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β),1. 55(1H,d,J = 13. S Hz,H -9α) ,1. 24(1H,dt,J = 6. 0,12. 5
Hz,H - 1α ) ,1. 03 (3H,s,CH3 - 15).
13 C NMR,(CDCl3,600
MHz)δ:41. 4(C - 1),22. 5(C - 2) ,36. 2(C - 3) ,148. 8(C - 4) ,
51. 8(C - 5) ,24. 8(C - 6) ,161. 4(C - 7) ,104. 0(C - 8) ,51. 3(C
- 9) ,36. 9(C - 10) ,122. 0(C - 11) ,172. 9(C - 12) ,8. 3(C -
13) ,16. 7(C - 14) ,106. 9(C - 15) ,数据与文献[2]报道一致,故
鉴定此化合物为党参内酯。
表 1 化合物 I ~ V的13 C - NMR数据
Position I II III IV
1 50. 24 41. 4 209. 31
2 22. 79 22. 5 40. 23 160. 3
3 36. 42 36. 2 30. 43 104. 3
4 144. 90 148. 8 40. 83 144. 9
4a 110. 3
5 66. 89 51. 8 43. 98 112. 1
6 58. 84 24. 8 36. 16 145. 6
7 162. 24 161. 4 157. 67 134. 7
8 104. 16 104. 0 103. 16 144. 0
8a 143. 0
9 58. 84 51. 3 33. 59 60. 8
10 41. 43 36. 9 53. 30 56. 2
11 121. 92 122. 0 122. 40
12 173. 12 172. 9 171. 13
13 7. 64 8. 3 14. 28
14 17. 73 16. 7 10. 78
15 107. 57 106. 9 7. 46
化合物(III)白色粉末,EI - MS m/z(%):265[M + H]+,分
子式为 C15H20O4,
1H - NMR (CDCl3,600 MHz)δ;0. 52(3 H,s),
1. 00(3H,d,J = 6. 8 Hz) ,1. 73(1 H,dd,J = 14. 3 Hz,= 1. 8 Hz) ,
1. 78(3 H,d,J = 1. 5 Hz) ,2. 04(1H,ddq,J = 3. 8 Hz,J = 12. 6 Hz,
J = 6. 8 Hz) ,2. 30(1 H,bd,J = 13. 3 Hz,J = 1. 5 Hz) ,2. 37(1 H,
dd,J = 14. 3 Hz,J = 3. 4 Hz) ,2. 43(2 H,m) ,2. 61(1 H,d,J = 13. 3
Hz) ,2. 80(1 H,bdd,J = 3. 4 Hz,J = 12. 8 Hz) ,13 C NMR (CDCl3,
600 MHz)δ:209. 31(C - 1),40. 23(C - 2) ,30. 43(C - 3) ,40. 83
(C - 4) ,43. 98(C - 5) ,36. 16(C - 6) ,157. 67(C - 7) ,103. 16(C
- 8) ,33. 59(C - 9) ,53. 30(C - 10) ,122. 40(C - 11) ,171. 13(C
- 12) ,14. 28(C - 13) ,10. 78(C - 14) ,7. 46(C - 15)。数据与文
献[3]报道一致,故鉴定此化合物为类没要素 A。
化合物(IV)黄色针状结晶(CH3OH),mp 147 ~ 148 ℃,365
nm下显亮蓝色荧光,与 10 % KOH 试剂反应,荧光变为亮绿色,
判断其可能为香豆素类化合物。ESI - MS m/z 223[M + H]+,分
子式为 C11H10O5。
1H - NMR(CDCl3,600 MHz)δ:7. 92 (1H,d,J =
9. 6Hz,H -4),6. 25 (1H,d,J = 9. 6Hz,H - 3) ,δ:7. 04 (1H,s,H
-5). δ:3. 83 (6H,s,6,8 - OCH3),
13 C NMR δC:160. 3(C - 2),
104. 3(C - 3) ,144. 9(C - 4) ,110. 3(C - 4a) ,112. 1(C - 5) ,145.
6(C - 6) ,134. 7(C - 7) ,144. 0(C - 8) ,143. 0(C - 8a) ,60. 8(C -
9) ,56. 2(C - 10) ,数据与文献[4]报道一致,故鉴定化合物 3 为
异秦皮啶。
化合物(V)白色粉末(丙酮),与 β -谷甾醇标准品混合点
样,经 TLC 对照分析,Rf 值均与对照品一致,确定该化合物为 β
-谷甾醇。
参考文献:
[1] LI Binl,ZHANG Dong - ming,LUO Yong - ming. A new sesquiterpene
from the roots of Lasianthus acuminatissimus[J].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06 ,41(5):426.
[2] WANG Xia - Change,WU Wei - Qun,MA Shi - Ping,et al. A New
Sesquiterpenoid from the Roots of Chloranthus fortune[J] Chin J Nat
Med,2008,6(6) :404.
[3] 曾爱华,罗永明.草珊瑚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05,28(4):292.
[4] Kwak JH,Lee KB,Four new coumarin derivatives from Artemisia
keiskeana[J]. J Nat Prod,2001,64(8) :1081.
收稿日期:2013-04-02; 修订日期:2013-09-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 81173065)
作者简介:雷永芳( 1984-) ,女( 汉族) ,湖北襄阳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生物活性物质
基础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阮金兰( 1952-) ,男( 汉族) ,湖北武汉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药物生物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工作.
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L1 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雷永芳1,刘 东1,阮金兰2*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药学部,湖北 武汉 43003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 探索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存活率来评价总黄烷的细
胞毒性,通过检测油红 O染色程度来评价总黄烷对 3T3 - L1 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多聚链反应( RT
- PCR) 检测细胞分化相关基因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α( C /EBPα)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4) 和葡萄糖转运因
子 4( GLUT - 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披针新月蕨给药组的细胞 MTT值未有明显改变,而油红 O染色程度显著性下
降了,同时披针新月蕨给药明显的抑制了细胞 C /EBPα,FABP4 和 GLUT - 4 基因的表达。结论 披针新月蕨具有抑制 3T3
- L1 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活性。
关键词:披针新月蕨; 3T3 - L1 前脂肪细胞;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 α;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4) ; 葡萄
糖转运因子 4
DOI标识:doi: 10. 3969 / j. issn. 1008-0805. 2014. 02. 008
中图分类号:R285.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05( 2014) 02-0273-04
Effect of Abacopteris penangiana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3T3 - L1 prea-
·372·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2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2 期
dipocytes
LEI Yong-fang1,LIU Dong1,RUAN Jin-lan2*
( 1. Department of Pharmacy,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enter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
nology,Wuhan 430030,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Tongji Medical Center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3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bacopteris penangiana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
entiation of 3T3 - L1 preadipocytes.Methods The cytotoxicity of Abacopteris penangiana was detected by MTT method. The prolif-
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readipocytes were measured by oil and red O staining. Results No cytotoxicity was observed. The
content of oil and red O staining of Abacopteris penangiana treat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urthermore,Abacopteris
penangiana also inhibite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CCAAT /enhancer - binding protein α ( C /EBPα)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 FABP4) and glucose transporter 4 ( GLUT4) . Conclusion Abacopteris penangiana had the activity of inhibiting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3T3 - L1 preadipocytes.
Key words: Abacopteris penangiana; 3T3 - L1 preadipocytes; CCAAT /enhancer - binding protein α ( C /EBPα) ;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 FABP4) ; Glucose transporter 4( GLUT4)
脂肪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储能组织,然而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
异常时,将诱发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产
生[1]。同时,脂肪组织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参与了
体内的代谢平衡调节[2]。因此从脂肪组织入手,探索开发治疗
代谢类疾病的新型药物正吸引了越来越多业内学者的关注[3]。
披针新月蕨 Abacopteris penangiana(Hook.)Ching (Thelypteri-
daceae)为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植物,药用其干燥根茎或全草,广泛
应用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和治疗代谢类疾病[4]。前期研究中
发现其总黄烷能够调节动物体内脂质和血糖紊乱,具备血管保护
的活性,但尚不清楚其作用机制是否涉及到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
调控。本文将重点探讨披针新月蕨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增殖
与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
1. 1 仪器 荧光倒置显微镜(Olympus - Ckx41 型;日本 Olympus
公司),PCR 仪(Real - time PCR Detection System,Stratagene
Mx3000p;美国),pH 仪(DELTA320 型;美国 Mettler Toledo 公
司),超低温冰箱(V410 型;美国 New Brunswick Scientific公司)。
1. 2 试药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培养基购
于美国 Gibco化学试剂公司。链霉素、青霉素、胰蛋白酶购自于
美国 Amresco化学试剂公司。噻唑蓝(MTT)、二甲基亚砜(DM-
SO)、3 -异丁基 - 1 - 甲基黄嘌呤(IBMX)、地塞米松、胰岛素
(牛)购于美国 Sigma 化学试剂公司。TRIZOL 试剂,逆转录试剂
盒和 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 试剂盒购于美国 Invitrogen 公
司。格列本脲购于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相关基因 CCAAT增
强子结合蛋白 α(C /EBPα),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 ,葡
萄糖转运因子 4(GLUT - 4)引物由本研究组提供 GenBank 序列
号,由武汉谷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合成。一次性耗材购于北
京市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购
于上海市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 3 细胞与药材 3T3 - L1 前脂肪细胞来源于武汉市同济医
院。披针新月蕨全草采至江西九江,由江西省九江林科所高级工
程师谭策铭教授鉴定为金星蕨科新月蕨属披针新月蕨 Abacopteris
penangiana(Hook.)Ching (Thelypteridaceae)。披针新月蕨总黄
烷冻干粉末按照已报道的方法制备得到[4],其总黄烷含量为
77. 5%。
2 方法[5,6]
2. 1 细胞MTT检测 取 DMEM培养基、灭活胎牛血清、链霉素和
青霉素配置培养基含 10%胎牛血清,100 μg /ml链霉素和 100 U /
ml青霉素。3T3 - L1 前脂肪细胞于 37℃,5% CO2 /95%空气环
境下培养 24 h。将 3T3 - L1 前脂肪细胞以 5 × 104 个 /ml 的密度
接种于 96 孔板。放入培养箱培养 12 h。取出 96 孔板,换液,B
到 F行 2 - 11 列分别加药使得各行终浓度为 B:披针新月蕨总黄
烷 12. 5 μg /ml,C:25 μg /ml,D:50 μg /ml,E:100 μg /ml,F:格列本
脲 25 μg /ml。之后放入培养箱培养 24 h,进行细胞 MTT 检测。
用酶标仪在 490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记录为 A。如下计算细
胞存活率:存活率 =(A测定孔 - A 空白孔)/(A 正常孔 - A 空白
孔)。
2. 2 细胞分化试剂准备 取 0. 2 ml浓盐酸,加入新制超纯水 9. 8
ml,充分混合均匀,精密称量胰岛素 5 mg,溶解于该酸化水中。
分装后于 - 20℃保存。得胰岛素储备液,浓度为 0. 5 mg /ml。取
1 ml经过 0. 22 μm 微孔滤膜过滤的无水乙醇,精密称量地塞米
松 5 mg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新制超纯水 99 ml,充分混合均
匀。浓度为 0. 05 mg /ml,分装后于 - 20℃保存,得地塞米松储备
液。精密称量 IBMX5 mg溶解于 100 μl二甲亚砜中,充分混合均
匀。得 IBMX储备液,浓度为 50 mg /ml。用各种储备液和已配制
的正常 DMEM培养基配制 3T3 - L1 前脂肪细胞生长各阶段所需
的分化型(I型,II型)培养基。其中 I型培养基含 10%的胎牛血
清,100 μg /ml的链霉素,100 U /ml 的青霉素,0. 5 mmol /L 的 IB-
MX,1 μmol /L 的地塞米松和 5 μg /ml 的胰岛素,II 型培养基含
10%的胎牛血清,100 μg /ml 的链霉素,100 U /ml 的青霉素和 5
μg /ml的胰岛素。
2. 3 油红 O染色 当 3T3 - L1 前脂肪细胞至长满 70%培养瓶面
时取出,记录为第 0 天。轻柔吸去培养基,加入 3 ml的 PBS轻轻
吹打细胞后吸去,重复一次。加入 0. 5 ml 的胰蛋白酶(含 0. 52
mmol /L 的 EDTA),37 ℃静置消化 2 min。加入 4 ml的分化 I 型
培养基,反复轻轻吹打细胞至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全部脱壁游
离。补充 2 ml分化 I型培养基。
取 6 孔细胞培养板和灭菌过的盖玻片。仔细将盖玻片平整
铺入细胞培养板的每个孔内,每孔一片,铺于正中央,并且仔细排
尽气泡,以制备细胞爬片。将 3T3 - L1 前脂肪细胞以 5 × 104 个 /
ml的密度接种于到 6 孔板爬片上。分别加药使得各孔终浓度为
披针新月蕨总黄烷 12. 5,25,50,100 μg /ml,和格列本脲 25 μg /
ml。之后放入培养箱培养 2 天。取出培养板换新鲜培养基,每孔
加入分化 II型培养基 2 ml,放入培养箱培养 2 天后取出换新鲜培
养基。之后每隔 2 天换液,每孔加入正常培养基 2 ml(含 10%的
胎牛血清,100 μg /ml的链霉素和 100 U /ml 的青霉素)直到第 8
天。正常对照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油脂小滴存在,标志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成功。然后取出 6 孔板,对
·472·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2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2
细胞进行油红染色实验,具体操作如下。精密称量 600 mg 的油
红 O染色剂溶解于 100 ml 的异丙醇,在 50℃溶解 1 h 至完全溶
解。避光静置过夜,过滤后室温保存。取出 6 孔板,用 PBS 清洗
2次后用 2 ml PBS新鲜配制的 3. 7%的甲醛溶液固定 1 h。然后
用双蒸水仔细清洗 3 次,自然避光晾干,用 1 ~ 2 ml 的油红 O 染
色剂染色 1 h。弃去多余油红 O染色剂。并用双蒸水仔细清洗 2
次,晾干。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成功后。细胞的油脂小滴用适量
60%的异丙醇溶解,在 520 nm波长下检测吸光度。
2. 4 相关基因表达检测 3T3 - L1 前脂肪细胞按照“2. 3”项进行
分化和给药后,于第 8 天收集相应细胞,用 TRIZOL 试剂盒提取
总 RNA。总 RNA品质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 OD260 /280 值确定。
总 RNA用来进行 cDNA合成。逆转录反应体系配制使用逆转录
试剂盒。22 μl的总体系包括 1 μl的多聚胸腺嘧啶(Oliga dT)18
(0. 5 μg /μl),2 μl的总 RNA,1 μl 的 dNTP (10 mmol /L),10 μl
的 Rnase,4 μl 的 5 × Buffer,2 μl 的 DTT (0. 1 mol /L) ,1 μl 的
Rnase抑制剂 (40 U /μl)和 1 μl 的 ReverTra Ace。反应条件为
65℃ ×5 min,37℃ ×2 min,37℃ ×50 min,和 70℃ ×15 min。
合成的 cDNA 用于 RT - PCR 反应。25 μl 的总体系包括
12. 5 μl的 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 试剂,2 μl 的正反引物序
列 (各 2. 5 pmol /μl),8 μl的 ddH2O,和 2. 5 μl的 cDNA (稀释 10
倍)。反应条件为初始变性 94℃ × 3 min,40 个扩增循环为 94℃
×10 s,退火 20 s和 72℃ ×20 s。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定量用相
对循环阈值(CT)表示。各相关基因引物序列如下:
C /EBPα - A:5'- CAAGAAGACGGTGGACAAGC - 3';
C /EBPα - S:5'- AACAAGTTCCGCTGGGTGC - 3';
GLUT4 - A:5'- TTCCACTGAACTCTTGCCAC - 3'
GLUT4 - S:5'- GAGACTGATGCGCTCTAACC - 3'
Fabp4 - A:5'- GAAATCACCGCAGACGAC - 3'
Fabp4 - S:5'- ACACATTCCACCACCAGC - 3'。
相关基因的 GenBank 序列号如下:C /EBPα:AK143374. 1;
GLUT4:NM_009204. 2;Fabp4:NM_024406。
2. 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数据以 珋x ± s 进行统计描述,采用
SPSS11. 5 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
3. 1 不同浓度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增殖的
影响 见图 1。
格列本脲为阳性对照品,数据表示为 珋x ± s,样本数为 10,
图中各组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数据统计使用 SPSS软件完成,显著性定义为 P < 0. 05
图 1 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图 1 显示了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增殖
的影响。本文首先用不同浓度的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处理 3T3 -
L1 前脂肪细胞 24h后,利用 MTT 法检测各组 OD 值。同时也反
应了披针新月蕨是否有潜在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如图 1 所示,梯
度浓度(12. 5 ~ 100 μg /ml)的各披针新月蕨总黄烷给药组,阳性
组和正常组之间的细胞存活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显
示 12. 5 ~ 100 μg /ml的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
胞增殖无显著影响,并且显示该浓度范围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没有细胞毒性,即说明该浓度范围的披针新
月蕨总黄烷干预是安全可靠的。
3. 2 不同浓度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的
影响 本文采用经典诱导分化法,对 3T3 - L1 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分化成功后,用油红 O 染色,异丙醇溶解检测吸光度,定量反映
细胞内脂肪的含量来判断细胞的分化程度。从图 2 可以看出,成
熟的脂肪细胞中油脂含量较高(染色后吸光度高),而披针新月
蕨总黄烷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了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
其中 100 μg /ml披针新月蕨总黄烷给药抑制脂质形成的生理活
性与阳性对照相当(P > 0. 05)。
格列本脲为阳性对照品,数据表示为 珋x ± s,样本数为 5,
不同数标(a,b,c,d)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ab与 a和 b均没有显
著性差异,数据统计使用 SPSS软件完成,显著性定义为 P < 0. 05
图 2 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3. 3 不同浓度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分化过
程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图 3 表示了脂肪细胞其分化相关
基因 C /EBPα,FABP4,GLUT - 4 的表达情况。与空白对照组比
较,各浓度的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均显著性的抑制了脂肪细胞 C /
EBPα,FABP4,GLUT - 4 的表达(P < 0. 05)。
4 讨论
脂肪不仅仅是储能器官而且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内分泌器官,
现已知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 α),瘦素,抵
抗素,脂联素,游离脂肪酸(FFA)等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密切相
关。3T3 - L1 细胞株在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过程中会分泌多
种细胞生长因子并能够诱发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因此广泛应用于
肥胖和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层面研究中[7]。本文研究披针
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首先采用
MTT法检测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细胞增殖的影响,结
果显示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增殖无显著性
的影响。不仅可以排除由于细胞毒作用而产生的药物抑制脂肪
细胞生成的假阳性结果,同时亦提示了其药用的安全性。随后,
本文利用经典胰岛素诱导法诱导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
化,并在分化过程中进行梯度浓度的披针新月蕨总黄烷给药干
预。结果显示给药后脂滴聚集程度明显减轻。该结果显示披针
新月蕨总黄烷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抑制 3T3 - L1 前脂肪细
胞增殖和分化。
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过程涉及一系列转录因子。
该过程是从 C /EBP家族的活化开始,首先各种环境因素刺激 C /
EBPβ和 C /EBPδ 的启动,继而诱导中游靶标 C /EBPα 的表达。
C /EBPα将直接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并能进一步干预下游
·572·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2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2 期
FABP4,GLUT4,脂肪酯酶和瘦素等基因的表达[8]。其中 FABP4
基因不仅在脂肪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另一方面
FABP4 在肥胖诱发胰岛素抵抗产生的过程中亦发挥十分关键的
作用。研究发现,FABP4 抑制剂能够抑制动物模型的动脉粥样
硬化和 2 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过
程中的一些关键酶的活力和相关受体的表达程度,从而干预细胞
信号通路有关[9]。GLUT - 4 在脂肪细胞的分化和葡萄糖利用中
亦扮演重要的角色。报道称胰岛素通过促进 GLUT - 4 合成,减
少其降解来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消耗[10]。而脂肪细胞亦主
要依赖于 GLUT - 4 来实现对葡萄糖的跨膜转运[11]。包括
FABP4,GLUT4 在内的一系列基因表达直接调节脂肪细胞脂肪酸
和葡萄糖吸收,甘油三酯水解和脂肪生成的过程。之后,脂肪细
胞利用吸收的葡萄糖和 FFA来合成和积累脂质作为能量存储并
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由此可见下调 C /EBPα - FABP4,GLUT4
通路的活性能够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增殖,将有助于抑制肥胖
和胰岛素抵抗的产生[12]。
格列本脲为阳性对照品,数据表示为 珋x ± s,
样本数为 5。不同数标(a,b,c,d)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ab与 a和 b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数据统计
使用 SPSS软件完成,显著性定义为 P < 0. 05
图 3 披针新月蕨总黄烷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
表达的影响
本研究 RT - PCR结果显示,相对于正常分化的脂肪细胞,披
针新月蕨总黄烷给药明显的抑制了 C /EBPα,FABP4,和 GLUT4
基因的表达。联系到给药组细胞脂滴聚集程度明显减轻了,披针
新月蕨总黄烷表现出明显的抑制脂肪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具有调
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潜力,对血脂血糖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控
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 莉,桑 灏,李 觉,等. 3 -羟基染料木素对 3T3 - L1 细胞增
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1):
1181.
[2] 朱榕峰,金 华,张 强,等.大黄素对 3T3 - L1 前脂肪细胞诱导分
化的作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3):276.
[3] Nawrocki AR,Scherer PE. Keynote review:the adipocyte as a drug dis-
covery target[J]. Drug Discov Today,2005,10(18) :1219.
[4] Chen JL,Chen XL,Lei YF,et al. Vascular protective potential of the to-
tal flavanol glycosides from Abacopteris penangiana via modulating nu-
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 - κB signaling pathway and oxidative stress
[J]. J Ethnpharmacol,2011,136(1) :217.
[5] Gallant M,Odei - Addo F,Frost CL,et al.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C and
a lipophilic cannabis extract on normal and insulin resistant 3T3 - L1
adipocytes[J]. Phytomedicine,2009,16(10) :942.
[6] Li SY,Chang CQ,Ma FY,et al. Modulating effects of chlorogenic acid
on lipids and glucose metabolism and expression of hepatic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 activated receptor - α in golden hamsters fed on high fat
diet[J]. Biomed Environ Sci,2009,22(2) :122.
[7] Freise C,Erben U,Neuman U,et al. An active extract of Lindera obtusi-
loba inhibits adipogenesis via sustained Wnt signaling and exerts anti -
inflammatory effects in the 3T3 - L1 preadipocytes [J]. J Nutr Bio-
chem,2010,21(12) :1170.
[8] Jeon T,Hwang SG,Hirai S,et al. Red yeast rice extracts suppress adi-
pogenesis by down - regulating adipogen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gene
expression in 3TL1 cells[J]. Life Sci,2004,75(26) :3195.
[9] Hotamisligil GS,Johnson RS,Distel RJ,et al. Uncoupling of obesity
from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a targeted mutation in aP2,the adipocyt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J]. Science,1996,274(5291) :1377.
[10] 赵晶晶,魏 明,吕艳青,等.齐墩果酸对 3T3 - L1 脂肪细胞分化及
糖脂代谢的影响[J].中药材,2011,34(4):588.
[11] Nourparvar A,Bulotta A,Di Mario U,et al. Novel strategies for th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J]. Trends Pharmacol
Sci,2004,25(2) :86.
[12] Ogawa T,Tabata H,Katsube T,et al. Suppressive effect of hot water ex-
tract of wasabi (Wasabia japonica Matsum.)leaves on the differentia-
tion of 3T3 - L1 preadiocytes[J]. Food Chem,2010,118(2) :239.
·672·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年第 25 卷第 2 期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2014 VOL. 25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