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头花蓼花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研究



全 文 :·药物与临床·
头 花 蓼 花 不 同 部 位 中 槲 皮 素 的 含 量 研 究
左爱萍 龙海霞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贵阳市 550018)
  【摘要】 目的 对贵州 3个产地家种 、野生的头花蓼花 、茎 、叶及全草中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 ,得出含量最高的
部位。方法 样品采用水浴回流提取 1 h方法提取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槲皮素含量 ,色谱条件:DiamonsilC18色谱柱
(4.6×15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 -0.4%磷酸溶液(50 ∶50),检测波长 360 nm。结果 在四种检测样品中 ,槲皮素含量
分别为:花 0.104%~ 0.385%,平均 0.250%;茎 0.064% ~ 0.151%,平均 0.103%;叶 0.280% ~ 0.668%,平均 0.615%。结
论 头花蓼槲皮素的含量最高均为叶 ,其次是花 ,茎中最少 。
【关键词】 头花蓼;槲皮素;含量测定;不同部位
【中图分类号】 R9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68(2010)03-0258-02
  头花蓼为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Ham.
exD.Don)的全草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 [ 1] 。头花蓼具清热利
湿 ,解毒止痛 ,和血散瘀 ,利尿通淋等功效 ,用于痢疾 、肾盂
肾炎 、膀胱炎 、尿路结石 、盆腔炎 、前列腺炎 、风湿痛 、跌扑损
伤 ,疮疡湿疹等病的治疗 [ 2] 。槲皮素是头花蓼的主要有效
成分之一 [ 3 , 4] ,具有镇痛抗炎的活性部位主要为黄酮类成
分 [ 5] 。因此 , 2003版 《贵州省中药材 、民族药材质量标准 》
把槲皮素的含量作为头花蓼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 [ 2] 。为了
合理利用头花蓼资源 ,更好地发挥其药理作用 ,笔者按照
2003版《贵州省中药材 、民族药材质量标准 》提供的含量测
定方法 , 对贵州 3个产地家种 、野生的头花蓼花茎叶中槲皮
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材 头花蓼干燥全草 ,取自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野
生 、施秉县牛大场野生 、乌当区新场乡基地家种 、施秉县牛
大场基地家种 。经贵阳中医学院研究员鉴定 , 其原植物均
为蓼科植物头花蓼(PolygonumcapitatumHam.exD.Don)的
全草或地上部分。槲皮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
1.2 试剂和仪器 试剂:甲醇为色谱纯 ,其他试剂均为分
析纯 ,水为纯水。仪器:日本岛津 LC-10AT, SPD-M10Avp高
效液相色谱仪 。
1.3 实验方法
1.3.1 色谱条件 DiamonsilC18色谱柱(4.6 ×150 mm,
5 μm),流动相甲醇 -0.4%磷酸溶液(50 ∶50),检测波长
360 nm。
1.3.2 线性关系 分别精密吸取浓度为 40.09 μg· mL-1
的槲皮素对照品溶液 2、4、6、8、10 、12、14 μL注入液相色谱
仪 ,按已定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记录峰面积。以对照品的
μg数为横坐标 ,峰面积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
程:A=4 468.6 C-27.143(r=0.999 9),结果表明 ,槲皮素
在 0.080 2 ~ 0.561 7 mg范围内线性良好 。
1.3.3 样品测定 取本品细粉 0.5 g,同时另取本品粉末
测定水分(《中国药典 》2005版附录 IXH第 1法),精密称
定 ,置 50 ml具塞锥形瓶中 ,精密加入甲醇 -25%盐酸溶液
(4∶1)混合溶液 25 ml,称定重量(精确到 0.01 g),置水浴
中加热回流 1 h,放冷 ,称重 ,用提取液补足减失重量 ,摇匀 ,
滤过 ,精密吸取续滤液 5 ~ 25 ml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
度 ,摇匀 ,用微孔滤膜(0.45 μm)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供
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 1 ml含 0.01 mg
的对照品溶液 。上述两溶液各 10 μl进样 ,按外标一步法计
算供试品中槲皮素的含量 。
2 结 果
不同产地头花蓼花 、茎 、叶 、全草槲皮素含量。
表 1 不同产地头花蓼花 、茎 、叶 、全草槲皮素含量 (n=5)
产地 花平均含量(%)RSD(%)

平均含量(%)RSD(%)

平均含量(%)RSD(%)
全草
平均含量(%)RSD(%)
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 0.104 0.79 0.064 1.47 0.280 1.45 0.254 1.87
乌当区新场乡基地 0.348 0.67 0.094 0.81 0.933 1.22 0.481 1.63
施秉县牛大场野生 0.161 0.75 0.102 0.98 0.577 1.05 0.329 0.97
施秉县牛大场基地 0.385 0.86 0.151 1.47 0.668 1.74 0.429 1.58
3 讨 论
测定结果表明 , 家种和野生头花蓼中槲皮素含量以叶
的含量最高 ,其次是花 ,茎。因此 ,在采集头花蓼药材时 ,应
以叶多 、花多为好 。经研究发现 [ 6] ,药用部分干燥全草或地
上部分的产量 8 ~ 9月最高 ,所以适宜采收期 8 ~ 9月。
258 InternalMedicineofChina, Jun.2010 , Vol.5 , No.3
DOI :10.16121/j.cnki.cn45-1347/r.2010.03.015
参 考 文 献
[ 1]  宋立人 ,洪 恂 , 丁续亮 ,等.中国中药学大辞典(上)[ M] .北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1:283.
[ 2]  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
[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 2003:147.
[ 3]  于 明 ,李占林 ,李 宁 ,等.头花蓼的化学成分 [ J].沈阳药科大
学学报 , 2008, 25(8):633-635.
[ 4]  李勇军 ,骆宏丰 ,王永林 ,等.头花蓼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国中药杂志 , 2000, 35(5):300-30.
[ 5]  王祥培.头花蓼的鉴别与质量评价研究 [ D].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04, 01
[ 6]  梁 斌,李孟林 ,王传方 ,等.苗药头花蓼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
植技术(科技成果).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2005-07-
01.
(收稿日期:2010-03-21 修回日期:2010-05-27)
·临床研究·
非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王 纲
(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北海市 536000)
  【摘要】 目的 观察非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采取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07年 1月至 2009年 12
月于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2例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冠脉支架
介入治疗 ,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组在心源性死亡 、心绞痛再发生率
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少于常规药物组(P<0.05);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介入治疗组也少于常规药物组(P<0.05)。结
论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并发症 ,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
【关键词】 非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68(2010)03-0259-02
  非 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
绞痛(UA)和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起病急
且致死率较高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和防止并发
症及改善预后 。近年采用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
征 ,目的是用支架打开狭窄病变冠脉 ,通过血运重建 ,改善
心肌血供从而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通过比较介入治疗和内
科保守治疗 ,评价冠脉介入术对非 ST段抬高 ACS的疗效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7年 1月 ~ 2009年 12月在我院
就诊的非 ST段抬高的 ACS患者 52例 ,男 35例 ,女 17例 ,
其中不稳定心绞痛 34例 ,非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18
例 ,年龄 38 ~ 79岁 ,平均(61.5 ±9.8)岁 ,符合中华医学会
心血管分会制定的 “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 ”中的诊
断标准 [ 1] :(1)新近 2个月内出现的初发型心绞痛;(2)近
一个月内频繁发作 、持续时间较长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3)静息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后 24 h~ 14 d内发生的
心绞痛;(4)心肌酶学测定肌酸激酶-MB(CK-MB)和 /或肌
钙蛋白(cTnI)大于正常峰值 2倍 ,胸痛伴有心电图 ST段下
移或 T波倒置 ,无 ST段抬高则诊断为 NSTEMI。所有患者
均排除心电图 ST段抬高 、有介入治疗史及伴有严重脑血管
疾病 、肝肾功能障碍。
1.2 治疗方法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介入治
疗组 28例 ,采取冠脉支架介入治疗 ,即经内科治疗病情稳
定后行介入治疗 ,术前口服阿司匹林 300 mg/d,氯砒格雷
75 mg/d,连服 3 d。常规静滴硝酸甘油。股动脉穿刺成功
后 ,给予肝素 100 U/kg,行冠状动脉造影 ,以此作为参考选
择合适指引导管 、钢丝及球囊 ,指引导管进入到相关梗死血
管近端 ,引导钢丝通过狭窄血管段 ,沿钢丝用合适球囊对狭
窄段血管进行预扩张 ,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支架植
入后栓塞血管段残余狭窄小于 20%且血流 TIMI分级达到
3级则视为手术成功。所有 “罪犯 ”病变血管均给予治疗 。
术后继续给予肝素 2 d,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和氯砒格雷
75mg, 1次 /d,连用 3个月 ,之后改为阿司匹林 100mg/d,长
期服用 。常规药物组 24例 ,采用溶栓 、扩管 、抗血小板聚
集 、稳定斑块 、抗凝等内科保守治疗 。患者入院后给予阿司
匹林 300 mg/d,连服 3 d,之后改为 100 mg/d,长期服用;首
剂口服氯砒格雷 300 mg,之后改为 75 mg/d,连用 3个月;肌
注低分子肝素纳 100U/kg, 2次 /d,连用 5 ~ 7d;硝酸甘油静
滴 3 d后 ,改为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两组患者如无禁忌征均常规口服 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
酯类药物 ,视病情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物 、ACEI及钙离子拮
抗剂。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严重心脏
不良事件 ,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在患者出院后 6个月内进
行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复发心绞痛 、AMI、再入院及心源性
死亡情况等。
259内 科  2010年 6月 第 5卷 第 3期