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叶树播种芽苗移栽试验



全 文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3)
香叶树播种芽苗移栽试验
胡 丹
(尤溪县林业局城关林业站,福建尤溪 365100)
摘 要:试验采用L8(27)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香叶树不同播种时间、芽苗不同移栽方法、不同基质配比、不同
母树年龄种子及各因子交互作用对香叶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时间、芽苗不同移栽方
法、不同基质配比、芽苗移栽方法与基质配比的交互作用及播种时间与基质配比的交互作用对香叶树容器苗
的苗高和地径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母树年龄种子、不同播种时间与芽苗不同移栽方法的交互作用对香叶树容
器苗的苗高和地径无显著性影响。培育香叶树容器苗的最优组合为A1B1C1,即:冬季采用基质配比(阔叶树
林下表土∶黄心土∶火烧土=5∶3∶2)播种,进行芽苗切根移栽到育苗容器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香叶树;播种育苗;技术措施;生长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3-0105-03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又名红果樟、白香
桂、大香果等,属樟科山胡椒属常绿乔木[1-3]。该树种分
布广泛,主要产于秦岭以南,西至云南、贵州,南至华南北
部,多处于野生状态,人工栽培极少[3-6]。其树干通直,树
冠浓密,果实红色,种子含油率高,是优良的材用、药用、
提取生物燃油、观赏为一体的多用途乡土树种,具有较高
的开发利用潜力[1-6]。由于长期以来人为肆意掠夺性砍
伐及不合理利用,天然香叶树资源已日趋枯竭[7]。在参阅
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2-11],笔者于 2014—2015年进行
了不同播种时间、不同移栽方法、不同基质配比、不同采
种母树年龄种子的生长效果对比试验,研究探讨香叶树
容器播种育苗技术,旨在为香叶树优质苗木培育提供技
术参考。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种苗基
地的育苗大棚,位于东经 118°09′31″~118°09′32″,北纬
26°09′51″。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冬季温
凉,春夏多雨,降水丰富。海拔150~180m,年均气温19.2℃,
无霜期295~305d,≥l0℃的年积温4 590.9~6 008.3℃,年
降水量1 700~1 750mm,年均蒸发量1 400~1 450mm。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本次试验研究的种源来自福建省尤溪县
西城镇七尺村野生的香果树母树林。于 2014年 11月采
种,采种母树选择生长健壮、主干通直、树冠发达、无病虫
害的结果母树。果实采收后,浸水 2~3d,待果皮充分吸
水腐烂后,取出揉搓,漂洗出果皮和果肉,取出种子[7]。冬
播为随采随播,春播进行普通沙藏。
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L8(27)正交设计。设置播种时
间(A)、移栽方法(B)、基质配比(C)、母树年龄(D)4个因
素,每个因素设2个水平,共8个处理,每个处理50株,重
复3次。本试验设置2个播种时间:A1:11月下旬(冬播)、
A2:2月下旬(春播);2种芽苗移栽方法:B1:切根移栽、B2:
不切根移栽;2种基质配比:C1:(阔叶树林下表土∶黄心土
∶火烧土=5∶3∶2);C2:(泥炭土∶黄心土∶火烧土=5∶2∶
3);不同母树年龄:D1:25年、D2:15年。并设计A×B,A×
C,B×C的交互影响试验。
2.3 技术措施 选择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筑成高
床,床高约20cm,宽100cm,苗床土壤用3%的硫酸亚铁溶
液消毒。采用条播,播后盖 1.0~1.5cm黄心土,覆盖稻
草。芽苗长出2~3片真叶时,将芽苗移栽至容器袋(规格
12cm×12cm);切根移栽处理的,切断根尖0.5cm。苗木生
长期间及时进行拔草、浇水、追肥、遮阴等常规育苗技术
管理。
2.4 调查及统计方法 于2015年11月下旬,苗木基本停
止生长后进行生长量测定,逐株测定苗高和地径。采用
Excel2007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利用方差分析法分
析各因素水平间香叶树生长的差异显著性,利用极差分
析法分析影响香叶树苗木生长的主要因子、最佳因素水
平以及较优水平组合,利用综合平衡法确定香叶树苗木
培育措施的优化组合。
3 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香叶树苗木生长的主次因子分析及最优处理组
合 由表1可知,8个处理的平均苗高为38.1~49.0cm,平
均地径 0.36~0.50cm。为了解香叶树苗木苗高、地径生
长性状及最优组合,对其2个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因素及极
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香叶树苗木苗高生长的主要因子
为播种时间(A,R=5.18),其次是芽苗移栽方式(B,R=
3.12),再次是基质配比(C,R=0.89),采种母树年龄影响
作者简介:胡丹(1978—),女,福建尤溪人,林业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及管护工作。 收稿日期:2016-06-22
105
DOI: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16.13.044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13)
最小(D,R=0.14)。交互作用以芽苗移栽方式与基质配比
交互影响最大(B×C,R=1.56),其次是播种时间与基质配
比交互作用(A×C,R=1.01),最小的是播种时间与芽苗移
栽方式交互作用(A×B,R=0.40),分析因素主次:A>B>
B×C>A×C>C>A×B>D,较优水平组合:A1B1C1D1。影
响香叶树苗木地径生长的主要因子为播种时间(A,R=
0.065 5),其次是芽苗移栽方式(B,R=0.039 5),再次是基
质配比(C,R=0.014 0),不同母树年龄种子影响最小(D,
R=0.001 0)。交互作用以芽苗移栽方式与基质配比交互
影响最大(B×C,R=0.016 0),其次是播种时间与基质配比
交互作用(A×C,R=0.015 0),最小的是播种时间与芽苗移
栽方式交互作用(A×B,R=0.004 5),分析因素主次:A>
B>B×C>A×C>C>A×B>D,较优水平组合:A1B1C1D1。
综合苗高和地径两个生长性状的较优水平组合,可以确
定A1B1C1D1是培育香叶树苗木的最优组合。
表1 正交试验设计及香叶树容器苗不同处理生长指标
处理
1
2
3
4
5
6
7
8
Y1
Y2
K1
K2
k1
k2
R
Zh
K1
K2
k1
k2
R
Zh
播种时间
(A)
1
1
1
1
2
2
2
2
181.7
161.0
45.42
40.24
5.18
因素主次:A>B>B×C>A×C>C>A×B>D;较优水平组合:A1B1C1D1
1.82
1.55
0.4540
0.3885
0.0655
因素主次:A>B>B×C>A×C>C>A×B>D;较优水平组合:A1B1C1D1
芽苗移栽方法
(B)
1
1
2
2
1
1
2
2
177.6
165.1
44.39
41.27
3.12
1.76
1.61
0.4410
0.4015
0.0395
A×B
1
1
2
2
2
2
1
1
172.1
170.5
43.03
42.63
0.40
1.69
1.68
0.4235
0.4190
0.0045
基质配比
(C)
1
2
1
2
1
2
1
2
173.1
169.5
43.28
42.39
0.89
1.71
1.66
0.4283
0.4143
0.0140
A×C
1
2
1
2
2
1
2
1
173.3
169.3
43.33
42.33
1.01
1.72
1.66
0.4288
0.4138
0.0150
B×C
1
2
2
1
1
2
2
1
174.4
168.2
43.61
42.05
1.56
1.72
1.65
0.4293
0.4133
0.0160
采种母树年龄
(D)
1
2
2
1
2
1
1
2
171.6
171.0
42.90
42.76
0.14
1.69
1.68
0.4218
0.4208
0.0010
Y1苗高
(cm)
49.0
45.4
43.8
43.6
42.3
41.0
38.1
39.7
∑=342.6
Xˉ=3.4
∑=42.83
Xˉ=0.42
Y2地径
(cm)
0.50
0.45
0.44
0.43
0.41
0.40
0.36
0.38
3.2 不同处理香叶树苗木生长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香叶
树容器苗不同处理生长指标经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以离差平方和最小的采种母树年龄种子(D)因素所在列
当误差项 e的列),结果表明,播种时间(A)、芽苗移栽方
法(B)、基质配比(C)、芽苗移栽方法与基质配比的交互作
用(B×C)及播种时间与基质配比的交互作用(A×C)的香
叶树苗高和地径均具有显著差异。不同母树年龄种子
(D)、播种时间与芽苗移栽方法的交互作用(A×B)的香叶
树苗高和地径无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香叶树容器苗不同处理生长指标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变异来源
A
B
A×B
C
A×C
B×C
D(e)
总和
自由度
1
1
1
1
1
1
1
7
苗高
离差平方和
53.5612
19.4065
0.3200
1.5842
2.0201
4.8361
0.0392
81.7672
均方
53.5612
19.4065
0.3200
1.5842
2.0201
4.8361
0.0392
F值
1366.3584*
495.0625*
8.1633
40.4133*
51.5319*
123.3686*
地径
离差平方和
0.00858
0.00312
0.00004
0.00039
0.00045
0.00051
0.000002
0.0131
均方
0.00858
0.00312
0.00004
0.00039
0.00045
0.00051
0.000002
F值
4290.25**
1560.25*
20.25
196.00*
225.00*
256.00*
Fa
F0.01(1,1)=4052.18F0.05(1,1)=161.45F0.10(1,1)=39.9
注:* 表示差异显著,** 表示差异极显著。
106
22卷13期
4 结论与讨论
(1)播种时间、芽苗移栽方法、基质配比、芽苗移栽方
法与基质配比的交互作用以及播种时间与基质配比的交
互作用对香叶树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具有显著影响。不
同母树年龄种子、播种时间与芽苗不同移栽方法的交互
作用对香叶树苗木的苗高和地径无显著性影响。不同季
节播种的香叶树容器苗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苗高、地径
均以冬播为好。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比以(阔叶树林下表∶
土黄心土∶火烧土=5∶3∶2)最适宜。芽苗切根移植技术
已在多个针阔树种上进行了试验,能够显著促进侧根生
长并形成发达根系,促进苗木的高径生长,提高苗木质
量,在育苗生产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12];本试验采用切
根处理进行香叶树芽苗移栽,苗高和地径均高于不切根
处理处理。
(2)不同处理对香叶树苗木的苗高、地径等指标的影
响因子主次顺序均为播种时间(A)>芽苗不同移栽方法
(B)>基质配比(C)>采种母树年龄(D);交互作用对香
叶树苗木的苗高、地径等指标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均为
芽苗移栽方式与基质配比(B×C)>播种时间与基质配比
(A×C)>播种时间与芽苗移栽方式(A×B)。
(3)进行播种时间、芽苗移栽方法、基质配比、采种母
树年龄等因子的优化组合,对培育香叶树优质苗木显得
十分重要。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1B1C1是最佳组
合。建议培育香叶树苗木时,冬季采用阔叶树林下表土∶
黄心土∶火烧土=5∶3∶2播种,春季进行芽苗切根移栽到
育苗容器,有利于培育优质壮苗。
参考文献
[1]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南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107.
[2]《福建森林》编辑委员会.福建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3]林鹏.福建植被[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0.
[4]董树斌,张志翔,黄佳聪.香叶树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的研究现
状及其开发前景[J].中国农业大学学 报,2014,06:95-101.
[5]萧正春,张卫明,张广伦,等.燃油植物香叶树的开发利用与栽培
[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06:9-12.
[6]王新根,彭晓发.香叶树芽苗切根育苗技术[J].湖南林业,2008
(1):19.
[7]沈立新.野生香叶树育苗及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经济林研究,
2001,19(3):15-17.
[8]潘标志.香叶树和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研究[J].江西林业科
技,2005(5):5-6,22.
[9]徐耀庭,邱润生,魏斌,等.香叶树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
发,2004,04:67-68.
[10]王巧珍.珍贵树种香叶树育苗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13
(Z1):102-105.
[11]茅水旺.不同育苗方式对香叶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J].现代
农业科技,2014,12:171,176.
[12]田华林,张季,朱雁,等.芽苗切根移植对南酸枣苗木及造林当年
生长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0(1):27-28.
(责编:张宏民)
与营养,2007(8):19-22.
[2]孙海东,邵亚群.蜂王浆的营养保健功能[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3,30(2):191-194.
[3]张智武,单斌,彭文君,等.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和活性肽的研究
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0):32-35.
[4]陆莉,林志彬.蜂王浆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J].医药导报,2004,23(12):887-889.
[5]张娟,赵利,刘建涛,等.蜂王浆中生物活性物质贮藏稳定性的研
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6,27(11):529-531.
[6]张红城,孙丽萍,董捷,等.蜂王浆在常温储存条件下品质变化的
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11):159-161.
[7]张娟,赵利,魏丽,等.贮藏温度和时间对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的
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4):59-61.
[8]孙晓军,杨晓慧,李桂明,等.蜂王浆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研究
[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5):102-104.
[9]戚向阳.水溶性蜂王浆酶法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特性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9,9(4):155-159.
[10]程尚,殷素会,刘佳霖,等.蛋白酶K水解蜂王浆蛋白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30(2):288-293.
[11]刘佳霖,梁明荣,高丽娇,等.4种蛋白酶制备水溶性蜂王浆[J].
蜜蜂杂志,2014(5):8-9.
[12]季文静,胡福良,李英华,等.蜂王浆的酶解工艺及其吸湿保湿性
能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9,9(1):35-39.
[13]李英华,胡福良.不同湿度环境下蜂王浆酶解产物的吸湿保湿性
能[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38(4):504-
510.
[14]GUO H,Kouzuma Y,Yonekura M.Isolation and properties of
antioxidative peptides from water-soluble royal jelly protein hy⁃
drolysate[J].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2005,11
(2):222-230.
[15]许建香,张智武,刘永东,等.蜂王浆水溶性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
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09,30(5):72-75.
[16]孙凤祥,曲梅花,等.猪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制备[J].中国生
化药物杂志,2002,23(3):122-123.
[17]Matsui T,Yuyoshi A,DOI S,et al.Gastrointestinal enzyme pro⁃
duction of bioactive peptidesfrom royal jelly protein and their
antihypertensive ability in SHR[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2002,13(2):80-86.
[18]许建香,张智武,刘永东,等.RP-HPLC法测定蜂王浆水溶性蛋
白及其相关产物对ACE的抑制作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
34(9):124-127.
[19]Katsu-hiko T,chie Y,Kazu-michi S et al.Antihypertensive ef⁃
fects of peptides from royal jelly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J].Biol.Pharm.Bull,2004,27(2):189-192.
[20]张伟光,袁鹏,尹志红,等.胃-胰蛋白酶水解蜂王浆主蛋白制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工艺的优化[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
生命科学版),2012,38(4):511-518.
[21]季文静.蜂王浆酶解产物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2]励建荣,齐旦旦,张蕾.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及其水解多肽对自
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J].
中国食品学报,2012,12(9):8-14. (责编:张宏民)
(上接45页)
胡 丹 香叶树播种芽苗移栽试验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