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38 中国热带农业
摘 要:白痣姹刺蛾是小粒咖啡上重要的食叶害虫。该虫在云南省普洱、临沧和保山地
区小粒咖啡种植区普遍发生,以幼虫在小粒咖啡叶片取食造成为害。本文介绍了白痣姹刺蛾
的分布、发生、为害及形态特征。
关键词:白痣姹刺蛾;形态特征;发生与为害
小粒咖啡食叶害虫白痣姹刺蛾的
发生与为害
2010年1月,作者在云南省保山市潞江坝新寨小
粒咖啡园发现正在取食小粒咖啡叶片的一种幼虫,
啃食叶肉和表面组织。2013年6月,作者又在云南省
普洱市小粒咖啡试验示范农场采集到正在取食小粒咖
啡叶正面的该种幼虫,带回实验室将其饲养直至成
虫,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经鉴定,该虫为白
痣姹刺蛾[Chaleoclides albigutata(Snellen)],属鳞翅目
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姹刺蛾属 Chalcocelis。
有文献记载,银杏、油茶、油桐、柑橘、可可和咖啡
等作物是该虫的寄主[1-4],但仅见该虫在银杏上的发生
情况、为害程度及分布等的详细报道。经作者观察,
在普洱6—10月间,雨水较多,小粒咖啡生长旺盛,
此时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由于该虫常与丽绿刺
蛾、尺蠖等同时为害小粒咖啡叶片,造成大量食叶害
虫发生,将小粒咖啡叶片吃光,严重影响小粒咖啡生
长和树势,导致减产。为了在生产上更好地防治白痣
姹刺蛾的发生,作者对该虫在小粒咖啡植株上发生为
害程度及为害特点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
李荣福 龙亚芹 刘 杰 申 科 王雪松 罗梓文 李 梅 陈 雷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 云南普洱 665000 )
道如下。
1 调查区域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及调查时间
2013—2014年,在普洱市曼中田、南岛河普洱试
验示范场、茶树林、曼歇坝、冬瓜林等小粒咖啡园进
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上述5个地点,各选取3个咖啡园作为调查对象,
每个咖啡园选取10株咖啡树,每株选取东、南、西、
北、中5个方位进行调查,统计其虫叶率、虫株率和
果园受害率。
1.3 生物学特性观察
将采集带回的幼虫带回室内,逐日换新鲜咖啡园
饲养,记录其生物学特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生及为害程度
经2年调查,该虫在供试的5地咖啡园内均发生为
害,其中在曼中田、茶树林咖啡园内发生尤为严重,
基金项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项目(No.052)。
作者简介:李荣福(1971—),男,副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咖
啡研究工作。E-mail:lrff@vip.sohu.com。
植物保护 Plant Protection
2015. 6 总第67期 39
虫株率分别达86.7%和93.3%,虫叶率分别达82.4%和
65.2%。除此外,其他地区发生严重程度依次为曼歇
坝、冬瓜林、南岛河普洱试验示范场,虫株率分别为
76.7%、63.3%和43.3%,虫叶率分别为68%、66.7%和
57.9%。在受调查的15个咖啡园内,均有该虫为害,
发生较为普遍,且在咖啡树生长旺盛、荫蔽大、湿度
大的咖啡园为害尤为严重(见表1)。
2.2 发生为害特点
白痣姹刺蛾主要以幼虫在咖啡叶面取食造成危
害。低龄幼虫主要啃食叶肉和上表皮,使叶片表面呈
现斑点状。随着幼虫虫龄增加,食量日益剧增,高龄
幼虫能取食整个叶片形成缺刻,受害严重的枝条上叶
片全被吃光,仅剩下光秃秃的叶柄和部分叶脉,严重
影响植株生长(见图1)。
2.3 形态特征
经室内饲养观察,结合卢川川等的相关文献
记载,总结了白痣姹刺蛾各虫态形态特征(详见表
2),并对各虫态进行拍照(见图2)。
2.4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2014年5月8日,在田间观察到有低龄幼虫,然
后用笼罩罩住观察,该虫于7月2日结茧,7月23日羽
表 1 白痣姹刺蛾在普洱市小粒咖啡产区的为害程度
调查区域 虫株率(%) 虫叶率(%) 果园受害率(%)
曼中田 86.7 82.4 100
南岛河普洱试验示范场 43.3 57.9 33.3
茶树林 93.3 65.2 100
曼歇坝 76.7 68 100
冬瓜林 63.3 66.7 66.7
表2 白痣姹刺蛾各虫态形态特征[3]
虫态 大小(mm) 识别特征
卵 长0.9~1.2,宽0.6~0.8 近圆形,乳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
椭圆形,低龄幼虫黄白色,体背中央有褐色斑。高龄幼虫背面
幼虫 长15~22,宽8~10 鲜绿或浓绿或浅绿色,头隐于前胸内,体分节不甚明显,背隆 起,腹面扁平,体上覆有一层微透明的胶蜡物;刺毛全部退化,
背面光滑,全身无毛,柔软且伸缩自如
蛹(茧) 茧长10.5~13,蛹长8~11 近圆形,茧白色,茧壳坚硬;蛹黄褐色
雄虫灰褐色,触角灰黄色,基半部羽毛状,端半部丝状,弯曲
向上,前翅中室中央下方有一黑褐色近梯形斑,内窄外宽,上
成虫 雄虫长9~12,雌虫10~13 方有一白点,斑内半部棕黄色,中室端横脉上有一小黑点;雌
蛾黄白色,触角丝状,前翅中室下方有一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
其内缘有一白线环绕, 线中部有一白点,斑纹上方有一小褐斑
图1 白痣姹刺蛾为害叶片症状
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40 中国热带农业
化。5月下旬—6月中旬,均能在田间见到不同龄期的
幼虫,且虫口密度较大。8月上旬见成虫产卵,8月中
旬—翌年3月,均在田间咖啡叶片上见到不同虫龄的
幼虫。2014年9月中旬,在田间用笼罩罩住有该幼虫
的6株咖啡树共13头进行观察,2015年1月28开始有虫
结茧,截至3月6日所有观察的幼虫均结茧,4月3日出
现成虫,截至4月24日所有蛹完成羽化。经过1周年观
察得出,该虫在普洱咖啡园内1年发生2代,第一代为
4月下旬—8月;第二代为8月—翌年4月。
该虫随着虫龄越大,食量越大,能够将叶片吃
光,仅留叶柄。低龄幼虫仅仅停留在叶表面上取食,
食量小;高龄幼虫喜欢在叶背取食;老熟幼虫在枝条
上结茧化蛹,蛹老熟后,将茧端的圆盖掀开,羽化后
成虫从此孔飞出。
3 讨论
白痣姹刺蛾是我国小粒咖啡上的一种食叶害虫,
低龄幼虫 高龄幼虫
茧 成虫
图2 白痣姹刺蛾各虫态形态特征
在云南各地小粒咖啡园内普遍发生。由于食叶害虫不
直接对咖啡产量造成影响,种植户常常疏于防治,长
期以来,发生为害程度逐渐加重。该虫以幼虫为害咖
啡叶片为主,为害严重的植株枝条上叶片全被吃光,
仅剩下光秃秃的叶柄和叶脉,影响咖啡树养分吸收,
导致植株生长减缓,日积月累造成减产。
参考文献
[1] 黄家德.银杏白痣刺蛾的生物学及防治[J].广西植保,
1993,4:8-10
[2] 谢振伦.白痣姹刺蛾病毒的分离鉴定[J].广东茶叶,
1996,04:26-28
[3] 卢川川.白痣姹刺蛾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1985,01:25-26
[4] 谢振伦.白痣姹刺蛾的初步观察[J].广东茶叶,1982,8:23-26
植物保护 Plant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