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白花丹参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全 文 :— 67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3卷第1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白花丹参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孟国良,王峰祥
(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莱芜 271100)
收稿日期:2008-08-11
基金项目:山东省2007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白花丹参饮片加工工艺研究
与开发(2007GG2NS02069)
作者简介: 孟国良(1970-),男,讲师,执业中药师,主要从事中草药化
学成分及制剂研究。
白花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f.alba 为唇
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白花变型
种,主要分布于山东境内,以莱芜产量最大,属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
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的功能,是中医传统使用的
活血化瘀药。丹参根中提取的多糖用于氨基核苷
诱导的实验性肾病模型和四氯化碳引发的肝损伤
模型,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血清胆固醇和
脂质过氧化物浓度的提高,改善血清白蛋白与球
蛋白的比值(A/G),并能降低肝损伤引起的 ALT
升高 [1]。紫花丹参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已有研
究 [2],但对于白花丹参多糖尚未见报道,本文采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白花丹参多糖的提取工艺。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超声清洗器(KQ2200 天鹏电子新
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UV-
2102PC),电子分析天平(BS110S);旋转蒸发
仪(RE-52A),TDL-5 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
摘要:目的 研究白花丹参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超声萃取白花丹参多糖条
件。结果 萃取时间是影响白花丹参多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粉碎度及液料质量比。结论 超声萃取白花
丹参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水)/m(白花丹参粉)=10 ∶ 1,粉碎过 50 目筛,萃取 3 次,每次超声
萃取 30 min。
关键词:白花丹参多糖;超声萃取;提取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427(2009)01-0067-02
Study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Soluble Polysaccharide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MENG Guo-liang ,WANG Feng-xiang
( Laiw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Laiwu 27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soluble polysaccharide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f.alba.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by the orthogonal design to research
the optimal extracting condition. Result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 the polysaccharides content was the
extracting time, the next was crush degree of crude herb and solid-liquid ratio. Conclusion The optimal is 1:10
of solid-liquid ratio,the partied size of herb is 50 mesh, extracting is three times for 30 min each times..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f.alba; polysaccharides;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真空泵,真空干燥箱
(DZF250 上海一恒科技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药 白花丹参(莱芜苗山白花丹参基地提
供 , 经本校药用植物学副教授王峰祥鉴定),葡萄
糖、浓硫酸、苯酚、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药材的处理 将白花丹参洗净晾干,粉碎,
过筛,加 95% 的乙醇多次提取直至提取液基本无
色为止,挥发去溶剂后收集备用。
2.2 多糖的提取 称取 10 g 白花丹参粉,加入
蒸馏水,静置 1 h 以润湿物料,超声萃取一定时
间,过滤。按同样条件重复萃取 2次。合并萃取液,
浓缩到原体积的 1/5,醇沉后干燥得白花丹参多
糖。
2.3 多糖的含量测定 用硫酸 - 苯酚法 [3]。
2.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葡萄糖 2 mg
定容至 50 mL 量瓶中,即成标准葡萄糖溶液。精
密量取上述溶液 0、1、2、3、4、5、6 mL 分别
置于试管中并加入 4% 苯酚溶液 1 mL,摇匀,
然后加浓硫酸 6 mL, 充分摇匀,放置 40 ℃水浴
中 30 min, 在 490 nm 测吸光度,记录吸光度。
以标准品浓度(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
DOI:10.13728/j.1673-6427.2009.01.028
— 68 —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年第23卷第1期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edicines
3 结果与讨论
3.1 超声萃取不需要加热,特别适用于热敏性成
分的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从而
能降低萃取成本,多方面优于传统的煎煮法。
3.2 当料液质量比 1:10,粉碎 50 目,超声萃
取 3 次,每次萃取 30 min 时为超声提取白花丹参
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3.3 该试验为白花丹参多糖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
理论基础,有利于白花丹参的进一步研究开发。
参考文献
[1] 汪 红,王 强,王顺春,等.丹参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J].中国
中药杂志 2006,31(13) :1075-1077.
[2] 吴从平,梁红昌,王身相.紫花丹参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J].泰山医学
院学报,2007,28(4):251-252.
[3] 汪 红,王 强,罗辉明,等.丹参多糖的含量测定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测定其单糖成分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4):827-829.
坐标,绘制吸光度 - 浓度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
Y=0.053 6X-0.004 3,r=0.999 5。表明多糖在
0.04~0.012 mg/mL 的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
性关系。
2.3.2,多糖的测定 将制得的干燥多糖精密称定
后定容于 250 mL 容量瓶中,再精密吸取 0.5 mL
定容于 100 mL 量瓶中,即得样品液。精密吸取 2
mL 样品液于试管中并加入 4% 苯酚溶液 1 mL,
摇匀,然后加浓硫酸 6 mL, 充分摇匀,放置 40℃
水浴中30 min,在490 nm测吸光度,记录吸光 度。
2.4 稳定性试验 取样品液,分别在 1,2,3,
4,5,6 h 在 490 nm 测定吸收度。结果表明白花
丹参多糖溶液在 6 h 内稳定。
2.5 回收率测定 精密称取自制白花丹参多糖适
量,加入精制白花丹参多糖适量,按样品液制备
和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操作,测得多糖平均回收率
为 99.23%,RSD=1..85%
2.6 正交试验提取因素
2.6.1 选取影响多糖提取的 3 个主要因素 超声
萃取时间(A)、粉碎度(B)、液料质量比(C),
采用 L9(34) 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因素水平表见
表 1。
2.6.2 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 2、3。
由表 2 直观分析可知,在所选取的条件中,
影响丹参多糖萃取因素的主次分为 A > B > C,
由表 3 方差分析可知,超声时间(P < 0.05)
对多糖的提取有显著的影响,其次是粉碎度
(P<0.05),加水量对结果影响不显著,结合生产
实际,最佳工艺条件为 A2B3C2,即液料质量比为
10,粉碎度 50 目,每次超声萃取 30 min。
水平 超声时间(A) /min 粉碎度(B) /mesh 料液质量比(C) /g.g-1
1 20 10 1:5
2 30 20 1:10
3 40 50 1:15
表1 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1 Factors and level
试验号 A B C 多糖含量/g
1 1 1 1 0.365
2 1 2 2 0.406
3 1 3 3 0.621
4 2 1 2 0.964
5 2 2 3 0.735
6 2 3 1 0..864
7 3 1 3 0.645
8 3 2 1 0.465
9 3 3 2 0.872
K1 1.392 1.974 1.694
K2 2.563 1.606 2.242
K3 1.982 2.357 2.001
k1 0.464 0.658 0.547
k2 0.854 0.535 0.747
k3 0.661 0.786 0.667
R 0.39 0.251 0.2
表2 正交试验设计表及实验结果
Tab.2 Results of the orthogonal test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显著性
超声时间 0.229 2 0.114 74.639 0.013
粉碎度 0.094 2 0.047 30.703 0.032
料液质量比 0.050 2 0.025 16.425 0.057
误差 0.003 2
表3 方差分析表
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