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不同基原植物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研究



全 文 :2016 年 8 月 第 18 卷 第 8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Aug. 2016 Vol. 18 No. 8
·基础研究·
△ [基金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20131275)
* [通信作者] 莫小路,教授,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与资源开发;Tel:(020)28854883,E-mail:moxl@ gdyzy. edu. cn
溪黄草不同基原植物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研究

莫小路* ,邱蔚芬,黄珊珊,曾庆钱,陈瑜珍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 目的:探究溪黄草不同基原植物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为建立中药溪黄草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方
法:分别以 80%的乙醇水溶液和水为溶剂对 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进行超声波提取,以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
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为供试细菌,以白色念珠菌、酿酒酵母和产黄青霉为供试真
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各溪黄草基原植物醇提物和水提物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
小抑制浓度(MIC)。结果:6 种基原植物的醇提物对供试的革兰阳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阴性菌抑制较弱
或无抑制;其中,溪黄草和显脉香茶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MIC 分别为 0. 063、0. 125 g·mL -1。6
种基原植物的醇提物中,溪黄草的抗真菌活性最强,其对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的 MIC均为 0. 125 g·mL -1。6 种基
原植物的水提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几乎没有抑制活性。结论: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中,溪黄草醇提物的抗菌和抗真
菌活性最强。
[关键词] 溪黄草;抗菌活性;抗真菌活性;基原;线纹香茶菜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lant Resources of Herba Isodon Serra
MO Xiaolu* ,QIU Weifen,HUANG Shanshan,ZENG Qingqian,CHEN Yuzhe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lant resources of Herba
Isodon Serra,and provide research evidence for the herbs’quality control. Methods:The tested plants were extracted with
80% ethanol and distilled water,respectively,and under ultrasonic wave of 40 KHZ for 55 min. The ethanol and water
extracts were both tested their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with disk diffusion method, the tested bacteria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Bacillus subtilis,Proteus vulgaris,Escherichia coli and seudomonas
aeruginosa,while Candida albicans,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d Pencicillium chrysogenum were the tested fungi. The
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of the extracts were tested by doubling dilution method. Results:The ethanol extract
of 6 plants showed middle to high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o tested Gram-positive bacteria while little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to
Gram-negative bacteria,and among them,the extract from Isodon serra showed the highest antifungal activity. All water extract
from 6 plants showed scarce antibacterial nor antifungal activities to all tested microbes. Conclusion:Isodon serra has the
highest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among 6 tested plant resources of herba Isodon Serra.
[Keywords] Isodon serra;antibacterial activities,antifungal activities;plant resources;Isodon lophanthoides
doi:10. 13313 / j. issn. 1673-4890. 2016. 8. 008
溪黄草为广东及周边地区民间习用草药,有清
热利湿、退黄、凉血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
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和肠炎等病症[1],
是“消炎利胆片”、 “胆石通胶囊”等中成药以及
“溪黄草茶”等保健品的重要原料,具有广泛的市
场,但各地溪黄草药材的植物来源各不相同,其基
原植物有数种。据 《中药大辞典》和 《全国中草药
汇编》等文献记载[2-3],溪黄草基原为唇形科香茶菜
属(Rabdosia)植物线纹香茶菜 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 -Ham. ex D. Don)Hara 以及溪黄草 R. serra
(Maxim)Hara 的全草;而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4]
中,溪黄草的来源主要有 4 种,除了线纹香茶菜外,
·089·
2016 年 8 月 第 18 卷 第 8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Aug. 2016 Vol. 18 No. 8
还有其两个变种:纤花线纹香茶菜 R. lophanthoides
var. graciliflora (Benth. )Hara 和狭基线纹香茶菜
R. lophanthoides var. gerardiana (Benth. )Hara,以及
同属的溪黄草 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陈建
南等[5]对广东溪黄草资源调查的显示:市售溪黄草
商品药材品种主要为狭基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近
年来,溪黄草的开发应用日益广泛,各地使用不同
溪黄草基原势必带来溪黄草产品的质量控制问题,
而目前关于溪黄草不同基原的活性成分及药理药效
学方面的比较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本文对香茶菜
属的几个常用作溪黄草的药用植物进行体外抑菌作
用的研究,为溪黄草资源评价和相关产品质量控制
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 1 植物材料
供试植物经广东省中药研究所蔡岳文教授鉴定,
分别为唇形科香茶菜属的溪黄草 Rabdosia serra
(Maxim. )Hara、线纹香茶菜 R. lophanthoides(Buch-
Ham. ex. D. Don ) Hara、 纤 花 线 纹 香 茶 菜
R. lophanthoides var. graciliflora (Benth. )Hara、狭基
线纹香茶菜 R. lophanthoides var. gerardiana (Benth. )
Hara、长叶香茶菜 R. stracheyi (Benth. ex Hook. f. )
Hara、显脉香茶菜 R. nervosa (Hemsl. ) C. Y. Wu
et H. W. Li。
1. 2 供试菌种
供试 细 菌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普通变形杆菌
(Proteus vulgar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绿脓
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真菌白色念珠菌
(Candida albicans)购自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供试真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产黄
青霉(Pencicillium chrysogenum)为本实验室保藏菌
种。各菌种以试管斜面保存于 5 ℃备用。
1. 3 主要仪器
KH-5200DB型台式数控超声波清洗仪(昆山禾
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美国 Thermo 公
司)、MJP-250 型霉菌培养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MLS-3750 型高压灭菌器(SANYO 公
司)、微量移液器(Finnpipette)及 XW-80A 型漩涡混
合器(上海琪特分析仪器公司)等。
1. 4 主要试剂
甲醇、95%乙醇均为国产分析纯,卡那霉素(进
口试剂分装),均购自广州威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营养肉汤、营养琼脂、沙保氏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
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 1 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制备
2. 1. 1 乙醇提取物的制备 分别取溪黄草 6 种基原植
物的地上部分约 1 kg,剪切成 1 cm长的碎片,60 ℃
烘干,分别称取烘干的药材碎片 50 g,按 1∶10 的比
例加入 80%乙醇水溶液,室温浸泡 40 min 后,参照
文献方法[6],于 35 ℃、频率 40 kHz 超声波提取
55 min,趁热抽滤,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得到乙
醇提取物(浸膏),用 50 mL 甲醇将提取物溶解后过
滤,滤液中生药的质量浓度为 1 g·mL -1,作为醇提
物供试药液,即供试药液每 1 mL 含生药 1 g,本文
中所涉及的供试药液浓度均按此定义。
2. 1. 2 水提物的制备 同 2. 1. 1 方法,取烘干药材碎
片按 1∶10 的比例加入蒸馏水浸泡 40 min,于 35 ℃、
频率 40 kHz超声波提取 55 min,趁热抽滤,滤液用
旋转蒸发仪浓缩得到水提物(浸膏),用 50 mL 蒸馏
水将提取物溶解后过滤,滤液中生药的质量浓度为
1 g·mL -1,作为水提物供试药液。
2. 2 供试菌液的制备
供试细菌菌液:挑取在新鲜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24 h的供试菌种,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摇匀后
于 37 ℃培养 20 ~ 24 h,菌液浓度约为 108 cfu·mL -1
(用平板稀释菌落计数法测定),将此菌液用无菌
0. 9%氯化钠溶液稀释到 1. 5 × 105cfu·mL -1,备用。
供试真菌菌液:取在新鲜斜面培养基上培养5 ~
7 d 的供试菌种,加入无菌 0. 9%氯化钠溶液 2 mL,
轻轻摇晃试管,使孢子或酵母细胞充分进入 0. 9%氯
化钠溶液中,将菌液倒入无菌小烧杯内,用 0. 9%氯
化钠溶液调整至浓度为 1 × 106 ~ 6 × 106cfu·mL -1(血
球计数板测定),备用。
2. 3 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参照中国生物药品检验法操作[7],采用琼脂平
板扩散法中的菌基平板打孔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
定。将 100 μL稀释菌液与冷却至 40 ℃的营养琼脂
培养基 15 mL混合后,倒入直径为 9 cm的平皿中静
·189·
2016 年 8 月 第 18 卷 第 8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Aug. 2016 Vol. 18 No. 8
置冷凝。用无菌打孔器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打上 3 个
直径为 6 mm的孔,相邻两孔之间距离 30 mm 以上,
挑出孔内琼脂培养基,将不同浓度的供试药液滴入
孔内(每孔 30 μL),醇提物的阴性对照滴加甲醇溶
液,水提物的阴性对照滴加无菌水,阳性对照滴加
卡那霉素 0. 9%氯化钠溶液(100 mg·mL -1)。所有平
板置 37 ℃培养箱内培养 24 h 后,观察、测定抑菌
圈大小。每个处理 6 个重复,测定结果采用统计软
件 SPSS17. 0 进行数据分析。
2. 4 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的测定
取含生药 1 g·mL -1的供试药液,采用二倍稀释
法[7]对供试药液进行梯度稀释,在各稀释管中加入
100 μL浓度为 104 ~ 105 cfu·mL -1的菌悬液,混匀,
置培养箱内 37 ℃培养 24 h 后,每管吸取 100 μL 涂
布于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置培养箱内 37 ℃培养 20 ~
24 h,以平板中无供试菌落生成的最低药液浓度为
供试药液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2. 5 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中的菌基平板滤纸片法[8]
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将灭菌后的沙保氏培养
基制成平板,待充分凝固后,在培养基上滴加
100 μL稀释的供试真菌菌液并均匀涂布。灭菌滤纸
片(直径为 6 mm)在供试药液中浸泡 30 min,将含有
饱和供试药液的滤纸片取出,贴在培养基表面并轻
压使其接触良好。分别用浸渍甲醇溶液和无菌水的
滤纸片作为醇提物和水提物的阴性对照,同法贴于
培养基表面。将所有平板置培养箱内 30 ℃培养 3 ~
5 d。观察、测定抑菌圈大小。每个处理 3 个重复,
测定结果采用统计软件 SPSS 17. 0 进行数据分析。
2. 6 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采用倍比稀释法[7],将供试药液稀释成相应浓
度后,与沙保氏培养基以 1 ∶1 的比例混合,对照组
为无菌 0. 9%氯化钠溶液与沙保氏培养基以 1 ∶1 混
合。待培养基冷凝后,在培养基中央滴入浓度为
103 ~ 104cfu·mL -1的供试真菌菌液 20 μL,置培养箱
内 30 ℃培养 20 ~ 24 h,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情
况,以培养基中无供试菌落生成的最低药液浓度为
供试药液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3 结果
3. 1 不同基原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供试的 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醇提物对金黄色葡
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
杆菌生长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溪黄草
和显脉香茶菜的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
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都超过了
25 mm,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显示高度的抑制活性。而对于供试的 3 个革
兰氏阴性菌,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的乙醇提取物中,
仅有溪黄草、纤花线纹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的醇提
物对普通变形杆菌有中度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 < 0. 05);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对所有基原
植物的醇提物均不敏感(见表 1)。
表 1 不同基原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x ± s,n = 6)
受试菌
抑菌圈直径 /mm
溪黄草 线纹香茶菜
纤花线纹
香茶菜
狭基线纹
香茶菜
长叶香茶菜 显脉香茶菜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金黄色葡萄球菌 30. 0 ± 1. 0** 15. 5 ± 0. 5* 24. 5 ± 0. 3** 23. 3 ± 0. 5** 16. 7 ± 1. 0* 29. 3 ± 0. 8** 6. 3 ± 0. 2 25. 0 ± 0. 8**
表皮葡萄球菌 25. 5 ± 1. 0** 18. 3 ± 0. 5* 23. 5 ± 0. 8** 21. 5 ± 0. 8** 15. 3 ± 0. 6* 28. 7 ± 1. 0** 6. 5 ± 0. 2 21. 3 ± 0. 9**
枯草芽孢杆菌 29. 3 ± 1. 1** 14. 7 ± 1. 0* 18. 3 ± 0. 5* 15. 7 ± 0. 6* 13. 7 ± 0. 8* 26. 8 ± 0. 9** 6. 5 ± 0. 3 20. 5 ± 0. 7**
普通变形杆菌 15. 5 ± 0. 3* 10. 5 ± 0. 9 14. 0 ± 0. 3* 8. 5 ± 0. 1 11. 3 ± 0. 5 14. 5 ± 0. 3* 6. 5 ± 0. 2 21. 3 ± 0. 3**
大肠杆菌 9. 0 ± 0. 5 8. 0 ± 0. 2 7. 5 ± 0. 5 7. 0 ± 0. 3 6. 0 ± 0. 2 7. 5 ± 0. 3 7. 5 ± 0. 3 21. 5 ± 0. 2**
绿脓杆菌 8. 0 ± 0. 3 7. 5 ± 0. 6 6. 5 ± 0. 5 6. 5 ± 0. 4 6. 0 ± 0. 3 7. 5 ± 0. 5 6. 5 ± 0. 2 8. 5 ± 0. 9
注:与阴性对照相比,* P < 0. 05,**P < 0. 01。
3. 2 不同基原溪黄草水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供试的 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的水提物的抑菌结
果显示:在生药的质量浓度为 1 g·mL -1时,仅有溪
黄草、纤花线纹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对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低度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
均低于 13. 0 mm,但对其他供试菌均没有抑制作用;
·289·
2016 年 8 月 第 18 卷 第 8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Aug. 2016 Vol. 18 No. 8
而线纹香茶菜、狭基线纹香茶菜和长叶香茶菜对所
有供试菌均无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小于 6 mm。即
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的水提物均无明显抑菌作用。
3. 3 不同基原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及抑菌效果
根据抑菌活性试验结果,对有抑制作用的溪黄
草基原植物醇提物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结果显示,溪黄草和显脉香茶菜的抑菌效果最好,
其中溪黄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枯
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 0. 063、0. 125、
0. 125 g·mL -1,而长叶香茶菜的抑菌效果最差(见表
2)。
由于添加醇提物之后,试管内的溶液有浑浊,
不易观察到是否有菌生长,本研究采用平板涂布培
养的结果来判断菌的生长,所测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也是供试药液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表 2 溪黄草基原植物醇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g·mL -1
供试菌 溪黄草
线纹香
茶菜
纤花线纹
香茶菜
狭基线纹
香茶菜
长叶
香茶菜
显脉
香茶菜
金黄色葡萄球菌 0. 063 0. 250 0. 250 0. 500 0. 500 0. 125
表皮葡萄球菌 0. 125 0. 250 0. 250 0. 500 1. 000 0. 125
枯草芽孢杆菌 0. 125 0. 500 0. 500 0. 500 1. 000 0. 250
普通变形杆菌 0. 500 — 1. 000 — — 0. 500
3. 4 不同基原溪黄草的抗真菌活性
采用平板菌基滤纸片法对不同基原溪黄草的醇
提物和水提物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
不同基原的醇提物对供试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作用,其中,溪黄草、线纹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的
抑菌效果显著(P < 0. 05);而长叶香茶菜的抑菌效
果最弱(见表 3)。而不同基原溪黄草的水提物对供
试真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小于 6 mm,没有抑菌作用。
表 3 溪黄草基原植物醇提物对供试真菌的抑制作用(x ± s,n = 6)
受试菌
抑菌圈直径 /mm
溪黄草 线纹香茶菜 纤花线纹香茶菜 狭基线纹香茶菜 长叶香茶菜 显脉香茶菜 阴性对照
白色念珠菌 9. 5 ± 1. 0** 9. 3 ± 0. 5* 8. 8 ± 0. 3* 8. 5 ± 0. 5* 7. 1 ± 1. 5* 10. 2 ± 0. 8* —
酿酒酵母 10. 8 ± 1. 0** 9. 2 ± 0. 5* 9. 1 ± 0. 8* 8. 1 ± 0. 8* 6. 5 ± 0. 8* 9. 8 ± 1. 0* —
产黄青霉 9. 8 ± 1. 1** 9. 6 ± 1. 0* 8. 6 ± 0. 5 8. 6 ± 0. 6* 7. 5 ± 0. 8* 9. 8 ± 0. 9* —
注:与阴性对照相比,* P < 0. 05;—表示无抑菌作用。
3. 5 不同基原溪黄草醇提物的最小抑真菌浓度(MIC)
采用药液倍比稀释法对 3 种供试真菌的最小抑菌
浓度(MIC)进行测定,结果见表 4。结果显示,不同
基原溪黄草中,溪黄草的真菌抑制作用最强,其中对
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的 MIC 值均为 0. 125 g·mL -1,
线纹香茶菜和显脉香茶菜次之,最弱为长叶香茶菜。
表 4 溪黄草基原植物醇提物对供试真菌的
最小抑菌浓度(MIC)
/ g·mL -1
供试真菌 溪黄草
线纹
香茶菜
纤花线纹
香茶菜
狭基线纹
香茶菜
长叶
香茶菜
显脉
香茶菜
白色念珠菌 0. 125 0. 250 0. 500 0. 500 0. 500 0. 250
酿酒酵母 0. 125 0. 250 0. 500 0. 500 1. 000 0. 250
产黄青霉 0. 250 0. 500 0. 500 0. 500 0. 500 0. 500
4 讨论
溪黄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肝炎、胆囊
炎等病,但也有研究表明溪黄草具有抑菌活性[9],
而各地作为溪黄草入药的植物有近 10 种,这些植物
的化学成分可能各不相同,其药理活性可能也有差
异。溪黄草的几个基原植物都是香茶菜属植物,而
孙汉董等[10-11]对香茶菜属的研究显示,该属植物大
多含有丰富的二萜类成分,如特征性的贝壳杉烷型
二萜,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细胞毒活性。从本研
究进行的体外抑菌试验看,各不同基原的溪黄草其
抑菌作用有相似之处: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乙
醇提取部位,水提物均未表现出抑菌作用,且醇提
物对供试的革兰阳性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
革兰阴性菌则没有抑制。但各基原植物间的抑菌活
性仍有差别,其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溪黄草和显
脉香茶菜,长叶香茶菜最弱。6 种溪黄草基原植物
中,仅溪黄草乙醇提取物显示较好的抗真菌作用,
其对白色念珠菌和酿酒酵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均为 0. 125 g·mL -1,其他基原植物醇提物的抗真菌
作用都很弱,并且所有基原植物的水提物均未显示
出抗真菌作用。
显脉香茶菜也叫蓝花柴胡,其形态与溪黄草非
·389·
2016 年 8 月 第 18 卷 第 8 期 中国现代中药 Mod Chin Med Aug. 2016 Vol. 18 No. 8
常相似,其抑菌活性也与溪黄草相近。而在 《中药
大辞典》中作为溪黄草正品的基原植物———线纹香
茶菜,在本研究中显示抑菌活性很低,原因可能与
其提取物的成分有关。近年来报道的有关溪黄草化
学成分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溪黄草的不同基原植
物都有酯类、黄酮类等共有成分,但各主体成分的
含量差别很大,其中,纤花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富
含酯类和羧酸类等物质,而线纹香茶菜和狭基线纹
香茶菜中富含黄酮类物质[12]。此外,对不同基原溪
黄草中咖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13]及水溶性成
分分析结果[14]显示:溪黄草中这些成分的含量均低
于其他基原植物,然而在本研究中,溪黄草在 6 种
基原植物中显示了最好的抗菌和抗真菌活性,因此,
其活性成分可能不是上述几类,具体成分还需做进
一步分析研究。
溪黄草是多种中成药和保健品的主要原料,并
且是广东民间广泛使用的特色中药,其市场需求量
极大,但由于其基原植物多样,没有统一的质量控
制标准,其药材生产上存在质量不稳定、产品开发利
用率较低等问题。本研究对溪黄草的不同基原植物进
行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对于溪黄草的药材质量评价
和质量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提取物的成分复杂,
具体的抗菌活性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树雄,杨启存,吕红. 溪黄草的来源及混淆品的鉴别
[J].中药材,1993,16(9):24-26.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M]. 2 版.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41-3542.
[3]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60.
[4]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编委会.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二
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04-205.
[5] 陈建南,赖小平,刘念.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
商品鉴定[J].中药材,1996,19 (2):73-74.
[6] 段志芳,梁盛年,谭细雪.溪黄草黄酮的超声波法提取与
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07,36(3):232-235.
[7] 马绪荣,苏德模. 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M]. 北京:科
学出版社,2001:211-216.
[8] 王洁,唐春萍,江涛,等.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糠秕马拉
色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5,37(3):
642-645.
[9] 梁盛年,段志芳,付莉.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
性测定[J].食品科技,2003,21(12):58-60.
[10]SUN H D,HUANG S X,HAN Q B.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species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ies[J]. Natural
Product reports,2006,23:673-698.
[11]LIU X,XUE Y B,DONG K,et al. Three new 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 Isodon rubescens and their cytotoxicities[J].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2012,10 (6) :
464-470.
[12]黄冬兰,陈小康,徐永群.溪黄草四种基源植物的二维相
关红外光谱鉴别研究[J]. 光散射学报,2015,27(1):
64-68.
[13]朱德全,黄松,陈建南,等.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溪黄草咖
啡酸与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9(2):114-117.
[14]唐海明,陈建南,张扬,等. HPLC 法同时测定不同来源溪
黄草药材中 8 个水溶性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15,35(2):228-234.
(收稿日期 2015-10-16)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