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岗松的研究进展



全 文 :文章编号:1006 - 1126 - 2013 (1) - 0038 - 05
岗 松 的 研 究 进 展
收稿日期:2012 - 11 - 06
基金项目:广西林业科技项目 (桂林科字〔2012〕6 号)
作者简介:李开祥 (1972—)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经济林育种与栽培研究。
李开祥,梁晓静,韦晓娟,黄 剑,梁文汇
(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 国家林业局八角肉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宁 530002)
摘 要:岗松 (Baeckea frutescen)属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是传统的药用、香料植物,对岗松生物学特性、地
理分布、资源培育、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岗松;地理分布;栽培;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中图分类号:S791;S567. 19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n Baeckea frutescen
LI Kai-xiang,LIANG Xiao-jing,WEI Xiao-juan,HUANG Jian,LIANG Wen-hui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Reseach
center of Anise & cinnamon Technology,SFA,Nanning 530002,China)
Abstract:Baeckea frutescen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plant which belongs to the Myrtle family. The re-
search progress 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geographic distribution,cultivation,chemical ingredient,bi-
ological activit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Baeckea frutescen was reviewed comprehensively.
Key words:Baeckea frutescens;distribution;cultivation;chemical ingredient;biological activity
岗松 (Baeckea frutescen)属桃金娘科 (Myrta-
ceae)岗松属 (Baeckea)植物,岗松又称扫把枝、
铁扫把、石松草,香柴等。我国岗松属植物仅岗
松一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
浙江、江西等省区,是常用的民间草药,全株均
可入药,具有清热利尿、杀虫止痒的功效[1 - 4],岗
松燃烧值高,是理想的薪材。目前,岗松主要为
天然公布的野生资源,仍无人工培育,随着人们
对岗松需求的日益增长,势必造成该资源的枯竭,
如何保护和繁衍岗松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及利用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岗松生物
学特性、地理分布、资源培育、化学成分、生物
活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和
分析,以期为该植物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
科学依据。
1 生物学特性与地理分布
1. 1 生物学特性
常绿灌木,高可达 2 m 左右。树皮为赤褐色,
小枝对生,向上开展。叶对生,条形或条状锥形,
顶端急尖,上面有槽,下面隆起,具短柄。两性
花,黄白色,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 2 ~ 3 mm,基
部有两个小苞片,萼筒钟状,裂片 5,膜质,三角
形,宿存,花瓣 5,椭圆形,雄蕊 8 ~ 10 枚,短于
花瓣,子房下位,3 室,每室有 2 个胚珠。花期为
4 ~ 5 月,开花不整齐,下部先开,上部后开,先
开先成熟,后开后成熟或不成熟。果实为蒴果,
很小,上部开裂,种子有角,成熟期为 8 ~
第 42 卷 第 1 期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Vol. 42 No. 1
2013 年 3 月 Guangxi Forestry Science Mar. 2013
9 月[5 - 6]。
1. 2 地理分布及生态适应性
岗松是大洋洲植物区系成分,喜热耐寒,分
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越南、菲律
宾等地[7 - 12],向北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
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区。李振基[13]根据岗松群
落组成、生态环境因素将中国的岗松分布区分为 3
个亚区,分别为南部分布亚区、中部分布亚区和
北部分布亚区。
南部分布亚区包括我国东部的热带季雨林、
雨林亚区域,包括惠来、陆丰、中山、阳春、玉
林、南宁、凭祥一线以南地区,岗松在这一亚区
分布普遍,山地、丘陵、台地、沙滩和沼泽地上
都能见到。中部分布区位于南部分布区以北,广
西百色、柳州、贺县南部、广东怀集、清远、龙
川、梅县至福建永定、莆田、福州、连江一线以
南。在中部分布亚区,广西钙质土地和福建沿海
地区土壤鲜有分布,而广东地区分布普遍,组成
的群落中以岗松、桃金娘 (Rhodomyrius tomento-
sa)、山芝麻 (Helipterum angustifolia)、鹧鸪草
(Eriachne Pallescens)等植物为主。北部分布亚区
即广西天峨、罗城、桂林、广东乳源、韶关、江
西龙南、永丰、福建长汀、连城至浙江平阳、乐
清一线以南,岗松多分布在南向上坡和丘脊上,
群落中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is)较多,鹧鸪草
和桃金娘分布较少。
岗松的垂直分布高度受纬度的影响较大,由
南向北,岗松的分布高度降低,在南部分布区的
台地、丘陵、海拔高达 1 000 m 的山地南坡,均有
岗松的分布,北纬 25°一带,岗松的分布高度可达
600 m,而在北纬 27° ~ 28°,岗松的分布则明显局
限于 200 ~ 300 m的南坡。
影响岗松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岗松喜热,
耐高温,普遍分布在热带平地、丘陵,可在年均
温 23℃ (海南三亚)、最热月均温 29. 7℃ (江西
于都)、极端最高温 42℃ (广东韶关)的条件下正
常存活;岗松分布的北界 (赣江以西部分)与我
国太阳辐射量总 46. 05 J /m2 年等值线,此线以北
无岗松分布,尽管土壤和水分相似,这说明岗松
的生长对光照的要求比较严格。岗松通常分布在
雨水充足的地方[14],降水量超过 1 400 mm,沿海
一带多超过 2 000 mm;岗松分布地段上,土壤类
型有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
壤、沼泽土等[15 - 16],岗松对土壤的条件要求不严,
是一种酸性指示植物。
岗松的抗旱性和抗瘠性强,是高丘陡坡侵蚀
区的先锋树种之一[17]。其叶小条形,表皮光亮有
利反射强光照和减少蒸腾;根系发达,主根粗大
且长,地下部分重于地上部分,有利于对水分和
养分的吸收、贮存;花期长致结果的成熟期不同,
以适应于恶劣环境下种子扩繁;萌发再生能力强,
耐割。
2 资源培育
根据文献资料,目前国内外用于开发利用的
岗松资源全部来自天然分布的林分,主要通过天
然更新和萌芽更新的方式生长于各个产地,人工
驯化栽培研究及生产仍为空白,苗木繁育方面的
研究亦不多[6,18 - 19]。
2. 1 有性繁殖
岗松种子细小,直径只有 0. 2 mm。岗松花期
长,结实量多,种子更新能力较强,岗松种子适
宜随采随播,发芽时间为 10 ~ 15 天,幼苗细弱,
应覆盖薄膜,搭设荫棚,待苗木长到 1 ~ 2 cm 时,
再移植到营养钵中,7 ~ 8 cm 时即可出圃栽植[6]。
赵海鹄等[18]对岗松种子发芽的条件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影响岗松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是温度
和湿度,25 ~ 30℃是植物发芽的最适温度,在此温
度范围内,岗松种子发芽较快,为 7 天,发芽持续
时间最短,20 ~ 24 天,且在土壤渍水状态下,也
能正常发芽和生长,表明岗松在萌发期和幼苗期
较耐水湿。种子在不同的基质中,发芽情况不同,
在黄心土与 1 /2 黄心土 + 1 /2 细沙 2 种基质中发芽
率较高,发芽较整齐,其中黄心土 + 细沙可增强
基质的通透性,更利于幼苗根系生长,提高成活
率。分别用激素 NAA、IBA、ABT6 处理岗松种子,
这些激素未对种子萌发起到作用。
2. 2 无性繁殖
目前,岗松的无性繁殖主要是扦插繁殖方面
的研究。赵海鹄[19]采用河沙和黄心土进行扦插,
结果表明,黄心土扦插的成活率显著高于河沙,
且根系粗壮,侧根发达。不同生根剂对岗松扦插
生根率影响不同,用 IBA 处理的插条生根率最高,
为 92. 3%,ABT6 处理的插条生根率为 89. 0%,且
生根、抽芽较 IBA慢,生根率最小的处理是 NAA,
仅为 75%。通过 IBA 不同浓度和处理方法的比较
试验,发现低浓度的试剂采用浸泡的方法,高浓
度的试剂采用蘸根的方法均可促进岗松扦插生根,
成活后插条抽梢生长快。夏季是岗松扦插的最适
季节,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插条生根。
93第 1 期 李开祥,梁晓静,韦晓娟,等:岗松的研究进展
3 化学成分
岗松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对岗松
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类化合物、萜类
化合物、酚酸、氨基酸等方面[20]。
Spoelstra 用经典分析方法鉴定了 9 种化合物,
分别为蒎烯、1,8 -桉叶素、香芹酮、芳樟醇、柠
檬烯、龙脑、橙花醇、榄香醇、丁香[21]。纪晓多
等[22 - 25]使用 GC - MS分离鉴定了 19 种化合物,其
中,3 个单萜烯:α -蒎烯 (α - pinene)、对伞花
烃 (p - cymene)和柠檬烯 (limonene) ;8 个含氧
单萜化合物:芳樟醇 (linalool)、4 -萜品烯醇 (4
- terpinenol )、橙花醇 (nerol )、龙脑 (dorne-
ol)、香苇醇 (trans - carveol)、桉树脑 (1,8 -
cineol)、香芹酮 (d - carvone)、桃金娘烯醛 (
myrtenal) ;4 个半萜:丁香烯 (caryophyllene)、
菖蒲烯 (cadlamenene)、胡椒烯 (α - copaene)、
愈创 (guaiazulene) ;3 个含氧倍半萜化合物:杜
松醇 (δ - cadinol)、西岗醇 (occidentalol )、榄
香醇 (elemol) ;1 个酚类化合物:百里香酚 (thy-
mol)。沈美英等[27]用 GC - MS - DC 毛细柱分离鉴
定了 14 种化合物,分别为 α - 侧柏烯 (α - thu-
jene)、α -蒎烯 (α - pinene)、β -蒎烯 (β - pi-
nene)、间 -聚伞花素 (m - cymene )、桉叶素
(cineole)、4 -蒈烯 (4 - carene )、氧化芳樟醇
(linalool oxide)、α -松油烯 (α - terpinene)、芳
樟醇 (linalool)、萜品 - 4 -醇 (terpineol - 4)、α
-松油醇 (α - terpineol)、长叶烯 (longifolene)、
α - 石竹烯 (caryophyllene )、α - 草烯 (α -
hunulene ) ,认为岗松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桉叶
素和松油醇,新鲜岗松芳香气味源于芳樟醇。刘
布鸣等[27 - 28]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分析技术、
薄层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岗松油化学成分
进行分析鉴定,从岗松油中分离出 50 多个组分,
确认了其中 38 种成分,并建立了岗松油化学成分
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确定 12 个色谱峰为共有峰,
以鉴别岗松油的质量。
Yasuo Fujimoto等[29]从岗松枝叶的乙醇提取物
中,纯化分离得到 3 种新的间苯三酚衍生物;Mit-
suko等[30]从岗松枝叶用乙醇超声波提取,通过高
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 3 个新的黄烷酮衍生物。牙启
康等[31]从岗松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组分中分离出
7 个化合物,鉴定化学结构为:白桦脂酸、齐墩果
酸、没食子酸乙酯、5 -羟基 - 6 -甲基 - 7 -甲氧
基 -二氢黄酮、5 -羟基 - 7 -甲氧基 - 8 -甲基二
氢黄酮、5 -羟基 - 7 -甲氧基 - 2 -异丙基色原酮、
β -谷甾醇。卢文杰等[32]研究岗松化学成分,采用
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
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
构,分离并鉴定了 8 个化合物,其中,1,3 -二羟
基 - 2 - (2 -甲基丙酰基) - 5 -甲氧基 - 6 -甲
基苯首次从岗松中分离得到。近几年,分别建立
了岗松中芳樟醇、槲皮素及杨梅素等化学成分含
量测定方法,为岗松油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
考[33 - 35]。刘布鸣等[28]用氨基酸分析仪和液相色谱
仪,对岗松中氨基酸和维生素 E 成分进行分析,
鉴定出 18 种氨基酸成分,且部分氨基酸和维生素
E主要以结合态存在。
周丽珠等[36]通过对广西主要分布的岗松油进
行初步研究分析表明,不同产地、不同季节岗松
油的得率和成分含量均有明显差异,桂南地区如
广西钦州、合浦地区岗松含油率较其他地区高,且
岗松油中芳樟醇、松油醇、桉叶素含量高。不同
季节岗松得油率和成分得出,岗松的最佳采收时
间是秋季。影响岗松油主要成分及得率的因素除
了地理环境、季节等因素外,科学的种植和有效的
管理也是影响的因素。
4 药理作用
岗松带花果的枝叶蒸馏得到的挥发油,为岗
松油。岗松油是广西地方常用的中药材,收载于
《广西中药材标准》,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之
功效,用于皮肤湿疹、瘙痒、淋病、疥疮、滴虫
性阴道炎、脚癣等症。上世纪 80 年代初,相正心
等在筛选抗肝炎药物时发现,岗松油对化学性小
鼠肝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巴豆油引起的小
鼠耳部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37]。周军等[38]探讨
了岗松油对治疗阴道炎的药理作用,结果表明,
岗松油能显著提高豚鼠对组织胺的致痒阈,能显
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原发病变和继发病变,
体外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短小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
明显的抑菌作用,在体外能杀灭阴道毛滴虫,岗
松油具有明显的抗炎、止痒、抑菌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对岗松的药理研究多集中在岗松油方面。
李燕婧等[39]分别对岗松枝叶和根茎水提物和醇提
物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水提物研究结果表明,
岗松枝叶和根茎水提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
中对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福氏志贺氏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岗松枝叶和根茎醇
0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42 卷
提物具有抗炎、抑菌、镇痛、抗过敏、增强免疫、
保肝、退黄等药理作用,且醇提物毒性很小[40]。
周智等[41]报道岗松油一般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作
用,结果显示,岗松油在皮肤给药试验剂量范围
内,对小鼠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麻醉
猫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无明显的影响;岗松
油经口给药对小鼠的毒性属于中等,LD50 为 4. 84
mL / kg (95%可信限为 3. 93 ~ 6. 48 ml / kg)。除
了抑菌性,研究人员还发现岗松提取物有抑制 NO
毒性的作用[42]。Kamiya[43]研究指出,岗松叶片提
取物对重金属铜有着明显的解毒效果。有关岗松
的药理研究目前还不是很深入,其药用成分的作
用机理仍有待进一步阐明。
5 产品开发研究
目前,已有一些岗松产品上市,如以岗松为
主要原料的肤阴洁、复方黄松洗液、银胡感冒散
系列产品,以花园系列为主的岗松篱笆、岗松藤
编是纯天然无污染手工制作的环保产品。岗松油
除主要应用在医药方面外,还可开发为香精香料,
应用于香料工业和轻化工等领域。李守亮[4]以岗
松精油为主原料发明了一种防蚊轻工产品,并申
请了“一种香型驱蚊贴”的专利。随着芳香精油
水疗 (SPA)香熏日益在美容行业的走俏,岗松精
油也受到了许多化妆品公司的青睐。
6 展望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岗松的研究多集中在岗
松油药用化学成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方面[44 - 45],
对其植物学特征、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不多,还
没有形成繁育、栽培等资源培育技术体系。由于
天然岗松资源逐渐匮乏,严重影响了岗松的开发
利用和产业化进程,人工栽培将是解决资源供应
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岗松进行资源调查、收集
并建立种质资源圃,开展岗松资源培育、繁殖技
术研究,为岗松苗木生产和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对这一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广西中药材标准[M]. 南宁: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戴斌,周丽娜,丘翠嫦 . 瑶药“扑老中”(岗松根)的生药
学研究[J]. 广西中医药,1995,18 (6) :42 - 4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 中华本草[M]. 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李守亮 . 一种香型驱蚊贴[P]. 公开专利号:
CN27427622005.
[5]冯蔚稌 . 水土保持植物 -岗松(桃金娘科) [J]. 中国水
土保持,1986(3) :23.
[6]邓恢 . 岗松生长特性及播种育苗技术[J]. 林业科技开
发,2004,18(6) :64 - 65.
[7]Bean A. A revision of Baeckea (Myrtaceae)in eastern Aus-
tralia,Malesia and south-east Asia[J]. Telopea,1997,7:
245 - 268.
[8]Foucault B. Contributions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ecological
and phytosociological affinities of Nepenthes in Malaysia
[J]. Acta Botanica Gallica,2000,147:111 - 115.
[9]Chau K,Lo W K. The Pinus scrub community as an indicator
of soils in Hong Kong[J]. Plant and Soil,1980,56:243 -
254.
[10]Gunawan-Puteri M,Bhandari M R,Kawabata J. Indonesian
medicinal plants and their anti-diabetic potencies [M].
Functional Foods for Chronic Diseases,2009:110 - 123.
[11]WHO. Medicinal Plants in Viet Nam[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ern Pacific,Ma-
nila,Philippines,1990.
[12]Tam N T,Thuam D T,Bighili A. et al. Baeckea frutescens
leaf oil from Vietnam: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variability
[J].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2004,19:217 - 22.
[13]李振基 . 中国岗松的生态地理分布[J]. 江西农业大学
学报,1990,14(1) :40 - 46.
[14]朱积余,廖培来 . 广西名优经济树种[M]. 北京:中国
林业出版社,2006.
[15]林英 . 江西森林的地理分布[J]. 江西大学学报,1983,
7(4) :1.
[16]林英 . 南岭山地北部岗松、马尾松林的生态特性及植
物区系起源[J]. 江西大学学报,1988,12(3) :44 - 56.
[17]罗学升,吴大通 . 岗松群落特征与适应性分析[J]. 福
建水土保持,1993,1:42 - 44.
[18]赵海鹄,江泽鹏,冯晓 . 岗松种子发芽试验[J]. 林业科
技开发,2007,21(5) :91 - 92.
[19]赵海鹄 . 岗松扦插育苗试验[J]. 经济林研究,2008,26
(3) :88 - 92.
[20]Makino M. Flavanones from Baeckea frutescens[J]. Phy-
tochemistry,1996,50:273 - 277.
[21]Spoelstra D B. Die aetherishen ole von Baeckca frutesens L
und von dalbergia parviflora roxb[J]. Recl Trav Chim
Pays-Bas,1961,50:433.
[22]纪晓多,赵国立,濮全龙 . 岗松挥发油的色谱 -质谱分
析[J]. 药学学报,1980,15 (12) :766.
[23]Satake T,Kamiya K,Saiki Y,etal. Chromone C-glyco-
sides from Baeckea frutescens[J]. Phytochemistry,1999,
50:303 - 306.
14第 1 期 李开祥,梁晓静,韦晓娟,等:岗松的研究进展
[24]Gray C A,Kaye P T,Nchinda A T. Synthesis and Electron-
Impact Mass Spectrometric Studies of 5 - Hydroxy - 2 - i-
sopropyl - 7 - methoxychromone,a Constituent of the Me-
dicinal Plant Baeckea frutescens,and Side-Chain Analogues
[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03,66:1144 - 1146.
[25]Lam N,Wilson P G,Heslewood M. et al. A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Chamelaucium alliance (Myrtaceae) [J].
Australian Systematic Botany,2002,15:535 - 543.
[26]沈美英,何正洪,刘虹 . 岗松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广西林业科技,1993,22 (4) :157 - 158.
[27]刘布鸣,赖茂祥,梁凯妮,等 . 岗松油的气相色谱指纹
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 :539 - 542.
[28]刘布鸣,卢文杰,莫建光,等 . 岗松中氨基酸和维生素 E
的成分分析[J]. 华西药学杂志,2006,21(4) :370
- 371.
[29]Fujimoto Y. Phloroglucinols from Baeckea frutescens[J].
Phytochemistry,1996,41:923 - 925.
[30]Khambay B P S,Beddie D G,Simmonds M S J. An insec-
ticidal mixture of tetramethyl cyclohexenedione isomers
from Kunzea ambigua and Kunzea baxterii[J]. Phytochem-
istry,2002,59:69 - 71.
[31]牙启康,卢文杰,刘布鸣,等 . 岗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4) :641 - 644.
[32]卢文杰,牙启康,陈家源,等 . 岗松中一个新黄酮醇苷
类化合物[J]. 药学学报,2008,43(10) :1032 - 1035.
[33]梁凯妮,刘布鸣,林霄,等 . 气相色谱测定岗松油中芳
樟醇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2) :242
- 243.
[34]林霄,刘布鸣,陈明生,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岗松
中槲皮素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1) :102
- 103.
[35]陈明生,刘布鸣,林霄,等 . 岗松中杨梅素含量的测定
[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 :2771 - 2772.
[36]周丽珠,梁忠云,李军集,等 . 不同产地和季节对岗松
油成分影响初探讨[J]. 广西林业科学,2010,39(2) :97
- 99.
[37]相正心,何兴权,周桂芬,等 . 岗松挥发油对实验性肝
损害的防治作用[J]. 药学学报,1983,8(9) :654 - 659.
[38]周军,韦桂宁,周智,等 . 岗松油治疗阴道炎的研究
[J].中药药理及临床,2010,26(3) :34 - 35.
[39]李燕婧,陈学芬,钟正贤,等 . 岗松水提物药理作用的
实验研究[J]. 中药材,2007,30(11) :1429 - 1432.
[40]李燕婧,陈学芬,钟正贤,等 . 岗松醇提物药理作用的
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3) :192
- 194.
[41]周智,韦桂宁,韦奇志,等 . 岗松油一般药理学及急性
毒性实验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
(1) :73.
[42]Choi E M,Hwang J K. Screening of Indonesian medicinal
plants for inhibitor activity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of
RAW264. 7 cel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J]. Fitoterapia,
2005,76:194 - 203.
[43]Kamiya K,Satake T.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Baeckea
frutescen leaves inhibit copper-induced low-density lipopro-
tein oxidation[J]. Fitoterapia,2010,81:185 - 189.
[44]Azita A,Hazandy A,Mohd-Zaki H. et al. Impacts of rec-
reation activities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mountain vegetation[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09,2:114.
[45]Ibrahim J,Abu S A,Sitt A A B,et 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Baeckea frutescens L. from Malaysia[J].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1998,13:245 - 247.
24 广 西 林 业 科 学 第 4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