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溪黄草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全 文 :No.1.2008
溪黄草(RabdosinSerae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
植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喜生于山谷明
温溪边,新鲜叶片揉碎有黄汁而得名。它是一种民
间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抗菌 、抗炎、清热护肝、化
气消痰之功效。从资料记载来看,前人的研究多集
中于医疗保健方面,在抑菌、防腐方面的研究未见
有报道。目前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污
染而致使食品腐败变质的问题日渐严重,因此,人
们很希望找到一种高效、低毒、作用广谱而经济实
用的食品防腐剂,很多学者从植物中寻找高效、安
全的活性物质作防腐剂,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
功的例子。本实验借鉴前人研究的方法,探索溪黄
草乙醇提取物对细菌及真菌的抑菌作用,了解其抗
菌方面的特点,阐明其抗菌特性,为溪黄草的综合
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也为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在食
品天然防腐剂领域中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干溪黄草:市售;大肠杆菌菌种、霉菌菌种: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实验室;营养琼脂、营养肉汤、
虎红琼脂培养基: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其他试剂:分析纯。
103型高速微细粉碎机:广州市德章机械设备有
限公司;TT500型精密电子天平:常熟双杰顺仪器
厂;DNP-916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精密实验设
备有限公司;DK-S26型电热恒温水浴锅、YX-280
型手提式压力蒸气消毒器: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
收稿日期:2007-06-28
作者简介:姚勇芳(1976—),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检测。
姚勇芳,连晓蔚,朱美娟,骆怡竹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广州 510312)
摘要:主要对溪黄草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以及抑菌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溪黄草中
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浓度为70%的乙醇,回流时间为2h,料液比1∶30。溪黄草乙醇提
取物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霉菌抑制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溪黄草;抑菌提取物;提取工艺;抑菌效果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989(2008)01-0191-03
溪黄草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及
抑菌效果的研究
StudyonbacteriostasisfromRabdosieaSeraeHaraand
theefectofrestrainingbacteria
YAOYong-fang,LIANXiao-wei,ZHUMei-juan,LUOYi-zhu
(DepartmentofFood,GuangdongIndustryTechnicalColege,Guangzhou510312)
Abstract: ThisbestcraftconditionofbacteriostasisfromRabdosieaSeraeHaraandcharacteristicofthe
extractionwerestudied.Theresearchresultswereshowedasfolows:morebacteriostasiscanbeproduced
bymeansoffolowingcondition:70%ethanol,2hours,massratiobetweenmaterialointmentand70%ethanol
1∶30;BacteriostasisofRabdosieaSeraeHarahastheinhibitingefectonthecoliandhasthelesssupp-
ressiononthemold.
Keywords:RabdosieaSeraeHara;bacteriostasis;craftofwithdrawing;efectofrestrainingbacteria
提取物与应用
191
DOI:10.13684/j.cnki.spkj.2008.01.062
No.1.2008
实验号
平皿1/
mm
平皿2/
mm
平皿3/
mm
1 1 1 3 12.9±0.713.1±0.511.1±0.5
2 2 1 1 13.5±0.513.2±0.212.7±0.6
3 3 1 2 13.9±0.213.3±0.410.9±0.7
4 1 2 2 13.1±0.913.9±0.510.9±0.6
5 2 2 3 13.6±0.413.9±0.614.1±0.1
6 3 2 1 13.1±0.612.9±0.313.3±0.2
7 1 3 1 12.6±0.612.5±0.513.0±0.8
8 2 3 2 12.1±0.713.6±0.613.0±0.6
9 3 3 3 12.0±0.813.1±0.613.0±0.5
因素
A B C
表3 L3(33)正交实验设计及其抑菌圈直径
公司;其他设备为实验室常规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溪黄草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流程
溪黄草→粉碎→溪黄草粉末→溶剂浸提(60~70℃)
→过滤→挥干浓缩→浸膏→溪黄草提取物→定容
1.2.2 最佳浸提溶剂、浸提条件的选择
1.2.2.1 溪黄草中抑菌物质最佳浸提溶剂的选择
以50%乙醇、50%丙酮、50%甲醇、50%乙醚有机
溶剂及蒸馏水作为浸提溶剂抽提溪黄草中的抑菌物
质,得到相应的溪黄草提取物后,将其定容至25mL。
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已灭菌的牛津杯放于已含大
肠杆菌的平板上,并于牛津杯中滴加上述提取液2~3
滴。每一个不同提取物的提取液都做两个平行样,
并放于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 24h。取出观察,并
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确定提取液抑菌效果最佳溶剂。
1.2.2.2 溪黄草中抑菌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的优选
根据 “1.2.2.1”的实验结果,选用最佳溶剂(即乙
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选用浓度、提取时间、液
料比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用正交表进
行实验设计优选,温度控制在60~70℃。具体见表1。
1.2.3 溪黄草乙醇提取液抑菌性质的研究
1.2.3.1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大肠杆菌的最低抑
菌浓度(MIC)测定:无菌操作下,用灭菌移液管准确
量取不同体积的溪黄草乙醇提取物溶液加入到相应
各试管液体培养基(已冷却)中,配成一系列浓度的
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系列培养基,每一系列培养基接
种 1mL(含菌量为 104~l05cfu/mL)菌悬液,每浓度重
复 3管,并做空白对照,置恒温培养箱中(36±1)℃
培养 18~24h,观察实验结果(浑浊度用 “+”表示),
以能抑制细菌(大肠杆菌)生长的最低添加量为最低抑
菌浓度(MIC)。
霉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无菌操
作下,用灭菌移液管准确量取不同体积的溪黄草乙
醇提取物溶液加入到相应的虎红培养基(已冷却至60
℃)中,配成一系列浓度的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系列培
养基。无菌操作下,用灭菌移液管吸取1mL菌悬液
(含菌量为102~l03cfu/mL)于灭菌平皿内,后倾注溪黄
草乙醇提取物系列培养基。每浓度重复3个平板,并
做空白对照,置恒温培养箱中 28℃培养 44~48h,
计算其菌落总数。以能抑制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低
添加量为最低抑菌浓度(MIC)。
1.2.3.2 大肠杆菌最低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将提
取物的浓度高于MIC(包括MIC)的各管继续培养24h,
备用。
无菌操作下,用灭菌移液管从上述继续培养的
各管中各吸取 1mL于灭菌平板上,后将冷却至 46
℃的灭菌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含菌培养皿中,并转
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待其冷却凝固后,倒置于恒
温培养箱中(36±1)℃培养 24h后观察有无菌落生长
加以判断。以仍无菌落生长的添加量为该提取物的
最低杀菌浓度(MBC)。
1.2.4 溪黄草抑菌物质的应用研究 将自然条件下变
质鲜牛奶中的混合微生物菌群接种至肉汤培养基中,
并加入一定量的溪黄草水提取物后,制成一系列含
菌溪黄草提取物肉汤培养基,后放入 37℃恒温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同时做空白对照。定时接种于固体
平板中,测定其菌落总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最佳浸提溶剂的选择
由表 2的实验数据可知,用 50%的乙醇作为浸
提剂,溪黄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
因此说明乙醇浸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从而确定乙醇为最佳的浸提溶剂。
2.2 最佳提取条件的优选
由表3的实验结果可知,5号管的抑菌圈直径均
比其他管的抑菌圈直径大,因此得知溪黄草中抑菌
物质的最佳提取条件是A2B2C3,即70%乙醇提取液作
水平
因素
乙醇浓度/%A 提取时间/hB 料液比 C
1 50 1 1∶10
2 70 2 1∶20
3 90 3 1∶30
表1 因素和水平表
滴加溶液 平皿1 平皿2
蒸馏水提取物 11.5+0.3 11.0+0.5
50%乙醇提取物 13.5+0.3 13.1+0.4
50%丙酮提取物 11.0+0.4 10.5+0.6
蒸馏水 8.9+0.3 8.8+0.6
50%甲醇提取物 10.9+0.4 10.3+0.7
50%乙醚提取物 9.0+0.3 9.3+0.4
表2 溪黄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mm)
提取物与应用
192
No. 1. 2008
为浸提剂、提取2 h、料液比为1∶30。
2.3溪黄草乙醇提取液抑菌性质的研究
2.3.1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表4说明,一定浓度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
菌有抑制作用,最低浓度为25%。
2.3.2霉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表5说明,一定浓度的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霉菌
抑菌效果不显著。
2.3.3最低杀菌(大肠杆菌)浓度(MBC)的测定
表 6说明,当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浓度达 35%
时对大肠杆菌具有杀菌作用,且随着提取物浓度的
增加,其杀菌效果越明显。
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
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不同,两者相差10%。
2.4溪黄草抑菌物质的应用研究
10%~40%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变质牛奶混合微
生物菌群生长的影响见图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溪黄草乙醇提取物浓度的
成倍增加,混合微生物菌群的菌落数也相应增加。
说明低浓度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牛奶混合微生物菌
群的抑制作用要高于高浓度溪黄草乙醇提取物,且
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也逐渐减
弱,菌落数不断增加。
3 结论
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
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2 h。
一定浓度的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具有
良好的抗菌活性,在浓度25%时有抑菌效果;而且,
其抑菌活性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在浓度
为 35%时出现杀菌现象。而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真
菌类的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未有明显体现。
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对变质牛奶混合微生物菌群
生长的影响中发现,低浓度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抑
菌效果要优于高浓度溪黄草乙醇提取物,具体原因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钱建亚,刘栋,李彩,等.甘薯紫色素性质研究[J].食品科
学,2003,(9):38-41
[2]肖树雄,黄诺嘉,林伟忠,等.溪黄草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0,31(12):950-951
[3]梁盛年,段志芳,付莉.溪黄草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
性测定[J].食品科技,2003,(12)
[4]丁利君,周燕芳,林楠.溪黄草中黄酮类物质提取及对羟
自由基清除作用[J].科研开发,2004,20(3)
[5]战宇,宁正祥.溪黄草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J].食品工业
科技,2003,24(10)
[6]李广义,宋万志,季庆义,等.溪黄草二萜成分的研究[J].中
药通报,1984,9(5):29
[7]江德安,肖前青.乙醇提取银杏叶黄酮方法的研究[J].技
术开发,2005,19(1)
[8]盛建国,黄东余.银杏叶提取工艺及其抑菌性能探讨[J].
研究与探讨,2005,26(1)
管号
营养肉汤中的现象(混浊度)
10% 15% 20% 25% 30% 35% 40%空白
试管1 +++ ++ + - - - - ++++
试管2 +++ ++ + - - - - ++++
试管3 +++ ++ + - - - - ++++
表4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乙醇提取物
培养基/%
菌落数/(cfu/mL)菌落总数/
(cfu/mL)平皿1平皿2平皿3 平均数
10 20 22 18 20 200
20 29 27 19 25 250
30 17 18 21 19 190
40 17 20 21 19 190
50 17 19 23 20 200
空白 22 220
表5 霉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乙醇提取物培
养基浓度/%
菌落数/(cfu/mL)菌落总数
/(cfu/mL)平皿1平皿2 平皿3 平均
25 37 29 34 33 3300
30 4 4 3 3 400
35 0 0 0 0 <10
40 0 0 0 0 <10
空白 280 280
表6 大肠杆菌MBC的测定
图1 溪黄草乙醇提取物
对变质牛奶混合微生物菌群生长曲线的影响
提取物与应用
《食品科技》2008年每册15元,全年180元
订阅热线: 010-67913893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