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巴戟与虎刺的生药鉴别



全 文 :巴戟 与虎 刺 的 生 药鉴 别
广东省药材公司 冯耀南 高 明 黄 文青
巴戟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 or ni da of fi “ ·
ni al si H o w 的根 。 广东药材市场曾出现几种伪
品巴戟 , 如羊角藤 、 假巴戟 、 铁箍散 。 最近 ,
有一种伪品巴戟大量流入广东 , 经鉴定为同科
植物虎刺 D a m n a e a n t h u s i n d i c u s ( L . ) G a e r t n .
f
. 。 二者之区别如下 。
草酸钙针晶较多 , 形成层环呈波浪形 ; 木质部
内有非木化薄壁细胞群 , 径向延长排列 , 木纤
维群和非木化薄壁细胞群分布不规则 。 ( 见图
2 )
水脸 民
石佃 胞沐
一 、 生 药 性 状
巴戟 根呈弯曲圆柱 形 , 常 压 扁 , 直径
1~ 2 c m
, 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 , 有粗 纵纹 ,
常因皮部横向断裂而呈连珠状 , 露出黄白色木
心 。 木心直径 0 . 1一 o . s c m , 具深纵沟 纹 , 不
易折断 , 横切面呈圆形具细齿 。 断裂的皮部横
切面呈紫蓝色 , 质脆易剥落 。 气无 , 味甘 、 微
涩 。
虎刺 根弯曲 , 呈连珠状 , 压 扁 或 不 压
扁 。 膨大部位直径 0 . 5一 1 . 5 c m , 表面灰白色 ,
有细纵皱纹 。 质坚实 , 横向裂纹较少 。 膨大部
位之间为一段带表皮的木心 , 木心直 径 0 . 1一
o
.
3 c m
, 表面纵纹较细 , 质脆 易折断 , 横切面
圆形 。 气无 , 微甜 。 ( 见图 1 )
针 晶 余
姆皮必索代
闰支仰
二— -- — 朴 成仗— 水飞 考尸一 仆钾畔`渭伽乎图 2 巴帆拔切面皿徽特征
虎刺 栓内层细胞的草酸钙针晶束较少 ,
皮层外层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 , 较稀疏 , 韧皮
部较窄 , 近形成层部位有数层厚壁细胞 , J晒层环呈圆形 , 木质部细胞全 部 木 质 化 ( 见图
3 )
木抢 星
石细胞爪
哭,个
.朋
戊针
)勺皮加赐
李刃皮 容尸
欣、仑风 I夏
i口...,J
圈 3 虎刺横切面显徽特征
@
三 、 粉末显微特征
( 不 同之点主要是石细胞形状 )
巴戟与虎刺示意图
巴戟 B 、 虎刺
二 、 横切面显微特征
巴毅 栓内层细胞非木化 , 有的含草酸钙
针晶束 , 皮层外侧石细胞断续排列成环 , 较紧
密 , 韧皮部较宽 ; 近形成层部位的韧皮细胞含
1 9 8 6 年 第 5 期
巴戟 粉末呈淡黄棕色 。 石细胞极多 , 单
个或成群 , 多数呈方形 、 类方形 , 少数多角形
和长条形 , 长 2 0~ 7 0~ 9 0件m , 少数长 1 5 0 卜m ,
壁厚 5 一 3 5协m , 胞腔较大 。
虎刺 粉末呈淡褐色 。 石细胞少 , .单个或
成群 , 多数呈长条形 、 三角 形 , 少 数 呈 类圆
形 , 直径 2 0~ 5 5 ~ 8 0 协m , 少数长 1 0 0 卜m , 壁
厚 6 一 3 0卜m , 胞腔较小 。 ( 下转第 3 9页 )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86. 05. 012
的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 希望在不久之后能得 到一
斗较为统一的看法 , 因为这关系到古代有关人参 的著
名医方的继承 。
9
. 近来对巴戟天的原植物也存在 分 歧 , 陈 忠毅
在其 《 巴戟天 的水草考证 》 一文中认为从原 产地的情
况来看 , 现在所说的巴找天 M o r sn d a o f f i e i n a l i s H a w
并不是古代所说的巴戟天 , 它的主要产区是在 福建 、
广东而这和古代所产于巴州 、 归州是不相等 的 。 西欧
学者又以玄参科的植物 B a c o p a m o n n i e r a w e t ts t . , 日
本学者又 以远 志科的植物 p o ly a l a n e sn i i F r a n e h . e t
S a v
. 为 巴戟天的原植物 , 这些都是役有本草依据的 。
陈氏认为旧州巴戟天应是茜草科的 虎 刺 D a m n ac a n -
t h u s o f f i c i n a r u m H u a n g
。 但四川的徐利国则认为其
形态不相似 , 而且不具气味 , 性温 , 与巴戟天 不同 。
他又认为在四川成都 、 绵阳 、 温江一带有一种民 间应
用的巴戟天 , 其叶似对生 , 卵状披针形或卵 形 , 其根
具有香气 , 也有补肾强筋骨的作用 , 产地也和 本草所
述相符 , 是木兰科的 植 物 , 名 “ Ll铁箍散 s e h i s a n d r a
P or P i n职 a (W a l l . ) B a i l l . v a r . s in e n s i s o l iv . 。 巴戟
天的原植物究属何种 , 尚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
1 0
二 彭广芳同志近年来对历代本草中有关 茄科草
药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 对古本草中的茄科种 类进行了
考证 , 例如对构祀一名的来历 , 构祀 在 名 称 上 和拘
棘 、 白棘 、 搜疏的混淆 , 对于拘祀古代药用历 史也做
了详述和评述 。 此 外 , 对 酸 浆 、 灯 笼 草 、 苦煎 、 莫
若 、 天仙子 、 辣椒 、 烟草 、 龙葵 、 茄 、 白英等茄科植
物的历史进行了研究 。 部家林对本草中紫金 牛科的植
物进行了整理 , 这种按科整理的方式是很好 的 , 可以
比较系统地认识该科植物在我国古代利用的历 史。 除
此以外 , 十年来囚内学者在本草考证方而撰写 一 J’ 不少
论文 : 如九节营蒲与营蒲 、 东墙 、 石 胡姜 、 英送 、 坚
荚木 、 当归 、 袭仁 、 木 瓜 、 大 血藤 、 番 红 花 、 罗 小
子 、 甘薯 、 称猴桃 、 青木 香 、 天 仙 膝 、 龙 牙 草 、 荆
条 、 黄连 、 大麻 、 柑拮 、 山茱芡 、 刘寄奴 、 蜀 林 、 菠
萝和菠萝蜜 、 首落 、 风花菜 、 建兰和兰草 、 益 母草 、
黄药子 、 血竭 、 狼牙等等种类的考证都有一定的水平 。
1
。 除了对植物方而的考证 , 在对动物药 以及矿
物药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 如对 《 本草纲 目 》
中药用蛇类 、 鸟类的考证 、 对山资 、 妈蛾等种 类都有
专门的论述 。 郑金生同志对龟甲、 龟板的历史运 用作
了分析 , 认为应恢复用龟上甲 , 这 是 有 其 历 史依据
的 。 在矿物药方面 , 对古代炼丹木和化学间 的关系作
了多种探讨 , 怎样来正确评价我国药学史上的 炼丹活
动 ,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 既要看到炼丹服 石的
主要目标是错误的 , 它的主导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的 , 某些内容属于封建迷信 。 但很重要的一个方 面是
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也产生过不少有用的东 西 , 甚至
还推动了某些科学的发展 , 化学和制药工业在 初期应
该是以这种活动为基础 , 许多化学反应 、 产品还是本
草上首先记载 , 并且列为世界的前茅 。 因此对这 方面
研究应该很好地展开 。 武汉地质学院孙静均同志开始
对本草中的矿物药进行考证 以及毛鹏飞等对 自然 铜的
原矿物的辨析 , 这的确是个好的开始 , 希望今 后能在
这些还不被人们足够重视的方面多多进行研 究。 获得
一批有质量的成果 。
( 三 )
( 上接第 27页 ) 巴 权 与 虎 刺 区 别 要 点
区 别
生 药 特 征
圆柱形 , 常因皮部横向断裂而呈连珠状 。表面灰黄或灰褐色 。 木心表面有深纵沟 。
生长成连珠状 , 皮部不横向断裂。 表面灰棕或灰白色 。 木心表面光淞 , 有细纵
密化紧木较非列胞排细分胞部细石部侧外质层木。皮形浪。则波横切面显微特征
。 形成层环
, 分布不规 皮
层外侧石细胞排列稀疏 。 形成层环圆形 。 木质都细胞全部木化 , 排列整齐 。
粉末显微特征 石细胞多
, 多数呈方形 , 类 圆 形 , 胞 腔 较大 。
石细
较小
下f 百厄一万军-诵病诵盯
胞少 , 多数呈长条形 , 三角形。 胞腔
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