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efending strategy against main natural agrocalamities in Liaoning provinc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eco-engineering

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全 文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年 ! 月 第 ! 卷 第 ∀ 期
#∃ %& ∋ ( ∋ )∗ + , & −. ∗/ −00. %∋ 1 ∋# ∗ .∗ 2 3 , − 04 5    , ! 6∀ 7 8 ∀ 9 一∀ 9 
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对策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
姜凤歧 周新华 冲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 9 9 :7
【摘要】 荃于对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发生与为害的分析和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学积累的归
纳总结 , 论证了防御农业 自然灾害的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 具有防御多种自然灾害 、发挥多种效益的功能和持久 、稳定而易于建设的特点 5 以此为基砷, 根据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在辽宁省各地区的分布特点 , 在宏观上提出了辽宁省防御主要农业 自然灾害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8在已有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 , 继续开展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辽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 加强以农田防护林
为主的辽中和辽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大力开展以海防林为主的沿海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 实施
科学的辽东山区多样化森林经营方式 ,并以科技兴林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一总体布局的实施 5
同时简述了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5
关扭词 辽宁省 农业自然灾害 林业生态工程 防御对策
1; <; = >?5 ≅ Α Β4Χ Β; ≅ Δ Χ ≅ Χ? =Α Β Ε 目皿 =Χ ΒΦ 4ΧΓ Χ≅ 4Η ΙΧΓ ΧΕ ?Β?; Α %= . ?5 Η川 = ≅ 04州= Ι; 8 ΙΗ 5 Β4 Φ Ι廿Η= Η<<“;Α Β4Δ ; ;Η 一 ; = ≅ ?= ; 4 ?= ≅ 5 )?Χ = ≅ / ;= ≅ ϑ ? Χ = > ΚΛΗ Φ Μ ?=Λ Φ Χ 6%=Α Β?Β Φ Β; Η < − Ν Ν Γ?;> ∋ ; Η ΓΗ ≅ Δ , −Ι Χ >; Ε ?Χ(? = ?; Χ , (Λ ; = ”= ≅   9 9  : 7一 #Λ ?= 5 )5 −0 Ν Γ5 ∋Ι Η Γ 5 ,    , ! 6∀ 7 8 ∀ 9 一 ∀ 9  5ΟΧ Α ; > Η = ΒΛ ; Χ = Χ ΓΔΑ ?Α Η < ΗΙ ; Φ 4 4 ; =Ι ; Χ = > > Χ Ε Χ ≅ ; Η < Ε Χ ?= = Χ ΒΦ 4 Χ Γ Χ≅ 4Η 一 ;Χ ΓΧ Ε ?Β?;Α ?= . ?ΧΗ = ?鳍 Ν 4 Η Π ?=Ι ;
Χ = > ΒΛ ; Α Φ Ε Ε Χ 4 ?ΘΧ Β?Η = Η < <Η 4 ; Α Β4Δ ; ; Η 一 ; = ≅ ?=; ; 4?= ≅ ΙΗ = ΑΒ4 Φ ; Β?Η = Α , ΒΛ ?Α Ν Χ Ν ; 4 >? ΑΙ Φ Α Α;> ΒΛ; ;ΛΧ 4 Χ ; Β; 4 Ρ
?Α Β?; Α Η < <Η 4; Α Β4 Δ ; ; Η 一 ; = 苗= ; ; 4?= ≅ ; Η = ΑΒ 4 Φ ; Β?Η = Α ?= > ; <; = > ?雌 = Χ ΒΦ 4Χ Γ Χ乎。 一 ; Χ ΓΧ Ε ?Β? ; Α Χ = > , Η = ΒΛ; ΣΧ Ρ
: : Η < ΒΛ ?Α , Χ <4Χ Ε ; Η < ?ΒΑ ; Η = Α Β4 Φ ; Β?Η = ΒΗ > ; <; = > ΒΛ ; ; Χ ΓΧ Ε? Β?; Α ?= .?Χ Η = ?= ≅ Ν4ΗΠ ?=Ι ; : Χ >Π Χ= Ι; >Ε Χ; 4 Η Α ΙΗ Ν ?;Χ ΓΓΔ , Χ=> ?ΒΑ Ν 4 Χ; Β?; ?= ≅ Ε ; Β ΛΗ> Α Χ4 ; Σ4 ?; <Γ Δ > ; Α ; 4?Σ;> 5
Τ盯 钾。4 >Α . ?Χ Η = ?= ≅ Ν 4 Η Π ?=Ι ; , & Χ ΒΦ 4 ΧΓ Χ ≅ 4 Η 一 ; Χ ΓΧ Ε ?Β?; Α , /Η 4 ;Α Β4 Δ ;Ι Η 一 ; = ≅ ?= ; ; 4?= ≅ , 块<七”>?= ≅
Α Β4Χ Β; ≅ Δ 5
 引 官
自然灾害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5
近几十年来 , 由于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规模的增
大 , 各种灾害发生频率逐渐上升 , 尤其是近年
来 ,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 人 口的膨胀和高度集
中 , 生命线工程的日趋密集 , 使自然灾害发生更
加频繁 , 而且程度加重 , 范围扩大 , 令人触 目惊
心 , 使人们的生命和所创造的财富面临着毁灭
性的灾变5  Υ ς 年 !∀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
子“国际减轻自然灾害 9 年 ”的 Ω 号决议 , 力
图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协同一致地减轻 自
然灾害的革命 Ξ Ψ 5   Υ  年 ,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
,    ∀ 年 ! 月 ∀ 日“辽宁省减轻自然灾害对策学术讨论
会”大会宜读论文 , 由周新华执笔 5
本文于    ∀ 年 ! 月 ∀  日收到 ,  月 ∀ 日改回 5
9 年 ”特设专家组发表“东京宣言 ” , 呼吁全人
类 “充分利用科学进步的力量来减轻自然灾害
给人类带来的悲剧和经济损失 ”ΞΧΖ , 并激发全人
类依靠科学的力量 ,采取有效的对策 ,摆脱自然
灾害的威胁 , 避免所面 临的灾变5 我国是个多
灾的国家 ,积极投身于减灾革命之中 ,是利国利
民 ,造福全人类的大计 5
辽宁省是我国人 口密集 、城市化程度高和
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 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
占有突出的地位 5 人 口的压力和工农业生产迅
速发展所造成的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加
重 , 不仅使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 , 严重
地影响资源潜力的发挥 , 而且 , 更令人担优的是
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生态环境也同全世界一样 , 正面临着灾难性的挑战 8 风沙干早 、水土
流失 、低温冷害 、土地沙化与肥力减退 、环境污
∀ 9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染 、水资源短缺等正在日益加剧 , 并困扰着辽宁
省的工农业生产 5 扭转这种局面 , 使该省的生态
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 最终减少 、减轻 , 甚至避
免某些自然灾害 , 不仅是对世界减灾革命的贡
献 , 也是辽宁省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
部分 5 在辽宁省诸多自然灾害中 , 农业 自然灾害
发生频率最高 , 为害面积最大 , 范围最广 , 造成
农业经济损失直接而巨大 , 同时间接困扰所有
产业 , 但农业自然灾害可通过提高农田生态系
统的稳是性得到控制 , 将损失减轻 , 以至于避
免 5 为此 , 基于对辽宁省农业 自然灾害规律的分
析 , 通过对林业生态工程技术 、功能 、特点和效
益研究的归纳总结 , 提出辽宁省主要农业 自然
灾害防御的宏观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5
为春旱 , 若两者同时发生为重春早 , 若只有一个
指标达到 , 而其合计量又小于  ∀ 9Ε Ε 为轻春
早 , ς 一 Υ 月降水量小于 ΚΗ Ε Ε 为伏早 5 由轻春
早 、重春旱和伏旱的分布 6图 Ξ 幻 7可见 , 种类
型的干旱经常频发在朝阳 、阜新 、锦州地区 , 近
年扩大到铁岭北部和辽东半岛 , 并有明显增大
的趋势 5 据报道 , 自 ∀ 一  世纪以来 , 曾出现大
范围干旱 Υ! 次 , 其中严重干早 ∀: 次 [ ∀9 世纪
以来 , 大范围干旱频率急剧上升 , 至 ς9 年代初 ,
已出现干早 ∀! 次 , 其中严重千旱  次 , 是有记
载以来最多时期〔, 〕5 据对朝阳地区灾害因子与
农业产量之间关系分析 , 发生  次重春旱或伏
早使粮食作物减产的效应分别是 ” 5 Υ 和 ∀ ςΥ 5 :
∴ ≅ · Λ Χ 一 , ΞΑ〕5
∀ 自然概况与农业自然灾害类型
∀ 5  自然概况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 , 属于大陆
性季风气候 , 地势自北向南 , 由东西向中部倾
斜 5 全省土地总面积 ! Ω Υ 9 9∴ 时 , 山地丘陵大
致分列于两侧 ,位于中部的辽河平原占  ] 5 由
于地形 、地势及距海洋远近的影响 , 省内各地气
候存在着差异 , 主要特点是雨热同季 , 日照丰
富 , 寒冷期长 , 春秋季短 , 东湿 西 干 , 平原风
大 Ξ ,〕5
∀ 5 ∀ 农业自然灾害类型
辽宁省一次性的和二次性的农业 自然灾害
有干早 、害风 、暴雨 、寒潮、冰雹 、台风 、海风 、海
煞 、低温冷害 、霜害 、病虫害 、水土流失 、土地沙
漠化 、土地盐碱化以及滑坡和泥石流等 5 其中 ,
一次性的农业自然灾害以干旱 、害风 、低温冷害
等发生频率高 , 为害面积大 [二次性的农业自然
灾害以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发生面积大 , 近年
来 ,滑坡和泥石流发生频率明显上升 5 其他一些
灾害虽然发生频率较低 , 但是一经发生为害较
重 5
∀ 5 ∀ 5  干早 干旱主要分为轻春早 、重春早和
伏早 种类型 5 在辽宁省 , 以  一 月降水量小
于 !9 Ε Ε 为前冬旱 , ! 一 : 月降水量小于 Ω 9 Ε Ε
5
9 清原
图  千草6叔率等于或高于 Υ 年一遇 7分布
/ ?‘5 Γ 4廿∗ Φ ≅Λ Β 6<4 ;ϑ Φ ; = ;Δ》 Η = ; Β ?Ε ; ;忱4Δ ; ?≅ ΛΒ Δ;Χ 4 Α 7 > ?Α Β石Ρ
Σ Φ Β?Η = 5
 5 轻春早区 ⊥4 ;Χ _ ?Β卜。卜Β ΑΝ 4? = ≅ 一 >4Η Φ ≅ ΛΒ ,  5 轻容草 、盆
春草共存区 − 4;Χ 衍ΒΛ Η Γ玄沙Β ΑΝ ”= ≅ 一 > 4Η Φ沙Β 。= > 。; Ω Η Φ 。ΑΝ 4 ?= ≅ 一 > 4Η Φ ≅ ΛΒ [ , 5 轻春早 、Β 春早和伏单共存区 − 4;Χ _ ?ΒΛ
: ‘Λ Β Α Ν 4 ?= ≅ 一 > 4 Η Φ ≅ ΛΒ , 5 ; 4 ?Η Φ Α Α Ν 4? = ≅ 一 > 4Η Φ ≅ ΛΒ Χ = > Α Φ 甲Ε ; 4
一 > 4Η 。沙 Β , 柑 5 伏早 区 − 4; Χ _ ?ΒΛ Α Φ Ε Ε ; 4 一 > 4Η Φ ≅ ΛΒ , Π 5 轻春
草 、伏草共存区 − 4;Χ , ?Β卜Α Γ?≅ ΛΒ Α Ν 4 ?= ‘一 > Ε Φ‘ΛΒ Χ = > 5 Φ Ε Ε ; 4
一 > 4Η Φ ≅ 卜Β , 协 5 无草区 − 4 ; Χ _ ?Β加Φ Β > 4Η Φ沙Β 5
∀ 5 ∀ 5 ∀ 害风 平均风速大于 9 5 ΑΕ ]Α 的风为害
风 5 辽宁省害风日数分布特点是沿海多于内陆 ,
平原多于山区 , 而西部山区又多于东部山区 6图
∀7 5 ! 、 : 月间的害风能剥蚀土壤 , 吹跑种籽 , 吹
∀ 期 姜风歧等 8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干幼苗 , 导致毁种或缺苗断条 , 在早区加重了春
旱的程度 [生长季的害风能使作物倒伏或折断 ,
果树落花落果 , 最终导致减产 [成熟期的害风使
作物落粒或折断 , 果树落果等 , 使即将到手的果
实毁于一旦 5 据研究 , 在害风较少的朝阳地区 ,
由于5害风加重春旱 , 使粮食作物平均减产达
ΚΗ ! ∴≅ · ΛΧ 一  · Π4 一 ? ΞΑ〕5
丢 霆夔鬓睡
圈 ∀ 害风 “一 : 月7和冷害6撅率等于或高于 Υ 年一遇 7分布
/Γ ≅ 5 ∀ ⎯ ?= > ?= ΖΦ 4Δ 6?= − Ν 4 5 Χ = > α Χ Δ7 Χ = > ;Η Γ ?= ΖΦ 4Δ 6<4; Ρ
ϑ Φ ; = ;Δ》 Η = ; Β?Ε ; ; Π弓4Δ ; ?≅ ΛΒ Δ; Χ 4Α 7 > ?Α Β 4 ?Σ Φ Β?Η = Α 5
 5 障碍型冷害区 − 4;Χ _ ?ΒΛ Η Σ Α Β 4 Φ ;Β ?Η = 一 ΒΔΝ ; ;Η Γ?= ΖΦ叮 , , 5阵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共存区 ⊥ 4 ;。 _ ?ΒΛ Η Σ Α Β 4 Φ ; Β ?Η = 一 ΒΔΝ ;
;ΗΓ ?= ΖΦ ΒΔ , >; ΓΧ , ;> 一 ≅ 4Η _Β Λ 一 ΒΔΝ ; ; Η Η Γ?= ΖΦ玲 , , 5 延迟型冷害区 户) ; 。侧Β卜 >; ΓΧ Δ;> 一 ≅ 4Η 嗽Λ 一 ΒΔΝ; Ι Η Γ ?= ΖΦ叮 , _ 5 无冷害区− 4; 。 _ ?Β卜Η Φ Β 。9  ?= ΖΦ 4Δ一 !一Α 月害风 日数等值线 %Α Η Ν Γ; ΒΛΗ < _ ?= > 一 ?= ΖΦ 4Δ > Χ” ?= − Ν 4 5 Χ=> α ΧΔ ·
∀ 5 ∀ 5 低温冷害 它是作物生育期内气温低于
某生育阶段的下限温度 , 使作物不同程度地受
害而导致生育期延迟或籽粒空瘪而减产 5 低温
冷害有 ∀ 种类型 , 一种是延迟型 , 另一种是障碍
型 5 这 ∀ 种类型的低温冷害在辽宁省各地均有
发生 , 在东西部山区较重 , 其中的延迟型冷害在
北部也较严重 6图 ∀7 5 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为
害严重 ,   Ω  和   ς Ω 年 ∀ 个延迟型低温冷害
年的全省粮食产量均下降 Υ β以上 , 即每年少
收 : 5 Η Μ  9 5 ∴≅ 粮食Ξ , Ψ 5
∀ 5 ∀ 5 ! 水土流失 辽宁省水土流失面积为 : 5 :
χ Γ。牛Χ , 占总面 积的 Υ 5 ! β , 主要分布在辽
西 , 与图  中春早和伏早共存区基本一致 5 朝阳
低 山丘陵区是受害重点地 区 , 占全省水土流失
总 面 积的 ς9 β左右 , 土壤侵蚀模数大多在
∀ 9 9Β · ∴ Ε一 Δ4 一 , 以上 , 受灾最重的朝阳地区 , 水土流失总面积达  5 Υ Υ Μ %。‘ΛΧ , 占全区总
面积的 Υ∀ 5 : β , 土壤侵蚀模数达到 ! ∗∗9Β ·
∴Ε 一’ · Δ4 一 ’以上 5 据估算 , 仅朝阳 、锦州地区每
年流失泥沙就多达 ! 5 9 一 : 5 。又 9 δ Β , 其中所含
的土壤养分相当于  5 Η χ ΓΗ 5 Β 化肥流失掉, ’5 更
为严重的是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 形成纵横
交错的沟壑 , 不仅使农耕地面积减少 , 也使余下
的可耕地肥力发生数百年也难以恢复的衰减 5
此外 , 辽东山区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 , 水土流失
也有日益加重的趋势 5
∀ 5 ∀ 5 : 其他灾害 除上述几种发生频率较高 ,
为害面积较大的主要农业自然灾害外 , 其他农
业自然灾害尽管发生频率较低 , 但一经发生 ,后
果也令人触 目惊心 , 而且在近些年来发生频率
不断升高 5 如近几年暴雨 、山洪 、泥石流 、滑坡等
灾害在堪称辽宁省绿色屏障的辽东山区屡见不
鲜 , 发生频率明显高于以往 , 从   Υ ∀ 至  Υ ς
年 , 在丹东市就大面积发生 次 , 共冲毁沙压耕
地 Υ Ω Ω ς ΛΧ , 房屋 ∀ 9 9 9 多间 , 山体滑波 ∀ 5 : 万
处 , 死亡 Ω 人 5 仅   Υ ς 年的山洪和泥石流就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  5 : 亿元幻 [ 海风 、海煞时而
袭击着东起鸭绿江 口 , 西至山海关约 ∀ ΑΗ Η∴ Ε
的海岸线 , 土地沙化在 9Υ ∀ 9 ΛΧ 的基础上继
续侵吞着与科尔沁沙地南缘接壤的彰武 、康平
等地辽河的辽西北地区以及柳河 、绕阳河新老
河道地带 5
防御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对策
纵观农业自然灾害在辽宁省各地区的分
布 , 大体具有这样的规律 , 任何一种农业自然灾
害均有其主要分布区 , 但又不仅限于这一主要
分布区 , 任一地区均有代表性的发生频率高 、范
围大 、造成损失严重的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 且又
, , 曾昭顺主编 5  Υ: 5 东北地区生态建设战略学术讨论会
论文集 , 第  集 , : 一 :ς 5
7 辽宁省水土保持资料汇编5   Υ  5 ! 9Υ 5
∀9 Ω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不是仅受害于一种主要农业自然灾害 5 实际上 , 降低 ς 5 一 Ω 5 。β , 最大可降低 ∀ ς 5 :一 5 ∀ β [
多种农业 自然灾害以不同的频率 , 交替地或同 气温平均提高  5 一  5 β , 最大可提高 5 ς 一
时地在同一地区发生 5 因此 , 针对某一种农业自  5 !β [水汽量平均可提高  5 Υ一 ∀9 β , 最大
然灾害而采取的防御对策将是不全面的 , 而最 可提高 9 5 ! 一 5 ∀ β [农田林网以防风保水为
佳对策应能防御多种农业 自然灾害 , 实践表明 , 主要功能 , 在东北半干早风沙草原区生长季内 ,
任何非生物的农业工程对策均做不到这一点 , 林网平均综合效益参数值为 ∀ 5 ∀ 一 9 5 ≅ Ε Ε ]
只有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主体的抗灾对策 , 才能 月 5 据防护林在大风速 、燥空气和极端温度时林
防御多种农业自然灾害 5 带防护效能较大的基本规律 , 在灾害天气时 ,林
林业生态工程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 , 网防护效能较大 , 若取上述结论中每个防护效
为治理 、改造环境 , 合理利用土地 , 使之发挥最 能最大值范围的中值 , 可推论 8 林带能使小于
大潜力 , 最终协调人与生物 、资源 、环境之间关 : 5 ! Ε ]Α 的害风降低为小于 9 5 ΑΕ ]Α 的无害
系达到和谐与稳定而建设的以林木为主体的生 风 , 使 Υ 月份旬平均气温大于 ς 5 ℃的障碍型
物工程 5 林业生态工程是由农田防护林 、牧场防 冷害变为  ℃以上的无害 [也可使延迟型冷害
护林 、防风固沙林 、水土保持林 、薪炭林 、水源涵 得到减轻或避免 [以相当于在生长季增加降水
养林 、人工草地 、城市行道树和公园绿地以及具 ∀ 5 ΚΕ Ε ] 月 6研究结果的最低限7的作用 , 使降
有防护功能的经济林和用材林等多种形式搭配 水量大于 Υ Ε Ε 的春旱缓解为降水量不小于
构成的生物工程体系 5 其特点是 8 Γ7 具有重建环 Ω9 Ε Ε 的无早灾 , 使 ς 一 Υ 月份降水大于 ς Υ 5 Υ
境 、维持生态平衡的多功能性 、稳定性和持久 Ε Ε 的伏早缓解为降水量不小于 ΚΗ Ε Ε 的无
性 , 是能够防御多种农业 自然灾害的综合抗灾 旱灾发生5 在生长季 , 由于农田林网的“防风保
工程 [ ∀7 具有为农业生产和人 民生活提供必需 水 ”效应 , 使林网内 ∗一  9Ι Ε 深土壤有效含水
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资源性和可再生性 , 是大 量提高  5 一 ∀9 5 。β , 林网内土壤有机质 、速
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7 具有基本建设 效 & 、 0 和 Τ 分别提高 9 5 ∀ β 、  5 ς Ν Ν Ε 、
规模的随意性 、多效益性和投资小的可行性 , 是 5 ≅Ν Ν Ε 和  5 ς Ν Ν Ε , 而土壤含盐量降低 Ω9 一
农民能普遍接受而易于实施的农业基本建设 5 ςΥ β , 并改变了土体内阴阳离子的组成 ,增大了
5 ⋯ ε二 ε ε ε , 5 ε 5 , ‘ε ε ‘ 5 ‘ , 土壤粘性 , 可有效地防止土表风蚀 5! 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与效益 一 一丁二’ , ε艺几了灭下[‘二只下二万 8二 ε 5 ε ε 、 ε” 一一一一 ’一“’ 5 φ ‘ 4一一 由于农田防护林网内综合气象效应和土壤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由来已久 , 取得了 理化性质的改变 , 改善了林网内作物的生理生
令人瞩目的成就 , 工程中规模大 、成效显著的是 化机制 5 在生育期内 , 林网内作物的光合和呼吸
农田防护林 、水土保持林和 防风固沙林等 5 研究 速率得到提高 ,蒸腾速率降低 ,从而可使玉米生
表明 , 它们均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巨大的经济 长速率提高 9 5 β ,大豆 : 5 ! β , 高梁 5 β ,
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5 谷子 : 5 : β 5 谷子的拔节 、抽穗和完熟期均提
! 5  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早 ! 一 Α> 5 在炎热的高温季节 ,林网的效应可缩
农田防护林的营造改变了下垫面的状况及 短作物光合作用时的 “午睡”时间 , 因而可为籽
其附近的小气候和土壤的水热状况 , 从而减轻 粒成熟蓄集充足的光合产物 , 提高种籽的质量
或避免了千早 、风沙 、干热风 、寒露风 、倒春寒 、 与产量 5
低温冷害等灾害对农作物的为害 , 增加了农田 农田防护林网的综合效应结果表现为对网
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 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 内作物的直接增产效益 ,观测分析证明 8 防护林
的稳定性 5 国家 “七五”科技攻关专题《半干旱风 使农作物增产的效益在欠收年大于丰收年 , 在
沙草原区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研究》成果表明 8 降水少的区域大于在降水多的区域 , 充分体现
在生育期内 ,林网内全方位平均风速比对照区 了林网的抗灾作用 5 在东北地 区 , 防护林可使
∀ 期 姜凤歧等 8 辽宁省主要农业自然灾害防御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ΓΛ Χ 玉 米平均增产 Ω Υ %∴ ≅ , ΛΧ 一 ‘ , 东北 现有
ΑΗ ΗΕ 又 : 9 9 Ε 的农 田防护林网 : ∀ Ω : !  个 , 以
玉米计 , 每年可直接增产 Υ 5  :Υ χ  9’Β 5 据对朝
阳低山丘陵区农田防护林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
ΓΛ Χ 杂交杨 6尸ΗΝ Η ΓΦ 8 Α 0 5 7农田防护林带在林
龄为 。、  : 、∀9 年时的木材与粮食增产效益之
和依次为  ∀ ς 、∀ : 9  Υ 、 !   9 9 元 , 可见农田防护
林效益可观 ΞΑΨ 5
! 5 ∀ 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辽西 , 通过造林种草控制水土流失的国
际粮援项目“ ∀ ς ς ∀ 工程” , 自   : Ω 一    9 年的 :
年间 , 将该地区的林草面积由原来的 !∀ : Λ Χ
提高到 ∀ 9 Υ  ! ΛΧ , 其覆被率达到 !9 5 ∀ β , 采取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的流域比未被
治理的流域径流量减少 :∀ 5 ς 一 Ω 5 ςβ , 泥沙减
少 ς9 5 ! 一 Ω 5 β [林 、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由
原来的 !  Ω Β · ∴ Ε 一 ’ · Δ4 一 , 减少到  Η Β · ∴Ε 一 ,
· Δ4 一 ’, 径流模数由原来的 : Υ :Υ ςΕ · ∴ Ε 一 , ·
Δ4 一‘减少到   Α≅ Ε , · ∴ Ε 一 ’ · Δ4 一 , 5
水土保持林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
也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朝阳地
区造林种草 : 年 , 大牲畜提高 ∀: 5 Υ 个百分点、
羊为 ! 5 Ω 个 、猪为 ∀! 个 、家禽为 : 个 、蜂为
! 个 , 同时农村缺柴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5
仅举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 ∀ 个实例完
全可以证明林业生态工程是能够有效地防御多
种自然灾害的永久性建设 , 并在改善环境的同
时 , 使人们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因此 , 要
在辽宁省建成最佳的农业防灾体系 , 必须针对
辽宁省农业 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采
取相应的林业生态工程对策 , 合理地部署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 5
: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鉴于水土流失和干旱在辽西极为严重 , 害
风在沿海多于内陆 、平原多于山区 , 低温冷害在
东西部山区和辽北较重的特点 , 以及海风 、海煞
袭击沿海和近年来辽东多种农业自然灾害发生
频率上升的现实 , 在已有生态建设的基础上 ,继
续开展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辽西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 , 加强以农 田防护林为主的辽中和辽北林
业生态工程建设 , 大力开展以海防林为主的沿
海地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 实施防止辽东变辽
西的 、科学的辽东山区多样化森林经营方式 , 并
以科技兴林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布局的
实施 5
: 5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辽西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
在辽西低山丘陵区 ,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还包括农田防护林 、固沙林 、
薪炭林 、经济林和人工草地以及用材林等 5
在坡度》  9 的荒坡地上以营造水土保持
林为主 , 并与营造或种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
薪炭林 、经济林 、人工牧草等相结合建设水土保
持体系 5 建设原则为 8全面规划 , 因地制宜 , 以造
林种草的生物措施为主 , 紧密结合工程措施 , 因
害设防地 , 先治上 , 后治下 , 先治坡 , 后治沟 , 上
下结合 ,坡沟兼治 5 可选用的主要乔木树种有油
松 6尸?=Φ 8 ΒΧ ΣΦ ΓΧ 灼肠朋‘8 7 、樟子松 6尸5 州Π;Α Β4 ?Α
Π Χ 4 5 Ε Η Η ≅ Η Γ?Ι Χ 7 、华北落叶松 6.Χ 4?χ Ν 4? = Ι ?Ν ?Α
一 犷叼功份动 Β?7 、刺槐 6,而= ?Χ 0Α;+ >勿ΙΧ ΙΒ’Χ 7 、蒙
古柞 6γΦ ;4Ι Φ , Ε Η = ≅ Η Γ?ΙΧ 7 、辽东栋 6γ 5 Γ?Χ ΗΒ Φ = Ρ
岁= Α ?8 7 、 .Ξ) 杏 6Ν 、= Φ Α 。, ; = Β5Χ Ι Χ Π Χ 4 5 Χ = ΑΦ 7等 [
主 要 灌 木 树 种 有 沙 棘 6万移沪ΗΝ ΛΧ;
4 人Χ Ε = Η ?> ; Α 7 、紫穗槐 6− Ε Η40 ΛΧ <4 Φ Β?ΙΗ Α Χ 7 、胡
枝子 6肠护;> ;Θ Χ Σ?ΙΗ ΓΗ4 7 、小 叶锦鸡儿 6#Χ 4Χ Ρ
加 = Χ Ε ?Ι 4Η, 勺ΓΧ 7 、 黄 芦 6#Η Β?= Φ Α Ι Η ≅ ≅ , ≅ 4?ΧΠΧ 4 5 0ΦΣ ;Α Ι; = 8 7等 [ 经济林主 要树种有苹果
6材 > ΓΦ Α 0Φ 扭?ΓΧ 7 、梨 60Δ 4Φ Α Α Ν Ν 5 7 、枣 6∀ ∀护ΛΦ Α
加Ζ“ΣΧ Π Χ 4 5 ?= ; , ?Α 7 、 山植 6#4 Χ ΒΧ叮Φ Α 0?= = Χ Β ?Ρ
Χ 7 、大扁杏 6尸、= “ 8 Α Ν 5 7等 [ 主要草种有沙
打 旺 6八 ΑΒ4Χ 卯ΘΦ 8 人Φ Χ = 沙卿: 8 7 和 草 木 择
6人介之?ΓΗΒ Φ 8 州Χ Π ; Η Γ; = 8 7等 5
在坡度η 9 。的农田上 , 营造包括林路结
合 、林渠结合的农田防护林 , 在平地 、岗台地 、坡
地的薄层或厚层立地类型上可分别选用加杨
60 ΗΝ Φ ΓΦ Α ΙΧ = Χ > ;= Α ?Α 7 、箭杆杨 60 5 =咭4Χ Π Χ 4 5 ?Ρ
ΒΧ Γ? Ι Χ ΑΒ ?= Χ 7 、北京杨 60 5 阮访 = ≅ ; = Α ?Α 7 、赤峰杨
, , 国际粮援项 目“ ∀ ςς ∀ 工程气造林种草综合技术开发研
究报告》5    9 , ∀ Υ 一 9 ·
∀ 9 Υ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卷
6尸5 又 工注口 ΗΘ Λ“ Χ = ?Ι Χ 7 、小黑杨 6尸 5 Μ χ ?Χ ΗΛ ;Γ’7 、
小青杨 6Ν 5 0Α;Φ >Η 一 Α ?Ε Η ,  7 、 白榆 6+ ΓΕ Φ Α
0Φ Ε ?Γ Χ 7 、早柳 6( Χ Γ?χ Ε Χ ΒΑ Φ > Χ = Χ 7 、刺槐 、油松、
樟子松等 5 林带走向与当地主害风方向垂直 5 在
平地 、 岗台地 、坡地上的主带之间距离分别为
∀ 9 、  Υ 、  :∃ 5 林带宽度一般为 ΓΗ Ε 〔‘〕5
在河谷两侧的河滩地上营造具有护岸固滩
功能的用材林 , 主要树种为加杨及其它欧美杨 、
北京杨 、赤峰杨、小黑杨 、白榆 、早柳等 5
在与科尔沁沙地接壤地带主要营造防风固
沙林 , 采用“灌木为主 , 沙障为辅” , “前挡后拉 ,
顺风推进 , 乔灌结合 , 分期治理”的固沙方法 5 主
要选用紫穗槐 、小黄柳 6( 5 刀“Π? >Χ 7 、差巴戈篙
6−材; , ?Α ?Χ ΛΧ ΓΗ > ; = > 4Η= 7 、小叶锦鸡儿等 5 条件
较好的地方栽植樟子松 5
: 5 ∀ 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辽中和辽北的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
辽中和辽北地势平坦开阔 , 土壤肥沃 ,是辽
宁的粮仓 , 土地绝大部分为农业用地 5 对这一地
区采取因地制宜 、因害设防的农 、林、牧统一规
划 , 建立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种相结合的
防护林体系 5 农 田防护林的空间布局以带状网
格为主 , 林带走向与当地的主害风方向垂直 ,并
维持林带疏透度处于 9 5 ∀: 一 9 5 !9 最适状态 , 主
带之间距离 ! 9 一 : 9 Ε , 据农业作业条件和具
体地形地物等因素确定副带之间和距离 5 可选
择的主要乔木树种有北京杨 、小黑杨 、小钻杨、
加杨 、赤峰杨 、小叶杨 、小青杨 、油松 、樟子松等 5
用紫穗槐 、胡枝子等灌木树种优化林带结构 , 也
要选择速生树种营造具有防护功能的片状用材
林 5 在这一地区 ,成功地进行防护林建设的关键
技术是大苗 ,辅以大坑 、大水闭 5
: 5 以海防林为主的沿海地区防护林建设
在东起鸭绿江口 , 西至山海关老龙头 , 跨丹
东 、 大 连 、 营 口 、 锦 州 和 盘 锦等 地 区 长 达
∀ Υ 9 Η ∴Ε 的海岸线上 , 沿着海岸最大潮水线以
外一定距离的海滨地带 ,沿海地区的沙荒 、山荒
和盐渍地及河流岸边营造带状与片状相结合的
防护林体系 5 在这一地区 , 以海岸防护林为主
体 , 并与沟谷水土保持林 、护河林 、护路林 、沙荒
和盐渍荒地及山荒片林相结合 , 构成完整的沿
海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5 海防护林营造主要是通
过挖沟筑捻等工程措施 ,选择杭盐较强的树种 ,
改造低洼盐碱地 5 以刺槐 、怪柳 6ιΧ ΕΧ 六 χ ΙΛ ?Ρ
= ; = ΑΒ5Α 7 、紫穗槐 、沙枣 6∋Γ Χ ; Χ ≅ , Φ Α Χ = ≅ Φ ΑΒ ?<Η Γ?Χ 7
和构祀 6勿4? “Ε ΙΛ ?= ;= Α。 7等为主要造林树种 ,
也可选用小青杨 、沙兰杨 6尸Η0 Φ ΓΦΑ Μ ;Φ 4Χ , 州Ρ
Ι Χ = Χ 。Π ” ( Χ ; 4 Χ Φ ς  ” 7 、 枫 杨 60 Β; 4 Η Ι Χ 4Δ Χ
ΑΒ; = ΗΝ Β;4Χ 7 、旱柳 、樟子松和油松等 5: 5 ! 防止辽东变辽西的多样化森林经营
丹东一灿岩一大石桥以北 , 长大线以东广
大的辽东山地地 区是辽宁省天然林区 , 占全省
森林总面积的 Ω! 5 ς β , 森林覆被率 !Ω 5 :β 图 5
为防止在这一地区出现由于森林资源枯竭导致
生态环境恶化的“辽西悲剧”重演 , 要正确认识
这一地区森林资源的特点 , 采取合理的开发经
营对策和技术措施 , 使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紧
密结合 , 力争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发
展 5
Γ7 首先必须扭转“以大木头为中心 ”的单一
开发体系为多层次 、多渠道综合开发经营 5 其主
要依据〔‘〕是 8
生态上的适 应与抗干扰能力增 强尸 、多样性 稳定性ϕ市场经济中的弹性及竞争力的增强尸
的原则进行资源的开发与产业 6产品7种类的安
排 5 这条原则符合世界林业向多样化经营方向
发展趋势 , 无论是从生态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
度考虑都是一条极重要的原则 5 ’具体实施包括
若干内容 ,但基本的工作是按各林业局 、林场立
地条件 ,全面规划产业结构 , 以充分发挥各地类
的土地生产潜力为原则 , 宜林则林 , 宜农则农 ,
宜牧则牧 , 宜渔则渔 5 做到林 、农 、牧 、渔 、工诸业
合理配置 , 以达到减轻森林资源压力 、活跃经
济 、扩大就业的目的 5
∀7 在森林采伐中 , 切实落实合理的年采伐
量 , 以年生长量作为年采伐量的限定指标是保
证森林资源永续的最基本要求5 这 已是经营森
林的公理 , 问题是何时调整到位 5 阻力在于调整
后引起的一系列难题 5 时间拖得越长 , 资源亏耗
∀ 期 姜凤歧等 8辽宁省主要农业 自然灾害防御对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框架
越多 , 走出低谷的时间也将越长 5 “阵痛 ”已是定
局 , 长痛不如短痛 5
: 5 : 科技兴林保证林业生态工程总体布局的
实施
 Υ  年林业部长高德占提 出了科技兴林
发展我国林业的战略设想 , 现在林业部 已将这
一设想作为发展我国林业的策略 5 在辽宁省由
科技兴林保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布局的实
施与“东京宣言 ”的战略口号和林业部发展我国
林业策略相一致 , 对于科技兴林我们理解主要
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8
Γ7 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经营 , 切实
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 ” , 彻底扭转对森林
资源重取轻予的一贯做法 , 以便扩大森林资源 5
∀7 进一步研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多样化
森林经营的实用技术 , 并尽快突破其难点 5
7 做好现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5 将
林业科学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当前提
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与效能和森林经营水
平的有效途径 , 要做到这一点 ,还要进一步做好
林业部门各级干部的知识更新 , 并重视和充分
发挥各生产单位 已有的技术力量 , 同时与有关
的科研 、教学单位进行横向联合 5
Ω 结 语
相信 , 在辽宁省 , 按照本文提出的林业生态
工程建设框架 , 根据各地区主要农业 自然灾害
发生的特点 , 坚持不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 , 将在全省范围内形成 由农田防
护林 、水土保持林 、海岸防护林 、防风固沙林 、薪
炭林 、用材林 、草地 、经济林等和永续的天然林
构成的林业生态工程体系 , 在减轻主要农业 自
然灾害的同时 , 其他次要农业 自然灾害必然得
到防御 , 因而该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将成为防御
多种农业 自然灾害的永久绿色屏障 ,
参考文献
宋达泉等主编 5   Υς 5 辽宁国土资滚 5 辽宁人民出版社 , 一
 : 5
张廷福主编 5  , 。5 辽宁森林 5 中国林业出版社 、辽宁科学
技术出版社 ,  Υ 一 ∀ ∀ 95
国家地展局展害防御司编译 5    9 5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
年5 地展出版社 , 一 ! , ∀ 一 95
周 晓峰 5   9 5 振兴黑龙江林业 , 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
的同步发展 5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5 6Ω 7 8 Υ 一 ΥΥ 5
姜凤歧等 5    5 朝阳低山丘使区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 5 东
北林业大学学报 ,  , 6 7 8 Υ , 一  Ω ·
姜凤歧等5  9 5 辽宁省朝阳地 区低 山丘佼区农田 防护林
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5 见 8 中国林学会编 5 中国林学会造林
学会第二届学 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5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