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郭容琦, 罗心平, 李国鹏, 杨世贵, 李贵平, 李树维, 黄 健
(云南省农科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 保山 678025)
摘 要:云南小粒咖啡因其独特的品质及优良的性状而享誉中外,咖啡产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中蒸蒸日上。 但是长期
以来,云南咖啡产业仍因生产技术落后,深加工程度不高及产业结构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而严重影响其快速发展。 提出了
加快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粒咖啡;产业经济;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12;S5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3-0209-03
云南是我国拥有优质丰产咖啡宜植地最多、 咖啡
产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 共有 8 万多 km2的热带区
和亚热带区,分布在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红河、
玉溪等 50个市县区。目前,除保山、思茅两个市县内集
中种植近 6 000 hm2咖啡外, 绝大多数的咖啡宜植县
市区均因缺少资金、技术和配套工程设施,仅有零星种
植或尚未开发种植。云南所产咖啡均为小粒咖啡,颗粒
均匀饱满,味醇和,香气高,颇受欢迎。但是,云南咖啡
产业一直处于科技化程度低、 精深加工和规模化生产
程度不高的状态,严重制约了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
1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概况
1.1 云南小粒咖啡基本情况
小粒咖啡是云南引种栽培面积较大的一个特种经
济作物, 云南热区的自然条件与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小
粒咖啡产地——哥伦比亚十分相似, 即低纬度、 高海
拔、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小粒咖啡经质量分析,属醇香
型,其质量仅次于哥伦比亚咖啡。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
南部, 最适宜咖啡生长的土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
的 21%。其中思茅、西双版纳、保山、临沧、德宏等几个
地区海拔大约在 600~1 200 m 之间, 年平均气温 18~
20℃, 极端最低气温 0℃以下, 年降雨量超过 1 000
mm,土壤酸碱度为 6~6.5,十分适合咖啡生长。适宜种
植咖啡土地面积为 4.4 万 hm2, 最大产量可达 6.5 万 t
[1]。独特的气候条件是云南发展小粒咖啡种植的基础和
优势。云南、海南和广东是我国咖啡的主要种植地区。
云南只种植小粒咖啡,面积和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90%
以上;海南和广东种植面积不大,种植品种主要为中粒
咖啡。 云南已经收集保存了 120多个小粒咖啡品种资
源, 引进和筛选了包括卡蒂莫系列在内的多个优质种
质,并完成了这些品种的试种和评价。云南小粒咖啡主
要种植品种 1996年以前以 S288为主,有部分铁毕卡,
1996年以后以卡蒂莫系列为主。
1.2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历程
小粒咖啡的产业化开发始于 1990 年,近年发展迅
速,1997 年底种植面积已达 7 800 hm2,咖啡豆产量约
3 800 t;1998年发展更为迅速,新增面积 7 733 hm2,目
前全省总面积达到 1.67 万 hm2 左右 , 生豆产量达
4 000~6 000 t。1993 年获得世界 “尤里卡” 金奖。从
1997 年以来,云南省为适应国内外咖啡市场经济发展
需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咖啡产业纳入“18”生物资
源开发工程, 计划到 2000 年发展咖啡 1.67 万 hm2。
1998 年,云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
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国内外咖啡生产企业以及省
内咖啡生产骨干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创立原料生豆品
牌和深加工精品名牌,加速咖啡生产发展。 “九五”以
来, 云南咖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1 年全国咖啡产
量 17 202 t,其中云南 16 814 t,占全国的 98%,成为全
国咖啡的主产区。2004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 2.13 万
hm2,产量达到 2.2 万 t,实现产值 2.4 亿元。据统计,目
前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超过 2 万 hm2,产量达 2.6 万 t,
总产值接近 4亿元, 全省有超过 8 万的农户参与咖啡
种植产业。但年产 2.6 万 t 的云南小粒咖啡原料,只有
1/3 被云南企业进行深加工,雀巢、麦氏两大国际巨头
收购了 40%的原料 [1]。云南深加工咖啡经过多年的努
力,已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如云南的后谷咖啡已走出国
门,并受到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1.3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主要特征
云南小粒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
味”闻名于世,成为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但
长期以来,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受国际市场价格起
伏波动的影响和国际咖啡大公司的操控, 总体上未形
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未能摆脱原料基地、初制品
收稿日期:2008-11-18
作者简介:郭容琦(1985-),女,学士,E-mail:qiqiguo5477@
163.com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年第 3 期 209
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09.03.073
生产的状况 [2]。另外,云南小粒咖啡生产企业还存在规
模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
市场竞争力弱、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等多种问题,成
了制约小粒咖啡产业高产、 高效、 优质发展的重要因
素。
云南咖啡的商业化种植始于 1985 年,1995 年云
南省政府将咖啡产业列入全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
程,咖啡种植在普洱、保山、德宏、西双版纳、临沧、红
河、文山等地得到快速发展。现有种植面积约 2.47 万
hm2,2007年预计产量 2.3万 t,每年有 80%以上的咖啡
以原料形式出口。 云南咖啡原豆及深加工产品已远销
西欧、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 20 多个国家和
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云南已成为中国唯一的优质咖
啡原料基地。雀巢、麦氏等世界著名厂商纷纷前来云南
采购原料豆,使云南咖啡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2006 年 1~10 月, 云南小粒咖啡出口创汇 3 176 万美
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 目前咖啡种植在云南初步显示
出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适宜种植区的农户和
地方政府发展咖啡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部分适宜种植
地区正在努力将小粒咖啡培育成支柱产业。
2 国内外咖啡产业发展趋势
2.1 国外咖啡生产与消费
世界咖啡种植总面积 11 190 万 hm2, 总产量
776.14 万 t,总产值 106.25 亿美元,其中小粒种咖啡占
74.5%。咖啡种植业从业人员约 2 500 万人,为全球约
2.5亿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饮用咖啡的人口多达 15 亿
人,世界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仅为 2%。
2.2 国内咖啡生产与消费
2005 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 2.2 万 hm2, 产量
2.56 万 t, 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产量的 98%和 97%;
2007 年上半年全省咖啡出口量达 1.3 万 t, 出口创汇
3 160 万美元, 分别占全国咖啡出口总量及创汇总额
的 92.3%和 86.7%, 咖啡成为云南省第三大出口创汇
特色优势农产品。 云南省小粒咖啡 70%以上以原料形
式出口到国际市场。我国咖啡豆消费量约 3 万 t,成品
咖啡消费量约 6 000 t(速溶型 4 000 t,焙炒型 2 000
t)。 中国大陆每年的咖啡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国际
平均增长水平,每年以近 20%的速度飞速增长,咖啡消
费市场前景很好。
2.3 国家咖啡产业发展规划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咖啡产业的发展,国家农
业部于 2007 年 7 月出台 《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2006-2015 年)》指出把云南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和
海南西北部作为咖啡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 其中云南
咖啡产区主要分布在普洱、翠云、澜沧、景谷、墨江、孟
连、隆阳、龙陵、昌宁、潞西、瑞丽、勐腊、勐海、景洪、耿
马、沧源、镇康、双江、临沧、永德、盈江、陇川、镇沅、江
城共 24个县。主攻方向是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建
立优质咖啡种植园和精品咖啡脱壳加工厂; 研发咖啡
深加工新产品,建立咖啡交易中心,做强咖啡品牌。主
要目标是到 2015年, 优势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控
制农药和重金属残留; 加大资源原产地保护和新产品
研发力度,扶持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改善加工工艺;
整合品牌,规范市场;中西部优势区创建一批特色饮料
地域性名牌,提高区域产品的认知度。
2.4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规划
云南热区地处内陆地区,多为山地,具有年温差小
和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适宜小粒咖啡生长和优良品质
的形成,可与世界最好的咖啡——蓝山咖啡相媲美。云
南热区土地面积 8.11 万 km2, 占全国热区土地面积的
16.9%,据有关统计,云南热区咖啡宜植地面积 7.93 万
hm2,而目前,咖啡种植面积仅占宜植地面积的 27.5%,
因此云南咖啡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2007 年 3 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 《云南省农业
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计划投入 1 亿元,新植和改造
4 000 hm2优质咖啡园, 建设 2 000 hm2有机咖啡种
植基地;《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把咖啡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3 保山市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3.1 小粒咖啡种植情况
保山市是云南省重要的热带作物区之一, 全市拥
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土地资源面积达 3 492.36 km2,
是发展小粒咖啡的优质产区。该市于 1952 年在云南省
率先开展小粒咖啡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生产, 是云南省
咖啡科学研究和产业生产的发源地。 咖啡的种植也随
着国际市价的波动而几起几落,至 1969 年保山咖啡种
植面积近 670 hm2,20 世纪 60 年代初中期, 因受市场
的影响逐渐萎缩, 至 80 年代初降至 200 hm2。80 年代
中后期又逐渐发展, 在 90 年代中期受国际市价的影
响,咖啡市价上涨至最高峰,每公斤咖啡市价高达 30
元以上,咖啡种植农户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保山咖
啡种植再度升温, 到 20 世纪末发展到 6 667 hm2,但
由于受国际市价低落,以及本地咖啡初加工技术粗放、
产品流通不畅等几方面的影响, 保山咖啡市价跌至低
谷,每公斤咖啡跌至 6 元。至 2003 年全市咖啡种植面
积约 5 333 hm2,产量 5 809 t,占全省产量的 42.3%。
210
咖啡产业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并显示
出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成为保山市的优
势特色产业。至 2006 年底全市咖啡种植面积达 4 019
hm2,干豆总产 6 749.1 t,平均每 667 m2产量 112 kg,
农业产值达 8 098.92 万元,咖啡种植区涉及 3 县(区)
8 个乡镇,47 个村,21 078 户,在保山市热区经济建设
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保山市有咖啡深加工企业 2 家,创建云潞、
天力、骄阳、景兰、驼峰和黎山等品牌 6 个,2006 年实
现税收 179万元。
3.2 技术支撑
保山市拥有省属驻保农业科研机构——云南省
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该所创建于
1951 年 4 月,位于保山市潞江坝,占地 121 hm2,现有
在职职工 93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 50%,高级职称
8 人,中级职称 21 人,硕士 5 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
创新能力。建所以来,以咖啡为重点,开展热带作物良
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工作,已完成各类研究课题达
300 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30 多项;
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 已在全省 13 个州市热区开
展科技推广工作,共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5 500 余
人次,累计推广热作面积 13.3万多 hm2,产生社会经济
效益达 100 多亿元,对推动云南热带农业、农村经济
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2004 年被国家科技
部命名为 “云南小粒咖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全
国唯一获此称号的科研机构,目前正在申报国家农业
部基本建设专项“云南省咖啡改良分中心”和“948”专
项“咖啡加工关键技术引进、创新及推广”重大咖啡项
目,这些项目对促进保山市咖啡产业发展将发挥重要
作用。
4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云南南部和西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低热
河谷地带均适宜种植小粒咖啡,但云南大规模种植咖
啡仅有七八年的历史,很难与国外具有数百年种植历
史的品牌咖啡抗衡,同时由于多种原因云南咖啡产业
发展速度并不快, 云南咖啡主要是以原料方式出口,
2006 年出口量约 1.5 万 t。 每年 60%以上的原料被雀
巢和麦氏收购,近年星吧克和安利等也加入了收购行
列。由于缺乏深加工和市场推广,导致云南咖啡知名
度低,锁在深山人未识。
4.1 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技术欠缺
目前云南省小粒咖啡良种繁育体系和病虫害防
控体系还不健全,生产技术及措施推广率低,商品化
处理滞后 [3]。从而导致产品产量低、成本高、竞争力不
强。
4.2 加工水平低,缺乏知名品牌
云南咖啡企业虽然不少,但大多数只进行初级加
工,上规模的精深加工企业极少。同时, 由于咖啡生
长周期长、采摘时间长、加工程序复杂,目前采用的干
法加工和湿法加工两种方法均难以保证质量和品质
一致。另外,产品多以原料销售为主,企业忽视了品牌
的开发,品牌培育滞后,在国内外市场上还未形成知
名品牌,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3]。
4.3 产业结构不合理,标准意识淡薄
云南咖啡产业从发展至今,仍未形成规模化、标准
化生产。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达
不到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企业标准化意识淡薄,生
产缺乏相应的技术规范, 达不到有机或无公害的要
求,以致不能产出名优产品。
5 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建议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发展咖啡
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但由于云南的咖啡产业长期以
来都相对滞后,总体上还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格
局。因此,要实现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化又好又快地发
展,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5.1 改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
取缔传统的种植方式,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努力形
成一套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济系统。进一步加大
咖啡的病虫害防控力度,积极推广病、虫、草、鼠害的
综合防治技术, 提倡生物防治及选育抗逆性强的品
种,提高农业劳动和经济效益。积极推行“公司+基地+
标准化+农户”的管理模式。
5.2 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龙头企业要以自身发展
带动相应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企业联盟,完善种植、供
应、生产、销售和消费产业链。咖啡生产要逐步向农工
贸一体化、产供销有机结合、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的
方向发展。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培育知名品牌 [4]。建
立产品质量识别标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统一质量
标准、工艺流程和质量检验,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塑
造品牌,通过品牌宣传开拓市场、实现产业化经营,同
时还应配套相应的品牌保护措施。
5.3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咖啡标准化生产
云南省咖啡生产应以建设优质小粒咖啡商品生
产基地为重点,从源头抓起,整合资源,完善产权。建
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加大热区咖啡产业开发投入
211
力度。要完善云南咖啡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咖啡
加工质量 , 增强市场竞争力 。 完成良好农业规范
(GAP) 基地的程序文件和实施, 并尝试进行市场推
广; 为实施有机咖啡基地和咖啡质量检测项目做准
备,切实服务本土咖啡种植农业,特别是增加小咖啡
生豆的出口附加值,有效改善当地种植农户的收入水
平[2]。同时实施咖啡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建立咖啡标
准化示范区, 在工作中把握行业的专业性, 不断进
步。 逐渐引入专业化规范和技术, 如农业种植规范
(GAP)基地的实施,并向产业后端延伸,如在焙炒、培
训、制作等方面建立标准。
参考文献:
[1] 陆自芹,马凯.潞江坝咖啡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
业科技,2006(增刊):58-59.
[2] 杜华波 .云南咖啡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J].中国热带农业,
2007(5):15-17.
[3] 业光远 ,张霞 .云南咖啡面对产业迷局 [J].生态经济 ,2004
(5):62-63.
[4] 侯明明.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尽快培植龙头企业才
能健康发展[J].云南农村经济,2001(2):72
水果型番木瓜新品种引种及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黄党源
(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 广西 南宁 530042)
摘 要:概述了番木瓜的营养与保健功能,以及水果型番木瓜新品种引种试验和产量、销售情况,分析了水果型番木
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促进水果型番木瓜产业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果型;番木瓜;引种;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3;S6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74X(2009)03-0212-03
水果型番木瓜是番木瓜中的佼佼者, 其肉质鲜
嫩,味甜清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种植水果型
番木瓜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002 年以前,广西
水果型番木瓜的生产几乎是一片空白,广西农垦国有
金光农场作为国有大型(二类)企业,以发展农业产业
为主体 ,2002 年 10 月开始引进水果型番木瓜新品
种,发展番木瓜产业,至 2007 年水果型番木瓜种植面
积达到 315 hm2, 成为华南地区番木瓜连片种植的最
大生产基地。本文主要介绍金光农场引种水果型番木
瓜新品种试验和发展番木瓜产业的情况,以及生产发
展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若干促进水果型番
木瓜产业发展的建议, 供生产者和决策部门参考应
用。
1 番木瓜的营养与保健价值
番木瓜素有“岭南果王”之美称,既营养可口,又
有保健和美容功效。番木瓜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
富的糖分、果胶、维生素和矿物质。一直以来,番木瓜
的保健和药用价值都备受推崇。中医认为,番木瓜味
甘、性平、无毒,有健胃肠、助消化、润肺燥、除热痰、通
乳汁、益身体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番木瓜所含
的番木瓜碱具有抗癌活性;而木瓜蛋白酶则有助于消
化,可用于治疗胃炎和慢性消化不良;其种子可以驱
虫。未成熟番木瓜的乳汁,可提取番木瓜素,是制造化
妆品的上乘原料,具有美容增白的功效。番木瓜素具
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可制造健胃药、驱虫剂,
还可作酒类、果汁的澄清剂和肉类的软化剂。成熟的
番木瓜是营养丰富的高档珍稀水果, 富含蛋白质、维
生素 C、胡萝卜素和蛋白酶等。既可鲜吃,也可制成饮
料、糖浆、果胶、冰淇淋、果脯、果干等。蛋白酶具有健
胃化积、驱虫消肿的功效。也有人将成熟的番木瓜果
肉用作化妆品及药膏的增稠剂、雪花膏、刮脸膏和洗
发膏等。
2 水果型番木瓜新品种引种及产业发展情况
2.1 新品种引种试种情况
自 2002 年 10 月开始引种水果型番木瓜至今,金
光农场种植过的品种有台农二号、白皮日升、改良型日
升和抗花叶病毒型日升 4个品种, 其中以改良型日升
和抗花叶病毒型日升两个品种为主。 由于台农二号品
种的市场销量和价格较低,白皮日升品种的产量低,故
收稿日期: 2008-12-24
作者简介:黄党源(1957-),男,高级农艺师,E-mail:gxnkjg@
126.com
!!!!!!!!!!!!!!!!!!!!!!!!!!!!!!!!!!!!!!!!!!!!!!!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年第 3 期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