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greenland spatial pattern in workshop district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武钢厂区景观结构与绿地空间布局研究



全 文 :武钢厂区景观结构与绿地空间布局研究 3
周志翔 3 3  邵天一 周小青 何吉成 (华中农业大学林学系 ,武汉 430070)
郭尔祥 叶贞清 于春杰 严天炜 (武汉钢铁公司 ,武汉 430080)
【摘要】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武钢厂区景观结构及绿地景观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构成武
钢厂区景观结构的主体是以建筑铺装斑块、工业预留地斑块、公路和铁路廊道组成的人工景观要素 ,其面积占
景观总面积的 74. 37 % ,斑块优势度达 57. 70 %. 其中 ,建筑铺装斑块面积比率最高 (56. 43 %) 、优势度最大
(35159 %) ,专用绿地斑块破碎化指数高 (5. 0591ind·hm - 2) 、分布范围广 ,道路廊道密度大 (13. 7772km·km - 2) 、
且公路比铁路对景观的影响更大 ,既体现了工业区景观结构的基本特征 ,也反映了武钢厂区趋于合理的景观格
局.在绿地景观中 ,道路绿带斑块数目多、面积比率高 (66. 07 %) 、优势度最大 (75. 31 %) ,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
防护林斑块平均面积大 (8454. 45m2) 、环境效益高 ,观赏绿地斑块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效果好. 以道路绿带为骨
架 ,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 ,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已初步形成. 但厂
区荒草地斑块优势度偏高 ,防护林面积较小 ,道路绿带仍不完整 ,应进一步重视厂区废弃地开发和绿地系统建
设.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景观结构  绿地  空间布局
文章编号  1001 - 9332 (2001) 02 - 0190 - 05  中图分类号  Q149  文献标识码  A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greenland spatial pattern in workshop district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ZHOU
Zhixiang ,SHAO Tianyi ,ZHOU Xiaoqing ,HE Jicheng ( Huaz hong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 W uhan 430070) . 2Chin.
J . A ppl . Ecol . ,2001 ,12 (2) :190~194.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greenland spatial pattern in the workshop district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the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parts of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were the artificial landscape elements such as building and concrete covering patches , highway and
railway bed corridors , and industrial reservations. All of these artificial landscape elements accounted for 74. 37 % of
patch area and 57. 70 % of patch dominance. In the landscape , the building and concrete covering land had the maxi2
mum percentage of patch area (56. 43 %) and the maximum dominance (35. 59 %) . The special purpose greenlands
had the highest fragmentation index (5. 0591 ind·hm - 2 ) and the wide2ranging distribution. The corridor density
(13. 78 km·km - 2) was high , and the highway had more effects on landscape than the railway. All the results reflect2
ed not only the essential landscape features of industrial region ,but also the rational trend of landscape structure in the
workshop district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In the greenland , the road greenbelts had the maximum patch
number , area percentage (66. 07 %) , and dominance (75. 31 %) , the shelter forests being mainly composed of tree
species had high patch average area (8454. 45m2 )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 , and the ornamental greenlands had
abundant plant species and varied scenery. The greenland system was initially formed by four afforestation districts ,us2
ing shelter forests and ornamental greenlands in large patch as a center connected by road greenbelts. It should be at2
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relatively high dominance of wild grasslands , the low area percentage of shelter forests and
the imperfect road greenbelts to develop the uncovered land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greenland system.
Key words  Landscape ecology , Landscape structure , Greenland , Spatial pattern.
  3 湖北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991P2104) .
  3 3 通讯联系人.
  1999 - 08 - 30 收稿 ,2000 - 02 - 21 接受.
1  引   言
景观结构是景观区域内若干生物过程和非生物过
程长期作用的产物 ,同时又对各种生物及非生物过
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9 ,11 ,27 ,30 ,31 ] ,是区域景
观生态规划的重要依据 . 许多学者对城市与城
郊[2 ,18 ,21 ,28 ,32 ,35 ] 、农业区及湿地 [1 ,4 ,6 ,19 ,22 ,24 ,25 ,31 ,34 ] 、
林区及森林公园[3 ,14 ,17 ,20 ]等生态区的景观结构及其
影响进行了研究 ,但工矿区景观结构及其生态过程的
研究则罕见报道. 而受着强烈人工干扰的大型工业区 ,
自然景观退化、土地开发强度大、环境条件恶化 ,生态
系统极为脆弱[8 ,10 ,21 ,26 ] ,且生态环境系统的调控主要
依赖于绿地景观的服务功能[5 ,8 ,10 ,13 ,14 ,23 ] . 因此 ,了解
和掌握武钢厂区的景观结构和绿地景观的空间布局 ,
可为工业区土地利用管理和绿地系统规划与环境建设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2001 年 4 月  第 12 卷  第 2 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Apr. 2001 ,12 (2)∶190~194
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地点概况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点概况
武汉钢铁公司位于武汉市青山区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候.该公司于 1958 年建成投产 ,由主厂区、生活区、工业港、矿
山等区域组成. 主厂区总面积近 900hm2 ,包括 26 个主体生产
厂和部分机关单位、51 条主干道及环厂大道、55 条 (段) 内部铁
路 ,拥有较完整的钢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体系 ,目前已达到
“双七百”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 ,是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 厂区
通过道路绿化和花园式企业建设 ,大力推行植树种草、见缝插
绿 ,绿地覆盖率不断提高 ,厂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多次进入全
国绿化先进企业行列.
212  研究方法
21211 资料的获取  在收集武钢厂区背景资料和平面图的基
础上 ,对各分厂、道路等进行实地调查 ,获得斑块类型、位置、面
积、形状及绿地植物组成与结构信息 ,标绘于 1∶6000 的武钢厂
区平面图上制成景观布局图.
21212 斑块类型划分及参数确定  针对工业区景观特
点[7 ,9 ,10 ,29 ,32 ,35 ] ,将武钢厂区斑块 (包括廊道)类型划分为 :1) 建
筑铺装用地 ,即工业建筑与水泥铺装地段 ;2) 工业预留地 ,指规
划用于厂房扩建或工业原材料贮备的地段 ;3) 荒草地 ,即尚未
利用的荒坡、砂岗裸地 ;4)石质裸地 ,指厂区内部铁路间的砾石
荒地 ;5)公路用地 ,厂区主干道及环厂公路所占土地 ,包括路肩
行道树带用地 ;6)铁路用地 ,即各条内部铁路路基占用的土地 ;
7)专用绿地 ,包括除行道树带以外的道旁绿带及其它各类绿
地.在景观图上量测每个斑块 (廊道) 的面积 ,统计各类斑块的
数目、面积、形状等景观结构基本参数.
21213 绿地斑块类型的划分及参数确定  绿地包括所有的专
用绿地及路肩上的行道树带. 按绿地景观特性并结合其功能作
用[5 ,8 ,10 ,13 ,23 ] ,将绿地斑块划分为 :1) 防护林 ,指各分厂间及厂
区外围的防护绿地 ;2)专类园 ,包括苗圃、花房、果园、花圃等用
地 ;3)游园 ,包括厂内小游园和风景绿地 ;4) 观赏草坪 ,指面积
在 600m2 以上 ,且乔灌层总盖度 < 30 %的大型草坪 ;5) 道路绿
带 ,包括公路、铁路两旁绿带和路肩上的行道树带 (与相连的道
路两旁绿带合并为同一斑块统计) . 按绿地斑块类型统计数目、
面积等基本参数 ,并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调查每个斑块
的植物组成及盖度.
21214 景观结构指标及计算方法  根据人类活动频繁的工业
区景观特点及绿地景观功能 ,选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
数 ,斑块数目与面积比率、优势度、破碎化指数 ,廊道密度、斑丰
度、带丰度、带斑比 ,绿地植物种数、分层盖度等指标进行计算
与分析[1 ,2 ,6 ,7 ,12 ,15 ,16 ,18 ,23 ,24 ,27 ,28 ,31~34 ]. 其中 ,绿地斑块统计不
同类型绿地各层中的植物种类组成 ,并按同一类型绿地斑块的
面积加权计算各类绿地乔、灌、草层的平均盖度.
3  结果与分析
311  武钢厂区景观结构分析
调查表明 ,武钢厂区景观总面积 895. 3054hm2 ,共
有 895 个斑块 (包括带状斑块 ———廊道) ,斑块平均面
积为 1. 0003hm2 . 其中 ,建筑铺装斑块面积最大 ,占总
斑块面积的 56. 43 % ,且斑块优势度最高 (35. 59 %) ,
平均面积也极大 ( 3. 8276hm2 ) , 破碎化指数较低
(012613ind·hm - 2) ;若加上工业预留地、公路及内部
铁路用地 ,总面积达 665. 8949hm2 ,占景观总面积的
74137 % ,优势度将达到 57. 70 % (表 1) . 可见武钢厂
区景观要素以建筑、铺装地面及工业运输线为主 ,剩余
只有占景观总面积 25. 63 %的荒草地、石质裸地及专
用绿地斑块 ,且石质裸地主要分布在厂区内部铁路之
间 ,土地利用较充分. 在总体结构上 ,景观多样性指数
为 119489 ,优势度指数为 0. 3058. 因此 ,在斑块类型构
成上体现了工业建筑面积大、人工景观占绝对优势 ,景
观多样性低、与外界交流频繁的工业区景观结构特征.
表 1  武钢厂区景观要素及结构指标
Table 1 Landscape elements and structure indices in the workshop district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company
斑块类型
Patch type
建筑铺装用地
Building and
concrete
covering land
工业预留地
Industrial
reservation
荒草地
Wild
grassland
石质裸地
Rocky
bare land
公路用地
Highway land
铁路用地
Railway bed
land
专用绿地
Special
greenland
总计
Total
数目 Number 132 13 7 3 167 55 518 895
面积 Area (hm2) 505. 2389 85. 2806 120. 6912 6. 3300 60. 1020 15. 2734 102. 3893 895. 3054
平均面积 (hm2)
Average area 3. 8276 6. 5600 17. 2416 2. 1100 0. 3599 0. 2777 0. 1977 1. 0003
斑块数目比率 ( %)
Percentage of patch number 14. 75 1. 45 0. 78 0. 34 18. 66 6. 14 57. 88 -
斑块面积比率 ( %)
Percentage of patch area 56. 43 9. 52 13. 48 0. 71 6. 71 1. 71 11. 44 -
优势度 Dominance ( %) 35. 59 5. 49 7. 13 0. 53 12. 69 3. 93 34. 66 -
破碎化指数 (ind·hm - 2)
Fragmentation index 0. 2613 0. 1524 0. 0580 0. 4739 2. 7786 3. 6010 5. 0591 0. 9997
廊道密度 (km·km - 2)
Corridor density - - - - 7. 4589 6. 3183 - 1317772
带丰度 Belt richness - - - - 0. 0667 0. 0167 - 0. 0838
斑丰度 Patch richness - - - - 0. 9316 0. 9818 - 0. 9144
带斑比 Ratio of belt to patch - - - - 0. 0716 0. 0170 - 0. 0916
1912 期               周志翔等 :武钢厂区景观结构与绿地空间布局研究          
  由于厂区设置了完整的地下给排水系统 ,廊道只
由承担工业原材料及产品运输的公路及内部铁路组
成. 从廊道结构看 , 工业运输线占景观总面积的
8142 % ,占总斑块数的 24. 80 % ,优势度合计 16. 62 % ,
廊道密度极高 ,达到 13. 7772km·km - 2 (表 1) . 可见 ,
工业运输廊道是武钢厂区景观结构中的重要组成要
素 ,在功能上不仅负载着工业“经济物流”[10 ,35 ] ,构成
了钢铁生产体系的命脉 ,而且发达的廊道网络也加剧
了景观的分割 ,增加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6 ,24 ,34 ] ,使
景观总体破碎化指数达 0. 9997ind·hm - 2 . 其中环厂公
路及厂区主干道所占面积及优势度比铁路大 ,廊道密
度、带丰度、带斑比也均比铁路高 ,因而公路对景观结
构及功能的影响比铁路更为重要. 实际上 ,厂区公路及
主干道除负载着工业“经济物流”外 ,还承担着整个厂
区人流、食物流等功能 ,且因其斑块数目较多、结构体
系完整 ,并产生更严重的交通污染 ,对整个厂区生产过
程的正常运转及生态环境的变化均起着明显的作用.
专用绿地斑块是武钢厂区内主要的自然景观要
素 ,斑块数目多 ,优势度达 34. 66 % ,在厂区景观结构
中占 有 重 要 地 位. 而 其 斑 块 的 平 均 面 积 最 小
(011977hm2) 、破碎化指数最高 (5. 0391ind·hm - 2) ,说
明绿地在厂区内的分布范围极广 ,体现了企业绿化见
缝插针的特点. 工业预留地、荒草地和石质裸地斑块均
属尚未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地段 ,尽管斑块数目较少 ,但
平均面积较大 ,共占景观总面积的 23. 71 % (表 1) ,是
厂区土地开发利用的重点. 其中荒草地的斑块平均面
积最大、破碎化指数最小 ,多以大斑块连片出现 ,且多
为地貌地形复杂的坡地、砂岗地 ,并主要分布在新厂区
周围 ,占景观总面积的 13. 48 % ,因而可根据地形及土
壤特点以植被恢复为主 ,开辟成防护林带、绿篱护坡带
或草坪等专用绿地 ,既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厂区大气
环境 ,又可改善厂区整体景观结构及景观效果 ;也可根
据需要发展种养产业 ,安排剩余劳动力. 对工业预留地
及铁路间的石质裸地 ,也应在保证生产原材料贮备及
运输安全的基础上 ,合理利用废弃地段加强环境建设.
312  绿地斑块结构特性及空间布局分析
武钢厂区绿地景观包括防护林、专类园、游园、观
赏草坪、道路两旁绿带及其与之相连的路肩行道树带 ,
共计 518 个斑块 ,总面积达 137. 9803hm2 ,厂区绿地覆
盖率为 15. 41 % ;但斑块平均面积仅 2663. 71m2 ,因而
绿地斑块破碎化程度均较高 (表 2) . 实际上 ,武钢厂区
作为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人工景观占主导地位 ,且工
业“三废”及交通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 ,园林绿地则
起着消纳、吸收污染物 ,提供游憩场所 ,美化、净化厂区
工作环境的重要作用[5 ,8 ,13 ,23 ] . 但由于绿地的功能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地结构类型及绿地系统的空间布
局[8 ,10 ,14 ,17 ] ,因此 ,不同类型绿地斑块的结构及其分
布格局直接影响到厂区的景观效果与环境质量.
防护林斑块共有 33 个 ,由 14 个乔木树种组成 ,乔
木层平均盖度高达 83. 5 % ,且斑块平均面积最大
(8454. 45m2) 、破碎化指数最低 (表 2) . 由于以乔木为
主体的成片防护林环境效益最好[5 ,8 ,10 ,13 ,14 ,23 ] ,因而
对改善厂区环境质量极为有利. 但防护林斑块的数目
比率仅为 6. 371 % ,面积也只占绿地总面积的 1/ 5 ,优
势度不高 ,在厂区总面积中防护林仅占 3. 12 %. 因此 ,
对于以调节气候、净化大气污染为主要功能的厂区绿
地来讲 ,有必要进一步开发废弃土地、扩大防护林面
积 ,进一步提高防护林斑块的优势度.
专类园、游园、观赏草坪等观赏绿地斑块总面积为
18. 9169hm2 . 其中以园林生产为主要目的的苗圃、花
圃、果园、花房组成的专类园 ,在斑块数目、面积及优势
度上均最小 ,破碎化指数最高 ,且灌木层植物组成最丰
表 2  绿地斑块的基本参数与结构指标
Table 2 Essential features and structural indices of greenland patches
项目
Item
防护林
Shelter forest
专类园
Special plantation
游园
Recreation garden
观赏草坪
Ornamental turf
道路绿带
Road greenbelt
总计
Total
数目 Number 33 11 11 25 438 518
面积 Area (hm2) 27. 8997 2. 0101 4. 7600 12. 1468 91. 1637 137. 9803
平均面积 Average area (m2) 8454. 45 1827. 36 4327. 27 4859. 44 2081. 36 2163. 71
斑块数目比率 ( %)
Percentage of patch number 6. 371 2. 124 2. 124 4. 826 84. 556 -
斑块面积比率 ( %)
Percentage of patch area 20. 220 1. 457 3. 450 8. 803 66. 070 -
优势度 Dominance ( %) 13. 296 1. 791 2. 787 6. 815 75. 313 -
破碎化指数 (ind·hm - 2)
Fragmentation index 1. 183 5. 472 2. 311 2. 058 4. 805 -
种类数目
Species number
平均盖度 ( %)
Average coverage
乔木层 Tree layer 14/ 83. 5 16/ 27. 3 22/ 28. 7 9/ 8. 8 26/ 77. 2 -
灌木层 Scrub layer 8/ 15. 3 21/ 36. 0 20/ 18. 8 13/ 4. 3 34/ 37. 2 -
草本层 Herb layer 6/ 5. 2 6/ 10. 8 10/ 54. 5 11/ 94. 3 27/ 21. 2 -
29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 卷
富、平均盖度最高 ,说明专类园斑块除一部分由乔木组
成的果园外 ,观赏植物则以灌木盆景为主. 游园作为厂
区职工休息、游憩之地 ,尽管斑块数目、面积较小 ,但植
物种类丰富 ,乔灌草种类平均达 10. 92 种·hm - 2 ,且色
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 ,景观效果好. 观赏草坪主要分
布在主体厂前 ,斑块平均面积达 4859. 44m2 ,破碎化程
度低 ,主要由成片的马尼拉结缕草 ( Zoysia m at rella) 、
高羊茅 ( Fest uca arundi neae ) 、细叶结缕草 ( Zoysia
tenuif olia) 、狗牙根 ( Cynodon doctylon)等草坪草组成 ,
平均盖度达 94. 3 % ,尽管其环境效益不如乔木绿地 ,
但在丰富绿地类型、提高景观的美学质量及观赏效果
上不可缺少. 因此 ,观赏绿地尽管只占绿地总面积的
13. 71 % ,但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季相变化明显、
景观类型多样 ,且多分布于职工活动集中的地段 ,因而
在提高厂区景观质量、改善职工工作环境上具有极为
重要的价值.
与厂区密集的道路廊道相匹配的道路绿带斑块总
数高达 438 个 ,且在绿地斑块总面积中也占绝对优势 ,
斑块优势度达 73. 313 % (表 2) ,可见道路绿化是武钢
厂区绿化的重点 ,构成了厂区绿色廊道网络. 道路绿带
的植物组成种类最为丰富 ,乔木层盖度达 77. 20 % ,乔
灌草结合 ,并相继建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干道绿色长廊 ,
因而在阻隔工业与交通污染、消纳大气污染物、提高厂
区绿地覆盖率 ,以及改善厂区景观结构上起着主导作
用. 但由于厂区部分主干道路基较窄、铁路线稠密 ,仍
有 40. 78 %的道路没有行道树带 ,且新建厂区局部地
段乔木层盖度较低 ,道路绿带仍不完整. 因此 ,道路绿
化 ,特别是铁路沿线及新建厂区干道的行道树带建设
仍是厂区绿地系统建设的重点.
总之 ,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
富、结构较复杂、空间布局合理 ,对厂区环境条件改善
和景观效果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绿地斑块的总
体布局可大致分为四大区域 :1) 以横跨 1 号门至 4 号
门的环厂西路绿带为纽带 ,1 号门 2042m2 广场花坛及
办公楼前 2300m2 草坪为标志 ,连接 30、32、26、36、34、
38 号路绿带及沿线各单位景点 ,构成了武钢厂前绿化
体系. 2)以 39、48、49、50、51 号路为主形成的道路环状
绿化带 ,连接硅钢厂、热轧厂、冷轧厂各绿化景点 ,构成
了与现代厂房相匹配的较完整的新三轧绿化体系. 其
中 ,以樟树 ( Ci nnamom um cam phora) 为主、配有广玉
兰 ( M agnolia grandif lora) 、樱桃李 ( Prunus cerasif er2
a) 、黑松 ( Pi nus thunbergii ) 、蚊母 ( Distyli um racemo2
sum) 、棕榈 ( T rachycarpus f ort unei ) 、海桐 ( Pit tospo2
rum tobi ra) 等常绿树种组成的 5000m 浓荫大道成为
本区域绿地景观的显著标志. 3) 以 2、4、7、9、13、14、
15、21、29 号路绿带为骨架、烧结厂 2500m2 草坪为中
心 ,将炼铁厂、烧结厂、一炼钢、焦化厂、耐火厂、碎铁
厂、电修厂等冶炼区连成一片 ,并运用夹竹桃 ( Neri um
i ndicum) 、悬铃木 ( Platanus acerif olia) 、国槐 ( Sopho2
ra japonica)等抗尘树种 ,构成了冶炼区绿化风格. 4)
以二炼钢 5000m2 草坪和三炼钢 17028m2 广场绿化为
标志 ,应用紫荆 ( Cercis chi nensis) 、紫丁香 ( S yri nga
oblata) 、凤尾竹 ( B am busa glaucescens cv. )等多种观赏
植物 ,构成了二炼钢、三炼钢和氧气厂绿化群落. 因此 ,
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绿地和观赏绿地为中
心 ,将厂区绿地连成一个较完整的绿地系统 ,形成了一
个以常绿树种和花灌木为主的北亚热带人工植物群落
体系 ,使一个与现代厂房相协调的绿色园林空间在武
钢厂区初步展现出来.
4  讨   论
411  趋向合理的厂区景观结构
武钢厂区工业建筑面积大、人工景观占景观总面
积的 74. 37 % , 与之相匹配的道路廊道密度高
(1317772km·km - 2) 、景观多样性指数较低 (1. 9489) ,
体现了工业区景观结构特征. 而厂区内未开发的土地
主要集中在新厂区周围 ,且多为地形复杂的荒坡及砂
岗地 ;具环境效益及景观效果的绿地斑块数目多、破碎
化程度及优势度较高 ,分布范围极广 ,体现了工业区见
缝插绿的绿化特点 ,也反映了武钢厂区景观结构趋于
合理. 但新建厂区荒草地斑块面积较大 ,急待开发利
用 ;工业预留地及石质裸地也有进一步利用的潜力.
412  道路廊道结构特征与功能
武钢作为一个人口和劳动密集的特大型钢铁企
业 ,是一个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系统中的“经济物
流”、“人流”、“食物流”等均以交通运输为载体. 厂区廊
道由公路和铁路人工廊道构成 , 廊道密度高达
1317772km·km - 2 ,既保证了“流”的正常运转 ,又增加
了景观的破碎化程度 ;特别是道路绿带与人工廊道的
结合 ,构成了厂区污染物的屏障网络和自然景观的连
接通道[6 ,34 ,35 ] . 因此 ,密集的廊道结构既符合工业区
人类活动和物质、能量交流频繁的特点 ,又有利于廊道
功能的有效发挥[6 ,10 ,24 ,34 ,35 ] . 其中公路廊道对厂区景
观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更大 ,铁路沿线及新建厂区的绿
化建设仍需加强.
413  具武钢特色的绿化体系已初步形成
武钢厂区的绿地景观以道路绿带占绝对优势 ,斑块
数目多 ,面积比率高 ,分布均匀.以乔木树种为主的防护
3912 期               周志翔等 :武钢厂区景观结构与绿地空间布局研究          
林斑块集中成片 ,具有最大的环境效益 ;人类活动集中
地段的成片草坪及季相分明、色彩丰富的游园和专类园
斑块 ,构成了厂区自然景观的结点 ,具有鱼龙点睛的景
观效果.绿地景观中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景观
类型多样、总体盖度极高 ,且在整个厂区景观中绿地覆
盖率达 15. 41 % ,在提高厂区景观质量、改善职工工作环
境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因此 ,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
片防护绿地和观赏绿地为中心 ,将厂区绿地连接成四大
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已初步建立起来.
414  进一步改善厂区环境质量
作为工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极为脆弱的武
钢厂区 ,以绿地系统建设为主体的环境建设对改善工
作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生产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已
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生产的深层发展和现代化企
业的建设 ,对厂区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武钢厂
区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改善 ,应在有效控制污染源、减少
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 ,一方面充分利用荒草地、新建
厂区等有限空间 ,扩大绿地面积 ,另一方面可利用攀缘
植物加强垂直绿化 ,提高绿视率. 同时 ,重视抗污减尘
树种的选择与运用 ,改进现有绿地的栽培配置技术 ,加
强厂区周边地区的环境绿化 ,均是武钢厂区景观结构
改善和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Burencang(布仁仓) ,Wang X2L (王宪礼) ,Xiao D2N (肖笃宁) . 1999.
Analysis on landscape elements and fragmentation of Yellow River
delta.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3) :321~324 (in Chi2
nese)
2  Chang Y(常  禹) , Su W2G( (苏文贵) , Gao R2P (高瑞平) . 1997.
Changes of land use pattern in eastern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
用生态学报) ,8 (4) :421~425 (in Chinese)
3  Chapin TG ,Harrison DJ , Katnik DD. 1998. Influence of landscape pat2
tern on habitat use by American marten in an industrial forest . Conser
Biol ,12 (6) :1327~1337
4  Chen L2D (陈利顶) ,Fu B2J (傅伯杰) . 1996. Analysis of impact of hu2
man activity on landscape structure in Yellow River delta - A case
study of Dongying region.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16 (4) : 337~
344 (in Chinese)
5  Dong Q (董  全) . 1999. Ecosystem services : the bi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cological support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2
etie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0 (2) : 233~240 (in Chi2
nese)
6  Fu B2J (傅伯杰) . 1995. The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 in the loess area.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15 (2) :113~
120 (in Chinese)
7  Giles RH J r , Trani M K. 1999. Key elements of landscape pattern mea2
sures. Envi ron M an ,23 (4) :477~481
8  Gunn J M. 1995. Restoration and Recovery of an Industrial Region.
New York :Springer2Verlag. 1~153
9  Iverson Nassaueer J . 1995. Culture and changing landscape structure.
L andscape Ecology ,10 (4) :229~237
10  Li T2S (李团胜) . 1996. Construction of urban landscape ecology. U r2
ban Envi ron & U rban Ecol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9 (3) :34~37
(in Chinese)
11  Naveh Z. 1993. Landscape Ecology : Theory and Application ( second
edition) . New York :Springer2Verlag. 25~30
12  O’Neill RV , Krummel J R , Gardner RH et al . 1988. Indices of land2
scape pattern. L andscape Ecology ,1 (1) :153~162
13  Ouyang Z2Y(欧阳志云) , Wang R2S (王如松) , Zhao J2Z(赵景柱) .
1999.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heir economic valuation.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10 (5) :635~640 (in Chinese)
14  Saunders SC ,Chen J ,Crow TR et al . 1998.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temperature in a managed forest land2
scape. L andscape Ecology ,13 (6) :381~395
15  Schumaker NH. 1996. Using landscape indices to predict habitat con2
nectivity. Ecology ,77 (4) :1210~1225
16  Sun B2P (孙保平) , Yue D2P (岳德鹏) , Zhao T2N (赵廷宁) et al .
1997. The evaluating of the spatial landscape pattern of farmland shel2
terbelt networks in Beizang town , Daxing county ,Beijing. J Beiji ng
For U niv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 (1) :45~50 (in Chinese)
17  Tian Q2F(田奇凡) , Yan H2P(阎海平) ,Liu Y(刘  燕) et al . 1994.
A study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Bei2
jing. J Beiji ng For U niv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6 (3) :8~15 (in Chi2
nese)
18  Turner M G ,Ruscher CL . 1988.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 in Ge2
ogia ,USA. L andscape Ecology ,1 (4) :241~251
19  Turner M G , Wear DN , Flamm RO. 1996. Land ownership and land2
cover change in the southern Appalachian Highlands and the Olympic
Peninsula. Ecol A ppl ,6 (4) :1150~1172
20  Wallin DO ,Swanson FJ ,Marks B. 1994. Landscape pattern response to
changes in pattern generation rules :land2use legacies in forestry. Ecol
A ppl ,4 (3) :569~580
21  Wang F (王  峰) ,Liu Y2D (刘英对) , Wen Y2M (温琰茂) . 1998.
Analysis of the evolving feature of landscape ecology related to land
reclamation in Shenzhen. U rban Envi ron & U rban Ecol (城市环境与
城市生态) ,11 (3) :30~33 (in Chinese)
22  Wang K2L (王克林) . 1998. The structure of wetland landscape and
models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Dongting Lake region. Chin J Ecol
(生态学杂志) ,17 (6) :28~32 (in Chinese)
23  Wang L2R(王丽荣) ,Li Z(李 贞) , Guan D2S(管东生) . 1998. Land2
scap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Guangzhou urban greenland system. U rban
Envi ron & U rban Ecol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11 (3) :26~29 (in
Chinese)
24  Wang X2L (王宪礼) ,Burencang (布仁仓) , Hu Y2M (胡远满) et al .
1996. Analysis on landscape fragment of Liaohe delta wetlands.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7 (3) :299~304 (in Chinese)
25  Wang X2L (王宪礼) ,Xiao D2N (肖笃宁) ,Burencang (布仁仓) et al .
1997. 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s of Liaohe delta wetland.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17 (3) :317~323 (in Chinese)
26  Wu C2F(吴次芳) , Tang G2N (唐根年) . 1991.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six cities of Hangzhou Bay and its sig2
nificance in territory programmi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
报) ,2 (4) :361~366 (in Chinese)
27  Xiao D2N (肖笃宁) . 1991. Landscape Ecology : Theory , Method and
Application. Beijing :China Forest Press. 92~98 (in Chinese)
28  Xiao D2N (肖笃宁) , Zhao Y (赵  羿) , Sun Z2W (孙中伟) et al .
1990. Study on the variation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west suburbs
of Shenyang.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 , 1 (1) : 75~84 (in
Chinese)
29  Xiao D2N (肖笃宁) , Zhong L2S (钟林生) . 1998. Ecologic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 Chin J A ppl Ecol (应用生
态学报) ,9 (2) :217~221 (in Chinese)
30  Xu H2C (徐化成) . 1996. Landscape Ecology. Beijing : China Forest
Press. 20~34 (in Chinese)
31  Yue D2P(岳德鹏) ,Wang D2M (王冬梅) ,Zhao T2N (赵延宁) et al .
1997. Study on landscape pattern and ecological change in Beizang
town ,Daxing county ,Beijing. J Beiji ng For U niv (北京林业大学学
报) ,19 (2) :35~41 (in Chinese)
32  Zeng H(曾 辉) , Guo Q2H(郭庆华) , Yu H(喻  红) . 1999 . Spatial
analysis of artificial landscape transform in Fenggang town ,Dongguan
city.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19 (3) :300~303 (in Chinese)
33  Zhao J2Z(赵景柱) . 1990. Dynamic indicator system for measurement
of spatial pattern in landscape ecology.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10
(2) :182~186 (in Chinese)
34  Zhou X2H(周新华) ,Sun Z2W (孙中伟) . 1994. On measuring and e2
valuat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helterbelt networks in landscape. Acta
Ecol S in (生态学报) ,14 (1) :24~31 (in Chinese)
35  Zong Y2G(宗跃光) . 1996. Corridor effects and urban landscape struc2
ture. U rban Envi ron & U rban Ecol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9 (3) :
21~24 (in Chinese)
作者简介  周志翔 ,男 ,1963 年生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森林
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教学与研究 ,发表论文 43 篇.
491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