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松花粉、蒲黄、海金沙药材真伪鉴别的教学实践



全 文 :China Pharmacy 2015 Vol. 26 No. 30 中国药房 2015年第26卷第30期
松花粉、蒲黄、海金沙都是临床常用中药材,3种药材外
形、颜色极其相似,因此在中药材市场及临床应用中常见其混
伪品。对于这些混伪现象,已有一些相关报道。例如,药品检
验所工作人员赵中泽[1]在中药抽检工作中抽检海金沙50批,发
现不合格36批,不合格率为72%,抽检蒲黄17批,发现不合格
14批,不合格率为82%;罗梓河等[2]报道了部分药材经营单位
销售的海金沙为黄泥粉冒充;严晓明[3]报道了蒲黄的常见混淆
品之一为松花粉;蒋世银[4]报道了蒲黄与松花粉相互掺伪的现
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3种中药材辨认及其真
伪鉴别方面的能力较差,因此在《中药鉴定学》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中参考相关文献[5-7],加强了学生在中药真伪鉴别能力方
面的培训。笔者收集了3种中药材的常见伪品,对其进行了真
伪鉴别及图像采集,并采用课堂对比法、图片演示法等开展教
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教学背景
准确鉴定常用中药是对中药专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但
要能较好适应现代中药检验、经营及其相关工作,保证临床用
药安全、有效,学生不仅要做到快速识别药材,而且要具备较
强的中药真伪鉴别能力。尤其是一些性状相似易混的中药
材,如松花粉、蒲黄、海金沙,这 3种中药材在各级经营单位均
出现过混伪品,尤其是蒲黄,混伪现象最为严重。笔者曾从零
售药店、医院药房及药材市场购进 6批蒲黄,经检验发现其中
全伪品 3批、草蒲黄 1批、蒲黄正品 1批、掺伪品 1批。为提高
学生对混伪频率高的中药材品种的鉴别能力。笔者根据十余
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发现学生对课外相关信息兴趣浓厚、
易于吸收,因此考虑通过实例讲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
学生对某种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意识。
2 开展理论教学
在大多数中药鉴定学教材中,松花粉、蒲黄属于花类中
药,以花粉入药;海金沙列为其他类中药,以孢子入药。教学
中应忽略教材原有顺序,将三者一起比较讲解,比较其来源、
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2.1 性状鉴别
2.1.1 正品 松花粉、蒲黄、海金沙均为粉末状药材,三者在
颜色描述上分别为淡黄色、黄色、棕黄色或浅棕黄色。因个体
对色彩的理解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对于同一种中药不同人
有不同的描述结果,所以仅从文字上很难理解其差异性,也很
难让学生真正掌握 3种中药材正品的颜色及三者颜色的差
异。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将3种中药材的实物及对应的彩图同
时展示,让学生能直观看到每种中药的色泽及形状,然后学生
Δ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
(No.2013-637)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鉴定及中药药理。电话:0731-
28519108。E-mail:719656319@qq.com
松花粉、蒲黄、海金沙药材真伪鉴别的教学实践Δ
李飞艳*,彭丽英,钟湘云,杨先国,褚思思(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 412012)
中图分类号 R93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15)30-4306-03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5.30.47
摘 要 目的:培养学生对松花粉、蒲黄、海金沙药材的真伪鉴别能力。方法:首先,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然后用图片对比法、课堂演示法等方法对 3种中药材的正品及其伪品的鉴别进行教学,并开展标本实训和显微鉴别实
训。结果与结论:3种药材颜色、理化性质、显微特征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能准确区分3种中药材,并能鉴
别各药材的真伪。图片对比法、课堂演示法简单形象,可用于培养学生中药真伪鉴别能力。
关键词 松花粉;蒲黄;海金沙;真伪鉴别;中药鉴定学
Teaching Practice about True-and-false Identification of Pini Pollen,Typhae Pollen and Lygodium japonicum
LI Fei-yan,PENG Li-ying,ZHONG Xiang-yun,YANG Xian-guo,CHU Si-si(Hu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Hunan Zhuzhou 41201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y about true-and-false identification of pini pollen,typhae pollen and Lygo-
dium japonicum. METHODS:Teachers firstly used flexible and diversifided teaching methods to train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
dents,and then picture antithesis,classroom presentation and other methods were used to teach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between the
true and fal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haracters of identification. RESULTS&CONCLUSIONS:There were obvious dif-
ference among the colors,physicochmical poperties,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
cine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the students could not only distinguish the 3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ccurately, but also
could identify the true-and-false of them. picture antithesis and classroom presentation method are simple and vivid,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ability about true-and-false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Pini pollen;Typhae pollen;Lygodium japonicum;True-and-false identification;Identificolog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4306
中国药房 2015年第26卷第30期 China Pharmacy 2015 Vol. 26 No. 30
用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将三者进行比较,发现其差
异。三者其他性状的鉴别特征主要有:松花粉不易成团;蒲黄
易附着在手指上、易成团且触之即散;海金沙流动性好,在火
焰上能产生爆鸣声及闪光现象,此为海金沙特有的火试鉴别,
操作简单易行,只需打火机就可在课堂上加以演示;三者均可
浮于水面,且经振摇后静置,遇水亦不变色、不浑浊、无沉淀,
此为水试鉴别。此类简单易行的水试、火试鉴别法,在课堂上
加以演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
深了学生对药材特征的印象。
2.1.2 伪品 中药伪品现象主要有掺伪、全伪两种。教学时
首先通过展示不同伪品实物及其图片,可明显看出正品与伪
品的不同。蒲黄掺伪品较正品色相浅,颜色偏白,粉末较粗
糙,有明显的条状物;全伪品因原料不同而各异,例如由已去
尽花粉的蒲棒碾碎而成的蒲黄全伪品粗糙感明显。海金沙伪
品较正品色相浅,砖或泥沙粉碎的全伪品呈明显颗粒状且大
小不均;而其掺伪品有明显较粗的黑色颗粒及浅色的纤维状
物。松花粉掺伪品较正品色相浅,粉末粗糙,可见明显的条状
物。除了以上性状差异,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
行比较,让学生分析、归纳不同点。例如,水试是否变色、浑
浊,是否有沉淀等;火试是否有明亮火焰等。看完标本实物、
图片以及水试、火试鉴别特征后,还可让学生思考各伪品可能
的来源或制伪方法,进一步加深其印象。
2.2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时,教师将正品显微特征图与对应的各种伪品
显微特征对比展示,帮助学生了解伪品的来源及掺伪方法,以
便解决性状鉴别时留下的悬念问题。研究发现,松花粉主要
为掺伪,掺入物有淀粉及其他植物组织,包括导管、纤维、花瓣
组织等,详见图1、图2、图3。蒲黄有掺伪和全伪两种情况,掺
伪品中可见淀粉、沙石、纤维等物;全伪品中无花粉粒,可见淀
粉粒、沙石、黄色团块状物,详见图 4、图 5。海金沙主要为掺
伪,可见多角形、不规则形矿物质块,详见图6、图7。
3 开展实践操作教学
3.1 标本实训
教学时,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 5~6人,然后将 3种中药
材的正品及伪品与其他中药材混放在一起让各组学生进行鉴
别。实训课结束前10分钟进行抽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课程
操作考核成绩的一部分[8]。学生如有判断错误,则要求其再次
观察正品及伪品加深记忆;也可指派1名对该药认知准确的学
生加以指导,这个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能更好地
让其他学生接受,从而可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显微鉴别实训
上课前,将松花粉、蒲黄、海金沙正品及各种伪品分成若
干包,不标明药名,随机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包,要求学生制作
显微片进行观察,描绘粉末的显微特征图。通过显微实训,可
以让学生掌握3种中药材的显微制片方法,更加熟悉正品及伪
品的显微鉴别特征。
4 讨论
肖井雷等[9]总结了中药鉴定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
A
B C
图1 掺伪松花粉(水装片)
A.花粉粒(×4);B.淀粉粒(×4);C.淀粉粒(×10)
Fig 1 Adulterated pini pollen(water slice)
A.pollen grain(×4);B.starch grain(×4);C.starch grain(×10)
A B
C D
图2 掺伪松花粉(透化片)
A.导管(×4);B.石细胞(×10);C.砂粒(×4);D.纤维(×10)
Fig 2 Adulterated pini pollen(permeabilization slice)
A.catheter(×4);B.stone cell(×10);C.sand(×4);D.fiber(×10)
图3 松花粉正品(透化片)
A.花粉粒(×10);B.花粉粒顶面观(×40);C.花粉粒侧面观(×40)
Fig 3 Pini pollen(permeabilization slice)
A.pollen grain(×10);B.top view of pollen grain(×40);C.side view of
pollen grain(×40)
A B
C
··4307
China Pharmacy 2015 Vol. 26 No. 30 中国药房 2015年第26卷第30期
中一点为“理论教学单一,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本文所述的
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的教
学,学生从图片到实物、从正品到伪品的学习中能更好地掌握
松花粉、蒲黄、海金沙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特征及其正伪品
的鉴别方法。本文介绍此 3种中药材的正伪品鉴别方法及相
关教学经验,其意义在于:一方面提醒从事中药材采购、销售、
检验工作者注意3种中药材的真伪,为其在相关工作中提供正
伪品鉴别依据;另一方面在于强化学生真伪鉴别意识,使其熟
悉中药真伪鉴别方法与手段,培养具有一定中药真伪鉴别能
力的学生,为其以后从事中药质量检验及相关工作打下良好
基础。
参考文献
[ 1 ] 赵中泽.从抽检结果看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J].云南中
医中药杂志,2010,31(8):41.
[ 2 ] 罗梓河,黄东燕,翁舜章,等.八种常用中药伪品的鉴别
[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6):353.
[ 3 ] 严晓明.常见 3种中药材及其伪劣品、混淆品的鉴别[J].
首都医药,2014(16):80.
[ 4 ] 蒋世银.蒲黄、松花粉相互掺伪的鉴别[J].湖北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4,16(4):49.
[ 5 ] 徐央丽.海金沙与蒲黄、松花粉的鉴别[J].浙江中医学院
学报,2001,25(2):73.
[ 6 ] 候晓苹,王沪荣.海金沙掺伪鉴别2例[J].陕西中医,2013,34
(11):1 545.
[ 7 ] 刘玉堂.中药饮片掺伪的鉴别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
志,2015,2(9):1 752.
[ 8 ] 李飞艳,钟湘云,周煌辉,等.《中药鉴定技术》实践教学增
加真伪鉴别的改革初探[J].中医药导报,2013,19(12):
162.
[ 9 ] 肖井雷,刘玉翠,姜大成.浅谈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改革
[J].中国药房,2011,22(20):1 917.
(收稿日期:2014-12-30 修回日期:2015-08-05)
(编辑:刘 柳)
A B
C D
图4 蒲黄伪品(透化片)
A.纤维(×4);B.砂粒(×4);C.导管(×40);D.淀粉粒(×10)
Fig 4 Counterfeit typhae pollen(permeabilization slice)
A.fiber(×4);B.sand(×4);C.catheter(×40);D.starch grain(×10)
图5 蒲黄正品(透化片)
A.花粉粒(×10);B.花粉粒(×40)
Fig 5 Authentic typhae pollen(permeabilization slice)
A. pollen grain(×10);B. pollen grain(×40)
A B
B
A
C
图6 海金沙伪品(透化片)
A.砂粒(×10);B.砂粒(×10);C.砂粒(×40)
Fig 6 Counterfeit Lygodium. japonicum(permeablilization
slice)
A. sand(×10);B.sand(×10);C.sand(×40)
A
B
C
D
E
图7 海金沙正品(透化片)
A.孢子(×10);B.非腺毛(×10);C.孢子侧面观(×40);D.孢子顶面观
(×40);E.孢子底面观(×40)
Fig 7 L. japonicum(permeabilization slice)
A.spore(×10);B.non-glandular hairs(×10);C.side view of spore(×40);
D.top view of spore(×40);E.bottom view of spore(×40)
··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