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溪黄草药材的质量研究
李楚源 , 邓乔华 , 梁敬仪 , 梁惠瑜 , 黄 琳 , 徐友阳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 广东 广州 510515)
摘 要:目的 对本公司溪黄草生产基地生产的溪黄草药材进行质量研究 , 为正确评价溪黄草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溪
黄草性状 、 鉴别 、 水分 、 浸出物 、 总灰分进行检验 ,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测定溪黄草药材熊果酸的含量。结果 不同批
次的药材样品 , 熊果酸含量差异较大;溪黄草叶浸出物较高 , 茎浸出物较低。结论 溪黄草以叶多者为佳 , 溪黄草质量标准有待进
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溪黄草;质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610 (2009)05-0063-06
QualityStudyofCrudeDrugof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
LIChu-yuan, DENGQiao-hua, LIANGJing-yi, LIANGHui-yu, HUANGLin, XUYou-yang
(HutchisonWhampoaGuangzhouBaiyunshan, ChineseMedicineCompanyLimited, Guangzhou, Guangdong5105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qualityofthecrudedrugof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fromourproduction
basecultivating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 andtoprovidetheoreticalbasisforcorrectevaluationofqualityofal
crudedrugof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MethodsCharacters, identification, moisturecontent, extract, totalash
contentof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weredetected.ThecontentsofursolicacidweredeterminedbyHPLC.
ResultsTherewasgreatdiferenceofcontentsofursolicacidamongdiferentbatchesof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
ConclusionQualityof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withmoreleavesisbeter, andthequalitystanderofHerbraIsodonis
Lophanthoidisneedsfurtherstudy.
Keywords:HerbraIsodonisLophanthoidis;quality;study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 (编号:2007Z1-E5036)
作者简介:李楚源 , 高级工程师 , Tel:020-87200899, E-mail:lichuyuan@813zy.com
通迅作者:邓乔华 , 高级制药工程师 , 执业中药师 , Tel:020-87100393, E-maildengqiaohua@813zy.com
溪黄草为唇形科线纹香茶菜 [ Isodonlophanthoides
(Buch.-Ham.exD.Do)H.Hara.] 的干燥地上部
分 [ 1] 。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 , 叶片下面满布黄红
色腺点 , 新鲜叶片揉碎有棕黄色液汁 , 能把手指染黄
而得名 。具有清热利湿 、 退黄祛湿 、 凉血散瘀的功
效 , 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胆囊炎 、 痢疾 、
肠炎等病症 , 是我国南方地区治疗乙型肝炎的常用草
药 [ 2] 。溪黄草虽在南方使用广泛 , 但 《中国药典 》 历
版均未收载 , 《广东中药材标准》 2004年版收载有溪
黄草 , 只包括性状 、 显微和薄层鉴别 , 本文对溪黄草
性状 、 药材粉末显微鉴别 、水分 、总灰分 、 浸出物及
熊果酸含量测定进行了系列研究 , 以期为溪黄草质量
标准的建立及溪黄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
1 性状鉴别
1.1 样品来源与鉴定
本实验用样品来源于广东清远及台山溪黄草生产
基地 , 经华南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鉴定中心主任叶华
谷教授鉴定为纤花香茶菜。
1.2 性状特征
本品茎呈方柱形 , 有对生分枝 , 长 40~ 80cm, 一
般长至 60 cm左右 , 直径 0.2~ 0.7 cm;表面棕褐色 ,
具柔毛及腺点;质脆 , 断面黄白色 , 髓部有时中空;
叶对生 , 有柄 , 多皱缩 , 纸质 , 易破碎 , 完整者展平后
呈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 , 长 5~8.5cm, 宽 1.5~3.5cm;
先端渐尖 , 基部楔形 , 边缘具圆齿或粗锯齿;上面微
粗糙至近无毛 , 下面脉上微粗糙 , 上下表面满布红褐
色腺点 , 干后常带红褐色。水浸后以手揉之 , 手指可
被染成黄色 。老株少见 , 老枝常见枝顶有圆锥花序 ,
花枝苞叶卵形 , 下部的叶状较小 , 上部的苞片状 , 无
柄 , 被毛与茎叶同;花冠粉红色或白色 , 花冠 2唇
形。气微 , 味微甘 、微苦。
63
· 2009年 5月第 19卷第 5期 · 今日药学
2 粉末显微鉴别
2.1 仪器与方法
显微镜 OLYMPUSBX41。显微片的制备:供试品
粉末过 4号筛 , 挑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 , 滴加水合
氯醛试液 2 ~ 3滴 , 盖上盖玻片 , 取供试品显微片于
显微镜下观察 , 即得。
2.2 结果
2.2.1 粉末显微特征图精选
图 1 供试品的导管 1
图 2 供试品的导管 2
图 3 供试品的导管 3
图 4 供试品的导管 4
图 5 供试品的导管 5
图 6 供试品的导管 6
图 7 供试品的表皮细胞 1
图 8 供试品的表皮细胞 2
64
PharmacyToday· 2009 5 Vol.19No.5·
图 9 供试品的表皮细胞 3
图 10 供试品的薄壁细胞 1
图 11 供试品的薄壁细胞 2
图 12 供试品的非腺毛 1
图 13 供试品的腺鳞 1
图 14 供试品的腺毛 1
图 15 供试品的非腺毛 2
图 16 供试品的分泌道 1
2.2.2 溪黄草粉末显微特征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 、 多
边形或不规则形 , 垂周壁平直或呈波状弯曲。薄壁细胞
类方形 、多边形或不规则形 , 有的细胞含棕色块状物。
导管多见 , 具螺纹 、梯状网纹 、梯纹和具缘纹孔导管 ,
有的导管内含棕色块状物。非腺毛 1 ~ 9个细胞;腺鳞
红褐色 , 头部扁球形 , 直径 40 ~ 60 μm, 由 4 ~ 8个细
胞组成;小腺毛类圆形 , 表面具细密断续条纹。分泌道
多已破碎 , 分泌细胞中含棕色分泌物。
3 薄层鉴别
3.1 试验材料
试剂:硅胶 G(批号 051007), 自制板规格
10 mm×20 mm, 厚度 0.5 mm;其他所用试剂为分析
纯。对照药材:溪黄草对照药材 (批号 121488 -
65
· 2009年 5月第 19卷第 5期 · 今日药学
200501), 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3.2 方法
照 《广东中药材标准 》 2004年版溪黄草项下薄
层层析法 。
3.3 结果
11批样品 (自编批号)薄层层析图 (图 17)如下:
图 17 11批溪黄草药材薄层色谱图
点样顺序:1.对照药材;2~ 7:01~ 06供试品;
8.对照药材;9~ 13:07~ 11供试品;14.对照药材
4 水分 、 总灰分 、 浸出物检查
4.1 方法
水分按 《中国药典 》 2005年版一部附录 Ⅸ н
“水分测定法 ” 第一法 (烘干法)测定;总灰分按
《中国药典 》 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 K“总灰分测定法 ”
测定;浸出物按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附录 Ⅹ
A“热浸法 ” 测定 , 用 70%乙醇作溶剂 。
4.2 结果
11批样品水分 、总灰分及浸出物的检查结果 (自
编批号)见表 1、表 2。
表 1 11批溪黄草样品水分 、 总灰分和浸出物测定结果
批次 产地 水分(%)
总灰分
(%)
浸出物
(%)
01 台山 8.0 8.4 13.9
02 清远 6.8 7.6 29.0
03 清远 7.4 7.0 22.2
04 清远 7.2 6.9 26.6
05 清远 7.2 4.9 21.5
06 台山 12.5 7.4 25.4
07 清远 10.5 4.9 14.3
08 台山 9.3 3.6 17.4
09 台山 11.0 4.0 25.9
10 台山 9.7 5.2 21.5
11 台山 9.1 2.5 20.7
平均值 9.0 5.7 21.7
表 2 5批溪黄草茎 、 叶浸出物结果
自编批号 水份 (%)茎 叶
浸出物 (%)
茎 叶
浸出物%
茎 +叶
07 10.7 11.0 13.1 24.4 13.8
08 10.1 11.3 14.8 22.0 17.0
09 10.5 10.8 18.1 28.2 25.6
10 9.9 10.6 16.7 27.3 21.5
11 10.1 10.6 18.8 27.8 20.8
5 溪黄草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5.1 测定方法
5.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 PhenomenexKromasilC18
(4.6 mm×250mm×5 μm);检测波长为 210 nm, 流
速为 0.5ml/min。
5.1.2流动相的选择 经摸索以 0.1%磷酸溶液 -甲
醇 (10∶90)为流动相 , 流速为 0.5 ml/min时 , 供试
品中的熊果酸达到与其他峰分离度较好 , 峰形对称 ,
保留时间适中 (约 26 min)。
5.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熊果酸对照品
适量 , 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 30 μg的溶液 , 即得。
5.1.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溪黄草药材粉末 (过 40
目筛)约 1 g, 精密称定 , 置索氏提取器中 , 加乙醚
50ml, 提取 5h, 提取液挥干 , 残渣用甲醇分次溶解 ,
转移至 10ml量瓶中 , 加甲醇至刻度 , 摇匀 , 即得。
66
PharmacyToday· 2009 5 Vol.19No.5·
5.1.5 线性关系的考察 以熊果酸对照品溶液
(29.5 μg/ml)分别进样 2、 5、 10、 20、 30、 40 μl,
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 , 以峰面积为横坐标 X, 熊果酸
进样量 (μg)为纵坐标 Y, 绘制标准曲线 , 得到回归
方程:Y=0.0625X+0.0119, r=0.9999。结果表明
熊果酸在 0.059~ 1.18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
线性关系。
5.1.6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 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 重复测定 6次 , 计算精密度 , 相对
标准差 (RSD) =0.3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5.1.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 , 按供试品制备
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 自制备后 , 于 0、 2、 4、 6、 8、
12 h分别进样 10 μl, 测定其峰面积 , 结果其 RSD=
1.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 12小时内基本稳定 。
5.1.8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 , 按供试品制备
方法制备 6份供试品溶液 , 按含量测定项下操作 , 结
果平均含量为 0.228mg/g, RSD=2.6%。结果表明本
含量测定方法重复性良好。
5.1.9 回收率试验 取同批已知熊果酸含量的供试品
(熊果酸含量 0.228mg/g)共 6份 , 每份取样量为供试品
取样量 (1 g)的 50%, 精密称定。按当前取样含量约
1∶1精密加入熊果酸对照品 (30.2μg/ml×5ml), 按含量
测定方法测定 , 计算回收率。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
102.5%, RSD=2.1%。结果见表 3, 图 18, 图 19。
表 3 不同取样量样品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
取样量
(g)
样品中熊果酸量
(mg)
加入熊果酸量
(mg)
测得熊果酸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收率
(%)
RSD
(%)
0.5164 0.1177 0.151 0.276 104.8
0.5028 0.1146 0.151 0.269 102.1
0.5196 0.1185 0.151 0.276 104.1 102.5 2.1
0.4936 0.1125 0.151 0.264 100.5
0.5065 0.1155 0.151 0.273 104.1
0.4954 0.1130 0.151 0.263 99.5
图 18 熊果酸对照品 HPLC图
图 19 供试品 (批号 08)HPLC图
5.2 样品测定结果
取样品 10批 , 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见表 4。
表 4 10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 平均值 (mg/g)(按干燥品计算)
01 0.761
02 0.570
03 0.877
04 0.686
05 0.923
06 0.801
07 0.422
08 0.252
09 0.330
10 0.515
6 讨论
溪黄草粉末显微鉴别可见红褐色腺鳞 , 分泌道碎
片含棕黄色或棕红色分泌物 , 有些薄壁细胞含棕黄色
块状物 , 正是这些分泌物把手指染黄。其他混淆品新
鲜叶片揉碎或干品用水湿润后用手揉搓均没有棕黄色
液汁 , 不能把手指染黄。传统经验鉴别———新鲜叶片
或干品用水湿润后用手揉搓 , 可把手指染黄 。实验表
明 , 这一传统经验仍应是溪黄草最重要的鉴别特征。
溪黄草叶浸出物较高 , 茎浸出物较低 , 结果表明 , 溪
67
· 2009年 5月第 19卷第 5期 · 今日药学
黄草药材以叶多者为佳。
11批溪黄草药材总灰分检查结果表明 , 总灰分测
定值在 2.5~ 8.4范围内 , 均 <9%, 所以不必再检查
酸不溶性灰分。
溪黄草水分 、总灰分 、 浸出物及熊果酸的检测结
果为下一步制定溪黄草质量标准及质量评价指标提供
了理论依据。溪黄草最佳采收期与加工贮藏技术及质
量等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
(收稿日期:2009-03-10)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东:
广东科技出版社 , 2004.204.
2吴剑峰.溪黄草的研究综述.时珍国医国药 , 2003, 14
(8):498.
3陈建南 , 赖小平 , 刘念.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
商品鉴定.中药材 , 1996, 19 (2):73.
4孟艳辉.溪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 , 1999, 30
(10):731.
5赖小平 , 陈林姣 , 陈建南 , 等.广东溪黄草类生药的叶表
皮显微鉴别和扫描电镜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1996, 13 (3):83-85.
6陈建南 , 蒋东旭 , 赵爱国 , 等.溪黄草药材的显微鉴别
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6, 23 (1):52-55.
7吴剑峰 , 刘斌 , 祝晨蔯 , 等.溪黄草中 2а-羟基熊果酸
的提取方法研究.中成药 , 2004, 26 (6):499.
8吴剑峰 , 刘斌 , 祝晨蔯 , 等.不同施肥区域溪黄草中
2а-羟基熊果酸含量的比较.药学进展 , 2004, 28 (7):
318.
9吴剑峰 , 刘斌 , 祝晨蔯 , 等.不同种植基地的溪黄草茎 、
叶及全草 2а-羟基熊果酸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学杂志 ,
2004, 39 (7):50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上接第 10页)
的正常生理活动 , 易造成泻药依赖性便秘 , 使治疗更
加困难 。 《伤寒论 》 中的麻仁丸是治疗便秘的经典方
剂 , 以润肠行气为主要功效 , 这 9篇文献中有 5篇应
用方剂中都含有性味平和 , 质润多脂的果仁类中药 ,
特别是麻子仁 、 郁李仁 、 桃仁应用最多 , 也都与理气
药配伍使用 , 治疗效果显著 。笔者长期应用麻仁丸加
减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 , 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中医
药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疗效肯定 , 副作用少 , 价格
便宜 , 值得临床推广 。随着社会进步 , 生活节奏加
快 , 病人对中药方剂有更高的要求 , 中成药以服用方
便 , 体现其优势。目前治疗便秘有许多中成药制剂 ,
都有一定疗效 , 如麻仁软胶囊是一种利用中医古方通
过先进工艺提炼制成的中药制剂 , 具有调理温和 , 润
肠通便作用 , 通过临床验证 , 可以常规用于肛肠科术
后防治术后便秘。目前 , 中医防治术后便秘还存在很
多的不足 , 形成机制 、 辨证分型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中医药治疗效果明显 , 应用前景广阔 , 还需要更深入
的研究开发。
(收稿日期:2009-01-19)
参考文献
1李国栋 , 寇玉明.肛肠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1996.81.
2张东铭.痔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4.206.
3杜士梅.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性痔瘘术后便秘的体
会.光明中医 , 2005, 20 (5):66.
4韩丽君 , 任建国 , 刘金梅 , 等.痔康合剂治疗混合痔术后
合并虚证便秘 36例疗效观察.山西中医学院报 , 2003, 4
(1):30-31.
5周毅.当归郁李仁汤加减治疗肛门病术后便秘.大肠肛门
病外科杂志 , 2003, 9 (4):269.
6张学义 , 舒依 , 徐伟 , 等.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治疗.中国
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 2003, 9 (3):182.
7王美平.大黄金银花泡服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 200例.中
国肛肠病杂志 , 2006, 26 (1):59.
8王华.口服麻仁丸加中药熏洗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中国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 2005, 12 (10):46.
9彭兵.润通茶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 80例.安徽中医学院
学报 , 2008, 27 (2):10-11.
10黄如华 , 邓正明.五仁汤加昧治疗肛门病术后便秘 65
例.福建中医药 , 2005, 36(5):40-41.
11蔡而玮 , 游志华.增液汤加味治疗Ⅲ期混合痔术后便 56
例.福建中医药 , 2007, 38 (5):7-8.
68
PharmacyToday· 2009 5 Vol.19N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