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经营模式山鸡椒人工栽培效果研究



全 文 :不同经营模式山鸡椒人工栽培效果研究
刘红高,赵晓玲,张军莲,邹红妞,席小玉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湖北宜昌 443100)
摘要 为促进山鸡椒产业化规模发展,通过对山鸡椒不同密度的人工栽植与野生苗培育对比试验以及茶椒间作试验,结果表明,山鸡椒
人工栽植成活率均在 90%以上,面积保存率达 100% ;人工林比同密度野生林单位面积产量增长 90. 4% ~ 96. 3%,栽培密度 1 110
株 /hm2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比 1 665株 /hm2 人工林增长 17. 3%,比 1 995株 /hm2 人工林增长 36. 6% ;栽培密度为 495株 /hm2 的茶椒间
作山鸡椒总收入比 330株 /hm2 株增长 10. 9%,比 630株 /hm2 增长 8. 3%。由该试验可知,山鸡椒人工林比野生林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抗逆性增强。人工纯林最适合密度为 1 110株 /hm2,茶椒间作最适合密度为 495株 /hm2。同时加强抚育、施肥、修剪、疏雄等措施,可显
著提高山鸡椒产量和效益。
关键词 山鸡椒;栽培;密度;纯林;茶椒间作
中图分类号 S759. 3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 2014) 21 -07293 -02
作者简介 刘红高( 1962 - ) ,男,湖北宜昌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调
查规划和科技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4-06-27
山鸡椒(Litsea cubeba)又名木姜子、山胡椒、山苍子,为
樟科木姜子属[1],是珍贵芳香油料和药材小乔木。山鸡椒喜
湿润气候,喜光,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
壤以及山地棕壤,在光照不足、低洼积水处不宜栽植。山鸡
椒在三峡坝区及周边区域分布较广,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和
市场潜力。掌握山鸡椒人工栽培技术,实施茶椒间作模式是
提高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加快三峡坝区及西北山区
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
业增效具有一定意义。
山鸡椒人工栽培试验从 2008 年开始实施,2010 年被列
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实施以
来,通过不同密度的人工栽培试验,探索出适合三峡坝区山
鸡椒高产优质标准化建园技术,为三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山鸡
椒产业发展和推广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三峡坝区和葛洲坝库区的宜昌市夷陵区乐
天溪镇石洞坪村,村域面积 3 283. 5 hm2,海拔在 500 ~ 1 000
m,土壤以花岗岩分化的黄壤为主,年平均气温 16. 6 ℃,年降
水量 997 ~1 370 mm,无霜期约 280 d,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试验地坡度 10° ~16°,土层厚度为 50 ~ 70 cm,pH 6. 5 左右。
试验区石洞坪村于 2011 年成立了“山果果(山鸡椒)有限责
任公司”,注册了“山果果”商标,产品在夷陵区质量技术监
督局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国家 QS认证。公司从筹建到投产
不到 1年的时间实现产值 520万元,直接支付给当地农民的
收购款 370万元。该村从 2005 年开始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种
植山鸡椒,到 2013年栽植面积达 320 hm2,年产量 9. 6万 kg。
2 材料与方法
2. 1 供试材料 挖取 1 ~ 2 年生、地径 1. 0 cm、高 80 cm、无
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山鸡椒野生苗作为供试材料。挖取时不
要伤根太多,宜多带宿土,随挖随运随栽。
2. 2 试验方法
2. 2. 1 人工林栽植。选择土壤肥沃、深厚、湿润、阳光充足
的退耕地、茶园,于 2008年 2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在雨后阴天
或无风晴天,土壤较湿润时进行野生苗人工造林,栽时做到
苗正根舒、覆土紧实。①纯林栽植株行距为 2. 0 m × 2. 5 m,
2. 0 m ×3. 0 m,3. 0 m ×3. 0 m,栽植密度分别为 1 995、1 665、
1 110株 /hm2;②茶园间作株行距 4. 0 m × 4. 0 m、4. 0 m × 5. 0
m、5. 0 m ×6. 0 m,栽植密度分别为 630、495、330株 /hm2。
2. 2. 2 野生林培育。在试验区内,选择与人工栽培林相同
的立地条件,且周边有野生山鸡椒母树分布的抛荒地,于 1 ~
2月,割除林地杂草、灌木,火烧后整地,将落在地上的山鸡椒
种子翻入土内,出苗后,经过 6年的抚育管理,幼树平均高可
达 2. 5 ~3. 0 m。控制密度为 1 995、1 665、1 110株 /hm2,以相
同树龄、相同密度、相同经营措施的人工林进行对比试验。
2. 2. 3 数据处理。对试验林的山鸡椒成活率、保存率、生长
情况、产量、收益等因子进行观测记载和统计分析。数据统
计分析采用 Excel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 1 人工栽培效果分析 2008年,在试验区选择相同立地
条件下有代表性的地块,人工栽植山鸡椒试验林面积 3. 94
hm2。从 2009年开始连续 2 年进行调查观测,结果见表 1。
由表 1可知,栽植成活率均在 90%以上,保存面积为 3. 94
hm2,面积保存率 100%,造林效果十分理想。
3. 2 人工纯林与野生纯林山鸡椒产量比较 人工栽植的
山鸡椒纯林经过 6 年培育后在产量、树高生长、冠幅生长等
方面均明显高于同龄野生山鸡椒纯林(表 2)。
(1)人工栽培林比同密度野生林,树高增长 20. 0% ~
23. 8%,冠幅增长 15. 4% ~ 22. 2%,单位面积产量增长
90. 4% ~96. 3%。
(2)人工栽培密度为 1 110株 /hm2 纯林单位面积产量最
高,比 1 665 株 /hm2 增长 17. 3%,比 1 995 株 /hm2 增长
36. 6%。同时,根据试验区 2005 年退耕还林工程种植山鸡
椒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同等立地条件下,栽培密度为 840、630
株 /hm2 的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 5 510、4 980 kg /hm2,
分别比1 110株 /hm2 的人工林单位面积产量低 19. 8%和
32. 5%。可见山鸡椒以 1 110 株 /hm2 的密度为最佳种植
密度。
3. 3 茶椒间作不同密度经济效益比较 茶园内间作山鸡
椒,除增加经济收入以外,还能提高茶叶鲜叶中氨基酸、氮、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14,42(21):7293 - 7294 责任编辑 高菲 责任校对 况玲玲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1.143
表 1 山鸡椒人工栽植保存情况
编号
面积
hm2
立地条件
坡度∥(°) 土厚∥cm
栽植年度 配置模式
栽植密度
株 /hm2
保存面积
hm2
成活率
%
1 0. 31 15 51 2008 茶椒间作 630 0. 31 95. 2
2 0. 20 12 55 2008 茶椒间作 630 0. 20 96. 6
3 0. 22 12 55 2008 山鸡椒纯林 1 995 0. 22 95. 8
4 1. 13 16 50 2008 茶椒间作 495 1. 13 90. 4
5 0. 07 10 60 2008 山鸡椒纯林 1 995 0. 07 98. 2
6 0. 24 14 55 2008 山鸡椒纯林 1 110 0. 24 97. 3
7 0. 28 16 60 2008 山鸡椒纯林 1 110 0. 28 91. 5
8 0. 33 13 62 2008 山鸡椒纯林 1 110 0. 33 92. 6
9 0. 31 15 65 2008 茶椒间作 330 0. 31 93. 2
10 0. 18 12 68 2008 山鸡椒纯林 1 665 0. 18 98. 1
11 0. 17 10 62 2008 山鸡椒纯林 1 665 0. 17 97. 6
12 0. 50 15 55 2008 茶椒间作 330 0. 50 92. 4
表 2 不同密度人工纯林与野生纯林山鸡椒生长量、产量比较
起源
1 995株 /hm2
树高∥m 冠幅∥m 产量∥kg /hm2
1 665株 /hm2
树高∥m 冠幅∥m 产量∥kg /hm2
1 110株 /hm2
树高∥m 冠幅∥m 产量∥kg /hm2
人工 2. 6 2. 2 4 830 3. 0 2. 5 5 625 3. 4 3. 0 6 600
野生 2. 1 1. 8 2 460 2. 5 2. 1 2 955 2. 8 2. 6 3 420
咖啡碱、糖等成分的含量,降低茶叶中单宁及重金属的含量,
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经济效益[2]。在试验区茶园内间作山鸡
椒,不同间作密度的经济效益见表 3。
随着间作密度的增加,山鸡椒经济收入增加,茶叶经济
收入减少。间作密度为 630 株 /hm2 时,山鸡椒收入比 330
株 /hm2 和 495株 /hm2 时分别增长 90. 9%和 27. 3%,茶叶收
入则分别减少 60. 0%和 52. 0%。但从总收入看,间作密度为
495株 /hm2 时总收入最高,比密度为 330 株 /hm2 和 630
株 /hm2的分别高出 10. 9%和 8. 3%。
表 3 不同密度的茶椒间作经济效益比较
密度
株 /hm2
茶叶收入
元 /hm2
山鸡椒收入
元 /hm2
总收入
元 /hm2
630 18 000 60 480 78 480
495 37 500 47 520 85 020
330 45 000 31 680 76 680
3. 4 不同抚育措施下山鸡椒生长量和产量的比较 采取不
同的抚育措施也会对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表 4 可知,采
取抚育措施后,山鸡椒冠幅、树高和产量明显上升。松土抚
育施肥、松土抚育施肥加修剪、松土抚育施肥加修剪加去雄
(保留雄株均匀分布)3种措施分别与对照(不采取任何措
表 4 不同经营措施下山鸡椒生长量和产量比较
经营措施
栽植密度
株 /hm2
平均冠
幅∥m
平均树
高∥m
平均产量
kg /hm2
松土抚育施肥 1 110 2. 1 2. 5 4 875
松土抚育施肥加修剪 1 110 3. 0 3. 4 4 980
松土抚育施肥加修剪加去雄 1 110 3. 2 3. 5 6 545
对照(不采取任何措施) 1 110 1. 2 1. 3 2 505
施)比较:冠幅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 1. 8、2. 5、2. 7 倍;树高生
长量分别是对照的 1. 9、2. 6、2. 7 倍;产量分别是对照的 1. 9、
2. 0、2. 6倍。
4 结论
(1)山鸡椒适合人工栽培,且人工林比野生林产量高、经
济效益好。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经验表明,山鸡椒通过人工
移栽,抗逆性有效增强,特别是抗病虫、抗干旱能力增强,经
营期延长,寿命增加。
(2)人工栽培山鸡椒纯林最适合密度为 1 110 株 /hm2。
密度过大,影响树木高生长和冠幅生长,不能发挥单株最大
效益;密度过小,不能发挥地力资源,达不到最佳经济效益。
(3)茶园间作山鸡椒,以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为原则,最
适合密度为 495 株 /hm2。山鸡椒密度过大,影响茶树生长;
山鸡椒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阳光、土壤、水分和肥
料,同时也达不到对茶树进行适当的避荫作用。
(4)在栽培管理中,要加大投入,集约栽培,采取每年松
土抚育施肥 2次,修剪 1次,疏伐雄株(控制雌雄比例为 7∶3,
且分布均匀)等措施,可显著提高山鸡椒产量和效益。
(5)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育苗问题是制约山鸡椒产业大规
模发展的瓶颈。2008 年在试验区进行了对种子不作任何处
理的大田育苗试验;2011年 10月又采集种子,在滚动式穴盘
工厂化育苗床生产线上试验,结果是出苗率低,管理难度大,
效果均不理想。因此,建议上级林业科研部门加强对山鸡椒
育苗技术的试验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优质苗木。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0.
[2]吴满霞.茶园间作增进生物多样性和提升茶叶品质的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4927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