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紫萁的有害生物及其治理研究



全 文 :24
文章编号
特产研究 SPe c ia lW i ld Ec o o nm ie A nim a la nd P la nt Re s~ h20 1 年第 1 期
10 1 一4 7 5 1 (20 1 )0 1
一 0 0 2 4 一 0 3
紫箕的有害生物及其治理研究
王柏泉
(湖北民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 湖北 恩施 4 5 0 0)
摘 要 : 紫莫叶部遭受病 虫危害可严重影响植株体的生物产量 , 饱子繁殖期的病虫
害则可导致其育苗失致 。 因此 , 紫莫有害生物治理是筱菜生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
环节 。 本文首次记录了紫其有害生物 8 种 。 其中有害菌 3 种 , 有害昆虫 3 种 ,有害植
物 2 种 。 记述 了紫其 白粉病 、 萦其叶蜂以及害藻等几种重要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和
治理措施 。
关键词 : 萦其 ;有害生物 ;治理
中圈分类号 : 54 13 . 18 文献标识码 : B
紫其 ( os m u dn a J’op 砚交。 hT u汕 ) , 紫其科紫其属截类植物 , 俗称猫耳威 , 旧时简称薇 。 其幼嫩叶柄采集加工便是畅销东南亚的出口创汇商品— 薇菜 。 恩施州是湖北省主要的薇菜出·口基地 , 每年出口量均在 Zo t 以上 。 主要依靠自生自灭的野生资源 , 保护性开发野生资源 , 大力
发展人工栽培薇菜基地非常迫切 。 基于此种考虑 , 我们就紫其的人工栽培技术进行了近十年
的研究`’ · 2 , , 同时对危害紫其的各种有害生物及其治理进行了调研 。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调查研究地点
紫其白粉病的调查地点包括咸丰黄金洞 (海拔 1 20 m ) , 恩施铜盆水林场 (海拔 l l o m )和
湖北 民族学院 (下简称民院 )后山 (海拔 4 70 m ) 。 防治试验在民院后山 。 紫其叶蜂调查和观察在 ,
民院后山和植物保护实验室 , 即野外定点定莞观察和室内盆栽植物养虫观察相结合 。 播抱期
各种有害生物观察和防治在民院基地和鹤峰太平 (海拔 g o m) 抱子繁殖基地的荫棚内进行 。
1
.
2 病原菌研究及统计方法
按参考文献 [ 3 ] 、 [4 ]进行 。
1
.
3 防治药荆
除 1% 硫酸铜和石硫合剂为自配 自制外 , 其它农药为市售常规药剂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有害生物种类
在野生和人工驯化栽培基地以及抱子繁殖基质上进行调查 , 共记录危害紫其的有害生物
8 种以上 , 其中有害菌物 3 种 ,有害动物 (昆虫 ) 3种 ,有害植物 2 种以上 ,详见表 1。
2
.
2 主要有害生物特征和发生规律描述
2
.
2
.
1 内丝白粉菌 (肠佣 ilof .a 。 )P 该菌为真菌门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 , 内丝白粉菌
属的一种 ,引起紫其白粉病 。 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单抱无色 ,梨形 ,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基部可
收稿日期 :2 0 0 一 1 1 一 17
作者简介 :王柏泉《1 95 一 ) ,男 ,湖北咸丰人 ,湖北民族学院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教学与特种经济植物开发研究。
DOI : 10. 16720 /j . cnki . tcyj . 2001. 01. 008
第 1期 王柏泉 :萦其的有害生物及其治理研究
见缀缩 ,单生于分生抱子梗顶端 ,属拟粉抱 ( o 奴dsP 司类型 , 分生抱子梗短而无隔。 病部表面无菌丝 ,子囊果球形 ,周生菌丝状附属丝 。 生长季不产生子囊果 ,秋后也极少产生子囊果 。
表 1 搜 茸 有 容 生 物 统 计 、 裹
种类 中文名 拉丁名
青霉菌 (属 ) 凡几叱山`姗
分类地位
子囊菌亚门
危害时期及部位
抱子萌发 ,原叶
发生程度 治理措施
丝抱科
同上
体阶段
同上
50 % 多菌灵 80
倍液喷施属曲霉菌有害物菌
内丝白
粉菌 (属 )
叶蜂
子囊菌亚门
白粉菌科 叶片
膜翅 目
鞘翅目叶甲科
简翅目
蚜科
蓝藻纲
颤藻属
叶片
叶片
+ + +
+ +
农业措施 , 5% 粉锈宁 50 倍 , 75 %
百菌清 50 倍
人工灭虫
, 叶甲类
蚜虫类 叶片 监测
有害动物
口即边山少如
代阵川
抱子萌发
原叶体阶段
同上
农业措施 ,喷施 1呱硫酸铜
人工拨除
服熊植有物害
注 :统计年限 : 19 4 一 2 0X() 年 , + 轻 、 十 十中 、 + + + 重 。 _
该病初期叶片出现不规则褪色斑 , 斑上逐渐形成白粉 , 春季多雨湿润易导致病叶腐烂 , 夏
季病斑褪至黄褐色 ,严重叶片反卷 , 干枯直至全叶枯死 。
该病每年的发病高峰期在展叶后期和仲夏两次 , 由于叶片幼嫩和多雨高湿导致第一个发
病高峰期 。 而七 、八月份高温季节适于大量病菌抱子扩散繁殖形成当年第二个高峰期 。 海拔较
高 , 遮阴差 ,管理粗放则易发生病害 。
2
.
2
.
2 霉菌类 该类病原菌发生于抱子繁殖期 , 在基质上产生霉层 , 污染基物 , 影响抱子萌
发和原叶体形成 ,致使抱子育苗失败。 主要包括青霉菌和曲霉菌两大类 。
青霉菌“ 、 n交 i il um )和曲霉菌曰护`gr 说us )均为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抱纲丝抱科真菌 。 青
霉菌分生抱子球形和卵团形 , 分生抱子梗多次分枝呈扫帚状 , 顶端着生瓶状小梗 , 分生抱子串
生其上 。 其菌落常呈浅灰 、青灰 、 深绿等色 。 曲霉菌分生抱子梗具足细胞 、 不分枝 , 小梗在其顶
端呈头状 , 圆球形分生抱子串生于放射状的小梗上 ,菌落常呈白色 ,黄色或橙黄色 。
2
.
2
.
3 有害动物 危害紫其的有害动物主要是昆虫类 , 除危害轻微的蚜虫类 、 叶甲类之外 ,
危害严重的为紫其叶峰 , 该蜂初步鉴定为旅叶蜂亚科 ( 反 la n d ir i~ ) 的一种 , 主要取食紫其幼叶 ,从展叶开始取食 ,危害期可持续一干月以上 。 初期取食呈孔洞或缺刻 , 大发生时 ,到后期可
将小叶片食光 ,仅留 1 一 2 回复叶梗 。 该叶蜂老熟幼虫体长 1 8 一 20 ~ ,深绿至浅乌色
,头黑色 ,
复眼黑色具深黑色外圈 ,体两侧具一纵贯胭体的白色气门线 ,气门黑色 ,窄距形 ,腹足 8对 。 该
虫在恩施一年一代 , 以预蛹在土中或墙缝中越冬 。 翌年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羽化 , 卵产于未展
开的紫其嫩苔拳状部的顶端 , 羽化较晚的则将卵产于已展开的幼叶端部 。 卵椭圆形 ,浅黄至黄
绿色 ,待茎苔展开时孵化 (约 5 一 7 天 a) 初孵幼虫常聚一叶片取食 ,随虫龄增长而分散危害 。 随
着虫龄的增大 , 幼虫逐渐喜食较老的叶片 , 该虫食性单一 , 经采用其它戴类植物进行食性试验
特 产 研 究 2 01 年
均未见取食 ,证明该虫仅取食紫其叶片 。
2
.
2
.
4 有害植物 有害植物主要在抱子繁殖期发生于播抱基质上 , 主要包括非目的旅类植
物和藻类 。 非目的蔗类 ,在培养基中跟紫其一样形成原叶体与幼叶 ,与目的旅类争夺养份和空
间 , 造成紫其幼苗减产 。 藻类植物主要以蓝藻纲颤藻属的颇藻 ( os icl l a勿八a erP e sn )为优势群体
t5]
,该藻营养体呈线形 ,含叶绿体 ,镜检见其两端可伸缩且可移动 。 主要发生于抱萌发至原叶体
形成期 , 大发生时在基质上产生油绿色层 , 环境和基质过湿和通风不良可引起营养体产生分
泌物或大量死亡 , 在基质上产生油黑色污物 , 污物上可形成大量细菌 , 严重污染培养基质 , 从
而导致整个紫其原叶体死亡腐烂 , 塑棚内过湿或形成水滴可加剧其危害 。 藻类危害在高湿多
雾 , 低湿阴雨较多的鹤峰太平抱子繁育基地 (海拔 g o m )发生严重 ,在民院基地 (海拔 4 70 m )未
见发生 。
2
,
3 有害生物的治理
2
.
3
.
1 白粉菌 根据紫其白粉病的发生规律 , 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治理 , 一是改善和创造良好
的紫其的生长环境 , 保持良好的湿度和遮阴环境 , 同时合理施肥 , 及时锄草 , 提高生长势 , 增强
抗病力 、 二是人冬后 , 清除地面病叶残体 , 同时向地面喷施 30 一 BS e 石硫合剂 , 以减少翌年的
侵染原 。 三是对病株用 75 % 百菌清和 5% 粉锈宁 50 倍液 ,每隔一周轮换喷施 ,效果良好 。
2
.
3
.
2 霉菌 对于霉菌类的治理重点抓住两个环节 , 一是注意基质的灭菌 、 抱子处理和用水
等方面注意严格消毒杀菌 ,避免污染 。二是当霉菌在基质上产生菌落时用 50 % 多菌灵 80 一 1 ,
0 0 倍液喷施 ,效果良好 。
2
.
3
.
3 有害动物 防治紫其叶蜂从三方面人手 , 一是在采集嫩苔时 , 将拳状部带出种植区集
中处理 , 以消灭其上的虫卵 。 二是发现有叶蜂危害时 , 利用其初孵幼虫集中取食的习性 , 摘除
有虫叶片进行人工杀灭 。三是用 so % 敌敌果畏 3 , 0 0 倍液或 40 % 乐果 2 , 00 倍液或菊脂类药
剂喷雾杀灭幼虫 。 药剂防治应抓住低龄幼虫期 ,防治效果良好 。 至于叶甲和蚜虫类 , 目前尚未
造成损失 , 可不必防治 ,但要注意监测 , 以预防其大发生 。
2
.
3
.
4 有害植物 对于非目的性旅类 , 可 以采用手工拨除的方法防治 。 而藻类的治理 , 应注
意选择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 光照条件良好 , 中 、 低海拔地方建立抱子繁育基地 , 同时注意调节
好培养棚及小塑棚内的光照 , 湿度和通风状况 。 注意不要让塑棚产生水滴 。 藻类发生后可喷施
1% 硫酸铜液有一定的效果 。 ,
3 结论与讨论
在紫其人工栽培和抱子繁殖中 , 发生危害较为严重的有害生物主要有白粉菌 、 霉菌 、 叶蜂
和藻类 ,应根据其侵害的不同时期和各自的发生规律进行综合治理 。 在生产实践中 ,应严格按
技术要求实施 , 提高经营水平 , 提高植物体的生长势 , 增强抗有害生物侵袭的能力 。 本研究由
于资料等方面的原因 ,如叶蜂的生物学习性 、 藻类的防治等方面均有待作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川 何义发 ,王柏泉 ,罗世家 . 薇菜人工栽培初深 IJ] . 特产研究 , 19 6 . 1 : 28 一 .29
【21 何义发 ,罗世家 , 王柏泉 . 薇菜抱子繁殖育苗试验初探【J] . 中国林副特产 , 199 5 . 4 : 8 一 .9
方中忿 植病研究方法 iM ] . 第三版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 98 .
邵力平 ,等 . 真菌分类学【M ]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 84 .
贾祖璋 ,贾祖珊 . 中国植物图鉴【M ]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 9 55 .
l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