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药用植物法落海的研究进展



全 文 :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现和利用。
参考文献
[ 1]  王世清 ,潘文刚 ,张志勇 .苗族药三月泡的品种鉴定和成分研
究 [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2, 54.
[ 2]  赵秀贞.青草药彩色图谱 [ M].福州:福建科学出版社 , 1995.
[ 3]  张 敏 ,湘西山莓叶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活性研究
[ D] ,湖南大学 , 2006.
[ 4]  陈炳华 , 余 望 , 刘剑秋.山莓茎叶香豆素成分的初步研究
[ 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17(3):81-83.
[ 5]  朱深海 ,曹 庸, 邓治邦.山莓抗腹泻机制初步研究 [ J] .中兽
医医药杂志 , 2005, (2)7-10.
[ 6]  朱深海 ,侯菊溶 ,程天印 ,等.山莓粗提物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
运动的影响 [ J] .动物医学进展 , 2004, 25(5):120-123.
[ 7]  甘 露 ,王 宾 ,梁 鸿 ,等.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 J].北京医科大学报 , 2000, 32(3):226-228.
[ 8]  黄可新 ,王明奎.川莓的化学成分 [ 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0, 6(2):194-196.
[ 9]  刘明生 ,王利华 ,赵 力 ,等.悬钩子属植物成分研究现状 [ J] .
时珍国医药 , 1999, 10(11):867-868.
[ 10]  傅正生 ,杨爱梅 ,梁卫东 ,等.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
活性研究新进展 [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01, 13(5):86-
91.
[ 11]  RichardsSME, DurhamDG, LiuX.Antibacterizlactivityof
compoundsfromrubuspunfaensis[J] .PlantaMed, 1994, 60(5):
471-473.
[ 12]  Takashisetoetal.β-Glucosylesterof192-hydroxy-ursolicacid
derivativesinleavesofRubusspecies[ J] .Phytochemitry, 1984,
23(12):28-29.
[ 13]  陈炳华 ,余 望.山莓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 J] .资源开发与市
场 , 2000, 16(5):286-287.
[ 14]  RauhaJ-P, RemesS, HeinonenM, etal.IntFoodMicrobiol,
2000, 56(1):3-12.
[ 15]  谭明雄 ,王恒山 ,黎 霜 , 等.茅莓根和叶挥发油抑菌活性研
究 [ J] .化工时刊 , 2002, 16(9):21-22.
[ 16]  王振华 ,王宾贵 ,贾忠琏 ,等.菰帽悬钩子三萜糖酯的体外抗
肿瘤活性 [ J].中国医学杂志 , 1999, 34(33):163.
[ 17]  DeightonNigel, Rex.JSciFoodAgric, 2000, 80(9):1307-1311.
[ 18]  朱志华 ,张惠勤 ,袁模军 ,等.茅莓的药理研究 [ J] .中国中药
杂志 , 1990, 15(7):43-46.
[ 19]  邓岩沈.托盘茎叶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 [ J] .中草药 , 1993,
24(9):481.
[ 20]  桑建忠 ,顾 姻.中国东南部部分悬钩子果实的营养成分分
析 [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 1993, 10(4):485-489.
[ 21]  曹亚玲 ,何永华 ,李明銮 ,等.22种蔷薇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
酸组成 [ J] .营养学报 , 1997, 19(1):71-76.
[ 22]  洪振丰 ,王玉华 ,衬艳华.粗叶悬钩子对小鼠急性肝损伤保护
作用的研究 [ J].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5, 12(6):375-376.
[ 23]  董云发 ,周爱玲 ,岳俊三 ,等.丁公藤香豆素成分研究 --四
种丁公藤香豆素成分比较 [ A] .南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
[ C] .1980.124-128.
[ 24]  顾 姻.悬钩子属植物资源及利用 [ J] .植物资源与环境 ,
1992, 1(2):50-60.
[ 25]  安保礼 ,李加毅 ,黄玉珍 , 等.山莓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研究
[ J] .林产化学与工业 , 1999, 19(4):49-52.
[ 26]  袁珂.从绿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方法 [ J].林产化学与工
业 , 1997, 17(1):56-60.
收稿日期:2007-09-10
基金项目:云南省昆明市农业重点项目(06N113119)资助。
作者简介:孟衡玲 , (1981-),女 , 云南曲靖人 ,在读研究生 ,从事药
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药用植物法落海的研究进展
孟衡玲 ,文国松 ,杨生超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 ,云南 昆明 650201)
    关键词:法落海;系统分类;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08)01--
  法落海 Heracleumapaensis(ShanetYuan)
ShanetT.S.Wang为伞形科独活属植物 ,别名:阿
坝当归 、骚独活 、烧香干 、红法落海 、臭法落海 ,最早
在云南东川法落海村发现 ,即得此名 。由于其分类
地位有争议 ,本文暂采用法落海属伞形科 Umbelif-
erae独活属 Heracleum分类方法 。法落海主产四川
阿坝的黑水县 、阿坝 、北川 、汶川 、茂县 、理县 、小金等
县 ,云南东川 、巧家等地 ,生长在海拔 3 400 ~ 3 800
m的山坡阴湿林草地下或灌丛中 ,为多年生草本 ,以
—62—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ResearchandPracticeofChineseMedicines
DOI :10.13728/j.1673-6427.2008.01.012
根入药。民间广泛用于治疗气痛 、腹胀 、外感咳喘 。
在 1974年版 《云南省药品标准 》及 1987年版 《四川
省中药材标准》收载为地方习用中药品种 。现代研
究表明 ,法落海具有平喘 、镇咳及抑菌等功效 ,是治
疗慢性气管炎药物 “复方万年青片 ”、治疗胃病的
“东方胃药胶囊 ”以及治疗风寒头痛的 “法落海素
片 ”的主要成分。法落海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
景 ,但有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法落
海的本草考证 、植物学形态特征 、分类与分布 、化学
成分及药理作用 、生药鉴别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
究进展 ,以期为其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本草考证
法落海始载于 《滇南本草 》,称:“发落海 ,专治
面寒 、背寒 、胃气 、心气 、肝气疼 、肺部疼 、两肋胀
疼 ”[ 1]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法落海 ,产于云南东
川府法戛地 ,治心痛如神 ”;雍正 《云南通志 》记载:
“法落海出法戛 ,治心痛”;《一统志》:“出法戛 ,治心
痛 ”;《东川府志 》:“叶类黄莱菔 ,茎红 ,花碎白如葱
韭 ,治心腹冷痛”;《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中说它具有
“宽胸理气 ,健胃 、止痛 ,用于面寒 ,胃痛 ,肋痛”;《云
南植物志》[ 2] :“有消炎 ,镇咳 ,和镇痛的功效 ”等功
效;〈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和 《四川省中药材
标准》(1987年)将其收载为地方习用中药品种 ,
“有行气定痛 ,疏风止咳等功效;多用于胃腹胀痛 ,
风寒头痛 ,咳嗽”。
2 植物学形态特征
法落海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 60 ~ 100 cm;
根圆柱形至圆锥形 ,直径约 2.5 cm;茎粗壮 ,茎基紫
红 ,中空 ,表面红棕色 ,有纵沟纹 ,被有白色短柔毛;
叶绿色 ,具麻纹 ,背绿白 ,有柄 ,长 8 ~ 10 cm,柄基部
膨大成广卵圆形阔兜状抱茎的叶鞘 ,长约 7 cm,宽
3.5 ~ 4cm;叶片轮廓为长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 ,二
至三回羽状分裂 ,具 3 ~ 4对羽状裂片 ,裂片柄极短
或无 ,末回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长 4 ~ 5 cm,宽
1.5 ~ 2.5cm,羽状分裂 ,边缘有锯齿;茎上部叶渐简
化 ,叶柄无 ,仅具宽阔叶鞘 ,叶片较小;复伞形花序顶
生或腋生 ,直径达 20cm,花序梗长 16 ~ 20 cm,被粗
柔毛;无总苞 ,伞辐 28 ~ 35,长 6 ~ 15cm,带紫色 ,有
稀疏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 30余朵 ,小总苞数片 ,线
形 ,长 12 ~ 14 mm;萼齿不明显 ,花瓣白色 ,二型 ,花
柱基短圆锥形;双悬果黄棕色 ,广椭圆形 ,光滑无毛 ,
长约 5 mm,宽 4 ~ 6mm,质厚;分生果棱槽中各有油
管 1,长达果中部以下 ,合生面有油管 ,至果体中下
部;花期 6 ~ 7月 ,果期 8月。
3 分类与分布
3.1 分类
法落海的分类位置一直存在着分歧 ,分属于伞
形科 Umbeliferae、芹亚科 Apioideae、前胡族 Peuce-
daneaeDrude的当归亚族 AngelicinaeDrude当归属
Angelicaapaensis和同族的环翅芹亚族 Tordylina独
活属 Heracleumapaensis。
3.1.1 叶柄结构 叶柄近轴面沟槽 ,髓腔的有无和
横切面维管束的排列类型等特征都比较稳定 ,因此
叶柄被认为是植物解剖构造比较保守和原始的器
官 ,对植物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法落海叶柄
近轴面沟槽不明显 ,横切面呈宽长圆形 ,周缘呈浅波
状 ,多个维管束排列成星散型 [ 3] 。其近轴面沟槽不
明显的特征与当归属当归(A.sinensis)及峨嵋当归
(A.omeiensis)等种 [ 3]和独活属的独活(H.hemsleya-
num)、渐尖叶独活(H.acuminatum)等种 [ 4]无异 。其
星散型的维管束排列特征与当归属峨嵋当归(A.
omeiensis)[ 3] 和 独 活 属 的 钝 叶 独 活 (H.
obtusifo1ium)[ 4]相同 ,由此而难于分辨。
3.1.2 果实合生面油管 独活属植物果实高度压
扁 ,压扁程度因种而异 ,侧棱扩展成翅 ,翅阔或狭 ,背
部每棱槽油管多为 1,少数种 1 ~ 2,合生面油管无或
2 ~ 4[ 5] 。当归属果实均背腹压扁 ,背棱槽油管多为
1,合生面油管多为 2 ,在少数种间有一定差异 [ 3] 。
法落海果实为双悬果 ,黄棕色 ,宽椭圆形 ,光滑无毛 ,
长约 5 mm,宽 4 ~ 6mm,质厚 ,背棱成三角状隆起 ,
侧翅较窄 ,其分生果棱槽中有油管 1 ,长达果中部以
下 ,合生面有油管 2,至果体中下部[ 6] 。法落海果实
的解剖特征与独活属和当归属的都很相近 ,很难辨
别。张桥英 、单人骅 [ 6, 7]认为法落海果实合生面有
油管 ,只是不到果体基部 , 应列入当归属;而王铁
生[ 5] 、赵颖等[ 9]以法落海果实的合生面油管不发达
和油管较粗且不到底将其列入独活属 ,这可能与法
落海居群间是否发生分化有关。
3.1.3 花粉形态 花粉形态及结构是植物系统研
究的重要特征之一 ,独活属的花粉赤道面观只有矩
形和赤道收缩型 ,全为边孔且有多种突出 [ 10, 11] 。佘
孟兰等对东亚和北美当归属的花粉形态进行研究 ,
东亚当归属花粉的赤道面观有近菱形;近圆形 ,椭圆
形 ,近长方形 ,超长方形 ,赤道收缩形;北美归属花粉
—63—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ResearchandPracticeofChineseMedicines
的赤道面观有近菱形 ,椭圆形 ,近长方形 ,超长方形 ,
且两地区的原始类群均为角萌发孔[ 12] 。法落海花
粉成近圆形 ,萌发孔椭圆形 ,角孔 ,外壁网状 [ 12] 。当
归属植物中有赤道收缩形和边孔的类群与独活属部
分种相近 ,同时独活属花粉的矩形与当归属的长方
形相似 。因此 ,独活属和当归属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
王萍莉等[ 12]对采自四川理县和西藏两个地区的法
落海花粉作了比较 ,结果表明采自四川理县的法落
海与独活属较一致 ,而采自西藏的则与独活属植物
相似性较小 ,说明法落海可能处于一个过渡类群 ,且
发生了区域性演化。
3.1.4核型 核型是物种演化中较保守的性状 ,国
外 Rostovfseva、Vasilyvaetal.报道了约 20种独活属
植物的核型 ,全为 2n=2x=22;何兴金对我国独活
属 10种(含 1变种)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2x=22,为二倍体 。潘
泽惠对 20种当归属(广义)植物的核型进行研究 ,
并分成 3组:第一组核型为 1A型 , 第二组核型 2A
型 ,不具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第三组核型为 2A型 ,
具有一对以上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张桥英等 [ 13]
对法落海的核型进行研究 ,其核型为 2n=2x=22=
14 m+8 sm,臂比大于 2的染色体比例较高 ,不对称
系数为 58.72。根据核型 ,法落海既可分属独活属
植物也可分属当归属第三组核型植物 。洪德元 [ 4]
研究发现独活属植物核型的不对称性比当归属植物
的明显 ,独活属是比较进化的类群。两个属核型在
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亲缘关系较近 ,独
活属和当归属可能在第三纪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
展 [ 12] ,而且其古老类群在温带或亚热带高山地区基
本上都分布 ,它们的原始类型 、进化类型及过渡类型
在横断山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体现了其演化在
地理分布上的温带特性 。潘泽惠等 [ 14] 发现法落海
第 9对同源染色体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异常杂合 ,并
认为法落海不仅在该地区发生了分化 ,而且就是两
个属间的过渡类群。因此其系统分类位置还须进一
步探讨 。
3.2 分布
独活属为北温带分布类型 ,当归属则为北温带 、
南温带间断分布 [ 15] ,横断山区和四川省是这两个属
分布中心 [ 10] ,独活属植物垂直分布在 1 500 ~ 4 200
m之间 ,主要集中在 2 800 ~ 3 800m之间 ,而当归属
植物垂直分布范围相对较宽在 900 ~ 4 000 m之间 ,
主要集中在 1 500 ~ 3 000m之间 。两个属的植物均
主要集中在 2 500 ~ 3 500 m的区域内。在海拔
3500m以上 ,则随着海拔的增高而相对减少。法落
海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北部 ,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和
西藏 ,生长于 3 400 m~ 3 800 m左右的高山草地及
高山山坡灌丛 。
4 生药性状
4.1 形态特征
根略呈圆柱形 ,长 7 ~ 22 cm,直径 1 ~ 4 cm;表
面棕褐色或黑褐色 ,顶端常残留茎基 ,周围常包被紫
色膜状叶鞘残基 ,具平行脉纹 ,习称 “红缨 ”;主根上
部有密集的环纹 ,中下部有纵纹;支根稍弯曲 ,棕色 ,
有长 0.2 ~ 1 cm显著突起的横向皮孔;外皮脱落后
显白色。质较松脆 ,折断面不平坦 ,有放射状纹理及
裂隙 ,皮部类白色 ,具多数褐色油点 ,木部棕黄色。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栓内层易见油管 ,油管呈类
圆形或切向延长的扁圆形 ,切径可达 255μm。韧皮
部较宽 ,占根的 2/3,散在油管多条 ,呈圆形或径向
椭圆形 ,直径 32 ~ 142μm,周围有分泌细胞 6 ~ 12
个;韧皮射线宽 2 ~ 6列细胞 ,其外缘一方弯曲;形成
层较明显;木质部导管呈椭圆形或圆多角形 ,直径
12 ~ 80μm,近中心部的常单个散在 ,近外侧的常 3
~ 4个切向排列;根的各部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 ,
单粒的呈类圆形 ,直径 3 ~ 10μm。
4.2 理化特性
取法落海原生药横切面皮部在 365 nm紫外灯
下显亮黄色荧光 ,加浓氨液一滴 ,显黄绿色荧光。取
根粉 5 g,加甲醇 30 mL,振摇 ,浸渍 0.5 min,滤过 ,
取滤液 1 mL,加异羟肟酸铁试剂 2 ~ 3滴 , 显紫红
色 ,渐变樱红色 。取粉末 2 g,加乙醚 10 mL,浸渍过
后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氯仿 2 mL溶解作为供试
品溶液 ,取上述溶液 10 μL,点在硅胶 G薄层板上 ,
通过 2:1:1正己烷苯醋酸乙酯展开 ,取出 ,晾干 , 365
nm紫外灯下显 6个荧光斑 [ 16] 。
5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伞形科植物主要含香豆素类 、挥发油 、萜类及黄
酮类等化学成分。香豆素类具有抑制癌瘤 ,抗风湿
等作用[ 17] 。挥发油是复杂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
萜类(单萜及倍半萜)、苯丙基类及它们的含氧衍生
物。孙汉董等 [ 18]对产于东川的法落海进行了化学
成分研究 ,其主要成分是以氧化前胡素为主的六种
线型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 ,分别是:氧化前胡素 、异
—64—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ResearchandPracticeofChineseMedicines
欧芹属乙素 、氧化前胡素水合物 、白当归素 、白当归
脑 、香豆素 ,还有 β-谷甾醇 , γ-谷甾醇 ,廿四碳(烷)
酸 ,还有少量具有辛辣味的挥发油以及两个微量成
分 ,其中氧化前胡素的收率最高为 0.36%。
肖伟烈等[ 19]对法落海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更近
一步的研究 ,用 70%丙酮提取物从法落海中分离鉴
定了 37种化合物 ,包括 3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 ,其中
两个为香豆素苷 。
在所分离的成分中氧化前胡素具有明显的镇咳
作用 ,早在《滇南本草 》中有记载 “专治面寒 、背寒 、
胃气 、心气 、肝气疼 、肺部疼 、两肋胀疼 ”;《本草纲目
拾遗》、雍正 《云南通志记载 》、《一统志 》、《东川府
志 》中都记载是治疗心腹之疼痛的要药;《中国中药
资源志要》中说它具有 “宽胸理气 ,健胃 、止痛 ,用于
面寒 ,胃痛 ,肋痛 ”的作用 ;《云南植物志 》中记载
“有消炎 ,镇咳 ,和镇痛的功效”;1973年 6月昆明医
学院及制药厂对法落海进行初步报道 ,通过实验证
明具有平喘 、镇咳及抑菌作用;近年研究出的 “法落
海素片 ”具有行气定痛 ,疏风止咳的作用;多用于胃
腹胀痛 ,风寒头痛等。
6 人工种植研究与开发
法落海野生资源不断减少 ,药源短缺 。近年来 ,
东川区开展了法落海的引种驯化研究与开发 ,在法
者乡建立了种植基地 20 hm2 , 2 ~ 3年后可采收 ,产
量 7.5t/hm2 ,其挥发油和乙醇初提取物含量高于其
他地区 ,对保护野生资源 ,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展现了良好的经济 、社会和生态效益 。
药用植物法落海有很长的药用历史 ,目前的研
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深入
研究法落海的资源分类 、化学药理 、植物学特征 ,有
利于揭示其内在规律 ,为进一步对其引种驯化 ,规范
化种植 ,品种选育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促进药用植
物法落海资源的保护 、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
参考文献
[ 1]  兰 茂原著 ,于乃兰 ,于兰馥整理主编.《滇南本草 》[ 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 2004, 740-741.
[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云南植物志 》(VI)[ M]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1997, 617-620.
[ 3]  张桥英 ,何兴金 ,张运春 ,等.四川当归属 8种植物果实和叶柄
解剖学研究 [ J] .武汉植物学研究 , 2005, 23(6):549-554.
[ 4]  何兴金 ,溥发鼎 , 王幼平 , 等.中国独活属叶柄的解剖学研究
[ J] .植物研究 , 1995, 15(1):72-83.
[ 5]  马永红.四川独活属(HeracleumL.)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分类
研究 [ D] .西华师范大学 , 2005:1-76.
[ 6]  张桥英.四川当归属(AngelicaL.)系统分类研究 [ D] .南充:四
川师范学院 , 2003:70-73.
[ 7]  袁昌齐 ,单人骅.中国当归属和山芹属植物的分类研究 [ C] .南
京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 , 1983:1-17.
[ 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植物志(第 55卷
第 3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2:184.
[ 9]  赵 颖 ,何兴金 , 代文强 , 等.中国独活属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2):286-291.
[ 10]  何兴金 ,溥发鼎.我国西南地区独活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
意义 [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92, 14(4):405-4l2.
[ 11]  王萍莉 ,溥发鼎 ,何兴金.中国独活属花粉形态及分类学和进
化意义 [ J].植物研究 , 1993, 13(3):276-284.
[ 12]  佘孟兰, 舒 璞.东亚与北美当归属花粉形态的比较研究
[ 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7, 6(1):41-47.
[ 13]  张桥英 ,何兴金 , 张运春 , 等.四川当归属六种植物的核型
[ J] .云南植物研究 , 2005, 27(5):539-544.
[ 14]  潘泽惠 ,佘孟兰.中国伞形科特有属的核型演化及地理分布
[ J] .植物分类学报 , 1995, 4(3):1-8.
[ 15]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 J] .云南植物研究 ,
1991(IV):l-13.
[ 16]  施兆龙.川独活与法落海的鉴别 [ J] .基层中药杂志 , 2002, 16
(4):40-41.
[ 17]  周荣汉主编.药用植物化学分类学 [ M]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 , 1985, 289-296.
[ 18]  孙汉董 ,林中文 ,妞芳娣.伞形科中药的研究 [ J] .植物学报 ,
1978, 20(3):244-254.
[ 19]  肖伟烈.四种药用植物的化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 D] .中国
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论文 , 2005, 85-88.
—65—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8年第 22卷第 1期ResearchandPracticeofChineseMedic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