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小 。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条件为 A ZB 3C Z,即加水
10 倍 ,浸泡 l h ,加热提取 s h 。
2
.
4 提取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 考虑到实验
误差和实际生产 ,在上述正交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
重复实验 。 称取隐孔菌发酵产物 10 9 ,加水 10 倍
浸泡 l h ,加热提取并冷却后称重 。 实验重复三次 ,
结果见表 4 。
表 4 不同时间的收油率
参 考 文 献
提取时间 ( h)
挥发油提取量
2 4 6 8 10 1 2
0 5 4 1
.
1 7
0
.
58 1 09
0
,
5 1 1
.
15
3
.
5 1 9
.
07 14
.
89 16
.
2 5 16
.
27 16
.
26
3
.
4 3 9 1 5 14
.
96 16
.
12 16
.
1 4 16
.
1 5
3
.
37 8
.
97 14
.
7 3 16
.
02 16
.
10 16
.
12
3 讨论
由表 4 可见 , 隐孔菌挥发油的提取量随着时间
增加而增加 ,在提取 6 h 后 ,收率在 90 % 以上 , s h 达
10 %
,
s h 以后挥发油的量基本上不再增加 ,基本
提取完全 。 根据上述实验确定隐孔菌挥发油的最佳
提取条件为 : 加水 10 倍浸泡 l h ,加热提取 s h 〔6周 。
徐锦堂 , 等 . 中国药用真菌学 .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
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1997 : 伦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 ,等 . 新华本草纲要 ( 第三册 ) .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 9:0 734
吴锦忠 , 等 . 隐孔菌的发酵培养及成分分析 . 福建中医
学院学报 , 1 999 , 9 ( l ) : 3
吴锦忠 ,等 . 不同发酵培养隐孔菌及野生隐孔菌成分分
析比较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 19 9 7 , 7 ( 2 ) : 2 1
华启洪 ,等 . 中药隐孔菌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 中国药学
杂志 , 19 93 , 2 8 ( 2 ) : 12 3
何文裴 ,等 . 正交试验探讨金银花挥发油的提取条件 .
中国中药杂志 , 2X() 3 , 2 8 ( 2 ) : 17 2
李喜香 , 等 . 正交法优选新生化口服液中挥发油的提取
工艺 . 中药材 , 2 0() 3 , 2 6 ( l ) : 3 9
( 2 (旧4 一 0 2 一 10 收稿 )
S t u山 e s o n ht e E x t r a c it o n P ocr e s o f o yP t op o 、 5 v o vl a tU s 0 11 b y O r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M e ht o d
z h
a o H a n g t
.
L i
a n g W e n q u a n Z
( 1
.
H a n g z h
o u T a i s h i B i
o t e e h
n o
l
o群 C o . , L td , H a n g z h` ) u 3 I0() l 2 : 2 . C o l le g e o f P h a mr a e y , Z h ej i a n g U n iv e sr it y , H a n g z h o u 3 1X() 3 1 )
A b s t r a e t O bj
e e t iv e : T o e h o
s e th
e
b
e s t e x tar e t io n p r o e e s s o f :Cr 耳〕t叩 o r。 : o lv a t o 0 11 b y o rt h o g o n a l d e s ig n m e th o d . M e th o d s : 『Th e
p r o e e s s w a s s t u d i
e
d b y o rt h o g o n a l d e s ign m
e th
o d w it h th e e x t r a e ri o n r a t io o f th e 0 11 a s e ir t e r ia
, a n
d th
r e e
fa
e t o sr w e r e e h
o s e n , i n e lu d i
n g
th
e s o a k t im e
, th
e
d
e e o e t t im e a n d rh
e w a t e r a m o u n r
.
R e s u lt
s : T h
e
b
e s t e x t r a e t i o n Por
e e s s w a s a s
ofl l
o w : T h
e e ru d e d ru g w a s s o a k e d of r
l h a n d d e e o e t e d of r s h a n d 10 r im e s w a t e r w a s a dd e d
.
C
o n e
l
u s io n : Th
e e x t ar e r i o n p or
e e s s 15 s im p l
e a n
d
e a s y t o p or d u e e
.
eK y w
o r d s C叩艺卿 ) r哪 公0 1公 a £哪 0 11; o rt h o g o n a l d e s i g n m e th o d : Ex 飞r a c t io n p r o e e s s
半边旗二菇类抗癌化合物 S F 微囊的研制
李宝红 , 张立坚 2 东野广智 , 邓 亦峰 ` 梁念慈 ’
( 1
. 广东医学院广东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 湛江 5 2 4 0 23 ; 2 . 广东医学院分析中心 , 湛江 5 2 4 0 23 )
摘要 目的 :研究 S F 微囊的制备工艺 。 方法 :用单凝聚法制备 S F 微囊 , 用正交设计法对 S F 微囊的制备工艺
进行研究 。 结果 :囊心 、囊材比为 l : 3 、成囊温度 45 ℃ 、搅拌速度 50 r/ m in 时 , 包封率最高 , 囊径范围 350 一 70 林m
结论 : 本法稳定 、快速 、准确 、简便 , 为半边旗剂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半边旗 微囊 正交实验
半边旗 ( tP e r i s em iP i n n a ta L , p s L )又名凤凰尾 巴
草 、半边藏 、 半凤尾草等 ,属于凤尾藏科植物 ,广泛分
布于我国南方 , 民间常用于治疗蛇伤 、 外伤出血 、 抗
菌痢 、 肠炎 、 肝炎等 〔’ 〕 。 崔燎等 〔2〕发现半边旗乙 醇
以及水提物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 对 sP L
的乙醇提取物分离纯化得到 4 F 、 S F 、 6 F 、 ;A 李金华
等〔’ 〕报道 , S F 、 6 F 、 A 分子中含 a 、 p一亚 甲基环戊酮结
构〔’ 川 ,而明显抑制多种癌细胞的生长 。 采用微型
包裹技术将药物微囊化后可再加工成散剂 、胶囊 、 片
剂 、 注射液等多种剂型 ,微囊化以后的药物具有多种
优点 , 例如用微囊制备的散剂 ,流动性好 、 含量均匀 、
分剂量准确 ;用微囊制备的胶囊填充快 、 装量准确 ;
中药材第 27 卷第 5 期 2以:拼 年 5 月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2004. 05. 028
微囊直接压片 ,具有 良好的可压性和流动性 ,填料准
确 , 片重差异 小 , 可减少压片时的粉末飞扬囚 。 本
研究 以明胶为囊材 ,应用单凝聚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
选制备 S F 微囊的最佳工艺 , 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
1 仪器与试药
1
.
1 仪器 u v 一31 l0 P c 紫外分光光度计旧本岛
津制作所 ) , S B 3 20 超声波清洗机 (上海 Br an s on ) ,
E C LIP S E 4E 0() 荧光显微镜 ( 日本 N IK ON ) 。
1
.
2 试药 S F (由我所从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并 由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药学部和广东医学院医用生北研
究所鉴定 ) ;明胶 (湘中化学试剂开发 中心 ) ;其他试
剂均为分析纯 。
方法与结果
正交实验设计 以包合物的收率和包裹率为
考察指标 , 采用 L , ( 3 4 )正交实验法进行试验 , 因素
水平见表 l 。 其中 ,囊心囊材比为 A ,制备温度为 B ,
搅拌速度为 C ,每个因素分为 3 个水平 。 确定明胶
的浓度为 2 0% , 司盘一80 的用量为 0 . 3 9 。
表 1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 —A B (℃ ) C ( r/ m in ) D (空白 )1 1: 3 4 5 4X() 一2 1: 6 60 5X() 一3 1: 9 75 60() 一2 . 2 微囊的制备 取 20 % 明胶溶液 20 ml 于水浴上预热到处方温度 。 按照正交设计表在明胶液中加S F 处方量 ,再加 0 . 3 9 司盘一80 为表面活性剂 , 混合均匀为 A 液 ;液体石蜡 l o ml 预热同样温度为 B液 ,搅拌下将 A 液缓慢加人 B 液 , 5 m in 后立即在冰浴中搅拌约 20 m in ,后倾出 A 、 B 混合液 ,抽滤 , 加异丙醇 25 ml 脱水 ( 5 ℃ ) ;在抽滤下将微囊用甲醛固化
30 m in
,再有正己烷洗涤两次 , 每次用量约 20 ml 以
除去液体石蜡 ,再用水洗微囊以除去甲醛 ,取处理后
的微囊于滤纸上 ,恒温 ( 40 ℃ )干燥 24 h ,得微囊 。
2
.
3 微囊粒径的观测 采用荧光显微镜测定法 ,
随机取样 , 于显微镜下测定其粒径 ,可见微囊表面形
态光滑 , 呈圆球形 , 粒径均在 7 5 0 林m 以下 , 主要分
布在 3 5 0 一 7 0 卜m 之间 。
2
.
4 含量及 包裹率测定 取 S F 于硼酸盐缓冲液
( p H = 8
.
98 )中溶解 , 并以此缓冲液为空白 , 紫外扫
描得 S F 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 4 2 n m ,而同浓度明胶 -
缓冲液在 2 4 2 n m 无吸收 , 故选择 2 4 2 n m 为测定波
长 。 配制浓度为 10 . 0 、 2 0 . 0 、 3 0 . 0 、 4 0 . 0 、 5 0 . 0 林岁m l
的 S F 标准溶液 ,摇匀 。 以硼酸盐缓冲液为空 白 , 照
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分别测定吸光度值 。 以浓度为横
中药材第 27 卷第 5 期 20( ) 4 年 5 月
坐标 ,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进行 回归处理 , 得线性 回
归方程 C = 0 . 0 15 8 A + 0 . 12 18 ( : = 0 . 9 9 9 5 ) 。 结果表
明 ,在 10 . 0 一 50 . 0 林群ml 浓度范围内 , S F 的浓度与
吸光度呈 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回收率为 98 . 73 % ,
RS D 为 0 . 7 6 。 取制备微囊适量 (相当于 S F 50 m g ) ,
加硼酸盐缓冲液水浴超声消解 ,全溶后过滤 ,取续滤
液用硼酸盐缓冲液定容于 2 5 0 ml 容量瓶中 ,精密移
取 Z ml 定容于 1 0 0 ml 容量瓶 , 于 242 n m 处测定吸
光度 ,代人回归方程计算微囊中 S F 含量与包裹率 。
2
.
5 结果 正交实验结果见表 2 。 根据正交实验
结果 ,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见表 3 。 表 2 极差分析结
果表明 ,各因素对 S F 明胶微囊包裹率影响顺序为 A
> B > C ; 根据表 3 方差分析的结果 , 每一因素各水
平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 05 ) 。 因此 , 根据方差
分析和极差分析得到制备 S F 明胶微囊的最佳工艺
为 A l B . C Z , 即 : 囊心 、囊材 比为 l : 3 ,制备温度 4 5℃ ,
搅拌速度 5 0 0 “ m i n 。
表 2 正交实验结果
吻 A B C D 包裹率 ( % )
1 1 1 1 1 7 5
.
4 8
2 1 2 2 2 7 2
.
64
3 1 3 3 3 6 7
.
3 8
4 2 1 2 3 5 2
.
4 1
5 2 2 3 1 4 0
.
1 3
6 2 3 1 2 3 2
.
4 8
7 3 1 3 2 6 8
.
2 5
8 3 2 1 3 5 5
.
4 6
9 3 3 2 1 6 2
.
3 5
2
2 1 5
.
4 9
12 5
.
0 1
1 8 6
.
09
3 0
.
1 6
1 96
.
14
1 68
.
24
1 62
.
2 1
1 1
.
3 1
16 3
.
4 1
1 8 7
.
4 1
17 5
.
7 7
7
.
9 9
-勺`寸KR
表 3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方差分析
自由度 均方 F 值 显著性
A
B
C
误差
总
14 19
.
9 1
2 18
.
4 9
9 5
.
87
3
.
55
1 7 3 7
.
8 2
7 09
.
96
109
.
2 5
4 7
.
9 4
1
.
7 8
39 9
.
9 8
6 1
.
55
2 7
.
0 1
注 : ` p < 0 . 0 5 ; F。 。 5 ( 2 . 2 ) = 19 · o
3 讨论
3
.
1 微囊粒径 本研究用单凝聚法制备的微囊表
面形态光滑 、 圆整 , 微囊在光学显微镜下 目测共 50
个 。 微囊粒径小于 75 0 林m ,主要集中分布在 350 -
7 0 林m 之间 。
3
.
2 微囊中 S F 分析方法 S F 在 242 n m 处有最
大吸收而明胶无吸收 ,故选择 2 42 n m 为最大吸收波
·
3 7 5
·
长 。 其他更好的分析方法 ,还需在以后的试验中进
一步研究 。
3
.
3 最佳制备 工 艺 试验表 明 , 囊心 、 囊材 比为
1 : 3
、 成囊温度 45 ℃ 、 搅拌速度 50 r/ m in 时 ,包裹率
最高 ,囊径最小 。 因此确定 A 、 B , C : 为最佳制备工
乙 。
基金项 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9 8 70 9 9 ) ,广东医学院青年基金 5
( X卿 209 )
参 考 文 献
出版社 , 19 5 2 : l以
崔燎 , 等 . 半边旗体内外抗癌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 . 中
药材 , 199 6 , 19 ( l ) : 2 9
李金华 ,等 . 半边旗 5 种成分体外细胞毒活性比较及构
效关系分析 . 药学学报 , 1 9 98 , 33 ( 9 ) : 64 -
H a n s e n M B
, e t a l
.
R e
一 e x a m in a t io n a n d fu rt h e r d e v e lo p n l e n t
o
f
a p r a e i s e a n d r a p id d y e m e th o d of r n l e a s u r i n g e e l l
gor w t h/
e e ll k i ll
.
J Im m u n o l M e th o d s
,
19 8 9
,
1 19 : 2 0 3
胡棠洪 , 等 . 中药新药研制学 . 南昌 : 江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 19 9 9 : 3 3
( 2 0() 4
一 0 2 一 10 收稿 )
丁恒山主编 . 中国药用饱子植物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白屈菜注射液 H P L C 指纹图谱研究
陶 玲 ` 曲彩红 , 黄际薇 , 张振陆 2 吴惠勤
( 1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 医院 , 广州 5 10 6 30 ; 2 . 二天 堂制药厂 ,广州 51 0 50 0 ; 3 .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 中心 ,广州
5 10 0 7 0 )
摘要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一二极管阵列检测系统建立白屈菜注射液 HP L C 指纹图 。 此法稳定性 、 重复性好 , 为
控制白屈菜注射液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白屈菜注射液 H P L C 指纹图谱
白屈菜为婴粟科植物白屈菜 C he il do in u m m aj “ 5
L
. 的干燥全草 , 味苦辛 、微温 ,具有镇痛 、解疮毒 、 止
疼消肿之功效 。 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白
屈菜注射液 H PLC 指纹图谱 ,现报道如下 。
1 仪器与材料
1
.
1 仪器 H lP l o 液相色谱仪 , 二极管阵列检测
器 。
1
.
2 试药 乙睛 ( H P LC 级 , eT id a 公司 ) ;密里博
超纯水 , 白屈菜碱从 白屈菜药材中分离得到 , 并经
u v
、
IR
、 ’
H
一
NM R
、 ” e 一 N M n 、 M S 等鉴定为 白屈菜碱 ,
纯度大于 98 % ;其它试剂为分析纯 。
1
.
3 样品 白屈菜注射液由二天堂药厂提供 , 常
温避光保存 。 批号分别为 0 10 5 0 1 、 0 10 5 0 2 、 0 10 50 3 、
0 10 6 0 1
、
0 10 70 1
、
0 20 2 0 1
、
0 2 0 2 0 2
、
0 2 0 2 0 3
、
0 20 204
、
0 2 0 2 0 5
。
量 ,加氯仿溶解制成每 l ml 含 0 . 1 m g 的溶液 ,作为
对照品溶液 。
2
.
3 样品 测 定 取 本品直接作 为供试品溶液进
样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 20 闪 注入
液相色谱仪 , 以供试品溶液中白屈菜碱的色谱峰 ( S
峰 )为 l 计算相对保留时间 , 以供试品溶液中白屈
菜碱的色谱峰 ( S 峰 )的峰面积为 1 计算相对峰面积
减-l一l叫.1-诚 ,、祠,吧
方法与结果
色谱条件 色谱柱 : K or m a s i l C I 、 ( 4 . 6 m m /
2 5 0 m m
,
5 林m ) ;柱温 35 ℃ ;流动相 : 乙睛习 . o l m o F L
K H
Z
P0
4
(梯度洗脱 ) ;流速 1 m F m i n , 检测波长 : 29 0
n m ;进样量 2 0 林l 。
2
.
2 对照 品溶液 的制备 取白屈菜碱对照 品适
·
3 7 6
·
试{洋J汉朴 一~ 一~ ,、 , 汉 J也 她 J I~一 ~ 一 .、 一 大劫~刹:吐2 匕 一~ 叫 ~— 一一一一 一~ ~ 洲
~ 二瓦犷 -瑞奋下扁 一 面面 淑舀~履石一面奋一石面一福忘 尸蔽孟一几荡一石`
妞目 . .
图 白屈菜原料 、 注射液 H P L C 指纹图谱
A
. 原料 B . 注射液
中药材第 27 卷第 5 期 20 04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