,会成片枯死 ,给
物种资源保护造成巨大损失。我们
连续几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
并开展了防治试验。
1 防治区概况
1.1 自然地理状况
防治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经
103°03′~ 103°55′, 北纬 25°48′~
27°04′之间 ,滇东高原与黔西高原分
界处 ,地处长江上游 ,金沙江主要支
流牛栏江水系 。气候属北亚热带类
型 ,海拔 1 800 ~ 2 050 m 的石灰岩
山地红壤地区。气候干热 ,年平均
气温 14.7 ℃,极端最高温 31 ℃,极
端最低温-16 ℃,大于等于 10 ℃年
活动积 温 3 540.1 ℃, 年 日照
2 109.8 h ,年总辐射量为 5 602.8
MJ/m2 ,无霜期 200 ~ 220 d 。年均
降水量 817.7 mm ,年均降水量的
88.6%集中于 5—10月 , 2—4 月基
本无降水 ,相对湿度 30%以下的天
气有 100 多 d ,降水空间分布为:南
部属多雨区 ,北部属少雨区。
1.2 黄杉林分结构类型
黄杉为我国特有树种 ,生长相
对缓慢 ,竞争力和适生性较弱 ,常以
云南松 、华山松 、云南油杉 、栎类为
拌生树种 , 纯林下木多以青岗栎为
主。天然下种能力强 , 1 ~ 5 年生幼
苗 ,要求一定的遮荫 ,幼树则喜光 ,
在树冠下生长不良 ,甚至衰退死亡。
黄杉林分破坏后 ,被实生性较强的
云南松 、华山松 、栎类逐渐更替 ,所
以在防治工作中 ,伐出部分下木 ,有
利于黄杉林分的天然更新。
2 马尾松尺蛾危害黄杉
马尾松尺蛾幼虫 8月上旬至 11
月中旬取食黄杉针叶 ,受害林木针
叶被食光 ,林分呈一片枯黄 ,严重影
响树木的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生长
量明显下降。经 3 ~ 4 a连续严重危
害的林分 ,可导致成片枯死。
2006 年首次在会泽上村 、鲁纳
两乡发现马尾松尺蛾危害黄杉 ,面
积仅 20多 hm2 ,通过实施有效的防
治 ,虫害得到初步控制 。2007 年又
在两乡黄杉散生区多个地块发生轻
度危害 ,面积达 60 多 hm2 ,有进一
步暴发成灾的趋势 。
3 马尾松尺蛾的生物学特性
马尾松尺蛾(Abra xas sp.)属
鳞翅目尺蛾科 ,以幼虫取食当年生
针叶 ,为害黄杉 、云南松 、马尾松等 ,
特别喜食黄杉针叶。马尾松尺蛾在
会泽 1年发生 1代 ,11月中 、下旬老
熟幼虫开始化蛹 , 以蛹在湿而松的
1 ~ 3 cm土层处或湿润枯枝落叶层
与表土接合部越冬 ,预蛹期 5 ~ 7 d ,
各体节逐渐缩短 ,胸部膨大发亮 ,体
呈土黄色 ,表皮半透明。蛹期较长
约 180 ~ 200 d ,初期黄褐色 ,7 ~ 10 d
后逐渐变为红褐色 , 30 d 后呈棕褐
色 ,近羽化时变为暗褐色。翌年 6
月中下旬 ,成虫陆续羽化出土 , 7月
中旬为羽化盛期 , 成虫寿命 7 ~
10 d ,通常交尾产卵后 2 ~ 3 d死亡。
成虫多在气温 18 ℃以上晴天
羽化 ,以 12∶00 ~ 14∶00 时羽化最
多 ,成虫羽化后 1 ~ 2 d才开始飞翔 、
寻偶 、随即进行交尾产卵。卵产于
上年生针叶基部背面 ,一般一只雌
虫一生产卵 30 ~ 40 粒 , 呈单行排
列。1天内早 、晚气温低于 10 ℃时
或遇阴雨天气 ,成虫静伏于林下杂
森林保护 Forest Protection
36
二〇〇八年第五期 林业实用技术
草或灌木叶片背面 , 成虫飞行力较
强 ,产卵前有较明显的趋光性 。卵
期 17 ~ 20 d ,初孵幼虫聚居在一起 ,
2龄后分散到各枝梢 ,从针叶基部取
食 ,残叶被幼虫转移危害时吐丝粘
附。当针叶食尽或遇不良天气条
件 ,便吐丝下垂 ,到林下灌木叶背面
抵御不良环境 ,待气候适合时再沿
转移危害 。幼虫期长达 120 d ,共 5
龄 ,9 ~ 10月 3 ~ 4龄幼虫取食量最
大 ,达危害高峰期 ,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 ,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在灌木
叶或在丝线上停留 1 ~ 2 d , 便下地
化蛹。刚入土时老熟幼虫卷曲成
圈 ,基本不活动 ,此时林间无数条丝
线粘附着残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4 虫害发生与环境因素的关
系
4.1 发生与坡向的关系
由于黄杉喜温暖湿润气候 , 主
要分布于阴坡 ,地被物分解较快 ,土
层疏松 ,最适于马尾松尺蛾化蛹及
越冬 ,故在阴坡生长的黄杉林分受
害较重。
4.2 发生与林分郁闭度的关系
据分别对林分郁闭度 0.3 以
下 、0.5 ~ 0.6 和 0.7 以上 3 种林分
调查 ,发现郁闭度小的比郁闭度大
的林分危害重。林分郁闭度小 ,通
风透光好 ,温度较高 ,有助于马尾松
尺蛾幼虫生长发育。
4.3 发生与林分结构的关系
在下木为阔叶树的林分内 , 该
虫危害最为严重 。因在不良气候条
件下 ,马尾松尺蛾会吐丝下树到叶
面下躲避不良环境 , 同时化蛹时也
需在下木阔叶树上停留 1 ~ 2 d。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加强检疫 ,严禁带卵苗木外运
传播 。合理营造混交林 , 以阻止此
虫扩散蔓延 ,并有利于益鸟和其它
天敌栖息 。适当伐出林下灌木 ,增
强林分天然更新能力 ,加强林分抚
育 ,提高林分整体抗虫性 ,改变虫害
入侵和繁殖的适生条件 。
5.2 治理措施
5.2.1 化学防治
5.2.1.1 化学防治幼虫 一般每
年 8-9月 ,在初孵幼虫期或大量转
移危害期 ,选择天气晴朗 、微风 、幼
虫取食活跃的天气 ,此时是化防最
佳时期 ,选用云力粉剂 15 kg/hm2 ,
连续喷粉防治 2 次 ,效果在 85%~
90%,可有效控制危害。
5.2.1.2 化学防治成虫 每年 7
月中旬 ,选择成虫羽化高峰 ,尚未产
卵前 ,抢晴天 ,采用护林神粉剂喷粉
防治 ,可明显压低下代虫口数量;对
于郁闭度大于 0.6 的受害林分 ,也
可采用敌敌畏插管烟剂进行熏杀。
5.2.2 适时开展人工防治虫蛹
马尾松尺蛾幼虫和蛹无毒 ,无异味 ,
富含高蛋白。经实地测试:猪 、鸡十
分喜食 ,是家禽 、家畜的理想饲料。
每年长达 200多 d的蛹期 ,由于老
熟幼虫 、蛹在地面 1 ~ 3 cm 处 ,易于
人工翻检 ,猪 、鸡寻食 ,结合林改后
产权明晰到农户 ,大力宣传发动群
众把猪 、鸡赶到林内觅食 ,大大降低
了虫口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 通过
人工防治蛹 , 枝梢被害率可减少
40%,针叶被害率减少 70%。这充
分表明 ,人工防治蛹是一项有效可
行的措施 。
5.2.3 营林技术防治 针对马尾
松尺蛾的危害实际及其发生规律 ,
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 ,有效阻止此
虫扩散蔓延 ,改善林分条件和林内
环境 ,增加林内生物多样性 ,提高林
分的自然控制因素 ,可预防该虫危
害;加强现有林分的抚育管理 ,增强
林木长势 ,改善林内生态环境 ,提高
林分的综合抗性。
6 小结
(1)初步摸清了马尾松尺蛾在
会泽 1 a发生 1代 ,各虫态历期及重
要的生活习性 ,找到其薄弱环节 ,为
制定治理方案及开展适期防治提供
了依据。
(2)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 ,改善
林分生长环境 ,增加林内生物多样
性 ,提高林分的自然控制作用和加
强现有林分的抚育管理 ,提高林分
的综合抗性 ,是预防该虫危害的有
效途径。
(3)抓住幼虫初孵期和大量转
移危害期 ,选择晴天采用云力或粮
克虫粉剂喷粉防治可控制危害;也
可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多数雌虫尚未
产卵前 , 抢晴天采用云力或粮克虫
粉剂喷粉防治 ,可明显压低下代虫
口数量;对于郁闭度大于 0.6 且平
均高在 3 m 以上的受害林分 ,可采
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成虫 ,压低
下代虫口数量 。
(4)抓住马尾松尺蛾老熟幼虫
下树化蛹和蛹期较长的特点 ,实施
人工防治 。
(5)对于马尾松尺蛾危害严重
的林分 , 应实施适时化防和综合治
理 ,但必须做到与自然防治(如天敌
控制)相协调 ,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
控制作用 ,实施可持续控制策略。
(6)云力粉剂为高效 、微毒 、低
残留的仿生农药 , 采用机动喷粉防
治 ,不仅药效高 、省劳力 、对于缺水
的山地 、半山地林区 ,大面积防治突
发性成灾的食叶害虫 ,是较理想挽
回损失的急救措施 。
参考文献:
[ 1] 张执中主编.森林昆虫学(第 2 板)
[ M] . 北京: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2.
[ 2] 华南农学院主编.植物化学保护
[ M].北京:农业出板社 , 1983.
[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森
林昆虫[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3 , 642-643.
[ 4] 刘菊华 , 谢开立等.护林神 3 号和
川宝 1号粉剂防治松针小卷蛾[ J].
林业实用技术 , 2004 ,(5):28-29.
[ 5] 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主编.云南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M].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 , 1985 ,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