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gro-ecoclimatic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全 文 :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3
白永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为了定量分析和分类评价农业生态气候资源 ,根据甘肃省 86 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 ,采用
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的动态模型 ,计算了甘肃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指数、效能指数和利用系数 ;然后通过对多
年逐月平均效能指数的模糊动态聚类 ,划分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 7 个类型及 3 个亚型. 结果表明 ,甘肃农业
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大致呈现南部优于北部、东部优于西部的地域分异特征 ,在 7 个类
型的农业生态气候资源中 ,陇南山地型相对较好 ,而河西走廊型相对较差. 基于上述计算结果 ,进而提出了开发
利用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气候资源  定量分析  分类评价  甘肃
Systematic analysis of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 BAI Yongping (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2
ences and N atural Resources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Beijing 100101) . 2Chin. J . A ppl . Ecol . , 2000 ,11 (6) :
827~832.
Based on the over years data from 8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ansu Province ,the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in this
province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Resource indices Cr ,efficiency indices Ce and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K were cal2
culated by using the dynamic models of agro2ecoclimatic suitability degree. According to the average monthly efficiency
indices Ce ,the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were divided into 7 types and 3 subtypes by fuzzy cluster. The potentiality
matching condition and utility degree of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showed the evident characteristic of spatial differen2
tiation. Generally ,the south was superior to the north ,and the east was superior to the west in terms of these parame2
ters ,with the type of South Gansu Mountain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Hexi Corridor.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ex2
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 Quantitative analysis , Classified evaluation , Gansu province.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871035) .
  1999 - 05 - 17 收稿 ,2000 - 04 - 13 接受.
1  引   言
生态系统是占据一定空间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实
体 ,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气候是
环境系统的主导因子 ,气候因子中的热、水、光组合决
定了区域自然景观的特性 ;作物是生物系统的重要组
分 ,任何作物品种都有其特定的适生范围. 从系统科学
的观点出发 ,以研究不同气候环境与各类作物系统之
间的作用与适应关系为目标的农业生态气候 ,处于气
候和农业两大系统的界面上 ,兼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
素的复合影响 ,是一个具有复杂生物物理机制和生物
化学变化的动态系统. 以往的研究方法是利用某特定
时段或作物生长期内若干气候要素的特征值来概括输
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 (热量) 和物质 (水分) 的组合、
转换与平衡状况 ,力图揭示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应特征.
然而这类指标与作物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等生理、生态
方面没有直接的数量联系 ,因此既不能反映各要素的
综合影响 ,更不能体现其动态特征. 鉴于上述原因 ,一
些学者提出和建立了农业生态气候理论[1 ,5 ,6 ] ,该理论
认为 : (1)气候对作物 (或牧草、森林) 生长的适宜程度
是一个具有模糊概念的量化指标 ,可用于评价农业生
态气候 ; (2)农业生态气候系统的动态 ,可用适宜度随
时间的变化 ,概括为以年为周期的过程 ———农业生态
气候过程 ; (3)农业生态气候过程具有不确定性 ,它既
有统计的随机性 ,又有概念结构的模糊性. 基于以上 3
点 ,可以把气候对作物生长的适宜度及其随时间的变
化过程定义为农业生态气候过程. 同理 ,也可将气候对
牧草或森林生长的适宜程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定
义为草业或林业生态气候过程. 这样 ,通过用适宜度来
综合热、水、光等气候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建立农
业生态气候系统的模糊动态模型 ,进而为农业气候资
源的定量分析和分类评价打下基础.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区概况
甘肃省地处 32°31′~42°57′N、92°13′~108°46′E 之间 ,位
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 ,兼受西北干旱
气候、青藏高寒气候和东部季风气候的复合影响 ;省境轮廓大
致呈哑铃形 ,从西北到东南长约 1420km ,其长轴以 NW2SE 方
向斜置于全国版图中偏西北 ,而与沿 N E2SW 方向延伸的全国
自然景观带相垂直 ,所以从亚热带森林、暖温带森林草原、温带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0 年 12 月  第 11 卷  第 6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Dec. 2000 ,11 (6)∶827~832
荒漠草原和温带荒漠都有清晰的表现 ,加之境内中小地貌分异
显著 ,因而研究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极具典型意义.
212  研究方法
顾恒岳等[4 ]根据大多数作物有机体增长量或相对速率与
气温的关系[3 ,8 ,10 ] ,拟定出在一定水分和光照条件下 ,气温 T
在某一定义域[ T0 , T ]上的适宜度模糊子集 S~ T ,称为 T 的适
宜度曲线. 陈国祯[2 ]根据 Zadeh 的有关资料[13 ] ,同理亦作出相
对湿度 R 和日照时数 I 的适宜度曲线.
按照 Zadeh 的扩张原理[9 ,12 ] ,由各气候要素的适宜度模糊
子集 ,可以诱导出各气候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气候适宜态. 若已
知气温年内变化过程为 T ( t ) , t ∈[ 0 , t0 ] ,且有 , S~ T < [ a , b ] ,
则 S
~ T
的逆象是 T - 1 ( S
~ T
) 是 [ 0 , t0 ]上的一个模糊子集 ,记作
S
~ T
[ T ( t) ] ,其隶属函数确定如下 :
μS

t ( t) = S
~ T
·T ( t) = S
~ T
[ T ( t) ] = S
~ T
( t)
这里 S
~ T
( t) 实际上就是从[0 , t0 ]到[ a , b]的映射.
综合各气候要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可以给出一组农业生
态气候适宜度模型 ,同时可用实测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推求农
业生态气候资源指数 Cr、效能指数 Ce 和利用系数 K[7 ,11 ] . 选
取甘肃省 86 个气象台站多年的逐月平均气温 T ( ℃) 、相对湿
度 R ( %)和日照时数 I (h/ d) 实测资料 ,按照农业生态气候模
型的离散过程分别计算各台站所代表地区多年平均的农业生
态气候资源指数 Cr、效能指数 Ce 和利用系数 K.
(1)资源指数
Cr = 1/ 3Σ
n
i = 1
[ S T ( ti) + S R ( ti) + S I ( ti) ]
(2)效能指数
Ce = Σ
n
i = 1
[ S T ( ti) ∧ S R ( ti) ∧ S I ( ti) ]
(3)利用系数
K = Ce/ Cr
3  结果与分析
311  地域变化
31111 总体态势  结果表明 ,资源指数 Cr、效能指数
Ce 和利用系数 K 基本上大致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
的递减态势. 其中资源指数 Cr 的最高值出现在陇南
山地东部的成县附近 , Cr 值为 61519 ,最低值出现在
祁连山地北麓的肃南附近 , Cr 值为 31747 ;效能指数
Ce 的最高值出现在康县附近 , Ce 值为 41296 ,最低值
出现在党金山麓的肃北附近 , Ce 值为 01006 ;利用系
数 K 的最高值也出现在康县附近 , K 值为 01669 ,最
低值也出现在肃北附近 , K 值为 01001 ,这些变化基本
反映了农业生态气候的地域分异特征.
31112 纬向变化  资源指数 Cr 从南部 510~615 的范
围到北部 315~510 的范围上下振荡并渐趋下降 ,这与
纬度较高地区多深居内陆而降水资源减少和随纬度增
加而光照资源增多的复合影响所致有关 ;效能指数 Ce
从南部 210~415 的范围明显下降到北部 0~110 的范
围 ,这主要凸显纬度较高地区多深居内陆而降水资源
减少的主导限制作用 ;因而利用系数 K 从南部 014~
016 的范围逐步下降到北部的 0 左右 (图 1a) .
图 1  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态势
Fig. 1 Status of agro2ecoclimatic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a) Cr = 01000001 N 2 - 01013 N + 516573 , R 2 = 013023 ; Ce = - 010007
N 2 + 010238 N + 219054 , R 2 = 017948 ; K = - 010002 N 2 + 010066 N +
015002 , R 2 = 018612. b) Cr = 0100003 E2 + 01012 E + 41488 , R 2 =
013927 ; Ce = 010224 E111854 , R 2 = 017181 ; K = 010053 E11132 , R 2 =
016931.
31113 经向变化  资源指数 Cr 从东部 510~610 的范
围到西部 415~510 的范围上下徘徊并渐趋下降 ,这主
要受到降水随距海愈远而逐步减少和光照资源愈往西
部而逐步增多的复合影响所致有关 ;效能指数 Ce 从
东部 210~410 的范围明显下降到西部的 0 左右 ,这主
要体现降水资源随距海愈远而逐步减少的主导限制作
用 ;因而利用系数 K 从东部 016 的范围逐步下降到西
部的 0 左右 (图 1b) .
312  分类评价
一年中气温高低起伏、水分时间分配和日照长短
变化等诸因子组合状况与匹配程度对任何一个地区的
农业生态气候产生实质影响 ,因此以实际表征农业生
态气候适宜度的效能指数作为分类实体 ,通过对多年
逐月平均的效能指数的模糊聚类来侧重全年动态过
程 ,这与考虑平均值和总量的综合聚类具有明显差异 ,
可以较多地体现系统的综合、动态及与作物生长相联
82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1 卷
系的特点. 根据聚类水平λ的大小 ,可将样本依次归类
形成聚类谱系图 ,在λ= 0180~0193 之间 ,逐步将农业
生态气候划分为 7 个类型及 3 个亚型.
31211 河西走廊型  (1)河西走廊西部亚型. 主要分布
在鼎新2金塔2酒泉以西、临泽2山丹以北地区 ,包括酒泉
地区全部和临泽、山丹、民勤等. Cr 过程线较高 ,主要
是 S T 和 S I 较大所致. Ce 过程线很低 ,仅 7~9 月相对
稍大 ,而 12~翌年 1 月和 3~6 月大多为 0. 降水稀少
是全年的主导限制因素 ,这种类型的热、水、光匹配程
度相对最差 (图 2 Ⅰa) . (2) 河西走廊北部亚型. 主要分
布在高台以东、民乐2永昌2古浪以北地区 ,包括高台、
张掖、武威等 ,此外永登、景泰、白银、皋兰亦属此类. Cr
过程线与Ⅰa 相当. Ce 过程线相对升高 ,7~11 月接近
或超过 0 . 1 ,12~翌年 1 月和 3~5 月大多为 0 ,水分缺
乏仍然是全年的主导限制因素 (图 2 Ⅰb) . (3) 河西走
廊南部亚型. 主要分布在高台以东、民乐2永昌2古浪以
图 2  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类型
Fig. 2 Classification of agro - ecoclimatic resources in Gansu Province.
Ⅰa1 酒泉 Jiuquan , Ⅰb1 张掖 Zhangye , Ⅰc1 古浪 Gulang , Ⅱ1 兰州
Lanzhou , Ⅲ1 定西 Dingxi , Ⅳ1 天水 Tianshui , Ⅴ1 合作 Hezuo , Ⅵ1 文县
Wenxian , Ⅶ1 康县 Kangxian.
南地区 ,包括民乐、永昌、古浪、天祝、肃南等. Cr 过程
线较 Ⅰb 相对降低 ,主要是 S T 和 S I 降低所致. Ce 过
程线开始升高 ,7~10 月接近或超过 0115 ;峰值在 9 月 ,
接近 01213~11 月受到水分的严重制约 (图 2Ⅰc) .
31212 黄河谷地型  主要分布在黄河河谷盆地 ,包括
兰州、永靖、靖远等. Cr 过程线较高 ,主要是 S T 和 S I
较高所致. Ce 过程线开始变化 ,前低后高 ,2~6 月一
般在 0. 05 左右 ,而 8~11 月则多在 0. 15 以上. 峰值在
9 月 ,超过 01312~9 月主要受到水分的限制 ,10~翌
年 1 月受到温度的限制 (图 2 Ⅱ) .
31213 陇中黄土高原北部型  主要分布在陇东和陇中
黄土高原北部地区 ,包括庆阳地区、平凉地区 (不包括
崇信) 、定西地区 (不包括华家岭) 、临夏州 (不包括永
靖)以及榆中、清水、张家川等. Cr 过程线较 Ⅱ升高 ,且
起伏较大 ,并呈双峰态 ,主要是 S T 、S R 不同期造成的.
Ce 过程线也较 Ⅱ升高 ,起伏亦大 ,6~10 月接近或超
过 012 左右 ;峰值在 8 月 ,接近 0161 3~8 月受到水分
的限制 ,9~翌年 2 月受到温度的限制 (图 2 Ⅲ) .
31214 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型  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
原南部地区 ,包括天水地区 (清水、张家川除外)和崇信
等 ,迭部、卓尼、宕昌、岷县、西和与其它各类关系较弱 ,
亦归入此类. Cr 过程线较 Ⅲ升高 ,且起伏亦大 ,但呈单
峰态 , S T 和 S R 虽不同期 ,但差异比前者小. Ce 过程线
较Ⅲ升高且起伏亦大 ,6~11 月 Ce 接近或超过 012 左
右 ;峰值在 8 月 ,接近 01612~7 月受到水分的限制 ,8
~9 月受到光照的影响 ,10~翌年 1 月受到温度的制
约 (图 2 Ⅳ) .
31215 甘南高原型  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 ,包括合作、
碌曲、玛曲、临潭、夏河等 ,此外华家岭亦属此类. Cr 过
程线较 Ⅳ有所下降 ,且起伏不大 ,峰值在 7 月 ,主要是
S T 较低所致. Ce 过程线亦相对较低 ,峰值在 7 月 ,超
过 014. 除 3~5 月受到水分的限制外 ,其它时间的主
导限制因素是温度较低 (图 2 Ⅴ) .
31216 陇南山地西部型  主要分布在陇南山地西部 ,
包括武都、文县、舟曲等. Cr 过程线大致与 Ⅴ相当 ,起
伏和缓 ,但 S T 比 Ⅴ大而 S R 比 Ⅴ小. Cr 过程线又有升
高 ,起伏和缓. Ce 过程线波动较大 ,前低后高. 11~翌
年 6 月大多在 011 左右 ;7~8 月相当 ,稳定在 012 左
右 ;峰值在 9 月 ,接近 015 ;最小值出现在 2 月. 降水偏
少是全年的主导限制因子 (图 2 Ⅵ) .
31217 陇南山地东部型  主要分布陇南山地东部 ,包
括两当、徽县、成县、康县等. Cr 过程线相对较高 ,起伏
较大. Ce 过程线高而平缓 ,分布较均. 4~10 月接近或
超过 014 左右 ;峰值在 8 月 ,接近 016 ;最小值出现在 1
9286 期                白永平 :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月. 10~翌年 3 月受到温度的限制 ,4~6 月受到水分
的制约 ,7~9 月受到光照的影响 ,这种类型的热、水、
光匹配程度相对最好 (图 2 Ⅶ) .
4  结   语
区内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总体态势是南部优于北
部、东部优于西部 ,其变化趋势与自然景观的变化趋势
大致吻合 ,较为敏感地体现了地域分异特征. 从总体上
看 ,区内具有一定的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潜力. 陇南山地
热、水、光的匹配状况相对较好 ,发展农、林、牧等多种
经营的优势显著 ;陇东和陇中黄土高原热、水、光的匹
配状况基本尚可 ,具有发展雨养农业的潜在优势 ;而河
西地区和沿黄灌区的光、热资源较为丰富 ,随着节水灌
溉设施和技术的推广普及 ,灌溉农业的发展潜力仍然
较大.
干旱缺水是区内农业生产的根本制约因素 ,尤其
是河西地区 ,光热充足但降水稀少 ,灌溉农业居于主导
地位. 高寒低温也是影响区内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
素 ,特别是甘南高原及西南部山阴地区 ,农业开发利用
的方向应以林、牧业为主. 作物成熟期光照不足亦是局
部地区重要的影响因素 ,主要在陇南山地东部和陇中
黄土高原南部地区.
需要指出 ,不同作物品种和不同生长期要求的热、
水、光的匹配程度各不相同 ,所以本文中基于大多数作
物的统一的适宜度曲线 ,仅适用于大尺度的数量分类
和区划 ;若要进一步寻求最佳的适宜度曲线 ,尚待建立
各种作物品种及不同生长期的适宜态谱系.
应当说明 ,选取相对湿度 R 而没用降水量 P 来表
示水分条件 ,是因为在作物生长期内前者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 ,而后者是一个间断的过程. 相对湿度作为表征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的指标 ,不仅与降水量有着十分密
切的相关关系 ,而且与土壤含水量有着直接的数量联
系. 同时作为地面水循环的中间环节 ,湿度对作物的生
长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不仅直
接影响着植物蒸腾、土壤蒸发、水汽凝结 ,而且间接控
制着作物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对 CO2 的吸收 ,同时不同
程度地制约着病毒的萌发和蔓延.
参考文献
1  Ai N2S(艾南山) , Gu H2Y(顾恒岳) , Wang A2Y(王爱英) . 1988.
The dynamic models of agro2ecoclima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 The
Special Group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 Chinese Society of Geogra2
phy eds. The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Geography to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Beijing :Science Press. 31~35 (in Chinese)
2  Chen G2Z(陈国祯) , Gu H2Y(顾恒岳) . 1982. The suitability models
of agroclimate. J Southwestern A gric Coll (西南农学院学报) ,4 (4) :
62~74 (in Chinese)
3  Deng S2L (邓善来) , Wu J2Y(吴金衍) . 1980. The Knowledge of A2
gricultural Meteorology.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20 (in Chinese)
4  Gu H2Y(顾恒岳) , Ai N2S(艾南山) . 1984. The dynamic models of a2
groclimatic system. Ex ploration of Nat ure (大自然探索) ,3 (1) :43~
56 (in Chinese)
5  Gu H2Y(顾恒岳) , Ai N2S (艾南山) , Li Y2Q (李友芹) . 1985. The
research of ecoclimatic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Geogr Territ Res (地
理学与国土研究) , 1 (1) :36~44 (in Chinese)
6  Gu H2Y(顾恒岳) , Ai N2S(艾南山) , Zhang L2Y(张林源) . 1984. A2
gro2ecoclimatic system and development of Loess Plateau. J Chongqing
U niv (重庆大学学报) , (Special Issue) :63~69 (in Chinese)
7  Gu H2Y(顾恒岳) , Ai N2S(艾南山) , Chen G2Z(陈国祯) . 1983.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agroclimate of China. J L anz hou U niv ( Nat ural
Science)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19 ( 4) : 144~151 (in Chi2
nese)
8  He W2N (贺维农) . 1981. The Agricultural Data in Common Use. Bei2
jing :Agriculture Press. 25~81 (in Chinese)
9  Negoita CV , Ralescu DA. 1975.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sets to sys2
tems analysis. Inf orm Sci ,9 (1) :16~18
10  Niu W2Y(牛文元) . 1981.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Condition of Agri2
culture. Beijing :Agriculture Press. 114~115 (in Chinese)
11  Xu J2H (徐建华) . 1994.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s Method in
Modern Geography. Beijing :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2~196 ( in
Chinese)
12  Zadeh LA. 1975. The Concept of a Linguistic Variable and its Applica2
tion to Approximate Reasoning2I. Inf orm Sci ,8 (3) :199~249
13  Zadeh LA. 1965. The Fuzzy Sets. Inf orm Cont r ,8 (1) :338~354
作者简介  白永平 ,男 ,1961 年生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
事资源评价与国土规划方面的研究. 已发表论文 20 余篇 ,合著
专著 4 部.
03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1 卷
附表 甘肃 86 个气象台站多年平均农业生态气候指数计算
Attached table  Calculation of the agro2ecoclimatic indices by using average data of multiple years from 86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Gansu Province
台 站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纬 度
North
latitude
(°′N )
经 度
East
longitude
(°′E)
海拔高度
Height
above sea
level
(m)
资源指数
Resource
indices
(Cr)
效能指数
Effi -
ciency
indices
(Ce)
利用系数
Utility
coeffi -
cient
( K)
年日照时数
Annual
sunshine
time
(h)
年降水量
Annual
rainfall
(mm)
≥10°C
活动积温
≥10°C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C)
永登 Yongdeng 36°36′ 103°22′ 1962 4. 332 1. 298 0. 300 2223. 9 290. 2 2223. 9
白银 Baiyin 36°33′ 104°11′ 1707 4. 286 0. 673 0. 157 2537. 2 204. 3 2920. 5
皋兰 Gaolan 36°21′ 103°56′ 1690 4. 600 1. 080 0. 235 2768. 7 263. 4 2798. 3
红古 Honggu 36°17′ 102°59′ 1691 5. 028 2. 342 0. 466 2497. 0 323. 5 2904. 0
兰州 Lanzhou 36°03′ 103°53′ 1517 4. 890 1. 515 0. 310 2607. 6 327. 7 3242. 0
榆中 Yuzhong 35°51′ 104°09′ 1874 4. 797 1. 899 0. 396 2665. 9 406. 7 2370. 9
永靖 Yongjing 35°58′ 103°18′ 1647 4. 603 0. 965 0. 210 2714. 4 306. 0 2871. 5
东乡 Dongxiang 35°40′ 103°24′ 2428 4. 625 2. 266 0. 490 2392. 6 537. 6 1584. 2
临夏市 Linxia City 35°35′ 103°11′ 1917 5. 463 3. 056 0. 559 2528. 4 493. 9 2328. 5
临夏县 Linxia County 35°30′ 102°59′ 2155 5. 040 3. 035 0. 602 2323. 4 630. 6 1927. 8
广河 Guanghe 35°29′ 103°34′ 1952 5. 621 3. 119 0. 555 2426. 2 502. 3 2236. 9
和政 Hezheng 35°26′ 103°21′ 2136 5. 643 3. 172 0. 562 2356. 4 627. 8 1810. 9
康乐 Kangle 35°22′ 103°43′ 1999 5. 462 3. 118 0. 571 2360. 5 562. 9 2104. 3
靖远 Jingyuan 36°34′ 104°41′ 1397 4. 906 1. 468 0. 229 2688. 7 239. 8 3224. 4
会宁 Huining 35°41′ 105°05′ 2025 4. 602 2. 005 0. 436 2324. 7 426. 7 2088. 5
定西 Dingxi 35°35′ 104°37′ 1896 5. 214 2. 575 0. 494 2449. 0 429. 2 2239. 1
华家岭 Huajialing 35°23′ 105°00′ 2450 5. 211 2. 527 0. 485 2430. 8 425. 1 1303. 2
临洮 Lintao 35°22′ 103°52′ 1886 5. 440 3. 090 0. 568 2553. 9 578. 0 2415. 8
通渭 Tongwei 35°13′ 105°14′ 1765 5. 540 2. 925 0. 528 2483. 9 440. 3 2371. 4
渭源 Weiyuan 35°08′ 104°14′ 2200 5. 315 2. 914 0. 548 2450. 8 525. 6 1938. 6
陇西 Longxi 35°00′ 104°39′ 1727 5. 350 2. 843 0. 531 2491. 7 444. 7 2585. 4
平凉 Pingliang 35°33′ 106°40′ 1346 5. 405 2. 820 0. 522 2731. 3 511. 6 2862. 8
静宁 Jingning 35°31′ 105°43′ 1650 5. 275 2. 855 0. 541 2721. 7 479. 4 2539. 2
泾川 Jingchuan 35°20′ 107°21′ 1028 5. 946 3. 310 0. 557 2619. 8 549. 9 3335. 6
崇信 Chongxin 35°18′ 107°01′ 1150 5. 460 2. 951 0. 540 2723. 0 546. 6 3262. 0
庄浪 Zhuanglang 35°13′ 106°03′ 1615 5. 399 2. 973 0. 551 2572. 9 547. 6 2677. 4
华亭 Huating 35°13′ 106°38′ 1454 5. 662 3. 086 0. 545 2415. 5 606. 6 2694. 7
灵台 Lingtai 35°09′ 107°24′ 1360 5. 713 3. 321 0. 581 2566. 6 643. 7 2832. 6
环县 Huanxian 36°35′ 107°18′ 1255 4. 890 1. 856 0. 380 2033. 9 417. 7 3058. 6
华池 Huachi 36°27′ 107°59′ 1269 5. 160 2. 500 0. 484 2120. 3 501. 9 2896. 7
太白 Taibai 36°07′ 108°41′ 1111 5. 620 2. 936 0. 522 2381. 3 587. 6 2671. 0
庆阳 Qingyang 35°59′ 107°54′ 1093 5. 497 2. 624 0. 477 2190. 4 533. 8 3209. 2
合水 Heshui 35°49′ 108°01′ 1298 5. 189 2. 587 0. 499 2101. 1 568. 5 2998. 0
西峰 Xifeng 35°44′ 107°38′ 1421 5. 249 2. 796 0. 533 2449. 0 561. 5 2783. 6
镇原 Zhenyuan 35°41′ 107°11′ 1172 5. 501 2. 813 0. 511 2136. 7 504. 8 3191. 1
正宁 Zhengning 35°30′ 108°21′ 1442 5. 239 2. 895 0. 553 2136. 5 624. 4 2739. 6
宁县 Ningxian 35°25′ 108°00′ 1221 5. 614 2. 974 0. 530 1941. 2 572. 0 2929. 9
张家川 Zhangjiachuan 35°00′ 106°11′ 1866 5. 055 2. 758 0. 546 2888. 0 606. 5 2225. 2
秦安 Qinan 34°52′ 105°40′ 1222 5. 595 2. 753 0. 492 2068. 8 507. 7 3395. 0
漳县 Zhangxian 34°51′ 104°27′ 2000 5. 361 3. 105 0. 579 2925. 7 456. 0 2443. 4
甘谷 Gangu 34°45′ 105°20′ 1271 5. 763 3. 129 0. 543 2741. 9 472. 3 3262. 6
清水 Qingshui 34°45′ 106°09′ 1377 5. 820 3. 187 0. 548 2815. 8 574. 9 2898. 6
武山 Wushan 34°44′ 104°53′ 1495 5. 338 2. 832 0. 531 2730. 8 480. 6 3084. 5
天水 Tianshui 34°35′ 105°45′ 1131 5. 714 3. 139 0. 549 2760. 7 556. 2 3359. 5
北道 Beidao 34°33′ 105°53′ 1083 5. 794 3. 162 0. 546 2644. 0 508. 4 3536. 9
礼县 Lixian 34°11′ 105°11′ 1403 5. 619 3. 312 0. 589 1968. 0 488. 2 3196. 4
西和 Xihe 34°02′ 105°18′ 1576 6. 106 3. 717 0. 609 1731. 4 533. 9 2725. 5
两当 Liangdang 33°55′ 106°18′ 1040 6. 180 4. 009 0. 649 1969. 0 632. 5 3654. 6
徽县 Huixian 33°47′ 106°05′ 930 6. 469 4. 040 0. 625 1726. 4 745. 8 3824. 8
岷县 Minxian 34°26′ 104°01′ 2314 5. 392 3. 348 0. 621 2239. 5 588. 2 1774. 6
宕昌 Dangchang 34°02′ 104°23′ 1753 5. 521 3. 571 0. 647 2085. 1 630. 3 2674. 9
成县 Chengxian 33°45′ 105°43′ 970 6. 519 4. 096 0. 628 1795. 0 637. 0 3764. 0
武都 Wudu 33°24′ 104°55′ 1079 5. 151 2. 143 0. 416 1911. 7 474. 6 4548. 3
康县 Kangxian 33°20′ 105°36′ 1220 6. 417 4. 296 0. 669 1715. 7 807. 5 3359. 4
文县 Wenxian 32°57′ 104°40′ 1014 5. 145 2. 123 0. 413 1711. 0 442. 7 4620. 6
夏河 Xiahe 35°12′ 102°31′ 2931 4. 041 1. 980 0. 490 2296. 0 444. 4 790. 2
合作 Hezuo 35°00′ 102°54′ 2915 4. 694 2. 317 0. 494 2372. 8 558. 1 723. 5
临潭 Lintan 34°42′ 103°21′ 2810 4. 705 2. 537 0. 539 2313. 6 520. 0 942. 0
碌曲 Luqu 34°35′ 102°30′ 3100 4. 488 2. 241 0. 499 2351. 8 612. 6 580. 9
卓尼 Zhuoni 34°35′ 103°30′ 2500 4. 756 2. 828 0. 595 2169. 9 578. 1 1467. 0
郎木寺 Langmusi 34°05′ 102°38′ 3362 4. 594 2. 061 0. 448 2234. 7 782. 7 322. 7
1386 期                白永平 :甘肃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系统分析          
续附表 Continued
迭部 Diebu 34°04′ 103°13′ 2400 4. 904 3. 044 0. 621 2262. 7 634. 6 1944. 5
玛曲 Maqu 34°00′ 102°05′ 3471 4. 598 1. 940 0. 422 2583. 9 615. 5 274. 0
舟曲 Zhouqu 33°47′ 104°22′ 1400 4. 762 1. 735 0. 364 1766. 3 435. 8 4072. 2
野马街 Yemajie 41°35′ 96°53′ 1962 4. 552 0. 037 0. 008 3316. 5 85. 2 2081. 5
梧桐沟 Wutonggou 40°43′ 98°37′ 1591 4. 879 0. 014 0. 003 3327. 8 57. 2 2103. 7
安西 Anxi 40°32′ 95°46′ 1170 5. 082 0. 064 0. 013 3260. 0 45. 7 3582. 9
鼎新 Dingxin 40°18′ 99°31′ 1177 5. 077 0. 257 0. 051 3315. 0 53. 4 3271. 5
玉门镇 Yumenzhen 40°16′ 97°02′ 1526 4. 842 0. 089 0. 018 3267. 6 61. 8 2891. 0
敦煌 Dunhuang 40°09′ 94°41′ 1138 5. 085 0. 107 0. 021 3247. 1 36. 8 3611. 3
金塔 Jinta 40°00′ 98°54′ 1270 4. 937 0. 180 0. 036 3193. 2 59. 9 3249. 1
酒泉 Jiuquan 39°46′ 98°29′ 1477 4. 711 0. 264 0. 056 3033. 4 85. 3 2954. 4
肃北 Subei 39°31′ 94°53′ 2160 4. 501 0. 006 0. 001 3128. 8 153. 8 2389. 3
高台 Gaotai 39°22′ 99°50′ 1332 4. 936 0. 585 0. 119 3088. 2 104. 4 2969. 8
临泽 Linze 39°09′ 100°10′ 1453 4. 786 0. 353 0. 074 3051. 1 113. 4 2934. 3
张掖 Zhangye 38°56′ 100°26′ 1482 4. 855 0. 624 0. 129 3085. 1 129. 0 2896. 6
肃南 Sunan 38°50′ 99°37′ 1764 3. 747 0. 381 0. 102 2683. 0 253. 0 1631. 0
山丹 Shandan 38°48′ 101°05′ 2311 4. 518 0. 331 0. 073 2996. 3 196. 2 2582. 1
民乐 Minle 38°27′ 100°49′ 2240 4. 212 0. 916 0. 217 2932. 3 328. 2 2513. 7
民勤 Minqin 38°38′ 103°05′ 1367 4. 732 0. 279 0. 059 3028. 4 115. 0 3149. 4
永昌 Yongchang 38°14′ 101°58′ 1986 4. 263 0. 826 0. 194 2884. 2 185. 1 2994. 6
武威 Wuwei 37°55′ 102°40′ 1530 4. 736 0. 727 0. 154 2945. 3 158. 4 2985. 4
古浪 Gulang 37°29′ 102°54′ 2072 4. 065 0. 929 0. 229 2628. 9 360. 7 1940. 7
乌鞘岭 Wushaoling 37°12′ 102°52′ 1619 3. 764 1. 396 0. 371 2571. 3 411. 3 1834. 9
景泰 Jingtai 37°11′ 104°03′ 2726 4. 411 0. 403 0. 091 2725. 5 184. 8 2984. 5
松山 Songshan 37°07′ 103°30′ 3045 3. 795 1. 123 0. 296 2663. 3 265. 5 2931. 8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学》出版
  由浙江大学王兆骞、胡秉民、严力蛟主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学》已于 1999 年 7 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
版社出版发行.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学》一书是在宁波会议“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征集的交流论文基础
上 ,再经过会后征文 ,经编委会和有关专家审阅、修改 ,最终精选、编辑而成的. 全书共收录论文 100 篇 ,计 69 万
字 ,定价 70. 00 元. 内容涉及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休闲渔业、水体富营养化、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小
流域治理、土壤侵蚀模型、经济生态阈、景观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绿色食品、EM 技术、生态县建设等基
础、农业、环境、水产、林业各领域的生态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根据论文来源和内容 ,本书设专题综述、研究报
告和生态实践三大部分.
  目前我单位尚有少量余书 ,以每册 40. 00 元优惠价 (含邮费) 出售 ,需要者请将书款按每册 40. 00 元邮汇 :
310029  杭州凯旋路 268 号浙江大学生态所徐佩君老师  电话 : (0571) 6971154. 款到即寄书. 需要正式发票者请
在汇款单中或来函中说明.
(浙江大学生态研究所  严力蛟供稿)
238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1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