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小红参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全 文 :小红参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方 波 , 郑 进 , 高利刚 , 指导:何兰茜
(云南中医学院 , 云南昆明 650200)
  摘 要:目的:研究小红参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 , 考察了提取物与基质配比 、
滴制温度 、 滴头口径大小等因素 TLC定性鉴别 。结果:药物提取物:基质 (1:1.4), 滴制温度 85℃, 滴头口
径 1/2mm (内径/外径)。滴速 (8±2)滴/min , 滴距 8cm , 冷却剂温度 (4±2)℃ , 柱高 60cm进行滴制 , 滴丸的
成型率最高。结论:证明此工艺可行 , 成品得率高 , 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中药;小红参滴丸;制备工艺;成型条件;
中图分类号:R 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23(2004)04—0006—04
  小红参 Rubia Yunnanensis (franch)Diels , 又名云南
茜草 , 味甘 、 微苦 、 性温。为云南民间习用药 , 药用
部位主要为茜草科植物滇茜草的根及根茎 , 主要有效
成份为蒽醌类衍生物。以羟基茜草素为标准计算含总
蒽醌为0.62%, 其中结合型的含量为0.51%, 游离
型为 0.11%;此外 , 还含有内酯及有机酸。在临床
上具有补血活血 、 镇静止痛 , 治疗胸痹心痛 (冠心
病 、心绞痛)作用[ 1]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 , 将其制成
滴丸 , 可使药物成份在基质中以分子状均匀分散 , 形
成固体溶液 , 药物含量高 , 服用量少 , 起效快 , 疗效
高 , 并能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2] 。
1 药物 、 试剂 与仪器
1.1 药物
小红参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 Rubia Yunnanensis
(franch)Diels的干燥根 , 经云南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
研室鉴定。
小 红 参 滴 丸 (自 制), 批 号:20020506 、
20020507 、 20020508。
1.2 试剂 , 试药
聚乙二醇 6000 , 二甲基硅油 , 液体石蜡 , 植物
油。
薄层层析用硅胶 G , 乙醚 , 甲醇 , 甲酸乙酯 , 正
已烷 , 氨水 , 二甲苯 , 甲酸 , 以上均为分析纯。
1.3 仪器
滴丸装置 (自制), WMZK -01 温度指示控制仪
(上海医用仪表厂), BJ-602 片剂崩解仪 (北京医疗
设备四厂)。
2 方法与结果
2.1 小红参提取工艺的筛选
2.1.1 60%乙醇回流提取
取小红参生药材 20g , 粉碎成粗粉 , 浸泡 12h , 分
别用药材量的 6 倍 、 4 倍 , 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 ,
时间分别为 1.5h , 1h。合并两次提取液 , 滤过 , 回
收乙醇 , 滤液浓缩成干膏备用。
2.1.2 水提
取小红参生药材 20g , 粉碎成粗粉 , 浸泡 12h , 用
10倍 、 8 倍量的水煮提两次 , 时间分别为 1.5h , 1h。
合并两次提取液 , 滤过 、 浓缩成干膏备用。
2.1.3 出膏率的比较[ 3]
按上述每种提取方法重复 3 次 , 编号为 1 , 2 , 3
计算平均膏重及平均出膏率。结果见表 1。结果表
明:用 60%的乙醇回流提取的出膏较多 , 且提取液
颜色较深。
2.1.4 小红参的提取工艺
称取小红参1 000g , 粉碎成粗粉 , 浸 12h , 用药
材 6倍 、 4倍量的 6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 , 时间分别
为 1.5h , 1h。提取液冷藏 24h 后减压过滤 , 合并滤
液 , 回收乙醇 , 浓缩至密度为 1.15 的浸膏 (体积为
500ml , 称重 579g , 每克浸膏相当于原药材 1.36g)。
2.2 滴丸成型工艺初选
6
基金项目:云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No:200112)
收稿日期:2004—07—08
作者简介:方波 (1964~ ), 女 , 昆明人 , 实验师 , 主要从事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及科研工作。
第 27 卷第 4期
2004年 12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27 No.4
12.2004
表 1 两种提取方法的出膏率表
工艺 膏量 (g)
1 2 3
平均出膏量
(g)
平均出膏率
(%)
60%乙醇回流 5.5 6.1 5.4 5.67 28.35
水提 5.3 4.5 4.7 4.83 24.15
2.2.1 提取物与基质配比的初选
用二甲基硅油做冷却剂 , 冰浴温度 (4 ±2)℃,
滴头口径 1/2mm (内径/外径), 滴速 (8 ±2)滴/
min , 滴距为 8cm , 滴制温度为 90℃, 柱长 60cm。结
果表明:合适的配比范围为 1∶1-1∶1.4。
2.2.2 冷却剂的选择[ 4]
根据以上实验 , 选用对成型影响较大的因素:药
材提取物与基质 (PEG6000)的配比 , 滴制温度 , 冷
表 2 冷却剂选择的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
提取物与基质配比
B
滴制温度 (℃)
C
冷却剂
1 1∶1 85 液体石蜡
2 1∶1.2 90 植物油
3 1∶1.4 95 二甲基硅油
表 3 冷却剂选择正交试验方案及结果
水平 因素
A B C
丸粒成形情况及沉降状况
1 1 1 1 沉降快 稀软不成型 易滴制 下沉中带有气泡
2 1 2 2 沉降适中 稀软不成型 易滴制 下沉中带有气泡
3 1 3 3 沉降较慢 能成型但表面粗糙 下沉中无气泡
4 2 1 2 沉降适中 能成型但表面粗糙 有空洞易滴制下沉有气泡
5 2 2 3 沉降较慢 能成型 表面光滑 少有空洞 易滴制 下沉无气泡
6 2 3 1 沉降较快 不能成型 易滴制 下沉无气泡
7 3 1 3 沉降较慢 能成型 表面光滑 少有空洞 易滴制 下沉无气泡
8 3 2 1 沉降较快 不能成型 易滴制 下沉中带有气泡
9 3 3 2 沉降适中 能成型 易滴制 下沉中带有气泡有空洞
却剂 , 滴丸的成型状况为直观指标 , 选用 L9 (34)表
进行正交试验 , 因素水平安排及结果见表 2、 表 3
结果表明:工艺编号第 5、 7 两种用二甲基硅油
做冷却剂得到的滴丸硬度好 , 表面光滑 , 第 4、 9两
种工艺用植物油作冷却剂得到的滴丸硬度好 , 但其在
冷却剂中下沉时有气泡出现 , 成型后表面有空洞;液
体石蜡做冷却剂则不成型且滴丸在下沉时有气泡产
生。结果:冷却剂用二甲基硅油。
2.3 正交试验法研究滴丸的成型工艺
2.3.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根据初选条件 , 以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 , 选择对
滴丸成型影响较大的 3 个因素:药材提取物与基质
(PEG6000)的配比 、 滴制温度 、 滴头口径的大小 , 以
丸重变异系数为指标 , 选用 L9 (34)进行正交试验及
方差分析。
结果:对上表进行直观分析表明 , 最佳滴制条件
为 A3B1C3 , 即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为 1:1.4 , 滴
制温度为 85℃, 滴头口径为 1/2mm (内/外径mm)。
2.3.2 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6)。
结果表明 , 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对成型有显
著性的影响 (P<0.05), 滴制温度与滴头口径则对成
型影响较小 (P>0.05)。
2.3.3 小红参滴丸的制备
根据正交试验筛选的最佳工艺条件:药材提取物
与基质的配比为 (1∶1.4), 滴制温度为 85℃, 滴径为
1/2mm (内径/外径)。以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却剂。
7
第4 期 方波 , 等:小红参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表 4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因素
A
提取物与基质配比
B
滴制温度 (℃)
C
滴头口径 (内/外径mm)
1 1∶1 85 2/ 4
2 1∶1.2 90 1.5/ 2
3 1∶1.4 95 1/ 2
表 5 滴制工艺选择正交试验表
试验号 因素
A B C
丸重变异系数 (%)
(n=10)
1 1 1 1 11.8
2 1 2 2 11.5
3 1 3 3 13.2
4 2 1 3 3.9
5 2 2 1 5.6
6 2 3 2 7.1
7 3 1 2 3.36
8 3 2 3 5.57
9 3 3 1 7.0
k1 36.5 19.06 24.47 ΢y=69.03
k2 16.6 22.67 22.4 y=7.67
k3 15.93 27.3 22.16 ΢y2=634.03
k1 12.16 6.35 7.49
k2 5.53 7.56 7.47
k3 5.51 9.1 7.386
R 6.65 2.75 0.844
表 6 正交实验结果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方差 F值 显著性 P
A 91.06 2 45.53 43.14 <0.05
B 11.37 2 5.69 5.39 >0.05
C 1.07 2 0.54 0.19 >0.05
误差 1.05 2 0.53
总计 104.56 8
注:F0.05 (2 , 2)=19
取小红参醇提浸膏 8.6g , PEG600012g , 加热熔
融 , 混匀 , 置自制滴丸装置当中 (85℃恒温), 控制
滴速为 (8±2)滴/min , 滴距为 8cm , 滴入到冷却剂
中 , 采用梯度冷却温度 (25℃, 冰浴 10℃, (4 ±
2)℃), 滴制成丸 , 取出 , 用石油醚洗去冷却剂 , 置
干燥器内室温干燥。按此工艺制得小红参滴丸 3 批
(每 1g 滴丸相当于原药材 0.86g)。批号为 20020506 、
20020507 、 20020508。
2.4 小红参滴丸的定性鉴别[ 5]
2.4.1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称取小红参滴丸 0.36g , 置 50ml具塞三角瓶中 ,
加甲醇 30ml , 于 60℃水浴中温浸 4h , 过滤 , 弃去初
滤液 , 吸取 5.0ml滤液置 20ml具塞高刻度试管中于水
浴上挥去甲醇 , 加蒸馏水 20ml , 浓盐酸 4 滴 , 煮沸
30min , 冷却 , 加 5ml乙醚 , 振摇 3 ~ 5min , 分出醚层 ,
备用。
2.4.2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称取小红参粉末 (60 目)0.3g , 照 2.4.1 方法操
作 , 制备对照药材溶液备用。
2.4.3 实验结果
照薄层色谱法 , 吸取上两种供试液 50μl分别点
在硅胶 G薄层板上 , 用二甲苯-甲酸乙酯-已烷-甲
酸-甲醇 (2:1:0.8:0.3:0.1)展开 , 取出 , 挥尽
溶剂 , 在紫外灯下观察斑点位置及氨熏后的颜色。供
试品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三个斑
点 , 结果见图 1:
图 1 小红参 TLC图
1.小红参生药材 2.小红参滴丸
8
2004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27 卷
2.5 溶散时限的测定[ 6]
根据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一部)附录 ≫A 规
定测定 , 结果见表 7。
表 7 三批滴丸的溶散时限
样品 小红参滴丸Ⅰ Ⅱ Ⅲ
溶散时限 (min) 5 5 5
3 讨论
小红参采用 60%乙醇回流提取 , 其平均出膏率
较水提取高 , 高出其 4.2%.且提取液颜色较深。小
红参中羟基茜草素为醇溶性成分 , 采用 60%的乙醇
回流提取较适当。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小红参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
是 , 药材提取物与基质配比为 1:1.4 , 滴制温度是
85℃, 滴头口径为 1/2mm (内径/外径), 所得滴丸成
型较好 , 得率较高。
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三批滴丸 , 其外观呈
黄褐色 , 味苦 , 表面光滑 , 粒度均匀 , 大小一致 , 溶
散时限 5min 内全部溶散并通过筛网 , 符合 《中国药
典》 规定。每 1g滴丸含生药材量 0.86g。
TLC定性鉴别 , 样品与对照药材在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参考文献]
[ 1] 兰茂.滇南本草 [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78.349-351.
[ 2] 董方言.现代实用药新剂型与新技术 [ 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001.193.
[ 3] 马云淑 , 阮志国 , 余华.黄连解毒汤提取工艺及滴丸
制备的研究 [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 1998 , 5 (4):
1-3.
[ 4] 弥宏 , 董方言.冠心丹参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 J] .
中成药 , 2000 , 3 (22):190-191.
[ 5] 徐礼桑.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 [ 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 , 1982.225.
[ 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M] .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0.附录 64.
Studies on Preparative Technology of Rubia Yunnanensis Diels
FANG Bo , ZHENG Jin , GAO Li-gang ,
(Yunnan College of TCM , Kunming Yunnan 650200)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best plastic factors of Rubia Yunnanensis Diels dropill technology.Method:to
observe factors of TLC qualitative distinction , such as compound proportion of extraction and matrix , the tempreture of
making dropill and the bore of dropill and so on with orthogonal test.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porportion of ex-
traction and matrix was 1∶4 , the tempreture of making dropill was 85℃, the bore of dropill was 1/2 mm , the speed of
dropill was 8+2 drop/min , the distence of dropill was 8cm , the tempreture of cooler was 4±2℃, the column high to
be 60 cm , the plastic rate of dropills were highest.Conclusion:This technology was available , the plastic rate of end
product were more and the qulity of dropill were up to the standard.
KEYWORDS:Dropill of Rubia Yunnanensis Diels;Preparative Technology;plastic factors
欢迎订阅 , 欢迎投稿 !
9
第4 期 方波 , 等:小红参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